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经济转型的观察.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78738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中国经济转型的观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对中国经济转型的观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对中国经济转型的观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对中国经济转型的观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对中国经济转型的观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中国经济转型的观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中国经济转型的观察.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中国经济转型的观察,李善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注:本报告不代表所在机构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主要内容,我国由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人口和劳动力增长将接近拐点经济增长率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变化居民收入分配的变化财政能力与债务风险,我国由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19782010年,我国GDP年平均增长9.9%,GDP占世界份额的比重由1977年的0.7%上升到2001年的4.14%和2010年的9.34%自2010年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按汇率法计算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GNI)4270为美元,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47%,居121

2、位,按购买力平价法(PPP)计算,中国的人均GNI为7640美元,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69%,居120位十二五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提高发展水平,增强经济实力仍是重要任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782010年,我国GDP年平均增长9.9%,是同期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经济增长快速增长,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占世界份额%),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01-2009),世界银行历年按收入分类的标准,2010年人均GNI(官方汇率和购买力平价),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较为正式地见诸世界银行2007年发表的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报告:危机10年后的状

3、况两份报告。报告指出,“历史表明,许多经济体常常都能迅速地达到中等收入的发展阶段,但是只有很少的国家能够跨越这个阶段,因为实现这一跨越所必需的那些政策和制度变化,在技术、政治和社会方面更复杂、更具挑战性”,“许多拉美、中东和前苏东经济体数十年都停留在中等收入水平”。报告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打破最初的贫困陷阱、实现起飞,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国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发展机制,与实现起飞的机制有着根本的区别”,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可以遵循最初的发展战略和增长机制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但却难以再依靠这套战略和机制继续从中等收入跨向高收入。,中等收入陷阱,收入分

4、配的不平等.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伴随着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当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会产生缩小收入差距的要求。但在缺乏有效的扭转收入差距的制度安排和实现机制的情况下,一些国家采取“福利赶超”等模式,结果不仅对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而且最终没能改变收入差距扩大的格局,因此经济增长陷入停滞。城市化进程出现问题.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攀升的过程中会出现快速城市化,如果相应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就业机会不能跟进,就会出现大规模的贫民窟,影响城市的发展,并限制城市功能的发挥金融体系开放的挑战。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资本账户就要开放,货币就会逐渐的可自由兑换,金融体系受到外部冲击的风险加大。在某种

5、意义上说,大部分长期在中等收入徘徊的国家都多次经历过外部冲击造成的金融危机,进而造成了经济增长的停滞。发达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双重产业竞争压力。一人力资本的培育。,中国人口和劳动力增长将接近拐点,我国劳动力竞争优势正缓慢削弱,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在2015年左右达到峰值,劳动力总量的增长放缓乃至减少,将削弱我国劳动力供给数量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 人口的老龄化程度上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增长,以及新劳动法的实施,都会提高劳动力的总成本 随着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我国产品低成本优势将逐步减弱,迫切需要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促进发展方式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消耗向更多依靠效率提高转变,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率,20

6、07年按户主年龄分城镇家庭消费结构情况,食品,衣着,居住,交通通讯,医疗保障,教育文化娱乐,家庭设备及用品,其它,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及结构的影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将对居民储蓄率和消费结构产生影响人口结构变化对人力资本的影响人口结构变化对收入分配、公共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养老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支出等公共支出规模与人口年龄分布密切相关,人口老龄化将导致财政资源中养老支出的比例不断扩大,经济增长率的变化,中国经济历年增长情况,29,27个国家5年平均GDP增长速度与发展水平关系,泰国(1985-2008)、秘鲁(1965-2008)、智利(1925-2008)韩国(1975-2008)

7、、日本(1960-2008)、台湾(1975-2008)波兰(1960-2008)、捷克(1990-2008)、荷兰(1880-2008)德国(1905-2008)、法国(1920-2008)、南非(1960-2008)美国(1880-2008)、英国(1865-2008)、巴西(1970-2008)哥伦比亚(1970-2008)、墨西哥(1960-2008)委内瑞拉(1930-2008)、阿根廷(1905-2008)哈萨克斯坦(1995-2008)、捷克和斯洛伐克(1950-1990)匈牙利(1955-2008)、前苏联(1955-1990)葡萄牙(1965-2008)、西班牙(1960-2

8、008)意大利(1935-2008)、马来西亚(1980-2008),30,各国经济增长与发展水平经验总结,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后很难长期维持较高增长速度,具体来说,人均GDP超过1万国际元左右以后,GDP增长速度很少超过5%可能的原因:1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业化基本完成,服务业 比重显著提高 2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很难保持高储蓄率 3后发优势减弱,技术创新更为困难。4劳动力增长速度减缓,资本边际产出递减 5资源和环境约束进一步显现,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资本和要素投入量劳动力供给减少储蓄率下降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化部门间要素的转移不同所有制企业间要素的转移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9、,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从1980年的68.7:18.2:13.1到2011年的34.8:29.5:35.7,基于国际数据的分析,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数据来源:Maddison(1995,2007)、Jorgenson(2007)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TFP增长率也有小幅度降低的趋势各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有收敛的趋势随着人均产出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增加制造业TFP增长率显著快于服务业,各国TFP增长率变化的一般趋势,各国分部门TFP增长率变化的经验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化:产业结构升级压力更加紧迫,我国工业化发展成就突出,非农产业比重将达到90%三次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10、,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的比重从1978年的23.94%,提高到2010年的43%。但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仅低于中等收入国家54%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低收入国家52%的平均水平 工业行业的技术水平不高,高技术行业增加值比重偏低产品主要以低端为主,附加值不高产业存在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的现象,非农产业比重达到90%,居民收入分配的变化,中国的收入分配进入了一个转折期,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不到0.3,到2001年攀升到0.45左右,至2007年进一步上升到0.48 过去十年收入分配差距仍在扩大,但是扩大的幅度在趋缓,并在最近三四年趋于平稳“灰色收入”问题还在相当程度上

11、存在,腐败带来的部分人群的巨额“黑色收入”更是不容忽视,这些因素都给总体收入差距的变化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全国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世界银行的估计),在2000年至2010年期间。城乡之间相对收入差距在2000年至2003年期间出现了明显扩大,随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小幅度的扩大,这一过程持续了4年。在中后期3年中,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两者收入比率基本上在3.3倍水平,2010年出现了一度下降并持续到2011年,在2000年至2010年期间。城乡之间相对收入差距在2000年至2003年期间出现了明显扩大,随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小幅度的扩大,这一过程持续了4年。在中后期3

12、年中,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两者收入比率基本上在3.3倍水平,2010年出现了一度下降并持续到2011年,中国的收入分配进入了一个转折期,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主要因素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农民工的工资较高幅度的提高农村的公共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逐渐显现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持续快速扩大,这种扩大主要是由于财产性收入不平等、行业垄断等因素造成,中国的收入分配进入了一个转折期,决定收入分配步入转折期的基本经济因素劳动力供求态势的转变,城市化步入中后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的梯度转移这三个方面的转变只是为收入差距缩小提供了潜在的机遇 推动收入差距下行的力量在增强,但是拉大收

13、入分配差距的因素在一段时期内仍持续存在,收入差距将在较高水平持续一段时期,然后才走向下降。这个时期的长短,取决于未来的政策选择,区域发展格局的变化,东,中,西,东北人均GDP增长率的变化,区域差距有所缩小,但发展不平衡性仍比较突出,近年来中国区域差距总体呈现缩小趋势 20世纪80年代现价人均GDP的地区差距显著缩小,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前半期省际间地区差距快速增长的趋势非常明显,Gini系数从1990年的0.276增长到2000年的0.347,增加了25.7%,平均每年增长2.3%。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地区差距开始缩小。从现价人均GDP差距的变化看,Gini系数和T

14、heil指数分别下降了15.6%和18.9%。,用最大最小值之比表示的省际间地区差距(现价),用现价人均GDP计算的Gini系数和Theil指数,用1978年不变价人均GDP计算的Gini系数和Theil指数,中西部发展的潜力是“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支撑,总体来看,中西部地区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中西部地区由于能源资源较为丰富,从而与能源相关行业的成本更低;中西部地区的有效劳动增长速度更快;中西部地区相对的管理和技术水平较低,可以通过向东部和国外学习而更快地提高生产效率,也即中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的后发优势。,中西部的发展远虑和近忧,中西部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驱动和能源资源相关产业支撑,这决定了中西

15、部的经济增长具有更强的周期性和波动性,也就是说,这决定了中西部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会明显地大于整体经济的波动幅度,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更易遭受不利影响。按照支出法核算的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率高达59%和67%,分别比东部地区高10和18个百分点。与2007年相比,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部分省份如广西、西藏、青海和宁夏等,其投资率甚至超过了80%。在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下,当经济增速下行时,很容易出现产能的大幅过剩,投资效率和项目盈利能力下降。,中西部的发展远虑和近忧,如果以采掘及能源原材料等产业的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幅度来表示各个地区经济增长的产业驱动力的变化,可以看出,从2005年到2010年,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自资源能源相关产业的驱动强度分别增加了53.7%和47.7%,提高的幅度数倍于东部地区。然而,资源和能源类产品的需求和价格很容易受整体经济增长的影响,一旦经济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资源和能源产业将受到更大的负面影响,边际利润将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亏损。这反映到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上,就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可能突然大幅下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政府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铁路债务社会保障负担其它,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