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758432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 第一部分前言当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同时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也日益明显。怎样在改革开放的同时保持和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传统,就成为基础教育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各学科在不断分化的基础上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形成了跨学科研究的综合性趋势。本课程强调人文精神和历史感,力图以综合的视野突破原有的学科界限,联系国内外不断变化的现实,整合历史、人文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领域的知识,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地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提供更大的空

2、间。每个学生都应认识中华民族及整个人类社会的现实与历史,都应参与社会生活,形成社会责任感。本课程旨在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的能力,使其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一、课程性质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本课程主要有以下特性:人文性本课程以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为学习与探究的领域,关注学生的需要与体验,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尤其强调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与情

3、感教育,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综合性本课程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对多门学科进行综合,注重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帮助学生获得对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的整体性认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性本课程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二、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人文素养本课程致

4、力于培育学生的历史感以及对自然、生命、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汲取历史智慧,认同民族文化,具备开放的世界意识,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本课程力图加强学生学习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鼓励教师开发和利用当地和本校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动态地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学会综合地理解和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鼓励探究式学习本课程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提倡发展性教学评价本课程

5、注重过程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力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倡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公民教育的需要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点,以现实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作为学习和探究的领域。青少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获得一些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实践技能。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和人类文明的进程两个领域进行探究,有助于公民素质的培养和文化认同的形成。社会和历史是相互联系的两个领域,一方面现实社会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目前的社会活动也在推动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在内容标准中,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探究分设三个学习主题:我们在社会中成?quot;,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和文

6、化,我们生活的区域与环境;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探究由中国历史与文化和世界历史与文化两个学习主题构成。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强调探究性学习,强调社会探究方法和技能的培养。为此,标准设置了方法和技能学习的具体要求。方法和技能学习应贯穿本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因为对任何一个主题的探究都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能。在呈现方式上,标准力求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强调学生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教学内容不是按照学科体系的逻辑加以展开,而是在学科知识和方法基础上进行跨学科的整合。内容标准的许多要求是开放的和过程性的,活动建议不是硬性规定,而是为教师的教学活动特别

7、是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启示。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分类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热爱社会主义,培育集体主义意识,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珍惜生命价值,形成自尊、自信、尊重他人、合作、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注重社会实践,增强历史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领会现代社会尊重人权的意义,增强民主和法制观念。关心祖国和人类的命运,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开放的世界意识。

8、(二)技能、能力发展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学会收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和历史材料的方法和技能。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三)知识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和途径。学习与区域发展相关的知识,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中国和世界文明的主要成果,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了解近现代中国人民奋斗的曲折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就,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 第三

9、部分内容标准本课程教学内容标准分为6个专题。第15专题是学习主题:我们在社会中成长,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我们生活的区域与环境,中国历史与文化,世界历史与文化。第6个专题是社会探究技能与方法。一、我们在社会中成长青少年是社会的成员,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通过本主题的学习,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各种问题,认识个人成长与家庭、学校、社区(或家乡)、国家和大众传媒等的关系,增强自尊、自信,培养关爱他人、参与社会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一)认识自我目标:能够初步认识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1.1 认识社会环境和生活经历对自己的性格、知识和能力的影响。1.2 讨论自己面对的心

10、理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1.3 探究青春期的性别角色感受,了解男性和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及变化趋向。1.4 认识到自己是祖国的一员,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发展紧密相连。 1.1 描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小学老师。1.2 收集如何战胜挫折如何对朋友的不合理要求说不等主题的事例,交流各人的看法。1.3 讨论自己担当过哪些角色、现在担当着哪些角色、将来可能担当哪些新角色,制作一个成长的坐标图。1.4 分成几个小组,分头寻找能够代表各民族风情的图片、衣饰物品等,然后在教室里组织壁报或小型展览。 (二)家庭生活目标:增强家庭生活的能力。认识个人在家庭生活中责任的重要性。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2.1

11、 了解家庭的类型、结构及其历史变化,认识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2 知道家庭由哪些角色构成,学会与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沟通。2.3 能够有意识地从家庭生活中获得做家务、理财、交往等技能。2.4 理解家庭不同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2.1 绘制自己的家庭树。尽可能多地列出自己知道的亲属,写出他们的称谓。2.2 做一份一周的家务劳动统计表,看看家务劳动是如何分担的,想想对承担家务最多的人说些什么感激的话。 2.4 针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的条款展开讨论。 (三) 学校生活目标:理解学校生活的意义。积极参与学校生活。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3.1 列举古今学校的例子,了解学校教育在社会中的

12、重要地位。3.2 理解维持正常的学习环境和学校秩序的必要条件。3.3 学会与老师、同学交往和共处。尝试创办学生社团,增强组织与合作能力。3.4 了解本校的历史,对学校建设提建议。3.5 了解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关系。 3.2 通过具体事实,说明制定和遵守校规的必要性。(参见案例1)3.3 说说自己与同学交往的心得和体会,列举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所获得的经验和益处。3.4 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设计学校远景规划图。(四)社区(或家乡)生活目标:理解社区(或家乡)环境对自我成长的重要影响。具有为社区(或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意识。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4.1 能够对社区(或家乡)环境的特征进行描述。4.2 认识社区

13、的功能。4.3 了解所在社区(或家乡)的历史。 4.4 能够说明社区(或家乡)环境对自我的影响。4.5 认识人人都有为社区(或家乡)发展作贡献的责任。 4.1 结合综合实践课,制作本社区的沙盘。4.2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与社区设施的联系。4.3 搜集有关社区(或家乡)的历史材料,考察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参见案例2)4.4 结合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谈自己的生活习惯。4.5 讨论本社区应该改建和新建哪些公共设施。(五)大众传媒的影响目标:了解大众传媒的特性和作用。学会选择健康的媒体内容。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5.1 了解大众传媒的种类、特性及其发展变化。5.2 知道大众传媒内容的复杂性,能够甄别和择

14、取媒体内容。5.3 能够借助大众传媒获取信息和丰富生活5.1 列举所在省(市)报纸、广播、电视台的种类,谈谈它们各自的特点。5.2 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追星族现象。 5.3 从各种媒体上,包括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收集有关某一主题的资料,学习利用大众传媒收集资料的方法。案例案例1制定班规目标:体验制定班规的民主生活过程,认识规范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活动过程:步骤一: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制定班规的目的和要求。步骤二: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每个同学提出对班规的建议。步骤三:讨论这些建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步骤四:用表决方式逐条通过班规的条款。案例2展示社区(或家乡)的人文环境目标:学会收集

15、和处理资料的方法,增进对社区(或家乡)的热爱。活动过程:步骤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组,根据各自承担的任务,进行调查或考察,收集有关社区(或家乡)历史文化的资料。步骤二:依据所获资料,选择图片、图表、文字、实物模型等形式,呈现活动结果。步骤三:举办小型展览。 二、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了解公民的基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理解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基础作用,学会选择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确立民主与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经济生活目标:了解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内容。培养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1.1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和生活质量的提高。1.2 解释商品和服务价格发生变化的市场因素。1.3 描述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与职业变化趋势的关系。1.4 分析信息产业对我们的影响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5 知道储蓄存款、购买债券、商业保险、购买股票、贷款等家庭理财方式。1.6 知道我国的财政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确立纳税人意识。 1.1 调查改革开放前后自己家庭消费的变化,学会用恩格尔指数来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1.2 调查市场蔬菜价格的季节性变化,分析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1.3 列举所了解的新兴职业;模拟

17、招聘和求职活动。(参见案例1)1.5 模拟个人投资或贷款的过程。1.6 列举税收的种类。 (二)政治生活目标:了解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培养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内容标准活动建议2.1 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能举例说明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2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依法治国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举例说明人治和法治的区别。2.3 学会用合法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2.4 知道公民可以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参与国家的民主管理。2.5 知道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6 知道公民的行为或活动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了解民主监督的方式。2.7 知道我国的民族分布和民族政

18、策,理解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1 讨论在升学、就业、财产继承等方面的男女平等问题。2.2 讨论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说法。2.3 以受虚假广告欺骗后怎么办为题,讨论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2.4 模拟向人民代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的过程。2.5 通过身边的人寻求国家机关帮助的事例,了解立法、司法和行政的职责。2.6 列举公民通过大众传媒对各级政府和公务员进行监督的事例。 (三)文化生活目标:知道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和时代性。理解文化生活的意义。内容标准活动建议3.1 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生活习俗的差异,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3.2 知道文学艺术对于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作用

19、。3.3 学会选择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3.4 知道文化现象的时代性。3.5 知道科技进步和文化交流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3.1 收集相关资料,描述某一地域节日庆典的特点;举办各民族风俗知多少的知识竞赛。3.2 举办才艺(美术、书法、编织、剪纸等)展示活动。3.3 就某一时尚,发表自己的见解。3.4 开展学唱老歌活动。(参见案例2)3.5 讨论因特网、卡通画、卡拉OK、流行歌曲、电子游戏等对生活的影响。案例案例1招聘和求职目标:体验人才市场的活动方式,增强社会实践的能力。活动过程:步骤一:学生分为两组,第1组扮演企业管理人员,第2组扮演求职者。步骤二:企业管理人员商定和宣布职工招聘计划(人数、

20、资格、薪金)和招聘程序。步骤三:求职者各自撰写和提交本人的简历。步骤四:企业管理人员对求职者进行面试。步骤五:企业管理人员讨论和决定录取名单。步骤六:企业管理人员与被录取者签订劳动合同。案例2学唱老歌目标:理解文化现象的时代差异。活动过程:步骤一:向家长或其他长辈学唱他们年轻时所喜爱的歌曲、戏曲。步骤二:举办学唱老歌主题班会。步骤三:从曲调、歌词等方面对比老歌和现在的流行歌曲的差异。 三、我们生活的区域与环境区域是社会生活的空间,环境是社会生活的条件。认识区域与环境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了解区域人口、资源与环境的主要特征,能够对中国和世界进行简单的区域分析,

21、建立正确的人地观,关心家乡和祖国的发展。(一)人口、资源与环境目标:-能简单说明区域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特点。-了解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基本途径。-理解中国人口国策和资源、环境国策。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1.1 通过中外具体事例,了解人口结构、人口自然增长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认识当前中国人口特点,理解中国人口国策。1.2 了解历史上人口迁移的事例,观察现实中人口迁移的现象,理解人口迁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1.3 了解中国目前人口流动情况,理解中国推进城镇化的意义。1.4 学习计算人均主要自然资源拥有量的方法,能够简单描述区域资源状况。1.5 知道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是资源循环利用与重复利

22、用、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等。1.6 了解居住地、中国和世界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基本解决途径。1.7 借助具体事例了解人定胜天论、自然环境决定论和人地协调论。1.8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认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是人类社会伦理进步的表现。 1.1 以表格、条形图、折线图等表现几种类型国家的人口结构、人口自然增长状况,进而总结出中国人口基数大、识字率相对较低等特点。1.2 收集有关材料,讨论移民的各种原因。 1.3 粗略统计和分析本校所在地人口流动情况。(参见案例1)1.4 计算居住地人均基本自然资源,如人均土地资源(或人均耕地、草场、林地等)和人均淡水资源,并通过与其他

23、区域比较,了解居住地的自然资源状况。1.5 尝试设计一个环保社区或生态村庄。1.6 以京都议定书为例,讨论发达国家对环境保护应负的责任。1.7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都江堰水利工程,理解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可以不破坏自然系统,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可行的。1.8 以身边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为例,讨论我们能为后代留下什么自然遗产。 (二)区域发展目标:-大致了解中国的区域差异和世界的区域差异。-理解发挥区域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关注家乡和祖国的发展前景。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2.1 了解中国和世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分布大势,理解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密切关系。2.2 知道中国的省、自治区、直

24、辖市、特别行政区的分布,了解中国行政区划的主要层次结构。2.3 通过区域比较,简单说明中国不同经济地带的自然、人文资源特点、经济特点和发展方向,理解发挥区域优势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2.4 了解中国跨区域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对全国发展的意义。 2.5 了解中外区域间联系的主要内容、方式及其变化,懂得交通枢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理解区域间联系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2.6 了解世界典型农业地带、工业地带、金融中心等,认识当今世界主要产业特点和分布大势。2.7 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和经济差异。2.8 知道世界主要的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了解它们在国际政治与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的作用。2.

25、9 了解世界民族、语言、宗教的分布,理解世界文化趋同与趋异的双向发展过程。2.1 运用专题教学挂图或地图集,说出主要国家或地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点。 2.3 请所在地政府官员介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和远景规划。2.4 在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三峡工程等重大建设项目中任选一个与学生联系相对密切的项目,分析该工程对居住地和其他地区发展的影响。2.5 为本区设计未来交通图。(参见案例2)2.6 通过对比北美、日本、西欧几个重要的工业地带,分析它们的布局共同点及其原因。2.7 收集南北关系的材料,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交锋问题进行讨论。2.8 讨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

26、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2.9 列举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讨论文化的相互影响。案例案例1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目标:了解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和流动人口的职业变化。活动过程:步骤一: 教师将人口流动类型表(见下页)画在黑板上,由同学自由发言,列举学校所在地近年人口流动的类型(如打工、求学、经商等)以及人口流动的方向。 人口流动类型表 人口流动类型人 口 流 动 方 向 乡村城市城市乡村城市城市乡村乡村打工 经商求学其他步骤二:根据填表情况判断当地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向是否是从乡村到城市。步骤三: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城镇化进程中居民职业结构的变化。案例2 交通与家乡发展目标:了解交通对区域发展的

27、重要性。活动过程:步骤一:教师挂出一幅学校所在地(视具体情况选择区域的大小)的主要公路、铁路、水路的分布示意图。步骤二:请学生设想,假设本区缺少其中一条交通线(尤其是新建的某条交通线),会对本区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步骤三:请学生为本区设计未来的交通图;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与当地交通规划图进行比较。四、中国历史与文化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尊心。通过本主题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就,认识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和新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奋斗历程,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一)古史演进标:-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基本线索。内容标准

28、活动建议1.1 认识历史就在我们周围,增强对祖国历史的亲近感和探究的愿望。1.2 了解中国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认识古代文明的起源。1.3 了解主要王朝的兴替和疆域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的连续性特点和统一的趋势。1.4 了解中华民族融合和发展的线索,认识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创造了祖国的文化。1.5 举例说明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的变化,认识自然条件和历史发展的关系。 1.1 以个人成长史、家史、校史或熟悉的古迹等为例,谈谈自己对历史的认识。1.2 阅读反映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考古发现的石器、陶器、骨耜等图片和图画资料,说明当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1.3 编朝代歌,制作中国历史年表

29、或年代尺。1.4 讲述昭君出塞、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等故事或采用角色扮演法体验、理解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参见案例1)1.5 列举有关楼兰古国消失原因的不同解释,并进行讨论。 (二)古代文明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就。-能够正确对待历史文化遗产。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2.1 了解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突出成就,认识古代农业和畜牧业在不同地区的地位和作用。2.2 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简况,认识重农抑商政策在不同时期的作用。2.3 知道中国古代皇权政治的演变,探究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4 描述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变迁,评价科举制对社会的影响。2.5 列举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改革,分析改革

30、的原因和意义。2.6 知道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著名战例,分析古代战争对社会的影响。2.7 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变化。2.8 认识中国古代乡村社会结构,理解中国古代频繁发生农民起义的原因。2.9 了解中国古代妇女的生活,解释妇女地位低下的历史原因。2.10 了解古代中外交流的简况,认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相互影响。2.11 知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对世界的贡献,探讨其局限性。2.12 知道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举例说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演变。2.13 了解并鉴赏中国古代史学、文学、艺术的成就。 2.1 列举二十四节气或其他农谚,指出它们是传统农业的规律性总结。 2.3 列举历史上文

31、字狱的事例,讨论文化专制的危害。2.5 分正反两方,辩论王安石变法利大还是弊大。2.6 说出三十六计中任何一计,并举一个战例加以说明。2.7 观看清明上河图,了解宋代城市生活,比较古今城市生活异同。2.9 以缠足等现象为题,讨论传统道德与习俗对妇女的束缚。2.10 收集有关我国古代中外交流的资料,编成专题板报、小报或制成集锦簿,在班级内展览交流。2.11用泥、木片、木板等材料制作泥活字、排字板,模拟活字印刷,体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2.12讨论孔子的思想在今天还适用吗。(三)近代探索目标:-了解近代中国面临的危机,关注中国社会的转型。-理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与奋斗。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3.

32、1 了解鸦片战争前世界格局的变化,分析中国逐渐落后的原因。3.2 知道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后果,认识中国面临的内外危机。3.3 知道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的简况,理解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及其弱点。3.4 评述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近代改良活动的意义。3.5 了解辛亥革命的简况,理解帝制终结的意义。3.6 认识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3.7 认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重大意义,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早期历程。3.8 知道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探讨抗战胜利的原因。3.9 知道解放战争的主要史实,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3.10 认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的特点。3.11 了解中国

33、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3.12 知道近代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 3.1 以马戛尔尼使团为例,讨论清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3.2 列表说明列强发动的主要侵略战争、逼签的不平等条约。3.3 阅读义和团的揭帖,谈谈对义和团的看法。3.4 分组模拟洋务派和顽固派,就该不该兴办洋务进行辩论。3.5 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或阅读人物传记,讲述孙中山的革命经历。 3.7 收集这一时期毛泽东革命活动的资料,并加以介绍,展示这一时期的革命斗争。3.8 结合有关史料或本地资源,讲述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3.9 选看有关三大战役的录像片。3.11 收集反映近代服饰、建筑、交通、习俗等的有关材料,描述近代社会生

34、活的变化。 (四)现代巨变目标:-知道新中国的曲折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4.1 了解建国初期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抗美援朝胜利等成就。4.2 知道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建设成果,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4.3 认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及危害。4.4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的巨大变化,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4.5 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知道港澳回归的情况,理解一国两制政策的重大意义。4.6 了解现代中国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 4.1 观看有关抗美援朝的影像资料。 4.3 拟定调查提纲,对经历过这段历史的长辈进行访谈,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

35、。4.4 帮助学生收集资料,绘制图表。(参见案例2)4.5 观看香港、澳门回归的录像片。4.6 以两弹一星为例,讨论科技强国的意义。案例案例1 西汉与匈奴的关系目标:体验古人的思想和行为,增进对古代民族关系的了解。活动过程:步骤一:教师就准备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策略学习本课内容向学生作说明。学生分成匈奴人和汉人两组,分头准备剧本。步骤二:各组学生分配角色,包括冒顿、汉高祖、汉武帝、卫青、霍去病、王昭君、历史老人等,匈奴兵将、西汉士兵若干。步骤三:学生在课上以角色扮演形式展示西汉与匈奴和与战的内容。步骤四:教师使用谈话法引导学生梳理西汉与匈奴关系的线索。步骤五:学生提出想要深入了解或理解有困难的问

36、题,全班展开讨论。案例2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的变化目标:学习制作图表的方法,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活动过程:步骤一:查找1979年前后的经济数据,如全国或本地的工业或农业生产产值、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数据。步骤二:了解不同图表的绘制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绘制。步骤三:展示和讲解自己绘制的各种图表,回答同学的问题。资料来源:史料、史书、期刊报纸、档案馆、绘图工具。表格样例:19761984年中国城镇全民所有制职工工资增长情况表项目单位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工资总额亿万406426468.6529.4 627.9660.4708.9748.

37、1875.8增长率%4.9101318.65.2 7.3 5.517.1人均工资元6056026447058038128368651034增长率%-0.56.99.5 13.91.133.520.6五、世界历史与文化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自信而开放的世界意识是中国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了解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认识现代文明的性质和特点,理解和尊重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增强为全人类进步做贡献的意识。(一)古代文明目标:-理解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意义。-认识世界古代文明的成就。-学会尊重和欣赏世界古代文化遗产。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1.1 了解现代科

38、学在揭开人类起源之谜方面的进展。1.2 知道农业革命的重要意义,了解上古文明地区的主要成就,欣赏古代民族的创造力。 1.3 了解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状况和文化成就,知道西方文化的历史渊源。1.4 了解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创立与传播,理解中世纪人类文明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扩展。 1.1 介绍考古学、古人类学和生物学有关成果,如基因研究的成果。1.2 举例说明上古文明成就对我们今天的影响。(参见案例1) 1.4 观看中世纪宗教艺术、建筑图片。 (二)近代变迁目标:-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认识近代西方文明的成就与代价。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2.1 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重要性。 2.2 列举文艺复兴

39、、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的若干重要代表人物和成就,探讨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3 知道英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革命的标志性事件和代表性人物,认识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4 了解近代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理解工业文明的历史意义。2.5 理解美国内战、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和意义。2.6 知道近代欧洲工人运动的重大事件,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2.7 了解殖民主义给世界各地造成的影响,理解被侵略、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斗争。 2.1 比较新航路开辟前后的世界贸易路线图,直观了解世界联系的扩大。2.2 由学生各自选择一位重要文化人物,在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一篇介绍短

40、文。 2.3 以拿破仑为例,辩论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2.4 比较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物质生活、思想观念的变化。(参见案例2)2.5 分成两组分别模拟美国北方废奴派和南方奴隶主,就黑人奴隶制存废问题展开辩论。2.6 唱国际歌,感受工人阶级的斗争精神。(三)20世纪的世界目标:-认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伟大进步。-吸取20世纪的历史教训。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3.1 讲述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史实,探讨大战的起因和影响。3.2 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主要史实,探讨其经验教训。3.3 了解冷战时期的国际冲突(两大阵营的对峙与局部战争)。3.4 列举第三世界崛起的主要史实,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道路

41、。 3.5 知道20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群众争取和扩大人权的社会运动(黑人运动、妇女运动、环保运动等)。 3.1 收集二战的材料,展示二战的主要历程。 3.3 观看有关朝鲜战争或越南战争的纪录片。3.4 比较二战前和现在的世界政治地图,直观了解亚非民族独立的结果;比较中国和印度的经济统计资料。3.5 讨论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四)机遇与挑战目标:-了解全球发展趋势。-认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进步的关系。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4.1 了解新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理解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4.2 了解当代国际政治的特点,理解维护和平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意义。4.3 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理

42、解维护国家主权与发展国际合作的关系。 4.1 分析中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对策及其成效。4.2 以科索沃战争为例,分析国际政治格局。4.3 讨论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 案例案例1文字的发明目标:理解文字的发明对于人类的意义。活动过程:步骤一 :教师可以选做以下两个活动中的一个:教师给第一个同学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一个较长的句子,然后由学生一个接一个口头传达这句话,请最后一个学生大声说出这句话。再让第一个学生读手中的纸条。教师随意地说一段事先准备好的话,然后请一些同学复述这段话。最后,教师把这段话再说一次。活动结束,让学生总结在无文字的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的衰减和扭曲现象。步骤二:让学生讨论汉字与英

43、语的差异,了解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的区别。观看显示各种古代文字的图片,了解古代文字的类型。让学生总结不同语言文字对于交流的阻碍作用。步骤三:让学生根据课本和课外知识,列举文字在亚非古代文明中的作用。案例2 交通技术的变化目标:比较古代交通和现代交通,理解工业革命对人类的意义。活动过程:步骤一:让学生设计一个比较古代交通工具和现代交通工具的方案,如旅游、运输等。步骤二:讨论交通工具的进步给人类生活与思想观念带来的变化。六、社会探究技能与方法本部分不是独立的学习内容。社会探究技能与方法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的学习逐步进行。社会探究技能与方法分为三个方面:材料研习和运用、体验和思

44、考、合作与交流等。这些方面是相互交叉和联系的。自觉地掌握和综合地运用这些技能与方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一)材料研习和运用1.运用地球仪、地图等地理工具 观察地球仪和地图,知道其特点和功能; 借助比例尺、地图,大致计算实际距离; 借助地球仪或地图,用地理术语描述人或事所在的地点。2.学习图表和表格 知道不同种类的图表(示意图、线条图、条形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和表格; 读懂图表和表格所呈现的信息; 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设计适用的图表和表格。3.阅读理解教科书和课外书 区分事实和观点; 发现和理解主要思想; 了解历史事实和文学作品的区别。4.区别和运用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 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