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生心理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757544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学生心理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把握学生心理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把握学生心理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把握学生心理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握学生心理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学生心理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利用学生心理特点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几点构想脚东中学 杜真金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在解决问题或作出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创新意识。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中学生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即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他们的情绪特点是充沛热情容易动感情,情感反应较强烈,易受感染。如果在教学中能结合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那么,探究式课堂教学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好奇心 新课程要求改“以学科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基于这种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自身的生活

2、实践中,从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善于通过一些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去大胆猜测与假设,从而激发探索学习的好奇心。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很好地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探究式课堂教学要试图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教学中分析发现: 有的学生对物理学习只是直觉兴趣,他们只满足于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希望看到鲜明、生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安排一些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有的学生对物理有操作兴趣,他们要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施加影响;有的学生对物理具有因果认识的兴趣,他们的兴趣由现象发展到进一步探求现象变化的原因,他们

3、平时总爱追问为什么。而且具有概括认识的兴趣,其表现形式是总要求通过个别事物的因果联系来找到和掌握更多事物乃至整个物理世界的一般规律。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对他们具有很大吸引力。 1、创设情景法例如:在教学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声音的特性”时,上课程序一切照常,学生坐下后,教师什么话都没有说,而是用自己的声带分别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声音,一下子让全班学生都怔在那里!继而发出哄堂大笑,教师紧接着提出问题:既然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发出的,那么同一物体发出的声音为什么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大、有的小?这么一问,犹如平静的水面投入一粒石子,很快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们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

4、经验做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很顺利的得到了声音的高、低、大、小与频率、响度的关系。2、动手操作法我曾经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动手制作密度计、简易电动机等小制作,结果90%的学生都做了。说明对动手操作具有浓厚的兴趣的学生是很多的,但是有些学生的这种兴趣只对操作对象本身感兴趣,却忽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常常安排许多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并在课后安排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小制作。 例如:在组织“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教学时,在课的开始我安排用“纸锅烧水”这个实验。学生凭自己的经验认为一点就能燃烧的纸,折成小纸盒装入水放在酒精灯上烧时,纸盒肯定会被烧破。考虑到学生对

5、物理有操作兴趣,我决定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当他们看到通过自己的实验“纸锅”真的把水烧开而并没有被烧破时,他们在惊叹的同时也对本课的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本课接下来的“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中,他们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时候都出奇的仔细和认真。 二、引发好问心 根据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好问是初中学生的一大特点,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色俗话说:学问,学问,就是一学二问如果只学习而不能提出问题,不进行思考,这样对知识的认识是肤浅的只有通过认真思考,开展讨论,集思广益,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思维认识的飞跃。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上,有不少学生常常与周

6、围同学交头接耳,但举手发问的同学很少教师如果能善于鼓励,适时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己辨别正误,并引导他们注重对物理现象的深入分析,培养思维习惯,从而提高他们分析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好问的积极性要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还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善于设问。当然今天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定的批判性,他们对书本上写的或教师讲的知识,往往可以提出疑问,产生批判性的独特见解但他们考虑问题往往还欠周密和深入,容易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甚至有些是错误的对于这些,教师应给予肯定,以鼓励为主,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闭锁,不愿提出问题,不愿和老师交心 例如:新教材浮力这一节删去了“浮力产生的原因”这一知识点,上

7、完这一节后,我问: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吗?学生都说受到浮力,为了纠正错误,我借助图示讲解了浮力产生的原因,结果学生似懂非懂。后来,我设计了下面的演示实验:把去底的塑料饮料瓶倒过来,用乒乓球下面堵住瓶口,把水倒入瓶中,水沿缝隙向下流(如右图),由于乒乓球下面没有水,没有水对它向上的压力,乒乓球不会向上浮。如果用手掌堵住瓶口,当瓶口处的水积满时,乒乓球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且大于水对它向下的压力,使乒乓球上浮到水面。再如,在探究学习分子间是否存在引力的时候时,以往教师设计时经常是利用演示实验:将两个光滑的铅块压在一起后,让学生拉开,只有在拉的学生才能体会到引力的存在及其大小,其他在下面看的

8、学生并没有感性的认识也不知道这引力到底有多大。如果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的话,又会浪费很多的课堂时间。若将演示设计成如下形式,将两个光滑的铅块压在一起后,挂在铁架台下,接着在铅块下挂事先装好砝码的塑料筒(塑料筒中的砝码不要被学生看见),起先学生以为挂起的不过是一个塑料筒时,他们并不以为然,但当教师像变魔术一般地不断从塑料筒中拿出砝码时,拿出的砝码的数量足以让学生瞠目。这样设下的悬念,引发学生好奇心,以好奇心刺激探究欲望,有效地提高学生发问能力。 三、满足好玩心 好玩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初中生中绝大多数对物理实验有操作兴趣,探究式教学中,若能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设计实验并亲手验证,会

9、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动眼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学生在探究时,可以将他们分好了合作小组,设计实验时就可以同本小组成员交流,也可以向老师寻求适当的帮助使他们可以初步设计出自己心里所想的实验,尽管实验步骤也许是不完善的或不太合理的甚至与问题是背道而驰的,这都没有关系。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在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以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获,都能得到满足和进步。教师在此期间可以做适当的引导,使他们的方案改进一些,但不可以帮学生设计。但注意教师要要求他们必须在设计好实验以后才可以动手,由每一小组的组长管理。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10、在每一步中,熟悉对现象、过程的观察方法,并不断地自问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实验结果是什么?内在联系是什么?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这样,学生在好动、好玩的心理刺激下会积极参与,投入实验的全过程中 又如:在课后可以布置一些小制作给学生选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查阅相关资料或寻求父母朋友的帮助,最后自己动手完成小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除了可以体验制作的乐趣满足好玩心理外,还可以学到很多课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 四、刺激好胜心 好胜是初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他们在同龄人中,一点小事也不甘示弱,总喜欢争论他们有上进心、自信心,对荣誉有强烈的追求根据这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抓住学生的竞争心

11、理,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习知识,与他人相比较,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中得到提高 例如:科学探究有个环节是“交流讨论”,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刺激好胜心理我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学一开始便可以分好组了),视课堂时间的长短安排每个小组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适当的时间,其他小组成员可在本小组交流结束后提出他们在边听边思考中发现的问题。评价时可按小组交流的优良、提出问题的多少,价值以及课堂上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的多少正确与否,给每一小组评定成绩,并在课结束前当堂公布结果实践表明,只要在教学中合理地引进竞争机制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成功的体验

12、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在课堂上,还可以把教材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难解的习题、不易做好的实验等,有意识地让他们争论,以求在争论中学生能理清思路当然,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差异,课堂交流、课堂提问以及回答问题的能力也会因人而异,特别是中差生,面对这样的情景会自信心不足,也很难答出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他们会表现出特别的紧张。教师在了解他们这样的心理后要注意发现,只要他们的交流中一有所长,就应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让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满足好胜的心理。教师要创设更多条件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信心促使学生为进一步上进而奋发努力 总之,在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以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找到心理科学和物理教学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合理地利用学生的特有的心理特征,就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全面提高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