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培等训教材.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2886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6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培等训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安全培等训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安全培等训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安全培等训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安全培等训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培等训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培等训教材.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概论第一节:全与危险第二节:化工的特点第二章 危险化学品的基本知识第一节:险化学品的分类和特点第二节:公司的原料,产品的性质和特点第三章 危险化学品的法律 法规第四章 防火防爆安全管理第一节:燃烧第二节:爆炸第三节:生产场所的有关规定及注意事项第五章 用电安全管理第一节:防触电管理第二节:电气防火防爆安全管理第三节:防雷的安全管理第四节:防静电安全管理第六章 职业卫生与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第一节:职业卫生与职业危害因素第二节:我公司的防护用品应急器材的分类及使用保养方法第七章 化工生产环境保护第八章 事故分析与防范对策序言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

2、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每个单位和个人都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深刻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学习和掌握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化环境管理,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是在人口基数大,人均物资少,环境污染较严重的条件下,事先经济快速发展的。使本来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强环境管理,环境培训尤其重要。 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易中毒、易腐蚀等特点。

3、加之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中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更多更严。就我公司而言,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仍然十分薄弱,安全生产条件和管理状况仍然有待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偏低,为加强我公司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管理,提高干部职工的素质,特编制本培训教材。第一章 概 论第一节 安全与危险一:安全的定义 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或某系统是否安全,是人们对这一事物的主观评价。当人们均衡利害关系,人为该事物的危险程序可以接受时,则这种事物的状态是安全,否则就是不安全。二:危险,即不安全 万事万物都普遍存在着危险因

4、素,不存在的危险因素的事物几乎是没有的。就连人走路都存在着拌人摔跤的危险因素,只不过危险因素有大有小,有轻有重而已。有的危险因素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很小,有的则很大,有的引发了事故后果非常严重,有的则可以忽略。因此,我们从任何活动或操作任何系统都有不同的危险程度。 人们常把危险程度定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发生了事故可能性大且后果严重的为高危险程度,一般情况为中危险程度:发生事故可能性小且事故后果不严重者为低危险事故程度。当客观事物状态处于高度危险时,人们是不能接受的,则这种状态是不安全的,中等以上的危险程度称危险范围,中等及以下危险程度的安全范围。第二节 化工生产的特点一:易燃、易爆、有毒、有腐

5、蚀性的物质多 由于化工生产的需要,大多数企业需要用大量的易燃、易爆的化工原料。同时这些原料还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或毒性。对人体或物品有直接危害。有些物品受到高温作用或其他物质接触会产生有毒气体。如本厂的原料甲苯,易燃,易爆,闪电4.4。对人的神经系统的作用较强,氯气有毒气体,本品能助燃烧,能与H2燃烧,并发出爆炸声。CL2对咽喉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对人体可一起慢行支气管炎,气管哮喘等。对牙齿酸性腐蚀症。本厂的氧气钢瓶,氯气瓶,乙炔瓶,压力容器等在操作不当的情况下都会发生爆炸,H2SO4,HCL都有腐蚀性。二:生产设备繁多 化工生产的设备很多,主要有物料输送设备,化学反应设备,加热设备,干燥设备,

6、粉碎设备,分离设备,制冷设备这些设备有的安装于地面,地下或半地下,有的架空,有的出于高温,高压,真空和低温等不同状态,有的设备和容器是金属制成的,有的是用玻璃或其他易损坏的材料制成的,而且在化工生产厂区内,各种管道从横交错,互相连通,设备间距较小,当某一个设备发生燃烧或爆炸时,会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转甚至造成一连串的事故。三:工艺复杂,操作要求严格 工艺过程复杂,许多工艺过程需要连接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一种产品的生产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应,才能最后制取。产品对温度,压力等要求都很高。四:三废多,污染严重 三废:废水,废汽,废渣 污染物是由反应不充分,付反应产物,另外工艺落后等的

7、产物!五:事故多,损失大 化工过程中有许多物质极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有的呈蒸汽状态,如汽油,苯类等有机溶剂蒸汽;有的呈气体状态,如H2.C2H2等,也有的呈现粉末状态。这些物质与空气混合到一顶比例,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 还有建筑物的孔洞和沟道较多。新建的大型化工企业建筑结构都不易燃烧,但化工厂或车间的管道较多,管道在穿过墙壁和楼板的部位全是孔,洞,沟道,使车间和车间上下楼之间相互连通,在发生火灾时,可能成为火势蔓延的通道。另外化工企业的设备多数为高温,高压设备,因而对设备的选材很讲究,所以投资就很大,一旦发生了事故,损失就很大。第二章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第一节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特性化学品中具

8、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助燃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的均属于危险化学品。1, 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出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是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爆炸品在国家标准中分为5项,其中有三项包含危险化学品。 第一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三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四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 主要特性: 爆炸性强。爆炸品都具有化学不稳定性,在一定外因作用下,能以极快的速度发生猛烈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

9、能量在短时间内无法逸散出去,致使周围的温度迅速升高并产生巨大的压力面引起爆炸。 敏感度高。各种爆炸化学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本身的爆炸性,而爆炸的难易程度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敏感度。敏感度越高的物质越容易爆炸。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一般存储在加压容器中。在钢瓶中处于气体状态的气体称为压缩气体,处于液体状态的气体称为液体气体。分为三项:第一项:易燃气体。极易燃燃。也有一定的毒性。如氨气、一氧化碳、氢气等。第二项:不然气体。本身不燃烧,但是有的有助燃作用。一般无毒,但是容易使人产生窒息。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第三项:有毒气体。毒性很强,易引起中毒,甚至死

10、亡。如氯气、氨气、光气、硫化氢等。主要特性:易燃烧爆炸。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特性就是易燃易爆。有些气体的爆炸范围比较大,如氢气、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的范围分别为4.1%-74.2%、12.5%-74%。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由于充装容器为压力容器,受热、受撞击或剧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易扩散。压力气体和液化气体非常容易扩散。比空气轻的气体在空气中可以无限制地扩散,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比空气中的气体扩散后,往往在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长时间不散,遇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易膨胀。压缩气体和压缩液体一般是通过加压降温后存储在密闭的容器中,

11、如钢瓶等。受到光照或受热后,气体易膨胀产生较大的压力,当压力超过容器的耐压强度时就会造成爆炸的事故。有腐蚀毒害性。主要是以下含氢、硫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作用。如氢、氨、硫化氢等都能腐蚀设备,严重时可导致设备裂缝、漏气。对这类气体的容器,要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要定期检验其耐压强度,以防万一。3,易燃液体是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在常温下是液体,但是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化工行业中,很多溶剂都是易燃体。按照闪点大小分成三项:第一项:低闪点液体,即闪点低于-18的液体,如乙醛、丙酮等。第二项:中闪点液体,即闪点在-1823的液体,如苯、甲醛等。第三项:高闪点液体,即闪点在23以

12、上的液体,如环辛烷、氯苯等。主要特性:1, 易挥发。易燃液体的沸点一般都很低,很容易挥发出易燃蒸汽,其挥发的蒸汽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后遇火源燃烧爆炸。2, 易流动。易燃液体的年度一般都很小,流动扩散性都比较大,一旦燃烧,有蔓延和扩大火灾的危险。易燃液体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若出现跑冒滴漏现象,会发出的蒸汽或流出的液体很快向四周扩散,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增加了燃烧爆炸的危险性。3, 毒害性。易燃液体大多本身(或蒸汽)具有毒害性。对人体有毒性作用4,易燃固体。助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按它的燃烧特性分为3项: 第一项:易燃固体。指然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

13、,迅速燃烧,能散 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硫磺等。主要特性:易点燃。易燃固体常温下是固体,但着火点都比较低,一般都在300以下。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绝大多数易燃固体与酸、氧化剂接触,尤其是与强氧化剂接触时,能够立即引起着火或爆炸。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很多易燃固体本身具有毒害性,火燃烧后产生有毒物质。自然性。一些易燃固体的自燃点也很低,当温度达到自燃点,在积热不散时,及时没有火源也能引起燃烧。易燃固体按照燃点的高低、易燃性的大小可分为两类:一级易燃固体和二级易燃固体。一级易燃固体的燃点和自然点较低,容易燃烧爆炸,燃烧速度快,燃烧产毒性大;二级易燃固体的燃烧性比一级依然固体差一些,燃

14、烧速度慢,有的燃烧产毒性也小些。第2项:自燃物品。指直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三氧化钛等。主要特性:遇空气自燃。自燃物品大部分非常活泼,具有极强的还原性,接触空气中的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达到自燃点而着火,爆炸。根据自燃物品发出自燃的难易程度,自燃物品可分为两类,一级自燃物品、二级自燃物品。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要火,就能燃烧或爆炸,如金属钠、氰化钾等。主要特性:遇水易燃。这是这类物质的共性。遇氧化剂、酸着火易爆炸。这种反应比遇水的反应更加剧烈,危害性更大。遇湿易燃物品可分为两个危险级

15、别:一级遇湿易燃物品、二级遇湿易燃物品。5,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按其组成分为2项。第一项:氧化剂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主要特性:有强烈的氧化性;受热、撞击易分解;可燃;遇酸、水、弱氧化剂分解;有腐蚀毒害性。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是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主要特性:分解易爆炸;易燃;伤害性。6, 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机体后,积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

16、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等。 大多数毒害品遇酸、受热分解释放出有毒气体或烟雾。其中有机毒害品具有 可燃性,遇明火、热源与氧化剂会着火爆炸,同时放出有毒气体。液态毒害品还易于挥发、渗漏和污染环境。 毒害品按其毒性大小分为一级毒害品(剧毒品)、二级毒害品(有毒品)。 根据毒害品的化学组成,毒害品还可以分成无机毒害品和有机毒害品两大类。 根据储运中毒危险程度,将毒害品包装划分为三个类别:一类,二类,三类。 主要特性: 溶解性。毒害品在水中溶解性越大,毒害性越大。因为易于在水中溶解的物品,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而引起中毒。 挥发性和分散

17、性。毒物易挥发,在空气中的浓度就越大,其毒性就越大,已发生中毒。颗粒越小,分散性越好,悬浮在空气中,更易被吸入人体而中毒。 可燃毒害品的危险特性除了毒害性外,还具有火灾危险性,主要表现在遇湿易燃;氧化性;易燃易爆。7, 放射性物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确定的管理范围,放射性物品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范畴。8, 腐蚀性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这类物质按化学性质分为三项:第一项:酸性腐蚀品,如硫酸、硝酸、盐酸等。第二项:碱性腐蚀品,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第三项:其他腐蚀品,如二氯乙醛、苯酚钠等。主要特性:腐蚀性。对人体、设备、建筑物、金属等发生化学反应,使之腐

18、蚀。毒害性。在腐蚀物质中,有一部分能会发出有强烈腐蚀和毒害性的气体,如Br2,HF等。放热性。有些腐蚀品,氧化性很强,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容易引起燃烧。大多数腐蚀品遇水会放出大量的热,在操作中易使液体四溅灼伤人体。第二节:我公司的原料,产品,辅助材料的性质和特性一、 原料1, 甲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气味似苯。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的限爆炸限1.277% 。几乎不溶于水,与乙醇、氯仿、乙醚、丙酮、冰醋酸、二硫化碳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火。遇明火或与下列物质 (硫酸+硝酸)、四氧化二氮、高氯酸银、三氟化溴、六氟化铀, 反应引起爆炸。流速过快(超过3米/秒)有产生和积聚静电危险。2,

19、液氯。黄绿色气体,有窒息性气味。相对密度1.47(0,369.77kPa)。溶于水和易溶于碱液。遇水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次氯酸再分解为盐酸新生态氯、氧和氯酸。本品不燃,但可助燃。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与许多物质反应引起燃烧和爆炸。3, 纯苯。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蒸汽压13.33kPa/26.1,闪点-11,熔点5.5,沸点80.1,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相对密度(水=1)0.88;相对密度(空气=1)2.77,用作溶剂及合成苯的衍生物、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

20、烈反应。易产生和聚集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二、 成品1, 邻氯甲苯。无色液体,熔点35.10,沸点159.1,相对密度1.0825,折射率1.5268,闪点(开杯)52.2,微溶于水,易溶于醇、醚、苯及氯仿。有毒,对人体有害,能和水蒸汽一同挥发,遇明火、高热或接触氧化剂能引起燃烧爆炸,对人体有麻痹作用。2, 对氯甲苯。无色液体,熔点7.5,沸点162,相对密度1.0697(20),折射率1.5150,(20),微溶于水,易溶于醇、醚、苯及氯仿。3, 邻氯苯甲醛。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熔点12.39,沸点211.9,相对密度1.24

21、83,折射率1.5226,闪点87,凝固点9-11,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和苯,有强烈的醛味。4, 对氯苯甲醛。白色块状结晶,熔点46-47,沸点108-111(3.33kPa)。不溶于水,可溶于苯,有强烈的醛味。5, 对氯氯苄。6, 顺丁烯二酸酐。无色针状结晶。本品可燃,有毒,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相对密度(水=1):1.48、(空气=1)3.38;燃烧热(Kj/mol)1390;闪点110;爆炸极限:1.47.1%;熔点:52.8;沸点:202;饱和蒸气压(kPa)0.02/20;引燃温度447;溶于水、丙酮、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稳定,聚合。避免接触潮湿空气。禁忌

22、物: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强酸、强碱、碱金属、水、胺类、胺盐、吡啶。7, 2.4二氯甲苯。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蒸气压0.04kPa 闪点:79,熔点-13.5,沸点200,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苯,相对密度(水=1)1.25,用作溶剂、制药及有机合成8, 3.4二氯甲苯。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闪点85,熔 点-15.3,沸点208.9,相对密度(水=1)1.26,稳定,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用作溶剂及用于有机合成。三、 副产品1, 盐酸。无色或浅黄色刺激性透明液体,腐蚀性很强。能与多种金属反应产生氢气,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氰化物产生剧毒氰化氢

23、。2, 邻氯苯甲酸钠。四、 原副原料1, 二甲苯。化学类别:芳香烃。引燃温度:495529;沸点:144.4;熔点:-25.5;闪点:1725;爆炸极限:1.07.0%;d3.66(空气1)、d0.88(水=1);饱和蒸气压1.33kPa(32);燃烧值4.5633103kJ/mol。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主要用作溶剂和用于合成涂料。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物质稳定,不聚合。禁忌物:强氧化剂。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2, 亚硝酸钠。白色或淡黄色细结晶,无臭,略有咸味,易潮解。不燃,熔点:271;沸点:320(分解);相对密度(水=1):2.

24、17;分解温度:320,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稳定,不聚合。避免接触空气。禁忌物: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强酸。燃烧(分解)产物:氮氧化物。3, 硝酸钾。无色透明斜方或三方晶系颗粒或白色粉末。用于制造烟火、火药、火柴、医药,以及玻璃工业。不燃;熔点():334;相对密度(水=1)2.11;易溶于水,不溶于无水乙醇、乙醚。稳定,不聚合。避免接触潮湿空气。禁忌物:强还原剂、强酸、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燃烧(分解)产物:氮氧化物。4, 氮气。无色无臭气体。相对密度( 水=1 ): 0.81(-196)、(空气=1): 0.97;临界压力(Mpa): 3.40;熔点(): -209.

25、8;沸点(): -195.6;饱和蒸气压(kPa): 1026.42(-173);临界温度(): -147;微溶于水、乙醇。稳定,不聚合。有害燃烧产物:氮气。5, 氨气。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最易引燃浓度17%)。氨在20水中溶解度34%,25时,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10%,在甲醇中溶解度16%,溶于氯仿、乙醚,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遇热、明火,难以点燃而危险性较低;6, 但氨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上述浓度范围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与硫酸或其它强无机酸反应放热,混合物可达到沸腾。7, 氢氧化钠。无色液体或固体,

26、分子式NaOH。分子量40.01。相对密度2.13。熔点318。从空气中迅速吸收水分的同时,也迅速吸收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乙醇和甘油。溶解时产生大量的热。这些溶液与酸混合时也能产生大量热。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具有强腐蚀性。第三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法规体系是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组合,形成的多层次、内容系统、结构严谨的统一体。安全生产法规从内容划分主要有以下三类:(1)安全生产管理法规,是国家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职工在生产劳动中安全而制定的管理法规。(2)安全技术法规,是国家为了搞好安全生产,防止和

27、消除生产中灾害事故,保障职工人身安全而制定的法律规范。(3)职业卫生法规(也称劳动卫生或工业卫生法规),是指国家为了改善劳动条件,保护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健康,预防和消除职业中毒而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下称,安全法。安全法是2002年11月1日实施的。它是我国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综合性法律。其中将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作为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制定了一些特殊、具体的法律规范。其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它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

28、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它目标。“预防为主”就是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事先辨识危险和可能发生的事故,千方百计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综合治理”就是要依法治理和依管治理,要综合利用政府监督机制、企业自我防范机制、从业人员自我约束机制、社会监督机制以及中介机构支持与服务机制提高我国的安全生产水平。虽然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还不可能完全杜绝事故的发生,但只要思想重视、预防措施得当并加强监督管理,事故是可以被预防或被大大减少的。安全管理的目标就是减少和控制危险有害因素,减少和控制事故和职业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它损失

29、,力争使安全生产水平得到持续提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简而言之,安全管理的目标就是减少和控制事故和职业病,因此,需要首先了解有关事故和职业病的基础知识。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是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8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外次会议修订。 其消防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1989年12月26日实施的,它在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上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其基本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另外还有很多地方性的法令法规。第四章 防火防爆安

30、全管理第一节燃烧1、定义:指可燃物与氧化剂化合,同时放出光与热的化学反应。2、条件:(1) 有可燃物存在 凡能与空气中氧或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可燃物包括可燃固体,如煤、木材、纸张、棉花等;可燃液体,如汽油、酒精、甲醇等;可燃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液化石油气等。在化工生产中很多原料、中间体、半成品和成品是可燃物质。(2) 有助燃物存在 凡能帮助和维持燃烧的物质,均成为有助燃物。常见的助燃物是空气和氧气以及氯气和氯酸钾等氧化剂。(3) 有点火源存在 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统称为点火源。如明火、撞击、摩擦高温表面、电火花、光和射线、化学反应热等。3、类型:根据燃烧的起因不同,燃

31、烧可分为闪燃、着火和自然三类。(1) 闪燃和闪点 可燃液体的蒸汽(包括可升华固体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而引起 瞬间燃烧,称为闪燃。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的闪点。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越容易着火,火灾危险性越大。 (2) 着火与燃点 可燃物质在有足够助燃物(如充足的空气、氧气的)情况下,由点火源作用引起的持续燃烧现象,称为着火。使可燃物质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可燃液体的闪点和燃点的区别是,在燃点时燃烧的不仅是蒸气还有液体,另外,在闪点的时移去火源后闪点即熄灭,可在燃点时移去火源后则能继续燃烧。(3) 自燃和自然点 可燃物质被加热或由于缓慢氧化

32、分解等自行发热达到一定的温度,即使不与明火接触也能自行着火燃烧的现象,称为受热自然。可燃物发生自然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然点。 自燃点越低,则火灾危险性越大,如磷30,如1994年12月8日新疆拉玛依事故。4.特性:(1)发光(2)发热(3)生成新的物质5火灾:火灾的分类:A 类火灾:固体火灾, 如:棉、木材、麻、纸张B类火灾: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如:汽油、苯、甲苯、沥青、石蜡。C类火灾: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燃气、甲烷、氢气。D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钾、钠、镁。6.火灾的五个阶段:(1)初期阶段:燃烧的面积不大,火焰不高,辐射热不强,烟和气体流动缓慢,燃烧速度不快,是扑救的最佳阶段。(2

33、)发展阶段:随着燃烧的时间延长,环境温度的升高,周围可燃物质或建筑构件被迅速加热,气体对流增强,燃烧迅速加快,燃烧面积逐渐扩大,进入燃烧的发展阶段。 (3)猛烈阶段:由于燃烧时间继续延长,燃烧速度不断加快,燃烧面积迅速扩大,燃烧温度急剧上升,气体对流达到最快迅速,辐射热很强,建筑物件的承重能力急剧下降。7、灭火的基本方法:(1)隔离法:就是将火源处和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或将可燃物质移开。燃烧会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 (2)窒息法:就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点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如CO2,蒸气,泡沫,石棉) (3)冷却法: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使燃烧物的温度低

34、于燃点,燃烧停止。(H2O)(4)就是使灭火剂参与燃烧的连锁反应,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从而使燃烧反应停止。干粉、“1211”等。8、常用的灭火剂:灭火剂是能够有效地破坏燃烧条件,终止燃烧的物质。选择灭火剂的基本要求是灭火效能高,使用方便、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对人对物基本无害。灭火剂的种类很多,现介绍常见的几种。 (1)水(及水蒸气) 水的来源丰富,取用方便,价格便宜,是最常用的天然灭火剂。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不同的化学剂组成混合液使用。a水的灭火原理:主要包括冷却 作用、窒息作用和隔离作用。b水灭火剂的优缺点优点:与其它灭火剂相比,水的比热容及汽化潜热

35、较大,冷却作容明显;价格便宜;易于运距离输送;水在化学上呈中性,对人无毒、无害。缺点:水在零度下会结冰,当泵暂时停止供水时会在管道中形成冰冻或呈堵塞;水对很多物品如档案,图书,珍贵物品等,有破坏作用;用水扑救橡胶粉、煤粉、等火灾时,由于水不能或很难浸透燃烧介质,因而灭火效率很低。必须向水中添加润湿剂才能弥补以上不足。(4) 水灭火剂的适用范围 除以下情况,都可以考虑用水灭火。 忌水性物质,如碱金属、电石等不能用水扑救。因为它们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产可燃性气体并放燃,扩大火势甚至导致爆炸。 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易燃液体。如汽油、煤油等着火时不能用水扑救。但原油、重油等可用雾状水扑救。 密集

36、水流不能扑救带电设备火灾,也不能扑救可燃性粉尘聚集处的火灾。 不能用密集水流扑救贮存大量浓硫酸、浓硝酸场所的火灾,因为水流能引起酸的飞溅、流散,遇可燃物质后,又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高温设备着火不宜用水扑救,因为会使金属机械强度受到影响。 精密仪器设备、贵重文物档案、图书着火,不宜用或扑救2、泡沫灭火剂凡能与水相溶,并可通过化学反应或机械方法产生灭火泡沫的灭火药剂称为泡沫灭火剂。(1) 泡沫灭火剂分类 根据泡沫生产机理,泡沫灭火剂可以分为化学泡沫灭火剂和空气泡沫灭火剂。 化学泡沫是由酸性或碱性物质及泡沫稳定剂相互作用二生产的膜状气泡群,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化学泡沫虽然具有良好的灭火性能,但由

37、于化学泡沫设备较复杂,投资大,维护费用高,近年来多采用灭火简单,操作方便的空气机械泡沫。 空气泡沫又称机械泡沫,是由一定比例的泡沫液、水和空气在泡沫生成器中进行机械混合搅拌而生成的膜状气泡群,泡内一般为空气。(2) 泡沫灭火原理 由于泡沫中充填大量气体,相对密度小(0.001-0.5),可漂浮于液体的表面或附着于一般可燃固体表面,形成一个泡沫覆盖层,使燃烧物表面与空气隔绝,同时阻断了火焰的热辐射,阻止燃烧物本身或附近可燃物质的蒸发,起到隔离和窒息作用。 泡沫析出的水和其它液体有冷却作用。 泡沫受热蒸发产生的水蒸气可降低燃烧物附近的氧浓度。(3) 泡沫灭火剂适用范围 泡沫灭火剂主要用于扑救不溶于

38、水的可燃易燃液体,如石油产品等的火灾;也可用于扑救木材,纤维,橡胶等固体的火灾;高倍数泡沫可有特殊用途,如消除放射性污染等;由于泡沫灭火剂中含有一定的水,所以不能用来扑救带电设备及忌水性物质引起的火灾。3二氧化碳及惰性气体灭火剂(1)灭火原理 二氧化碳灭火剂在消防工作中有较广泛的应用。二氧化碳是以液态形式加压充装于钢瓶中。当它从灭火器中喷出时,由于突然减压,一部分二氧化碳绝热膨胀、汽化,吸收大量的热量,另一部分二氧化碳迅速冷却成雪花状固体(即“干冰”).“干冰”温度为78.5,喷向火处时,立刻汽化,起到稀释氧浓度的作用;同时又起到冷却作用;而且大量二氧化碳笼罩在燃烧区周围,还能起到隔离燃烧物与

39、空气的作用。因此,二氧化碳的灭火效率也较高,当二氧化碳占空气浓度的3035时,燃烧就会停止。(2)二氧化碳灭火剂的优点及适用范围不导电、不含水,可用于扑救电气设备和部分忌水性物质的火灾;灭火后不留痕迹,可用于扑救精密仪器、机械设备、图书、档案等火灾;价格低廉。(3)二氧化碳灭火剂的缺点 冷却作用较差,不能扑救阴燃火灾,且灭火后火焰有复燃的可能;二氧化碳与碱金属(钾、钠)和碱土金属(镁)在高温下会起化学反应,引起爆炸;2Mg+CO2 2MgO+C 二氧化碳膨胀时,能产生静电而可能成为点火源; 二氧化碳能导致救火人员窒息除二氧化碳外,其它惰性气体如氮气,水蒸气,也能用作灭火剂。4、干粉灭火剂 干粉

40、灭火剂是一种干燥的、易于流动的微细固体粉末,由能灭火的基料和防潮剂、流动促进剂、结块防止剂等添加剂组成。在救火中,干粉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从容器中喷出。以粉雾的形式灭火。(1) 分类 干粉灭火剂及适用范围,主要分为普通和多用两大类。普通干粉灭火剂主要适用于扑救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及带电设备的火灾。目前,它的品种最多,生产、使用量最大。共包括: 以碳酸氢钠为基料的小苏打干粉(钠盐干粉); 以碳酸氢钠为基料,又添加增效基料的改性钠盐干粉; 以碳酸氢钾为基料的钾盐干粉; 以硫酸钾为基聊的钾盐干粉; 以氯化钾为基料的钾盐干粉; 以尿素和碳酸氢钾或以碳酸氢钠反应产物为基础的氨基干粉。多用类型的干粉灭火剂不仅

41、适用于扑救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及带电设备的火灾,还适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火灾。它包括: 以磷酸盐为基料的干粉; 以硫酸铵与磷酸铵盐的混合物为基料的干粉; 以聚磷酸铵为基料的干粉。(2) 干粉灭火原理 主要包括化学抑制作用、隔离作用、冷却与窒息作用。、化学抑制作用。当粉粒与火焰中产生的自由基接触时,自由基被瞬时吸附在粉粒表面,并发生如下反应:M(粉粒)O HMOHMO HHM+H2O由反应式可以看出,借助粉粒的作用,消耗了反应中的自由基(OH和H),使自由基的数量急剧减少而导致燃烧反应中断,使火焰熄灭。隔离作用。喷出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上,能构成阻碍燃烧的隔离层。冷却与窒息作用。粉末在高温下,将放出

42、结晶水或发生分解,这些都属于吸热反应,而分解生产的不活泼气体又空稀释燃烧区内的氧气浓度,起到冷却与窒息作用。(3)干粉灭火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优点:干粉灭火剂综合了泡沫、二氧化碳、 卤代烷等灭火剂的特点,灭火效率高;化学干粉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性,不腐蚀、不导电,易于长期注册;干粉适用温度范围广,能在5060温度条件下贮存和使用;干粉雾能防止热辐射,因而在大型火灾中,即使不穿隔热服也能进行灭火;干粉可用管道进行输送。由于干粉具有上述优点,它除了适用于扑救易燃液体、忌水性物质火灾外,也适用于扑救油类、油漆、电气设备火灾。缺点:在密闭房间中,使用干粉时会形成强烈的粉雾,且灭火后留有残渣,因而不适

43、用于扑救精密仪器设备、旋转电机等的火灾;干粉的冷却作用较弱,不能扑救阴燃火灾,不能迅速降低燃烧物品的表面温度,容易发生复燃。因此,干粉与泡沫或喷雾水配合使用,效果更佳。第二节 爆炸1定义: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巨大声响的现象。2 .特点:瞬间发生伴有声响放出能量具有破坏力3. 类型: (1)按照爆炸能量来源的不同分类物理性爆炸:主要是气体或蒸气迅速膨胀,压力急剧增加,并大大超过容器能承受的极限压力。物理性爆炸的前后,爆炸物质的化学成分不改变。锅炉的爆炸就是典型的物理性爆炸,其原因是过热的水迅速蒸发出大量蒸气,使蒸气压力不端提高,当气压超过锅炉的极限强

44、度时,就会发生爆炸。又如氧气钢瓶受热升温,引起气体压力增高,当气压超过钢瓶的极限强度时即发生爆炸。发生物理性爆炸时,气体或蒸气等介质潜藏的能量在瞬间释放出来,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伤害。化学性爆炸。使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反应,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而引起的爆炸现象。化学性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成分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例如用来制造炸药的硝化棉在爆炸时放出大量热量,同时生发出大量气体(CO、CO2、H2和水蒸气等),爆炸时的体积竟会突然增大47万倍,燃烧在万分之一秒内完成。因而会对周围物体产生毁灭性的破坏作用。按照爆炸的瞬间燃烧速度分类轻爆。 物质爆炸时的燃烧速度为每秒数米,爆炸时物多大破坏力,

45、声响也不大。如无烟火药在空气中的快速燃烧,可燃气体混合物在接近爆炸浓度上限或下限时的爆炸即属于此类。爆炸。 物质爆炸时的燃烧速度为每秒十几米至数百米,爆炸时能在爆炸点引起压力激增,有较大的破坏力,有震耳的声响。可燃气体混合物在多数情况下的爆炸,以及被压火药遇火源引起的爆炸即属于此类。爆轰。 物质爆炸的燃烧速度为每秒10007000m。爆轰时的特点是突然引起极高压力,并产生超音速的“冲击波”。由于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燃烧产物急剧膨胀,像活塞一样挤压周围气体,反应所产生的能量有一部分传给被压缩的气体层,于是形成的冲击波由它本身的能量所支持,迅速传播并能远离爆轰的发源地而独立存在,同时可引起该处的其

46、它爆炸性气体混合火药发生爆炸,从而发生一种“殉爆”现象。2.化学性爆炸物质根据爆炸时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化学性爆炸物质可分为以下几种。(1)简单分解的爆炸物 这类物质在爆炸时分解为元素,并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热量。属于这类的物质有乙炔銅、乙炔银、碘化氮等,这类容易分解的不稳定物质,其爆炸危险性是很大的,受摩擦、撞击、甚至轻微震动即可能发生爆炸。(2)复杂分解的爆炸物 这类物质包括各种含氧炸药,其危险性较简单分解的爆炸物稍低,含氧炸药在发生爆炸时伴有燃烧反应,燃烧所需的氧由物质本身分解供给。如梯恩梯、硝化棉等都属于此类。(3)可燃性混合物 是指由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组成的爆炸物质。所有可燃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组成的混合物均属此类。如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反应:2COO23.76N22CO23.76N2Q这类爆炸实际上是在火源作用下的一种瞬间燃烧反应。通常称可燃性混合物为爆炸危险的物质,它们只是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成为危险的物质。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