泰山之美尽在想象.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71951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山之美尽在想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泰山之美尽在想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泰山之美尽在想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泰山之美尽在想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山之美尽在想象.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泰山之美 尽在想象登泰山记教学案例钟祥市职业高中 李方付 张先雷桐城派散文有务实去虚之风,语言雅洁而表含丰富,登泰山记对此特点有非常明显的履践,因此学生读来,速读和细读都有一种感觉:虽是清人所写,却比唐人、明人所写文章难懂,读后只知道泰山美,而不知从此文中可看出泰山究竟美在何处。为此,我是这样设计和教学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以学习积累文言文知识与陶冶学生情操为终极点,让学生充分想象,感受到泰山之美与作者浓郁的爱自然之情。教学重难点:如何体悟作者笔下的泰山之美。教学手段:自己制作关于地理上的“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的教具,绘图辅助教学。教学过程:1、导入:前两个星期,我们游览了许多地方,到过

2、谢灵运泛舟的巫湖,见过滁州西涧的黄鹂与孤舟,看过旷达豪放的渔翁,还与刘大櫆游过宜昌的三游洞,心灵接受了一次空前的净化与洗礼。今天,我们再与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姚鼐一起去登泰山,看看五岳之首的泰山又是一幅什么样的奇美之景。2、老师范读,学生感悟。3、学生自读,结合课下注释粗略疏通大意。4、提问:感受到泰山之美了吗?美在何处?由此导入主题:发挥想象力,感悟泰山之美。依课文前后顺序,在粗略疏通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就以下几点进行想象再创造:“泰山之阳”“其阴”“阳谷”“阴谷”中“阴”“阳”如何理解。出示自制教具或在黑板上图示,就北半球、南北回归线、太阳活动范围的季节和月份变化、中国东西向的河水、中国的

3、山这几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确:“阳”的本质是“ 能接受阳光之处”,“阴”的本质是“不能接受阳光之处”。首段绘了一幅泰山概貌(全)图,请学生据文绘图,并用现代汉语口述。图示如下:语言表述:根据作者的记叙,结合图示,可知道,作者是站在日观峰顶(泰山最高峰)由远及近地描述所见。只见山的南面,汶河滚滚向西流去;山的北面,也有一条河流叫济河,从泰山北谷汇聚成流,向东迅流而去。这样,在泰山的南北各有一条河流,均衡地分布,具有均衡对称美;且流向上一个向东一个向西,相向而行,又形成互补迎合之势,错落有致,显示出互补和谐美;有山有水,山的稳固高峻与水的灵动轻柔又构成刚柔相济之美。这样的山水相依之中,作者收回视

4、线,落到距离所站之地十五里处,那是巍峨屹立于南北山谷相汇之处(即山脊)的一段古长城,这里着一“古”字,令人想起泰山久远的历史文化。本段最后推出的是一个特写镜头:古长城南十五里处有一座山峰,它就是泰山的最高点日观峰。本段文字,先面,后线,再点,镜头由远及近,由低到高,逐渐缩小,特写镜头聚焦于日观峰。以简洁的文字构画博大中见精细的美的图景,匠心独运,鲜明地表现出桐城派散文雅洁的特色。且最后一句还提示了下文的主体内容:观日出。第二段:让学生先读,再想象作者从哪里出发,经过哪些地方,从哪里开始登山,登山一路所见的山、石、路、台阶、雾、雪各是怎样的,作者却不以此为难而登山,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并想象

5、作者登上山顶后所见之景又是怎样一幅图画,还想象郦道元等人的记述给登山者造成的心理状态并用语言表述. 明确:于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离京师,乘风雪,历经数县,抵达泰安,二十八日与朱子颖从山的南麓登泰山。山路皆是石砌台阶,共7000多级,上得多累呀!路中大雾弥漫, 遮迷视线,路上又结冰很滑,几乎不可能登上山,但最终作者克服了这些苦累,登上了山顶,正是“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体现出了一种苦尽甘来的哲理美,这种美在作者登上山顶后对所写景物的描绘中更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 登上山顶,望见座座青峰披着皑皑白雪,白雪照亮了南边的天空;俯瞰则见泰安城、汶河和徂徕山沐浴在夕照中,宛如图画,而环绕山腰的云雾,就像轻柔的

6、飘带轻灵柔美地环绕着、飘荡着、变幻着。这一切怎不令人心旷神怡?而作者的兴奋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第三段,让学生想象以下几点:a.“戊申晦”为腊月三十,此时人们在干什么?而作者在干什么?由此可见作者怀着一种什么心情?明确:作者于万家团聚之时与友登山待日出,可见其一睹泰山日出之情的急切,仰慕之切。b.“五鼓”是什么时间?此时你一般会在干什么?作者呢?作者为什么不休息?是失眠, 还是病了?日出时叫书僮喊不行吗?明确:夜里35时,正是一夜最冷最黑之时,天未明。作者就在这种飞雪击面的极冷之中等日出,作者的急切盼望之情溢于简单的时间交待之中。c.想象日出前后作者所描绘的奇冷中暖色暖形出现的对比图景,想象出泰

7、山日出的壮观奇异之美,然后绘一幅彩图于黑板上。 本段文字先用环境之奇冷来写作者盼望见到泰山日出的心情之急切,一天的最冷最暗之时却能隐隐看见几十座云雾中的山头,又暗写了雪大及太阳正往上升阳光被云雾所折射这两点。接着用丹砂的比喻,正面写出初升的太阳色之鲜、形之圆,还通过写云雾被染色并飘摇荡漾来写出日出带来的云雾的变化。最后写日出后所见,把视野投向日观峰以西的山峰:东边升起的太阳的金黄色光射向西边的山峰,有的被阳光所照射,有的没有被照射,这样就形成阳光的红色与雪山的白色错综呈现的对比色彩,这仍是在写日出,只是变换了角度,用山色来写太阳。想象第四段内容:日出后所见泰山的人文景观。明确:两祠把读者带到绚

8、丽的神话境界,使读者眼前香烟缭绕;行宫的庄重奢华又使人眼前浮现出秦始皇至今历代帝王泰山祭拜的盛况,令人更心生仰慕之情;石刻之漫灭更突出泰山文化历史之久远,而“皆不及往”的更多的“僻不当道”的石刻更突出泰山文化之丰富博大。想象第五段内容:日出后所见的泰山的自然景观。明确:本段文字用三多三少三无体现出泰山自然之奇异,且文字极为简练,全是短句,多二字句三字句,也鲜明地体现了桐城派散文雅洁的特点。一般山上的石头多圆形或呈不规则之状,但泰山上的岩石大多是平整的、方正的,且石头多而泥土少;一般山上的树种类繁多,而泰山上大多是松树,较单纯,一般山上的树是尖顶,而泰山上的松树却是平顶,且一般山上的树扎根于泥土

9、中,而泰山上的松树却扎根于石缝之中;一般山上多鸟兽出没,但此时的泰山上却无鸟音兽迹,为什么呢?因为冰滑雪大,积起的雪竟与人的膝盖平齐,所以不仅无鸟兽音迹,就连春夏日山中常见的瀑布也没有,呈现在作者、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宁静洁白的雪中泰山图。作者身临这幅静幽的图画,感悟着一路冬景,迎接着乾隆四十年的正月初一的到来,那种新奇、惊喜之情充溢心怀。小结:整篇课文的教学,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随作者一起走、一起看、一起想、一起经受长途之苦、一起享受登上山顶的成功之乐,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把较为生涩的语言文字化为了生动形象的画面,既掌握了文言知识点,又把握住了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使泰山之美尽现眼前,所以学生普遍感到此文学来有轻松愉快之趣,而无沉重郁闷之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