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训练.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79924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3.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训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训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训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训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训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训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训练.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训练,主要内容,一、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训练二、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认知训练三、孤独症儿童的信息加工能力训练四、孤独症儿童认知与社会认知训练的常用技术,一、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训练,(一)数的认知训练(二)时间和年龄的认知训练(三)钱币认知训练(四)空间认知训练(五)类别认知训练(六)语言认知训练,一、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训练-数的认知,儿童掌握数概念的规律: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3岁:从对大小、多少的感知教学开始。做10以内的口头数数练习。不要求一定理解数的含义。做5以内的按物计数练习。做3以内的数序认知练习。4岁:做说出10以内总数的练习,多提问:一共有多少?做数序认知的练

2、习,多提问谁先谁后,谁是第几?做5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的练习。做5以内的按数取物的练习。5-7岁:做百位数的口头数数练习。,儿童掌握数运算能力的规律:实物运算-表象运算-抽象运算4岁:做5以内的简单实物运算。缺乏数群概念,逐一加减。提供3以内的口头描述的应用题。5岁:做10以内的实物运算。学会按群计数,几个几个的数,练习默数。进行5以内的数字加减运算。6岁:进行10以内的表象运算和数字加减运算。7岁:练习抽象数字的运算。做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孤独症儿童的数认知训练:1.遵循儿童数的认知发展规律,即从直观、表象概念发展到抽象概念。从孤独症儿童的实际数认知水平出发,按照其能力一步步进行教学。2

3、.注重实物教学,给予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掌握直观数概念的基础上,发展出抽象的概念。3.激发儿童的表象、想象运算活动,促进内化,尽量帮助他们尽早脱离直接感知和逐一点数。4.在教学中,综合培养儿童对数数、数序、数的组成、实物运算、抽象数字运算、数的守恒等概念的认识和运用能力。5.结合生活经验,在掌握数概念的基础上,帮助儿童认识和运用测量概念、钱币概念、速度概念、时间概念等。,一、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训练-数的认知,例:飞来了几只小鸟(理解数字5的组成)材料:背景图有天空、树,花丛,草地等,5只小鸟活动教具,1-5数字卡片各一张。过程:设计情境,询问“一共有几只小鸟?为什么?”(一共有5只,因为只和只合起

4、来是5只。)之后用数字卡片对应表示,或作连线练习。,扑克牌数学游戏,一、单人玩法(一)分家家 目的:练习分类 玩法:一副牌 1.按颜色给扑克牌分家(红色牌、黑色牌等);2.按图形给扑克牌分家(红桃、草花、方块等);3.按数字给扑克牌分家(1-10等)(二)排排队 目的:练习排序 玩法:一副牌:1.按颜色排序(红色-黑色-红色-黑色等);2.按图形排序(红桃-草花-方块-红桃-草花-方块等)3.按数字排序(1-2-3-4-5-6-7-8-9-10-1-2-等),扑克牌数学游戏,二、双人玩法(一)配对子 目的:辨认数字,练习等量集合 玩法:两人一组,将牌发完后,甲抽乙的一张牌,然后甲从自己的牌中找

5、出和抽出的牌的数一样的配对后都放在一边不可再用。然后轮到乙抽甲的一张牌配对。依次类推,先配完者为胜。(二)谁会被吃掉 目的:练习比较数的大小 玩法:两人一组,将牌发完后轮流出牌,每次每人出一张牌,比一比谁手上的牌的数字大,若两张牌的数字一样大,就各自收回。若不一样大则数字大的牌就可以把数字小的牌“吃掉”(吃掉后两张牌要放在旁边,不可重复出牌),直到牌出完。比一比谁的牌多,牌多者取胜。,扑克牌数学游戏,三、多人玩法(一)找朋友 目的:练习寻找10以内的相邻数 玩法:可多人参加,将牌发完后轮流出牌。每次每人出一张牌,牌上的数字,就是找朋友的“条件”。发完牌后轮流出牌,一人出牌另一人对牌。找出它的相

6、邻数,找对的牌即归自己所有,最后谁的牌多谁获胜。(二)找相同 目的:辨认数字,练习等量集合 玩法:可多人参加,发牌前先确定一个数,将牌发完后,每个人都将自己手上的牌与刚才确定的数一样的牌取出放在 一边不可再用。依次类推,先出完牌者为胜。(三)接龙 目的:练习寻找相邻数 玩法:可多人参加,将牌发完后,以“红桃7”为中心牌,持 此牌者先将此牌打出,然后以其为中心,按比此牌大1或小1向两端接牌。依次轮流,先出完牌者为胜。,一、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训练-时间和年龄的认知,2-3岁:开始教给儿童对不同年龄人的正确称呼,理解年龄的大小。3-4岁:在生活中教给儿童时序的基本称谓(词汇学习),让其模仿使用,不要求

7、理解时间概念。4岁时学习初步的整点报时。4-6岁:采用填图、卡片排列等直观方式促进儿童理解一日之内的时序。5-7开始,帮助儿童理解时序的含义,多向他们提一些问题,如询问昨天晚上和今天早晨谁先谁后?一天之内,早晨、中午、晚上谁先谁后?教儿童周的概念。教其理解出生次序。6-7岁:在直观教学的基础上,提升儿童抽象的时序概念。同时教给他们一日延伸的时序,如昨晚、明早等。教儿童季节和年的概念。可以以卡片排列、时间句式说话练习等方式开展教学。把年龄时序与时距充分整合起来,教其判断抽象年龄概念的大小,进行简单的年龄推理。,一、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训练-钱币的认知,3-4岁:认识和区分1角、2角、5角的钱币,并能

8、正确区分。教其点数,说出总数、钱币面值的拆分与合成。学会1-5角钱币的购物。5-7岁:认识1圆的钱币,能区分1圆和1角、2角、5角硬币的差别,认识10圆的钱币,知道10圆钱币的分解与构成。练习购物与找零。,一、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训练-空间的认知,空间知觉:形状、大小、距离、方位3岁前:教儿童辨认熟悉的物体,认识圆形和正方形、三角形,将正方形分解成三角形。理解事物的大小属性。玩“大套小”、七巧板等游戏。指导儿童观察景物图,理解前后、远近的相对关系。3-4岁:教儿童认识长方形、菱形、梯形、椭圆形,将长方形、梯形等分解成不同组合。教儿童比较有多大,理解一维、二维、三维空间的大小概念。如让儿童比较长短、

9、高矮、粗细、宽窄、面积、容积等不同物体的大小。辨认上下、前后方位。5-6岁:教儿童认识圆柱体、立方体、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平行四边形,尝试将各种物品进行分解。辨认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可采用视觉材料促进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教儿童理解长度的守恒。图形的空间旋转,通过想象完成心理旋转。7-9岁:辨认对面人的左右方位,初步掌握方位的相对性。引导儿童进行空间定位,理解面积守恒。做面积等分的练习,如切苹果、分解几何图形。9-11岁:灵活的、概括的掌握左右概念,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发展。理解容积守恒。,一、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训练-空间的认知,例:小动物在哪里(前后概念)材料:一栋立体房子,一棵大树,动物玩具头

10、饰等。过程:将各小动物分别放到房子的前面或后面以及大树的前面或后面,让儿童回答小动物躲到哪里了。又来了两只小动物,谁排在前面,谁排在后面?某个小动物跑到其他动物前面了,问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带上动物头饰做模拟游戏。,一、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训练-类别的认知,3-4岁: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归类,但不要求从概念层面解释理由。5-6岁:从功能水平将类和子类进行比较,提供直观图像作为视觉支持。7岁后:在抽象水平将类和子类进行比较,引导儿童运用抽象思维能力。,一、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训练-类别的认知,例:收拾房间(6-8个物品的概念分类)材料:实物若干,房间、果盆、玩具箱、衣柜等区标志。过程:把各种实物凌乱的

11、放在儿童面前,让儿童把相应的实物整理到相应的位置。解释分类的原因。帮助整理教室、卧室等。,一、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训练-语言的认知,词汇:词汇掌握顺序:先实词后虚词,先名词、动词,后形容词。幼儿期虚词掌握的较少,发展较晚。掌握的词类与概念发展有密切联系。副词抽象,虚词反映事物间的联系,因此等较难掌握。语法:2岁开始使用复合句,幼儿期较容易掌握联合复句,如并列复句,较晚出现偏正复句,如因果、转折、条件假设等复句。逐步掌握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但对双重否定句、被动句等不能完全理解。由简单句到出现了修饰语。语言能力:3岁前多是回答成人提出的问题,是对话言语;幼儿期开始会有意图把自己的想法、经

12、验等告诉他人,促进了独白言语的发展,幼儿晚期独白言语能力较好。,二、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认知训练,社会认知:对人类和人类事物的知觉、思维和推理。包括对人、对人与人的关系及制约关系的准则、道德规范的认知。(一)自我认知训练(二)对他人的认知训练(三)对心理和行为关系的认知训练(四)发展道德认知,二、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认知训练-自我认知,自我概念:指儿童对自己的特征、能力、态度及信仰、价值观的总的认识,从而使自己和他人区分开来。是描述性的。3-6岁:自我概念开始形成,比较具体,经常和自己的所有物连在一起,常宣布自己对东西的所有权;开始认识到自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并用语言表述自己独特的观点、情绪和态度等。

13、不能用词概括出自己的个性特征等。进行身体部位(3岁左右认识身体各部位;5-6岁认识身体的左右)、身份、角色、所属物品等方面的自我认知练习。社会认知训练案例:认识身体的部位,二、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认知训练-自我认知,自尊:个体对自我价值的判断以及随之产生的情绪反应。3岁:开始形成自尊,具有初步的自我评价能力。进行评价自我的练习;理解自尊的含义,在称赞或批评中帮助儿童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学习通过他人评价来正确的判断自己的价值。开展优势能力的训练,帮助建立自尊。,二、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认知训练-对他人的认知,对他人概念的认知:对人的各种行为,包括目的、意图、情感、动机等方面的认知,以及对行为主体的认知。

14、与观点采择能力发展有关。3-6岁:对他人的概念粗糙、笼统,不能概括出个体的个性特征,易受暗示。7岁以后:开始能概括出人的心理品质,能作出稳定评价而不受暗示。对他人情绪的认知:3-4岁:能学会一些常用的情绪词并会利用情绪词描述。4-5岁:能正确判断许多由基本情绪反应产生的原因。能认识到情绪不同会导致不同的行为表现。能用情绪性言语安抚别人或影响别人的行为6岁后:开始理解复杂或矛盾情绪以及情绪的深层次原因。,二、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认知训练-对他人的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对同伴关系的认知:3-7岁:游戏伙伴,幼儿园或邻居的同龄伙伴,分享食物和交换玩具。学前晚期,有些儿童的游戏伙伴关系亲密度加深,向朋友

15、方向发展。对亲子关系的认知:熟悉和父母的相处模式,听父母的话,认同父母的看法,知道怎样从父母哪里得到帮助,获得物品等。理解父母作为生活照顾者的角色,了解父母的行为模式、爱好、动机、态度和价值观等。,二、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认知训练-对心理和行为关系的认知,对社会线索和行为关系的认知对社会处境与人的情绪反应的认知对人的需求、愿望、想法和其行为关系的认知,二、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认知训练-发展道德认知,幼儿阶段:道德认知局限于外部的,由成人规定的标准控制的他律道德。受到成人表扬或奖励的就是好行为,反之就是坏行为。较多根据行为结果而不是意图来判断行为。教育过程中,从儿童对父母、老师的认同开始引导。从最基本的

16、道德行为开始培养,如:不欺负同学,不抢别人玩具,不撒谎,借东西要还,要排队等候等。,三、孤独症儿童的信息加工能力训练,(一)注意力训练注意力训练活动:声音注意与视觉注意;语言、形体的变化。精细运动训练:串珠,打算盘等。大运动训练,如走平衡木。临摹、迷宫、听音游戏、倾听游戏、传话游戏游戏活动:伴着声音推/拉;儿歌游戏。社会性注意活动:躲猫猫;戴上面具、脱掉面具;拍掌游戏;镜子游戏。,三、孤独症儿童的信息加工能力训练,(二)记忆力训练记忆力训练活动:短时记忆活动:取物品、传话、快速看图说出物体名称、听指令执行任务。长时记忆活动:识图认物、识字、背儿歌、跳舞等。,四、孤独症儿童认知与社会认知训练的常

17、用技术,(一)应用行为分析(ABA)(二)结构化教学(三)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四、孤独症儿童认知与社会认知训练的常用技术,(四)心理理论(想法解读)训练技术心理理论训练技术的适用对象是5-13岁孤独症儿童,语言理解能力需达到约5岁水平,可以每天开设1节课,约30分钟。能帮助孤独症儿童明白别人的想法及感受,并使他们能以多角度理解事情;参提高社交能力,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但训练效果未有相关科学研究证明。心理理论(想法解读)训练:分为三个部分:情绪、知识/想法形式、假想游戏。每个部分的学习内容和评估分为五级;程度由低至高。,情绪部分,第一级 从相片辨认面部表情第二级 从简单的绘图辨认面部表情第三级 辨

18、认与处境有关的感受第四级 辨认与愿望有关的感受第五级 辨认与想法有关的感受,第一级:从相片辨认面部表情,从相片中辨认开心、不开心、害怕、愤怒四种面部表情(一)材料四张人物表情照片,包括流露开心、不开心、害怕、愤怒四种面部表情,及十二张类似表情,供儿童配对使用。,(二)评估程序及设立基线教师向儿童出示上述的四幅相片,并口述四种表情之一,然后请儿童指向相片作答或口头作答。教师:现在让我们看看一些人的相片,这些人的面孔可以告诉我们他们的感受。感受题:你能指出哪张脸是开心/不开心/害怕/愤怒的表情吗?提示:那个开心/不开心/害怕/愤怒的人在哪儿?如儿童不能辨认四种表情中任何一种,就从这级开始教授。,开

19、心、不开心、害怕、愤怒:,一个人开心的时候,他的眼睛弯弯的,眉毛上扬,嘴巴张开,嘴角上翘,脸上有笑容,特别开心的时候,眼睛会眯成一条线,露出牙齿,笑得很大声。一个人不开心的时候,会流泪,扁嘴,有时候虽然没哭,整个人也会没有神气,嘴唇紧闭,眉毛皱着。一个人害怕的时候,他的眼睛会睁大,眉毛升高,嘴巴也会张开想呼喊,有时甚至面容扭曲,整个人惊呆了,不知怎么做才好。一个人愤怒的时候,他的眼睛瞪着对方,眉毛也会竖起,嘴巴用力闭着或者咬牙切齿。,(三)教授程序教师先将自己用的整套相片放在桌子上,跟着说出每张相片的表情感受,让儿童逐一 辨认相片中的四种表情,然后请儿童将派给他的相片和桌子上的相片配对。教师:

20、我将四幅相片放在这里。这些人的表情有开心、有不开心、有的害怕、有的愤怒。现在,我再给你看另一些相片,哪张脸和这些人的表情是一样的呢?你能配对吗?这张脸很害怕,该放在哪个人的相片上呢?儿童答错时的讲解:一个人害怕的时候,他的眼睛会睁大、眉毛升高,嘴巴也会张开想呼喊,有时甚至面容扭曲,整个人呆了,不知怎做才好。由于教师首先示范了活动的程序,即把相片放在桌子上,跟着说出每张相片的表情感受,儿童应较易完成这项学习活动。如儿童做错了,教师须马上告诉他正确的答案。,第二级:从简单的绘图辨认面部表情,从较抽象的卡通面孔中辨认开心、不开心、害怕和愤怒四种面部表情,方法同第一级。材料:四张流露开心、不开心、害怕

21、、愤怒四种表情的卡通面孔图片,及十二张供儿童配对使用的类似表情图片。,第三级 辨认与处境有关的感受,经过学习情绪的外在表现后,这部分重点在教导儿童感受可以因外在环境而引发,例如在某个处境中,因意外濒临所产生的恐惧感。在这部分,儿童知道图中处境所蕴含的情绪后,应能推断图中人物的感受。,例:令人开心的处境处境:国安去看马戏,看到了小丑的表演。(教师向儿童出示图画。)教师:看!国安去看马戏,小丑的表演很有趣,很逗人笑。感受题:国安看到了小丑滑稽的表演,会感到怎样?(教师逐一指向卡通面孔)提示:他会感到不开心、开心、愤怒、还是害怕呢?(教师须不时转换语序。)(儿童口头作答或指向一张卡通面孔作答。)教师

22、:看,国安很开心呢!解释题:为什么国安会感到开心呢?儿童答错感受题时的教授程序:感受题:让我们看看国安的感受。看!他很开心。(指向图中国安的脸。)他开心是因为看到了小丑。(指向小丑。)国安感到开心是因为他去看马戏,看到了小丑滑稽的表演。(指向国安。)一个人做一件好玩的事,就会感到开心。,原则概念:如果有人送一些好东西给你,或者如果你做一件好玩的事,你会很开心。如果你见到一些恐怖的事,你会害怕,想跑开或躲起来。如果有些你不好的事意外的发生了,如果熟人离去之类,你会不开心。如果有人故意对你不好,你会感到愤怒。,第四级 辨认与愿望有关的感受,从外在的环境因素,儿童进一步学习一些内在因素也会引发感受。

23、这一部分教导儿童开心或不开心的感受,会因为个人内在的愿望得到满足与否而引发。儿童应可凭此来判断图中人物的感受。,例:愿望得不到满足 这是继恩,他刚开始搜集贝壳。图一:这幅图告诉我们继恩的愿望,今天他希望去海滩拾贝壳和游泳。图二:姊姊带继恩去泳池游泳。愿望题:继恩希望去哪里?提示:这幅图告诉你继恩要去的地方。(教师指着图一内的小愿望图。)感受题:继恩到了泳池后,感到怎样?提示:他会感到开心、还是不开心呢?(教师逐一指向卡通面孔。)继恩会感到怎样?(儿童口头作答或指向一张卡通面孔作答。)看,继恩感到不开心。(教师显示答案。)解释题:为什么他会感到不开心呢?儿童答错感受题时的教授程序:让我们看看继恩

24、的感受。看!他不开心。(指向图中继恩的脸。)他不开心是因为他希望去海滩玩。(指向海滩。)但姊姊带了他去泳池游泳。(指向继恩。)一个人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会感到不开心。,原则概念:你想要的东西得到了,你会感到开心。你想要的东西得不到,你会感到不开心。,第五级 辨认与想法有关的感受,共48副:(开心不开心);错误想法练习 原则概念:你希望的事真的发生了,你会感到开心。你想要的事不能做到,你会感到不开心。即使你收不到想要的东西,但当你以为会收到时,你也感到开心。即使你会收到想要的东西,但当你以为不会收到时,你也感到不开心。,知识/想法部分,第一级 简单的视觉角度练习第二级 复杂的视觉角度练习第三级“

25、所看构成所知”练习第四级 对的想法与行为的关系练习第五级 错误想法练习,第一级 简单的视觉角度练习,这部分教导儿童不同的人见到的东西会是不同的。(一)材料 这一级用的是十二张图画卡,每张卡的前后贴上两幅不同的图画,如雨伞/钥匙、狗隻/菠萝、电话/香蕉等。材料:共12张图片,每张卡前后贴上不同图片,如狗/菠萝、雨伞/钥匙,(二)评估程序及设立基线 教师从上述图画卡中随意挑一张,先让儿童看卡两面的图画,然后把它放在自己和儿童中间,问儿童:己方(指儿童一方)所见题:你看见什么?他方(指教师一方)所见题:我看见什么?(如儿童答错了,教师应向他解释答案。)儿童回答自己一方及教师一方所显示的不同物件。教师

26、须不时转换上述问题的次序,避免儿童不理解问题的内容而纯靠猜测作答。如儿童一连三个问题中答错其中任何一条,就从这级开始教授。,(三)教授程序例子:教师挑一张电话/香蕉图画卡,先让儿童看卡两面的图画,然后放在自己和儿童中间,问儿童:己方(指儿童一方)所见题:你看见什麽?他方(指教师一方)所见题:我看见什麽?(教师须不时改变你”/我”句序。)儿童答错他方所见题时的讲解:(教师指向儿童那方图画。)你那方看到的是一具电话,对吗?但你看,我这方看到的是什麽?(教师将己方图画翻过来让儿童看。)对了,我看到的是一根香蕉。(教师将卡翻过来,让儿童再次看到电话的图画。)我看不到电话了,只有你才看到电话。很多时候,

27、我们和其他人看到的并不是同一件东西,我们身处的位置决定所能看见的事物。如儿童答对了,教师应奖励或称赞他,轮流问他己方所见及他方所见的卡中物件,以增强他的理解。如他答错了,教师要立即告诉他正确的答案,并解释原因。,这一部分须教授的原则概念 不管儿童答对与否,教师要经常告诉他:很多时候,我们和其他人看到的并不是同一件东西,我们所见视乎我们身处的位置和角度等。,第二级 复杂的视觉角度练习,这部分教导儿童人在不同的位置,所见的物件会显示不同的向法。,儿童一方所见,教师一方所见,例:教师将一张画有椅子的图画卡,平放在自己和儿童中间的桌面上,使教师看到的椅子是倒置的,然后问儿童:他方(指教师一方)所见题:

28、从我这方看图,椅子是向着我,还是倒置的呢?(教师须不时改变两项选择的语序。)儿童答错他方所见题时的讲解:(教师指向儿童那方图画。)你那方看到的椅子,是向着你的。但从我这方看,椅子是倒置的。让我把它倒过来,看看有什麽事发生。(教师将图画倒过来,使椅子向着自己。)现在我看椅子,它向着我。但从你那方看,它是倒置的。我们和其他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件东西,所看到的形态也会是不同的。(另一个教授方法是不移动图画,教师和儿童转换位置。)如儿童答对了,教师应奖励或称讚他,问他:”有什麽事发生?”“为什麽?”以增强他的理解。如他答错了,教师要立即告诉他正确答案,并解释原因。,这一部分须教授的原则概念不管儿

29、童答对与否,教师要经常告诉他:我们和其他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件东西,所看到的形态也会是不同的。,第三级“所看构成所知”练习,例:他人判断题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洋娃娃嘉嘉也来玩。(教师出示洋娃娃:嘉嘉。)让嘉嘉看看这两粒珠子,它们一粒是黄色,一粒是橙色。现在我要把一粒珠子藏在盒子里。首先我把嘉嘉放在这里,让她看着。藏哪粒好呢?你来挑好吗?(教师让儿童挑一粒珠子放进盒子里,如儿童不听从指示,就由教师进行,收起黄色珠子,然后关好盒子。)现在让嘉嘉看盒子。(教师移动洋娃娃靠近盒子。)知识题:嘉嘉知不知道哪粒珠子在盒子里?知道。解释题:为什麽嘉嘉知道是黄色珠子?(她看着我们放。)(如儿童答错了,教师

30、应向他解释答案。)儿童答错知识题时的讲解:嘉嘉看见我收起了哪一粒珠子,所以知道黄色珠子在盒子里。人只会知道他看见的事。如儿童答对了,教师应奖励或称赞他,问他:”你怎么知道?”“为什么?”以增强他的理解。如他答错了,教师要立即告诉他正确的答案,并解释原因。,这一部分须教授的原则概念:不管儿童答对与否,教师要经常告诉他:人只知道他看见的事。如他没看见,就不会知道了。,第四级 对的想法与行为的关系练习,这部分教导儿童一个人”对”的想法(“对”指符合实际情况)会怎样影响他的行为。在这情形下,儿童须根据别人认为物件放在何处来推断别人下一步的行动。,例:教师利用玩偶和一些物件,来组成一个小故事,问儿童认为

31、故事中玩偶会怎样做,程序如上述例子。我们来玩个游戏。这是一座玩具屋,这是阿标。看,床上有一把锤子,桌上也有一把锤子。(教师分别指向两个地点。)阿标只看见床上的锤子,却没看见桌上的锤子,现在他外出上班了。(玩偶阿标离开玩具屋。)(教师稍等一会儿,然后拿着玩偶阿标问儿童下列问题。)想法题:阿标回家了,他认为锤子在哪里?提示:他脑袋里想锤子在哪里?行动题:阿标会去哪里拿锤子?解释题:为什么他认为锤子在床上?测试题:他今早看到锤子在哪里?儿童答错想法题时的讲解:阿标今早看见床上的锤子,所以他会去睡床拿锤子。他没看见桌子上的锤子,所以不会去桌上找。你看见一件东西曾在某处出现,就会认为那件东西应该仍旧在那

32、里。如你没看见,就不会知道那件东西的存在。如儿童答对了,教师应奖励或称赞他,问他:”玩偶会去哪里找?”“为什么?”以增强他的理解。如他答错了,教师要立即告诉他正确答案,并解释原因。,这一部分须教授的原则概念:不管儿童答对与否,教师要经常告诉他:你看见一件东西曾在某处出现,就会认为那件东西应该仍旧在那里。如你没看见,就不会知道那件东西的存在。,第五级 错误想法练习,这部分教导儿童尽管他知道别人的想法”错”了(“错”指不符合实际情况),别人原先的想法可不会改变。这是”想法解读”理论中的标准测试。问题分为两组:第一组:意料不到的位置转移第二组:意料不到的内藏物件,例:意料不到的位置转移我们和洋娃娃嘉

33、嘉玩个游戏。嘉嘉有一顶帽子。看!这里有两个柜子,一个白色、一个红色。嘉嘉将她的帽子放入白色柜子里。现在她出去玩了。(嘉嘉离开房间。)嘉嘉走了,她看不见我们在干什么。我们捉弄她,好吗?我们把她的帽子从白色柜子里取出来,放进红色柜子里。(教师移动帽子。)嘉嘉从公园回来了。想法题:她会以为帽子在哪里?(白色柜子。)解释题:为什么嘉嘉认为她的帽子在白色柜子里?测试题:最初嘉嘉把帽子放在哪里?儿童答错想法题时的讲解:嘉嘉没有看见我们把帽子放在红色柜子里,所以她不知道红色柜子里有帽子,她也不会想到她的帽子在里面。她会以为帽子在白色柜子里,因为是她自己把它放进去的。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某些事情改变了,他原先的想

34、法是不会变的。,例:意料不到的内藏物件 看,这里有个软糖的筒。第一个个人想法题:你猜里面有什么?(软糖。)让我们来看看。你把软糖的筒打开好吗?里面原来是钮扣。我们把它重新盖好。个人错误想法题:打开之前,你本来以为里面有什么?(软糖)提示你刚才说里面是什么?测试题:实际它里面是什么?(钮扣。)他人错误想法题:如洋娃娃进来见到软糖的筒,她会以为里面有什么?(软糖。)提示她脑袋里想里面是什么?儿童答错他人错误想法题时的讲解:洋娃娃不知道软糖的筒内藏的是钮扣。她以为里面是软糖,因为这是个软糖的筒。只有我们才知道里面实际放的是钮扣。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某些事情改变了,他原先的想法是不会变的。如儿童答对了,教

35、师应奖励或称赞他,问他:”洋娃娃会怎样想?”“为什么?”以增强他的理解。如他答错了,教师要立即告诉他正确的答案,并解释原因。,这一部分须教授的原则概念:不管儿童答对与否,教师要经常告诉他:你如果不知道有些事情改变了,你原先的想法是不会变的,你会以为事物和原先一样。,假想游戏(Pretend Play),分为层层递进的3个层次:第一层:感官机械性:儿童只拍打、挥舞、吸吮玩具,或把它排列成一行,或按体积或颜色分类,做出一些刻板、重覆性的行为。第二层:功能性:儿童用一般方法玩玩具,但其中没有假想成分,如把杯子放在碟子上、把玩具车子推来推去。第三层:假想性:包括:物件替代:以一个物件代替另一个物件,例

36、如:儿童把积木当作汽车 赋予物件虚假性质:例如:儿童揩拭洋娃娃的面孔,假想它脏了。运用想像性物件/设计假想情景:例如:拿起空杯子喝茶、将玩具车摆置如交通意外等。孤独症儿童很多时的游戏只停留在第一个层次,所以我们要教的就是第二和第三层次。,第一级:感官肌能性 儿童只会拍打、挥舞、吸吮玩具,或把它排列成一行,或按体积或颜色分类,做出一些刻板、重複性的行为。第二级:功能性初期 儿童用一般方法把玩玩具,当中并没有假想成分,例如把杯子放在碟子上、把玩具车推来推去。评估的指标是儿童在十分钟的记录时间内,自发地有一次或两次这样的行为。第三级:功能性定型 评估的指标是儿童在十分钟的记录时间内,自发地最少有三次

37、功能性初期的行为。第四级:假想性初期 游戏的内容包括:物件替代:以一个物件代替另一个物件,例如:儿童把积木当作汽车。赋予物件虚假性质,例如:儿童揩拭洋娃娃的面孔,假装它髒了。运用想像的物件/设计想像的情景,例如:拿着空的杯子喝茶、将玩具车摆放如一宗交通意外等。评估的指标是儿童在十分钟的记录时间内,自发地有一次或两次这样的行为。真实与假扮的分辨教师作出一个假装的行为,问儿童他是真的在做还是在假扮。第五级:假想性定型 评估的指标是儿童在十分钟的记录时间内,自发地最少有三次假想性初期的行为。,带领儿童进行这部分的活动时,在挑选材料和玩具方面,教师须顾及儿童的喜好和他心智的水平(不能只看他的年龄)。另

38、外,在引进其他游戏主题时,意念宜尽量灵活和富于想像力。材料和主题:吃饭:玩具炊具/食具等;购物:小玩偶/购物篮/手推车等;公园:各式玩偶/婴儿车/鞦韆/滑梯等;驾驶:各式玩偶/玩具车/交通标志/交通灯/车房等;化装:警察/消防员/医生和他们的装束等;一些零星的小物件,如盒子、泥胶、丝带、不同形状/质料的剪纸、棉花棒等。,例:物件替代材料:一条皮带我们来玩一个假扮游戏。看!这是一条皮带,我们可以把它当作别的东西。就把它当作一条蛇吧。(教师把皮带抖动如蛇蜿蜒游行状,同时口中”“作声。)看蛇在草丛里爬行,听它发出的声音,咝咝咝我把皮带当作蛇,你想不想试?真实题:这是不是真的一条蛇?假扮题:我把它扮作

39、蛇,还是把它扮作皮带?儿童答错真实题时的讲解:(教师清楚地表示不再假装。)我们暂时不玩了,一同看清楚。看,实际它是一条皮带,束裤子用的皮带。它不是蛇,当然不是,我们不过假装玩玩罢了。实际上,它只是(教师可提示答案直至儿童答对为止。)儿童答错假扮题时的讲解:(教师再把皮带扮作蛇。)看,这是一条皮带。(教师指向皮带。)但我把它扮作一条蛇。(教师尽量夸张动作。)它正在向我游过来呀!不要来咬我!啊!我被它咬了,可恶的蛇!我再问你:我把它扮作蛇,还是把它扮作皮带?我把它扮作 吧(教师可提示答案直至儿童答对为止。),例:想像的物件看着我,我要假装做一件事。我要假装刷牙。(教师作刷牙状。)我在假装刷牙,你也

40、来扮好吗?(教师继续假装刷牙,同时问:)真实题:这是真的一枝牙刷吗?假扮题:我是在假扮,还是真的在刷牙?儿童答错真实题时的讲解:(教师清楚地表示不再假装。)我们暂时不玩了,一同看清楚 它并不是牙刷看,什么也没有!我们在做什么呢?我们只不过在(教师可提示答案直至儿童答对为止。)儿童答错假扮题时的讲解:(教师再假装刷牙。)看,我在假装刷牙,我挤很多很多牙膏,我大力地刷,我要我的牙非常非常清洁。你也来刷好吗?我在假装刷牙,还是真的在刷?(教师可提示答案直至儿童答对为止。),例:假装的行为材料:洋娃娃我们再玩一个游戏。(教师出示洋娃娃。)看我假装替洋娃娃洗脸。我假装她很肮髒。(教师用毛巾替洋娃娃作洗脸

41、状。)我假装她的脸很髒,要好好地洗。你来扮好吗?(教师继续假装替洋娃娃洗脸,同时问:)真实题:洋娃娃的脸是否真的很髒?假装题:我假装她的脸很髒,还是她的脸真的很髒?儿童答错真实题时的讲解:(教师清楚地表示不再假装。)我们暂时不玩了,一同看清楚 她并不肮髒看,脸上什么也没有!很乾淨呢!我们在做什么呢?我们只不过在(教师可提示答案直至儿童答对为止。)儿童答错假装题时的讲解:(教师再假装替洋娃娃洗脸。)看,我假装她的脸很髒,要好好的洗,我要她的脸非常乾淨。你也要来替她洗脸吗?我在假装替洋娃娃洗脸,还是她真的很髒?(教师可提示答案直至儿童答对为止。)如儿童答对了,教师应奖励或称赞他,并问他老师在做/假

42、扮什么等等,以加强他的了解。如儿童答错了,教师要立即提示正确的答案。,这一部分须教授的原则概念:不管儿童答对与否,教师要经常告诉他:我们可以把一件东西当作第二件东西。我们就算把一件东西当作第二件东西,这件东西可没有变,它还是它。人可以凭空想像一些东西/事件/情景。,心智理论课程的实施,每天一节课,约30分钟 教学期:约10周,每周有2至3节在校内进行,其它时候由家长在家中教授 师生比例:理想是1:1;最多是1:2 儿童对象:5-13岁孤独症儿童语言理解能力:约5岁 老师和儿童的家长必须一同参与,训练内容的泛化,在生活应用“看”的训练:家长与子女看电视、报纸时,与他们分析当事人的感受、后果。“听”的训练:平日与他们分析别人说话的语气、声调、内容、猜测对方的言外之意,例如:别人与你倾谈时曾多次急忙地问你手表的时间,你就应猜测到对方可能正在很赶时间,要终止谈话及离开了。“猜想”式的游戏:闲暇时可多进行角色扮演及“假想”游戏,例如:扮打电话、仿真煮饭、开生日会等。“剖白”生活经验:要抓紧每个教导的机会,教师及家长需在日常生活中作随时、随地、随机及实时的教导。,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