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但价报告公示:道口平改立工程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2440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1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但价报告公示:道口平改立工程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环境影响评但价报告公示:道口平改立工程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环境影响评但价报告公示:道口平改立工程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环境影响评但价报告公示:道口平改立工程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环境影响评但价报告公示:道口平改立工程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但价报告公示:道口平改立工程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但价报告公示:道口平改立工程环评报告.doc(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汤林线K59+247道口平改立工程建设单位:哈尔滨铁路局道口平改立工程建设指挥部编制日期:2016年10月哈尔滨铁路局环境保护公司项目名称:汤林线K59+247道口平改立工程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表适用评价范围:一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法人代表:关 涛主持编制机构:哈尔滨铁路局环境保护公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人员名单表编 制主 持人姓 名职(执)业资格证书编号登记(注册证)编 号专业类别本人签名于丽华0008389B17120050900交通运输主要编制人员情况序号姓名职(执)业资格证 书 编 号登记(注册证)编号编制内容本人签名1于丽华0008389B1712

2、0050900工程分析、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2王连生0004869B17120021000环境影响分析环境保护措施、结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

3、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 目 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工程内容及规模2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0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12环境质量状况1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20评价适用标准21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2工艺流程污染工序简述22主要污染工序:23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及预计排放情况27环境影响分析29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29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34建设

4、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36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36结论与建议39附件1省铁路建设办公室“关于征求平改立项目建设方案意见的函44附件2黑龙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平改立工程土地征用意见的函47附件3 哈尔滨铁路局立项文件50附件4现状噪声与振动监测报告52附图1 项目建设地理位置示意图57附图2 项目所在地周边环境关系示意图58附图3 道口现状照片59附图4 桥梁总体布置图60附图5 项目平面布局及用地图6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62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汤林线K59+247道口平改立工程建设单位哈尔滨铁路局道口平改立工程建设指挥部法人代表吴宝琪联 系 人马忠勋通讯地址哈尔滨市南岗

5、区复华三道街10号联系电话15846001864邮政编码150006建设地点伊春市金山屯区境内汤林线K59+247道口处立项审批部 门哈尔滨铁路局计划统计处批准文号计改函(2016)45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 代 码E4819其他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15224绿化面积(平方米)4567.2总 投 资(万 元)1800.74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9.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1%评价经费(万 元)预期投产日期2017.7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背景由于哈尔滨铁路局管内铁路线路与公路平交道口比较多,安全隐患比较大,铁路总公司提出了铁路与地方配合解决这一问题的意向。为此,黑龙

6、江省省长确定了“从核心功能出发,按轻重缓急,排出改造计划,分批解决”的原则。按照铁路列车通过频次、公路交通流量以及事故发生率逐一筛查,从全省1214个公铁平交道口中筛选出了320处急需改造的平交道口,计划从2015年开始,分批次进行平改立改造,消除繁忙铁路正线铁路道口安全隐患。铁路与公路平交道口改为立交(简称平改立)工程项目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这一工程的实施,对方便铁路沿线居民农用运输设备通行,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提高公路运输效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平改立工程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限制、淘汰类中的项目,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根据环境保护部

7、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受项目建设单位委托,哈尔滨铁路局环境保护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在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等基础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其他有关文件,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报请环保主管部门审查、审批,以期为项目的实施和环境保护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二、建设地点汤林线 K59+274 道口为汤林线与乡村道路交叉道口,道口宽 11.5m,交叉角度为 94,道口材料为橡胶铺面,为有人值守道口。本次拟将平交道口改为立交。地理位置见附图1,周围环境状况见附图2,道口现状见附图3。三、主要建设内容上跨桥采用32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空

8、心板梁桥,桥面净宽10.0m,桥面总宽11.0m,全桥长66.08m。桥面两侧设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跨铁路孔及相邻孔桥面两侧设防落网。下部桥墩采用桩柱式墩,上接钢筋混凝土盖梁;桥台采用肋板式桥台;基础均采用桩基础;台后设钢筋混凝土搭板。人行天桥采用116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 桥面净宽3.0m, 桥面总宽3.5m,全桥长15.96m,梁端两侧设人行步梯。桥面两侧设人行道栏杆及防落网。人行天桥桥面布置如图3所示。下部桥墩采用桩柱式墩,上接钢筋混凝土盖梁,基础均采用桩基础。步梯梯段宽约为3.5m,踏步宽0.32m,高0.14m。梯段两侧及中间分别设1.1m高不锈钢栏杆。步梯为单柱双挑,采用钢筋

9、混凝土独立基础。步梯面层采用水泥砂浆楼面。(一)桥梁工程1、桥梁工程技术标准新建跨线立交桥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表1 跨线立交桥主要技术标准技术指标采用值公路等级四级公路设计速度(Km/h)20桥面宽度净宽10m,总宽11m结构使用年限(年)100最大纵坡(%)5路面横坡(%)2公路设计荷载公路-级抗震设防烈度6度铁路建筑限界按v160km/h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基本建筑限界图要求不小于6.55m。2、桥梁结构工程方案上跨桥采用32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空心板梁桥,桥面净宽10.0m,桥面总宽11.0m,全桥长66.08m。桥面两侧设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跨铁路孔及相邻孔桥面两侧设防落网。下部桥墩采用

10、桩柱式墩,上接钢筋混凝土盖梁;桥台采用肋板式桥台;基础均采用桩基础;台后设钢筋混凝土搭板。3、主要材料1)混凝土及圬工材料预制空心板、封锚端、铰缝和桥面现浇层均采用C50,封端混凝土采用C40;桥面铺装采用C40混凝土,并布设一层HRB400钢筋网,直径10mm,间距10cm*10cm。桥面现浇层混凝土采用C50。墩台支座垫石混凝土采用C50。桥台盖梁、背墙、台身、挡块采用C35混凝土。桥墩盖梁、墩柱、挡块采用C35混凝土。桥头搭板、防撞墙、防抛网基座均采用C35混凝土。墩台钻孔桩基础、承台、地系梁采用C35混凝土。水泥:应采用高品质的强度等级62.5级、52.5级和42.5级的硅酸盐水泥,同

11、一座桥梁应采用同一品种水泥。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碎石宜采用锤击式破碎生产。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0mm,以防混凝土浇筑困难或振捣不密实。2)普通钢筋普通钢筋采用HPB300和HRB400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 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XG1-2009)和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 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XG1-2012)。3)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绞线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公称直径d=15.2mm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其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的规定,弹性模量为1.95x105MP

12、a。4)其他材料钢材采用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2008)规定的Q235D、Q345D。预应力钢筋均采用塑料波纹管,技术标准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04)的规定。锚具采用15-4型、15-5型和15-6型系列锚具及配件。5)防水层桥面防水采用高剂量SBS改性沥青防水层6)支座及减震垫块选用板式橡胶支座,应符合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4-2004)标准。边梁与墩台防震挡块间设减震垫块,材料采用氯丁橡胶板。7)伸缩缝伸缩缝采用模数式,伸缩量为60mm,其质量必须符合交通部颁布的公路桥梁橡胶伸缩装置(JT/T327-2004)的要求。4、主要施

13、工方案(1)下部桩基、承台及墩柱施工,同时预制空心板梁;(2)盖梁施工,待盖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可安装主梁。(3)预制空心板梁采用设吊孔穿束兜板底加扁担的吊装方法;本工程建议采用导梁安装法架梁。如条件允许也可采用架桥机架设或起重机吊装等方法。若采用架桥机吊装,必须经过验算方可进行,且架桥机的重量必须落在墩台的立柱上。架梁及铰缝施工时,应先要点后作业。(4)施工护栏、喷洒防水层、进行桥面铺装施工及安装伸缩缝。(二)引桥工程既有道路路面宽5m。本段设计标准如下:表2 设计标准技术指标采用值公路等级四级公路设计速度(Km/h)20路面设计年限(年)100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圆曲线半径一般值(

14、m)30最大纵坡(%)5最小竖曲线半径m(凸形)1200最小竖曲线半径m(凹形)1000竖曲线最小长度(m)47路拱横坡2%1、平面设计:采用改位上跨铁路, 铁路两侧引道采用平曲线与既有道路连接。本段平面设计范围有平曲线和直线组成;改建起点为 CK0+000,自既有道路接出后,以 R-50m 曲线偏向西与既有铁路并行前行 94.86m,以 R-30m 曲线转向东北,采用 320m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跨越汤林线,以 R-30m 曲线折回,最后与既有道路顺接,改建终点里程 CK0+604.330,路线改建长度 604.330m。全线共设 3 处缓和曲线,其余地段均为直线。上跨桥与铁路交叉里程为

15、:铁路里程 K59+736,公路里程 CK0+340,交叉角度为90。2.纵断面设计:本段公路纵坡为5.0%, 坡段长度为 201.702m、 210.787m,采用的竖曲线半径为 1500m,引道两端分别采用 0.3%、-0.3%纵坡与既有道路顺接,采用的竖曲线半径均为 1000m。上跨铁路处,桥下通行净高6.55m。3.横断面设计:道路路堤宽10.5m,路面宽10m,横断面布置为0.25m土路肩+10m路面+0.25m土路肩。护栏地段土路肩加宽 0.25m。路面横坡:路面采用中心向两侧双向 2%横坡,土路肩采用 3%横坡。路面设渐变段与既有路、桥面衔接,渐变率不大于 1/15,且长度不小于

16、20m。图1 横断面布置图3.路基边坡(1)路堤路基填高8m,边坡坡率采用1:1.5。路基填高8m,上部8m坡率采用1:1.5,下部坡率采用1:1.75。(2)低填浅挖对于低填浅挖段,应结合路侧用地条件、路侧土质的工程性质,可适当考虑设置缓坡,减少圬工防护,达到尽量采用绿色防护的目的。(3)路基防护路基防护设计应以舒适、协调为原则,遵循生态防护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设计思路,使公路景观与公路周边自然、人文环境协调一致。护坡道:护坡道采用植草防护。路堤边坡:路基边坡的防护形式以力求多样化、绿色化,做到路景配合,使路线与环境协调为原则,结合本地区路基填料、气候特点及工程经济等因素,具体采用如下防护形式

17、:路基边坡高度4m时,采用撒草籽防护。路基边坡高度在4m8m之间时,采用土工格室喷播植草护坡防护。路基边坡高度8m时,采用33 M10浆砌片石拱形骨架护坡防护。本工程路基填土较高,为加强沉降控制,当路基边坡高度6m时,在路堤两侧边坡水平宽度2.0m范围内,自坡脚至路基顶面以下0.6m垂直高度每隔0.6m铺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TGSG25-25)。本工程填土较高,为保证行人车辆安全,按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相关规定,对于路基高度3m的路段,设置路侧防护栏。3、路面设计4.5MPa抗弯拉水泥混凝土面层厚0.22m;水泥稳定碎石(5%)厚0.15m;水泥稳定碎石(3%

18、)厚0.15m;沙砾垫层厚0.20m;路面总厚度为0.72m。(四)排水工程设计1.路面排水路面水利用路拱横坡和纵坡将水排至路堤处,路堤采用分散排水方式,将水排入水沟或地表漫流。2.路基排水地面横坡明显,在地势较高一侧设梯形截水沟(底宽0.6m,深0.6m,边坡坡率1:1),截水沟距坡脚、路堑顶2m。(五)环保绿化工程为改善道路环境,保证填土路基边坡不被雨水冲毁,护坡道采用植草防护,为美化环境在土路肩上栽植常绿乔木或灌木等景观树。边坡草皮采用撒草籽形成,草种选择具有耐涝、耐旱、易生长、蔓面大根系发达、茎低矮强健以及多年生长等特点的草类。本工程内容见下表。表3 主要工程数量建设内容单位建设规模备

19、注主体工程桥梁工程桥梁长度m66.08桥面宽度m净宽10m,总宽11m引桥工程引桥长度m538.25路面C35混凝土m35929辅助工程防护工程波形护栏m608土工格室m22856排水工程路基排水m539C25混凝土沟身m3240拆迁工程拆除既有道口及路面m325拆除道口看守房m225土石方工程土石方总量m347832其中挖方m37756填方m340076外购土方m332320项目占地永久占地m215224其中既有铁路用地m24341新征用地(一般农田)m25064新征用地(建设用地)m25819临时占地m21200其中既有铁路用地m2500新征用地(一般农田)m2700环保工程绿化工程路基边

20、坡种草植树绿化1180m2施工期扬尘防护土方围挡,施工便道洒水降尘施工废水收集简易围堰四、公共工程1、施工供电由附近村屯农电线路引入。2、给水施工用水就地打井解决,生活用水利用租住村屯的既有供水设施解决。3、排水生活污水排入村屯既有旱厕内,定期清掏堆肥处理后农田利用。4、房屋建筑本项目不新建房屋建筑及拆迁。本项目不设拌合站,所需混凝土由附近拌合站购买后运至现场使用。五、项目投资、资金来源及建设工期工程总投资1800.74万元,项目资金由路省按4:6比例分别出资建设。项目于2016年11月开工建设,建设工期8个月240天。六、环保投资情况本项目的环保投资情况见下表。表4 环保投资估算序号项 目投

21、资额(万元)1施工期土方围挡、材料遮盖3.02施工期施工便道洒水降尘4.03引桥路基边坡绿化、复垦(恢复临时占地使用功能等)6.04施工期移动声屏障6.0总 计19.0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汤林线 K59+274 道口为汤林线与乡村道路交叉道口,道口宽 11.5m,交叉角度为 94,道口材料为橡胶铺面,为有人值守道口。本次拟将平交道口改为立交。道口处汤林线 K59+274,单线,直线,线路纵坡 2。线路为级铁路,50 轨,普通线路。交叉处道路标准为四级公路, 位于直线上, 路面宽度约 6.5m, 主要通行运输车、小型车辆等。本项目与汤林线K48+372道口通过列车对数相同,列

22、车运行速度相近,根据汤林线K48+372道口现状监测,铁路与既有公路声环境质量现状见下表表5 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与振动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现状位置背景值Leq(dB)现状值Leq(dB)标准值Leq(dB)超标量Leq(dB)噪声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铁路边界41.438.955.4.46.47070-铁路边界外50米处41.639.151.241.65545既有道路边界处40.938.650.840.65545铁路边界处振动-77.276.58080-注:监测期间道路通过车辆6辆,铁路车流量昼间7对,夜间2对铁路边界处现状噪声昼间55.4dB(A)、夜间46.4dB(A)能

23、够满足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修改方案昼间、夜间70dB(A)标准要求。铁路边界外延至50米范围内,昼间51.255.4dB(A)、夜间41.646.4dB(A)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昼间70dB(A)、夜间55dB(A)4a类标准要求。距铁路边界50米以外区域昼间不超过51.2dB(A)、夜间不超过41.6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昼间55dB(A) 、夜间45dB(A)的1类标准要求。既有道路边界处交通噪声昼间50.8dB(A)、夜间40.6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昼间55d

24、B(A) 、夜间45dB(A)的1类标准要求。铁路边界处最大铅锤向Z振级为昼间77.2dB、夜间76.5dB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 10070-88)关于铁路干线两侧振动标准的要求。本项目的道口为有人值守道口,每班2人,按每人每天用水量20L,80%排放计算,产生生活污水32L/d,年产生生活污水11.68t/a,旱厕收集,定期清掏堆肥处理后农田利用。既有道口值班室冬季采用燃煤炉土暖气供暖。道口值班室建筑面积25m2,年燃煤量约1.5吨,排放烟尘0.075t/a,排放SO20.008 t/a,NOx0.005 t/a。道口看守房在本次施工中拆除,燃煤炉取消,燃煤大气污染问题得以解决。

25、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 (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西林区总面积456.98平方公里,下辖西林、新兴、苔青、白林和三公里5个街道办事处,共计41个居民委员会、51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0 372人。2001年5月,根据省、市撤乡并镇的要求,将原有5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3个,保留新兴办事处,将三公里办事处并入西林办事处,将白林办事处并入苔青办事处;将前进村并入东丰村,同时将东丰村的隶属关系由西林街道办事处变更为苔青街道办事处。2006年,全区辖3个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45 698公顷,其中林业施业面积38 147公顷。一、地形地貌西林区地形东

26、西高,中间低,呈丘陵窄谷地貌,平均山体海拔为380米,最低位190米(区址),最高位887米,平均坡度在10度20度之间。二、水文地质特征本线所处地区水资源丰富,汤旺河贯穿全境。汤旺河属黑龙江流域,干流纵贯全市南北,流域面积为20838km2。汤旺河北部为小兴安岭与黑龙江为界,西与呼兰河为邻,东与梧桐河接壤,南临松花江本流。流域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2806至13000,北纬4640至4846之间。汤旺河发源于小兴安岭南坡,伊春市乌伊岭区桔源林场43林班,河源地理坐标为东经12911,北纬4844,海拔高程563m,在汤原县新发村附近汇入松花江,河口地理坐标为东经12955,北纬4641,河口高程

27、89.2m。汤旺河全长506km,干流长468km,干流河道总落差435m,平均坡度0.93%。汤旺河在伊春市境内长440km。汤旺河共有大小支流611条,呈树枝状分布于各条山谷之中。较大支流有30余条,主要是西汤旺河、通江河、丰林河、双子河、伊春河、五道库河、大西林河、小西林河、大丰河、西南岔河等。干支流总长度4692km。流域平均宽度66.3km,最大宽度169km。年径流总量52.2亿m3,河口平均流量185m3/s。三、气象特征西林区所属的伊春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c,气温偏低;无霜期110125天,无霜期短;一年四季分明。春季为四五两个月,夏季为六七八三个月,秋季为九

28、十两个月,冬季为十一月至翌年三月。四季气候特点:春秋两季时间短促,冷暖多变,升降温快,大风天多;夏季湿热多雨;冬季严寒漫长,降雪天较多。年平均降水量750820毫米,降水量较充沛。四、地层及构造1)地层岩性沿线出露地层主要包括:第四系全新统(Q4)松散堆积层;侏罗系上统友好组(J3y)火山碎屑岩,以凝灰岩为主;局部地段出露华力西晚期侵入岩(43-2b),以花岗岩为主,差异风化明显,局部见球状风化。各种地层出露范围、规模及特征各异,现将沿线地层按自新至老的顺序叙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Q4)人工堆积层(Q4ml):主要分为种植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种植土,黑褐色,主要成分为黏土、粉质黏土,广泛分布于

29、农田、林地表层,厚度0.3-0.8m。素填土,褐黄色,主要成分为粉质黏土、粉土、碎石土、粉煤灰等,主要分布于既有铁路、公路路堤及电厂附近,厚度07m。杂填土主要分布于村庄附近,厚度02m,成分复杂,多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为主,软硬不均。冲洪积层(Q4al+pl):广泛分布于林区丘间洼地、山前冲洪积平原、现代河床、河漫滩及一级阶地,一般厚几米至十几米,岩性为淤泥质粉质黏土、粉质黏土、黏土、粉细砂、圆砾土等。黏性土,厚度17m,灰黑色,硬塑软塑状;淤泥质土,厚度0.53m,灰黑色,流塑-软塑;砂类土,厚度212m,潮湿饱和,稍密-中密。残坡积层(Q4el+dl):主要分布于林区丘间岗地,岩性以黏土

30、、碎石土为主,上部为黏土,硬塑;下部为碎石土,潮湿,稍密中密,厚度0.53m。侏罗系上统(J3)侏罗系上统友好组(J3y):在线路经过区域广泛分布,部分下伏于第四系全新统(Q4),以凝灰岩为主,火山碎屑结构,全风化厚度一般15m,下为强弱风化层,厚大于10m。华力西晚期(43-2b)华力西晚期(43-2b):花岗岩,局部出露地表,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结构致密,质地坚硬,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和黑云母,局部见球状风化,差异风化明显,全风化层厚度2.516m,强风化层厚度224m,弱风化厚度大于10m。(2)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新建工程处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张广才岭隆起之北侧,小兴

31、安岭隆起带的东南端,东接鹤岗,西连松嫩沉降带(松嫩平原),南靠“依舒”断坳带(地堑),北邻黑龙江断裂。区域内主要发育乌马河复向斜,呈北北东向,其上部被中生界火山岩覆盖。第四系以来持续抬升,同时遭受到剥蚀、流水侵蚀、搬运、堆积形成伊春河河床、漫滩、阶地等地貌。五、水土流失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黑政发19994号),伊春市属于省政府确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以水力侵蚀为主,根据水利部门第二次全国水土流失遥感普查:伊春市目前水土流失总面积为5895.67 平方公里。六、地震烈度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结合沿线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发育特征

32、,本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为区。社会环境简况截至2007年,全区辖3个街道,2个行政村、9个社区。西林区辖3个街道:西林街道、新兴街道、苔青街道。西林街道:辖繁荣社区、铁西社区、三公里社区、灯塔村。新兴街道:辖钢城社区、松胜社区、强达社区、民华社区。苔青街道:辖苔青社区、白林社区、东丰村。一、人口据西林公安分局户籍统计,2012年全区总人口48 640人,同比增加-902人。其中:农业人口928人,占总人口的1.9%;男性24605人,女性 24 035人;流动人口770人。出生人口282人,出生率为5.79

33、;死亡850人,死亡率17.47。人口自然增长率-11.68二、资源分布及开发情况(1)矿产资源已查明西林区境内矿产资源有磁铁、铅锌、水晶、熔剂灰岩、白云岩、锰、硼、镁8种矿体。辖区内共有15个矿产地,其中有大型矿床两处、中型矿床5处、矿(化)点8处 。2005年末,铅矿保有储量120 610吨,平均品位2.17%,锌矿保有储量18 154吨,平均品位3.27%。另外还有白云岩、石英石、铁、镁、锰、硼、铜、硫、砷、银、镍、镉、锢、镓、硒、碲、铀等多种宝贵的金属和非金属资源。(2)动植物资源西林区林地资源经营面积37 964公顷,其中:陆地面积37 535.4公顷,占总经营面积的98.87%;内

34、陆水域428.6公顷,占总经营面积的1.13%。在陆地面积中,林地面积32 552.4公顷,占陆地面积的86.72%;荒山地面积284公顷,占陆地面积0.76%;其它土地面积4 699公顷,占陆地面积的12.52%。在林地面积中,森林面积32 287.4公顷,占林地面积的99.19%;疏林地面积99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30%;未成林地面积15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47%;苗圃地面积14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04%。在森林面积中,防护林面积14 964.4公顷,占森林面积的46.35%;特用林面积2 884公顷,占森林面积的8.93%;其它森林面积14 439公顷,占森林面积的44.72%;

35、森林覆被率85%。全区林木资源共有活立木总蓄积3 230 701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3 071 587立方米,占活立木蓄积的95.08%;疏林地蓄积 2 050立方米,占活立木蓄积的0.06%;散生木蓄积157 064立方米,占活立木蓄积4.86%。三、工农业现状2012年,西林区实现生产总值(GDP)23.45亿元。第一产业实现产值7789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6216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586万元;一、二、三产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3.32%、83.64%、13.04%。区本级实现生产总值(GDP)65299万元,可比价同比(2011年)增长15.2%,增幅在全市排名第二。

3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6 1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182元。西林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亿元;区本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亿元。四、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西林区,是伊春市的一个行政区,位于伊春市中部、汤旺河中游、距市区东南41公里处。其西部、北部与美溪区交界,东部、东南部与金山屯区相邻,南部与南岔区接壤。地理坐标:北纬47.22至47.36,东经129.3至129.24。东西最大横距2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6.5公里。国铁南(岔)乌(伊岭)线由此南北穿过,距伊春火车站49公里;东侧有汤旺河流经境内26.6公里,对岸有鹤(岗)嫩(江)公路出入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十分便利。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

37、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根据伊春市2014年环境质量公报,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如下1、环境空气质量据环境监测数据统计,2014年伊春市环境空气质量好于和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天数为360天,全年空气污染指数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达98.6%。伊春中心城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主要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全年共获得环境空气监测有效数据2262个,其中二氧化硫730个,二氧化氮730个,可吸入颗粒物730个;降尘监测数据72个。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19 mg/m3,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最高限值,年日均值均不超标,年日平

38、均浓度范围为0.0010.074 mg/m3,全年无明显变化趋势,保持在优良水平。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25 mg/m3,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最高限值,年日均值均不超标,年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010.089 mg/m3,全年无显著性变化趋势,保持在优良水平。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54mg/m3,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年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010.316mg/m3,。本项目远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城区环境空气质量。2、地表水环境质量伊春市境内共有大小河流702条,分属黑龙江、松花江两大水系。其中,较大河流有三条:北部界河黑龙江干流,嘉荫境内流长246公里;松花江水系一级

39、支流汤旺河,全长506公里;松花江水系一级支流呼兰河,全长523公里,伊春市铁力市境内流长100公里。汤旺河是伊春市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由于伊春市河流两岸植被较好,河水在丰水期水质腐殖质含量较高,导致高锰酸盐指数背景值偏高,汤旺河干流水质基本满足国家地面水类水体功能。2014年,根据市环境监测站对黑龙江干流嘉荫段(国控断面)、汤旺河干流(国控断面二个、省控断面二个)和呼兰河(省控断面)的监测结果,黑龙江嘉荫段水体劣于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汤旺河干流的水体功能基本能够满足类水体功能要求;呼兰河的水体功能能够满足类水体功能要求。本项目不跨越地表水体。3、噪声与振动现状主要对市中心区进行了区域环

40、境噪声监测,监测面积7.7平方公里,覆盖人口12万人。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9分贝,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伊春市区内主要交通干线有11条,总长为25.2公里,在11条交通干线设22个监测点进行监测,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4.4分贝,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铁路边界处现状噪声昼间55.4dB(A)、夜间46.4dB(A)能够满足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修改方案昼间、夜间70dB(A)标准要求。铁路边界外延至50米范围内,昼间51.255.4dB(A)、夜间41.646.4dB(A)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昼间70dB(A)、夜间55dB(A

41、)4a类标准要求。距铁路边界50米以外区域昼间不超过51.2dB(A)、夜间不超过41.6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昼间55dB(A) 、夜间45dB(A)的1类标准要求。既有道路边界处交通噪声昼间50.8dB(A)、夜间40.6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昼间55dB(A) 、夜间45dB(A)的1类标准要求。铁路边界处最大铅锤向Z振级为昼间77.2dB、夜间76.5dB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 10070-88)关于铁路干线两侧振动标准的要求。4、水土流失现状 项目区水土流失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气

42、候、地质、土壤植被等。人为因素主要为人类过渡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的活动,最终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和水土流失的发生。 根据黑龙江省第二次遥感调查资料及伊春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项目区土壤侵蚀类型为水力侵蚀,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土壤侵蚀模数为700/km2a 。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3615.24km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18.49。其中轻度侵蚀面积3235.21km2,中度侵蚀面积311.68km2,强度侵蚀面积68.36km2,分别占全市总流失面积的89.49%、8.62%和1.89。根据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公告2006年2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水土流失重点防治

43、区的通知(黑政发19994号文),伊春市属黑龙江省“三区”划分中的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区,土壤侵蚀模数容许值200 t/km2a。5、生态环境状况全市行政区划面积32759平方公里,全林区施业区面积39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4.4。截至到2014年,全市建立自然保护区21处,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8处、市级6处,总面积672461.97公顷,自然保护区占辖区总面积672461.97公顷占辖区总面积比例为20.53%。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区5个,省级生态乡镇17个,省级生态村省级生态村117个,省级生态林场(所)52个。市级生态村155个,市级

44、生态林场(所)126个,市级生态林场(所)标兵单位62个。本项目不跨越地表河流。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为铁路与公路平交道口改为立交道口的建设项目,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没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无生态敏感、脆弱区和社会关注区。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如下,根据拟建项目选址周围环境状况及其排污特点和环境影响特征,确定其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表6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环境保护目标方位、名称、距离、户数、人口保护级别1敏感点东侧,北林村,距离53m,30户,90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二级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1类标准2耕地-生态环境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标准值见下表表7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ug/m3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一级标准二级标准浓度单位SO2年平均2060ug/m3(标准状态)24小时平均501501小时平均150500TSP年平均8020024小时平均120300PM10年平均407024小时平均50150PM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