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知识梳理及教学策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知识梳理及教学策略.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綦江区元方小学 周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知识梳理及教学策略,目录:,“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知识梳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策略,一、“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知识梳理,(一)所处位置,(二)各学段教学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图形的认识: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
2、类。,第二学段(4-6年级):图形的认识:1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2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3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4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5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6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7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8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10.能辨
3、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测量:(第一学段13年级)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4.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测量:(
4、第二学段46年级)1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2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3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4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5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 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6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7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策略(一)建立课堂模型,明确教学思路“图形的认识”
5、教学模式 经历情境,抽象图形 实践操作,感知特点 欣赏拓展,回归生活。,1、经历情境,抽象图形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全过程,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展开学习抽象出图形的过程如下:生活实物 实物图 几何图形(模型)回归生活,【案例1】如在角的认识一课中,一位老师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1)、说说生活中看到的角:学生说的兴高采烈:扇子,红领巾、书本、五角星、桌面、墙角等等五花八门,体现了生活情境的引入。(2)、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实物:如扇面、红领巾,桌面等,并把有角的部分用红色醒目标示出来,体现了由生活实物到实物图的初步抽象。(3)、去掉课件中的实物部分,只留下红色显示的角的图形,再让学
6、生直观观察角的特点。就完成也由实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2、实践操作,感知特点让学生经历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活动中感知图形的基本性质(1)提倡学生人人拿学具进行操作实践。(2)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叠一叠、拼一拼、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描一描、比一比、分一分、做一做等基本的实践操作活动,为正式的学习图形的性质奠定基础。,【案例2】如何探究长方形的特征教学片断:(1)、创造图形:课前老师给每组发了一袋材料,你能利用这些材料或是你自己身边的材料想办法创造一个长方形吗?(2)、展示成果:教师巡视,指名实物投影摆放。方法有:摆小棒、画点子格、拼三角板、拼小正方形等等。(3)、思考讨论:这些长
7、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先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办法验证?再操作验证,并把你的发现和其他同学交流讨论,看哪组想的办法多)。(4)、汇报交流: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逐一演示: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折一折。,3、欣赏拓展,回归生活了解并欣赏一些有趣的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案例3】如在认识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后,教师安排了这样的环节:“回归生活,赏析对称美”教师提供的素材主题有:京剧脸谱、剪纸艺术、建筑物体、平面图形、字母等。,“图形的测量”教学模式结合情境,理解量的意义操作体验,建立单位的表象探讨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1、结合情境,理解量的意义在具体问题情境中
8、注意对所测量的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案例4】如周长教学,教学情境如下:(1)、创设情境 感知概念动画引出“一周”“首尾相连”(板书一周)。揭示“首尾相连的图形”就是“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2)、判断封闭图形为揭示概念打基础先判断,找出封闭图形。描出这些封闭图形的一周。揭示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板书及时补充完整)(3)、联系实际生活摸一摸身边图形的周长。学生:桌面 数学书封面 一些实物。老师:摸黑板封面(体现没有摸满一周)。,(4)、小组合作,测量周长出示问题,讨论交流。师:你用什么方法测量下列图形的周长呢?师:每种图形分别用到了哪些测量工具呢?提问测量方法及使用工
9、具。请测量它们的周长并填写在报告单上。实物投影展示测量结果。(5)、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在实际生活中都有那些地方用到了周长呢?,2、操作体验,建立单位的表象在测量过程中,体会建立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案例5】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完“千米的认识”后写的教学随笔。我校的操场地面是用水泥方砖铺成的,我带孩子们去数方砖,再计算出操场的长度,长度正好是50米,一个来回是100米,我让孩子们走了一个来回,10个来回是1000米,又叫做1千米。我留下了家庭作业,“从家到学校大约多少千米。”让家长协助完成,学生和家长共同行走一千米的路程,对一千米都有了很好的感知体验。另外,我还留下了让
10、孩子们了解和搜集各种交通工具的时速问题,让孩子们自己测一下自己的步行速度,3、探讨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1)重视估测,掌握估测方法估测有助于儿童理解测量的特征和过程,并获得对测量单位大小的认识。(2)注重对公式的探索和推导,并能运用公式解决问题。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套用公式进行计算上,以至于将这部分内容简单地处理为计算问题。,【案例6】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师:同学们,你们学过长方形的面积吗?生:没有。师:今天我们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请你们先看看书,想一想: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学生看书后汇报:书中先讲了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你们齐读三
11、遍。学生:齐读三遍。师:用字母怎样表示哪?用字母表示就是s=ab或s=ab师:好,我们讲应用题。,(二)完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效果教学策略一: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呈现现实情景1、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案例7】如“直线和线段”的教学就可以呈现“四组镜头”让学生观察。镜头一:妈妈织毛衣的场景,突出散落在地上的绕来绕去的毛线。镜头二;大桥上一根根斜拉的钢索。镜头三:一个女孩在打电话,用手指绕着弯弯曲曲的电话线。镜头四:建筑工地上用绳子栓住重物往上拉的画面,突出表现笔直的钢丝绳。然后提问:“刚才你在屏幕上看到了什么?你能给这些线分类吗?说说你的好办法。”2、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应用中体验,教学策略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几何特征教学策略三: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三部曲:1、独立探究,发展个性。2、组内交流,学会互助。3、组组交流,全班展示。教学策略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谢谢!请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