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及干部保健病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3959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97 大小:5.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及干部保健病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深圳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及干部保健病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深圳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及干部保健病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深圳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及干部保健病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深圳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及干部保健病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及干部保健病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及干部保健病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中管网房地产频道 作为国内最大、最专业、更新速度最快的专业房地产资料库,月更新房地产资料近千个。最大程度的搜集了数十家国内顶级开发商多年实际操盘之系统资料。目录1 总论31.1 项目概况31.2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41.3 本项目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和任务7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需求分析92.1 项目建设背景9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72.3 建设需求292.4 建设条件503 建设规模及建设方案533.1 建筑设计方案构想533.2 建设项目总体规划543.3 建筑专业设计方案说明603.4 结构专业设计方案说明633.5 设备专业设计方案说明643.6 电气专业设计方案说明684 项目进

2、度计划754.1 进度计划确定原则754.2 进度计划安排754.3 资金使用计划775 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785.1 组织机构785.2 劳动定员796 节能、环保、消防806.1 节能806.2 环境保护806.3 消防877 项目招标及原材料、设备供应897.1 项目招标897.2 设备及材料供应908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918.1 投资估算918.2 资金筹措928.3 资金合理应用969 项目结论979.1 社会效益评价及结论979.2 项目建议98附件1 总论1.1 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 深圳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及干部保健病区工程2) 项目用途: 公益性公共医疗3) 拟建地点:

3、深圳市卫生学校原址4)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深圳市人民医院院区占地面积9.04万平方米,现状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新建外科大楼及干部保健病区建设于院区东北部深圳市卫生学校原址上,占地面积2.87万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23层,包括A、B、C三栋。其中A栋为病房楼,B栋为手术中心及一日病房,C栋为干部保健病区。A、B、C三栋总建筑面积103300平方米,其中 A、B栋建筑面积为88225平方米,C栋建筑面积为15075平方米。本项目病床总数为953床,其中A、B栋床位为860床(A栋788床,B栋一日病房72床)、手术室35间,C栋干部保健病区床位为93床。总机动车位数为389辆,其中地上60

4、辆,地下329辆。5) 项目总投资 外科大楼及干部保健病区工程估算总投资为7.49亿元人民币。6) 建设资金来源 本工程建设资金7.49亿元人民币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其他费用、预备费用,全部由深圳市政府财政拨款。7) 主要数据及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数据及技术经济指标 表1-1序号名称单位数量1用地面积m2287112总建筑面积(A、B、C栋)m21033003床位数床9534停车位辆3895建筑高度M99.956容积率2.857绿化率301.2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 基本情况 建设单位:深圳市人民医院 地址:深圳市东门北路1017号电话:(0755) 25536502 传真:(0755) 2

5、5536502法人代表:周汉新 深圳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46年,前身是宝安县人民医院,1979年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成立,更名为深圳市人民医院。1996年,经国务院侨办批准,成为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伴随着经济特区的成长,深圳市人民医院已发展成为一个功能齐全、设备先进、人才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深圳市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医院现占地面积.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1万平方米,开放病床1000张,2003年出院病人达2.8万人次,门诊量达134万人次,手术总例数为15865例。全院职工1850人,其中,主任医(药、技)师53人,副主任医(药、技、护)师279人,主

6、治(管)医(药、技、护)师587人,护理人员641人。近年来,又先后从国内外引进了博士65人,硕士161人,各科室人员结构趋于合理,人才梯队完整。医院设有41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1994年被评为深圳市第一家“三级甲等”医院。2) 专科建设 几年来,医院不断加强专科建设,有微创外科、骨科、呼吸内科、新生儿科、肿瘤科、放射科六个市级重点专科。微创外科的微创技术已渗入到临床各个外科专业科室,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03年该院骨科被评为广东省特色专科,骨关节外科的人工关节技术和手、周围血管外科在组织缺损修复及功能重建的技术方面处于省内领先水平;脊柱外科是全国最早开展脊柱内窥镜技术的单位;新生儿科

7、配备有中央监护系统、小儿呼吸机等先进设备;呼吸内科在支气管窥镜的应用和睡眠障碍疾病的治疗及机械辅助通气方面独具特色;肿瘤科设有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和肿瘤实验室,是全市肿瘤诊断治疗中心;放射科是全市规模最大、开展项目最多的医技科室,CT、MRI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在某些领域已达到省内或国内先进水平。迄今,已成功完成14例肝移植。2003年成功完成广东省首例婴幼儿活体肝移植手术,肝移植手术在该院已成为常规手术。血液内科的骨髓移植起步虽晚,但起点高,2002年成功开展了异基因骨髓移植、亲缘性、非亲缘性以及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3) 教学科研 教学工作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设立了内科、外科、妇产

8、科、儿科、影像医学、预防医学、口腔科和护理个教研室,承担了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中专生的培养任务,几年来分别接受了暨大医学院、汕头大学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广东医学院等医学院校学生的临床实习任务。同时,与德国纽伦堡大学医学院、布莱梅港中心医院、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器官移植中心、韩国全南大学校病院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1997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临床内科、外科、 妇科、儿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影像医学、中西医结合等个临床专业的导师可以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100名,已毕业25名硕士研究生。2002年4月,深圳市人民医院周汉新、陈升汶、肖德明、徐坚民四位教授被聘为华

9、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作为该院研究生培养基地,2002年起,深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微创)、呼吸内科、骨科和影像医学已向全国招收博士研究生。 4) 医疗设备 先进型号的螺旋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近年来,医院先后装备了磁共振、全身、先进型号的螺旋T、高压氧仓、大型光机、型彩超、彩色多普勒、各种内窥镜、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大型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心、肺功能监护系统、先进型号的两台直线加速器、数字减影机、流式细胞仪等医疗设备, 全院的医疗设备总值达到3.16亿元。大量高新技术设备的引进, 极大地推动了诊疗水平的提高,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介入诊断治疗学、微创外科、人类基因疾病的诊断治疗、细菌学

10、和血液学的临床检验等技术领域跨入国内、省内的先进行列。深圳市人民医院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功能齐全、设备先进、人才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四大功能为一体的深圳市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1.3 本项目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和任务1) 编制依据 国家、深圳市颁布的政策、法规、法令、规范、定额、税费等有关文件。 深医【2002】32号,关于申请干部病区改造专项费用的请示。 深卫报【2002】29号,关于申请干部病房装修专项资金的请示。 2003年11月27日市政府办公会议纪要【383】,关于研究我市公共卫生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详附件)。 深圳市卫生局文件,深卫发【2003

11、】124号,局领导关于“深圳市人民医院发展规划”现场办公会议纪要(详附件)。 深圳市人民医院文件,深医【2004】26号,关于加快深圳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改扩建工程建设进度的报告(详附件)。 深圳市人民医院提供的拟建项目的有关资料。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专项设计所,关于深圳市外科大楼工程的建筑方案。2)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项目建设需求分析及建设条件。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建筑设计方案。 节能、环保、消防论证。 项目进度计划安排。 项目建设总投资。 项目总体评价。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需求分析2.1 项目建设背景1) 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项目

12、建设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财政基础。政府不断加大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推动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我国医疗设施的规模和医疗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据卫生部统计资料,与1997年相比,2003年末全国共有卫生机构30万个,我国的县级以上医院数量17844所;卫生技术人员达到527.5万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313.45万张,2003年我国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2.64张。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对健康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据统计测算,2003年我国卫生总费用达5150.3亿元,比2002年增长386.3亿元。人均卫生费用403.6元,比2002年增加27.2元。卫生总费用构成:政府预算卫生支出800.6亿元,占15.5%;社会卫生支出1236.4亿元,占24.0%;居民个人卫生支出3113.3亿元,占60.5%。深圳是我国建立最早,发展最为迅速的经济特区。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深圳已成为初具规模的新兴现代化城市。2003年,全年深圳市生产总值(GDP)2860.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增幅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创近8年来的新高。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53887元,同比增长7.

14、5%。按现行汇率计算,深圳市生产总值(GDP)达到345.58亿美元,人均GDP为6510美元。目前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98家,跨国公司在深圳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分别是9家和26家,引入外资的质量和数量都有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幅较大。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946.49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58.36亿元,增长25.3%;更新改造投资62.09亿元,增长61.2%;房地产开发投资410.06亿元,增长5.6%。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2003年深圳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893家,比上年增加132家。其中医院85家(不含妇幼保健院)

15、,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3588张,比上年增加1184张,增长9.5%。其中医院病床12607张,增加799张,增长6.8%。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21234人,增长14.1%。全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完成诊疗量3052.10万人次,增长13.5%,其中处理急诊306.50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41.60万人次,增长16.3%。病床使用率从上年的80.2%提高到84.0%。2) 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2004年深圳市卫生工作的重点2003年出现非典疫情之后,全国上下对公共卫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大气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

16、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应对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要高度重视并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做好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长李鸿忠在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指出,要坚持疫情防治和经济建设两手抓,防非典、防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发展稳定三兼顾,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2004年深圳市卫生工作的重点是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卫生事业现代化。2004年将是为全面加

17、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奠定基础的一年,也是实现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一年。2004年将具体做好八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一是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制订实施深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建立起部门协调、职责明确、高度统一、权威有力的指挥系统;组建市、区、镇三级应急卫生队伍,实行平战结合,加强对专业人员培训,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构建和完善覆盖全市、遍及社区的信息报告、分析、反馈系统,提高对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能力。二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完成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址的立项、规划、设计、招标等项目建设前期工作,争取年底正式动工。全面完成接收深圳铁路医院改造成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

18、的前期工作,争取上半年正式挂牌,并逐步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改扩建现有深圳市慢性病防治院及深圳康宁医院,提升其服务能力;完善区、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高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整体水平。三是加强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的建设。理顺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体制,尚未进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区,一定要在上半年完成改制,成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要提高卫生执法人员素质,完善卫生执法装备,加大卫生执法力度,提高卫生执法监督水平。四是加强医疗救治体系的建设。在急救上,今年政府将投资2500万元全面改造深圳市120急救指挥系统,提升指挥调度能力,实行救护车与救护地点卫星定位,患者或家属一经拨打120急救电话,救护车内安置的

19、电子显示屏就会显示具体地点,救护车将以最快速度找到患者所在地,使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在最近的医院得到最及时的救治。同时,为提高抢救存活率,深圳市还将全面加强各级医院ICU建设,改善装备,提高水平。在医疗服务网络上,为了满足市民的医疗需求,今年深圳市还将加快多体制办医改革的步伐。今年将有近20家医院新建或开业,包括大型的政府医院:2000张病床的滨海医院和市第三人民医院(即传染病专科医院);引入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大型医院:投资4亿元的深圳恒生医院、投资6亿元的肿瘤专科医院龙珠医院、投资4亿元的台商医院和投资2亿元的口腔医院;此外今年还将建10到12家100张床左右的中小型民营医院。今年将完成市人民医

20、院改建扩建整体规划,争取外科大楼年内动工。市人民医院、北大深圳医院、市中医院、市妇保院、市眼科医院、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等大型医院的床位数都将翻番。五是加强妇幼保健体系的建设。积极构建和完善全市妇幼保健网络,加快市妇幼保健机构按“三级甲等”标准、区级妇幼保健机构按“二级甲等”标准建设的步伐。六是加强基层卫生体系的建设。2004年要筹建304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到2005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总数要达到320家,覆盖人口超过700万,此外为满足龙岗、宝安两区的就医需求,2004年将增加100到150家诊所和门诊部。七是加强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积极构建和完善全市健康教育网络,努力将深圳市建成健康教育

21、示范市。八是加强卫生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全面启动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切实抓好数字化医院的试点工作。今年将争取政府的财政立项,用12年的时间构建起全市卫生系统信息化网络。届时,市民只要在家中就可通过电话或网络预约挂号,减少排队的时间;同时实现“病历一本通”,避免了重复检查和挂号。深圳市卫生事业正面临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要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完善机构设置,加强基础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培训专业队伍,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措施,建立与深圳市国际化城市目标相匹配、布局合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反应灵敏、高效运转、统一协调的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提升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卫生执法监督能力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22、能力,进一步提高深圳市初级卫生保健水平、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和健康教育水平,较大程度地满足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为居民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3)深圳市就医人群发展动态深圳特区在改革开放中有它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剧增,医疗保健的需求也快速增加,到医院的就诊人数年均增长率都在1020%之间,在过去5年内翻1.13倍,平均每年增长患者289.25万人,且递增的幅度呈上升趋势。因此,需要有相应的医疗规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2003年深圳总人口数为558.4万人,有85家医院,卫生机构病床总数13588张,医院床位总数达到12607张,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收治诊疗病人3052.4

23、万人次,其中急诊人数为308.2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约41.5万人次,危重病人抢救成功28167例。2003年比2002年就医人数增加了362.9万人次,增长幅度为13.5%,住院人数增加5.8万人,增长幅度为16.2%。 4) 干部保健工作的完善是国家建设和党的事业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国间综合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的背后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和领导人才的作用密切相关。人才的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

24、关键问题,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人才三个环节,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领导干部是这三支队伍的核心力量。加强干部保健工作,是保证干部以充沛精力投入工作的需要,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保健工作。一些老干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是我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要重视他们的医疗保健工作。大量的在职领导干部,他们长期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由于工作任务繁重,长期超负荷工作,没有时间顾及到个人的身体状况,经常是带病坚持工作,使不少领导干部患有慢性病、职业病,处于亚健康状态,身体健康存在着很多隐患。保证这一群体人员的健康,使他们有充

25、沛的精力投入工作,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的需要。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干部保健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干部的年轻化和干部任用制度的改革,干部保健对象在不断扩大,但与之配套的硬件基础条件没有明显的改善,使保健工作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把干部保健工作真正的重视起来。因此要加强干部保健基地的建设,为保健对象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 5) 深圳市人民医院在改革中不断发展深圳市人民医院把引进开发新技术新业务作为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的中心工作来抓,先后在微创外科、器官移植以及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等多项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仅

26、在2003年,全院使用新技术新业务124项,比上一年增长13%,其中109项为深圳市首次开展,15项为国内创新技术,56项为国外引进技术。目前医院有微创外科、骨科、呼吸内科、新生儿科、肿瘤科、放射科六个市级重点专科。微创外科的微创技术已渗入到临床各个外科专业科室。2003年年底,医院成功应用全国首台遥控机器人进行了“猪胆囊切除术”,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使医院的微创外科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03年,医院共开展微创手术2162例,占手术室手术总例数的22.7%,其中妇科、肝胆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的微创手术约占50%左右。2003年医院骨科被评为广东省特色专科,骨关节外科的人工关节技术和

27、手、周围血管外科在组织缺损修复及功能重建的技术方面处于省内领先水平;脊柱外科是全国最早开展脊柱内窥镜技术的单位;新生儿科配备有中央监护系统、小儿呼吸机等先进设备;呼吸内科在支气管窥镜的应用和睡眠障碍疾病的治疗及机械辅助通气方面独具特色;肿瘤科设有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和肿瘤实验室,是全市肿瘤诊断治疗中心;放射科是全市规模最大、开展项目最多的医技科室,CT、MRI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在某些领域已达到省内或国内先进水平。迄今,已成功完成14例肝移植。2003年成功完成广东省首例婴幼儿活体肝移植手术,肝移植手术在市人民医院已成为常规手术。血液内科的骨髓移植起步虽晚,但起点高,2002年成功开展了异基因骨

28、髓移植、亲缘性、非亲缘性以及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医院广泛使用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明显提高,患者门诊量持续攀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获得了丰收。6) 深圳市人民医院发展的主要问题 就医人数增加,病床严重不足深圳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医院的基本建设配套设施总是落后于医疗水平的发展。深圳人民医院作为深圳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担负着以深圳为主,辐射珠江三角洲、广东东南部和港澳地区的医疗保健工作,业务十分繁忙,就医人数的增加导致医院过度拥挤、病床异常紧张,病人排期时间长,已经成为医院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03年

29、8月深圳市人民医院率先在国内推出了“一日外科”的医疗服务。尽管如此,2003年全院病床使用率仍达到106.1%,其中外科病床使用率达到102.2%。目前,医院布局凌乱,面积狭小、停车困难,业务用房不足,工作用房紧缺,手术室破旧,致使有些手术由于环境条件不足,依然不能开展。如心脏外科由于缺乏净化手术室,心脏手术一直未能实施,并导致与心脏外科相关的许多业务不能开展,使医院在心脏外科业务上依然是个空白。外科用房短缺成为医院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和制肘。 科研和教学用房不足近几年来医院的科研机构不断发展,医院共建了骨科、消化病、肿瘤及老年病4个研究所;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不断发展和完善,正向着分子生物学的科研领

30、域发展,而成为医院乃至深圳市最重要的临床基础科研基地。深圳市人民医院在5-10年的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快重点医学专科和实验室建设,积极扶持10个院级重点专科,在人力、财力和政策上予以支持,建立促进机制,加快重点医学学科的建设,争创省、市级特色专科、重点专科,争取获得较高级别的科研成果。继续加强与国内外重点医学院校的科教合作,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经过20多年大发展,人民医院的教学工作己经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现设立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影像医学、预防医学、口腔科和护理8个教研室,承担了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中专生的培养任务。而临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影像医学

31、、中西医结合等11个临床专业的导师可以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深圳市人民医院在读硕士研究生55名,首批7名硕士研究生已于2000年7月毕业。人民医院还分别接受了暨南大学医学院、汕头大学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广东医学院等医学院校学生的临床实习。人民医院承担的各类、各层次的科研项目逐年增加。在已完成的项目中,先后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项,广东省科委生物技术专项奖1项,国家专利成果奖2项,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8项。另外,作为第二完成单位的获奖者,还与湖南省卫生厅等各个单位有过良好的合作研究。但是,目前科研教学用房的不足,制约了科研项目的开发,后备力量的培

32、养也受到了影响,医疗业务的拓展和医疗质量的提高也受到了限制。 停车位严重不足病魔危及生命,分秒必争是关键。然而作为深圳市门诊量最大的人民医院却常因停车位不足导致患者耽误治疗。由于深圳市人民医院处于市中心繁华地带,近几年来随着门诊量增多,原来规划的车位已远远不能满足就诊停车的要求。医院所有的停车位加起来不超过240个,而1800名职工就拥有240多部车。由于停车难问题,2002年深圳市人民医院门诊量比2001年下降了一成多。2003年以来深圳市人民医院推出了一系列服务患者的举措,把停车位让给患者,全院职工将自己的车停到医院外面,仍然满足不了患者的要求。 干部保健病区严重不足深圳市人民医院是全市最

33、大的综合性医院,拥有先进的设备、较强的技术力量,与市委保健办仅一墙之隔,将作为市委保健办的干部保健基地,最直接的提供全方位的干部保健服务。中央首长王震、薄一波、姬鹏飞、王恩茂、黄华、吕正操、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在医院病区住院疗养。干部医疗保健工作既是医疗保健工作也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医院领导班子一致认为:承担深圳市主要的干部保健任务,加强干部保健基地建设,是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医院的一项光荣使命。2003年起,全市扩大了干部保健网络,增加三级保健服务,副处级以上及副高及以上技术人员可享受三级保健待遇,使参加保健的人员大量增多,因此保健工作的数量和内容也大幅度增加。就目前

34、人民医院的保健病区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难以满足需要,因而必须改善和提高干部保健的医疗状况和标准。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 深圳市医疗机构严重不足根据2003年数据统计,到2003年深圳总人口数为558.4万人,医院病床总数12607床,深圳每千人口医院病床数为2.26床。全国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平均为2.64床,深圳病床总数还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其他大城市的水平差距更大,如北京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为6.31床,上海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5.58床,广州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为5.28床。 图21 因此,作为现代化大城市,深圳市目前医疗机构及床位数严重不足,就目前的现状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有待大规

35、模的发展。 1999-2003年深圳市卫生机构部分指标 表21名 称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全市总人口(万人)405.1433468.8504.3558.4全市诊疗人数(万人)1519.52175.32432.72689.23052.1其中急诊人数(万人)177.8208.5220.8257.4308.2医院总数7677777785住院人数(万人)21.126.630.235.741.5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例)87.314131165621847228167卫生机构病床总数(床)745510294111591240413588医院病床总数(床)7196961610542

36、1180812607每千人病床数量1.782.222.252.342.26深圳市人口1999年2003年人口增长了37.84%,年平均增长7.6%,2003年比2002年增加54.1万人,增长幅度达到11%。 图2-2全市诊疗人数2003年比2002年增加363万人,增长幅度为13.5% 图2-3 住院人数1999年为21.1万人,2003年发展到41.5万人,1999年2003年五年间增长了96.7%,平均每年增长20%。 图2-4从1999年2003年深圳市医院病床总数增加了75.19%,平均年增长幅度为15.04%,由表2-1可以看出,深圳市每千人病床数量1999年为1.78,2003年

37、为2.26,每千人病床数量没有明显的增长。病床的增长幅度明显低于住院病人的增长幅度,必然造成医院病床紧张的状况。 2) 是日益增长的就医和预防保健的需要按照深圳市200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规划目标,深圳市人民医院制定了5-10年发展规划,把深圳市人民医院建成现代化的“深圳市医学中心”。医院建筑的现代化的五大标志一是功能化,二是智能化,三是生态化,四是人性化,五是艺术化。所谓医院功能化,就是满足医院业务和行政活动的基本功能需求,提供良好的采光、照明、通风条件,设置科学、合理、方便的出入口通道。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劳动时间,方便医疗护理,又有利于防止交叉感染,便于消毒隔离,符合医院卫生学

38、的基本标准。门诊、病区各个区域应功能分明,活动方便,联系紧密,并设有中心吸引、中心供氧、中央空调、紧急广播和病房传呼系统等现代化医院必备的硬件设施。医院建筑的智能化,除大楼的智能化控制(如自动门窗,走廊摄像监控等)外,还应考虑到医院管理所需要的网络化建设,如计算机网络系统、传送网络系统等等,即采用自动化手段,真正实现医院的气体管道化、空气洁净化、通讯多样化、传输自动化、信息收集、加工、传递的高速化。医院生态化,尽可能创造一种和谐的生态环境,使就医和住院的环境充满生机。尽可能增加绿地面积,设置供病人观赏和散步的花径、花台、花圃、假山、雕塑、鱼池等,营造一个有山、有水、有草坪及生物的自然环境。医院

39、的服务对象是病人,而人是活生生的有感性、有理性的高级动物,因此医院建筑要尽可能地作到以人为本,营造生活氛围,即所谓医院的人性化。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需求层次的提高,病房建筑应减少和逐步消灭大病房,多设置方便病人生活的标准间和套间。浴厕应设在病房内,并方便病人家属陪住。室外走廊应安装扶手,以方便病人活动和行走。电梯厅和走廊应有背景音乐,以衬托医院宁静典雅的气氛。室内应设置电话、电视、冰箱、保险柜,设备带内应有音响装置,卫生间内应有急救呼叫开关。各个候诊区要尽量添置软沙发,减少和消灭硬塑料椅。因为医院和机场、车站、码头不一样,有病人和健康人之别。医院内外还应设置残疾人通道,提供残

40、疾人专用的设施等等。医院艺术化:主要是因为医院的服务对象是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阶层的病人,加上医院属上层建筑范畴,也应有一定的文化氛围。参观过国外医院的管理者可能都会对其医院病区的墙壁色彩、各种抽象派油画、壁画等装饰和点缀留下深刻印象。这些值得借鉴,但应结合我国的国民素质和病员的心理特点进行安排和美化,同时还要根据科室及单位特点增加个性化色彩。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医疗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纯医疗型向医疗保健型发展,由维持生命、延长寿命向提高生命质量转变。因此对医院的环境、条件、设施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医院具备与健康保健、营养卫生、康复

41、医疗相关设施;另一方面要求医院的治疗环境更加舒适,用病人的话讲医院的环境设施总不能低于家居的环境,患者希望医院既能够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的同时,也能够提供一个更人性化的独立空间,使住院病人感到舒适、安静,充满着生机和希望。择院就医的现象在发展,在同等技术水平的前提下,条件好、设施好的医院有时爆满,而条件相应差一点的医院却门庭冷落,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促使医院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是深圳市人民医院的服务宗旨,深圳市人民医院的全体同仁愿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服务。目前深圳市人民医院使用的外科病房为80年代建筑,由于当时的条件的局限,从各方面都很落后,达不到现代化医

42、院的标准。就拿最基本的病房来说,目前只有爱婴区和泌尿外科设有单人病房,其他各科病房以三人间为主,且年久失修,没有相对独立的卫生间。病房内病人及家属聚集,人员过多,活动不便,通风不畅、病房嘈杂,影响患者的休息和康复,患者不能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里得到休息。3) 人民医院现状及外科大楼现状 医院整体现状深圳市人民医院地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毗邻香港特别行政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在原来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的县级医院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目前的功能齐全、设备先进、人才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深圳市最大的规代化综合性医院。八十年代初,深圳特区成立不久,发展迅速,人口剧增,原宝安县

43、医院的人员、设备、医务空间等等都有很大差距。为了缓解矛盾,政府曾作了较大的投入,1983年兴建了人民医院现在使用的9000平方米外科楼。九十年代初是深圳市建设的第一次高峰期,随着特区工业、金融业发展人口再度增加。人民医院的医疗设施表现出严重不足,于1990年设置了14间手术室,使用至今。在此期间,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不断增加,已由建院初期的200人,发展至2003年的1850人。1号楼:门诊、住院部、特诊科、血液净化中心、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风湿病科、肾内科、血液内科。2号楼:门诊放射科、感染内科。计划生育科、检验医学部、住院部超声检查室(23号楼走廊)、乳腺、甲

44、状腺外科、神经外科、新生儿科、检验医学部。医院现状图 图2-5公用通道绿化、休闲区门诊、住院、医技、办公区辅助设施楼、家属区3号楼:CT室、磁共振室、住院放射科、介入诊疗室、产前区、输血科、骨关节外科、病理科、手术室、麻醉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颌面外科、脊柱外科。4号楼:泌尿外科、爱婴区、妇科、手、周围血管外科、ICU、深圳市骨科研究所、肝胆外科、胃肠外科、心胸外科、整形外科、皮肤科、干部病科、老年病科。5号楼:肿瘤科门诊、放射治疗区、核医学科、肿瘤放疗科、肿瘤内科、深圳市肿瘤研究所。6号楼:行政办公楼。7号楼:病案室、阶梯教室、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图书馆、大礼堂。8号楼: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

45、圳市人民医院学报编辑部、深圳市老年医学研究所、药学部。9号楼:职工食堂、饮食外卖部、小餐厅、招待所。10号楼:配电房、中药仓库、医疗器械仓库、西药仓库、行政仓库、印刷品仓库。11号楼:动物实验室。12号楼:泌尿外科治疗中心。 外科现状人民医院外科系统,包括脑外科、骨科(四肢骨关节外科、脊柱外科、手外科)、显微外科、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麻醉科理疗科、妇产科(包括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科)。其中肝胆外科开放病床数为30张、肠胃外科开放病床数为40张、甲乳外科开放病床数为30张、神经外科开放病床数为42张、心胸外科开放病床数为40张、泌尿外科开放病床数为40张、骨关节科开放病床数为40张、显微外科开放病床数为30张、脊柱外科开放病床数为35张、整形外科开放病床数为5张、以及妇开放病床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