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声现象1、2节导学案.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758861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声现象1、2节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林声现象1、2节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林声现象1、2节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林声现象1、2节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林声现象1、2节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声现象1、2节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物理 学期导学案章节: 第二章 第一节班级课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什么是声源;2、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3、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4、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会运用声速解决距离的问题。学习过程一、自研自探复习 导入铃声响了,上课了。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呢?自学独学书本27-31页,初步解决下列问题。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阅读课本中图1.11的内容后,请同学们讨论、交流解决: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的猜想是 。2、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器材做一下简单的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真的正确。我的做法是 。当听到声音时观察到的

2、是 由于 而产生声音。3、在上面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进一步探究:如果振动停止了呢?观察到的现象是 ,我的结论是 。4、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发声体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看哪位同学说的多、说的好)得出结论:声音(sound)是由物体 产生的,如果振动停止,则发声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我们刚才能听见美妙的声音,但在振动的地方和你的耳朵并没有连接在一起,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传入我们耳朵的呢?探究一:用一张桌子做实验。一个同学轻敲桌底(使附近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由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呢?我的结论是: 。阅读课本中图2.14、图2.15和图2.16内容后,请同学们讨论、交流解决

3、:5、在图2.14和图2.15的实验说明了 ,此结论的获得采用的方法是 。6、那么声音还可以在其它物质中传播吗?我的猜想是 。7、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传播实例,并说明借助什么来传播的。(看哪位同学说的多、说的好)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是需要 的,它既可以在 中传播,也可以在 和 中传播,且声以 的形式传播,因此把它叫做 。三、声速 1.请同学们阅读书本29、30页,探讨并完成下列题目: 声音传播的快慢用 来描述,通过阅读小资料可以得出:通常情况下,声音在 中最快,其次是 ,在 中最慢。通过表中空气的两个声速,说明声速还跟介质的 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物理是 。四、回声声音不但可以传播,

4、遇到障碍物时还会反射。两个声音相隔0.1s以上,人才能将两者区分开来。问:我们距离障碍物至少_米远才能分辨出原声和回声。(设当时空气的温度为15)二、合作探究1、对学对子之间互相讨论学习一至四题的问题。2、群学组内交流一-四题的结论,可以演示实验,组内讨论!抽签展示一、二、三、四,设计黑板演示,设计实验演示!附加解释说明!三、展示提升展示单元一-四。有些需要添加解题思路和过程四、整理达标1、潺潺的流水声就是由 振动发声的,人吹的口哨声就是由 振动发声的,鼓声就是由 振动发声的。2、如图所示,在扬声器纸盒上面撒些小纸屑,扬声器发声时小纸屑会跳动,小纸屑的作用是 ,小纸屑的跳动说明了 ,此实验说明

5、了 。3、在鱼缸边拍手,鱼儿会听见拍手声而游走,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成语“隔墙有耳”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5、计算题:我们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是因为声速比光速慢的多,其实它们出现基本是同时的。假设我们看到闪电4秒后听到雷声,计算一下这朵雨云距离我们多远。(设当时空气的温度为15)五、课后总结1、声音(sound)是由物体 产生的,如果振动停止,则发声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 的,它既可以在 中传播,也可以在 和 中传播。3、声速不仅与 的种类有关,还与 的 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八年级上册物理 学期导学案章节 第二章 第二节班级课题 声音的特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3个特性是什么?2

6、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什么有关? 响度跟发音体的什么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什么不同?学习过程一、自研自探复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速度?导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高声呼叫”“低声细语” :“小兔乖乖,把门儿开开。”小兔们都回答:“不开,不开,就不开!”这些都和声音有关?这节课来学习有关声音的一些特性。自学自学、独学书本32-37页,初步浏览下面三个大题,会填的填写好。一、音调 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请同学们回想女高音和男低音的演唱特征,比较他们的演唱有什么不同?你会发现前者的声音比较 ,后者的声音比较 。(选填 尖细或闷粗)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声音的

7、高低叫做音调。探究音调和什么因素有关活动1:阅读课本32页“音调”部分、动手演示实验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什么叫频率? 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问题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简称: 符号: 问题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问题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问题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思考1: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二、响度:小说明 振幅:物体离开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 叫做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 探

8、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活动2:阅读课本34-35页“响度”部分回答下列问题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知,响度跟发声体 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 拓展1:振幅是确定响度的唯一因素吗?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拓展2: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响度。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不能产生歧义

9、(音:q y),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响度。三、音色:活动3:阅读课本22页“音色”部分回答下列问题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musical quality)。音色和发声体的 、 有关二、合作探究1、对学对子交流一-三题。2、群学组内学习交流探讨,试着分析解释并举例说明声音的三个特征。抽取上述一、二、三中的任何一个题目,先填好空格,作出相应的解释说明,然后领导同学阅读

10、加强概念的理解记忆。三、展示提升展示一、二、三。四、整理达标1、_, , 是乐音的三个主要特征,人们就是根据他们来区分声音。2、音调是指声音的 ,跟物体振动的 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 ;振动的 ,音调就低; 决定音调 (频率是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 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是 。 超声波:高于 的声音 次声波: 的声音)3、响度是指声音的 或 。响度跟 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 4、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音色和发声体的 、 有关 五、课后阅读昆虫的嗡嗡声为什么昆虫在飞的时候时常会发出嗡嗡声来呢?它们大多数是没有发出这个声音的特殊器官的;这个嗡嗡声是只有在昆虫飞行的时候才听得到,原因是昆虫飞

11、行的时候,每秒钟都要振动它的小翅膀几百次。振动着的翅膀事实上就是振动着的膜片,而我们知道,所有振动得足够频繁的膜片(每秒钟振动数超过16次的),都会产生出一定高低的音调来。人们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各种昆虫飞行时候翅膀振动的次数的呢?这件事情很简单,只要从听觉上判定昆虫发出嗡嗡声的音调高低就行了。因为每一种音调都是跟一定的振动频率相当的。在“时间放大镜”的帮助之下,人们确定了各种昆虫的翅膀振动次数是几乎不变的;昆虫要调节它们的飞行,只是改变翅膀振动的大小就是“振幅”和翅膀的倾斜度;只在受到天冷的影响的时候才增加每秒钟振动翅膀的次数。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昆虫在飞行的时候发出的音调总是不变的。人们已经测定了,譬如说,苍蝇每秒钟振动翅膀352次。山蜂每秒钟振动翅膀220次。蜜蜂在空着身子飞的时候,每秒钟振动翅膀440次,如果带着蜜飞行,翅膀每秒钟只振动330次。甲虫飞行时候发出的音调比较低,两翅振动得比较慢。相反的,蚊子每秒钟要振动翅膀500600次。为了使大家对于上面这一些数目有比较进一步的了解,让我来告诉你一个数目:飞机的螺旋桨,平均每秒钟只转25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