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爱生气.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79953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5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为什么爱生气.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孩子为什么爱生气.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孩子为什么爱生气.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孩子为什么爱生气.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孩子为什么爱生气.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孩子为什么爱生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为什么爱生气.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孩子为什么爱生气三个案例的比较,督导老师:肖付强同济C-FAP项目组,案例1基本信息:男,8.5岁,小学二年级;住读主要表现:情绪化易焦躁、易生气、易发脾气 遇到有事情自己做不好或来不及做好或做得 不顺利或不顺心时,尤其是在涉及自己的事 做不好时,很容易生气、发脾气,显得很焦 躁。,案例1主要表现出现情形:情形1:遇到作业不会做或来不及做时,焦躁地用笔敲桌 子、抓头、吼叫,或呆在一边生闷气;情形2:遇到小事不顺心时,如:与同学发生不愉快、与 妈妈意见相冲突时,很容易生闷气。情形3:遇到被同学、老师、妈妈不认同时,情绪容易低 落,更容易为遇到的小事发脾气。,案例1主要表现发展变化:三岁刚上幼儿园

2、和6岁刚上小学时,有短暂一段时间容易生气,譬如与小朋友发生争执时、遇到不顺心时。自去年上二年级开始住读起,情绪化的表现变得明显突出,每个周末礼拜五回家后经常出现,开始时情绪反应的强度比现在高,但发生频率没有明显变化。自己知道不好,想要控制,但控制不了。情绪缓解的方式通常有:一,自己一个人呆在房间里,慢慢缓解;二,妈妈通过读故事、引导做别的事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大人在一旁劝解或制止无效。,案例1其他表现:表现1:情感平淡。目前住读,每周五由校车接送,每次 周五母亲接孩子时见不到孩子高兴、兴奋情绪反 应,表情显得平淡的状态就是目前见到的情绪较 好的状态。在所有带过他的家人中,没有对谁特 别亲昵,

3、和妈妈的亲近程度比与其他人的亲近程 度高一些,但也没有对妈妈表现出特别的亲昵。,案例1其他表现:表现2:交往被动。从见不到孩子会积极主动、情绪较高 地与新朋友一起互动,开始在一起时情绪平淡,总是等着别人主动来和自己玩,待相处一段时间 后才会轻松、自然、愉快地与新朋友互动。表现3: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喜欢妈妈指挥自己的事情。譬如,遇到妈妈对一个自己已经有主张事情提出 不同的看法时,会说:我就是这么看的,为什么 我要那样想!;譬如,遇到妈妈让他收拾自己的 书本或提醒他做作业时,会说:你别管,我自己 的事我知道什么时候做的(虽然会去玩、做别 的,最后的确会自己做的)。,案例1家庭教养方式:妈妈:面对孩

4、子偏于理性。遇到孩子情绪化的时候,通常的处理方式:不去正面触及孩子是为什么、有什么感受,或通过读故事、转移 话题转移其注意力,或制止其发脾气,或令孩子到房间自己冷静 下来,或指出或批评孩子这种情绪化的行为不好。教育孩子时,表情、语气偏于严肃,通常是讲道理,不听时会采用对抗、不予 理会的方式让孩子停止自己的要求。对孩子自己的事,通常让孩 子自主去做,不会过多干预。对孩子的爱,表达会偏于内敛,不 会在言行举止上像一般的母亲那样表现得那么外形与色。对孩子 缺乏肯定、赞美、鼓励。,案例1家庭教养方式:爸爸:一般时候对孩子会比较宽松,不会管和干 涉。面对孩子情绪化表现,一般不会管,但表现比较突出时,会大

5、声用威胁的话语 制止(但是无效),不会用体罚的方式制 止。父亲有时间时会带孩子和孩子的表弟 一起出去玩,父亲会和孩子们疯闹在一起。,案例2基本信息:女,6岁,幼儿园大班 主要表现:发脾气 情绪易变 孩子情绪变化快,一天内总会无原无故的发 几次脾气。孩子整天都会脾气不好,家长感 觉孩子不快乐。孩子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这个 问题,但是无法控制。,案例2主要表现出现情形:情形1:早上起床时总是容易发脾气,发脾气时没有特定 的理由。有段时间,睡前与父亲拉勾约定早上起 床不发脾气,第二天起床时情况会好一点,这种 情形保持大约一个月。但是一个月后没见继续拉 钩,孩子早上发脾气的状态又回复到以前。情形2:一家人

6、在一起很开心时,孩子不知道是想到了什 么,突然发脾气,将很好的气氛搞得一团糟。情形3:孩子发脾气如何劝说都无效,通常是将家人惹得 真发火,孩子害怕会受到大人惩罚时才停止。,案例2主要表现出现情形:情形4:在孩子发脾气时,家人曾经尝试拥抱孩子,但在遭到拒绝 后就放弃了。尝试几次后,在孩子了脾气时,家人不再尝 试拥抱孩子。情形5:孩子发脾气的时间没有规律,同时,发脾气常常并不是刻 意为了要什么东西,或者达到自己的某种行为目的。情形6:孩子对自己发脾气一事有认识,并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无 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在去年圣诞节时,当父母告知孩子晚 上圣诞老人会给听话的小孩送礼物时,孩子明确表示她爱 发脾气,不

7、是好孩子,不会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即使收 到了,也不会是好礼物。此事让父母十分震惊与心酸。情形7:孩子发脾气的对象多为爸爸,爷爷与奶奶,很少向妈妈发 脾气。情形8:孩子面对老师、同学、家庭以外的人并不会发脾气。,案例2主要表现发展变化:突出表现的起始变化:家长在孩子4岁时发现孩子容易发脾气。家长反思了自己管孩子的方式,由以前负面的粗野对待转向现在正面引导、说服,但是孩子发脾气的情况,并不因为父母教育方式的转变而有所好转,仍然继续恶化。,案例2其他表现:表现1: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十分好,老师评价她有亲和 力、聪明、听话。表现2:孩子在与其它小朋友玩时,不易发脾气,气氛 比较和谐;孩子在与亲弟弟玩时

8、,表现比较好,会忍让,也不乱发脾气。表现3:孩子在与其它小朋友一起玩时,没有主见,经 常处于“跟随者”的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时,不 能投入到玩的过程中,注意力往往放在如何与小 朋友亲近上,但又显得不知道如何引起小朋友的 注意、搞好关系。,案例2其他表现:表现4:孩子在玩的时候,通常不享受玩的过程,而是 注重结果。如在游戏厅玩“投蓝游戏”时,她不认 真去投蓝,而是关注得分能够兑换什么奖品。表现5:孩子近1-2年变得腼腆,即使送她去青少年宫参 加“小主持人”的培训也不见改善。以前孩子是十 分大方的,在舞台表演或者家庭聚会时都十分活 跃,自信。,案例2其他表现:表现6:孩子对大人和一些事情充满怀疑,

9、极为不信任。常是对人说,“你们别想骗我。”,“那是 骗人的,你们千万别信。”。表现7:孩子对他人是否相信自己十分敏感。自己说了一 件事,如果没有立即得到回应,就会马上说“我的 是真的,如果你不信,那你打以(打电话给 XXX)。证明”。,案例2家庭教养方式:妈妈:原来脾气较为火爆,在孩子0-3岁时,通常采用命 令与吼的教育方式。在命令无效的情况下,母亲 会采取将孩子与自己关在一个房间的方式进行单 独教育,一直到孩子服从为止。当母亲在首访叙 说一件采用这种教育方式的事件时,孩子表示她 记得这件事。在发现孩子有发脾气的倾向时,特别是在生第二 个孩子后,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随后开始 克制自己的脾气

10、,克制自我,采用较温和的教育 方式。当感觉到自己因为孩子生气起来时,便克 制自己回避孩子。,案例2家庭教养方式:爸爸:对孩子较为宠爱。对妈妈前期采用的吼叫的教育方式不赞同,并就此同妈妈有过争论。爸爸认为孩子就应该快乐并自信,因此通常用一些正面表扬与鼓励的话来激励孩子。爸爸通常是孩子发脾气的对象。爷爷奶奶:对孩子比较宠爱。通常采用温和的教育方式,但这种方式也通常无效,因此最后采用漠视与无奈放弃。爷爷奶奶通常也是孩子发脾气的对象。,案例3基本信息:男,7岁,小学一年级 主要表现:易生气 常因很小的事情生气,每天都会生好几次气。生气时多数时候不理人、有时会大声发脾 气,甚至有轻度攻击举动。生气时不易

11、哄好。面对妈妈时更易生气,并且易妈妈发脾气,而且妈妈哄劝威胁无效;面对爸爸时不大敢 表现出生气与发脾气,发脾气时爸爸能管制 住。,案例3主要表现出现情形:情形1:早上起床行动慢了,眼看就要迟到了,或出现急 忙中东西拿掉了之类的小差错与不顺利,或者妈 妈不停催促,会生气并发脾气,犟在原地不走。情形2:想做什么或玩什么,妈妈不允许时会生气;情形3:受到限制、批评、管束时会生气,甚至发脾气;情形4: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时会生气、发脾气;情形5:做事不顺利时容易急躁、生气甚至发脾气;情形6:与同学相处不顺意时会生气。,案例3主要表现的变化:大约5岁左右开始发现孩子脾气不好,容易生气。现在变得越来越明显

12、。,案例3家庭教养方式妈妈:母亲性子急,天天唠叨生活细节,管的多;对孩子 要求多,否定、指责、批评多,孩子不听话时表现 的急躁,也跟孩子讲道理,讲不通是就简单粗暴的 处理。爸爸:父亲急躁,先命令制止,不改就打,简单粗暴。,案例1心理分析:由于母亲冷静、内敛的爱的表达方式和偏于理性的严肃、讲道理互动、表达方式,使孩子未能从被爱与被认同中获得充分的自我价值感体验,在孩子被爱感尚未发展充分、价值感发展的初步阶段住读,加深了孩子自我价值感挫折性体验。于是孩子在与父母尤其是母亲的互动中体验发现“自觉地对自己要求更高”能够获得价值感认同的补偿,所以,当觉察到自我表现不好时并焦虑,以期自我有更佳的表现得到更

13、多的认同而补偿自我价值感的缺失,结果便发展出“对自我生气”的情绪、行为反应方式。诊断:价值感缺失伴自信不够,案例2心理分析:0-3岁孩子安全感发展关键期母亲情绪化、火爆、严厉的管教方式,给孩子带来过度安全感挫折性体验,导致孩子安全感发展关键期的安全感缺失。于是形成了孩子在家面对妈妈、在学校面对老师与小朋友相处时的乖巧、退缩性行为。在妈妈对自我情绪化反应及原有教育方式的控制调整不在对孩子那么严厉控制的情况下,孩子开始模仿妈妈的行为模式释放压抑的安全焦虑,而此类行为并没有受到妈妈的直接严厉限制,同时也受到爷爷奶奶与爸爸不予压制干涉的“鼓励”,于是孩子便习得了以发脾气的方式释放焦虑行为模式。诊断:安全感缺失伴价值感、自信感、人际适应力发展不 良,案例3心理分析:母亲习惯性的唠叨过程中不断给予孩子否定、指责,加上父母急躁、除暴的管教行为的惩罚,使孩子从价值感发展萌芽期开始便不断接收到挫折性体验,而孩子本身很聪明、多种能力表现不错,孩子从自我体验到与他人评价中是体验到自我价值感的,这与对自我价值感存在的体验是相冲突的,于是导致孩子自我价值感受伤体验,导致孩子对他人的认同反应变得敏感,在模仿父母急躁、易发脾气、简单粗暴的行为方式中发展出生气、发脾气的释放价值感挫折体验产生的情绪。由于采用这样的表达方式与人互动,便很容易与人产生冲突,导致人际适应不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