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坝县夏云镇示范小城镇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环境影响报告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4042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坝县夏云镇示范小城镇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环境影响报告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平坝县夏云镇示范小城镇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环境影响报告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平坝县夏云镇示范小城镇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环境影响报告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平坝县夏云镇示范小城镇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环境影响报告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平坝县夏云镇示范小城镇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环境影响报告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坝县夏云镇示范小城镇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环境影响报告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坝县夏云镇示范小城镇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环境影响报告环评报告.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试 行)项目名称: 平坝县夏云镇示范小城镇省级高标准 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平坝县人民政府 (盖章) 编制日期:2017年2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平坝县夏云镇示范小城镇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平坝县人民政府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安顺市平坝县夏云镇联系电话传真 邮政编码561104建设地点安顺市平坝县夏云镇立项审批部门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批准文号黔国土资耕保函【2014】65号建设性质 新建(补办环评手续)行业类别及代码A0519其他农业服务活动占地面积(亩)14372.55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万元)/环

2、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评价经费(万元)投产日期已完工工程内容及规模:一、 项目由来2012年9月,贵州省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意见,要求把小城镇培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载体,重点扶持100个示范小城镇,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全省小城镇建设,平坝县夏云镇被纳入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之一。示范小城镇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作为示范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抓手,其建设目标是围绕小城镇打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立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平坝县人民政府在接到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分布开展100个示范小城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函(黔国土资函【2013】72号)文件后,委托贵州地矿测绘院汇同水利

3、、国土、农业、交通等部门总结全县历年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对示范小城镇夏云镇土地资源情况进行了分析调查,同时到项目区作了调查,并召开了群众大会,一致认为位于夏云镇小山村、湖新村、桥上村等片区的土地资源具有整治潜力,不仅耕地集中连片,水源充沛,且区位条件优越,适宜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条件,因此,拟定平坝县夏云镇小山村、湖新村、桥上村等片区申报为示范小城镇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努力争取建设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发展现代农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中有关规定,平坝县夏云镇示范小城镇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需办理

4、环=境影响评价手续。为此,平坝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单位承担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编制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对项目现场及周围环境进行了现场踏勘、调查,并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行了项目工程分析及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在征求平坝县环保局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省、市的有关环保法规,并依据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编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二、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平坝县夏云镇示范小城镇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平坝县人民政府项目总投资:政府资金。项目选址:夏云镇小山村、湖新村、桥上村2、工程内容及相关规模项目为对夏云镇小山村、湖新村、桥上村14372.55亩现有农村土地及9231.9

5、亩耕地进行整治。通过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项目区新增耕地0.58公顷(折合8.7亩),新增耕地率为0.06%。主要工程内容如下表1所示: 表1 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工程内容建设规模田块平整36.89公顷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0.4m0.4m灌溉渠4条,共计1585m长;改建0.3m0.3m灌溉渠1条,共计133m长;改建0.5m0.5m灌溉渠1条,共计310m长;新建0.3m0.3m排水沟9条,共计6796m长;改建0.4m0.4m排水沟1条,共计550m长;涵洞:34座。田间道路工程新建4.0m宽田间道6条,共计3956m长;新建3.5m宽田间道1条,共计310m长;改建4.0m宽田间道2条,共计112

6、6 m长;改建3.5m宽田间道5条,共计2820 m长;新建2.0m宽生产路13条,共计6464m长;新建2.0m宽片石生产路6条,共计6046m长;改建2.0m宽生产路16条,共计6723m长;新建错车道14个。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改建排洪沟2条,共计2671长;新建防护林6条,共计8631m长;新建堡坎1条,长20m。其他工程建标志牌2座,新建标识72座 (1)土地平整 土地平整分区:本次项目打造示范小城镇省级高标准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主要的农业产业化有机农产品为无公害蔬菜。项目规划平整区域作为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打造精品工程。本次平整工程主要选取了36.89公顷(折合553.35亩

7、)的旱地进行平整建设,主要分布于湖新村(夏云关组)和原马武屯寨子附近,坡度主要在26之间。工程布置: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为旱地平整,平整面积为36.89公顷。其目的是将旱地地块进行平整化、归并田土块,同时完善区块内道路工程、灌溉工程,使其具有区位优越、水土资源优良、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的品质。通过成立农业合作社的形式实现土地流转,发展与现代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相符的无公害蔬菜产业种植区。建设用地耕作层剥离:由“3.4耕作层剥离及土壤平衡分析”可知:剥离区位于夏云镇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现状为水田,土壤是黄壤土,土层厚度在60100cm。利用区位于夏云镇湖新村夏云关,此区域为水田,土壤肥力较薄,有少数裸地,

8、目前需要改造的水田面积为7.95公顷,土层厚度为55cm左右,土壤类型是黄壤土。剥离面积共计7.95公顷,运输距离1-1.5Km,剥离厚度20cm,剥离表土总量15900方。(2) 灌溉与排水工程 灌溉工程:灌溉设施配套田间道路布设,以适宜机械化耕作为原则进行布设。本项目共新建灌溉渠4条,全长1585m;改建规格为0.3m*0.3m、0.5m*0.5m灌溉渠各1条,全长443m。工程实施后,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为192.43公顷,配套原有灌溉渠,总的控制灌溉面积为578.63公顷。 排水工程:项目区内的排水设施多为自然冲沟,断面较大,洪水季节能将雨水排放到低谷的河段地带,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拟在对

9、该路段进行整修的同时附带路边沟,作为排-灌两用渠,本项目将其命名为排水沟。项目区共新建排水沟9条,全长6796m,规格为0.3m*0.3m矩形断面,改建排水沟1条,全长为550m,改建规格为0.4m*0.4m。渠系建筑物:项目区其他渠系建筑物工程主要包括规划涵洞和涵管。当路面地势处于低洼处,为避免雨季雨水汇集过多,冲毁基础,规划在田间道路与排水沟相交处新建涵洞等渠系建筑物,项目区共布设涵洞36座,新建涵管340m。(3) 田间道路工程 田间道路工程主要布设通项目区的通外道路,连接项目区夏云镇镇政府与工业园区,其次根据机械化耕作要求和产业布局要求在项目区内布设田间道和生产路。 田间道工程:项目区

10、田间道路主要在现有道路基础上,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求,对通达度较差的区域新建田间道提高道路通达度,缩短运输绕行距离,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对现状使用较差的田间道进行改建。项目实施后,通过田间道路工程布局,改建田间道7条,总长3946m、新建田间道7条,总长4266m。 生产路工程:项目区现有生产路多为村民在生产过程中走成的田间小路,路况较差,不能满足机械化生产需要,对于不能辐射到位的区域新建生产路予以补充。通过规划,项目区共新建生产路19条,全长12510m,改建生产路16条,全长6723m。田间道错车道工程:为保证运输畅通无阻,因地制宜对田间道配备错车道,错车道应结合农业产业格局设置,原则上按

11、每300-500米设置一处错车道,可根据地形条件适当加长加宽。项目区规划错车道14座,设计宽为2.5m。(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改造内容:为了保持水土,保持生态,项目区一些地方雨水充足,为了使水能够顺利地排出去,对项目区已损坏的排洪沟进行了改建,改建排洪沟2条,共计2671m长,在营盘寨子、营脚坡一带新建防护林6条,共计8631m,新建堡坎20m。 (5)其他工程 其他工程主要包括在项目区新建标志牌工程,标识牌根据单体工程布设附着于单体工程之上。3、 表土剥离在实施土地平整前要先对表土进行剥离,剥离厚度为20cm,剥离后的表土堆放在各平整单元的长边一侧平整后再将堆放在长边的表土以2

12、0cm厚度均匀覆土。该项目共平整水田面积36.89公顷,剥离耕作层厚度按平均20进行计算,共需要剥离表土量为73780m,平整后表土回填量等同于表土剥离量。4、土方计算此次平整的耕地拟规划为田面平整,平整后的地面坡度1。详见单体设计图土地平整工程示意图,计算如下表2:表2 土地平整工程量计算表编号面 积表土剥离表土回填土地平整土坎修筑(公顷)单位工程量(m/公顷)工程量(m)单位工程量(m/公顷)工程量(m)单位工程量(m/公顷)工程量(m)单位工程量(m/公顷)工程量(m)平整区域-110.0820002016020002016011881197526.64269平整区域-27.951590

13、0159009445212平整区域-37.6315260152609064203平整区域-47.2114420144208565192坡改梯区域-14.0220008040200080401180474478314合计36.8973780-737804379311905、建设用地耕作层剥离剥离面积共计7.95公顷,运输距离1-1.5Km,剥离厚度20cm,剥离表土总量15900方。6、建设标准 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TD/T 1033-2012)、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标准(试行)、项目区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主要建设标准如下: (1)水田灌溉保证率:80%; (2)排涝标准:5年一遇1小时暴

14、雨设计; (3)田间道路通达度:90%; (4)基础设施工程设计使用年限:15年;(5) 基础设施占地率:8%;7、建设工期项目建设工期24个月,自2015年2至2017年2月完工,施工期已过,本次环评属于补办环评手续。8、项目区位置及其规划符合性分析 项目区总面积为958.17公顷,涉及湖新村面积为651.30公顷、涉及小山村面积为306.13公顷、涉及桥上村0.74公顷。地理坐标:东经1061833 1062124,北纬26 2521 262711,位于红枫湖集中式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详见附图1)。项目区位于平坝县夏云镇桥上村、湖新村(由原来的阿腰村、茶场村、马武村合并)、小山村(由原来

15、的小山村、水塘村合并)三个行政村。 位于夏云镇东南部,距离夏云镇镇政府1.5km(地理位置详见附图2)。项目区在夏云镇示范小城镇总体规划产业布局中位于东部传统农业产业区,符合总体规划要求。(项目与夏云镇规划位置关系见附图3)。9、 项目工程平面布局 项目工程主要是根据示范小城镇及项目区地质、地貌、生态条件以及项目区产业规划等做不同的规划布局。既要完成土地整治的基本任务,又要考虑工程的经济性、可行性、合理性和各类工程布置之间综合协调。工程布置的基本格局是:田块规整、道路成网、沟渠成系。按照现代农业机械化耕作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条件,配套完善水利、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工程平面布局详见附图4)。1

16、0、土地利用总体布局 项目区土地利用应在充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土地整治的政策,遵循土地生态适宜性和区位要求,并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 项目区农业生产现状主要为有机粮种植(水稻、玉米)和特色产业(无公害蔬菜、千亩葡萄)。项目通过合理整改,将其区域地块规划为有机粮种植区、无公害蔬菜、优质葡萄种植区、莲藕种植区和苗卉种植区,并根据不同农业产业的布局情况配套相应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项目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图详见附图5)。 (1)有机粮种植区 通过完善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后发展为有机水粮种植区,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2)无公害蔬菜种植区 该种植区位于项目区湖心村原阿腰寨子至

17、原马武屯寨子片区,该种植区域中有水田区域面积约占50%和约4 %的旱地区域。通过对此片区域修建涵管和灌溉渠引水灌溉,并对其主要交通道路进行改建,整治后将建成220公顷(33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3)优质葡萄种植区 该种植区位于项目区小山村平水机械厂家属区香樟林片区,旱地交多,预计建成70公顷(1050亩)葡萄基地。 (4)苗卉种植区 该区域为项目区旱地集中区域,共计面积22公顷(330亩),主要分湖新村中坡片区。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土壤肥沃,不过无水源,只能靠天然降水,根据当地的土壤和产业情况,此片区域比较适合种植苗卉(如桂花苗),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5)莲藕种植区该区域为项

18、目区水田集中区域,共计面积6公顷(90亩),主要分湖新村原马武屯村营脚坡片区。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土壤肥沃,但因夏季暴雨时,洪水会淹没良田,冲毁粮食,给老百姓造成损失,根据当地的土壤和产业情况,此片区域比较适合种植水生植物荷花。11、 本项目拆迁安置情况 本项目不涉及居民拆迁安置。12、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项目区位于平坝县夏云镇示范小城镇,夏云镇为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之一,主要规划为工矿园区型省级示范镇, 从“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四大方面打造现代工业综合型小城镇。 夏云镇建成工业园区后,需引进大批劳动力,人口将集聚增加,需要的有机农产品将大大增加。本次项目主要围绕示范小城镇而建设

19、,项目区位于夏云镇的东部传统农业产业园区,距离夏云镇镇政府仅1.5km,距离夏云工业园区仅5km,因其地理位置,项目区可以作为夏云镇示范小城镇的有机农产品输送基地,结合夏云镇总体规划,将项目区产业定位于打造以有机粮种植,无公害蔬菜种植为主,其他经果林(如葡萄、梨等)、莲藕种植为辅,高产稳产、抗洪抗旱、生态环保及农业观光为一体的高标准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其主要优势为项目区耕地集中连片,且坡度较缓,水源丰富,可以满足灌溉。项目区现有种植结构较好,项目区已建成200亩早熟蔬菜和地膜玉米。种植技术较为成熟。种植的有机农产品可以就近销售到夏云镇工业园区,一可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农产品需求,二可以带动项目

20、区经济发展。 另外,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本),该项目属于鼓励类“中低产田综合治理与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因此,该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政策要求。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主要原有污染有以下几点:(1)区内村民的生活垃圾及人、畜粪便等。其中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及粪便进入农田用作肥料。(2)居民主要用煤、柴薪以及液化石油气作为主要燃料进行煮食和取暖时产生的大气污染物。(3)农作物种植和生长时产生使用的化肥,一部分被作物吸收,一部分随雨水等地表径流流失,最终进入百花湖。(4)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和除草时所使用的农药,除吸收外,一部分进入自然水体。项目所在区

21、主要环境问题有:(1)项目区现状水利设施骨干框架基本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灌排水的需要,但是项目区沟渠凌乱,淤塞严重,部分沟渠灌排功能不分,大部分水闸老化、毁坏,造成水资源利用浪费严重。蓄水坑塘占地面积较大,淤塞严重,灌水不畅;主要的灌溉渠道淤积、渗水、漏水等情况严重,灌溉水系混乱,地势起伏较大,灌溉死角较多,不能保证农作物正常灌溉要求。项目区部分面积来水排水入周边坑塘,但项目区内排水沟淤塞严重,排水不畅,不能实现自排至红枫湖,排涝标准低于5年一遇。以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耕地产出率不高。(2)由于地方经济落后,项目区内道路虽多,田间道和生产路标准却很低,田间路,生产路级别不分,断头路分布较

22、多,未能形成循环,路面状况较差,标准低,布局不合理,均为土路,因长年失修,路面坑坑洼洼,生产运输能力差,遇上阴雨天气,道路泥泞,通行不便,特别是抢收抢种季节,运输困难比较突出,严重地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3)田块零碎不规整,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化生产需要,劳动生产率水平低,田坎占地比例大,约为耕地的11.3%。(4)农田水利工程设施配套差,农业耕作方式粗放,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农业生产收益低。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项目地理位置 项目区位于安顺市平坝县夏云镇,属于全省重点扶持的“100个示范小城镇”之一。夏

23、云镇位于平坝县东南面,地处黔中腹地,座落于高原明珠红枫湖畔,是红枫湖主要的水源地和贵州西线黄金旅游通道,公路四通八达。东北距省城贵阳42公里,西南与贵州西线旅游中心城市安顺市相距44公里,滇黔公路、贵黄高等级公路、清镇高速公路和贵昆株六复线铁路横贯全境,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素有“平坝东大门”之称。项目区地处东经10618 10621,北纬2625 2627。涉及平坝县夏云镇辖桥上村、湖新村(由原来的阿腰村、茶场村、马武村合并)、小山村(由原来的小山村、水塘村合并)等行政村。2、地形、地貌、地质项目区以溶岩地貌为主的低山丘陵地貌,最高海拔1415.58m,最低海拔1234.46m,相对高差181

24、.12m。项目区出露地层有二叠系和三叠系。主要岩石有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紫色沙石页岩等。结合安顺市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了解项目区范围不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1)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拟建的都是小型的水工建筑物,项目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能够满足要求。2)田间道路工程项目区拟建的田间道路大多是在原有的农村土路上修建,道路基础比较好。3、水文项目区周边有三个水库,项目区西北部有獐子坝水库(库容19.2万m3)、东北部有红枫湖水库(库容6亿m3)和,东部有大坝水库(库容35万m3)和南部有一条焦家桥河(流量约为1.5 m3/s)。在西部有母猪龙滩位于项目区西北部,枯水期流量约为0.8 m3/s ,主要灌

25、溉新寨片区,灌溉面积约为800亩。另外还有一个地下出水点,中部有两个地下出水点。项目区主要灌溉水源是用提灌站提獐子坝水库、红枫湖溢流出来的水、焦家桥河和大坝水库的水,以及项目区内一些地下出水点自流灌溉水进行灌溉。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系详见附图6。 项目区水源4、气象项目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水同季。项目区年均气温在14.10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1271.95mm,但季节分配不均,4 9月降水量1064.4mm,占全年的80.6;年际变化大,最高年降水量达1651.7mm,最低只有920.4mm。全年阴天较多,湿度大,光能资源偏少,年平均日照时数

26、为1222.90小时,多年平均日照每天约3.4小时,光照的月际变化49月份多,对夏秋季作物生长有利,冬季偏少。项目区热能资源比较丰富。其气候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倒春寒和秋风等;冬季日照少,多阴雨,无严寒,蒸发量小,温度大,寒潮活动频繁。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5、植被项目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多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所代替。自然植被可分为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等。人工被类型有草本类型、木本类型。草本类型多为大田作物,木本类型有用材林和经济林。 项目区植被6、土壤项目区土壤多样,主要有黄壤、黄泥土等。土层厚度在0.6m以上,土壤的多呈中性、微酸性(PH

27、值在5.57.5),土壤质地一般为黄壤土、水稻土和石灰土,适宜多种作物及植被生长,耕地质量较好。7、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土地总面积958.17公顷。其中耕地614.88公顷,占总面积的64.17;园地19.60公顷,占总面积的2.05;林地107.44公顷,占总面积的11.21%;牧草地110.74公顷,占总面积的11.56;交通运输用地9.21公顷,占总面积的0.96;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97公顷,占总面积的0.6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7.79公顷,占总面积的7.07;其他土地22.54公顷,占总面积的2.35;田间基础设施占耕地率仅为1.14%。详见表3: 表3 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公顷

28、一级地类二级地类桥上村小山村湖新村合 计所占比例耕地水田(011)0.07 158.05 162.84 320.96 33.50%旱地(013)0.19 75.61 218.12 293.92 30.68%小计0.26 233.66 380.96 614.88 64.17%园地果园(021)0.00 10.30 6.46 16.76 1.75%茶园(022)0.00 0.00 2.84 2.84 0.30%小计0.00 10.30 9.30 19.60 2.05%林地有林地(031)0.00 5.10 82.14 87.24 9.10%灌木林地(032)0.00 2.86 17.34 20.2

29、0 2.11%小计0.00 7.96 99.48 107.44 11.21%牧草地其他草地(043)0.00 12.99 97.75 110.74 11.56%小计0.00 12.99 97.75 110.74 11.56%交通运输用地公路用地(102)0.00 1.54 0.71 2.25 0.23%农村道路(104)0.23 2.04 4.69 6.96 0.73%小计0.23 3.58 5.40 9.21 0.96%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河流水面(111)0.00 0.66 0.00 0.66 0.07%坑塘水面(114)0.00 1.90 1.92 3.82 0.40% 沟渠(117)0.

30、24 0.26 1.23 1.73 0.18%小计0.00 2.82 3.15 5.97 0.6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建制镇(202)0.00 14.60 7.70 22.30 2.33%村庄(203)0.25 16.59 14.64 31.48 3.29%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05)0.00 0.09 11.63 11.72 1.22%采矿用地(204)0.00 0.04 2.25 2.29 0.24%小计0.25 31.32 36.22 67.79 7.07%其他土地田坎(123)0.00 3.41 12.89 16.30 1.70%裸地(127)0.00 0.09 6.15 6.24 0.

31、65%小计0.00 3.50 19.04 22.54 2.35%合 计0.74 306.13 651.30 958.17 100.00%8、耕地质量现状根据平坝县农用地分等定级、耕地质量等级更新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得知,项目,项目区耕地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耕地总量持续减少(1)经济发展使建设用地需求进一步加大。中央提出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城镇化发展、实施小城镇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些目标的实施,不可避免要大量占用耕地,土地供需矛盾将越来越尖锐。(2)生态退耕力度加大,对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造成较大压力。林业部门提出25度以上的坡耕地必须全部退耕,所确定的

32、退耕计划远高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生态退耕指标,对耕地总量变化将产生重要影响。B、耕地质量不断下降随着耕地数量的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也在不断下降。主要表现在:(1)耕地环境质量恶化。一是各种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大气、水和土壤污染三方面。二是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损毁耕地持续增长。据调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占37.71%。(2)耕地地力下降。耕地土壤肥力是耕地质量的重要表现。全县土壤以黄壤、黄泥土为主,土壤肥力不高,加之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严重,造成土壤肥力严重降低。根据这次农用地分等结果显示,上等地占耕地面积的比例仅为11.8,而中下等地增加到88.2。(3) 补充耕地的质量偏低。从近年耕

33、地补充的情况来看,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占有相当的比重,而实际建设占用的耕地大都为高产优质农田。在已完成的占补平衡中,往往只强调耕地数量的平衡,而忽视了土地质量,实际的耕地产出有很大差异。项目区整治区域主要为水田和旱地区域。经过踏勘和结合对项目区田间观察,项目区水田土壤多数为中上等肥力,植被生长比较茂盛,比较适合植被的生长,不过也有一部分耕地荒废,通过和村支书、村民的交谈中得知,被荒废的大多数是由于缺少田间道路和生产路,使得耕作比较困难,农家肥下田和农产品运出不容易;并且劳动力也比较少,所以荒废成了必然。9、土地利用程度项目区水田耕作制度主要以水稻、蔬菜为主,旱地耕作制度以玉米、葡萄、西瓜、蔬菜为主

34、。(1)耕地复种指数 整理前耕地复种指数为165%,整理后预计提高到182%。表4 复种指数计算表 单位:公顷土地利用类型作物整理前整理后水田水稻351.64 281.31 蔬菜35.16 175.82 油菜281.31 105.49 旱地玉米290.65 290.65 蔬菜64.59 226.06 葡萄66.67 129.18 西瓜25.84 16.15 合计1115.86 1224.65 复种指数(%)165.00 182.00 (2)土地垦殖率项目区耕地面积614.88公顷,土地总面积958.17公顷,土地垦殖率64.17%。(3)土地利用率项目区已利用土地面积840.53公顷,土地总面

35、积958.17公顷,土地利用率87.72%。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人口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项目涉及夏云镇小山村、湖新村、桥上村。小山村是由原来的水塘和小山村2个村合并后而命名的村。全村辖4个村民组,总户数403户,总人口1990人,农业人口为1870人,乡村劳动力为902人,其中少数民族565人,占总人口的36.78%。人均耕地面积为2.1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100元,小山村是一个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的农业村。湖新村是由原来的阿腰村、马武村和茶场村3个村合并后而命名的村。全村国土面积7.5平方公里,全村所辖10个自然村民组,耕地面积2354亩。全村土地肥沃、水

36、源丰富,海拔1265m上下,适宜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年末人口3754人,其中农业人口3700人,人均耕地2.4亩。农民纯收入6500元。桥上村位于夏云镇西面,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距平坝县城3公里,东接阿腰村,西接城关镇城垣村,南接江西村,北接界首村,贵黄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5个自然村寨,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03户,总人口1536人,其中少数民565 人,占总人口的36.78%。全村耕地面积1235亩,其中田735亩,土500亩,是一个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农业村。 详见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5: 表5 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夏云镇/村总人口劳动力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年纯收

37、入元人人 公顷亩湖新村37542441600.642.46500小山村1990902278.62.16100桥上村153684282.330.85600合计72804185961.575.3182002、农业科技水平项目区以种植水稻、玉米、山药、无公害蔬菜及葡萄为主。大部分区域目前以小型农机耕作为主,种植技术比较成熟。施肥以化肥为主,兼施农家肥,配方施肥占70%。项目区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推广率95以上,复合肥推广率80%以上。项目区优质水稻、无公害蔬菜及葡萄种植已初具规模。 大棚蔬菜 玉米 无公害蔬菜 无公害蔬菜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

38、、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 项目区属农村环境区域,无工业企业,无大气污染源,大气环境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较好。2、水环境 项目区及其周边地表水体有西北部有獐子坝水库(库容19.2万m3)、东北部有红枫湖水库(库容6亿m3)和 ,东部有大坝水库(库容35万m3)和南部有一条焦家桥河(流量约为1.5 m3/s),东面红枫湖。其中獐子坝水库、红枫湖水库、大坝水库均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标准,焦家桥河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3、声环境项目地处农村环境区域,区域声环境质量

39、较好,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4、生态环境项目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多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所代替。自然植被可分为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等。人工被类型有草本类型、木本类型。草本类型多为大田作物,木本类型有用材林和经济林。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详见附图5和表6。表6 主要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 保护目标规模距污染源的方位和距离保护标准方位距离大气环境项目区村民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声环境项目区村民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12) 2类标准

40、 水环境焦家河小河S紧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獐子坝水库库容19.2万m3N紧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红枫湖水库库容6亿m3E紧邻大坝水库库容35万m3E紧邻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1、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标准; 2、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II类标准; 3、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气 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 2、废水 无废水排放; 3、噪声噪声参照执行

4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相关规定; 总量控制指标 本项目废水不外排。环评不建议设置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一、 项目工艺流程本项目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是对项目区地块进行土地平整、修建灌溉、排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污染工序主要表现在施工期,运行期主要是农田使用农肥及农药造成的土壤污染及水质污染问题。1、施工工艺流程说明 (1)土地平整 归并平整区田土坎,平整田面,平整后坡度为0-2:首先,在平整区域测量放线,确定平整范围,用推土机进行耕作层剥离,剥离厚度为0.3m,并集中堆放。其次,用推土机进行土地平整,将田面高程平整为设计

42、高程,再将剥离的耕作层回填,并修筑田埂。田面宽度一般为20-40m,长一般为80-100m,具体情况以实际农户分割田块为准。 (2)灌溉与排水工程 主要工序为:放线沟槽开挖验础沟壁修筑池底修筑护栏。 施工基础放线用皮尺,用熟石灰做好开挖线。 基础开挖:采用人工开挖、人工修筑,土方开挖的深度,断面形状原则上按设计要求执行,沟槽及两侧边坡清理平顺。基础面上突出的岩石用风镐处理,不稳定边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支护,做到安全、文明施工。 沟壁用M12.5水泥砂浆奖砌块石砌筑,2厘米厚M10水泥砂浆抹立面、面上。施工中所用石料材质应坚实表面干净,无风化,无裂缝和其它缺陷,石料中部厚度不小于15cm,单块重量不小30kg,规格小于要求的石料,只能用于塞缝,但其总用量不得超过该处砌体重量的10%。用于砌筑的砂浆应饱满密实,并随拌随用,保持适宜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块石应错缝,分层砌筑。勾缝应嵌入缝内,勾缝前先清理缝槽,并用水清洗后再勾缝,勾缝应平顺,无脱落现象。勾缝完成后要按规定进行洒水养护。 (3)田间道路工程 a)田间道施工工序:定线测量路基平整夯实路肩修筑面层施工。改建田间道:先修建路堡坎,路床清理并压实,然后垫12厘米厚碎石垫层,最后摊铺15厘米厚C20砼路面,用混凝土搅拌机0.4m3捣实; C20混凝土路面每间隔10米预留一道伸缩缝,缝宽为2厘米,缝深与道路厚度相同。浆砌石路肩、路肩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