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吨年水泥粉磨站工程熟料储存及输送本体降排水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2818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90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吨年水泥粉磨站工程熟料储存及输送本体降排水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万吨年水泥粉磨站工程熟料储存及输送本体降排水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万吨年水泥粉磨站工程熟料储存及输送本体降排水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万吨年水泥粉磨站工程熟料储存及输送本体降排水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万吨年水泥粉磨站工程熟料储存及输送本体降排水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万吨年水泥粉磨站工程熟料储存及输送本体降排水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吨年水泥粉磨站工程熟料储存及输送本体降排水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天津天瑞水泥有限公司400万吨/年水泥粉磨站工程熟料储存及输送本体降排水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目 录第一章 编制说明第2页第二章 工程概况第2页第三章 施工方案第4页第四章 作业准备工作及条件第24页第五章 施工进度安排及总平面布置第27页第六章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27页第七章 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第29页附件:1、熟料储存及输送本体降排水深基坑支护施工进度计划2、熟料储存及输送本体降排水施工图(SWY-TJTR-003-SGFA-001)3、熟料储存及输送本体土方开挖图(SWY-TJTR-003-SGFA-002)4、熟料储存及输送本体深基坑支护施工图(SWY-TJTR-003-SGFA-00

2、3)一、编制说明1、编制目的1.1为了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使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了解施工内容、作业流程、质量及进度目标、安全文明施工等,特制定本施工方案。2、编制依据1.1 天津天瑞水泥有限公司400万吨/年水泥粉磨站工程熟料储存及输送施工图纸1.2 天瑞大港粉磨站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3 执行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JGJ 120-99)建筑施工手册 (第四版)基坑降水手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3、适用范围适用于天津天瑞水泥有限公司400万吨/年水泥粉磨站工程熟料储存及输送降排水深基坑支护工程。二、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1.1 本工程为天津天瑞水泥有限公司400万吨/年水泥粉磨站工程熟料储存及输送

3、降/排水及土方开挖工程,施工地点位于厂区西侧,中心坐标A=338.000,B=212.500,场地0.000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3.850m,现场自然地面标高为0.000m,熟料库本体基坑大小:10.2m69.5m基坑2个,10.2m79.1m基坑1个,基底深度-5.850m(含垫层厚度),地沟为整板基础,池体结构,熟料输送地道基坑大小:59.5m24.3m基坑1个,58.09m24.7m基坑1个,基底深度分别为-7.600m(含垫层厚度)、-10.320m(含垫层厚度),输送地道为整板基础,封闭结构。混凝土:(1)60m熟料筒仓基础(0.000m以下)部分采用C30级混凝土,与地沟相连的基础部

4、分采用级配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S8;60m熟料筒仓仓壁部分(0.000m以上)采用C30级混凝土;(2)地沟采用C30级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S8;(3)其它未注明的混凝土结构采用C30级混凝土。1.2 工程地质条件1.2.1 拟建场地概况根据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于滨海堆积平原,拟建场地原多为芦苇荡、沟、塘,勘察前已基本垫平。场地地形平坦,勘探孔高程为1.69m2.01m。1.2.2 场地地层分布及土质特征与分布规律本次勘察最大勘探深度70m范围内所揭露地基土均属第四系全新统及上更新统部分堆积层。地基土按成因时代可分为如下七个工程地质大层:第大层(Q4ml):人工填土,主要以

5、黄褐色粘性土为主,含有少量植物根系等,结构紊乱,均匀性差。 该层厚度为0.50m2.10m。第大层(Q4al):粉质粘土,第四系全新统河床河漫滩相沉积,黄褐色,含锈斑,呈软可塑状态,中高压缩性。该层厚度为0.40m2.00m,部分孔缺失该层。第大层(Q4m):第四系全新统中组浅海相沉积,按土的力学性质将其分为如下三个亚层:第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含有腐殖质斑点及少量贝壳碎片,流塑状态,高压缩性。 该层厚度为0.70m1.70m。第2层:粘性土与粉土互层,灰色,含贝壳碎片,粉土呈稍密、中压缩性,粘性土呈流塑状态,高压缩性。该层厚度为4.80m7.30m。第3层:粉质粘土,灰色,含有少量贝壳

6、碎片及少量有机质,呈软流塑状态,中高压缩性。该层厚度为2.20m4.90m。第大层(Q4h):第四系全新统沼泽相沉积,按其物理力学指标将其分为如下二个亚层:第1层:粉土,灰色,含腐殖质碎屑,呈稍密中密状态,中压缩性。该层厚度为1.50m6.40m。第2层:粉质粘土,浅灰色,夹薄层炭质土,向下渐变为灰黄色,含腐殖质碎屑,呈软流塑状态,中压缩性。该层厚度为1.10m6.00m。第大层(Q3al):第四系上更新统河床河漫滩相沉积成因,按其物理力学指标将其分为如下三个亚层:第1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含少量贝壳碎片及锈斑,呈可塑状态,中压缩性。该层分布不均,厚度为0.80m5.80m,部分孔缺失该层。第

7、2层:粉砂,黄褐色,含贝壳碎片及锈斑,呈饱和、中密密实状态,中低压缩性。纵向分布不均,该层厚度为2.20m14.20m。第3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含有锈斑,具层理,呈可软塑状态,中压缩性。该层厚度为2.10m5.70m。第大层(Q3mc):粘土,第四系上更新统滨海潮汐带相沉积成因,灰褐色,可软塑,中压缩性。钻孔揭露该层最大厚度为1.50m 5.90m,静探孔未穿透。第大层(Q3al):第四系上更新统河床河漫滩相沉积成因,按其物理力学指标将其分为如下七个亚层:第1层:粉质粘土,灰黄色,含有铁锰浸染,夹粉土团,呈可塑状态,中压缩性。该层厚度为0.80m2.90m。第2层:粉土,灰黄色,呈湿、密实状

8、态,中低压缩性。分布普遍,该层厚度为1.50m5.10m。第3层:粘土,黄褐色,含有铁锰浸染,局部夹粉土团及灰绿色条纹,呈可塑状态,中压缩性。该层厚度为0.90m4.80m。第4层:粉砂,褐黄色,呈饱和、密实状态,中低压缩性,顶部夹粉土薄层,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云母碎屑为主。场区内普遍分布,该层厚度约为5.40m8.00m。第5层:粘土,黄褐色,含有铁锰浸染,局部夹粉土薄层,呈可塑状态,中压缩性。该层厚度为7.30m11.10m。第6层:粉土,黄褐色,呈湿、密实状态,中低压缩性。分布普遍,该层厚度为2.30m5.00m。第7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含有锈斑、有机质,呈可塑状态,中压缩性。揭露该

9、层最大厚度7.80m,未穿透。1.3 水文地质条件1.3.1地下水类型及水位拟建场浅层地下水属于潜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及附近河流补给,经蒸发方式排泄。其中第2层互层中的粉土、第1层粉土、第2层粉砂为相对含水层。勘察期间(2010年2月)实测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1.301.52m;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略有波动,年均变幅约为0.8m左右。1.4 目前状况本工程施工用电接入点已指定,西侧施工道路畅通,施工场地原为池塘回填区域,场地平整已经完毕,熟料储存及输送结构施工图已经到位。三、施工方案1、施工流程钻井材料设备进场测量放线井位钻井成井降水地沟土方开挖基坑支护砼垫层施工桩头破除2、设计计算2.1 管井降水

10、计算2.1.1 水文地质资料2.1.2计算依据及参考资料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99,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姚天强等编写的基坑降水手册。2.1.3 计算过程2.1.3.1 基坑总涌水量计算:根据基坑边界条件选用以下公式计算: 基坑降水示意图 Q为基坑涌水量;k为渗透系数(m/d);H为含水层厚度(m);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r0为基坑等效半径(m);S为基坑水位降深(m); D为基坑开挖深度(m);dw为地下静水位埋深(m);sw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b为基坑中心到水体边缘的距离(m);通过以上计算可得基坑总

11、涌水量为2082.066m3。2.1.3.2 降水井数量确定:单井出水量计算: 降水井数量计算: q为单井允许最大进水量(m3/d);rs为过滤器半径(m);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通过计算得井点管数量为9个。2.1.3.3 过滤器长度计算群井抽水时,各井点单井过滤器进水长度按下式验算: l为过滤器进水长度;r0为基坑等效半径;rw为管井半径;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R0为基坑等效半径与降水井影响半径之和; 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通过以上计算,取过滤器长度为9.271m。2.1.3.4 基坑中心水位降深计算: S1为基坑中心处地下水位降深;ri为各井距离基坑中心的

12、距离。根据计算得S1=12.72m = S=5.55m,故该井点布置方案满足施工降水要求!因为基坑开挖深度为5.850米左右,根据在此类地质条件下井点降水经验计算,井深应为18米;根据单眼井影响半径计算本工程开挖无地下水时R=6.0米,由于地下水位高埋深为1.3米,要求降水工期很短且所开挖地层的土质水的渗透系数又很小,为达到降水效果采用单排井点沿基坑周边布置。同时考虑冬季为天津地区枯水期,且考虑输送地道与熟料储存连接处降水问题,熟料储存地沟井点降水施工周边总长497.4米,共计28眼降水井(详见熟料储存及输送井点降水平面布置图),井的深度为18米,每个井内安装1台50泥浆泵,打井开孔500mm

13、井管400mm。2.2 土坡稳定性计算2.2.1 参数信息:条分方法:瑞典条分法;条分块数:50;考虑地下水位影响;基坑外侧水位到坑顶的距离(m):1.300;基坑内侧水位到坑顶的距离(m):6.850;放坡参数:序号 放坡高度(m) 放坡宽度(m) 平台宽度(m) 条分块数 1 5.85 8.78 1.00 0.00荷载参数:序号 类型 面荷载q(kPa) 基坑边线距离b0(m) 宽度b1(m) 1 满布 10.00 0.00 0.00土层参数:序号 土名称 土厚度(m) 坑壁土的重度(kN/m3) 坑壁土的内摩擦角() 内聚力C(kPa) 饱容重(kN/m3) 1 填土 1.30 17.0

14、0 14.00 8.00 22.00 2 粘性土 1.20 18.00 20.00 23.50 22.00 3 淤泥质二 1.20 16.25 11.50 11.00 22.00 4 粘性土 6.05 17.25 12.50 12.50 22.00 5 粘性土 3.55 17.25 12.50 12.50 22.00 6 粉土 3.95 19.25 25.00 18.50 22.00 2.2.2 计算原理:根据土坡极限平衡稳定进行计算。自然界匀质土坡失去稳定,滑动面呈曲面,通常滑动面接近圆弧,可将滑裂面近似成圆弧计算。将土坡的土体沿竖直方向分成若干个土条,从土条中任意取出第i条,不考虑其侧面上

15、的作用力时,该土条上存在着:1、土条自重,2、作用于土条弧面上的法向反力,3、作用于土条圆弧面上的切向阻力。将抗剪强度引起的极限抗滑力矩和滑动力矩的比值作为安全系数,考虑安全储备的大小,按照规范要求,安全系数要满足=1.3的要求。 将抗剪强度引起的极限抗滑力矩和滑动力矩的比值作为安全系数,考虑安全储备的大小,按照规范要求,安全系数要满足=1.3的要求。2.2.3 计算公式: 式子中:Fs -土坡稳定安全系数;c -土层的粘聚力;li-第i条土条的圆弧长度; -土层的计算重度;i -第i条土到滑动圆弧圆心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土层的内摩擦角;bi -第i条土的宽度;hi -第i条土的平均高度;h

16、1i 第i条土水位以上的高度;h2i 第i条土水位以下的高度; 第i条土的平均重度的浮重度;q第i条土条土上的均布荷载; 其中,根据几何关系,求得hi为: 式子中:r -土坡滑动圆弧的半径;l0 -坡角距圆心垂线与坡角地坪线交点长度; -土坡与水平面的夹角;h1i的计算公式 当h1i hi 时,取h1i = hi; 当h1i 0时,取h1i = 0;h2i的计算公式: h2i = hi-h1i;hw 土坡外地下水位深度;li 的几何关系为: 2.2.4 计算安全系数:将数据各参数代入上面的公式,通过循环计算,求得最小的安全系数Fs:-计算步数 安全系数 滑裂角(度) 圆心X(m) 圆心Y(m)

17、 半径R(m) 第1步 1.325 29.430 4.481 8.839 9.910 示意图如下:-计算结论如下:第 1 步开挖内部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 Fs= 1.3251.30 满足要求! 标高 -5.850 m按照计算土方开挖采用1:1.5放坡可以有效的保证土坡的稳定,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为避免大面积暴露地沟周边预制桩,导致其偏位或承载力下降,拟定地沟基坑两侧采用1:0.2放坡,地沟周边第一排预制桩作为悬臂式板桩支护,间距不够者中间加脚手架钢管做锚杆支护,以砂袋阻挡流砂。2.3悬臂式板桩和板桩稳定性计算2.3.1 编制依据本计算书的编制参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土力学

18、与地基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等编制。2.3.2 参数信息重要性系数:1.10;土坡面上均布荷载值:10.00;开挖深度度:5.85;基坑下水位深度:1.00;基坑外侧水位深度:1.30;桩嵌入土深度:14.15;基坑外侧土层参数:序号 土名称 土厚度 坑壁土的重度 内摩擦角 内聚力 饱和容重 (m) (kN/m3) () (kPa) (kN/m3)1 填土 1.3 17 14 8 22 2 粘性土 1.2 18 20 23.5 22 3 淤泥质二1.2 16.25 11.5 11 22 4 粘性土 6.05 17.25 12.5 12.5 22 5 粘性土 3.55 17.25 12.5

19、12.5 22 6 粉土 3.95 19.25 25 18.5 22 7 粘性土 3.55 17.25 12.5 12.5 22 8 粘性土 3.3 18 20 23.5 22 9 粉砂 8.2 18.5 28 0 22 10 粘性土 3.9 18 20 23.5 22 基坑以下土层参数:序号 土名称 土厚度 坑壁土的重度 内摩擦角 内聚力 饱和容重 (m) (kN/m3) () (kPa) (kN/m3)1 粘性土 3.9 17.25 12.5 12.5 22 2 粘性土 3.55 17.25 12.5 12.5 22 3 粉土 3.95 19.25 25 18.5 22 4 粘性土 3.5

20、5 17.25 12.5 12.5 22 5 粘性土 3.3 18 20 23.5 22 6 粉砂 8.2 18.5 28 0 22 7 粘性土 3.9 18 20 23.5 22 2.3.3 主动土压力计算 Kai=tan2(450-14.000/2)=0.61;临界深度计算: 计算得z0=28.00/(17.000.611/2)-10.00/17.00=0.62;第1层土计算:ajk上=10.00 kPa;ajk下=ajk下=10.00+17.001.30=32.10 kPa;eak上=10.000.61-28.000.611/2=-6.40 kPa;eak下=32.100.61-28.0

21、00.611/2=7.09 kPa;Ea=(0.00+7.09)(1.30-0.62)/2=2.42 kN/m; Kai=tan2(450-20.000/2)=0.49;第2层土计算:ajk上=ajk下=32.10 kPa;ajk下=ajk下=32.10+18.000.00=32.10 kPa;eak上=32.100.49-223.500.491/2=-17.17 kPa;eak下=32.100.49-223.500.491/2=-17.17 kPa;Ea=(0.00+0.00)0.00/2=0.00 kN/m;第3层土计算:ajk上=ajk下=32.10 kPa;ajk下=ajk下=32.1

22、0+18.001.20=53.70 kPa;eak上=32.100.49-223.500.491/2=-17.17 kPa;eak下=53.700.49-223.500.491/2=-6.58 kPa;Ea=(0.00+0.00)1.20/2=0.00 kN/m; Kai=tan2(450-11.500/2)=0.67;第4层土计算:ajk上=ajk下=53.70 kPa;ajk下=ajk下=53.70+16.251.20=73.20 kPa;eak上=53.700.67-211.000.671/2=17.87 kPa;eak下=73.200.67-211.000.671/2=30.89 kP

23、a;Ea=(17.87+30.89)1.20/2=29.26 kN/m; Kai=tan2(450-12.500/2)=0.64;第5层土计算:ajk上=ajk下=73.20 kPa;ajk下=ajk下=73.20+17.252.15=110.29 kPa;eak上=73.200.64-212.500.641/2=27.09 kPa;eak下=110.290.64-212.500.641/2=50.98 kPa;Ea=(27.09+50.98)2.15/2=83.92 kN/m;第6层土计算:ajk上=ajk下=110.29 kPa;ajk下=ajk下=110.29+17.250.00=110

24、.29 kPa;eak上=110.290.64-212.500.641/2=50.98 kPa;eak下=110.290.64-212.500.641/2=50.98 kPa;Ea=(50.98+50.98)3.90/2=198.81 kN/m; Kai=tan2(450-12.500/2)=0.64;第7层土计算:ajk上=ajk下=110.29 kPa;ajk下=ajk下=110.29+17.250.00=110.29 kPa;eak上=110.290.64-212.500.641/2=50.98 kPa;eak下=110.290.64-212.500.641/2=50.98 kPa;Ea

25、=(50.98+50.98)3.55/2=180.97 kN/m; Kai=tan2(450-25.000/2)=0.41;第8层土计算:ajk上=ajk下=110.29 kPa;ajk下=ajk下=110.29+19.250.00=110.29 kPa;eak上=110.290.41-218.500.411/2=21.19 kPa;eak下=110.290.41-218.500.411/2=21.19 kPa;Ea=(21.19+21.19)3.95/2=83.70 kN/m; Kai=tan2(450-12.500/2)=0.64;第9层土计算:ajk上=ajk下=110.29 kPa;a

26、jk下=ajk下=110.29+17.250.00=110.29 kPa;eak上=110.290.64-212.500.641/2=50.98 kPa;eak下=110.290.64-212.500.641/2=50.98 kPa;Ea=(50.98+50.98)2.75/2=140.18 kN/m;求所有土层总的主动土压力: Eai=719.26kPa;每一土层合力作用点距支护桩底的距离为hai; 则所有土层总的合力作用点距支护桩底的距离为ha; 根据公式计算得,合力作用点至桩底的距离ha=8.38m。2.3.4 基坑下的被动土压力计算 根据公式计算得Kp1=tan2(450+12.500

27、/2)=1.55;基坑下土层以上的土层厚度之和与水位深度进行比较hi=3.90hwp=1.00,经比较可知,水位在本土层中;上层土压力计算:上层土的计算高度为:1.00m;上层土的土压力为: p1k上上=0.00kPa; p1k上下=0.00+17.251.00=17.25kPa; 根据公式计算得ep1k上上=0.001.55+212.501.551/2=31.15kPa; 根据公式计算得ep1k上下=17.251.55+212.501.551/2=57.93kPa;式中c1-第一层土的粘聚力; 根据公式计算得第1层土上层土总的土压力为Ep1上=(31.15+57.93)1.00/2=44.5

28、4kPa;本土层合力作用点距支护桩底的距离为hpi; Hpi1上=13.60;下层土压力计算:下层土的计算高度为:2.90m;p1k下上=p1k上下=17.25kPa; p1k下下=17.25+(3.90-1.00)22.00=81.05kPa;下层土的土压力为: 根据公式计算得ep1k下上=17.251.55+212.501.551/2=57.93kPa; 根据公式计算得ep1k下下=81.051.55+212.501.551/2=156.98kPa;式中c1-第一层土的粘聚力;所以,第1层土下层土总的土压力为: 根据公式计算得Ea1下=(57.93+156.98)2.90/2=311.61

29、kPa;本土层合力作用点距支护桩底的距离为hpi; Hpi1下=11.48; 根据公式计算得Kp2=tan2(450+12.500/2)=1.55;由于前一土有水,所以该本土层完全有水,重度按浮容重计算;本层土压力计算:本层土的计算高度为:3.55m; p2k上=81.05kPa; p2k下=p2k上+rh2=81.05+22.003.55=159.15kPa;本层土的土压力为: 根据公式计算得ep2k上=81.051.55+212.501.551/2=156.98kPa; 根据公式计算得ep2k下=159.151.55+212.501.551/2=278.22kPa;式中c2-第2层土的粘聚

30、力;所以,第2层土下层土总的土压力为: 根据公式计算得Ep2上=(156.98+278.22)3.55/2=772.48kPa;本土层合力作用点距支护桩底的距离为hpi; Hpi2=14.16; 根据公式计算得Kp3=tan2(450+25.000/2)=2.46;由于前一土有水,所以该本土层完全有水,重度按浮容重计算;本层土压力计算:本层土的计算高度为:3.95m; p3k上=159.15kPa; p3k下=p3k上+rh3=159.15+22.003.95=246.05kPa;本层土的土压力为: 根据公式计算得ep3k上=159.152.46+218.502.461/2=450.21kPa

31、; 根据公式计算得ep3k下=246.052.46+218.502.461/2=664.32kPa;式中c3-第3层土的粘聚力;所以,第3层土下层土总的土压力为: 根据公式计算得Ep3上=(450.21+664.32)3.95/2=2201.21kPa;本土层合力作用点距支护桩底的距离为hpi; Hpi3=10.45; 根据公式计算得Kp4=tan2(450+12.500/2)=1.55;由于前一土有水,所以该本土层完全有水,重度按浮容重计算;本层土压力计算:本层土的计算高度为:2.75m; p4k上=246.05kPa; p4k下=p4k上+rh4=246.05+22.002.75=306.

32、55kPa;本层土的土压力为: 根据公式计算得ep4k上=246.051.55+212.501.551/2=413.13kPa; 根据公式计算得ep4k下=306.551.55+212.501.551/2=507.05kPa;式中c4-第4层土的粘聚力;所以,第4层土下层土总的土压力为: 根据公式计算得Ep4上=(413.13+507.05)2.75/2=1265.25kPa;本土层合力作用点距支护桩底的距离为hpi; Hpi4=7.18; Epi=-9.25003690978074034E210;每一土层合力作用点距支护桩底的距离为hpi; 则所有土层总的合力作用点距支护桩底的距离为hp;

33、根据公式计算得,合力作用点至桩底的距离hp=0.00。经过计算得出图如下:2.3.5 验算嵌固深度是否满足要求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的要求,验证所假设的hd是否满足公式; 0.00-9.25003690978074034E210-1.21.108.38719.26=39245.46;满足公式要求!2.3.6 抗渗稳定性验算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要求,此时可不进行抗渗稳定性验算!2.3.7 结构计算2.3.7.1 结构弯矩计算 弯矩图(KN.m) 变形图(m)悬臂式支护结构弯矩Mc=439.54kN.m;2.3.7.2 截面弯矩设计值确定: 截

34、面弯矩设计值M=1.251.10439.54=604.37;0-为重要性系数,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表3.1.3可以选定。2.3.8 截面承载力计算2.3.8.1 材料的强度验算: x-塑性发展系数,对于承受静力荷载和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偏于安全考虑,可取为1.0;Wx-材料的截面抵抗矩: 3163.38 cm3max=M/(xWx)=604.37/(1.03163.3810-3)=191.05 MPamax=191.05 Mpafm=205.00 Mpa;经比较知,材料强度满足要求。3、施工方法3.1 管井降水3.1.1 施工工序:钻机就位钻孔成孔下管管外回填石

35、屑洗井成井3.1.2 在布置井桩经验收合格后,进行钻机就位,钻机就为要求作业面平整,机架稳定。与地面垂直,施工作业面有充分水源和泥浆循环设备。3.1.3 在校对井径和井深无误后进行开钻成孔施工,钻井施工时要保证连续成孔,保证成孔德垂直度,泥浆配置要合理,要防止塌孔埋钻孔匙的出现。3.1.4 在钻孔达到预计深度后,作业面内要求充足的管材保证下管的连续性,下管时要保证管与管之间的连续、牢固,防止错口,下管提升设备灵活可靠,管层采用木板封堵,管与管之间采用竹片钢丝加固,下管采用0.5寸钢丝下管。3.1.5 下管完成后外间隙回填石屑能充分过水。3.1.6 在井笼外空回填石屑,完成后应及时抽水泼井,防止

36、由于井内泥浆停置时间过长沉淀在井底,粘住井底滤水孔,影响降水。3.1.7 所有钻孔成孔后,及时破壁换浆,将孔内稠泥浆换为稀泥浆,并及时按设计下入井管,在含水层对应位置下入相应口径的桥式滤水管。针对本区含水层中砂粒细小的特点,滤水管桥高均采用1,并在管外壁包2层80目的纤维滤水网。管外含水层段投放混粒砂作过滤。 3.1.8 本眼井完成成井,下泥浆泵进行降水施工。3.2 土方开挖3.2.1施工工序:定位放线移除降水水泵第一阶土方开挖第一阶桩头破除第二节土方开挖基坑支护基底清理砼垫层浇筑第二节桩头破除3.2.2 土方开挖前应进行土方开挖定位放线,并对土方施工队进行交底;3.2.3 通知降水施工队伍,移除降水井内水泵,以免受到土方开挖影响,导致水泵埋在井内;3.2.4 进行第一阶土方开挖至标高-3.500m处,第一排预制桩应挖出来;3.2.5 通知业主及监理,要求其通知桩基施工队伍进行桩头截除;3.2.6 在桩头截除完毕后,进行第二节土方开挖,并应有人员跟随进行边坡清理;3.2.7 在第二阶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边坡清理过程中,即对基坑边坡进行维护,防治流砂;3.2.8 土方开挖完毕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基底清理,清理出排水明沟和集水坑,保证基坑不被地下水浸泡;3.2.9 基坑清理完毕后,通知监理及业主进行地基验槽,在验槽合格后即进行垫层砼浇筑;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