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县平通至豆叩公路路面改建工程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4042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27.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武县平通至豆叩公路路面改建工程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平武县平通至豆叩公路路面改建工程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平武县平通至豆叩公路路面改建工程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平武县平通至豆叩公路路面改建工程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平武县平通至豆叩公路路面改建工程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武县平通至豆叩公路路面改建工程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武县平通至豆叩公路路面改建工程环评报告.doc(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件)项目名称: 平武县平通至豆叩公路路面改建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平武县高等级公路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7年04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终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

2、、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目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表一)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表二)16环境质量状况(表三)20评价适用标准(表四)26建设项目工程分析(表五)27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表六)43环境影响分析(表七)44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表八)70

3、结论及建议(表九)7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80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表一)项目名称平武县平通至豆叩公路路面改建工程建设单位平武县高等级公路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吕总通讯地址龙安镇东风路25号联系电话8819788传真/邮政编码622550建设地点平通镇九环线与平通镇的Y形交叉口至豆叩场镇下场口立项审批部门平武县发展改革和工信商务局批准文号平发改投资201736号建设性质改建行业类别及代码道路工程建筑E4721总投资(万元)2896.1576其中:环保投资(万元)3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21%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7年09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概况与任务由来为贯彻落实

4、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进一步加快平武县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平武县平通镇、豆叩镇及沿线乡镇的经济、旅游事业发展,拟对平武县平通至豆叩公路进行路面改建。平武县平通至豆叩公路是连接沿线乡镇的重要道路,路线起于九环线与平通镇的Y形交叉口,经平通镇桅杆村、平通大桥、平关桥、益泉村、华丰村、止于豆叩场镇下场口。原有道路水泥砼路面局部破坏、部分路基沉降、波形护栏破损、标志标牌缺失,给当地交通造成较大影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道路沿线物质运输、农村建设、特别是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对其进行改造十分必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

5、国务院令第253号的要求,并从环境角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该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平武县高等级公路开发有限公司特委托我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接受委托后,即派相关技术人员到项目现场进行了实地勘察和调研、收集和研读有关资料,结合项目的建设实际特点;并按照环评技术规范以及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相关规定我单位编制出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供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查。二、产业政策符合性本项目主要为城市道路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订)第一类鼓励类中第二十二条“城市基础设施”、第4类中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同时本项目建设不属于

6、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的通知”(2012年5月23日国土资发201298号)规定的项目,工程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同时本项目取得了平武县发展改革和工信商务局关于平武县平通至豆叩公路路面改建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平发改投资201736号)文件,该批复同意本项目的建设。综上,本项目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三、项目规划符合性、选址合理性及外环境关系相容性分析(一)与平武县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四川省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50)方案中第三章“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中第17条县域综

7、合交通体系规划中第2条干线公路“规划建成两横三中两环的干线公路网咯,使得平武县城至各乡镇和景区之间均有三级公路相连。”“两横”为松潘水晶阔达平武,山岭重丘二级公路;S105成青路,山岭重丘二级公路。“三纵”为绵九高速公路;S205九遂路九寨沟白马平武徐塘豆叩北川,山岭重丘二级公路;文县白马水晶土城泗耳北川,山岭重丘三级公路。“两环”为平武大桥水晶黄羊关白马木座木皮平武环线,其中S205为山岭重丘二级公路,其余为山岭重丘三级公路。平武古城南坝响岩平通豆叩大印锁江大桥平武环线,其中S105和S205段为山岭重丘二级公路,其余为山岭重丘三级公路。本项目属于平通至豆叩公路路面改造,属于“两环”规划建设

8、内容。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四川省平武县的相关规划。(二)选址合理性分析1 工程选址合理性本项目工程线路利用既有道路路基进行建设,不新增占地。本项目北侧为青漪江,该河流呈东北至西南方向走势青漪江又名平通河是涪江的一级支流,又名小河、廉水、让水、雍村河、八家河,是涪江江油境河段汇人的第二大支流。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山区地带。发源于平武县、松潘县与北川县三县交界处的六角顶,最大海拔3326m,向东南流经锁江、大印镇、豆叩镇、在平通镇转西南流经桂溪然后向南于彰明镇汇入涪江。全流域总面积1299 平方公里,河道全长123km,天然落差2300m,平均比降6.59,多年平均流量25.5立方米/秒,多年平

9、均径流量8.04亿立方米。该项目区域范围内水体主要功能为排洪,无饮用水源取水口,流域无珍稀保护鱼类。2 临时用地选址合理性(1)施工场地本项目设置4个占地分别为200m2的施工场地(设置于项目区域半幅施工打围范围内,不新增占地)。主要用于设备、材料的临时存放,项目施工场地周围200m范围内主要为山体林地及少量自然村庄待建用地。本项目不设沥青拌合站,工程建设需要的沥青全部外购。(2)施工营地项目沿线存在运营的散户,施工人员可就近选择租住,食宿可就近解决,本项目不单独设置施工营地。(3)临时堆场项目在改建受损排水沟过程产生的挖方采取边开挖边运输的方式,故项目不设置临时堆场。(4)施工便道本项目利用

10、现有道路及周边乡村道路作为施工便道,不新建施工便道。(5)料场项目不设料场。外购石料等建筑材料,道路运输,直接到达施工地。因此,本项目用地合法,选址合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二)外环境关系相容性分析本项目位于平武县系对平武县平通至豆叩公路路面改建,改建工程全部在原道路规划的红线范围内,不新增占地。根据现场勘测,目前项目沿线主要分布主要为山体林地,其次是部分农户居住及少量自然村庄建设用地。项目区域散户距离最近的约12m(即项目起点处农户),项目均在原有有点范围内进行建设,不涉及拆迁。 四、工程内容及规模1. 项目名称、性质、地点项目名称:平武县平通至豆叩公路路面改建工程项目性质:改建建设单位:平

11、武县高等级公路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地点:平通镇九环线与平通镇的Y形交叉口至豆叩场镇下场口项目投资:2896.1576万元2. 建设规模:平通至豆叩公路路面改建15.2公里,起于平通镇九环线与平通镇的Y形交叉口,途经通镇桅杆村、平关桥、华丰村;止于豆叩场镇下场口。路面宽7.5m,对原路基病害化进行处置后,采用共振碎石化技术将原水泥砼路面碎石化后,加铺沥青混泥土,重新设置标志标线,修复完善沿线交通安全设施。途经大桥2座,中桥1座,涵洞52道,均为原为原桥涵利用,部分对引道进行修复。本项目不涉及桥梁、涵洞、隧道及涉水工程,也不涉及拆迁安置工程。电力等工程均不改建,沿用原有设施。本项目全部是在原占地上进行

12、,本工程不新增占地,同时,项目道路路面及其配套设施整治阶段不改变原有项目用地红线。3. 工程特性表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本工程特性表均按照表1-1中特性进行:表1-1 本项目道路改造工程特性表序号指标名称工程量及特性1道路长度15.2公里2路基设计标高位置公路中心线3路基宽度7.5m行车道宽度23.25m土路肩宽度20.5m4公路等级三级公路5设计行车速度30km/h6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7路拱横坡2.0%8超高方式绕公路中心线9汽车荷载等级公路-级10涵顶横向宽度与路基同宽11设计洪水频率路基1/25,大桥1/100、涵洞1/251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g13投资总额2896.1576万元

13、14永久占地(m2)114000临时占地(m2)8004. 项目改造前后对比一览表项目改造前后对比表见表下表。表1-2 项目改造前后对比表建设内容改造前改造后路线工程道路15.2公里道路15.2公里路基工程全线路基设计标高为道路中线路面顶标高。对原路基病害化进行处置路面工程水泥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排水工程本路段排水系统由路面排水、路基边沟排水、桥涵排水三部份组成在原来排水体系的基础上改建M7.5浆砌卵石1410m3交通工程原有标志标线重新设置标志标线桥梁涵工程全线共有大桥2座,中桥1座,涵洞52道全线桥涵均为原桥涵利用。路线交叉全线共设置公路交叉5处、与机耕道交叉10处。采用原有的路线交叉绿化

14、工程项目生态绿化为主以原生态绿化为主,不涉及改建本项目改建工程的主要原则是充分利用旧路,调整平、纵线型,降低个别技术指标,整治原路基病害、提高路面等级,完善路基排水系统,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环境,以期达到人、路、自然的和谐。5.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平通至豆叩公路路面改建15.2公里,起于平通镇九环线与平通镇的Y形交叉口,途经通镇桅杆村、平关桥、华丰村;止于豆叩场镇下场口。路面宽7.5m,对原路基病害化进行处置后,采用共振碎石化技术将原水泥砼路面碎石化后,加铺沥青混泥土,重新设置标志标线,修复完善沿线交通安全设施。途经大桥2座,中桥1座,涵洞52道,均为原为原桥涵利用,部分对引道进行修复。本项目

15、不涉及桥梁、涵洞、隧道及涉水工程,也不涉及拆迁安置工程电力等工程均不改建,沿用原有设施。本项目全部是在原占地上进行,本工程不新增占地,同时,项目道路路面及其配套设施整治阶段不改变原有项目用地红线。本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下表。表1-3 项目组成及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项目内容及规模环境影响施工期营运期主体工程道路工程本项目公路路面改建15.2公里,起于平通镇九环线与平通镇的Y形交叉口(K0+000),途经通镇桅杆村、平关桥、华丰村;止于豆叩场镇下场口(K14+579.976)。路面宽7.5m,对原路基病害化进行处置后,采用共振碎石化技术将原水泥砼路面碎石化后,加铺沥青混泥土,重新设置标志标线

16、,修复完善沿线交通安全设施。途经大桥2座,中桥1座,涵洞52道,均为原为原桥涵利用,部分对引道进行修复。本项目不涉及桥梁、涵洞、隧道及涉水工程,也不涉及拆迁安置工程。占用土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施工噪声、施工扬尘、生产废水、生活废水交通噪声、汽车尾气、环境风险、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给水工程根据本项目的设计,本工程不涉及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在原来排水体系的基础上改建M7.5浆砌卵石1410m3交通工程重新设置标志标线,沿线设置警告、指示、禁令等标志,路面漆划有关标线,设置护栏、信号灯等相应的交通管理设施,防护设施等。绿化工程以原生态绿化为主,不涉及改建桥梁涵工程全线共有大桥2座,中桥1座,涵洞5

17、2道,全线桥涵均为原桥涵利用。辅助工程施工场地本项目设置4个占地分别为200m2的施工场地(设置于项目区域半幅施工打围范围内,不新增占地)。项目施工场地周围200m范围内主要为山体林地、堰塘为主及少量自然村庄待建用地。施工便道利用现有乡村道路道路,不设施工便道临时堆场项目改建过程产生的挖方采取边开挖边运输的方式,故项目不设置临时堆场。施工营地租用当地民房,不设施工营地料场外购石料等建筑材料,道路运输,直接到达施工地,项目不设料场挖填方项目在改建受损排水沟过程中整个项目挖方1210m3,弃方1210m3,开挖出来的土石方直接运送至政府指定堆放的场所,不进行临时堆放也不设置永久渣场。工程占地本项目

18、充分利用原有道路进行改造,本新增占地。施工场地临时占地设置于项目区域半幅施工打围范围内,不新增占地。本工程不涉及涉水、桥梁、涵洞、隧道工程改建,也不涉及拆迁安置工程。五、工程方案(一)道路工程1) 道路路基宽度及横断面布置本项目为既有道路路面加铺改造工程,为增加道路通通行能力,根据本项目的设计,本项目改造的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和原道路保持一致,不作调整。图1-1 项目标准横断面布置图 单位:m2) 路基设计标高全线路基设计标高为道路中线路面顶标高。3) 路基横坡行车道及路肩为2.0%,超高路段根据不同曲线半径采用相应的路拱坡度。4) 路基压实标准路基压实度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19、-2014)即按重型压实标准分为:零填方及挖方压实度大于或等于94%;路堤的路床顶面以下0-80cm压实度大于或等于94%,80-150cm的压实度大于或等于93%,150cm以下的压实度大于或等于90%。5) 填料要求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6) 路基边坡及防护(1)挖方路堑:根据沿线岩土类别,路线经过区域的已成公路和其它建筑物的人工边坡、自然边坡的稳定情况,本路挖方边坡的平均坡度采用1:0.5-1.5,边坡高度每隔8-10米,设一碎落平台,平台宽1.0-2.0米

20、,坡面根据岩石破碎程度及岩性等情况,一般采用浆砌片石护面墙、植草、或挂网植草等防护措施,以确保边坡稳定同时又注重绿化环境。(2)填方路堤:填方地段主要利用开挖路基的泥岩、粉砂岩及砂岩等填筑,其边坡坡比为填高0-8米采用1:1.5;8-20米采用1:1.75;在坡率变化处,设一宽2-3米的边坡平台。边破采用实体护坡或挡土墙防护等形式,以确保路基稳定。(二)路面加铺层结构设计本项目将原水泥砼路面共振碎石化后直接加铺沥青混凝土。行车道结构层为:上面层:4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下面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找平层:10cm粗粒式沥青碎石ATB-25原水泥砼路面共

21、振碎石化层图1-2 项目路基面加铺设计 单位:m(三)排水工程改建受损排水沟工程原有道路排水沟采用浆砌片石排水沟,底宽约40cm,由于修建时间较久,多处排水沟损坏,本次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同时对原有破损的排水沟进行修复,本次受损水沟改造建议使用浆砌片石排水沟。图1-3 浆砌片石排水沟示意图(四)交通工程本项目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交通标志和标线。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总体原则是以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依据,并结合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环境条件,设置完善的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提高道路安全水平和提高便民及出行服务水平,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和车辆运行的安全,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事故为原则。1、交通

22、标志1) 交通标志的布设禁令标志:限制速度及禁止掉头标志等;指示标志:人行横道线指示标志等;警告标志:前方人行横道及交叉标志,前方急弯等。2) 标志版面和结构设计本路交通标志的颜色按GB5768.2-2009标准执行,规定为:禁令标志颜色为白底、红圈、黑图形,指示标志颜色为蓝底白图形,警告标志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形。反光材料选择:本项目按国标GB5768.2-2009有关规定,采用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18833-2012)规定的一级反光膜。标志结构的选择,主要遵循适用、美观、经济的原则,具体考虑到道路横截面、行驶车辆的车型结构、道路沿线地形地貌、版面尺寸、相邻标志结构影响以及其它特殊要

23、求等因素。标志结构应与道路线形,其他设施及周围环境协调一致。本工程交通标志支持方式主要采用形式:柱式和悬臂式。标志结构设计风速为30m/s。2、交通标线1) 交通标线的布设道路交通标线的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考虑到夜间车辆行驶的要求,路面标线应有夜间反光效果。标志种类及布设如下:(1)设置15cm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采用(2-4)m形式进行施画,设置20cm的白线实线为车道边缘线;(2)人行横道线设置于人行过街的地方。(3)在村道、机耕道等平面交叉口的地方,设置线段及间隔长分别为2m和4m的15cm白色虚线,允许机动车跨越车道边缘线。(4)具体布置为在与主线相交的重要路口处设置停车让行标牌

24、,在急弯路段弯道前后设置急弯警告标牌,在重要交叉口处设置交叉口提示加人行道提示组合式警告标牌。2) 交通标线技术要求(1)本工程路面标线采用热熔反光型。热熔型涂料中的树脂必须是热塑性的,热塑标线材料,必须服合交通标线的技术要求:耐久、耐磨耗、耐腐蚀,与路面粘结强;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辩认性;具有防滑性能和一定的粗度,便于施工,与人无害。(2)一般标线的厚度为1.8mm;人行横道线等厚度为3.0mm。(五)绿化工程利用原有绿化工程,本项目不涉及绿化改建。(六)照明工程本工程不涉及照明工程。(七)小三线工程根据本项目的设计,本项目不涉及电力工程、燃气工程、通信工程。六、项目占地及拆迁工程

25、1、工程永久占地本工程属于改造项目,用地范围均为原有项目用地,不新增永久占地,永久占地114000m2。2、临时占地本项目临时占地主要为施工场地的临时占地,该部分占地位于项目永久占地范围内,不新增占地。3、拆迁安置工程本项目是在原有道路基础上进行改建的项目,不涉及拆迁安置工程。七、项目施工1、施工布置施工总布置主要考虑有利施工作业,易于管理,方便民工生活,少占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2、原材料及料场本项目沿线基本无可利用的筑路材料,其中块石、片石、碎石、砂砾砂等就近购买。其余外购材料包括水泥、钢材、木材、沥青,采用汽车运输。其中沥青混凝土采用成品摊铺,不设现场拌合场(站)。3、临时堆

26、场设置由于本项目只是进行路面的改造,不增加用地,同时本项目所处地理位置较靠近城市中心,为减少施工临时占地和结合本项目实际工程特性,本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固废可以及时清运,施工现场不专门设置临时堆场。4、沥青拌和场本项目购置成品沥青拌合料进行施工,不在施工现场进行沥青拌合。5、施工场地、施工营地、施工便道、料场(1)施工场地本项目设置4个占地分别为200m2的施工场地(设置于项目区域半幅施工打围范围内,不新增占地)。主要用于设备、材料的临时存放,项目施工场地周围200m范围内主要为山体林地及少量自然村庄待建用地。本项目不设沥青拌合站,工程建设需要的沥青全部外购。(2)施工营地项目沿线存在运营的度

27、假村及部分散户,施工人员可就近选择租住,食宿可就近解决,本项目不单独设置施工营地。(3)施工便道本项目利用现有乡村道路作为施工便道,不新建施工便道。(4)料场项目不设料场,外购石料等建筑材料,道路运输,直接到达施工地。6、施工期交通组织现场实际调查,该路交通量源于平武县及周边旅游区车辆。为避免施工期对区域机动车辆和行人出行造成影响,本项目采用半幅路及分段施工的方式进行施工。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和管理,须首先制定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目标与策略, 并根据不同工程自身的特点来配以相对应的交通组织和管理方法,使施工区周围的道路交通更为顺畅,达到市政建设与城市交通管

28、理相协调的目的。采用分段施工及合理的横断面施工工序,解决关键交通冲突点的交通疏解问题,保证交通正常运行。保证施工期间道路具有一定的通行能力。八、施工机械及设备本项目建设主要机械设备见下表1-4,项目建设主要材料为水泥、砂石等,具体用量见下表1-5。表1-4 项目施工期主要设备设施一览表序号名 称序号名 称1路面破碎机5推土机2切割机6挖掘机3装载机7移动式吊车4压路机8运输车辆表1-5 原辅材料一览表部位序号名称材料单位数量主线面板整治后加铺1排水工程M7.5浆砌卵石m31410 2防护工程M7.5浆砌卵石m3940 3沥青砼路面4cmAC-13C细粒式沥青砼上面层m29880046cmAC-

29、20C中粒式沥青砼下面层m29880052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m2/610cm粗粒式沥青碎石ATB-25m2988007原路多锤头/共振碎石化m2114000(共振)81cm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m2/9原22cm水泥砼路面修补m2/10C20砼路肩m3668811交通安全设施标志标识公里15.212桥梁修复M7.5浆砌卵石m3267 13涵洞修复M7.5浆砌卵石m336814平面交叉与公路平交处5 九、工程投资与施工进度安排 engfu 1、工程投资工程总投资2896.1576万元,资金自筹。2、施工进度安排本工程预计于2017年04月投入建设,2017年09月建设完成,工期共计5个月。与本项

30、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一)原有道路现状1、道路道现状原路公路等级为三级路,设计速度为30Km/h,路基宽度为7.5m。通过现场调查并结合原竣工资料,初步查明原路路面结构:22cm水泥砼面板+20cm二灰稳定碎石基层+20cm天然砂砾底基层。原有公路全长约15.2公里,共有大桥2座,中桥1座,涵洞52道。2、原有排水沟现状原有道路排水沟采用浆砌片石排水沟,底宽约40cm,由于修建时间较久,多处排水沟损坏,不能满足项目区域近期排水需要。3、现有生态现状项目选址于平武县平通至豆叩公路,属典型的城市生态系统,区域内人类活动频繁,涉及区域内无珍稀动、植物,也无古稀树木和保护树种,因此区域

31、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一般。区域现状见下图1-4。(二)主要环境问题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超重车辆增多,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已出现各种病害:路面麻面、脱皮;混凝土路面破碎;接缝啃边、自由边断角;水泥混凝土板脱空;断板裂缝;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个别部分活动等。为了适应交通流量剧增和汽车轴载日益重型化的客观条件、提高路面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降低路面噪音、降低道路维护管养成本、路面状况亟待改善。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为:1、 根据本项目的现状监测值表明:由于目前道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加之路面现出现断裂板、角隅断裂、交叉裂缝等断裂类病害,项目区域虽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但现有路面不能有

32、效较低交通噪声的影响。2、 由于该区域路段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切道路标准低,路况差,故受项目扬尘影响较大。图1-4-1 项目现状-混凝土面板纵向裂缝图1-4-2 项目现状-混凝土面板破碎图1-4-3 项目现状-混凝土面板空洞、麻面图1-4-4 项目现状-波形护栏破损图1-4-5 项目现状-原桥状况一图1-4-6 项目现状-原桥状况图1-4-7 项目现状-原涵现状一图1-4-8 项目现状-原涵现状二图1-4-9 项目现状-桥涵图1-4-10 项目现状-排水现状图1-4 项目区域现状27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表二)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

33、、地理位置平武县处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区的东缘地带,长江的二级支流涪江的上游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15931330241东经1035031-1045913。东邻青川县,南连北川县,西界松潘县,北靠甘肃省,东南接江油市,西北倚九寨沟县。县境总面积59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万亩(水田1.85万亩,旱地39.2万亩)。项目位于平通镇九环线与平通镇的Y形交叉口至豆叩场镇下场口,地理位置见附图1。二、地形、地貌、土壤平武县地处盆周山区,具有典型的山地地貌景观。境内山地主要由近南北走向的岷山山脉、近东西走向的摩天岭山脉和近北东至南西走向的龙门山脉组成,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

34、占幅员面积的94.33%。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极高山、高山,向东南渐次过度为中山、低中山和低山。西北部最高处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东南部最低处涪江二郎峡椒园子河谷海拔600米,两地高差近5000米。县境处于中国三大沟造域结合部位,中生代侏罗纪及其以前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出露齐全。项目区地处盆周山区,属于典型的山地地貌。地形起伏性较大,土壤内富含金、银、铁、锰、钨、铅、锌、水晶石、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等30余种,因而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项目区耕地位于涪江河左右岸,属于低山河谷地带,水田土壤以水稻土中的黄泥田为主,旱地土壤以黄棕壤土中的扁石黄泥土为主,土壤酸碱度为6.5左右,有机质为

35、1%左右,氨态氮40ppm,速效磷16.5ppm,速效钾120ppm。三、气候特征及气象条件平武县属四川盆地中部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风速小,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农业气候条件较为优越。根据平武气象站历年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6.6,极端最高气温37.7(1969年7月29日),极端最低气温-6.8(1963年1月14日);多年平均降雨量895.2mm,最大日降雨量283.5mm(1981年9月2日),最大年降雨量1644.5mm(1981年),最小年降雨量570.4mm(1997年);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多年平均风速1.1m/s,最大风速21m/s(1978年4月1

36、5日,风向NNE),最多风向N;多年平均蒸发量1039.9mm;多年均霜日21.7日。四、河流水系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境内最大河流为嘉陵江最大支流涪江,贯穿本县157公里,其次有清漪江、夺补河等涪江支流15条、溪流428条。全县流域控制面积6682平方公里(含松潘境内834平方公里),河网密度为0.3公里/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总水量56亿立方米(含过境客水8亿立方米),最大的1967年产水65亿立方米,最小的1956年产水31.1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42万千瓦,可开发量100万千瓦,最优开发量40万千瓦,目前仅开发1.7万千瓦。发源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坡的涪江由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境,夺补河、平

37、通河等大小430余条支流呈羽状分布,深切于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之中。涪江干流在县境内全长157公里,流域面积5510平方公里,总落差2990米,河床平均比降15,平均流量153立方米/秒,平均径流总量47亿立方米/年,水能理论蕴藏量102万kW,可开发量70万kW。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有夺补河、平通河、虎牙河等14条。本项目地表水体主要为青漪江。青漪江又名平通河是涪江的一级支流,又名小河、廉水、让水、雍村河、八家河,是涪江江油境河段汇人的第二大支流。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山区地带。发源于平武县、松潘县与北川县三县交界处的六角顶,最大海拔3326m,向东南流经锁江、大印镇、豆叩镇、

38、在平通镇转西南流经桂溪然后向南于彰明镇汇入涪江。全流域总面积1299 平方公里,河道全长123km,天然落差2300m,平均比降6.59,多年平均流量25.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8.04亿立方米。五、自然资源县境植被种类丰富。据县林业局1988年完成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森林植被常见优势树种23科、37属、78种,有银杏、苏铁等孑遗植物和珙桐、连香树、杜仲、平武藤山柳等特有植物。森林植被优势建群树种等32种,其中针叶树种有云杉、冷杉等11种,阔叶树种有香樟、楠木、桦木等21种。森林植被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呈垂直分布,海拔6001600米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6002200米常绿阔叶与落

39、叶阔叶混交林,22002800米为针阔叶混交林,28003500米为川西北高山暗针叶林,3500米以上为亚高山灌丛带。另据县畜牧局1985年完成的草地资源调查资料,县内草被植物有96科、332属、573种。草地植被也呈垂直分布,有田间草地、林间草地、灌丛草地、山岗草地和迹地草地等类型。县境森林覆盖率达71%,森林面积43万公顷,其中70%以上都是优质天然林,活立木蓄积量近4000万立方米。解放后的50多年中,共为国家提供优质木材近2000万立方米。经济林木主要有茶叶、蚕桑、核桃、果梅、板栗、生漆、银杏、杜仲等,成片面积达2万余公顷,中药材、食用菌、天然野生植物食品等林副产品资源也十分丰富。县境

40、内野生哺乳动物有23科、近80种,其中珍稀哺乳动物18种。经调查,评价区域内无需特殊保护的珍稀动、植物。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行政区划及人口平武处于绵阳北部,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全县辖9镇16乡、249个行政村、1489个村民小组,10个居民委员会。2013年末全县总户籍人口为18.39万人,其中非农业户籍人口3.06万人。全县常住人口17.25万人,城镇化率26%。全年出生人口1380人,出生率为7.61;死亡人口1224人,死亡率为6.75;计划生育率91.81%,人口自然增长率0.86。县境总面积59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万亩(水田1.85万亩

41、,旱地39.2万亩)。平武县9个镇、7个乡、9个民族乡:龙安镇、古城镇、南坝镇、响岩镇、平通镇、豆叩镇、大印镇、大桥镇、水晶镇、高村乡、水田乡、坝子乡、水观乡、平南羌族乡、徐塘羌族乡、锁江羌族乡、土城乡、旧堡乡、阔达乡、黄羊关藏族乡、虎牙藏族乡、泗耳藏族乡、白马藏族乡、木座藏族乡、木皮藏族乡。二、社会经济概况2013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5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5.41亿元,林业产值1.57亿元,牧业产值4.42亿元。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6.99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农业增加值3.75亿元,林业增加值0.93亿元,牧业增加值2.19亿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73万公顷,粮食总产量

42、5.37万吨,其中小春产量0.76万吨,大春产量4.61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1.74万吨,增长12%,其中猪肉产量增长9.6%,牛肉产量增长38.9%,羊肉产量增长20.9%。全县有龙头企业19户,比上年增加2户,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实现8.15亿元,增长41%。三、交通设施2013年县境内公路总里程155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534公里。年末全县营运车辆1913辆,出租汽车25辆,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9辆,开通公交车2路,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54.8%。全县全年完成货运量296万吨,下降3.2%,货运周转量31777万吨公里,增长7.9%;完成客运量361万人,增长5.5%,客运周转量19397

43、万人公里,下降11.2%。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082万元,同比增长11%。四、水利设施项目区现有山坪塘7口,蓄水池22口,提灌站1座,引水堰2座,渠道12.4km。项目区小型水利设施年可供水总量120.61万m。项目区主要以自然降雨及山溪水引灌为主,区内骨干水利工程较少,项目区灌溉用水主要依靠自然降雨以及现有河岸已成土渠引山溪水进行灌溉,渠道大多为土渠,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遇干旱年,工程供水不足。项目区内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10%,田间配套率10%,渠系水利用系数50%,灌溉保证率32%,有效灌溉面积0.18万亩。五、教育、卫生和文物保护2013年年末全县幼儿园21所,在园儿童3155人。有各

44、类学校53所;在校学生15561人;专任教师1436人。其中:有小学44所,在校学生7048人,招收学生1149人,毕业学生1648人,专任教师823人;有普通中学8所,在校学生6585人(其中高中阶段在校学生3835人),招收学生1992人,毕业学生2583人,专任教师573人;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928人,招收学生1324人,毕业学生1304人,专任教师40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88.1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2.1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0.12%。全县有体育场馆1个,学校体育达标实施面积80%,体育达标率85%。2013年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244

45、个,其中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25个,妇幼保健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年末卫生机构床位数663张,其中医院床位数310张,乡镇卫生院床位数323张,妇幼保健站床位数30张。年末卫生机构人员数92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23人,注册护士130人,卫生防疫人员25人。年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3,婴儿死亡率5.6,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9.57%。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61.39%,农村饮用自来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比重68.95%。年内传染病发病率302.32/10万。项目所在地周围没有文物保护单位,无需要保护的文物,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如发现有保护价值文化遗迹,应保护好现场,并报告文物主管部门。环境质量状况(表三)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一、环境空气质量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为了更好的了解本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四川炯测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于2017年3月9日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