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与人格,重点:认识过程的概念;情绪与健康;人格的成长、发展与健康。难点:抽象概念的理解。,第一节 心理过程,第二节 人 格,目录,第一节 心理过程,第一节 心理过程,一、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一)感觉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感觉的分类 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1)外部感觉:是接受外界信息,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五种基本感觉。(2)内部感觉:是接受机体内部信息,反映自身位置、运动及内脏状态的个别 属性。包括
2、内脏觉、运动觉、平衡觉等。,第一节 心理过程,第一节 心理过程,3.感受性及其意义 人的感觉能力的大小被称之为感受性,衡量感受性的指标是感觉阈限。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域限越高,感受性越低,反之则相反。感受性的异常叫感觉异常,表现有:感觉过敏、感觉增强、感觉减退和感觉丧失。,第一节 心理过程,(二)知觉 1.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同时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形成高阶段的认识。,第一节 心理过程,2.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指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空间特性的反映。(2)时间知觉:指对事
3、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3)运动知觉:指对物体的静止和运动以及运动速度的反映。,第一节 心理过程,3.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在知觉的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在知觉的过程中将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进行整合的特性。,第一节 心理过程,(3)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的特性。(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对物体的知觉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称知觉的恒常性。常见的知觉异常有:错觉、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这些异常对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的判定具有临床意义。,第一节 心理
4、过程,(三)记忆1.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记忆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凭借记忆人才能积累知识经验,不断成熟起来。如果没有记忆,经验将无法积累,人将永远处于新生儿状态。,记忆异常的表现有:记忆增强、记忆减退、记忆错构和记忆虚构。,第一节 心理过程,2.记忆的分类(1)按照记忆内容可分为4类: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表面形象为形式的记忆,如对人外貌的记忆。词语逻辑记忆,是以概念、命题等抽象的语言符号为形式的记忆,如人对语言文字的记忆。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为形式的记忆;运动记忆,是对做过的
5、动作的记忆。,第一节 心理过程,(2)按照记忆保持的时间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也叫感觉登记,是刺激停止后,感觉信息极短时间内的保存,一般为0.252秒,如果这些信息及时被加工,则进入短时记忆,否则就会被遗忘。短时记忆,当瞬时记忆的内容引起个体注意后,信息就会由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其保持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短时记忆的容量较为有限,一般72个项目。,第一节 心理过程,长时记忆是指信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的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反复强化形成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存储容量几乎是无限大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可归纳如下,短时 记忆,长时 记忆,注意,复习,提取,遗忘,遗忘,
6、瞬时 记忆,信息 刺激,第一节 心理过程,3.记忆的过程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过程。(1)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实际就是人的学习过程。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识记分成不同的类型。(2)保持:是对识记过的事物进行加工、巩固和保存的过程。,(3)再认和回忆: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辨认的过程。回忆是识记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能够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是信息提取的高级过程。,第一节 心理过程,4.遗忘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回忆或错误的再认和回忆。,遗忘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将其规律绘制成曲线。该曲线揭示了两条规律:一是遗忘与时间成正相关;二是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第一节 心理过程,(四)思维1.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2.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第一节 心理过程,3.思维的分类(1)根据思维过程的凭借物不同可分为 1)动作思维:是借助于实际操作进行的思维,也叫操作思维或实践思维。2)形象思维: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3)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第一节 心理过程,(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可分为 1)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是把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一个方向聚敛进行,形成惟一答案的思
8、维。2)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不同路径,寻找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3)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可分为 1)常规性思维:是用惯常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2)创造性思维:是打破常规,推陈出新的思维。,第一节 心理过程,4.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各种属性的思维过程。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这样一个反复不断的过程。,第一节 心理过程,(2)比较:是在头脑中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及其关系的思维过程。分析
9、与综合是比较的基础,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必要前提。比较既可以在时间上进行,也可以在空间上进行。(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本质特征抽取出来,舍弃其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常见的异常思维有:强迫性思维、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散漫、思维贫乏等,是各种精神障碍的典型表现。,第一节 心理过程,(五)想像1.想像的概念 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像的基本素材是表象。所谓表象是指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2.想像的分类,无意想像,有意想像,再造想像,创造想像,幻想,理想,空想,
10、第一节 心理过程,(六)注意1.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并需意志努力的注意。(3)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第一节 心理过程,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所注意的对象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活动。(4)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异常表现有:注意增强、注意减退、
11、注意涣散、注意转移、注意狭窄。,第一节 心理过程,二、情绪、情感过程,(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情绪情感。,(二)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情绪与情感表示的是同一个心理现象,统称为感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第一节 心理过程,联系:情绪的变化受到情感的制约;而情感总是在各种不断变化着的情绪中得到表现,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就不可能存在。区别:,情绪与情感的区别,第一节 心理过程,(三)情绪、情感的分类1.原始情绪 又称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与本能活动相联系的情绪。它包括四种类型:(1)快乐:是指个体的生物性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12、。(2)愤怒:是指个体需要受到外界干扰而产生的情绪体验。(3)悲哀:是指需要的对象遗失、破裂或幻灭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4)恐惧:是指个体为了摆脱某种危险情境的需要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体验。,第一节 心理过程,2、情绪状态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和持续性,可把人的情绪状态分为三类:(1)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背景,影响着人的整个精神活动。(2)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生活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所引起。(3)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度情绪紧张状态。突发事件、意外事故、过强的精神刺激都可导致应激状态。
13、,第一节 心理过程,3.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言行、思想、意图时产生的一种体验。道德感是对客观对象与一个人所掌握的道德标准之间关系的一种体验。(2)理智感:是人们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理智感是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等社会需要相联系的。(3)美感:是对客观现实及其在艺术中的反映进行鉴赏或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体验。,第一节 心理过程,(四)情绪与健康 情绪的发生通常伴随有机体内的生理变化,因此对人的健康有明显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1.积极情绪有利于健康 积极情绪有利于提高人的活动效率,有助于工作和学习,有利于社会适应,有
14、助于身心的健康。2.消极情绪不有利于身心健康 消极情绪降低人的活动效率及社会适应,妨碍人的工作和学习,甚至可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因此,要善于调节、保持积极良好的乐观情绪,以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第一节 心理过程,三、意志过程,(一)概念 意志是指能够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也叫意志过程。具有以下的特征:1.有明确的目的性 自觉确定目的是意志的第一特征。离开自觉的目的,意志便失去存在的前提。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克服困难是意志的核心价值所在。3.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随意运动是指由人的主观意识控制的、完成活动所必备的技能。是意志行动的必要条件,没有其存在就不可能
15、实现行动目标。,第一节 心理过程,(二)意志的品质 意志品质是指个体比较稳定的意志特点。其个体差异很大。它的表现包括四个方面:1.自觉性 是指一个人有明确的行动目的,并能充分认识行动的意义,使自己的行动自觉地服从正确目的和社会要求的品质。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盲目性和独断性。,第一节 心理过程,2.果断性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明辨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的一种品质。与果断性相对的是优柔寡断和武断。3.自制性 是指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品质。与自制性相反的品质是任性和怯懦。4.坚韧性 是指在执行决定时能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坚决地实现预定目的的品质。与坚韧性
16、相反的是顽固性和动摇性。,第二节 人 格,一、人格概念和特征,(一)概念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心理面貌的总和。即一个人在个体的遗传素质基础之上、不同的社会经历中所形成的、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独特的心理品质的总和。,第二节 人格,(二)特征1.整体性 人格具有整体性,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构的完整性,二是表达的整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并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的整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会出现适应的困难,甚至出现“分裂人格”。,第二节 人格,2.稳定性 人格的稳
17、定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人格的形成来看,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影响,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二是从人格的表现来看,人格是那些经常出现的,而不是一时的、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多变,已经形成的人格也会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节 人格,3.独特性 独特性是指每个人人格的个体差异性。即每一个人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人格特征,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排斥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共同之处。,4.社会性 人是生物实体,也是社会成员。每一个人从来到社会的那一天起,就生活在一个具有各种关系的社会环境里,社会会使用种种方法对他施加影响,使其成为一个符合该社会要求的成员。
18、使处于相同生活环境中的人,在心理上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共同性,这就是人格的社会性,是人格的本质特征。,第二节 人格,(三)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 遗传提供了人格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如气质类型较多地决定于遗传因素。智力的某些方面,如记忆、反应能力、活动水平也与遗传因素有关。2.教育与环境 单纯的遗传因素仅预示着一种潜能,后天的学习、经验以及发展条件等是潜能得以显现的必要条件。,第二节 人格,(四)健康的人格特点1.正确的道德感和价值观 即自身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观符合社会道德标准,并由此来约束和支配自己的行为。2.正常的智力水平。3.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与他人交往,并保持良好的交往关系。尊重
19、他人同时受他人尊重。4.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能够关心、了解及正确认识社会,并能主动适应社会。,第二节 人格,5.正确的自我意识 能恰如其分的评价自己,充满自信,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与环境保持平衡。6.良好的情绪 经常保持愉快、满意、开朗的心境,富有幽默感,并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情绪。7.乐观的生活态度 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对工作和学习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及浓厚的兴趣,遇到挫折能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第二节 人格,二、人格的结构,第二节 人格,(一)气质1.定义 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在行为方式上的表现,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
20、、灵活性及指向性上。气质具有天赋性、稳定性和可塑性,很大程度上与遗传有关。,测测你的气质?,某剧院的演出正式开始十分钟后,剧院门口先后来了四位迟到的观众,守门员按照惯例,禁止她们入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A、与检票员争吵起来,企图推开检票员径直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并埋怨剧院时间不对。B、知道他不会让自己进去,因而不会与其争吵,而是悄悄跑到楼上寻找另一个适当的地方观看演出。C、知道他不会让自己进去,她想第一场戏不会太精彩,还是暂时到小卖部等一会等幕间休息在进去。D、认为自己太倒霉了,总是不走运,好不容易来一次还这么倒霉!,A:多血质 兴奋型B:胆汁质 活泼型C:抑郁质 安静型D:黏液质 抑制型
21、,第二节 人格,2.气质的生理学基础及气质类型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认为人有四种体液,即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黏液。并且由于遗传的因素这四种体液在个体中所占比例各不相同。这种体液优势将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黏液质四种类型。,第二节 人格,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认为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而兴奋和抑制过程具有三种基本特性,即兴奋和抑制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这三种特性在个体上存在着差异,其不同组合就形成四种活动类型,即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其外部表现恰恰与希波克拉底的分型相吻合。,第二节 人格,气质分型,气质类型,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强度
22、,平衡性,灵活性,高级活动类型神经,外部表现,胆汁质,强,强,强,弱,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不平衡,不平衡,平衡,平衡,不灵活,灵活,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精力充沛,动作快,有力,性急,易冲动,不易自制,活泼,易感好动,敏感但不持久,注意易转移,精力易分散,安静沉着,善忍耐,情绪反应慢,持久而不显露,容易冷淡,敏感怯弱,情感体验深,稳定而不易表露,行动迟缓,孤癖,第二节 人格,3.气质的意义 气质是人格赖以形成的条件之一,直接影响着人的实践活动质量。(1)气质不决定人的智力水平和社会价值:气质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的动力和方式,任何气质都可能向积极方向发展和亦可能向消极方向发展,因此气
23、质无好坏之分。(2)气质的职业适应性:不同气质类型对职业的适应性是有一定影响的。胆汁质、多血质的人较合适反应迅速、灵活的工作;黏液质、抑郁质的人较适合细致、持久的工作。,第二节 人格,(3)气质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情绪不稳定、易伤感、过分性急、冲动等特征都不利于心理健康,是心身疾病的易感因素。(4)气质的可塑性:气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素质决定的,可塑性较小,但成人后环境及性格形成的影响,气质会被掩饰或修饰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但这种改变显得缓慢、困难。,第二节 人格,(二)性格1.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对己、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模式
24、。它反映了一个人心理面貌的本质属性,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重要依据,是评价个体人格好坏的重要依据,是人格的核心。,第二节 人格,2.性格的特征(1)态度特征:是性格中具有核心意义的特征。它包括个体对社会、集体、工作、学习、劳动、他人和自己的态度。(2)情绪特征:是指个体的情绪对活动的影响及对情绪的控制方面的性格特征。(3)意志特征:是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觉调节方面的性格特征。(4)理智特征:是指在认识活动的特点与风格的性格特征。这四个特征是彼此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性格结构的整体。,第二节 人格,3.性格的类型(1)根据智力、情感和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在性格中何者占优势,把人的性格分为三种理智型
25、:以理智来衡量一切并支配行为。情绪型:情绪体验深刻,举止受情绪左右。意志型:行为目标明确,主动自觉。(2)根据心理活动的指向可把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第二节 人格,(3)根据个体的独立程度分为独立型顺从型:独立型的人有坚定的个人信念,善于思考,遇到紧急情况镇定自若,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顺从型的人从众,容易受人暗示、往往屈从于权势、听从别人的指示,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根据其疾病的易罹患性,又可将性格分为A、B、C三型。,第二节 人格,4.动机(1)概念: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的产生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内部条件,即需要的存在;二是外部的
26、刺激或诱导,使动机产生和进一步的行动成为可能。(2)动机冲突:在同一个时间内,个体会有多种需要的存在,但不可能同时满足,在决定行动方向时,往往存在着动机取舍的心理矛盾、行动上犹豫不决。此现象称为动机冲突。,第二节 人格,(3)动机冲突类型:双趋冲突:两个目标对个体都有相同的吸引力,但无法同时实现,二者必舍其一的心理冲突。双避冲突:个体感觉到两个威胁性目标同时存在,都想回避,但二者必取其一的选择冲突。趋避冲突:指同一事物对个体同时产生既向往得到它,又想拒绝避开它的趋与避矛盾心理。,动机冲突具有社会适应意义,是个体成长的必要条件。但持续的动机冲突,轻者可给人带来情绪不愉快或焦虑;重则可致身心功能紊
27、乱,甚至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心理的失常和变态。,第二节 人格,(四)自我意识1.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认识。即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意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是人类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它是人进行自我监督和调节的监控系统,调节着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第二节 人格,2.自我意识的结构 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1)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识成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也就是主观“我”对客观“我”的评价与认识。它包括自
28、我观察和自我评价。(2)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绪成分,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即主观“我”对客观“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第二节 人格,(3)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即主观我对客观我的制约作用。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以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是实现自我意识的最终环节。自我调控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个体的生存环境及经历对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极大,不良的生存环境和经历可致自我意识发生偏差、甚至障碍,从而导致心理问题、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的发生。,第二节 人格,三、常见的人格障碍,(一)人格障碍的概念 人格障碍(又称为病态人格、变态人格、人格异常等)是指人格
29、发展的畸形与偏离状态。表现为根深蒂固的和持续不变的适应不良行为模式。人格障碍形成的影响因素有: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影响、社会不良刺激或重大事件共同作用而致。,第二节 人格,(二)人格障碍的特点1.人格障碍者一般来说意识清醒,认识能力完整,但其行为活动和情感等方面出现明显障碍。2.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甚至终生。有些病人直到中年或进入晚年后,障碍程度才有所减弱。,第二节 人格,3.人格障碍者一般都能正确处理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也能理解社会对其行为后果的评价,但难以适应人际和社会环境。4.人格障碍者常对他人冷漠无情,法纪观念差,行为冲动,有可能危害
30、社会和他人。,第二节 人格,(三)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6年制定的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将人格障碍分为以下八种类型:1.偏执型人格障碍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表现为:(1)对周围的人或事物敏感、多疑、不信任,无端怀疑别人要伤害、欺骗或利用自己,或认为有针对自己的阴谋,因此过分警惕与抱有敌意。,第二节 人格,(2)遇挫折或失败时,则埋怨、怪罪他人,推卸责任,强调自己有理,夸大对方缺点或失误,易与他人发生争辩、对抗;(3)常有病理性嫉妒观念,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4)易记恨,认为受到轻视、侮辱、不公平待遇等而耿耿于怀,引起强烈的敌意,常有回击、报复之心;,第二节
31、人格,(5)易感委屈,评价自己过高,自命不凡,总感自己怀才不遇、不被重视、受压制、被迫害;(6)对他人的过错不能宽容,固执地追求不合理的利益或权力,忽视或不相信与其想法不符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病人的想法。,第二节 人格,2.分裂型人格障碍 以观念、行为、外貌装饰的奇特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表现为:(1)性格明显内向或孤独、被动、退缩,与家庭和社会疏远,除生活或工作中必须接触外,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2)面部表情呆板,对人冷漠,对批评和表扬无动于衷,缺乏情感体验,甚至不通人情。,第二节 人格,(3)常不修边幅,服饰奇特,行为古怪,不能顺应世俗,行为不合时
32、宜或目的不明确。(4)言语结构松散、离题、用词不妥,但非智能障碍。(5)爱幻想,独出心裁,脱离现实,有奇异信念。(6)可有牵连、猜疑、偏执观念及奇异感知体验。,第二节 人格,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多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的特点。多在少年期就出现品行问题,甚至出现犯罪行为。常表现为:(1)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如经常旷课、矿工,不能维持持久的工作或学习。(2)对家庭亲属缺乏爱和责任心,不抚养子女或不赔养父母,待人冷酷无情。,第二节 人格,(3)经常撒谎、欺骗以获私利或取乐。(4)缺乏自我控制,易激惹、冲动,并有攻击行为。(5)无道德观念,对善恶是非缺乏正确判
33、断,且不吸取教训,无内疚感。(6)极端自私与自我中心,往往是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无羞耻感。,第二节 人格,4.攻击型人格障碍 又称冲动型人格障碍。常表现为:(1)情绪不稳,易激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难以自控,事前难以预测,发作后虽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但不能防止再发生。(2)人际关系强烈而不稳定,时好时坏,几乎没有持久的朋友。,第二节 人格,(3)激情发作时,可对他人做出攻击为,也可自杀、自伤。(4)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同样表现出冲动性,缺乏目的性,缺乏计划和安排,做事虎头蛇尾,很难坚持需长时间才完成的某一件事。,第二节 人格,5.表演型人格障碍 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
34、表现为:(1)情感体验较肤浅,情感反应强烈易变,常感情用事,按自己的喜好判断事物好坏。(2)爱表现自己,行为夸张、做作,犹如演戏,经常需要别人注意,为此常哗众取宠或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过分。(3)常渴望表扬和同情,经不起批评,爱撒娇,任性、急躁,胸襟狭隘。,第二节 人格,(4)自我中心,主观性强,强求别人符合其需要或意愿,不如意时则强烈不满,甚至立即使对方难堪。(5)暗示性强,意志薄弱,容易受他人影响或诱惑。(6)爱幻想,不切合实际,夸大其词,可掺杂幻想情节,缺乏具体真实细节,喜欢寻求刺激而过分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第二节 人格,6.强迫型人格障碍 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常表现为:(
35、1)对任何事物都要求过严、过高,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不容改变,否则感到焦虑不安,并影响其工作效率。(2)拘泥细节,甚至对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有的好洁成癖,若不按照要求做就感到不安,甚至重做。,第二节 人格,(3)常有不安全感,往往穷思竭虑或反复考虑,对计划实施反复检查、核对,惟恐有疏忽或差错。(4)主观、固执,比较专制,苛求别人,过分挑剔。(5)遇到需要解决问题时常犹豫不决,推迟或避免做出决定。,第二节 人格,(6)常过分节俭,甚至吝啬。(7)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责任感过强,过分投入工作,业余爱好较少,缺少社交友谊往来。(8)工作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内心体验,相反常有悔恨和内疚。,第二
36、节 人格,7.焦虑型人格障碍 亦称回避型人格障碍。以一贯感到紧张、懦弱胆怯、不安全及自卑为特征。表现为:(1)胆小,易惊恐,有持续和广泛的紧张、忧虑感觉。(2)敏感羞涩,对任何事情都惴惴不安。,第二节 人格,(3)有自卑感,常不断追求受人欢迎和被人接受,对排斥和批评过分敏感。(4)日常生活中惯于夸大潜在危险,达到回避某些活动的程度。(5)个人交往十分有限,对与他人建立关系缺乏勇气。,第二节 人格,8.依赖型人格障碍 以缺乏自信,不能立,感到孤弱无助和笨拙,情愿把自己置于从属的地位为特征。表现为:(1)衣食住行和空闲时间安排都要由父母或他人做主。,第二节 人格,(2)不能独立生活,许可他人对其生活的主要方面承担责任。(3)每当独处时便感到极大的不适。(4)智能或情感方面缺乏精力和生气。(5)在逆境面前表现为推卸责任给别人。,第二节 人格,除上述的人格障碍类型外,还有一些未特定的、其他的人格障碍如一些脑部疾病、脑炎、脑外伤等都可能遗留人格改变。人格障碍是从幼年就开始形成的,因而早期教育对于与方式极为重要的。早期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行为,并力争创造一个温暖、和谐、友爱、融洽、互助的生活学习环境,对预防人格障碍的发生就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