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83679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上海市南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丁明娟 二00四年七月,2,数学课程理念教材改革方向教师角色转换实施操作建议,3,数学课程理念,面向21世纪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新的学习观,成为国家和地方共同选择的课程设计理念。,4,1、努力建立一个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中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5,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热情、动机,更是指

2、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科学价值与人生价值的统一。,6,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7,3、学生的数

3、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根据各学段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8,4、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数学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9,5、数学学习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教学

4、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和方式,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10,6、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11,7、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计算器)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12,教材改革方向1、教材内容编排注意科学性、时代性

5、,教材总的指导思想为: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唯物辩正法为基本指导思想,以现代数学论和心理学为依据,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13,教材的主要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教材结构趋于科学合理 符合儿童学习数学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发展规律的知识结构。,14,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根据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15,(2)新颖丰富的呈现形式,内容的呈现注意体现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内容的展开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

6、。例题、习题的形式多样,所选素材尽量符合实际。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16,(3)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注意反映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反映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过程,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思考获得感性经验,理解所学知识,倡导探究、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性知识。,17,(4)新颖使用的立体化教材系统,形成以教科书为中心的立体化教材系统,重点编写具有新颖、使用、开放等特点的教师教学用书,研制实用有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配套软件,使之成为促进教学方法现代化、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7、的有效手段。,18,2、教材内容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教材内容的综合化性质很快会显现出来,在这一点上,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已经提出,要设置综合实践课。课程教材综合化的发展方向,集数学、自然、人文、地理、品德于一身的新型数学,不久将随着需要而产生。,19,3、重视教师建设教材的愿望和潜力,在不同的课程环境中,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他们也在不断地建设着新的课程。实际上,教材只为数学提供了一个范例而已。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要学会“变教材”。,20,4、文本教材会逐渐被电子教材取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材的触角将迅速延伸到多媒体的网络,动感的、交互的电子教材将成为

8、教材开发的新领域。,21,教师角色转换,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关注学生的主观愿望、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充满智慧和挑战性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2,给每个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空间和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关注学生的情感(求知欲、好奇心、自信心、责任感等)、态度、意志和习惯及探索精神。关注学生的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与此同时,教师给予学生真、善、美的激励与评价。,23,2、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其角色

9、行为表现为:(1)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24,数学意识,数学知识特征,数学知识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关系、找规律、解决问题。,(2)关注各层次学生以下各方面的发展,25,(3)关注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就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为本是我们教育的方向。每个学生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心理因素以及健康因素等方面都各有各的特点,都存在着差异。允许学生之间有差异。因材施教,因生施教。,(4)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26,3、由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转化为与学生平等、合作的参与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

10、:(1)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让课堂成为师生间进行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舞台。(2)尊重每一个学生。,27,“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新的命题。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从整体看局部,把总体目标有效地化解为一个个更细、更具体的教学目标。目标表述时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实施操作建议,一、教学目标的把握,28,新授课的教学目标应明确指出:学生对新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等应达到怎样的认知水平和理解到什么深度、广度;经历哪些基本的数学活动

11、过程;形成哪些初步的数学基本能力;体会哪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哪些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和习惯。练习课(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应明确指出:巩固与加深理解哪些新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等;如何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类、比较;采用哪些措施和方法组织有效练习和复习;进行哪些综合运用知识的训练;形成哪些数学基本能力;获得哪些积极的情感体验。,29,“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本轮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挑战。要求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因为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既要尊重教材,认真钻研教材的编写意图;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二、教材内容的处理,30,1

12、、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研究,领会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理解教材编排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编排,真正把握教材实质。,(一)理解意图,把握特点,用好教材,31,2、挖掘相关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使教材的使用达到最佳效果。教师要勤于动手,制作各种教具、课件来帮助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动脑,挖掘每一课、每一幅图中蕴涵的教学思想和方法。,32,3、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教师应考虑学生在这个知识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4、展现数学的学习过程限于篇幅,教材不可能把学生可能想到的各种思路都展示出来。因此,教师要把例题、结论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身经历的一些数学活动

13、。,33,1、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资源课前,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专题调查,结合教学内容收集相关信息,作为课堂教学的研究素材。,(二)调整组合,拓展延伸,用活教材,2、安排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和生活实际背景相关的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34,3、开发合理的训练体系。新课程的配套练习比较少,给教师留有了更大的开发空间。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开发基础性的训练体系,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实践性、开放性的训练体系,因为它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思维。,35,层次的安排。一般练习可以这样设计:基本题变式题综合题开放题,螺旋上升。形式的开放。

14、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小组合作完成,或全班共同完成;可以口述完成,也可以操作完成;可以课内完成,也可以课外完成;可以有量的开放(不一刀切),也可以有质的开放(关注差异,要求不一)。开放度的控制。一节课后的开放练习,难度不易太大;如果是一周的开放练习,开放度可大一些。,开发时应注意:,36,1、师生互动教师要放下尊严和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并且要学会观察和欣赏。,三、教学方式的改变“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方案的精髓。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离不开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一)营造交往的课堂环境,

15、37,2、伙伴合作合作学习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但良好的合作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有的,需要教师一朝一夕逐步地培养。,加强“听”的外在行为指导。注重“听”的内在习惯培养。,说的技能,及时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表达要流畅,要有条理。,听的技能,38,交往的技能学生积极有效的协同交往,是成功开展合作学习的标志。,乐于陈述自己的意见,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补充自己原来不完善的地方。别人提出疑问时,要耐心阐述、解释,尽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认识,肯定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正确观点。,39,3、鼓励提问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

16、堂中学生能提出问题,这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因此,教师应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问”;捕捉生活信息,激发学生“想问”;指导质疑问难,培养学生“会问”。对于学生所提问题或不同见解,教师要耐心倾听,积极肯定、引导。,40,1、问题鼓励大胆猜想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探究学习的起点和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猜想,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二)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41,2、猜想注重动手实践出现了多种猜想,学生对自己的猜测将信将疑。这时,教师应顺水推舟地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17、。,3、实践发现一般规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于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发现等实践体验过程,从而能自己发现、归纳数学规律。,42,1、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已呈现出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应允许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三)提倡多样化的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极力倡导的数学教学新理念,它使计算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尊重学生的个体探索。,主要强调:,43,2、组织学生对出现的各种算法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经历与他人讨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从中了解存在着的多种算法,逐步感悟一些算法的特点,不断优化学生原有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在

18、群体比较的过程中优化。在个体感悟的前提下优化。,44,“发展性评价”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体系。这不仅仅是课程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实施过程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不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而是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四、学习评价的探索,45,(一)注重综合评价,实现评价标准多元化提倡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考试可以分类或分项进行,如口试、操作实践、笔试等方面按一定的百分比折算成考试成绩。尝试运用成果展示法、学生课堂情况记录法、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法,与考试测查相结合,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46,(二)注重参与评价,实现

19、评价主体互动化提倡自评与他评相结合,1、自我评价,上完一堂课,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学得怎么样?可得几颗星?完成一项学习活动后,组织学生进行自检,可以用不同表情的脸(有大笑的、有微笑的、有皱眉的)的图案来表示“自我满意度”评价,47,2、互相评价,同桌互评,他(她)什么地方比我表现得好?小组中轮流做评价员,给每个组员评分。教师预先设计好评价表,评价内容有:认真倾听、积极发言、提出问题、帮助别人、作业书写等。,3、家长参评,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及时发放调查表。安排家长开放日,欢迎家长随堂听课。,48,(三)注重过程评价,实现评价过程动态化提倡终结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实现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转移,克服评价过程封闭、静态,缺乏灵活性的缺陷,使评价过程日常化、动态化。,49,(四)注重质性评价,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提倡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采用“等第+评语”的方式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采用行为观察的评价方式。采用学习日记、调查报告、情景测验等方式,进行开放性练习评定。,50,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吕型伟,51,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