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XX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可编辑).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746084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XX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可编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XX市XX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可编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XX市XX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可编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XX市XX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可编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XX市XX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可编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市XX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可编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XX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可编辑).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市XX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可编辑)(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使用,可编辑推荐下载)XX市XX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1.总则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1.4 工作原则1.5 风险评估1.6 气象灾害级别2.组织体系与职责2.1 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2.2 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2.3 应急专家组2.4 成员单位职责3.监测预警3.1 监测预警3.2 预警信息发布3.3 预警响应3.4 预警知识宣传教育4.信息报告与处理4.1 气象灾害信息报告责任主体4.2 气象灾害信息接报和处理4.3 气象灾害信息报告内容和方式5.应急处置5.1 先期处置5.2 分级响

2、应5.3 指挥与协调5.4 现场指挥部及应急工作组5.5 应急处置措施5.6 应急联动与社会动员5.7 应急结束5.8 信息发布与舆情引导6.后期处置6.1 善后处置6.2 总结评估 7.保障措施7.1 通信保障7.2 技术保障7.3 资金保障7.4 社会动员保障7.5 培训与演练8.附则8.1 责任追究8.2 预案制定8.3 预案修订8.4 预案实施9.附件 9.1 名词解释9.2 气象灾害分级9.3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级别1.总则1.1 编制目的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气象灾害防范、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XX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XX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XX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XX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XX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XX市XX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市XX区行政区域内,由大风、大雾、暴雨、雷电、台风、高温、冰雹、霜冻、道路结冰、暴雪、寒潮、干旱、霾、沙尘暴等由天气、气候因素引发的气象灾害事件的应对工作。因气象因素引发的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其他灾害的处置,按相关专项应急预案的规定执行。1.4 工作原则

4、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专业处置;属地为主,协同应对;强化监测,及时预警。1.5 风险评估XX市XX区地处XX市市区北部,东依XX区,南接XX区,西临XX与XX市相邻,北与XX市毗连。东面环山,西、北两面是平原,西南XX,地势起伏不平。东部为XX余脉,低山、多丘陵;中部为平原区,地势平坦,区域广大;西部为低洼、滩涂区,且少有丘陵,呈东高、中平、西低阶梯状地貌。XX市XX区属北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及季风进退均较为明显,雨水丰富,年温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又表现出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

5、年平均气温13.2,年平均降水量641.6毫米,年均降水日数73.9天,年均相对湿度67%,年均日照时数2334.6小时。由于气候变暖,导致气象灾害频发,境内主要气象灾害有大风、大雾、暴雨、雷电、台风、高温、冰雹、霜冻、道路结冰、暴雪、寒潮、干旱、霾、沙尘暴等。1.6 气象灾害级别气象灾害按照可能或已经发生气象灾害的影响范围、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一般(级)、较大(级)、重大(级)、特别重大(级)四个级别,具体分级标准详见附件9.2。2.组织体系与职责2.1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区政府分管领导副总指挥:XX气象局局长成员:区委宣传部、XX气象局、区发展改革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

6、XX公安分局、区城市规划建设局、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农业局、区海洋渔业局、区商务局、区安监局、区卫生和计生局、XX国土资源分局、区林业局、区教体局、XX环保分局、区旅游局、XX广电中心、XX供电公司XX客户服务分中心、XXXXXX、联通XX分公司、移动XX分公司、电信XX分公司、各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和单位的分管负责人。主要职责:(1)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全区突发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救援处置工作,负责一般气象灾害事件应急处置,负责较大以上气象灾害事件先期处置;(2)研究制定辖区内应对气象灾害事件的指导意见,组织成员单位汇总分析气象灾害事件形势,研究解决辖区内应对气象灾害事件的重大问题及重要

7、事项;(3)负责对辖区内气象灾害事件应对工作进行部署,加强督查检查和指导,向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急处置情况;(4)当气象灾害事件超出本区应急处置能力时,请求上级主管部门救援支援; (5)负责组建现场指挥部,协调和调度各成员单位按照预案要求和职责分工开展气象灾害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及时向成员单位通报应急工作情况;(6)根据气象灾害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决定启动、终止本预案的应急响应;(7)组织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8)指导成员单位和各街道办事处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9)承办区应急委及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2.2 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作为区气象灾

8、害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XX气象局,办公室主任由XX气象局分管副局长担任。主要职责:(1)组织落实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部署的重大问题及重要事项;(2)做好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收集、汇总、统计和分析气象灾害信息,及时核实与研判信息,依法依规进行信息报告和通报;(3)加强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所属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管理和协调,以及应急物资的储备保障等工作;(4)组织气象灾害调查和评估;(5)负责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演练、评估和宣教培训;(6)负责组织气象灾害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和舆情应对工作;(7)督促相关部门根据本预案制定部门预案,指导、督促街道根据本预案制定街

9、道相关专项预案并按规定备案;(8)成立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气象灾害现场应急处置工作;(9)组织对一般气象灾害调查处理,协助上级部门对较大、重大、特别重大气象灾害进行调查处理;(10)承担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2.3 应急专家组由XX气象局牵头,组织相关领域专家、部门(单位)处置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组成。根据各单位上报和现场收集掌握的信息,对整个事件进行评估研判,向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提出应急处置决策建议,视情向社会公众解答有关专业技术问题等工作。2.4 成员单位职责区委宣传部:负责引导社会舆论,指导协调抢险救灾的宣传报道工作。XX气象局:负责气象灾害的监测、预

10、警和信息发布工作;承担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责,及时向指挥部提供启动、终止应对气象灾害预案和组织抢险救灾的决策依据和建议;适时通过媒体宣传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区发展改革局:负责气象灾害应急抢险项目的建设立项工作。区民政局:负责指导事发地街道开展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因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汇总、审核相关灾情数据。区财政局:负责应急救灾资金的筹集、拨付、管理和监督;协同有关部门向中央财政申请救灾补助资金。XX公安分局:负责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交通疏导和交通管制工作,组织公安、消防救援力量参加抢险救灾工作。区城市规划建设局:负责协助编制受灾街道社区的恢复重建规划。区城市管理局:负责权限范

11、围内城市道路、桥梁、道路照明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管理和应急维护工作;区交通运输局:负责督促指导农村公路除雪除冰防滑和雾霾天气应对,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做好交通疏导;实施农村公路应急救援工作。区农业局:负责及时了解和掌握农作物受灾情况,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受灾农户给予技术指导和服务,指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组织、指导全区防洪排涝和抗旱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督促各街道办事处、各水管单位完成应急度汛工程及水毁水利工程的修复;负责中小型水库、较大河道等水利工程防汛抗旱调度;协调组织洪水的监测、预报和旱情的监测、管理。区海洋与渔业局:负责组织实施渔业捕捞船舶等规避气象灾害风险的应急处置措施,加强渔港巡查。区商

12、务局:按照XX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职责分工做好灾区生活必需品的协调供应。区安监局:负责协调指导职能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因气象灾害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置。区卫生和计生局: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灾区的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XX国土资源分局:负责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区林业局:负责编制林业气象灾害应对预案;及时了解和掌握林业受灾情况,组织专家对受灾林木、林业设施进行评估,为林业恢复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区教体局:负责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和课外教育内容;指导、督促校园进行气象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根据避险需要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校人员安全。XX环保分局

13、:负责灾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通报工作;指导灾区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灾害对环境的影响。区旅游局:负责督导景区编制气象灾害应对预案;协调有关部门实施对因灾害滞留景区的游客的救援。XX广电中心:负责指导广播电视及时播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宣传报道和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相关知识的宣传。XX供电公司XX客户服务分中心:负责组织协调电网电力设施、设备的抢险抢修,保障抢险救灾工作的用电需求,及时恢复重要电力用户的供电。XXXXXX:负责组织XX转场,重要设施设备防护、加固,做好运行计划调整和旅客安抚安置工作。联通XX分公司、移动XX分公司、电信XX分公司:负责协调向公众传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

14、时对受损的通信设施和线路进行抢修和恢复,保障救灾指挥系统和重要部门的通信畅通。各街道办事处要成立本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制定本地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统一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应急防御与救灾工作。3.监测预警3.1 监测预警 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强气象探测系统建设,提高对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完善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提高灾害性天气预警能力。 信息共享气象部门统一发布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并建立与公安、民政、环保、国土资源、公路、教体、城市规划建设、交通运输、农业、林业、应急、卫生和计生、电力、通讯等部门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联动机制;建设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灾害普查区政府组织气

15、象灾害普查、风险评估和风险区划工作,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3.2 预警信息发布 发布制度XX气象局根据XX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传播与管理办法和气象灾害对本辖区的影响程度,及时转发市气象部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发布内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内容包括气象灾害的类别、预警信号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预警级别气象部门根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确定预警信号级别。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划分分为级、级、级和级,分别用蓝、黄、橙、红四种颜色表示,分级标准详见9.3。 发布途径根据XX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

16、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公共媒体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工作机制,通过广播、电视、 、报刊、互联网、 短信、电子显示屏、有线广播、大喇叭等渠道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3.3 预警响应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在收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灾害发展趋势,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通信畅通调度,针对不同气象灾害做好防范和应急响应工作。 台风预警响应气象部门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当台风外围影响本区时,定时报告台风的位置、强度和可能的行进路径,并及时发布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引。农业部门要加强防洪工程调度,督促各街道办事处、各水管单位加强对水库、河道的巡查,组织抢险人员和物资及时应

17、对险情。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对地质灾害易发点的监测,适时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城市管理部门要加强城市防汛值班巡查,组织协调城市防汛工作。要加强城市低洼地带的巡查,做好城市内涝的处置工作。各有关责任单位应会同公安部门在旅游景点、人员聚集区及其他危险区域设置安全隔离带,劝离现场群众,确保人员安全。同时对积水地区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教育部门应做好幼儿园、中小学等学校停课准备,必要时采取停课措施。卫生和计生部门做好应对群体性人员伤亡的医疗救治工作。民政部门应做好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工作。学校、机场、车站、高速公路、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利用各种有效设施传播预警信号及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灾害

18、发生后,民政、农业、应急、气象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 暴雨预警响应气象部门加强暴雨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暴雨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引。农业部门负责中小型水库、较大河道等水利工程防汛调度;协调组织洪水的监测、预报。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对地质灾害易发点的监测,适时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城市管理部门要加强城市防汛值班巡查,组织协调城市防汛工作,及时应对市区险情。要加强城市低洼地带的巡查,做好城市内涝的处置工作。公安、交通运输、公路部门对积水地区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教育部门应做好幼儿园、中小学等学校停课准备,必要时采取停课措施。卫生和计生部门做好应对群体性人员伤亡的医疗

19、救治工作。民政部门应做好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工作。电力部门加强电力设施检查和电网运营监控,及时排除危险和故障。学校、机场、车站、高速公路、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利用各种有效设施传播预警信号及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灾害发生后,民政、农业、气象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 暴雪预警响应气象部门加强暴雪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暴雪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引。城市管理部门根据积雪情况,及时组织力量或采取措施做好权限范围内道路清雪、除冰工作。公安部门加强交通秩序维护,指挥、疏导行驶车辆,必要时,依法对发生事故的交通路段实行管制。公路、交通运输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及时组织力量或采取

20、措施做好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等公路积雪的清扫和融化工作。 农业、林业部门组织对农业、林业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卫生和计生部门做好应对群体性人员伤亡的医疗救治工作。电力部门加强电力设备巡查、养护,及时排查电力故障,做好电力设施设备覆冰应急处置工作。学校、机场、车站、高速公路、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利用各种有效设施传播预警信号及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灾害发生后,民政、气象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 大雾预警响应气象部门要加强大雾天气监测、组织专题会商,根据大雾天气发生发展情况随时更新预报预警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单位,依据各部门的需求,提供专门气象应急保障服

21、务。公安部门要根据其部门应急响应预案,加强对车辆的指挥和疏导,维持道路交通秩序。交通运输部门根据其部门应急响应预案,加强对交通运输安全的管理。海洋与渔业部门要根据渔业船舶水上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好大雾灾害造成的海上生产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民航部门要根据其部门应急响应预案,做好运行安全保障、运行计划调整和旅客安抚安置工作。环境保护部门要适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区卫生和计生部门要适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做好群体性人员伤亡的医疗救治工作或按照预案程序处置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电力部门要根据其部门应急响应预案,加强电网运行监控,采取措施尽量避免发生设备污闪故障

22、,及时消除和减轻因设备污闪造成的影响。烟尘排放企业在接到大雾天气预警信息后,要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应急工作。同时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最大程度减轻大雾造成的危害。学校、机场、港口、车站、高速公路、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要利用各种有效设施传播预警信号,并适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市民应减少车辆出行,最大程度减轻大雾造成的危害;各企业事业单位、社区要及时做好应急响应工作。 大风、雷电、高温、冰雹、霜冻、道路结冰、寒潮、干旱、霾、沙尘暴、低温等预警响应各成员单位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按照本部门、本行业制定的不同种类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积极做好相关工作。3.4 预警知识宣传教育区气

23、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4.信息报告与处理4.1 气象灾害信息报告责任主体 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街道社区气象服务工作站、社区气象信息员按职责收集气象灾害发生、发展、损失以及防御等情况,并立即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及时向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4.2 气象灾害信息接报与处理气象灾害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终报。气象灾害发生后,事发地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单位)和气象服务工作站应立即核实,并在30分钟内向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值班 :XXXXXXXX)报告,区气象灾害应急

24、指挥部办公室接到信息后,应立即进行核实、研判,在30分钟内通过 向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和区政府应急办进行初报,1小时内书面上报详细信息,同时,按有关规定上报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紧急信息边处置、边核实、边报告,最新处置进展情况要及时续报,事件处置结束后要尽快进行书面终报。4.3 气象灾害信息报告内容和方式报告内容为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类别、基本过程、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情况,对事件的初判级别,已经采取的措施,有无次生或衍生危害、警报发布情况、是否需要疏散群众,需要支援事项和亟需帮助解决的问题,现场负责人和报告人的姓名、单位和联系 等。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在收

25、到气象灾害信息后,尽快对事件进行初始评估,确定事件等级,按有关规定向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和区政府应急办报告,提出是否启动本预案的建议,并通知相关成员按照预案和职责做好处置工作。气象灾害信息应当采用 、网络形式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初报可通过 报告,但应当及时补报书面报告。5.应急处置5.1先期处置气象灾害现场先期应急处置由灾害发生地街道办事处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统一组织,各成员单位依职责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处置工作包括组织营救、伤员救治、疏散撤离和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及时上报灾情和人员伤亡情况,分配救援任务,协调各级各类救援队伍的行动,查明并及时组织力量消除次生、衍生灾害,组织公共设施的抢修和

26、援助物资的接收与分配等。气象灾害发生后,事发地街道办事处要立即启动相关预案的应急响应,按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疏散现场周边无关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和防御工作,并及时向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和相关部门进行报告。气象灾害发生后,接报的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同志要按照预案和有关规定,迅速赶赴现场,组织、协调、动员有关专业应急力量和人民群众进行先期处置,及时对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防护措施、发展趋势等进行评估上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严防次生、衍生灾害。街道气象服务工作站应当及时向当地街道办事处报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组织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5.2 分级

27、响应 一般气象灾害发生后启动三级响应: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出建议,报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或总指挥批准启动应急响应,组织调动事发单位、街道办事处,以及相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资源进行协同处置。 较大气象灾害发生后启动二级响应: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出建议,报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批准启动应急响应,组织调动事发单位、街道办事处,以及区综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资源进行先期处置。 重大和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启动一级响应: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提出建议, 报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批准启动应急响应,并向区应急委主任、区委主要领导报告,组织调动全区应急救援队伍和资源进行先期处置。

28、5.3 指挥与协调 一般气象灾害:事发单位、事发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相关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赶赴现场,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处置。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总指挥视情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处置。对于一般气象灾害中的敏感事件、具有次生或衍生危害性的气象灾害,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应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处置,区应急委主任视情赶赴现场指导事件处置。 较大气象灾害:事发单位、事发街道办事处、相关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赶赴现场,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总指挥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先期处置。区应急委主任应视情赶赴现场指导事件先期处置。对于较大气象灾害中的敏感事件,具有次生或衍生危

29、害性的气象灾害、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较多的气象灾害等,区应急委主任应赶赴现场指导事件先期处置。 重大和特别重大气象灾害:事发单位、事发街道办事处、相关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赶赴现场,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总指挥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先期处置。区应急委主任应赶赴现场,指导事件先期处置。同时涉及我区及邻近区(市)的气象灾害,上报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处置。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启动相关应急响应后,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在上级应急工作组或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做好应急处置工作。5.4 现场指挥部及应急工作组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牵头组建现场指挥部,视

30、情成立若干工作组,并建立现场指挥部相关运行工作制度,分工协作有序开展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工作组可根据实际进行增减调整。 综合协调组由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牵头,现场指挥部抽调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主要负责综合协调、公文运转、会议组织、会议纪要、信息简报、综合文字,资料收集归档,抢险救援证件印制发放,处置信息调度、汇总、上报,与上级工作组的协调联络等工作。 应急处置组由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牵头,XX公安分局、区安监局、XX环保分局、区卫生和计生局等单位组成。按照预案和事件处置规程要求,组织调动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等工作。 医疗救护组由区卫生和计生局牵头,相关部门和

31、事发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组成。负责组派医疗卫生救援专家与应急队伍,调集医疗、防疫器械、药品,开展受伤(中毒)人员救治和卫生防疫等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并提供医疗救助。 治安警戒组由XX公安分局牵头,相关部门和事发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组成。负责事件现场警戒、交通管控,社会面管控及秩序维持,对已死亡人员进行身份检查、验证等工作。 新闻宣传组由区委宣传部牵头,XX气象局和事发地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组成。负责协助制定新闻发布方案,协调新闻报道,做好网络舆情的监控、收集、研判、引导以及公众自救防护知识宣传等工作。 气象监测组由XX气象局牵头,XX环保分局、区农业局等单位组成。负责事发地的环境、天气监测和趋势预测等。 后

32、勤保障组由XX气象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交通运输局、事发地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组成。负责调拨救灾物资和生活必须品,建立物资分配保障实施方案,做好应急救援人员、受灾群众的生活保障。 善后工作组由事发地街道办事处牵头,XX气象局、区民政局、区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单位)组成,负责做好气象灾害事件造成的损害评估、灾害调查、索赔等。5.5应急处置措施气象灾害发生后,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立即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1)迅速调派紧急处置和救援队伍,进入救灾现场。(2)全程跟踪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变化情况,做好实时监测、滚动预报,并及时将事发地气象灾害信息向天气气候上下游地区通报。(3)及时向区

33、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处置情况。(4)根据天气状况和灾情发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5)在抢险救灾现场建立移动式气象监测站或现场气象服务保障系统,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气象保障。(6)按照预定方案开放紧急避难所,转移和疏散受灾人员,做好受灾群众的就地安置,保证必需的生活设施和食品供应。(7)紧急调拨和配送救灾所需生活必需品、药品等物资和抢险专用设备、器材。(8)做好现场紧急医疗救护,维护社会治安和生活秩序。(9)根据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的决定,通知相关单位停产、停业、停课。5.6 应急联动与社会动员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与周边区市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

34、制,明确信息共享、队伍及资源调动程序等工作。气象灾害发生后,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应根据处置需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户外显示屏、短信等向社会公众发布应对工作提示,动员社会力量开展自救防灾,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5.7 应急结束气象灾害得到有效处置后,经评估,短期内灾害影响不再扩大或已减轻,市气象部门发布气象灾害预警级别降低或解除的信息,由区气象应急指挥部决定是否终止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终止,要向上级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报告,并向社会发布结束应急状态的公告。5.8 信息发布与舆情引导气象灾害信息的发布应当遵循依法、及时、准确、客观的原则。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在突发事件发生

35、后及时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向社会发布基本情况,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政府统一发布、提供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包括初步核实情况、事态进展、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安全防范措施等),做好后续发布工作。发布内容主要包括气象灾害种类的监测和预警,因灾伤亡人员、经济损失、救援情况等。一般(级)气象灾害事件信息发布由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组织实施。较大(III级)以上气象灾害事件信息报请上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统一组织实施。重大及以上气象灾害,由区委宣传部报请上级宣传部门统一协调组织发布。 气象灾害发生后,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要组织做好网络和媒体的舆情引导,及时回应群

36、众关切问题。6.后期处置6.1 善后处置各成员单位应在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和具体指导下,组织实施善后处置工作。气象灾害处置结束后,各街道和有关部门要按规定及时调拨救助资金和物资,迅速做好环境污染消除工作;对应急处置中的伤亡人员、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物资,依法依规给予怃恤、补助或补偿。6.2 总结评估 气象灾害处置结束,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应组织对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及气象灾害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等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评估,按规定报区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7.保障措施7.1 通信保障 气象部门依托现有的气象通信网,实现气象灾害应急信息的迅速传输,确保

37、应急期间信息畅通。当受到气象灾害影响,气象通信中断,气象部门应立即启用备份通信设备,同时通知维修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迅速排除故障,恢复工作。当气象资料不能满足气象应急救援的需要时,应从上级气象部门或周边气象台站获取所需气象资料,以保证气象信息的及时发布。 各成员单位要确保与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之间的通信畅通,做好通信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当遇到气象灾害,通信设备遭到损坏而不能正常工作时,应立即启用备份通信设备,并立即组织人员抢修有关通信线路,排除故障、恢复工作。7.2 技术保障各成员单位加强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提高综合应急响应和处置联动能力。城市规划中的重点工程建设充分考虑规避气象灾

38、害风险。7.3 资金保障应急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经批准列入同级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信息发布系统维护、应急技术支持、人员培训、演练等应急系统的正常运行所需开支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7.4 社会动员保障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建立应对气象灾害的社会动员保障机制。7.5 培训与演练 培训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成员单位开展应对气象灾害相关培训,逐步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学校应当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和课外教育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气象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气象等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的气象灾害防御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 演练 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制订年度应急演练

39、计划,围绕情景模拟构建有针对性地编制演练方案、演练脚本,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桌面推演、实战演练,按规定做好演练量化指标评估。气象灾害专项应急预案至少每2年组织一次演练。演练计划、演练方案、演练脚本、演练评估和演练音像资料要及时归档备查。8.附则8.1 责任追究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对本预案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对应急处置工作推诿扯皮、不作为,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中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现场处置中失职、渎职,信息发布舆论引导不力,以及应急准备中对责任应尽未尽并造成严重后果等不履行或不当履行法定职责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责任。8.2 预案制定 本预案由区气象灾害应急

40、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制定、管理、解释、实施,并按规定向区政府应急办和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各街道办事处参照本预案,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本辖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报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备案。8.3 预案修订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按照XX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应急处置和演练总结评估情况,适时组织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实现预案可持续改进。8.4 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2011年10月10日区政府办公室印发的XX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XX区大雾天气应急预案(X政办发202159号)同时废止。9.附件9.1 名词解释大风是指平均风力大于6级、阵风风力大于7级的风,会对农业、交通、

41、水上作业、建筑设施、施工作业等造成危害。大雾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微小水滴或冰晶使能见度显著降低的天气现象,会对交通、电力、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暴雨一般指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50毫米或以上,或12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30毫米或以上的降水,会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雷电是指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伴有闪电和雷鸣的放电现象,会对人身安全、建筑、电力和通信设施等造成危害。台风是指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热带气旋系统,其带来的大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常引发洪涝、风暴潮、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高温是指日最高气温在35摄氏度以上的天气现象,会对农牧业、电力、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冰雹是指由冰晶组成的固态降水,会对

42、农业、人身安全、室外设施等造成危害。霜冻是指地面温度降到零摄氏度或以下导致植物损伤的灾害。道路结冰: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可能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暴雪一般指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10毫米或以上,或12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6毫米或以上的固态降水,会对农牧业、交通、电力、通信设施等造成危害。寒潮是指强冷空气的突发性侵袭活动,其带来的大风、降温等天气现象,会对农牧业、交通、人体健康、能源供应等造成危害。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和空气干燥的天气现象,会对农牧业、林业、水利以及人畜饮水等造成危害。霾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使能见度显著降低的天气现象,会对交通、环境、人体健康

43、等造成危害。沙尘暴是指地面尘沙吹起造成水平能见度显著降低的天气现象,会对农牧业、交通、环境、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9.2 气象灾害分级 一般气象灾害(级)一般气象灾害包括:(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潮、沙尘暴、大风和台风等造成3人以下死亡;(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活等造成一般影响的高温、热浪、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等气象灾害;(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3小时以上的;(4)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规范性文件另有规定的。 较大气象灾害(级)较大气象灾害包括:(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潮、沙尘暴、大风和台风等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

44、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较大影响的高温、热浪、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等气象灾害;(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6小时以上的; (4)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规范性文件另有规定的。 重大气象灾害(级)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潮、沙尘暴、大风和台风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热浪、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下击暴流、雪崩等气象灾害;(3

45、)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的; (4)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规范性文件另有规定的。 特别重大气象灾害(级)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特大暴雨、大雪、龙卷风、沙尘暴、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3)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规范性文件另有规定的。9.3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级别 蓝色预警信号大风:24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 平

46、均风力为67级,或者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暴雨: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台风: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霜冻:48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0以下,对农业将产生影响,或者已经降到0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影响,并可能持续。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寒潮:48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5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5级以上,并可能持续。沙尘暴:预计未来24

47、小时将出现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沙尘暴天气;或者已经出现并可能持续。 黄色预警信号大风:12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89级,或者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大雾: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雾并将持续。暴雨: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雷电: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台风: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高温: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霜冻:24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零下3以下,对农业将产生严重影响,或者已经降到零下3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严重影响,并可能持续。道路结冰:当路表温度低于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