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侵犯与利他.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72244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6.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侵犯与利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第十章侵犯与利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第十章侵犯与利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第十章侵犯与利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第十章侵犯与利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侵犯与利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侵犯与利他.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侵犯与利他,主讲人:李晓丽,人际行为时人类社会中最奇怪、最不可预测和最难以解释的现象。自然界中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恰是人类本身 刘易斯托马斯,1964年的一天,美国纽约,凌晨三点。一位名叫吉诺维斯(Kitty Genovese)的姑娘返回她的公寓,被一歹徒持刀杀害。案件的特别之处在于,遇害者的38个邻居在整个案发的35分钟内听到了呼救声,其中许多人还走到窗前看了很长时间。然而,在遇害者与歹徒搏斗的30多分钟里,居然没有一个人去援助她,甚至没有人行举手之劳,打电话及时报警,致使一件不该发生的惨剧成为现实。,吉诺维斯事件,第一节 侵犯行为,一、什么是侵犯行为所谓侵犯行为(aggressive

2、),是指个体违反了社会主流规范的、有动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侵犯行为的判断,是否违反主流规范,动机和意图,侵犯行为?,个体的外在表现,侵犯是有目的、有意图地伤害他人的行为。,伤害行动,伤害意图,(1)行为发生的社会情境,伤害意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测:,(2)行为者的社会角色,(3)行为发生前的有关线索,(4)行为者的身份特征,二、侵犯行为的类别1、根据侵犯行为的方式(1)言语侵犯 使用语言、表情对别人进行侵犯。(2)动作侵犯 使用身体的特殊部位(例如手、脚)以及利用武器对他人进行侵犯。,2、根据侵犯者的动机(1)报复性侵犯 侵犯只是想让受害者遭遇不幸,目的在于复仇或教训对方。(2)工具性

3、侵犯 把侵犯行为作为达到目标的一种手段。,3、根据侵犯行为是否违背社会准则(1)反社会的侵犯行为 违背社会准则、故意伤害他人的侵犯行为。(2)亲社会的侵犯行为 不但不违背社会准则,还可以为维护社会准则而服务的侵犯行为。(3)被认可的侵犯行为 既不违背社会规范,也不是为社会规范服务所必需的,是经过长时间而形成的一种社会习惯。,侵犯行为的类别,战争与暴力是人的本性吗?,三、侵犯行为的理论,侵犯是人类的本能,行为遗传,1、威廉詹姆士 侵犯倾向是通过祖先的遗传而来的本能,人们基本不能摆脱它,只有通过替代性的活动消耗侵犯动力,才能使侵犯倾向得到控制。,2、弗洛伊德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

4、种基本本能,一种叫性本能,一种叫自我本能,人的侵犯行为是由性本能所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弗洛伊德出版了超越唯乐原则一书,提出了两极化的本能假设,一种是生的本能(包括性本能和自我本能),另一种是死的本能。生的本能追求生命、爱和创造,死的本能向外表现为伤害、破坏、征服、侵犯,向内表现为自我惩罚、自我谴责、自我伤害、自杀。,三、人为什么会侵犯?侵犯的理论,本能论:Freud(1948)生的本能:爱与建设的力量 死的本能:恨与破坏的力量 向内:自杀、自虐向外:侵犯、征服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释放,3、洛伦茨 侵犯是一种本能,它不指向毁灭,而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通过侵犯可以保护领地、求食、固种,

5、同类的侵犯以失败者的让步为目的,动物的争斗和人类的战争都是如此。,侵犯有进化意义黑头鸥吃掉其他鸥鸟的幼鸟南极帝王企鹅将同伴推入海中看有没有猎食的鲸鱼人类行为更易受社会环境的塑造-社会化南方绅士荣誉文化-侮辱,攻击性行为的生物学理论,三、侵犯行为的理论,挫折-侵犯理论,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目标无法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个体具有一定的需要和目标,在需要和目标的驱使下产生了相应的动机和行为,行为过程中遇到了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个体意识到障碍和干扰的存在,对障碍和干扰的认知而产生了消极的情绪体验,挫折侵犯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6、多拉德在1939年提出的。多拉德认为,人的侵犯行为乃是因为个体遭受挫折而引起的,侵犯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反之,挫折的存在也必然会导致某种形式的侵犯。,挫折,侵犯,米勒在1941年出版的挫折侵犯假说一书中,修正并扩充了挫折侵犯理论的内容。挫折作为一种刺激,可以引起一系列的不同反应,侵犯反应只是其中一种形式而已。挫折的存在,不一定会导致侵犯行为;但侵犯行为肯定是由挫折导致的。,挫折,侵犯,其他反应,伯克威茨 伯克威茨认为,挫折的存在并不一定会导致个体发生实际的侵犯行为,只能使个体处于一种侵犯行为的唤起状态。侵犯行为最终是否会发生,取决于个体所处的环境是否给他

7、提供一定的侵犯线索。如果个体所处的环境没有提供这样的线索,那么个体未必表现出侵犯行为。,挫折,侵犯,侵犯线索,武器效应,挫折侵犯理论的修正 社会心理学家贝克威兹认真考察了几个并不完全支持挫折侵犯理论的研究后,对多拉德提出的挫折侵犯理论提出了修正的观点,他认为个体在遭受到挫折之后将做出什么反应,表现怎样的行为,是由环境内在的线索或者说环境提供的刺激来引导的。,与侵犯有联系的线索可能引起侵犯。柏格威茨指出人们受到挫折之后,心理上产生了一种侵犯行为的“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是无方向的、未分化的情绪唤起状态,是凭藉环境刺激所提供的线索才能找到方向,从而导致侵犯行为。,挫折侵犯理论,基本观点:侵犯永远

8、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的。Barker(1941)/1882-1930 理论的修正:Miller(1941):一对多 Berkwitz(1967):多对一 侵犯线索(武器),挫折(目的受阻),侵犯的激发,其它反应(补偿、压抑、合理化等),外向侵犯,内向侵犯,直接侵犯,间接侵犯,社会学习理论: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暴力和侵犯行为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学习得来的,其中最著名的学习理论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Bandura认为,儿童侵犯行为的获得并不一定要以其亲身获得奖励或惩罚为前提,儿童可以通过观察他人从事此类行为之后受到奖励或惩罚而学会这类行为,他把这种学习称为模仿学习。

9、,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侵犯行为是个体学习的结果。个体从观察他人的侵犯行为到表现自己的侵犯行为,需要三个必要条件:(1)有一个榜样表现侵犯行为;(2)榜样的侵犯行为被断定为“合理”的;(3)观察者在榜样表现侵犯行为的时候必须在场。,四、侵犯影响的因素,泰森与霍利菲尔德之战,1997年泰森.wav,厌恶情境(疼痛、不适、挫折攻击、侮辱、拥挤),唤醒状态,敌对的想法和记忆,愤怒的情绪,不能解释的身体反应,敌意性攻击行为的要素,什么线索会引起侵犯行为呢?已有研究明,第三者的挑动、身边的武器(“武器效应”)以及他人的侵犯行为均可作为索而引起侵犯。,侵犯与大众传播电影电视节目中侵犯行为对观众、听众,

10、特别是青少年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电视中的暴力节目会产生影响人们行为的作用呢?社会心理学家们认为需具备下述条件:观众所看到的电视节目在某一主题和内容方面出现频繁而且相当一致。观众经常地、有规律地收看主题内容的节目。观众知觉并学习到该主题内容所表现的行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应付和解决一些问题。观众对于主题内容所表现出的思想必须有某种程度的接受。心理学家李夫(Leaf)指出,受到电视节目影响最大的是儿童,暴力电视对儿童的影响,1、暴力电视为侵犯行为提供了榜样,形成了侵犯剧本。2、暴力电视改变了儿童的思维方式。3、暴力电视影响了儿童的情绪和情感,产生了去抑制,即看到他人的侵犯行为会降低我们在类似情境中对自

11、己暴力的抑制。,媒体暴力导致儿童的侵犯增加TV Aggression B-Violence Leonard Eron个体在儿童时期从电视上看到的暴力行为越多,其在青少年时期及青年时期所表现出的暴力行为越多。即使不具有暴力倾向的小孩,若长时间观看暴力影片,也将变的更具有攻击性。,此外还有些研究是通过追踪形式进行的。在一项非常著名的长期研究中,艾伦等人收集了被试在8岁、19岁岁时的一系列资料,结果发现儿童对暴力片的偏好与他们成人后的暴力行为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侵犯倾向导致暴力片的选择B-Violence Preference TV AggressionLeonard Eron发现个体在儿童时期从

12、电视上看到的暴力行为越多,其在青少年时期及青年时期所表现出的暴力行为越多。即使不具有暴力倾向的小孩,若长时间观看暴力影片,也将变的更具有侵犯性。,媒体暴力对成人的影响?Philips认为一些人在观赏媒体暴力后受刺激而产生暴力的。他研究了美国每天的谋杀率,发现在重量级拳击赛的下一周,谋杀率总是增加的。此外有关拳击赛的宣传越多,随后的谋杀事件也增加越多。惊人的是,职业拳赛中失败的选手的种族,和赛后谋杀事件的中受害者的种族有着紧密的关系:当白人拳击手在比赛中失利时,白人的遇难率相对增加;当黑人选手在比赛中失利时,黑人的遇难率就会增加。,家庭暴力的中介作用 Family-Violence B-Viol

13、ence Preference TV AggressionStraus提出了以家庭暴力为中介的理论思路。他认为影视暴力与侵犯行为之间不是谁决定谁的关系,他们同时受到家庭暴力的影响:是家庭暴力同时决定着一个人的暴力倾向和对暴力媒体的选择。,麻醉作用:对暴力的敏感程度降低,变得麻木。影响对世界的看法:经常看电视的成年人比那些不经常看电视的人更容易对家庭外面的暴力程度持夸大的看法。影响观众的侵犯行为:减少人们原先所学到的对暴力行为的抑制;模仿;更容易产生愤怒的情绪;减少了对暴力的恐惧,对受难者的同情也降低了;危险意识增加,在别人之前先放到他人。,电视对思想的影响,对女性的暴力约会强暴:受害人和施暴者

14、相识,甚至是受害者主动约会施暴者。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男性对女性“不”的理解不一样。在一项高中学生的调查中,尽管百分之九十五的男性和百分之九十七的女性同意男性应该在女性说不的时候停止性攻势,但同样的这些学生中也有几乎半数的人同意,女性在说不的时候并不见得就是当真的。,在过去的二十年间,研究者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即包括自然观察,也包括实验室实验,试图确定暴力色情的影响。这些研究表明,长期接触暴力色情题材会使得对女性施加暴力的容忍度增加,并且也是影响实际侵犯行为的一个现实因素。,2001年1月24日晚11时30分,郑州市16岁的少年张璐璐在回家时发现父亲又在毒打小妹。在张的家里,父亲打孩子早已

15、成为两代人主要的情感表达方式,但这次,少年再也忍不了了。于是他将42岁的父亲张书慧一刀捅死。在医院里,张璐璐对民警说:“你们回去吧,我自己做的自己当。”随后,张璐璐亲手为父亲穿上寿衣,去派出所投案自首。,案例,2001年农历正月初三(1月26日)抚顺市东湖区一11岁小儿,因恼恨母亲缴走自己的压岁钱,先是拽住其母头发挥拳就打,后又一刀将其捅死。面对警察盘问,小儿煞有介事地编造了一个个谎言。当谎言被揭穿后,此子一拍胸脯,说道:“进去就进去吧,能咋的?”,暴力的基础就是对生命的极端漠视,这是值得更深探究的问题,其中也有与暴力文化相关联的部分。现代影视作品在不断追求血腥场面极端真实、极其刺激的同时,也

16、使暴力虚拟化了,使人们产生了再暴力的东西都与人类感受无关的错觉。如今孩子们喜欢玩的电子游戏更夸大了这一点。现在的电子游戏一般内容都是格斗、射击、打杀之类,在游戏中可以尽情使用暴力,因为在虚拟的世界里没有真实的受害者。,五、侵犯行为的转移与消除(一)宣泄宣泄是使人的侵犯性冲动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表现出来,宣泄的基本假设是,侵犯性的精神能量是一个常数,一切实际的侵犯行动或在想象中实施侵犯行为,都可以使侵犯性的精神能量得到释放,从而减少侵犯性冲动,达到减少侵犯行为的目的。,S.Feshbach(1955),让被激怒的被试在TAT上作想象的攻击行为,可以有效地降低被试的侵犯性;而没有作想象攻击的被试侵犯性

17、依然较高。,A.N.Doob(1972)对于被激怒被试,自己先实施攻击产生了宣泄作用;目睹别人实施攻击也有代偿性作用 对于未被激怒被试,先进行攻击和目睹别人攻击是学习和强化作用,冲动性便高于控制组。注意:宣泄的方法有增加侵犯的危险,(二)习得的抑制 所谓习得的抑制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学到的对侵犯行为的控制。,1、社会规范的抑制 一个内化了社会规范的人,在其急欲表现违反规范的侵犯行为时,会产生一种对侵犯行为的忧虑感,这种忧虑感会抑制侵犯倾向。,2、道德水平的提高 国外有关犯罪的研究都表明,绝大多数情况对别人的侵犯是直接与道德水平的低下相关联的。个人的道德发展水平越低,就越倾向于忽视他人的痛苦、

18、利益和幸福。,3、痛苦线索的抑制 痛苦线索是指被侵犯者受到伤害的状态。(1)当一个人看到被侵犯者的痛苦状况时,能够减少他的侵犯行为。(2)有过被侵犯的体验,在某种程度上也能抑制侵犯行为。,4、对报复的畏惧 当某人知道,自己伤害他人之后,他人会加以报复的话,他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自己的侵犯行为。,(三)置换 当个体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对直接引起挫折的人或物进行还击时,就倾向于寻找一些相似物进行侵犯。,(四)寻找替罪羊 当个体感受到挫折但又找不到挫折的明确来源的时候,倾向于寻找一只“替罪羊”来进行侵犯,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愤怒。替罪羊一般具有软弱性和特异性两个特点。,1、什么是侵犯?举例说明侵犯有哪几种类型

19、。2、你怎样理解侵犯的原因?请结合一个具体的事例阐释之。3、你认为在当今社会应怎样实现对不断上升的暴力犯罪的控制?,“爱能拯救人不论是施与爱的人还是得到爱的人。”精神病学家 卡尔梅宁格,第二节 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利他行为,利他行为(Altruism)是指在毫无回报的期待下,表现出志愿帮助他人的行为。助人行为指一切有利于他人的行为,包括期待回报的行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的区别主要在意图上,由于意图很难区分,而这两类行为本身对人类有积极的意义,所以我们把这两类行为统称为亲社会行为。,一、利他行为的含义,亲社会行为,什么是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助人行为:帮助他人的

20、行为。利他行为:自愿帮助他人而不期望得到任 何外部回报的行为。,特征:1、以帮助他人为目的2、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例如荣誉或奖品3、自愿的4、利他者可能会有损失,对利他行为的解释,生物进化论Charles Darwin:自然选择偏好那些促进个体生存的基因,任何能促进生存和增加我们繁衍后代几率的基因将会代代相传;而那些降低生存机会,例如导致致命疾病和减少我们繁衍后代几率的基因,将较少可能遗传下来。,社会生物学(Sociobiology)Wilson提出的社会生物学观点认为:任何遗传上具有高生存价值,即有助于个体持续生存的决定性特质,往往具有向下一代遗传的倾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具有该特质的

21、个体比不具该特质的个体较易持续生存下去,并且产生较多的后代,而每一个后代也将具有该特质。依次类推,具有该特质基因的团体将在该物种中占多数,从而形成团体优势。在Wilson看来,利他就是这样一种特质,它的遗传就遵循进化论的思路。,近亲选择(kin selection)自然选择也偏好那些帮助亲属的行为,人们不仅可以通过确保自己的孩子,还能通过确保他们的近亲的孩子来增加基因遗传的机会。因为一个人的血亲有部分他或她的基因,确保亲属生存,他或她的基因在未来兴旺的可能性就越大。基于亲属选择的利他主义是文明的敌人,如果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向着他们自己的亲属和部族,则只有有限的世界和谐是可能的。,社会进化论在文化

22、发展中,人类将选择性地进化本身的技能、信念和技术。因为助人与利他行为是遍布于整个社会的行为,因此它们也在进化中得到了提高,并已成为社会规范的一部分。社会进化论认为有三种规范对亲社会行为很重要:,社会责任规范:帮助他人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相互性规范:帮助曾经帮助过我的人社会公平规范:帮助值得帮助的人,学习理论: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关助人行为的规范的掌握是学习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和模仿很重要,儿童会模仿父母或他人的助人行为,并把它融入自己的生活中,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助人行为也有较大的影响。规范和习俗的最好学习者,具有生存优势,学会了这些规则,更容易适应社会。,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

23、换理论假设,就像人们在经济方面试图最大化他们的收益与付出比一样,人们在和他人的关系中试图最大化社交付出/收获的比率。按照这个理论,只有当报酬超过成本时,人们才会助人。,移情利他主义假设当我们对另一个人产生移情,我们会试图出于纯粹的利他主义理由来帮助这个人,而无论我们会得到什么。这里的移情是指把我们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并以那个人的方式体验事件和情绪(例如快乐和悲伤)的能力。巴特森(1991)提出了一个针对这一理论的模型:,观察到他人需要帮助,你是否对他人产生移情,否,你是否对他人产生移情,是,你只有利己时才助人(即收益大于付出的时候),无论是否利己,你都会助人(即使付出大于收益时),三、影响利他

24、行为的因素,社会文化,被助者,情境,利他者,1964年的一天,美国纽约,凌晨三点。一位名叫吉诺维斯(Kitty Genovese)的姑娘返回她的公寓,被一歹徒持刀杀害。案件的特别之处在于,遇害者的38个邻居在整个案发的35分钟内听到了呼救声,其中许多人还走到窗前看了很长时间。然而,在遇害者与歹徒搏斗的30多分钟里,居然没有一个人去援助她,甚至没有人行举手之劳,打电话及时报警,致使一件不该发生的惨剧成为现实。,案例吉诺维斯事件,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情境因素:城市与乡村:城市过载假设(urban overload hypothesis):住在城里的人经常被过多的信息所包围,使得他们经常独善其身以避

25、免被信息所淹没。,个人因素:什么人更会助人?利他人格:在各种情境下使个体帮助他人的人格。性别差异:男人更可能表现出骑士精神和英雄主义行为,女性则更可能承诺长期的助人行为。心境因素:心情好的时候做好事;心情差的时候为了减轻消极状态,人们也做好事。,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内疚感:(guilt):是指当人们做了一件自己认为是错误的事时所唤起的一种不愉快情绪,为了降低这种情绪,人们常常会选择去帮助他人。个人困扰:(Personal distress)是指当我们面对他人受难时所产生的个人反应,如恐惧、无助或任何类似的情绪。同情性关怀:(Empathic concern)指同情心及对他人关心等情绪,尤其是指

26、替代性的或间接地分担他人的苦难。,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目击一件紧急事件的旁观者越多,他们中的任何人帮助受害者的可能性越小的现象。Latan和Darley指出,人们在一个紧急情况下帮助他人之前,要经过五个决策步骤。如果旁观者没有达成这五步之中的任何一步,他们不会助人。,紧急事件发生第一步:注意到事件第二步:把事件理解为紧急情况第三步:承担责任第四步:知道适当的帮助方式第五步:实施决策介入事件并帮助他人,环境条件:天气的好坏、温度的高低等影响助人行为时间压力:在悠闲的时候,人们更有可能去帮助他人,被帮助者受他人喜欢吗?愿意去帮助那些漂亮的、诚实的可爱的人是否值得帮助?帮助

27、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人的社会责任性别因素:人们更愿意帮助女性,求助者特点,我们的帮助也取决于对方的特点,受他人喜欢吗?人们常常愿意去帮助那些漂亮的、诚实的可爱的人。,性别因素,人们更愿意帮助女性,是否值得帮助?,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人的社会责任,利他行为的促进,1,2,3,4,鼓励与培养人的同情心,注重对儿童的教育,强化儿童的利他行为,有效的助人技巧,注重社会舆论和宣传,案 例,韩国教育法律规定,老师有权使用直径在1厘米左右,长度为50厘米的棍子来惩罚学生;可以打手、屁股等脂肪丰富的地方,并有专门的教具公司制作配发给每个老师,就像警察配备警棍一样。这个我们在很多韩国的电视剧里都可以看到。同时,老师还可以采用其他只要不对学生肉体产生伤害的惩罚措施,比如罚站、罚跪等。,Your company slogan,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