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失独的父母最新政策 国家对失独家庭的待遇(补助标准)(二)娱乐八卦.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2629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对失独的父母最新政策 国家对失独家庭的待遇(补助标准)(二)娱乐八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国家对失独的父母最新政策 国家对失独家庭的待遇(补助标准)(二)娱乐八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国家对失独的父母最新政策 国家对失独家庭的待遇(补助标准)(二)娱乐八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国家对失独的父母最新政策 国家对失独家庭的待遇(补助标准)(二)娱乐八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国家对失独的父母最新政策 国家对失独家庭的待遇(补助标准)(二)娱乐八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对失独的父母最新政策 国家对失独家庭的待遇(补助标准)(二)娱乐八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对失独的父母最新政策 国家对失独家庭的待遇(补助标准)(二)娱乐八卦.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对失独的父母政策国家对失独的父母最新政策 国家对失独家庭的待遇(补助标准)“如果我们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7月16日,国家计生委原巡视员、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原理事长苗霞如是说。这段铿锵有力的话,反复被媒体在报道中援引。 2007年8月,中国出台了一项特别扶助制度,也叫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当年在全国10个省市试点,并于此后向全国推行。但当时补助的曜急冉系停咳嗣磕晡1200元。 近年来,“失独家庭”开始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国多地政府也在探索逐步加大对“失独家庭”的扶助力度。 重庆市作为中国首批特别扶助制度试点地,率先出台了“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制度。目前,独

2、生子女死亡家庭父母每人每年可得到3120元扶助金,独生子女残疾家庭父母则为2760元。国家对失独的父母最新政策 国家对失独家庭的待遇(补助标准) 北京市政府透露,未来三年,将通过“暖心计划”,每年为每位失独父母出资2800元,购买涵盖养老、医疗、意外、人寿、女性安康等险种在内的综合性保险。该方案最快今年年内就将实施。 在深圳,“失独”家庭每月最高可领取政府补助770元。 2001年12月份出台的中国计划生育条例第27条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但对于这个“必要的帮助”究竟是什么样的标准且如何实施并没有明确说明。2007年,人口

3、计生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当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根据这一通知,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符合相应条件的,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和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随后,各地制定不同的扶助实施标准。宁波从2008年开始对这一群体进行补助,规定每人每月补助150元,待满60周岁以后,享受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金的对象仍发给每人每月150元,其他对象扶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60元。在北京,这项补贴自2008年开始发放,数额为每人每月200元,直至亡故。此外,根据北京各区县情况,独生女子亡故后,女方年满55周岁,男方年满60周岁,可

4、一次性领取50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补贴。2012年起,郑州符合条件的失独者扶助金,从100元调整到270元。1杭州失独家庭关怀政策1、鼓励失独家庭再生育或领养。对于有再生育意愿和能力的失独家庭,计生部门要及时告知相关政策,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对有领养意愿的失独家庭,民政部门要优先提供收养机会,并提供相关便捷服务。2、适度提高失独家庭的特别扶助金标准。考虑到经济发展、物价上涨等因素,建议特别扶助金标准可由现行的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300400元,并实行全市统一标准。3、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建议出台相关规定,对失独老人要求入住养老机构的,各类养老机构特别是公办养老机构要给予优

5、先入住。对选择居家养老的失独老人,民政部门要确保他们优先进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评估范围,并通过发放家政服务券形式,提供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4、加强对失独家庭的心理疏导工作。以社区为平台,组织或引导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关心关爱失独家庭,给予科学的心理干预,加强心理疏导服务。3河北省失独家庭政策5000多“失独”等计生特殊家庭一次性救助金,年满49周岁的独生子女死亡、三级以上残疾家庭的父母每人每月市县两级财政给予生活补贴不低于150元。到法定退休年龄独生子女死亡的父母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到达退休年龄独生子女三级残疾家庭的父母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到达退休年龄独生子女二级以上残疾家庭

6、的父母每人每月不低于400元等。发生独生子女死亡或重大残疾的,由市、县级财政给予15000元一次性救助金。石家庄失独家庭每月每人635元,全年7620元。各项补助加起来,失独家庭父母达到退休年龄后仅是从政府领取的补助金每年每人约有8000元,不少县区达到人均每年1万元以上,基本达到当地人均中等生活水平。4山东省失独家庭政策2014年山东省将“失独家庭”扶助标准从目前的每月135元提高至400元,同时,城镇和农村独生子女伤残家庭扶助标准由每月110元分别提高到270元和150元。5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失独家庭补助、

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提出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要加大经济扶助力度,做好养老保障工作,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广泛开展社会关怀活动。通知提出,自2014年起,将女方年满49周岁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的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城镇每人每月270元、340元,农村每人每月150元、170元,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中央财政按照不同比例对东、中、西部地区予以补助。6通知明确,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成员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参保缴费补贴。对60周岁及以上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成员,特别是其中失

8、能或部分失能的,要优先安排入住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有条件的地方可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成员中的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发放护理补贴。通知要求,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成员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给予相应的医疗救助,并帮助其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鼓励和支持各级医疗机构开通“绿色通道”,建立社区医疗服务巡诊制度,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提供便利的就医条件。通知强调,对生活贫困、住房困难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申请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要优先给予安排;对农村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要按照有关规定优先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对符合条件、有收养意愿的

9、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其收养子女。此外,还要加大对残疾独生子女的帮扶力度,逐步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鼓励参加职业技能培训7。5经济补助国家卫计委、民政部、财政部、人社部、住建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将城镇“失独”家庭的特别扶助金提到了每人每月340元,并享受一系列关怀政策。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解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殊困难,从2008年起,国家全面实施计生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自女方年满49周岁后,夫妻双方分别领取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伤残)或100元(死亡)的特别扶助金。201

10、2年,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10元(伤残)、135元(死亡)。2013年,全中国领取特别扶助金的特扶对象共67.1万人,其中独生子女死亡的特扶对象40.7万人。2014年起,中国加大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经济扶助力度,城镇特扶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70元(伤残)、340元(死亡),农村每人每月150元(伤残)、170元(死亡),建立动态增长机制。中央财政按照不同比例对东、中、西部地区予以补助。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特扶对象,参保给补贴,医疗享救助;有再生育意愿的,医疗费用纳入医疗救助支付范围;申请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优先安排。86各方评论中国社会正在快步进入“老龄社会”,从传统

11、来看,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的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对于失独家庭来说,这“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失去之后,他们的就只能依赖国家和社会。但是,对于失独家庭的帮扶制度并不完善。在2001年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涉及失独群体社会保障的条款为该法的第四章第二十七条:“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但是有法律专家分析,这里的“帮助”不是“责任和义务”,而且“给予必要的帮助”这个概念很模糊。在法律上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执行起来也有很大的伸缩性。针对失独家庭,现行的国家计生特别扶助政策,对独生子女伤亡家庭进行补贴每月每人一至两百元,但在年龄方面要求

12、女方年满49周岁时,夫妻双方才能同时纳入扶助范围。而这样的经济救助和年龄门槛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2012年6月,施行16年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迎来首次修订,中国的养老问题再次提上国家议程。而这份大规模扩容的修订草案并没有给予数量庞大“失独老人”特别的关注。对于失独群体困境,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伊密认为,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开展对失独家庭的调查,了解他们实际困难和诉求,政府部门要出台失独帮扶政策,只有政策才具有稳定性和普惠性。伊密表示,失独家庭是整个中国老龄工作中的新问题,国家的老龄政策也应该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出台相应的帮扶方法。“由于情感方面的受伤,很多失独

13、老人并不愿意入住现有的养老机构,他们喜欢抱团取暖,希望有专门的失独者养老机构,失独者在一起生活,他们彼此心里才会消除芥蒂,但是具体怎么组织实施这就需要政府的探索和磨合。”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原副会长苗霞说,如果把失独群体的养老问题研究好,解决好,对于中国的全民养老就有开拓意义。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乔晓春则从政策层面给出建议。他认为,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结合了当时的国情,主要是为了使人口发展与经济水平相适应,亟需做的是完善保障制度,“不论是对失独家庭还是丁克家庭,政府应当做的是建立良好的养老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在人们因为政策限制或面临生育选择时,没有后顾之忧”。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海涛:加强对失

14、独家庭的分类指导,如果是经济能力较强的,可以重点在精神慰藉上予以帮助,比如开展心理辅导、义务巡诊、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如果是经济上有困难的,应该加大扶助力度,保证他们老年衣食无忧。当他们需要入住养老院时,应当为其提供优先入院的机会。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让失独群体过上幸福生活。不管怎样,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养老问题已不单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伴随家庭规模缩小和子女相对减少,必须改变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对那些失独家庭,政府和社会更有责任及时采取措施,完善社会化养老和救助机制,合力帮助他们在社会的关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安度晚年。浅议国家对“失独家庭”的责任 近来,不少“

15、失独家庭”的困囧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我的身边也有多家失 去独生子的家庭,听他们痛苦的呻吟,看他们一夜白头的绝望,感知他们无人 分担的精神痛苦,每当节假日,冷冷清清的房间已和快乐绝缘,每当别人的孩 子从他们的眼前走过,他们会痛苦地扭过脸。他们的遭遇给同样是独子家庭的 人们造成不小的心里负担。 我们是和共和国一同成长的一代人,上世纪50年代,还是幼儿的我们和国 家一同的经历了百废待兴、艰苦创业的艰辛;60年代初刚开始长身体就遇到自 然灾害的摧残;60年代后期正当学习知识时遭遇文革浩劫的毁灭;70年代 被红色狂飙所裹挟,离开父母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好不容易回城参 加工作,又赶上“计划生育”只生

16、一胎、90年代又遭遇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孩 子刚上大学,又遭遇教育改革学费高涨,难坏了不少下岗分流失业的家长;磕 磕绊绊地在动荡年月中苦苦挣扎地把孩子拉扯大,然而,在即将步入暮年之时, 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又失去了唯一的孩子“独苗”没了,他们的天塌了、地陷了, 原本想在晚年安享平静的人们,不得不面对失去独子的悲痛,有一位失独母亲 曾说:“坟墓里如果是我,该多么幸福。”的悲怆呼唤,失独了,与社会失去 了正常接触的扭带,政府说:提倡社会化养老,失独了,家里只有凄风苦雨, 政府说:养老不能靠政府,要提倡居家养老。孩子没了,家又在何方?老了何 处养老?都是他们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到处宣传新24孝,孩子没了,不

17、知又有 谁该来尽孝,谁又能常回家看看? 常常收看各地的电视娱乐节目,不知为何中国还有很多的多子女家庭?难 道不是一个国度?不是一个政策?最为夸张的是最近在某电视台“红歌会”的 舞台上,有一个叫熊七梅的歌手,洋洋自得地夸耀着他家的九个兄弟姊妹, 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有的地方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有的地方就不执行“ 计划生育”国策,还有的地方是执行打折。另一类怪相就是,有钱的人可以多 生,有权的人就可以钻空子多生;名人可以多生,边远地区的人可以多生,还 有就是拿了外国绿卡的假洋鬼子就可以在国内一窝一窝地生;难道就是我们这 些没钱、没势、没权、没名的人,老老实实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吃亏? 而遵章

18、守纪后带来的风险活该自己买单? “失独家庭”他们究竟招谁惹谁了,一辈子要遇受这么多的灾难?国家如今 的富裕和强大,不应该总是以牺牲百姓的利益为代价,何时给这些失独家庭一 个切时的保障,有失独家长说道:“我们不但为国家牺牲了自已的全部,还搭 上了子孙后代,自己眼泪流干了,心里滴的是血,活着,就不可能忘却失独的 痛苦。”我认为,国家怎么样补偿“失独家庭”都不为过,因为,他们是执行 国家的政策而面临的困境,况且这么多年来政府对“计划生育”家庭根本就没 有什么经济补偿,更谈不上精神上的慰藉,十多年前,在我国失独家庭还只是 少数的家庭,人微言轻等不来政府的抚慰,如今,不断增加的失独家庭已是百 万之众了,

19、也是国家不得不正视的问题。近些年来,一些勇敢的失独家长在不 断上访后,才有了政府每月的二百多元钱的救助,而在高物价的今天无疑只是 杯水车薪?现在国家富了,大把、大把的钱拿去买外国国债而打水漂,大把、 大把的钱拿去支援外国的建设发扬风格,狼养肥了反过来咬我们都可以,为什 么单单对自己国家的社会保障投入,对失独的家庭却如此苛刻。首先要明确, 解决失独家庭问题,是一种责无旁贷的“国家责任”:面对难以回避的各种社 会风险,不应该由“失独家庭”独自承担,大量失独家庭的产生,其实是当初 推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必然结果,既然是国家“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必然 “副产品”,政府就应该拿出应有的诚意,为此承担起应

20、有的责任,对这些为 计生国策做出巨大牺牲的家庭给出一个合理的安排。如果说,当年没有预见到 这一政策的所带来的恶果的话,那么现在已经到了必须弥补该的时侯了。依我 说,应该把失独家庭的衣、食、住、行及生、老、病、死都承担下来,谁叫政 府出台的“计划生育”政策那么地不严谨,后续政策又没有跟上,让很多的失 独家庭遭受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打击而无力自救,我只想呼吁国家对这些失独家 庭不要这么吝啬,多一些政策的支持,担当起应有的国家责任来!国家基金救助“失独”家庭暮年丧独子,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在中国有这样一群人,因为丧失唯一的子女,被称为“失独者”,其所在的家庭,便成为“失独”家庭。5月14日,就“失独”家庭的

21、形成原因,与计生政策的关系,“失独”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国家对其负有何种责任,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救助等问题,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名。“失独”与“计生”记者:从20世纪80年代起,独生子女已历经“独一代”“独二代”,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失独”家庭的出现。目前,我国对“失独”家庭数量有没有做过官方统计?王名:“失独”家庭,是指因意外、疾病等原因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关于“失独”家庭数量,目前国内尚无权威统计。有人口学家估计,在已出生的近2亿独生子女中,有432万家庭的孩子会在25岁前夭折,有968万家庭的孩子会在55岁前夭折。另据专家估计,49岁以上死亡独生子女

22、的母亲数量在2038年将达峰值(约110万),而伤残独生子女的母亲数量在2017年将达峰值(约40万)。有关专家据此断定,中国在不久的未来将产生1000万“失独”家庭。目前,社会上较流行的说法是全国老龄办以及民主党派等在2013年全国政协提案中提到的“2012年全国失独家庭已超过100万,且以每年7.6万的数字新增”。最近,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公开报道中所使用的数据是:“2013年,全国领取特别扶助金的特扶对象共67.1万人,其中独生子女死亡的特扶对象40.7万人。”无论具体规模如何,在这些“失独”家庭中,父母多为50岁以上难以再生育或者收养子女的中老年人,独生子女离去,带给“失独”父母的不仅是

23、经济上的损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打击和老无所依的苦果。记者:“失独”家庭数量日益增多,大多数人把原因指向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您认为“失独”家庭的出现和国家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有何关联?王名:“失独”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以“一胎化”为中心的严格控制生育的人口政策有密切关系。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以此为标志,我国启动了以严格控制生育为中心的计划生育人口政策。该政策实施30多年来,中国人口从9.9亿增至13.5亿,但占世界人口比例从22.1%降至19.3%,中国的人口形势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我和刘大钧委员,自2010年开

24、始,便提出放开二胎的提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与诸多专家和学者对人口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们认为: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的以“一胎化”为目标的严格控制生育的人口政策,已经给中国各个方面带来了包括“失独”在内的一系列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危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必须尽快加以全面调整。2013年以来,中央开始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继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撤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决定正式启动“单独二孩”生育新政,标志着我国从严格控制生育转向逐步放开生育的人口政策,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政策调整。记者:正如您所说,“失独”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以“一胎化”为中心的严格控制生育

25、的人口政策有密切关系。国家在制订计生政策之初,有没有考虑到可能大规模出现的“失独”家庭情况? 王名:当初我们是在极为特殊的条件下开始实行严格控制生育的人口政策的,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和资源问题,为了中国的改革发展,需要控制人口规模,因此举国上下响应中央的号召实行计划生育。但我们没有充分估计到人口政策的负效应。30多年下来,严格控制生育的人口政策带来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独生子女群体。“一胎化”让家庭风险成几何级数增加。任何社会都有一定比例的孩子夭折,但在二三胎家庭里,所有孩子都夭折的可能性很小。只要还有存活的孩子,父母就有希望和责任继续生活下去,但独生子女一旦失去则意味着一个家庭的彻底毁灭。根据中

26、国的生命表和生育年龄分布,母亲在40至65岁之间孩子夭亡的概率是1/100左右,这样二胎家庭孩子都夭亡的概率就只有万分之一。相对于二胎家庭,“一胎化”把这个比例提高了一百倍,达到1/100左右。在这个概率下,几乎每个人周围都会出现“失独”家庭的悲剧。“失独”家庭是以“一胎化”为中心的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没有“一胎化”及其所带来的大量独生子女,就不可能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失独”家庭。“失独”带来的社会问题记者:暮年丧失独子,家庭不再完整,失独者也失去了传承和保障,同时也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您认为这些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王名:当前,“失独”家庭逐渐增加正在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任何年

27、龄段人口都有一定的死亡率,个别家庭因种种原因孩子亡故也不可避免。但在独生子女时代,大量存在且不断增加的独生子女家庭,使得“失独”家庭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而普遍化,丧子带来的不仅是少数家庭遭遇的不幸,更成为所有独生子女家庭都可能背负的恐惧和不安。“失独”意味着家庭失去了传承与保障,对“失独”的恐惧和不安会因“失独”家庭的出现及增加而迅速蔓延到整个社会,从而形成全社会对“失独”问题的普遍关注。一方面,救助措施和试点项目有限,“失独”家庭陷入困境。2006年以来,“失独”家庭救助措施在10个省市试点并逐步在全国推广,特别是去年中国计生协、全国妇联和个别地方政府也围绕“失独”家庭开展试点项目,但救助标准

28、低、试点时间短、投入资金少、覆盖面小,成效有限。不仅如此,截至目前,尚未开展较为全面的关于“失独”家庭现状和基本需求的调查,对“失独”家庭亟须的心理关怀、情感帮助、生活照顾以及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救助工作还尚未展开,许多“失独”老人不仅在生活上陷入困境,在精神上和社会生活上也陷入窘境,甚至受到歧视。同时,“失独”家庭在心理、经济、医疗、社会保障、养老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绝大多数“失独”父母因子女去世而陷入自闭、抑郁而不能自拔,甚至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疾病。一些独生子女因病去世,导致这些“失独”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有调查显示,因子女疾病医疗导致家庭返贫的占到所有返贫家庭的50%以上。目前

29、,我国仍以居家养老为主,“失独”父母缺乏养老保障;即便选择集中养老方式,“失独”父母也难以进入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失独”维权和国家责任记者:和以往不同,“失独”后家长不再是独自伤心,而是形成了自助组织“抱团取暖”,“失独”家庭维权的举动越来越多。您所了解的“失独”群体都采取了哪些社会行动?王名:随着“失独”家庭的增多,“失独”父母们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他们借助移动互联网自我组织起来,在全国互联网上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失独”父母们开展的社会行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抱团取暖和自我扶助,二是政策倡导和维权。伴随着他们抱团取暖和自我扶助的受挫,形成了带有更多怨气、更加网络化、更强行动力的集体行动。我

30、不太满意卫计委针对赴京表达诉求的失独者的表态。对待“失独”的上访群众,要做耐心的说服工作,要晓以政策,更要承担必要的责任。记者:有学者提出“国家应对失独家庭承担救济责任”的说法,您怎么看?王名:我还是那句话,“失独”家庭是以“一胎化”为中心的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没有“一胎化”及其所带来的大量独生子女,就不可能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失独”家庭。以“一胎化”为中心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国家在特定时期推行的特殊人口政策,对这项政策的后果,国家应当承担责任。“失独”家庭的父母在陷入年老、疾病等状况而无所依靠时,国家也有义务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扶持。记者:量化到具体行动中,国家应该从哪些方面救助“失独”家庭?王名:重

31、视“失独”家庭问题,明确在“失独”问题上不可推卸的国家责任。“失独”正在发展成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失独”家庭规模不断扩大,所有独生子女家庭均面临“失独”风险。只有停止弊端重生并导致“失独”家庭不断增加的“一胎化”人口政策,才能从源头上防止“失独”家庭的扩散和“失独”问题的社会化。同时,“失独”家庭是“一胎化”人口政策的牺牲者,国家理应承担救助责任。建议总结各地已开展“失独”家庭救助工作的经验,加快修订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出台国家层面的救助政策,明确国家责任。要充分利用中国计生协会及其遍布全国的组织网络,可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计生协,设立统一机构,对口管理“失独”家

32、庭工作,落实国家对“失独”家庭的各项责任。建立救助“失独”家庭的国家基金并以之为基础设立非公募基金会。在各级政府主导下开展“失独”家庭现状摸底调研,掌握“失独”家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制定相应标准并尽快实施对“失独”家庭的救助政策。建议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中国计生协,对全国“失独”家庭进行全面摸排,充分掌握“失独”家庭现状。在此基础上建立救助“失独”家庭的国家基金,可将历年征收的社会抚养费集中起来作为原始基金,以此为基础成立接受社会捐赠的非公募基金会,其宗旨明确为救助“失独”家庭,按照基金会相关法规纳入依法监管和社会监督的范畴。在调查和综合测算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失独”家庭救助的国家标准,尽快启动全

33、面救助。记者:您长期从事NGO组织研究,您认为社会组织在救助“失独”家庭中应该起什么作用?王名:培育一批致力于“失独”家庭服务的社会组织特别有必要。按照我国的现实情况来说,对“失独”父母的心理疏导与生活援助,完全可以依靠社会组织的工作。当前,网络上已经出现多个“失独者”网络社群,在这些社群中的“失独者”互相支持,抱团取暖,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已有网络社群的基础上,国家可以根据“失独者”的实际特点与客观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加以引导和扶持,可借鉴上海、深圳等地政府建立公益组织孵化基地的经验,培育、孵化和发展一批条件成熟的组织进行合法登记注册或采取备案制等形式,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失独”社

34、会组织的成立与发展,实现对“失独”家庭的心理疏导与生活援助等全方位服务。原标题 我国失独家庭将达千万 民政部:失独老人将由政府供养中广网北京2月15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春节假期今天结束,有一些特殊的家庭却因为永远等不到子女回家而黯然神伤,他们被叫做“失独家庭”。人口学家预计,我国失独家庭未来将达到一千万,民政部表示,失独老人将参照三无老人的标准,由政府来供养。卫生部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国家计生委表示,将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扶持。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谈到,民政部将统筹研究相关问题。窦玉沛:按照现有的政策法律,如果这个家庭一个孩子,失去了孩子,到老了之后,

35、就应该比照现有的“三无”老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说,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已经关注到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未来居家服务机构将为失独老人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尤其是“长期照护服务”将对失独老人有所倾斜。党俊武:首先是解决服务费用来源问题,失独老人的服务费用的来源基本上就应该是国家来承担的。但是长期而言是建立长期照护的保险制度。既包括社会保险也包括商业保险。失独老人不是今天才有,将来可能还会有,长期照护保险应该加快进程。在国家建立服务体系的同时,公共管理学家、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丁兆林认为,每个人凝聚成的社会救助体系同样不可或缺。丁兆林:这种社会救助体系应该是民间自发的,通过一些非盈利组织的运作,

36、对失独家庭进行心理和经济各方面的安抚,确确实实的服务。这方面国家和企业很难做到,必须由非营利组织在互相竞争中、公开透明地执行。作者:车丽 周尧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下面是余秋雨经典励志语录,欢迎阅读。 不需要的朋友可以编辑删除! 关于年龄1.一个横贯终生的品德基本上都是在青年时代形成的,可惜在那个至关重要的时代,青年人受到的正面的鼓动永远是为成功而搏斗,而一般所谓的成功总是带有排他性、自私性的印记。结果,脸颊上还没有皱纹的他们,却在品德上挖下了一个个看不见的黑洞。2.我不赞成太多地歌颂青年,而坚持认为那是一个充满陷阱的年代。陷阱一生都会遇到,但青年时代的陷阱最多、最大、最险。3.历史上也有一

37、些深刻的哲人,以歌颂青年来弘扬社会的生命力。但这里显然横亘着一种二律背反:越是坚固的对象越需要鼓动青年去对付,但他们恰恰因为年轻,无法与真正的坚持相斡旋。4.青年时代的正常状态是什么,我想一切还是从真诚的谦虚开始。青年人应该懂得,在我们出生之前,这个世界已经精精彩彩、复复杂杂地存在过无数年,我们什么也不懂,能够站正脚下的一角建设一点什么,已是万幸。5.中年是对青年的延伸,又是对青年的告别。这种告别不仅仅是一系列观念的变异,而是一个终于自立的成熟者对于能够随心所欲处置各种问题的自信。6.中年人的当家体验是最后一次精神断奶。你突然感觉到终于摆脱了父母、兄长、老师的某种依赖,而这种依赖在青年时代总是

38、依稀犹在的;对于领导和组织,似乎更贴近了,却又显示出自己的独立存在,你成了社会结构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点;因此你在热闹中品尝了有生以来真正的孤立无援,空前的脆弱和空前的强大集于一身。7.中年人一旦有了当家体验,就会明白教科书式的人生教条十分可笑。当家管着这么一个大摊子,每个角落每时每刻都在涌现着新问题,除了敏锐而又细致地体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解开每一个症结,简直没有高谈阔论、把玩概念的余地。这时人生变得很空灵,除了隐隐然几条人生大原则,再也记不得更多的条令。8.中年人的坚守,已从观点上升到人格,而人格难以言表,他们变得似乎已经没有顶在脑门上的观点。他们知道,只要坚守着自身的人格原则,很多看似

39、对立的观点都可相容相依,一一点化成合理的存在。于是,在中年人眼前,大批的对峙消解了,早年的对手找不到了,昨天的敌人也没有太多仇恨了,更多的是把老老少少各色人等照顾在自己身边。请不要小看这“照顾”二字,中年人的魅力至少有一半与此相关。9.中年人最可怕的是失去方寸。这比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失态有更大的危害。中年人失去方寸的主要特征是忘记自己的年龄。一会儿要别人像对待青年那样关爱自己,一会儿又要别人像对待老人那样尊敬自己,他永远活在中年之外的两端,偏偏不肯在自己的年龄里落脚。10、某个时期,某个社会,即使所有的青年人和老年人都中魔一般荒唐了,只要中年人不荒唐,事情就坏不到哪里去。最怕的是中年人的荒唐,而

40、中年人最大的荒唐,就是忘记了自己是中年。11、中年太实际、太繁忙,在整体上算不得诗,想来难理解;青年时代常常被诗化,但青年时代的诗太多激情而缺少意境,按我的标准,缺少意境就算不得好诗。12、一般情况下,老年岁月总是比较悠闲,总是能够没有功利而重新面对自然,总是漫步在回忆的原野,而这一切,都是诗和文学的特质所在。老年人可能不会写诗或已经不再写诗,但他们却以诗的方式生存着。看街市忙碌,看后辈来去,看庭花凋零,看春草又绿,而思绪则时断时续,时喜时悲,时真时幻。13、老人的年龄也有积极的缓释功能,为中青年的社会减轻负担。不负责任的中青年用不正当的宠溺败坏了老人的年龄,但老人中毕竟还有冷静的智者,默默固

41、守着年岁给予的淡然的尊严。14、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经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尘已移到远处,宁静下来了的周际环境和逐渐放慢了的生命节奏构成了一种总结性、归纳性的轻微和声,诗的意境出现了。15、中青年的世界再强悍,也经常需要一些苍老的手来救助。平时不容易见到,一旦有事则及时伸出,救助过后又立即消失,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是一种早已退出社会主体的隐性文化和柔性文化,隐柔中沉积着岁月的硬度,能使后人一时启悟,如与天人对晤。老年的魅力,理应在这样的高位上偶尔显露。不要驱使,不要强求,不要哄抬,只让它们成为人生的写意笔墨,似淡似浓,似有似无。关于人生1.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

42、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2.人有多种活法,活着的文明等级也不相同,住在五层楼上的人完全不必去批评三层楼的低下,何况你是否在五层楼还缺少科学论证。3.人生的道路也就是从出生地出发,越走越远。一出生便是自己,由此开始的人生就是要让自己与种种异己的一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结果可能丧失自己,也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把自己找回。4.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

43、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5.人生的过程虽然会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很大影响,但贯穿首尾的基本线索总离不开自己的个体生命。个体生命的完整性、连贯性会构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使人生的任何一个小点都指点着整体价值。6.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事业,聆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故事,我们一定会动手动笔,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7.杰出之所以杰出,是因为罕见,我们把自己连接于罕见,岂不冒险?既然大家都很普通,那么就不要鄙视世俗岁月、庸常岁序。不孤注一掷,不赌咒发誓,不祈求奇迹,不想入

44、非非,只是平缓而负责地一天天走下去,走在记忆和向往的双向路途上,这样,平常中也就出现了滋味,出现了境界。8.就人生而言,应平衡于山、水之间。水边给人喜悦,山地给人安慰。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水边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山地让我们体验回归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9.第一根白发人人都会遇到,谁也无法讳避,因此这个悲剧似小实大,简直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而决斗、毒药和暗杀只是偶发性事件,这种偶发性事件能快速置人于死地,但第一根白发却把生命的起点和终点连成了一条绵长的逻辑线,人生的任何一段都与它相连。10、谁也不要躲避和掩盖一些最质朴、最自然的人生课题如年龄问题。再高的

45、职位,再多的财富,再大灾难,比之于韶华流逝、岁月沧桑、长幼对视、生死交错,都成了皮相。北雁长鸣,年迈的帝王和年迈的乞丐一起都听到了;寒山扫墓,长辈的泪滴和晚辈的泪滴却有不同的重量。11、人格尊严的表现不仅仅是强硬。强硬只是人格的外层警卫。到了内层,人格的天地是清风明月,柔枝涟漪,细步款款,浅笑连连。12、黄山谷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13、再高的职位,再多的财富,再大灾难,比之于韶华流逝、岁月沧桑、

46、长幼对视、生死交错,都成了皮相。北雁长鸣,年迈的帝王和年迈的乞丐一起都听到了;寒山扫墓,长辈的泪滴和晚辈的泪滴却有不同的重量。14、人生不要光做加法。在人际交往上,经常减肥、排毒,才会轻轻松松地走以后的路。15、几乎每一个改革探索者都遇到过嫉妒的侵扰,更不要说其中的成功者了。人们很容易对高出自己视线的一切存在投去不信任,在别人快速成功的背后寻找投机取巧的秘密。关于文化1.真正的文化精英是存在的,而且对国家社会非常重要。但是这些年来,由于伪精英的架势实在是太让人恶心了,结果连真的精英的名声也败坏了。真精英总是着眼于责任,伪精英总是忙着装扮;真精英总是努力地与民众沟通,伪精英总是努力地与民众划分,

47、这就是最根本的区别。2.凡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群落,总是会对自己不懂的文化话语心存敬畏,正是这种敬畏心理被一些投机文人利用了。3.在文化上,无效必然导致无聊,无聊又必然引来无耻。但是,即使到了这种“三无”的低谷,也不必过于沮丧。因为只有低谷,才能构成对新高峰的向往。4.当今天下百业,文化最大。当今天下百行,文化届最小。那么,岂能再让一个日渐干涸的小池塘,担任江河湖海的形象代表?5.古代绘画中无论是萧瑟的荒江、丛山中的苦旅,还是春光中的飞鸟、危崖上的雏鹰,只要是传世佳品,都会包藏着深厚的人生意识。贝多芬的交响曲,都是人生交响曲。6.善良,这是一个最单纯的词汇,又是一个最复杂的词汇。它浅显到人人都能领会,又深奥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