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十则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间词话》十则ppt.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间词话十则 王国维,大师之光,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清秀才。中国近代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翻译理论家和文艺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国学大师。早年研究哲学、文学,受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和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影响。是我国近代美学史上融中西美学为一体的第一人。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美学作品。生平著有作品62种,以观堂集林最著名。,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22岁,结识“东文学社”主持人罗振玉,在其资助下于赴日本留学。1902年因病归国,执教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
2、学、伦理学等,埋头文学研究,开始“独学”阶段。1924,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五星聚奎”。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上,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悲剧色彩的“谜案”。,五十之年 只欠一死 经此世变 义无再辱,人间词话,青年们读得懂的太少了;肚里要不是先有上百首诗,几十首词,读此书也就无用。我个人认为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
3、等于一把金钥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傅雷家书,整体把握,本单元所选十则人间词话,可分为三方面内容:第一则为总纲,冠于全书之首,作者开宗明义提出“境界”说,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义。第二至六则,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第七至十则,谈论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何为境界?请从十则中找出能阐释境界内涵的一则。,想一想,5.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包含三层意思:1.“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真景物、真感情是构成境界的两个要素。2.情景要真。3.“真景物、真情感”应得到鲜明真切的表达。,对
4、于境界,王国维有没有具体的结合诗词句子的解说?,想一想,6.“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宋祁 玉楼春为什么“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想一想,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闹”字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不仅写出了红杏的众多和纷繁,用通感的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地传达出莺歌燕舞、繁花争艳的蓬勃春意,又传达出诗人喜迎春色欢愉的心灵情绪和意趣,把无声的姿态说成有声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不但
5、使人觉得那杏花红得热烈,甚至还可使人联想到花上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从而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活泼生机。,张先的天仙子为什么“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想一想,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称为“张三中”。“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世称“张三影”。,“弄”字,含有“嬉戏”、“摆弄”之意,与上句动静结合,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月下花儿被风吹时的舞动之态,也写出了花儿似乎顾影自怜的人性美。其妙处
6、在于词人抓住大自然瞬间变化的现象,摄入词中。一个“弄”字,既展示了一幅“动”的图画,又表达了主人公“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孤寂的“静”的心情。,正如清人刘熙载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艺概诗概)以影写花,尽得花之风流体态。此句之妙,还不仅在“影”字,动词“弄”字运用亦得神髓,“弄”字而境界全出。“弄”字:细致描绘出微风中,月色下,花儿婆娑摇曳的情状,表达对美好春夜的喜爱留恋,及春色阑珊的惋惜。“弄”字借景物以传情思,使朦胧花影传达出朦胧的情思,暗示出此叹老嗟卑伤春之人沉重的人生之感,生命之悲。该句之精髓,还在于化景物以为情思,以朦胧之景表达一种微妙的、难以着摸
7、的朦胧之情。景之朦胧烘托出情之朦胧,才造就了张三影在词坛的地位。,迁移:王安石泊船瓜州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王安石曾用“到”“过”“入”“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结果“绿”成全诗诗眼,说说“绿”字怎么好?“绿”字描述了江南绿草茸茸、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形容词用如动词,和煦春风吹拂下,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诗人就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第七则,7.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种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此第二境界
8、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遂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在此则中谈的是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他认为大事业大学问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注意后天修养,进行长期艰苦的探索,并且具备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话中蕴含深邃的人生哲理。,第七则以形象化的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把“境界说”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第一步,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必须高瞻远瞩,志存高远,视野开阔,耐得住寂寞孤独,而有所追求,有目标;同时认清前要走过的道路,理清前人已有的成果。第二步,创业治学的过程中,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
9、,苦思苦想,执着追求,无怨无悔;具有不怕艰难险阻,不惜殚精竭虑的献身精神。第三步,经过艰辛的探索和追求,终于获得事业成功,学业有成,理想实现的无比喜悦和快慰;犹如在人海中突然找到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般豁然开朗,在艺术上或学术上做出独有的贡献。,小结:,文中八次提到“境界”,其内涵是否一致?,不一致。第一则的“境界”,是总说。第五则提到“境界”,说明“情”也是构成境界的元素,“境界”应该能真切鲜明地表现出情景交融的艺术世界。第六则提到“境界”,具体说明“境界”应该得到真切生动的表现。第七则提到“境界”,是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象征人生向前追求而有所得的不同精神状态,修养的不同阶段。,第二则,“造境”即
10、“虚构之境”,由理想家按其主观“理想”虚构而成,离现实较远;“写境”即“写实之境”,由写实家按其客观“自然”描写而成,贴近于现实。王国维指出,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即理想主义终归是以现实为依据的,“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即现实主义必然会有自己的理想。,2.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这段话什么意思?,辨别以下诗词名句哪些是“造境”,哪些是“写境”?(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4)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译文 黑暗的窗户里,
11、到处悬挂着一张一张的蜘蛛网;空旷的屋梁上,不停地掉落着一块一块的燕巢泥。出自 隋朝 薛道衡 昔昔盐(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7)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杂曲歌辞浪淘沙唐刘禹锡(8)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10)九州生气恃(sh)风雷,万马齐喑(yn)究可哀。(11)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何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什么区别?,想一想,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
12、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欧阳修蝶恋花:,独立黄昏,惜春伤春的我面对着雨横风狂、落花飘零的“外物”而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古代女子常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泪眼问花,花儿也飞去。有情之人,无情之物都报以冷漠。反映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女子无人同情的怅然若失之态,所以
13、移情到景上。,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孤馆”“闭”,春寒袭人,杜鹃啼血,夕阳西下,无限凄婉、饱受羁旅漂泊的我,埋怨江水无情地抛开自己而流去。这种如痴如呆的怨绝语,说明作者真是一个走投无路的“伤心人”。一切外物都渗透着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意。这些是“有我之境”。贬谪之后,逢春寒,感孤独,听杜鹃悲鸣,见夕阳西下。凄厉的气氛,“可堪”二字刻画诗人自我形象。移谪居之恨到凄厉之景上。,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
14、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如何理解“无我”之说?,实际上陶渊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闲适之情融化于景中,隐藏其下。王国维所谓的“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无我”,而是指诗中景物不带作者任何的主观感情及个性特征。,元好问颖亭留别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诗人以寒波白鸟的悠闲反衬人事之仓猝。“寒波”二句寄托了诗人的向往之情,他希望自己也化作寒波、白马,融入那画面中去。这意境中也有诗人自我的个性。因为自己思归的心急切
15、,就特别灵敏地感到“寒波澹澹”、“白鸟悠悠”了。元好问的离别之情也融于景中。,辨别诗词名句哪些是“有我之境”,哪些是“无我之境”:(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2)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初升的阳光洒满荷塘,荷上已不见夜雨的痕迹。水面圆圆的荷叶那样清润,一张张在风中摇曳高举。)。(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6)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7)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像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像心中的忧愁。)秦 观浣溪沙,(8)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16、。(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李煜浪淘沙令)(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1)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1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1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1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16)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美丽的脸上神情寂寞,泪水纵横,就像一枝带着春雨的梨花。)白居易长恨歌(17)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概括:有我之境:情在景上,寓景于情。重在感受情感无我之境:情在景下,寓情于景。重在体悟哲理“有我
17、之境”偏重情感的外显,主观性强;“无我之境”偏重理性的描述,情感内隐,客观性较强。前者以一己之主观情感观物之境界;后者将一己之情融于万物之理观物之境界。,想一想,“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是否有高下之分?为什么创作“无我之境”更难?,“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创造有难易之别。人都有生活之欲,有七情六欲,观景赏物莫不带有主观上的一些色彩,往往带着“我”的意志观物。作品总是带着主观色彩,所以“写有我之境者多”;相对而言,灭绝掉主观情思,超然物外,达到物我浑然的境地,写出“无我之境”就比较难了。“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不过,王国维认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乃“壮美”与“优美”之别,都能给人
18、以美感。,第八则,以苏东坡、辛弃疾为例,指出苏词之所以好,在于超旷的襟怀;辛词之所以好,在于豪放激荡的气度。从中肯定了创作者内在的胸襟气度对诗词境界的决定作用。,8.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第九则,推崇“大家”之作,指出“大家”具有与生俱来的内美气质,因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言辞脱口而出,率真自然,毫不虚伪作态,所以能写真景物、真性情、真境界,其作品也会达到沁人心脾,世人豁然开朗的境界。,9.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
19、无大误。,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第十则,王国维认为,诗人对自然人生要做到: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统一。重视外物与轻视外物的统一。入乎其内,即重视外物:深入生活,才能获得丰富的创作材料,细致体察感受外物,逼真地描绘生活,作品才有生气。出乎其外,即轻视外物:跳出自然人生之外,超脱出来,“胸中无物”,从一定的高度观察生活,摆脱生活之欲,从而实现对审美对象的静观,写出深刻独到的内容。,10.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根据第八、九、十则的内容,以及自己以往的阅读经
20、验,分析判断以下这些词作的作者为谁。(提示:苏轼、辛弃疾、周邦彦)(1)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把它抛离在家乡路旁,细细思量仿佛又是无情,实际上则饱含深情。受伤柔肠婉曲,娇眼迷离想要打开却又紧紧闭上。梦随风把心上人寻觅,却又被黄莺儿无情叫起。不恨这种花儿飘飞落尽,只是抱怨愤恨那个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连结。
21、清晨雨后何处落花遗踪?飘入池中化成一池浮萍。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是那离人晶莹的眼泪啊。上片惜杨花之飘坠,下片抒发哀悼杨花委尘之悲恨,表现了思妇极其缠绵悱恻的情思,达到物与神的境界,词中自出新意,风神绵邈,情韵俱佳,为咏物妙作。),(2)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曰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此词写异地乡思。上片为眼前所见之景。夏雨初晴,风荷飘举,清新宜人。下片由景及情,遥想故乡五月,风光迷人,小楫轻舟,消失于芙蓉浦中。末句
22、“芙蓉”,与上片“风荷”呼应,点明由此及彼、神思奔驰由来,具见经营之妙。),(3)鹧鸪天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译文: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4)诉衷情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可惜半残青紫,犹印小唇丹。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不言不语,一段伤
23、春,都在眉间。译文:金盘里盛着刚摘下的杏子。少女品尝了一口,就酸得牙齿禁受不住了。青紫的酸杏,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唇红印。花儿像细雨一样悠悠飘落,地上一片斑斑点点的残红。少女望着落花,虽然不言不语,伤春的闲愁,都凝在蹙皱的双眉之间。,(1)水龙吟(苏轼)(2)苏幕遮(周邦彦)(3)鹧鸪天(辛弃疾)(4)诉衷情(周邦彦)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词多写男女恋情,咏物怀古,羁旅行役,内容较窄,境界不高。只沉醉于繁华之中,未能像其他诗人那样从现实纷繁中脱身而出,站在一个高远的境地去观察世事,去沉思、去把握,他也就缺乏了的“高
24、致”。,人间词话 王国维有我之境:显我,外露,物的人化无我之境;隐我,内蕴,人的物化第一境界:志存高远 悬思 知第二境界:孜孜以求 苦索 行第三境界:豁然开朗 顿悟 得,诗词境界,人生境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2005年湖北高考作文)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
25、少于800字的文章。,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其实,也可把它理解为一个“隐形”话题作文以“入”与“出”为话题作文。话题(或者说材料)的基本思想是“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辩证关系。感悟与立意是多角度的,可以写为文、处世、做人、看物,也可以写观赏自然、认识社会、解读历史、感悟人生等等;既可以写“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也可以侧重一方面来写,但是在侧重一方面的同时必须顾及另一方面,因为话题(或者说材料)是辩证关系型的。,入与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有一段文字: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是论述诗人为文的方法
26、,同样,做人、处事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需要这种思想的引导。既要入得,又要出得,在入与出的过程中寻找人生的最佳位置。入,灌溉果敢,当机立断。出,从容镇定,心态坦然。在这入与出的过程中,闪耀着迷人的人性之光。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金戈如笔,岁月如墨,涂写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长卷。庄子,这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就在这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里撰写着他的传奇。他没有像孔子一样四处讲学游说,希望借此为国效力,而是隐居于世,不喜不悲,平静地过日子。甚至在他妻子死时也鼓盆而歌,没有哀伤,没有愁思。他不入世已然出世,处江湖之远,心无旁骛,吟唱着“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坚守住自己的信仰,坚守住自己独立的人格。庄子为后人
27、留下了许多华美篇章,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撒下了心灵之种。他的出世造就了一颗超然的心,拭去浮尘,你会看到他的寂寞与执著。,几千年后的现代,我们又再次领略到这一入一出之间的独特魅力。居里夫人潜心研究新的化学元素,十几年如一日,在阴暗的小工作室里,没有阳光的照射,没有甘露的滋润,青春和美貌渐渐失去,只有才情与智慧,眷顾着她。苍天不负有心人,她炼出了比黄金还要贵重的镭,而在皇室要嘉奖她,想把0.5克镭作为礼物赠送给她时,她却拒绝了。她说“镭是属于全人类的!”这一刻,任何荣誉都显得微不足道。她,这位不凡的女性,为人类科学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达到了出世的境界。入与出之间,人生的抉择;入与出之间,心灵的皈依。
28、入与出,看似截然不同,其实在本质上应是和谐统一的。点评:“入”与“出”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哲学命题,文章前四句独立成段,提出论点,有分有总,切合题意。第五段的例证略有缺陷:庄子只出不入,与开头提出的论点稍欠对应。居里夫人的例子紧扣论点:她,“入”创造了科学的辉煌,“出”实现了人生高致的境界,真乃“和谐统一”,“闪耀着迷人的人性之光。”,1、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2、孙子兵法也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3、孔子教育学生的话:“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4、宋末元初时期的诗词评论家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