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3(人民版必修一).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79575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3(人民版必修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历史: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3(人民版必修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历史: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3(人民版必修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历史: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3(人民版必修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历史: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3(人民版必修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3(人民版必修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3(人民版必修一).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史地组 薛生花,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中国外交部大楼,探究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思考:,(1)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怎样的国际形势?(2)中国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方针?,一、背景,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新中国初期实行_外交原则,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 边 倒,不承认建新关系,改变地位独立自主,清除取缔,巩固独立奠定基础,面对鉴于站在,保卫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方 针,含

2、义,意 义,请同学们快速阅读(p108-109),提炼要点,二、建国初期外交方针,追踪探究:“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否矛盾?,一边倒,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仅不相悖,反而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探究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敌对状态和冷战局面,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美国政策的灵活性,并最终导致了中苏结盟,使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宣告失败。”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1949.101950.10 与17国建交,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越南印度瑞典丹麦缅甸瑞士芬兰,“苏联革命成功后遭十几国干涉,而我国革命胜利的时候,帝国主义并未干涉我们,并不是怕我国人民,主要是有苏联存在,这对我们鼓励很大,当时若无苏联存在,美国一定要来的,它

4、不仅在台湾,还要到大陆来。”毛泽东,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我国宪法,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5、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50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谈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的:,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内容:,意义:,标志着中国外交

6、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之一,探究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1954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在万隆会议期间,周总理除参加安排的很紧张的会议外,还以超乎常人的精力开展了大量的会晤和宴请活动会议期间,周总理辛勤播下的友谊的种子,终于结下了累累的硕果。在会后的短短数年中,我国同亚非会议的与会国之间的关系有了迅速发展,先后与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锡兰、柬埔寨、伊拉克、苏丹、加纳和老挝10个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前驻文莱大使刘新生在新中国外交55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主席、各位代表

7、: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我们这两类国家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并且还在继续为完全独立而奋斗。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我们亚非国家,中国也在内,

8、不论在经济上或文化上都很落后。我们亚非会议既不要排斥任何人,为什么我们自己反倒不能互相了解、不能友好合作呢?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思考:求同存异的方针中,“求同”是指什么?“存异”是指什么?求同:共同的要求。即解除殖民主义的奴役和灾难,维护本国的独立和主权,发展经济。存异:指各国可采取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策。,追踪探究:“求同存异”提出的背景、内容及作用.,思考,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国家性质 国家力量 国内外形势,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伯默斯顿,辩一辩,“弱国无外交”“弱国有外交”,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同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一边倒”,外交成就,与苏联结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背景 政策 成就,出现第一次建交热,知识梳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