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资产处置质量和效率的实战研究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78458447.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2515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34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提高资产处置质量和效率的实战研究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7845844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关于提高资产处置质量和效率的实战研究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7845844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关于提高资产处置质量和效率的实战研究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7845844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关于提高资产处置质量和效率的实战研究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7845844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关于提高资产处置质量和效率的实战研究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7845844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提高资产处置质量和效率的实战研究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7845844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提高资产处置质量和效率的实战研究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78458447.doc(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 南 交 通 大 学国 立 南 澳 大 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论文关于提高资产处置质量和效率的实战研究Classified Index:(此处填国内图书分类号)U.D.C:(此处填国际图书分类号)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Master Degree ThesisTHE DISPOSITION OF ASSET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ACTUAL RESEARCH(以下各项居中列)Grade:SWJTU

2、 Intake 01Candidate:LiBoStudent ID:100035529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五月 17, 20238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交通大学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使用本授权书。(请在

3、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老师签名:日期: 日期:学位论文创新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本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本文以实现资产处置最终终极目标,以解决业务工作主要问题为主线,以理顺、整合、规范实际操作为重点,从资产管理与处置的内在发展趋势与运行规律出发,从寻求外在工作框架与运作程序着眼,探讨和论述了资产处置的优化和股权管理的强化这两

4、个亟待研究的课题。2、在优化债权处置方面,针对资产处置进度的均衡性和资产回收价值的最大化两个核心问题,系统地分析了当前债权处置工作中在收现进度、收现额度、收现范围均衡性上,在进度与回收率、程序与质量关系上存在的表现为“七个不”上的问题和产生原因,在金融系统内首次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关于提高计划工作水平、合理安排工作节奏、提高履约执行效率、正确面对现实问题方面需要采取的二十一步走的解决方案和工作方式。3、在强化股权管理方面,立足于规范债转股新公司法人治理,紧贴于规范资产管理公司内部管理行为,从维护股东合法权益、实现股权适时退出出发,在股权管理的战略目标、组织构架、制度规范、方法思路、实质内容等五个方

5、面,在金融系统内首次具体解答了股权管理工作“为什么管理”、“由谁来管理”、“靠什么管理”、“怎么去管理”以及“管理些什么”等实际工作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最基本、最具体的五个问题。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西南交通大学与国立南澳大学MBA学位论文 第IX页摘 要切实有效的提高资产处置的质量和效率,对于减少金融资产的损失数额、加快国有银行的改革步伐,推动债务企业的转型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和管理债转股股权资产,在我国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既无现成的模式可以参考,也无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不良资产的处置和股权资产的管理还处于逐步探索和不断改进之中,在实现工作

6、中难免出现了诸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资产处置实施期限较长,资产处置回现额度较少,因此,如何提高资产处置的质量和效率就成为当前工作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影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质量和效率的主要问题入手,依据日常管理工作中逐步梳理的操作流程和积累的工作经验,参阅国外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经验教训,以实现资产处置最终目标为前提,以解决业务工作主要问题为主线,以理顺、整合、规范实际操作为重点,从资产管理与处置的内在发展趋势与运行规律出发,从寻求外在工作框架与运作程序着眼,主要探讨和论述了提高资产处置质量和效率中两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如何优化资产处置和如何强化股权管理。在优化债权处置方面

7、,本文主要针对资产处置进度的均衡性和资产回收价值的最大化两个核心问题,系统性地分析了当前债权处置工作中在收现进度、收现额度、收现范围均衡性上,在进度与回收率、程序与质量关系上存在的表现为“七个不”上的问题和产生原因,在金融系统内首次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关于提高计划工作水平、合理安排工作节奏、提高履约执行效率、正确面对现实问题方面需要采取的二十一步走的解决方案和工作方式。在强化股权管理方面,本文立足于规范债转股新公司法人治理,紧贴于规范资产管理公司内部管理行为,从维护股东合法权益、实现股权适时退出出发,在股权管理的战略目标、组织构架、制度规范、方法思路、实质内容等五个方面,在金融系统内首次具体解答了

8、股权管理工作“为什么管理”、“由谁来管理”、“靠什么管理”、“怎么去管理”以及“管理些什么”等实际工作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最核心、最具体的五个问题。关键词:资产管理与处置 质量 效率 实战研究AbstractEffective disposal of asse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for reducing the amount of the loss of financial assets, accelerate the pace of reform of state-owned banks, and promote the deve

9、lopment of the debt restructuring of enterprises and promote economic and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is of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Financial 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to dispose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and management of debt-equity swap equity assets, in our country is a brand new work,

10、 there is no ready-made model can refer to, and no success and that we could learn from the disposal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and equity asset management still in the progressive exploration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i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work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many problems, the mos

11、t important issu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longer-term disposal of assets, disposition of assets less the amount of return is, therefore,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the disposal of assets the efficiency of the current work has become an urgent need to study and solve.In this paper, the impact of

12、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from the disposal of assets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main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daily management gradually combing operation processe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work experience, foreign 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refer to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the operation

13、, the disposal of asse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premise to address the operational work of the main issues the main line in order to rationalize, integrate and standardize the practice, focusing on asset management and disposal of the inherent trend of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14、 of the law, and from the search for the external work-oriented framework and operational procedures, mainly to explore and discusses the disposition of asse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two need to study and resolve the issue: how to optimize the disposition of assets and how to s

15、trengthen the equity management.Optimizing the disposition of claims, the paper aimed at the disposal of assets and the balance of the progress of recovery to maximize the value of the assets of two core issues,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isposition of the work of claims is the progress in

16、the admission, to close the current limit, to close is the scope of a balanced and, in the progress and recovery, procedures and qualit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seven nos on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the first time to focus on plans

17、to work on improving the level of reasonable arrangements for the pace of work and improve efficienc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erformance, the right to face the reality issues that need to be taken first steps solutions and work.To strengthen the equity management, debt-equity swap in this article

18、based on the norms of the new corporate governance, close to standardize the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in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of behavior, from the need to safeguard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shareholders, to achieve the timely withdrawal from the starting stake in the equity managem

19、ent of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 institutional norms, methods, ideas, the substance of five aspects, the first time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specific answers to the equity management work, Why management, who is going to management, What is the basis for management, how to

20、 manage and What management and other practical work must face and resolve the core, the most specific to five issues.Key words: Asset management and disposal, quality, efficiency, real research目 录第1章 绪论11.1课题的学术背景和实际意义11.1.1从资产管理公司肩负的主要任务看11.1.2从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严峻形势看11.1.3从资产管理公司转轨的发展方向看21.2课题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1.2

21、.1设立专门管理与处置不良资产的组织机构21.2.2各国资产管理公司成功运作共同因素研究31.3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5第2章 资产管理和处置的主要问题72.1处置行为的误区性问题72.1.1妄自菲薄悲观型72.1.2被动接受消极型72.1.3怕担责任保守型72.1.4急功近利盲目型82.2处置进度的均衡性问题82.2.1在收现进度的均衡性上82.2.2在收现数额的均衡性上82.2.3在收现范围的均衡性上82.3处置回收的价值性问题92.3.1进度与回收的关系上92.3.2程序与质量的关系上102.4解决主要问题的重大意义112.5解决主要问题的基本对策122.5.1认清形势解放思想,努力学习,与

22、时俱进122.5.2明确任务立足本职,脚踏实地,扎实工作122.5.3矫正误区艰苦奋斗,扬长避短,自强不息13第3章 优化债权处置的操作实战研究143.1把握处置工作原则143.1.1在处置程序上要规范化143.1.2在处置方式上要公开化143.1.3在处置手段上要多样化153.1.4在处置方案上要最优化153.1.5在处置审查上要严格化163.1.6在处置结果上要最大化163.2提高计划工作水平163.2.1不留死角163.2.2梳理资产173.2.3市场开发173.2.4构建平台173.2.5拟定计划183.2.6规范处置183.3合理安排工作节奏183.3.1任务前移183.3.2力争多

23、超193.3.3增加储备193.3.4抓大放小203.3.5挖掘客户203.3.6落实责任213.4提高履约执行效率213.4.1执行决议213.4.2追究责任213.4.3调整方案223.4.4论证风险223.4.5依法处置223.4.6坚决打击逃废债233.5正确面对现实问题233.5.1增强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地位233.5.2采取市场化商业化的运作模式253.5.3减少资产处置运作的行政干预26第4篇 强化股权管理的操作实战研究274.1明确股权管理的战略目标解决股权“为什么管理”的问题274.1.1目标性284.1.2规定性284.2搭建股权管理的组织构架解决股权“由谁来管理”的问题2

24、94.3强化股权管理的制度规范解决股权“靠什么管理”的问题294.3.1在规范资产管理公司内部管理行为方面304.3.2在规范债转股新公司法人治理行为方面304.4确立股权管理的基本思路解决股权“怎么去管理”的问题304.4.1制定股权管理的指导方针314.4.2健全股权管理的工作机制314.4.3把握股权管理的工作策略354.5赋予股权管理的实质内容解决股权“管理些什么”的问题374.5.1把握实质内涵,确定工作重心374.5.2立足服务企业,增强企业认同374.5.3着眼三会议案,行使股东权利384.5.4解决疑难问题,扫清工作障碍42第5章 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规程455.1资产处置工作

25、制度455.2资产处置工作程序455.1.1资产调查与分类455.2.2项目立项与公告475.2.3方案准备与制作475.2.4方案申报与审批495.2.5方案实施与监督515.2.6项目总结与归档515.2.7处置责任与纪律52第6章 各国资产公司基本特征运作模式分析546.1基本特征与运作模式546.2比较分析与关键因素586.2.1不良资产处置模式比较分析586.2.2资产管理公司目标比较分析626.2.3营运期限强制规定比较分析656.2.4各国AMC工作经验比较分折66结 论71参考文献73西南交通大学与国立南澳大学MBA学位论文 第76页第1章 绪论1.1课题的学术背景和实际意义1

26、、从资产管理公司肩负的主要任务看以无形资源的不断积累替代逐渐减少的有形资源,逐步完成向投资银行的转变,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之初既定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也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进一步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益和效率,提高资产处置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快速有效地处置是公司的第一要务,开拓创新是公司的前进动力,严格管理是公司的发展基础。快速有效地处置不良资产,争取较高的回收率,花费较低的成本,是资产管理公司肩负的责任要求,更是公司发展的希望所在。在推进不良资产快速处置、最大限度避免损失的工作中,促进国民经济战略性结构的调整,推动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优化市场资源配置。2、从资产管理公司

27、面临的严峻形势看当前各大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合作银行和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都在不断的向市场推出和处置不良资产,都在争夺市场。一方面不良资产处置正在成为中国金融业的新型经营业务,另一方面随着不良资产处置供应量的增加,当市场需求速度低于供应速度时,不良资产也就越来越难以处置。而且随着时间的延续,随着资产处置的大规模开展,剩下的资产质量越来越差,不良资产的“冰棍效应”日渐突出,快速有效处置不良资产的要求日益迫切,国内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和参与机构必将突破现有的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初始格局,不良资产的处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快速有效处置不良资产,是公司发展的希望所在,未来何去何从,路就在我们脚

28、下,要靠我们的工作业绩取信于人,说服于人。如果回收率很低,处置进度很慢,就不需要剥离,在国有商业银行也能处置,这就与我们肩负的努力实现不良资产处置价值回收最大化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相背离。3、从资产管理公司转轨的发展方向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机制”。而且有关部门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和发展的方案中已经确立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实行资产处置回收目标责任制的思路,明确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商业化的发展取向,扩展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同时方案还提出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完成不良资产处置的时间要求,即2008年前要完

29、成全部资产处置任务,其中债权资产必须在2006年末前处置完毕,并保证实现一个确定的回收率。建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目标责任制,促进资产管理公司向商业化转轨和发展的大方向已经明确。这就促使我们必须认清新形势,把握新局面,迎接新挑战,因为要实现这些目标和要求对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具有很大的压力,而且随着资产处置工作的深入进行,存量资产的处置难度将越来越大,回收率也将越来越低,要想在今后几年内完成和超额完成既定的回收率,就必须从现在起努力提高资产处置的质量和效率。 1.2课题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2.1设立专门管理与处置不良资产的组织机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金融管制日趋放松,许多国家的金融体

30、系先后都遭遇了巨额不良资产(non- performing asset,简称NPA)或者不良贷款(non-performing loan,简称NPL)问题的严重侵袭和困扰。巨额的不良资产,一是降低了银行体系内正常的流动性和运行质量,二是侵蚀了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三是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无效配置。为了防范系统性银行危机,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资产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及时而有效地处置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快速而成功地实现银行重组,恢复银行体系的支付能力、经营活力以及社会公众的信心,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就成为许多国家解决金融问题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对银行巨额不良资产的处置,通过设立专门管理与处置的

31、组织机构资产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mpany,简称AMC),处置金融体系的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在理论界上最为推崇,在实践上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东南亚金融危机国家广泛采用的重要战略之一,西班牙(1980)、美国(1989)、瑞典(1992)、芬兰(1993)、印尼(1997)、马来西亚(1997)、韩国(1997)、泰国(1997)以及日本(1998)等国家都先后选择设立了各自的国有AMC。由于各国不良资产规模、经济运行环境、资本市场发育程度、法律制度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各不相同,各国AMC在设立目标、不良资产剥离规则、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以及实践结果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32、。不良资产的科学合理管理和快速有效处置是成功迅速实现银行重组乃至企业重组最关键最复杂的因素之一。政府的首要目标应当是实现金融系统内不良资产处置价值的最大化回收,同时防止债务人信用制度的恶化。如果具备合理的公司治理、激励机制以及良好的运作战略,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在实现政府目标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2.2各国资产管理公司成功运作共同因素研究一方面,由于不良资产的类型、规模和分布不同,各国在处理不良资产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方法和措施也不相同;另一方面,各国所采取的策略是多种方案的综合,因时间和银行的不同而变化。但是,尽管如此,我国监管部门的负责人和金融机构的掌舵人应该认真倾听国际同行在不良资产管理

33、与处置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从对各国资产管理公司在金融重组中的作用分析,可以得到五种体会:1、成为迅速剥离不良资产的工具作为金融危机处理程序的一部分,资产管理公司为政府提供了一种迅速剥离商业银行系统不良资产的工具。这使得商业银行系统可以恢复其正常业务经营,包括提供对于各种经济活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支付服务。2、充分发挥银行没有的商业技能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最重要的目的还在于管理上的原因。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要求商业银行具备不同其借贷活动的商业技能。商业银行还需要积极地参与公司和资产的管理,而多数情况下,商业银行并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技术和资源。3、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资产管理公司必需有一个严格的实

34、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在一切经营活动中,资产管理公司都应当作为一个正常的市场参与者。资产管理公司的一切经营政策都应当与其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包括资产评估、筹资战略和资产处置速度。4、市场价值是评估经营业绩标准确保资产管理公司成功和独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公众和政府应当能够对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估。这就要求在资产转让和今后的现金注入时有合理的会计处置方法,对未来的现金流进行预测。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业绩应当参照市场价或转让时的预计回收价值来衡量。5、借鉴国外成功公司的共同经验没有哪一种资产管理公司模式可以适用于所有国家的情况。即便是最佳的资产管理公司战略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但是

35、,资产管理公司的成功中有一些共同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支持性的法律法规环境、强有力的领导、经营上的独立性、合理的激励机制和以商业经营为导向,这些因素是非常必需和重要的。1.3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从影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质量和效率的主要问题入手,依据日常管理工作中逐步梳理的操作流程和积累的工作经验,参阅国外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经验教训,以实现资产处置最终目标为前提,以解决业务工作主要问题为主线,以理顺、整合、规范实际操作为重点,从资产管理与处置的内在发展趋势与运行规律出发,从寻求外在工作框架与运作程序着眼,主要探讨和论述了提高资产处置质量和效率中两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如何优化资产处置和如何强

36、化股权管理。在优化债权处置方面,针对资产处置进度的均衡性和资产回收价值的最大化两个核心问题,系统地分析了当前债权处置工作中在收现进度、收现额度、收现范围均衡性上,在进度与回收率、程序与质量关系上存在的表现为“七个不”上的问题和产生原因,在金融系统内首次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关于提高计划工作水平、合理安排工作节奏、提高履约执行效率、正确面对现实问题方面需要采取的二十一步走的解决方案和工作方式。在强化股权管理方面,立足于规范债转股新公司法人治理,紧贴于规范资产管理公司内部管理行为,从维护股东合法权益、实现股权适时退出出发,在股权管理的战略目标、组织构架、制度规范、方法思路、实质内容等五个方面,在金融系统

37、内首次具体解答了股权管理工作“为什么管理”、“由谁来管理”、“靠什么管理”、“怎么去管理”以及“管理些什么”等实际工作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最基本、最具体的五个问题。第1章 绪论,包括课题的学术背景和实际意义,课题的国内外文献综述,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章 资产管理和处置的主要问题,包括处置行为的误区性问题、处置进度的均衡性问题、处置回收的价值性问题,解决主要问题的重大意义,解决主要问题的基本对策;第3章 优化债权处置的实战研究,包括把握处置工作原则,提高计划工作水平,合理安排工作节奏,提高履约执行效率,正确面对现实问题;第4篇 强化股权管理的实战研究,包括明确股权管理的战略目标,解决股权“为什

38、么管理”的问题,搭建股权管理的组织构架,解决股权“由谁来管理”的问题,强化股权管理的制度规范,解决股权“靠什么管理”的问题,确立股权管理的基本思路,解决股权“怎么去管理”的问题,赋予股权管理的实质内容,解决股权“管理些什么”的问题;第5章 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规程,包括资产处置工作制度,资产处置工作程序第6章 各国资产公司基本特征运作模式分析,包括基本特征与运作模式,比较分析与关键因素。第2章 资产管理和处置的主要问题当前,资产管理公司面对资产质量比较差、客户资源比较少,所处经济环境不够理想、逃废债现象比较严重、资产管理与处置成本比较高的现状,要在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博弈中取得领先地位和较好的处置

39、成效,必须首先认识资产管理和处置中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2.1处置行为的误区性问题当前,资产管理和处置工作中存在四种行为误区:1、妄自菲薄悲观型在工作中,往往过分强调资产质量差、地区处置环境差等客观原因,总是拿自身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这种情形既无助于解决任何困难,也不利于找出困难的症结根源,结果只能使自己丧失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涣散士气,动摇军心,导致工作徘徊不前。2、被动接受消极型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积极不主动,总是被动接受企业、主管部门、法院和地方政府的意见或安排,不能正确处理好与外部的关系,总是心存疑虑,一味迁就、退让,特别是得知企业纳入计划内破产名单后,就基本上放弃了对企业

40、的处置,采取无所作为、消极等待的态度,最终只能接受“零受偿”的结果,由于不能积极争取公司应得利益,导致资产处置处于被动局面。3、怕担责任保守型在工作中,稳重有余,激情不足,过于保守,怕担责任,怕出问题,不敢突破旧框框的限制,面对处置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是积极主动的想办法解决,而是以等、靠、要的思想,寄希望于公司、国家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新的配套政策,导致“握着冰棍化成水”。4、急功近利盲目型工作中不注意处理短期收现与最终收现、“快速处置”与“快速变现”的关系,不了解资产的性质和市场条件,不顾资产的增值潜力和处置时机的合理性,一味追求收现指标,容易造成“劈了家具当柴烧”的情况,使资产回收最大

41、化目标流于形式。2.2处置进度的均衡性问题资产处置进度的均衡性主要表现为完成进度上的单位均衡性、完成数额上的时间均衡性和完成范围上的地域均衡性。目前这三种均衡性在表现形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1、在收现进度的均衡性上重收现而忽略处置进度的思想仍不同程度的存在于一些处置部门及人员中,表现为销账、销户、清县力度不大,重处置而忽视后续工作,报送审计不同步,销户不及时,对能终极处置的采取阶段性处置方式,对符合零受偿条件的不积极补充完善资料,导致管理半径无法压缩,处置战线延长,并因此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在收现数额的均衡性上虽然实行了年度计划、季度考核的管理体制,但是现实工作中普遍存在抓住哪

42、个项目算哪个项目,资产处置到哪里算哪里,前松后紧、忙乱被动的现象。3、在收现范围的均衡性上往往强调重点而忽视一般。在工作安排、人员分布上,多侧重于经济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在工作重点上,深入基层的频率往往视当地政府与资产管理公司的配合情况、与当地银行或有关部门工作联系的紧密程度而不同,配合得好的、联系密切的地区也是处置人员深入基层次数较多的地区;在处置项目上,重点关注大型项目或诉讼难度较大的项目,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些中小项目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视。收现范围的不均衡,不仅在管理上容易发生债务人诉讼失效、保证人保证责任诉讼失效、主张抵押权诉讼失效、申请执行期间失效,给债务企业逃废债提供可乘之机,还会影

43、响整体处置进度,加大管理半径。均衡收现并不意味着每个季度收现进度、额度、范围绝对平均,但是如果在年度中间不加快处置,累积到第四季度,计划缺口或追加计划后的缺口将越来越大,导致的后果是工作比较被动,心理压力大,难免出现粗放式处置,既可能影响到回收价值和回收率,又可能放松内部基础管理工作,在处置程序和规范操作上难以严格要求,还可能错过一部分项目的处置时机,任由“冰棍”融化或资产贬值。2.3处置回收的价值性问题资产处置回收的价值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处置资产价值的提升上,反映在最终处置价格接近市场可接受价格的最大程度上,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进度与回收的关系上片面追求快速处置,不注重提升最终

44、处置价值,只求进度快,不求最大化,只强调进度,不考虑回收率,这种粗放式、大而化之的经营方式,是比较容易实现“进度快”的,但要达到“回收率高”则基本上是不可能,更不用说把每个项目做精做细的。一味追求快速化,对具有升值潜力资产而言,将人为地增加处置损失,更可能由此诱发道德风险、破坏社会信用等一系列问题。2、程序与质量的关系上只重程序而忽视最大化的现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是尽职调查流于形式,调查中过于关注资产处置中的不利因素,人为地夸大资产存在的瑕疵,对债务人资产情况和市场情况了解不够,信息的不对称和缺陷导致处置回收率下降;二是在资产定价上存在倒逼机制,按处置操作规程应是先进行偿债能力分析,再去和

45、买受人谈判协商,而实际工作中常常是先和买受人进行谈判协商,然后再做偿债能力分析,这样得出的偿债能力分析结果,常在一定程度上受谈判协商价格的影响,导致定价失真;三是机械理解和执行债务重组办法,认为只要在程序上合规即可,对实物资产,允许打0.7折的,无论资产实际情况怎样,价值是否提升,也绝不打0.75折;拍卖底价允许降20%的,就绝不降15%,甚至简单地把债务重组办法规定的底限或财政部核定的折现值作为处置价格;四是机械执行处置方案,对处置方案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有利于提升资产价值、优化方案的因素视而不见,认为再上会“比较麻烦,增加工作量”,一味地按原通过方案执行,缺乏随机应变能力。造成上述现象,既有客

46、观方面的原因,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资产结构差异,年初忙于工作总结,年中忙于应付各种检查,年末现金回流不足等,更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归纳起来表现在七个“不”上:一是“不明”。自身在工作指导思想上不明,内部管理、思想观念、工作意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二是“不清”。基础工作薄弱,家底不清,资产分类工作没有做好,资产处置缺乏周密安排,随意性较大。三是“不强”。资产处置的组织推动工作计划性不强,缺乏主动性和预见性。四是“不足”。自开展处置工作起,资产处置进度一直落后,一到年底,为完成任务进行最后冲刺时,把基本上能收回的现金都收回,造成第二年后续储备项目严重不足,形成恶性循环。五是“不高”。被

47、审批同意的处置项目履约执行率不高,造成大量低效、无效工作,影响了处置工作效率和质量。六是“不当”。具体项目的处置策略把握不当,资产定价偏高,造成前期僵持不下,后期迫于任务压力不得不让步的被动局面,人为拉大处置周期,同时在当地还造成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行为可以逐步退让的连锁反映。七是“不急”。与某些同志的工作节奏慢、效率低、缺乏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有关。2.4解决主要问题的重大意义资产处置工作的主动性与被动性、科学性与随意性突出的表现在资产处置行为的误区性、资产处置进度的均衡性和资产处置的价值性上。纠正资产处置行为的误区、保持资产处置进度的均衡和实现资产回收价值的最大化,其重大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适应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对资产管理公司最后损失的承担方式进行全面改革的需要;二是有利于国家制定金融性或非金融性、政策性或非政策性不良资产剥离、收购、管理和处置的政策法规,奠定公司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三是有利于国家正式批复公司业务种类和范围的扩大及延伸,公司业务将从政策性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