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785774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1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七年级下册历史,濮阳市第三中学 葛运英,课件设计思路:本课件是初一历史课件。设计以提高课堂效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实施我校“自主互动”教学为宗旨,综合情况如下:一、以朱元璋画像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自主学习看课本: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完成本课的预习并对知识点进行有意识记。二、穿越时空谋时政: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制作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图示一目了然;我来表演大家说:形象展示明朝加强集权的特有措施。并设计历史与现实这一环节,使历史课堂与学生现实生活连起来;在教学难点的突破上,我先出示“八股取士”这一先行教学组织,再用直观图片加以理解并回顾科举制的相关知识。三、七嘴

2、八舌议明朝:在学生的议论中引入学生梳理本课知识。四、本课练习,巩固知识。本堂课的总体设计是考虑学生学情,本着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再拓展发散思维议明朝梳理本课知识,后进行练习,来完成这节课大容量的知识巩固、迁移、运用。,请你判断:这两个皇帝是一个人吗?,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七年级下册历史,濮阳市第三中学 葛运英,自主学习看课本,要求:请同学们用4分钟的时间迅速看课本,并在课本上画出知识点,并进行有意识记。,本课有两项内容: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一)明朝建立三要素,建立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都城:应天(南京),分组讨论:假如你是当朝皇帝朱元璋,

3、你想采取哪些措施让所有的臣民伏首贴耳地听从皇帝的指令呢?,穿越时空谋时政,(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皇帝,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废除丞相,权分六部),中央,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地方,民政,刑狱,军政,内阁制度,锦衣卫,(设三司),明朝的中央集权,我来表演大家说,明朝为加强专制,设立一项其他朝代所没有机构,看过表演后请你说说它的职权是什么?,历史与现实:,联系现实,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思考

4、回答:,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2)思想文化方面:,八股取士,请认真思考后回答,科举制始创于何时?是如何完善的?到明朝时有什么变化?,命题范围:2.答题观点:3.文体要求:,“八股取士”,八股取士有什么弊端?,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

5、答题,必须分为八个部分,它禁锢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使其致力于钻研四书五经,脱离实际,尤其是压抑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最严重的是到了近代,继续阻碍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于西方文化格格不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废丞相,设三司,锦衣卫,八股取士,锦衣卫,加强君权,镜头回放明太祖,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靖难之役”:,背景经过结果,建文帝削藩。,燕王朱棣起兵反对建文帝。,燕王获胜,称帝,是为明成祖。,明成祖采取的主要措施:迁都北京(1421年)继续执行削藩政策 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

6、 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七嘴八舌议明朝,如果时光倒回,你愿意回到明朝生活吗?说出你的理由!,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皇 帝,群臣,人民,知识分子,地方,中央,皇族,梳理本课,练习薄,一、明朝的一位地方官要进京述职,参见朱元璋,他应该去的地方是()A、洛阳 B、南京 C、北京 D、西安 二、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的理由最有可能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7、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B,B,3、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最突出的表现是()A、废除行中书省 B、废除丞相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4、明十三陵之一明成祖的长陵位于北京西北郊,下列选项与明成祖无关的一项是()A、废除行中书省 B、发动“靖难之役”C、迁都北京 D、执行削藩政策,C,A,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1、材料一所描绘的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什么朝代?2、与材料一有关的选官制度在唐朝时得到了怎样的完善?3、明朝这一制度又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制度的看法。4、请你写出一些与这一制度有关的成语、诗词名句等。,隋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1.命题范围: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2.答题观点: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3.文体要求: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请各位指导,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