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叉杆的加工工艺及钻M8螺纹孔夹具设计【全套图纸】.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4081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叉杆的加工工艺及钻M8螺纹孔夹具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叉杆的加工工艺及钻M8螺纹孔夹具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叉杆的加工工艺及钻M8螺纹孔夹具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叉杆的加工工艺及钻M8螺纹孔夹具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叉杆的加工工艺及钻M8螺纹孔夹具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叉杆的加工工艺及钻M8螺纹孔夹具设计【全套图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叉杆的加工工艺及钻M8螺纹孔夹具设计【全套图纸】.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提供各专业全套设计设计说明书叉杆的工艺及钻M8螺纹孔夹具设计院 系: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摘要本设计的零件为叉杆,选用QT40-10钢。根据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生产的经济效益等各方面的详细分析其加工工艺,多采用专用机床加工。通过对零件的分析,此轴要求精度高,工序适当集中,要求光滑,所以选用工具和尺寸要准。最后对零件进行校核。以便达到零件精度的要求。关键词:夹具、校核、工艺设计全套图纸,加153893706Abstract:This design components are a beam holder.Selects the QT40-10 steel.Acco

2、rding to the components shape, the size precision, the production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so on various aspects multianalysis its processing craft, uses the special purpose machine processing much. Through to the components analysis, this axis required accuracy is high, the working procedure suitabl

3、e centralism, the request is smooth, therefore selects the tool and the size wants.Finally carries on the examination to the component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omponents precision the request.Key word:Jig, examination, technological design目 录 前言11.设计的目的22、机械制造工艺要求的基本任务和要求22.1、基本任务22.2、设计要求23、机械制造工艺

4、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43.1、零件分析43.2、选材43.3、材料特性53.4、毛坯63.6 加工工艺路线73.7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93.8确定切削用量103.8机床及工艺设备的选择104、夹具设计124.1问题的提出124.2定位基准的选择124.3切削力和夹紧力的计算124.4定位误差分析134.5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13总 结14致 谢15参 考 文 献16their own conditions to develop the correct road, the maximum to avoid investment risk, gain profit.(three) vigoro

5、usly promote the brand. To establish brand awareness, awareness of the use of brand, brand value, brand acquisition performance,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Concentrated manpower, careful planning, packaging and publicity of a number of unique, market influence and coverage of the brand, the i

6、mplementation of key breakthrough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walking business road the competition of alien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pursuit of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four)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To further broaden their horizons, effective integr

7、ation of resources within the group, the city resources, other industries and regional resources, mutual trust, mutual benefit, seeking win-win principle, in the framework of nationa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strict inspection and argumentation, legal consultation,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procedur

8、es, strict regul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attract injection the social investment to the industry group, to achieve leveraging the development, ensure that the value of state-owned assets.(fiv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ersonnel.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

9、ing of cadres and workers of the existing business, firmly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the market, enhance the sense of crisis to adapt to market competition, the sense of urgency, improve the ability to respond to market competition, improv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At the same time, ac

10、cording to the need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vigorously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management management personnel, and strive to build a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team, hard work, and promote the entire workforce knowledge structure, age structur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

11、ading ability, enhance core competitiveness, adapt to the need of market competition.(six) seriously study the policy for policy. Serious research about social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undertakings in the country and the XX policy, especially the policy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inancia

12、l investment policy, financial policy and tax policy, and actively seek policy, projects and funds, enterprise and industry group mission to promote leapfrog development.前言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都向着自动化、专业化和大批量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企业的生产在体现人性化的基础上降低工人的生产强度和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现代的生产和应用设备多数都采用机电一体化、数字控制技术和自动化的控制模式。在这种要求下叉

13、杆越发体现出其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特别是近年来与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后,使叉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又因需求的增加,所以生产也步入大批量化和自动化。为适应机械设备的要求,对叉杆的设计要求和技术领域的拓展还需要不断的更新1.设计的目的(1)培养工程意识(2)训练基本技能(3)培养质量意识(4)培养规范意识2、机械制造工艺要求的基本任务和要求2.1、基本任务2.1.1、工艺设计的基本任务 (1)绘制装配图一张 (2)绘制零件图两张(3)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2.1.2、夹具设计的基本任务 (1)收集资料,为夹具设计做好准备 (2)绘制草图,进行必要的理论计算和分析以及夹具的结构方案 (3)

14、绘制总图和主要非标准件零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4)编制夹具的使用说明或技术要求2.2、设计要求2.2.1、工艺设计的设计要求 (1)保证零件加工质量,达到图纸的技术要求 (2)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生产效率 (3)要尽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生产安全 (4)在立足企业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国内技术和装备 (5)工艺规程应正确.清晰,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2.2.2、夹具设计的设计要求 (1)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 (2)提高生产效率 (3)工艺性好 (4)使用性好 (5)经济性好3、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1、零件分析1. 首先在对加工零件进行充分的工艺分析,确定零件的编程坐标

15、系,计算零件的几何元素坐标参数。确定钻孔或扩孔、镗孔和锪孔的中心坐标,铣面时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两端点坐标。2. 其次零件加工工艺路线或加工顺序。根据零件图、零件的制造材料、零件的质量要求确定主运动的启动、停止、方向、变速;进给运动的速度大小;选择刀具的参数及冷却液开、关等辅助装置的动作。3. 根据零件的形状和加工位置设计制造其专用夹具,适合于工件的大批量生产。4. 零件的图形、尺寸及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材料、热处理及其他技术要求要表示的清晰明了。5. 要做到加工效率高、加工质量符合要求、加工费用低等要求。基本尺寸考虑材料力学性能: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内外表面质量此

16、零件用于两轴,杆之间连接传递,扭力或运动的中间联接器所以对韧性和强度耐磨度有一定的要求.如零件图所示该零件主要加工表面及技术要求分析如下. 1.零件整体在未注尺寸公差为IT14级.这对一般的铣削加工都不难打到. 2.零件的形位公差要求也不高.它是GBIT1184-1996K级也较容易达到. 3.T1.T2.T3.T4.T5.T6表面3.2、选材接头的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的关系:=/n=96.67MPa113.33MPa(极限应力,n=3)脆性材料的=b。安全系数n反映了构件的强度储备。脆性材料的n=23.5或是39。 =290 / 3=96.67MPa 拉伸的强度计算:=N/A=96.67 N

17、=*Aaz N*A 材料为QT500 3.3、材料特性牌号抗拉强度屈服硬度延伸率%布氏硬度HBN/uu2(c/ uu2)N/mm(kgf/mm2)QT400-1840025018130-18QT400-1540025012130-18QT400-1045031010160-210QT500-75003207170-230QT600-36003703190-270QT700-27004202225-305QT800-28004802245-335QT900-29006002280-3603.4、毛坯根据零件材料确定毛坯为铸件,根据其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和材料性能毛坯的铸造方法选用-低压铸造毛坯公差

18、等级-IT8级球墨铸铁:在铁水(球墨生铁)浇注前加一定量的球化剂(硅,镁)使铸铁中石墨球化,由于碳以球状存在于铸件基体中,改善其对基体的割裂作用,球墨铸铁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塑性,冲击韧性大大提高,并且有耐磨,减震。工艺性能好,成本低等优点因为零件要求无砂眼,所以在毛坯铸造时要注意气孔的产生 气孔原因:1空气夾杂在熔汤中2气体的来源:熔解时、在料管中、在模具中、离型剂改善方法:1适当的慢速2检查流道转弯是否圆滑,截面积是否渐減3检查逃气道面积是否够大,是否有被阻塞,位置是否位於最后充填的地方4检查离型剂是否噴太多,模温是否太低5使用真空3.5、零件图的分析:要求:表面清晰,无毛刺,尺寸精度如

19、上图。表面粗糙度要求高。 3.6 加工工艺路线1定位基准的选择 正确地选择定位基准是设计工艺过程的一向重要内容,也是保证加工精度的关键。定位基准分为精基准和粗基准。对于无合适定位面的零件可在毛坯上另外专门设计或加工出定位表面,称为辅助基准。(机械制造基础P254)2拟定工艺路线 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工件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次数是拟定工艺路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据零件各加工表面本身的技术要求确定,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生产类型、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加工表面的尺寸、工厂现有的设备情况、工件材料性质和毛坯情况等。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和粗糙度如下:表面加工的经济精度与表面粗糙度序号加工方法经济精度(IT)

20、表面粗糙度Ra(m)适用范围1粗铣1113256.3适用于淬火钢以外的各种金属2粗铣半精铣8106.33.23粗铣半精铣精铣691.60.84粗铣半精铣精铣抛光680.20.0255粗铣半精铣精铣磨削680.80.4适用于淬火钢、未淬火钢6粗铣半精铣粗磨精磨570.40.17粗铣半精铣粗磨精磨超精加工560.10.0128粗铣半精铣精铣精磨研磨5级以上0.19粗铣半精铣精铣精磨超精磨5级以上0.0510粗铣半精铣精铣抛光560.20.025适用于有色金属加工顺序的安排 在确定了零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之后,就要安排加工的先后顺序。零件加工顺序是否合适,对加工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有着较大的影响。1

21、机械加工顺序的安排在安排机械加工顺序时,一般遵循先粗后精、先面后孔、先主后次、基准先行的原则。对于工序内容复杂的零件则视具体情况采取工序集中与分散的原则处理。2 加工阶段的划分对于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零件,应将粗、精加工分开进行。为此,一般将整个工艺过程划分阶段,按加工性质和作用不同,一般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家段和光整加工阶段。这对于保证零件加工质量、合理使用机床设备、及时发现毛坯缺陷及合理安排热处理工序等有很大好处。3 热处理工序的安排热处理工序主要用来改善材料的性能及消除应力。热处理的方法、次数和在工艺路线中的位置,应根据零件材料和热处理的目的而定。如图1-4所示为热

22、处理工序安排图。毛坯-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抛光 4 合理安排辅助工序辅助工序种类很多,主要包括检验、划线、去毛刺、清洗、平衡、退磁、防锈、包装等,根据工艺需要穿插在工序中。3.7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工序顺序确定后,就要计算各个工序加工时所应达到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工序尺寸公差一般按经济加工精度确定,但就其性质和特点而言,一般可以归纳为两类:1 基准重合时(定位基准或工序基准重合)工序尺寸的计算当确定了各个工序间余量和工序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后,将余量一层层叠加在被加工表面上,计算顺序是从最后一道工序开始,由后往前推,就可计算出每道工序的工序尺寸。2 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的计算在零件的加工过

23、程中为了加工和检验的方便可靠,或由于零件表面的多次加工等原因,往往不能直接采用设计基准作定位基准,会出现基准不重合的情况。形状复杂的零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多次转换定位基准,这时工艺尺寸的计算微比较复杂,应利用尺寸链原理进行分析和计算,并对工序余量进行必要的验算(是否够切)以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3.8确定切削用量在单件小批生产中,各工序的切削用量一般又操作工人根据具体情况自己确定,以简化工艺文件。 在大批大量生产中则应科学地、严格地选择切学用量,以充分发挥高效率设备的潜力和作用。切学用量的选用与下列因素 关:生产率,加工质量(主要是表面粗糙度),切削力所引起的工艺系统的弹性变形,工艺系统的振动,

24、刀具的耐用度,机床功率等。在综合考虑上诉因素的基础上,使背吃刀量ap,进给量f,切削速度v的乘积最大。一般应先尽量取大ap,其次尽量取大f,最后取合适的v。3.8机床及工艺设备的选择(1)选择机床选择机床和工艺装备的总原则是根据生产类型与加工要求使所选择的机床及工艺装备既能保证加工质量,又经济合理。基于次原则本叉杆设计所选机床如下:数控机床、铣床、钻床、磨床等(具体铣床类型及型号请看工艺卡片)。 (2)选择夹具粗铣、半精铣可采用压板对底面进行固定。红金控可以用直径10mm的铣刀直接铣出。(3)选择量具 粗加工、半精加工可选用通用量具。大端面工序尺寸中无高公差,而查参考文献知计量器具不确定度允许

25、值为0.012mm,故选择分度值为0.01mm的游标卡尺,其不确定度值为0.006mm,可满足要求。仿形铣工序中轴向尺寸32f6其上偏差为-0.025,下偏差为-0.041,查表并根据有关公式计算得,计量器具不确定度允许值为0.045mm,查参考文献选择分度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其不确定值可满足要求。精加工工序为零件完工尺寸,精度要求高,若用通用量具,需选用比较仪、指示表,使用不便。故宜选用专用量具。 内圆测量宜采用卡规,测量时要注意从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测量。4、夹具设计4.1问题的提出 本夹具主要用于钻M8螺纹孔,精度要求不高,和其他面没有任何为主度要求,为此,只考虑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上

26、,精度则不予考虑。4.2定位基准的选择本道工序加工M8螺纹孔,精度不高,因此我们采用已加工好的20孔及端面定位,采用心轴和削边销定位,20端面限制三个自由度,心轴限制2个自由度,削边销限制1个自由度,这样空间的六个自由度就限制完全了,因为孔径自身较小,切削力较小,因此不在采用其他的辅助定位,采用开口垫圈压紧工件可以满足要求。4.3切削力和夹紧力的计算由于本道工序主要完成孔的钻孔加工,钻削力。由切削手册得:钻削力 式(5-2)钻削力矩 式(5-3)式中: 代入公式(5-2)和(5-3)得 本道工序加工孔时,夹紧力方向与钻削力方向相同。因此进行夹紧立计算无太大意义。只需定位夹紧部件的销钉强度、刚度

27、适当即能满足加工要求。4.4定位误差分析本工序选用的工件以圆孔在心轴上定位,心轴为水平放置,由于定位副间存在径向间隙,因此必将引起径向基准位移误差。在重力作用下定位副只存在单边间隙,即工件始终以孔壁与心轴上母线接触,故此时的径向基准位移误差仅存在Z轴方向,且向下,见下图。式中 定位副间的最小配合间隙(mm); 工件圆孔直径公差(mm); 定位销外圆直径公差(mm)。图 心轴水平放置时定位分析图4.5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使用心轴定位,压板的压紧力即可指定可靠的卡紧力。同时我们采用快换钻套,当导向的钻套磨损后,我们松开螺钉可以快速地换下钻套。保证导向的精度,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适合于大

28、批量生产。总 结这次设计是大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门科目,它要求我们把大学里学到的所有知识系统的组织起来,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总体考虑,需把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机床概论、公差与配合、机械加工质量、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等专业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自学与创新能力。因此本次设计综合性和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所以在设计中既了解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又注意了生产实践的需要,将各种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来完成本次设计。这次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在学完大学所学的所有专业课及生产实习的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训练。这次

29、毕业设计使我以前所掌握的关于零件加工方面有了更加系统化和深入合理化的掌握。比如参数的确定、计算、材料的选取、加工方式的选取、刀具选择、量具选择等; 也培养了自己综合运用设计与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以及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锻炼与提高;再次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时,理论与实践也存在差异。回顾起此次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选题到完成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整整一学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学到了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

30、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的实用,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应用。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当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通过这次毕业设计,让自己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复习了一遍。这次设计虽然顺利完成了,也解决了许多问题,也碰到了许多问题,老师的辛勤指导下,都迎刃而解。同时,在老师的身上我也学得到很多额外的知识,在此我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教研室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致 谢这次设计使我收益不小,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和良好的基础。但是,查阅资料尤其是在查阅切削用量手册时,数据存在大量的重复和重叠,

31、由于经验不足,在选取数据上存在一些问题,不过我的指导老师每次都很有耐心地帮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在我遇到难题时给我指明了方向,最终我很顺利的完成了毕业设计。这次设计成绩的取得,与指导老师的细心指导是分不开的。在此,我衷心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特别是每次都放下她的休息时间,耐心地帮助我解决技术上的一些难题,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她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多少个日日夜夜,她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除了敬佩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外,她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

32、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在此谨向指导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参 考 文 献1. 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艾兴、肖诗纲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年2.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李益民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年3.机床夹具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工业大学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3年4.机床夹具设计手册,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洛阳工学院、一汽制造厂职工大学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0年5.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10月6.机械制造工艺学,郭宗连、秦宝荣主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1997年第 15 页 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