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11桥2号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2075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122 大小:4.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11桥2号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毕业论文11桥2号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毕业论文11桥2号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毕业论文11桥2号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毕业论文11桥2号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11桥2号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11桥2号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doc(1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 岛 理 工 大 学 毕 业 设 计 111毕 业 设 计题目: 学生姓名: * 学生学号: 院系名称: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2015年6月12日摘 要本次毕业设计是关于中大跨度整体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型梁桥。其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的要求达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目标,设计方法上有一定的创新。再设计过程中通过运用之前学过的专业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操作能力,更能加强同学们对桥梁设计软件的使用。本次设计的连续梁桥跨度为三跨,跨径为28m+28+28m,采用分离式设计,设计荷载为公路-II级,每幅桥

2、面宽14m,为双向六车道,设有2.5m宽的人行道。主梁施工采用整体现浇施工工艺。设计具体过程如下:第一,搜集本设计所需资料和文献,初拟上部结构尺寸,进行桥梁截面构造设计,从而计算出毛截面的几何特性。第二,计算主梁自重、汽车荷载、温度作用以及基础沉降并进行内力短期组合与长期组合,通过短期组合估算预应力钢束。第三,预应力损失以及有效预应力的计算,并进行配束后主梁内力计算及内力组合。第四,进行截面强度验算、抗裂验算、持久状况构件的应力验算、短暂状况构件的应力验算、挠度验算、行车道板的内力计算和配筋计算。最后,进行施工图的绘制。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效应组合;预应力损失;验算IIAbstractThi

3、s graduationdesignis aboutthe wholestructureof large spanprestressed concretecontinuousbeambridgeT.The purpose of the design isto train students to apply the kNowledgeand skills,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The design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safety and reliability, advanced techn

4、ology and reasonable economy,have certain innovation design method. Then the design process by using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earned before, so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can exercise the hands of students,thinkingability,tostrengthen the use ofbridge designsoftware.Continuous b

5、eam bridgespanin the designof threespan,spanis of the length 28m+28+28m,using separate design,design loadforhighway -II,eachdeckwidth 14m,two-way six lane,a 2.5m widesidewalks.Construction of main girder ofthecast-in-placeconstruction technology.The design process is as follows:First,collect the nee

6、ds of design data and literature,tentatively set the upper structuer of the bridge section size,structure design,so as to calculate the geometric size chaarcteristics of the gross section.Second, to calculate the weight, vehicle load, temperature effect and the foundation settlement and internal for

7、ce combination of short-term and long-term, short-term portfoliothroughestimation ofprestressed steel beam.Third, the loss of prestress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effecticve prestress,and with beamgirder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andinternal force combination.Fourth,strength checking,checking calcul

8、ation of crack resistance,lastingof the structurecalculation of stresscalculation,transientstatecomponentshould be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and reinforcementstrength,deflection,the carriagewayplate.Finally,drawingconstruction drawing.Key word: Prestressed concrete; Combined effect; Prestress loss;C

9、alculationII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I前 言1第1章 设计基本资料3 1.1 基本资料3 1.1.1 桥梁线形布置3 1.1.2 设计标准3 1.1.3 材料规格3 1.1.4 设计计算依据4 1.1.5 基本计算依据5第2章 设计要点及结构尺寸拟定7 2.1 设计要点7 2.2 结构尺寸的拟定7 2.2.1 桥梁结构图式7 2.2.2 截面形式及截面尺寸拟定7 2.3 横截面沿跨长的变化8 2.4 横隔梁的设置9 2.5 毛截面几何特性的计算11 2.5.1 计算原理11 2.5.2 截面几何特性计算结果12 2.5.3 检验截面效率指标13第3章 主梁作用效应计算15

10、 3.1 结构有限元建模15 3.2 结构自重效应计算16 3.2.1 结构自重作用荷载集度计算16 3.2.2 内力计算17I 3.3 汽车荷载作用效应计算(边梁)23 3.3.1 冲击系数和车道折减系数23 3.3.2 计算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24 3.3.3 计算汽车荷载效应内力29 3.4 温度作用引起的作用效应36 3.5 基础沉降计算37 3.6 内力组合37 3.6.1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383.6.2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393.6.3 计算结果40第4章 预应力钢束估算及其布置45 4.1 钢束估算454.1.1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正截面抗裂验算要求估束454.1.

11、2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截面压应力要求估算494.1.3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应力要求计算52 4.2 钢束布置54 4.3 主梁净截面以及换算截面几何特性计算55第5章 预应力损失及有效预应力计算59 5.1 基本理论59 5.2 预应力损失计算595.2.1 由预应力钢筋与管道之间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l1)595.2.2 后张法由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值引起的应力损失(l2)605.2.3 由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l4)625.2.4 由钢筋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终极值(l5)635.2.5 由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l6)645.2.6 截面预应力损失合计和有效预应力

12、66第6章 截面强度验算67 6.1 基本理论67 6.2 计算公式67第7章 抗裂验算71 7.1 公预规要求71 7.2 正截面抗裂验算72 7.3 斜截面抗裂验算74第8章 持久状况构件的应力验算81 8.1 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验算81 8.2 预应力筋拉应力验算83 8.3 混凝土主压应力验算84第9章 挠度验算89 9.1 汽车荷载作用下主梁边跨和中跨的最大截面挠度计算89 9.2 温度效应作用下主梁边跨和中跨的最大截面挠度计算93 9.3 消除结构自重后长期挠度验算94第10章 主梁端部局部承压验算95 10.1 局部承压区的截面尺寸验算95 10.2 局部承压承载力验算96结束语

13、99致谢101参考文献103IIII前 言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桥梁的设计理论和建造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化的带动,我国的公路交通有了跨越式的发展。桥梁是公路、铁路和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造价上约占公路总造价的10%20%,又由于桥梁修建的艰巨性,施工技术又要求比较高,因此它往往是道路工程中的关键工程:在交通地位上,有着交通咽喉的称号,特别是大、中型桥梁的建设对当地政治、经济、国防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近几十年,我国的桥梁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桥梁工程无论在建设规模上,还是在科技水平上,均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各种功能齐全、造型美观的立交桥

14、、城市高架桥,横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特大跨度桥梁,如雨后春笋频频建成。这些巨大的实体工程常常使人们产生美的感受,有的已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连续梁桥具有跨越能力大、刚度大、变形小、伸缩缝少、行车平稳舒适等特点。整体现浇是连续梁桥施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目前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发展,为改善桥梁行车的舒适性和建造性,整体现浇连续梁桥的施工方法在中、小跨径的连续梁桥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I第1章 设计基本资料1.1 基本资料1.1.1 桥梁线形布置平曲线半径:无平曲线。竖曲线半径:无竖曲线,纵坡为0,横坡1.5%。1.1.2 设计标准跨径:28+28+28m,施工的方法为整体现浇。桥梁布置的立面图见

15、图1.1。荷载标准:公路-II级。桥面组成:2.5m(人行道+护栏)+0.5m(路肩)+3.53m(机动车道)+0.5m(护栏)+0.5m(护栏)+3.53m(机动车道)+0.5m(路肩)+2.5m(人行道)=28m。主梁片数:两幅,每幅各7片梁。结构重要系数:1.0。1.1.3 材料规格混凝土:主梁采用C50混凝土,墩身、承台采用C30混凝土,基桩采用C25。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d=15.2mm的钢绞线,公称面积为139mm2,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p = 1.95105MPa。普通钢筋:R235、HRB

16、335的钢筋标准应该符合GB13013-1991和GB1499-1998规定。凡是钢筋直径12mm,均可采用HRB335热轧带肋钢筋;凡是钢筋直径12mm,采用R235钢,钢板应该符合GB700-88规定Q235钢板。锚具:YM15-16钢绞锚类型锚具及配套设备。预应力管道:采用预埋塑料波纹管成型。支座:根据桥梁支座设置部位的不同,分别采用GYZ、GYZF4橡胶支座,其I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93)要求。伸缩缝:采用的是SSF80A大变位伸缩缝。桥面铺装:8cm厚的沥青混凝土和4cm厚的普通混凝土。图1.1 桥梁布置立面图(尺寸单位:cm)1.1.4 设计计算依据1公

17、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7邵旭东.桥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1.5 基本计算依

18、据根据公预规中的各项规定,混凝土、钢绞线、钢筋各项的基本数据以及在每个阶段容许值,见表1-1。 表1-1 基本计算数据名称项目符号单位数据主梁混凝土立方体强度标准值fcu,kMPa50弹性模量EcMPa3.45104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ckMPa32.4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tkMPa2.65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dMPa22.4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dMPa1.83短暂状态极限压应力0.7fckMPa20.72极限拉应力MPa1.752持久状态压应力极限值极限压应力0.5fckMPa16.2极限主压应力0.6fckMPa19.44拉应力极限值st-pc0.7ftkMPa1.855短期效应组合极

19、限拉应力0.7ftkMPa1.855短期效应组合极限主拉应力It-pcMPa0长期效应组合极限拉应力15.2钢绞线标准强度fpkMPa1860弹性模量EpMPa1.95105抗拉设计强度fpdMPa1260最大控制应力con0.75fpkMPa1395持久状态应力0.65fpkMPa1209标准荷载组合材料重度钢筋混凝土kN/ m25.0沥青混凝土kN/ m23.0钢绞线kN/ m78.5钢绞线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Ep无量纲5.65注:fck、ftk分别为刚束张拉时混凝土轴心抗压、抗拉轻度标准值,本设计考虑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时开始张拉预应力钢束,即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5时开始张拉钢

20、束,因fck =29.6 MPa,fck=2.51MPa。97 第2章 设计要点及结构尺寸拟定2.1 设计要点本桥上部结构为3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采用整体现浇施工方法,支架施工的程序见图2.1所示。(1)施工桩基础,承台与桥墩;(2)搭设支架,立模放样;(3)预埋预应力波纹管,绑扎普通钢筋,浇筑混凝土;(4)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以后开始张拉预应力钢束;(5)拆除支架并脱模;(6)二期自重加载,完成全桥的工程。图2.1 施工流程示意图2.2 结构尺寸的拟定 2.2.1 桥梁结构图式该桥为预应力混凝土梁桥,跨径布置为28m+28m+28m,施工方法为全桥整体现浇。桥跨结构计算简图见图2.2所示。

21、图2.2 桥跨结构的计算简图(尺寸单位:cm)2.2.2 截面形式及截面尺寸拟定 (1)本设计主梁内梁翼缘板的宽度为200cm,外梁翼缘板的宽为180cm,由于宽度比较大,为保证桥梁整体受力的性能,桥面板采用的是现浇混凝土刚性接头。桥面宽为14m,选用7片T梁,主梁横断面布置如图2.3所示。图2.3 主梁横断面布置(尺寸单位:cm) (2)主梁采用的是T形截面,梁高为1.7m,高跨比为H/L=1/16.47。 T梁截面横断面图,如图2.4所示。图2.4 T梁横断面图(尺寸单位:cm)2.3 横截面沿跨长的变化如图2.5所示,本设计主梁截面高度均相等,横截面T梁翼缘板的厚度沿跨度不变。梁端部处由

22、于锚固端集中力作用引起的较大局部应力,同时也为设置锚具需要,在距梁端200cm范围内将腹板的厚度加厚到与马蹄等宽,同时马蹄的宽度也从52cm变到60cm,马蹄部分为了配合预应力钢束的弯起从四分点处(即第二道横隔梁处)开始向支点处逐渐抬高,在马蹄进行抬高同时,腹板的宽度也开始逐渐变化。2.4 横隔梁的设置根据以往的经验表明,在荷载作用处主梁弯矩布置沿横向分布,当该处设置横隔梁的时候较均匀,反之,荷载作用下主梁的弯矩就会很大。为减小主梁跨中弯矩,在其跨中处设置一道横隔梁。跨度较大的时候应设置多道横隔梁。本次设计在桥跨的中心、四分点以及支点处共设置了5道横隔梁,间距分别为7m和6.6m。详见图2.5

23、。2.5 毛截面几何特性的计算毛截面的几何特性是进行结构的内力、配束以及变形计算的前提,由于梯形分块法是目前各种商用桥梁电算软件最常用的方法(即节线法),所以本次设计也采用梯形分块法进行毛截面的几何特性计算。2.5.1 计算原理桥梁中的工字形、T形截面以及箱形截面都可分割成许多梯形,设其中任意梯形如图2.6所示,起上底、下底和高分别为a、b和h,它的几何特性为:面积: 形心轴位置:对形心轴的惯性矩: 图2.6 梯形截面示意图当a=0或b=0时,梯形变成了三角形,上述公式仍成立。 如图2.7所示的T形截面计算方法如下。 按梯形分块分为5个梯形块,共6条节线。每条节线距离截面底缘x轴的距离为hi,

24、节线宽度为bi 。第i个梯形分块,其上底宽a = bi+1,下底宽b = bi ,高h = hi+1 hi ,代入几何特性计算公式可得: 面积:形心轴位置:对自身形心轴的惯性矩 对整体截面底缘x轴的面积距:根据惯性矩的移轴原理,梯形分块Ai对x轴的惯性矩为Ixi=Ici+(yci+hi)2Ai将各个梯形的、和叠加起来,即可得到整个截面面的面积A、对x轴的面积距和惯性矩IxA,整个截面的形心轴至截面底缘x轴的距离为 yx=Sx/A整个截面对形心的惯性矩为 图2.7 T形截面体形分块示意图2.5.2 截面几何特性计算结果在本设计中主梁截面变化不大,其现浇中梁支点截面,现浇边梁跨中、支点截面以及成桥

25、后的跨中及支点截面的几何特性均可采用以上方法求得,其结果如表1-2所示。表1-2 截面几何特性计算结果截面位置截面面积A(m2)截面惯性矩I (m4)中性轴至梁底的距离(m)现浇中梁跨中0.76200.25881.0655支点1.25850.35370.9848续上表现浇边梁跨中0.77050.26711.0788支点1.25850.35370.9908成桥中梁跨中0.85600.28791.1303支点1.33000.37631.0218成桥边梁跨中0.81050.27761.1045支点1.28750.36161.0028注:表中所列为毛截面值。2.5.3 检验截面效率指标对于中梁跨中截面

26、:上核心距 : 下核心距 :截面效率指标:对于边梁跨中截面:上核心距 : 下核心距 :截面效率指标:表明以上初拟跨中的截面尺寸是合理的。 第3章 主梁作用效应计算3.1 结构有限元建模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运用到Midas进行相关的验算,建模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为了初步估算预应力钢筋的数量,并根据钢束的数量来进行预应力钢束的布置,考虑施工过程与截面特性匹配的关系,进行第二阶段的模型的建立,然后便可以进行相应的验算。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就是进行材料,截面的定义,一般材料选择C50混凝土,规范采用JTG04(RC)。关于截面,因为在进行汽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的过程中,得出7号边梁最不利,所以

27、在建模的时候选取7号边梁为例,进行验算。紧接着便是节点单元的建立,为了方便以后查询重要控制截面,尤其是边跨1/4,3/4等截面,选用1m一个单元进行建立节点,在单元建立的时候值得注意的是要设计变截面,本次设计采用的是距梁端2m处进行变截面设置,变截面范围为2m,详细参照图3.1,在以上操作完成以后,便是边界条件的建立,因为本次设计为三跨连续梁桥,所以在进行设置支承时为一般支承,具体参照图3.1,随后便是荷载工况的定义,定义完荷载工况便可以对模型进行加载了,如在设计过程中用到的温度作用效应,汽车荷载,人群荷载,基础沉降等作用效应。温度作用效应采用的是梁截面温度(温度梯度),最后便是施工阶段的定义

28、了,为了方便验算,仅仅定义两个施工阶段,成桥阶段以及二期铺装阶段,在所有荷载加载完成后便可以进行分析,查询结果了,验算一下自己设计的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以上便是Midas建模的基本过程,通过建模,让我们与实际梁体更加接近一步。图3.1 7号边梁边跨建模模型3.2 结构自重效应计算在进行结构的自重效应计算之前,简单介绍一下本设计的施工过程,由于采用整体现浇是施工工艺,全桥施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现浇阶段,即搭设支架,立模放样,预埋预应力波纹管,绑扎普通钢筋,浇筑混凝土。第二阶段:待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开始张拉预应力钢束,拆除支架并脱模。第三阶段:为二期自重作用阶段,进行防撞护栏及桥梁铺装

29、的施工。由于结构自重作用效应是分阶段形成的,主要包括:现浇阶段T梁结构自重作用荷载集度(),成桥后T梁结构自重作用荷载集度增量(),二期结构自重作用荷载集度()。3.2.1 结构自重作用荷载集度计算1)现浇阶段T梁结构自重作用荷载集度()(1)边梁 =22.984(2)中梁 =23.5592)成桥阶段T梁结构自重作用荷载集度增量(g1) (1) 边梁(2) 中梁3)铺装桥面采用平均4cm厚的C25混凝土垫层,重力密度为;面层为平均8cm厚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宽度为,重力密度为,一侧护栏按照每延米0.30m3钢筋混凝土计,重力密度为,人行道分两次铺装,下层采用平均9cm厚的钢筋混凝土,上层采用平均

30、6cm厚的普通混凝土。因桥横向由7片梁组成,则每片梁承担全部永久作用效应的1/7。3.2.2 内力计算关于内力计算,仅仅考虑成桥阶段与二期铺装。1)成桥阶段内力分析(1)先用力法求出赘余力(EI=常数简化)取简支梁基本结构,其基本体系如图3.2所示。此时q为成桥后T梁结构自重作用荷载集度增量(g1)与桥梁现浇阶段自重g1的和。力法方程为: (3-1) 由图乘法可求得各系数和自由项: (3-2) (3-3) (3-4) 由对称性可知: 解得: (3-5)其中 , ,截面内力: (3-6)图3.2 成桥阶段内力计算示意图 (2)截面的内力由对称性,取结构的一半计算弯矩和剪力,根据力法,可求出各个截

31、面的弯矩和剪力。具体计算结果见表1-3。计算步骤如下:左边支点(左),边跨左变化点边跨1/4边跨跨中边跨3/4边跨右变化点边跨右边支点中跨左变化点中跨1/4中跨跨中表1-3成桥阶段自重作用效应阶段 类型边梁成桥阶段自重作用效应内力截面剪力(kN)弯矩(kNm)边左支点266.50左变化点218.06484.57边跨1/499.3821262.32边跨跨中-67.7361371.52边跨3/4-234.854327.61右变化点-363.22-1257.27边右支点-401.972-1869.42中左变化点290.64-1239.7中1/4169.54-89.25中跨中0504.142)二期铺装

32、 这个阶段计算方法与成桥阶段相同,作用为二期自重作用荷载。 在此阶段: , , 得 具体计算结果见表1-4。表1-4 边梁二期效应内力类型边梁二期效应内力截面剪力(kN)弯矩(kNm)边左支点80.140左变化点65.68145.82边跨1/429.53383.83边跨跨中-21.08413.4边跨3/4-71.6988.69续上表右变化点-107.73-360.14边右支点-122.3-590.29中左变化点86.76-402.31中1/450.6158.88中跨中0118.253)边梁结构自重作用效应总内力 上述两个阶段内力均为阶段内力,每个施工阶段的累计内力需要内力叠加得到,具体叠加结果

33、见表1-5。 表1-5 边梁结构自重作用效应内力叠加 类型边梁成桥阶段自重作用效应内力边梁二期效应内力边梁内力效应叠加截面剪力(kN)弯矩(kNm)剪力(kN)弯矩(kNm)剪力(kN)弯矩(kNm)边左支点266.5080.140346.640左变化点218.06484.5765.68145.82283.74630.39边跨1/499.3821262.3229.53383.83128.9121646.15边跨跨中-67.7361371.52-21.08413.4-88.8161784.92边跨3/4-234.854327.61-71.6988.69-306.544416.3右变化点-363.

34、22-1257.27-107.73-360.14-470.95-1617.41边右支点-401.972-1869.42-122.3-590.29-524.272-2459.71中左变化点290.64-1239.786.76-402.31377.4-1642.01中1/4169.54-89.2550.6158.88220.15-30.37中跨中0504.140118.250622.394)中梁自重内力中梁自重内力计算方法与边梁计算相同,步骤省略,内力叠加见表1-6。表1-6中梁自重效应应力内力叠加 类型中梁成桥阶段自重作用效应内力中梁二期效应内力结构效应内力叠加截面剪力(kN)弯矩(kNm)剪力

35、(kN)弯矩(kNm)剪力(kN)弯矩(kNm)边左支点288.50080.130368.830左变化点236.44524.9465.67145.80302.11670.74边跨1/4106.291381.7629.52383.78135.811765.54边跨跨中75.931488-21.09413.2854.841901.28边跨3/4258.15318.71-71.788.52186.45407.23续上表右变化点-387.86-1297.42-107.73-360.35-495.59-1657.77边右支点-440.37-2126.08-122.31-590.51-562.68-271

36、6.59中左变化点312.37-1449.2886.76-402.53399.13-1851.81中1/4182.22-212.8150.61-59.11232.83-271.92中跨中0424.950118.030542.983.3 汽车荷载作用效应计算(边梁)3.3.1 冲击系数和车道折减系数1)汽车冲击系数按下方法进行计算(适用于连续梁)根据通规4.3.2中的规定,对于连续梁桥:计算冲击力引起的正弯矩效应和剪力效应时,采用计算冲击力引起的负弯矩效应时采用 式中:结构的计算跨径, , E结构材料的弹性模量MPa; 结构跨中截面的惯矩,m4 ; mc结构跨中的单位长度质量,kg/m,当换算成

37、重力计算时,其单位应为 Ns/m,; G结构跨中处延米结构重力,N/m; g重力加速度,g=9.81m/s。其中:则:用于正弯矩效应和剪力效应:1+=1+0.3047=1.3047用于负弯矩效应:1+=1+0.4022=1.40222)车道折减系数根据通规表4.3.1-4中的规定,三车道的横向折减系数为=0.78。3.3.2 计算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1)跨中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本设计桥梁在跨度内设置有横隔梁,具有强大的横隔梁,具有可靠的横向联系,且承重结构的宽跨比为:所以可以采用修正偏心压力法来绘制横向影响线,并计算横向分布系数。先进行换算截面:对于跨中截面,翼缘板的换算平均厚度: 马蹄部分的

38、换算平均厚度:抗扭惯性矩之和: 式中:bi分块矩形的宽度; 分块矩形的高度。 图 3.3 抗扭惯性矩计算图示(尺寸单位:cm)IT的计算图示如图3.3所示,计算见表1-7。则可以求出T梁的抗扭惯性矩,如表1-7所示。表1-7 IT的计算表分块名称翼缘板200200.11/35.333腹板120200.1670.2982.045马蹄52300.5770.2132.99110.369计算抗扭修正系数。由于本设计主梁的间距相等,并将主梁近似看做等截面,则:式中: 根据修正后的刚性横隔梁计算横向分布影响线竖标值:则得到7号梁梁端横向影响线的坐标值为绘制出横向分布影响线,按照最不利布载,如图3.4所示。

39、图3.4 7号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图示(尺寸单位:cm)由图3.4可知,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所以7号梁横向分布系数取0.6826。同理可以求出其他6片梁的横向分布系数,如表1-8。表1-8 边跨跨中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表梁号三车道两车道综合人群荷载10.3430.44640.44640.449420.35040.40590.40590.347230.34240.34590.34590.24540.33500.28600.33500.143050.42650.41770.42650.040660.55000.51900.5500070.61200.68260.68260同理可以求中跨跨中的荷载横向

40、分布系数:见表1-9。表1-9中跨跨中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梁号三车道两车道综合人群荷载10.35860.46740.46740.451820.35070.40690.40690.348930.34240.34600.34600.245840.33500.28600.33500.143050.42730.41890.42730.039960.52060.55200.5520070.61360.68540.685402)支点处的横向分布系数(利用杠杆原理法求)1号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绘制如图3.5所示,并按照最不利位置进行布载。图3.5 1号梁支点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图示(尺寸单位:cm) 其他梁支点处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见表1-10。表1-10支点处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梁号汽车荷载人群荷载10.0500.97520.5500.32530.725040.725050.725060.725070.70002)边跨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取值根据计算表1-8,表1-9,表1-10可以看出三跨连续梁的7号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大于其他梁位的数值,为简化计算,偏安全考虑,全桥按照7号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进行计算。即在考虑到其随着跨长变化时:支点处为取0.7,由支点过渡到第一个横隔板的位置,系数由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