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边境团场农牧职工增收途经研究.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1663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兵团边境团场农牧职工增收途经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兵团边境团场农牧职工增收途经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兵团边境团场农牧职工增收途经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兵团边境团场农牧职工增收途经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兵团边境团场农牧职工增收途经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兵团边境团场农牧职工增收途经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兵团边境团场农牧职工增收途经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兵团边境团场农牧职工增收途经研究摘要“职工问题的核心在于收入问题。”本文从现实的角度,详尽分析了边境团场分布、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生产条件水平及职工收入等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深刻剖析了制约边境团场职工持续增长的八大瓶颈问题,以边境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为出发点,以制约边境团场职工持续增长的八大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确立了边境团场农牧职工增收路径选择的基本思路,制定了农牧职工增收路径选择的五大对策,提出了促进边境团场职工增收的四个建设性意见。关键词 边境团场 增收 途经 研究提高农民和职工收入是富民工程的根本,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研究兵团边境

2、团场农牧职工收入现状,把它放进国际、国内乃至新疆的大格局中去比较、分析,对于新疆的稳定、兵团的发展,以及边境团场职工生活质量的改变,更好地完成党和国家赋予兵团的新的历史使命处理好“三大关系”,发挥好“三大作用”有重大的意义。一、兵团边境团场职工收入状况(一)职工收入现状1、职工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从兵团范围看,2004年至200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职工平均工资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其增长幅度不一致,如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了9%、7.4%,而职工平均工资仅增长0.36%;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了12.6%、13.8%,而职工平

3、均工资仅增长1.2%。从以上分析可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明显快于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职工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不成正比。2、干部收入与职工收入增长不平衡为理顺团场干部与职工的收入分配关系,2001年兵团出台的“1+3”文件(试行)规定:团场正职领导的年薪收入一般为职工平均工资性收入的3-5倍,副职领导及相关干部以此为基数根据效益情况递减,导致干部收入增长较快,一线职工收入偏低。 2006年正式出台的“1+3”文件虽然调整和规范了团场干部职工收入分配,但干部收入与职工收入增长不平衡的现象仍未得到应有的改变,干部与职工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干群关系与和谐团

4、场的建设。3、边境团场职工收入长期偏低 兵团各师中,四师、五师、九师、十师四个边境师人均生产总值在1300014000元之间,普遍低于腹心师的人均生产总值16000元左右,更加低于兵团人均生产总值17000元的水平。南疆三师、十四师由于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更加恶劣,人均生产总值最低。 表一:边境团场、兵团、新疆、全国在岗职工平均收入(元)年份边境团场(农业职工)兵团新疆全国19993714546676148543200142786797102781117820035416106601319914577200569591192515364193132007108131627221434249322

5、00812096187722468729229(1)从宏观上看纵向比较,兵团、新疆、全国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速度基本是同步的,即以1999年为基点,工资都翻了一番甚至更多;横向比较:兵团职工与新疆、全国是有差距的,2008年的工资比为:1:1.32:1.56。(2)从微观上看边境农牧团场职工收入也在增长,但速度缓慢,尤其是一线职工收入增长更慢。以四师为例,边境团场农业职工收入从1999年的3714元到2005年的6959元增长没有翻一番,2005年之后,增速有所加快,2008年达到12096元,仍远低于兵团、新疆和全国。4、边境团场职工收入构成兵团边境团场基本是以农牧业为主的生产单位,职工收

6、入由四部分组成:承包收入、庭院经济收入、个体经营收入、其他非借贷性收入。其中承包收入是职工可支配收入的主体部分,庭院经济收入是职工菜园子、鸡笼子的转化物质,其他收入则属个别现象。二、制约边境团场职工持续增收的瓶颈问题1、自然环境恶劣,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兵团的边境团场是根据国家战略需要以巩固边防、维护领土安全为首要目标而布局,所以90以上团场都集中在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分布在高寒山区、丘陵地区、干旱缺水区,环境条件恶劣,常遭受低温、大风、干旱、冰雹、霜冻、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对于以农业经济为主要支柱的团场来说,水土、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制约尤为突出。由于自然环境较差,经济发展落后,人才、资金

7、向腹心地区和发达地区流动的状况并未缓解,从而导致边境团场在市场、交通、通讯、人才、资金等方面严重匮乏,与腹心地区和发达地区相比,其社会经济发展环境落差正在加大,团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明显不足。2、收入来源单一,收入增长迟缓边境团场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且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重,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基础薄弱。2008年边境团场三次产业比为44.6:24.5:30.9,二产在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低于兵团平均水平。职工收入的90%来自农牧业承包经营所得,而农牧业初级产品的增长空间和增长速度都是非常有限度。边境团场受地域空间限制,与腹心团场比其工业发展处于明显劣势地位。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风险的能力

8、差,职工收入不稳一是渠系网络不完善,覆盖面较低,抗旱灾、低温能力不足。二是防风林网建设缓慢,防沙、防霜能力较弱。边境团场50年来一直受干旱、低温、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的侵扰,三年里面一年灾,导致职工收入大起大落,职工因灾返贫现象也是很突出的。4、生存负担沉重与腹心团场、河谷团场的职工相比:-医疗费用支出较高。兵团一线边境团场基本都在四类、五类地区,气候条件异常恶劣,高寒、高紫外线辐射、高气压等自然现象导致这些地区团场的职工关节炎、肺性病、气管炎等地方病非常普遍,加之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医疗条件差,职工医疗费用支出高出腹心团场的35.6%。从而导致这些地区的职工生活成本的三高:冬季取暖费高,四季

9、鲜果鲜菜鲜肉价高,交通费高。 5、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沿边区位优势尚未有效发挥58个边境团场中有37个团场分布在10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地区,发展边境贸易和外向型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兵地体制不顺,边境团场不能有效依托口岸,依托周边市场,发展一口岸仓储、互市贸易和服务业为中心的口岸经济。6、人力资源的制约兵团缺人才,边境团场更缺人才,尤其是实用型人才匮乏。边境团场有较好的农牧业资源禀赋,缺少农产品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有独特的边境口岸优势,缺少外贸经营人才;面对国家西部大开发、大开发的大发展政策优势,缺招商引资人才;面对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大潮,缺新型工业管理、城市管理、城镇规

10、划人才。三、边境团场农牧职工增收路径选择的基本对策1、理顺团场的收入分配关系兵团关于进一步理顺团场分配关系的实施办法明确规定要“正确处理团场内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和谐发展。实现发展壮大团场与致富职工群众的有机统一。”以职工为本,上缴指标由“倒算法”向“顺算法”改变。“顺算法”就是把职工利益放在首位,是对“倒算法”中先确定团场利益,由此倒推出连队和职工上交指标的一次颠覆。这一计算方法的改变,有利于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是理顺团场和职工两者利益分配关系具体措施。2、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1)建立“股田制”农企关系,实现多元化增收。建立“

11、股田制”的新农企关系。让农户以土地承包权、货币资产、农机设备等参股农业产业化企业,试行“股田制”,建立新的农企关系。单个农户力量看似微薄,但众多农户可形成一定的影响。因为只有农户“加入”,农工身份发生转变,新的农企关系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才会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实现职工增收多元化和职工身份的变革,即让职工从过去的生产经营主体,变为纯粹的农业劳动者,即可以收取土地租金、分得红利,还可以获取劳务收入,使职工增收迈向多元。(2)探索合理的农产品收购价格机制,确保增收。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杠杆。确定公平、合理的农产品订单契约收购价格是利益联结的关键。一是建立收购价格双联动机制。龙头企业应与团场、

12、农户在平等的前提下,共同建立农业生产成本与产品收购价格的适度联动、农产品收购价格与企业加工产品价格适度联动,通过二次联动以解决农业产业链上各环节利益不平衡的问题,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与产品收购(加工)“两张皮”,原料价格与深加工产品价格“翘翘板”状况。通过联动,让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将部分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返还给农户,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利益联结。二是建立风险分担定价机制。即采取“约而不定”的合同价和“一次收购,二次分配”的定价方式。即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订单收购价格只是一个约定价,即保底价,随市场价变动而变动,即“约而不定”。农工在销售产品时可先按照现行市场价格跟龙头企业

13、第一次结算,然后约定一个期限再进行二次结算,如果市价高于定价,按市价返差价,进行二次分配;如果市价低于定价,风险由龙头企业承担,如此农户只承担农业的自然和管理风险。3、立足资源优势,促进职工增收兵团边境团场有其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应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1)依托区位优势,建立外向型产业经济带促增收。58个边境团场中有37个团场分布在10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地区,中亚各国大量需要新疆、兵团为其提供中国的食品、果蔬及轻工产品,中亚各国人口增长率较快,巨大的人口压力使粮食和食品问题显得更为重要,供求矛盾更加尖锐。37个分布在10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地区的边境团场,应当抓住国

14、际详细卡饭的战略机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适应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市场的特色林果业、特色养殖业、特色蔬菜种植业和食品加工业,在“特”字上提高附加值,促进职工增收。(2)依托口岸优势,加快发展仓促物流业促增收。边境团场四师、五师、九师、十师均可利用口岸优势发展仓储物流业,如,兵团霍尔果斯工业园区毗邻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和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可充分利用其辐射带动效应,重点培植农四师伊犁恒信公司霍尔果斯口岸物流仓储中心、62团霍尔果斯火车站物流配送中心,农五师可利用阿拉山口发展口岸物流中心,农九师建立巴克图口岸仓储物流中心、农十师北屯物流园以及186团吉木乃口岸边境贸易中心等。物

15、流业的发展必然拉动相关产业,增加就业岗位,拓宽职工增收渠道。(3)依托边境的特有资源,发展旅游业促增收。边境经济带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口岸风光、军垦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已发展绿洲生态、边境旅游和红色旅游为重点,打造“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口岸旅游”品牌,带动边境团场的餐饮服务业、小商品贸易、娱乐业、民族手工业、民族歌舞文化业的发展,增加职工兼业机会和增收途径。4、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灾后救助机制,提高职工灾后再生产能力,促进职工增收一是建立边境团场“双基金”保障机制,完善灾害救助体系。由于现有农业保险保障上的不足,迫使兵团必须制定本系统的自然灾害保险机制,建立农业风险保障基金:即以师建市、团建

16、镇为契机(优先考虑边境师和边境团场),建立四位一体的“边境团场农业风险保障”基金,即抓住一师一市、团镇合一的机遇,建立中央财政(65%,原比例不变)、师财政(10%)、镇财政(10%)职工个人(15)%的基金缴纳机制,以有效分散大灾风险,降低灾害损失,保障职工的基本生产和生活。二是建立“边境团场以丰补歉”基金机制,即在兵团现有以丰补歉政策基础上,降低职工缴付比例,提高提出缴付比例。 三是充分利用“两用地”发展庭院经济,提高灾后自救能力。目前大部分职工是在“两用地”种植自给自足蔬菜,没有在“特”字上下功夫,没有把“两用地”作为增收的捷径。团场应当多渠道收集、整理、筛选适合职工发展庭院经济、技术含

17、量高、有特色的致富信息,引领职工切实种好“两用地”。遇到灾害年份,“两用地”可以起到“堤外损失堤内补”的作用,以提高职工灾后生产生活自救能力。5、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促进职工增收“兴边富民”政策的实施较好地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发展,但对于边境团场而言其并不具有明显的政策吸引力。戍边靠人,边境团场一线职工是戍边的主体、主力,栓心留人任然迫在眉睫。所以国家、兵团应该给予以下几方面的政策倾斜。(1)一线边境团场职工的各社会统筹金(即五保三费),由国家或兵团提供财政支持。因为一线边境团场的首要任务是戍边,其次才是屯垦或屯城。鉴于兵团边境团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边境团场不稳则边境不稳,边境不稳则国家不

18、稳。(2)实发边境团场职工:艰边远津贴、高寒补助和冬季取暖费。这三项机遇国家政策面上的补贴,自团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再也没有以货币的方式发到职工的手中。其中:艰边远津贴只有边境团场的教育、卫生、公检法这些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系列的干部职工才能享受,企业在职干部职工一概没有;高寒补助和冬季取暖费除一线在职职工不享受,其他岗位的干部职工均有。这种基于地区类别的津贴、补助还有进行企业事业、在职退休的再划分,但戍边职责和义务却是同等的。以上这两项政策并不能解决职工增收的根本问题,但确确实实是栓心、暖心、的民心政策。作者及单位:张丽梅 农四师党委党校高级讲师 2011年10月参考文献: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社会发展50年纵览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19992009年)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个五年规划4.关于加快边境团场和南疆贫困团场发展的意见5.2000年自治区人口普查资料6.米会龙兵团边境农场反贫困战略选择兵团党校学报2005.17.何元超、蒋欣、庞芳金、梁怀国关于兵团九师十师促进农牧职工增收情况的调查新疆农垦经济2007.18.李万明、王太祥、胡宜挺新疆兵团边境贫困农场现状及扶贫效应分析石河子大学学报2005.39.夏新燕、石来斌加快推进新疆兵团边境团场经济的稳定发展经济师2008.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