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2803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章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十四章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十四章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十四章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十四章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四章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章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4章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http:/,1、铸铁与低碳钢的拉、压、扭试验现象是怎样产生的?,铸铁,2、组合变形杆将怎样破坏?,问题的提出,14-1 引言,一、基本变形下的强度条件,(拉压),(弯曲),(弯曲),(扭转),(剪应力强度条件),式中,破坏正应力,破坏剪应力,(通过试验测定),基本变形下危险点所处的应力状态:,单向应力状态,纯剪应力状态,二、材料破坏(失效)的基本形式,几个试件破坏形式:,低碳钢拉伸滑移线,铸铁拉伸破坏断口,铸铁压缩破坏断口,铸铁的扭转破坏断面,低碳钢的扭转破坏断面,不同材料在同一种应力状态下,破坏形式不同;如低碳钢的拉伸与铸铁的拉伸破坏。,同一材料在不同应力

2、状态下,破坏形式不同;如,铸铁的拉伸与压缩破坏。,材料破坏基本形式:,在没有明显塑性变形情况下的突然断裂;,(1)脆性断裂,具有明显塑性变形,材料失去抵抗变形能力。,(2)塑性屈服,如:铸铁的拉伸、扭转;,如:低碳钢的拉伸、压缩、扭转;,一般地,塑性材料,呈现塑性屈服破坏,脆性材料,呈现脆性断裂破坏,三、强度理论概念,材料本身的特性,应力状态,引起材料破坏的因素,单向应力状态、纯剪切的强度条件,以实验为基础,无需知道材料破坏的原因。,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无法用实验的方法得到。,人们根据大量的破坏现象,通过判断、推理、概括,提出了种种关于破坏原因的假说,找出引起破坏的主要原因,经过实践检验

3、,不断完善,在一定范围与实际相符合,上升为理论-强度理论,即:,为了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而提出的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设及计算方法。,(1),解释断裂破坏原因的强度理论,(2),解释屈服破坏原因的强度理论,(第一、二强度理论),(第三、四强度理论),14-2 关于断裂的强度理论,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它假定:无论材料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如何,只要有一点的主应力1 达到单向拉伸断裂时的极限应力u,材料即破坏。在单向拉伸时,极限应力 u=b 失效条件可写为 1 b,第一强度理论:,局限性:,1、未考虑另外二个主应力影响,2、对塑性材料的破坏无法解释,实验表明:此理论对于大部分脆性

4、材料受拉应力作用,结果与实验相符合,如铸铁受拉、扭。,2.最大拉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它假定,无论材料内各点的应变状态如何,只要有一点的最大伸长线应变1达到单向拉伸断裂时应变的极限值 u,材料即破坏。所以发生脆性断裂的条件是 1 u若材料直到脆性断裂都是在线弹性范围内工作,则,由此导出失效条件的应力表达式为:,煤、石料或砼等材料在轴向压缩试验时,如端部无摩擦,试件将沿垂直于压力的方向发生断裂,这一方向就是最大伸长线应变的方向,这与第二强度理论的结果相近。另外,试验表明,某些脆性材料在双向拉伸压缩应力状态下,且压应力超过拉应力值时,最大拉应变理论与试验结果大致符合。,第二强度理论:,局限性:

5、,1、对塑性材料的破坏无法解释,,2、在二向或三向受拉时,,似乎比单向拉伸时更安全,但实验证明并非如此。,14-3 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1.最大剪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它假定,无论材料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如何,只要有一点的最大剪应力max达到单向拉伸屈服剪应力S时,材料就在该处出现明显塑性变形或屈服。屈服破坏条件是:,用应力表示的屈服破坏条件:,第三强度理论:,实验表明:此理论对于塑性材料的屈服破坏能够得到较为满意的解释。,局限性:,2、不适用于脆性材料的破坏。,1、未考虑 的影响,试验证实最大影响达15%。,2.畸变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它假定,复杂应力状态下材料的畸变能密度达到单向拉伸材料

6、屈服时的畸变能密度,材料即会发生屈服。屈服破坏条件是:,简单拉伸时:,屈服破坏条件是:,第四强度理论:,这个理论和许多塑性材料的试验结果相符,用这个理论判断碳素钢的屈服失效是相当准确的。,四个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可写成统一形式:,称为相当应力,一般说来,在常温和静载的条件下,脆性材料多发生脆性断裂,故通常采用第一、第二强度理论;塑性材料多发生塑性屈服,故应采用第三、第四强度理论。,影响材料的脆性和塑性的因素很多,例如:低温能提高脆性,高温一般能提高塑性;在高速动载荷作用下脆性提高,在低速静载荷作用下保持塑性。,无论是塑性材料或脆性材料:,在三向拉应力接近相等的情况下,都以断裂的形式破坏,所以应采

7、用最大拉应力理论;,在三向压应力接近相等的情况下,都可以引起塑性变形,所以应该采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例 1:试写出扭转轴四个强度理论下许用剪应力。,解:,例题 2,已知:和试写出最大切应力 理论和畸变能理论的表达式。,解:首先确定主应力,20,对于最大切应力理论,r3=1-3=,对于畸变能理论,r4=,例 题 3,已知:和 试写出最大切应力准则和畸变能准则的表达式。设 0,解:首先确定主应力,3-,1,2,对于最大切应力准则,r3=1-3=+,对于畸变能准则,r4=,解:危险点A的应力状态如图:,例4 直径为d=0.1m的圆杆受力如图,T=7kNm,P=50kN,为铸铁构件,=40MPa,

8、试用第一强度理论校核杆的强度。,故,安全。,上节回顾,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2.最大拉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3.最大剪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4.畸变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都较大的作用面上、都比较大的点。,课本例题14-3分析:,1、可能的危险点:,(单向应力状态),a,(平面应力状态),(纯剪应力状态),全面校核,2、危险点的应力状态:,14-4 弯扭组合与弯拉(压)扭组合,在外力作用下,构件若同时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变形的情况,称为组合变形。,请看实例,拉弯组合,弯扭组合,压弯组合,组合变形问题的基本解法是叠加法,条件是:,(1)小变形假设。,(2)载荷和位移成线性

9、关系:比例极限内。,其基本步骤是:,(1)将载荷分解,得到与原载荷等效的几组简单载荷,使构件在每组简单载荷作用下只产生一种基本变形。,(2)分别计算构件在每种基本变形情况下的应力。,(3)将每种基本变形情况下的应力叠加,然后进行强度计算。当构件危险点处于简单应力状态时,可将上述应力进行代数相加;若处于复杂应力状态,则需要按照强度理论来进行强度计算。,一、弯拉(压)组合,在任一横截面的任意点处:,k点的应力为:,总应力为:,或,最大拉应力为:,最大压应力为:,强度条件为:,偏心拉伸,偏心压缩,拉伸与弯曲的组合变形,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偏心拉伸(或压缩),实际上就是弯曲与拉伸(或压缩)的组合变形

10、,求图示杆在P=100kN作用下的t数值,并指明所在位置。,例4,解:,最大拉应力发生在后背面上各点处,图示偏心受压杆。试求该杆中不出现拉应力时的最大偏心距。,解:,例5,二、弯扭组合,可以忽略不计,剪力,弯矩,扭矩,所以:,由第三强度理论:,由第四强度理论:,解:拉扭组合,危险点应力状态如图,例6 直径为d=0.1m的圆杆受力如图,T=7kNm,P=50kN,=100MPa,试按第三强度理论校核此杆的强度。,故,安全。,解:,(1)分析载荷,如图b所示,(2)作内力图,如图c、d、e、f 所示,按第三强度理论,得:,因此,得:,即:,外力分析:外力向形心简化并分解。,内力分析:每个外力分量对

11、应的内力方程和内力图,确定危 险面。,应力分析:建立强度条件。,弯扭组合问题的求解步骤:,例 8:直径 d=20mm 的圆截面水平直角折杆,受铅垂力 P=0.2kN 作用,已知=170MPa试用第三强度理论确定 a 的许可值。,解:,A,B,C,分析,BC部分:,只有弯曲变形;,AB部分:,既有弯曲变形,又有扭转变形;,内力图:,M图,T 图,Pa,危险截面:A,轴的抗弯截面系数:,圆轴弯扭组合变形强度条件(按第三强度理论):,a 的许可值:,圆截面水平直角折杆,直径d=60mm,垂直分布载荷q=0.8kN/m;=80MPa。试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其强度。,思考题1,空心圆轴的外径D=200mm,内径d=160mm。在端部有集中力P=60kN,作用点为切于圆周的A点。=80MPa,试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轴的强度。,思考题2,14-5 承压薄壁圆筒的强度计算,A,锅炉或其它圆筒形压力容器:,当 壁厚 远小于圆筒直径D(D/20),称为薄壁圆筒。,设p 为封闭圆筒的内压,则沿轴线方向作用于筒底的总压力为:,沿轴线方向的应力:,A,沿环线方向的应力:,y方向的合力,作业:,14-2 14-3 14-614-7 14-9 14-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