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设计论文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的探讨.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4729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1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设计论文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设计论文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设计论文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设计论文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设计论文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的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设计论文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设计论文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的探讨.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出口退税制度作为一项出口财政激励机制,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它也是世界贸易组织所允许的促进出口措施。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施出口退税制度,出口退税对外贸出口和国内的宏观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同时,我国出口退税制度也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本文在对出口退税制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不同性质的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出发,利用现行出口退税制度的不完善之处以及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企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出口退税方式。归纳总结出适合各自情况的出口退税税收筹划方案,为企业加快资金流的运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形象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持。结合生产企业的特点及退税政策从

2、原材料采购方式、不同贸易方式,出口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税收筹划的建议。根据外贸企业的特点,结合外贸企业的退税方式从不同的经营方式方面对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提出了税收筹划的见解。通过事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安排,来帮助企业减轻税收负担,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利润挤压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关键词: 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AbstractThe export tax rebate system as a financial incentive mechanism exports were many of the worlds countries and regions widely used,

3、 it is allowed by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for export promotion measures. China began implementation in 1985 from the export tax rebate system, export tax rebates on exports and domestic macroeconomic hav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At the same time, Chinas export tax rebate system also has many

4、imperfections. In this paper, the export tax rebate system on the basis of an analysis, from Different kinds of production enterprises and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perspective, the use of the existing export tax rebate system, as well as the imperfections of the export tax rebate policies for tax p

5、lanning. Enterprises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for different ways export tax rebates and differentr tax planning scheme . It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upport by the enterprises quicken market-chain operation and the market competition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promotion of the enterpr

6、ises image. Combining with the production enterprise characteristics and tax policy ,this article propose a tax planning proposal from the raw material purchase , different trade, export wa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nd the way of the tex rebates,I give some sug

7、gestions to make the tax planning from different methods of management aspects.Through the arrangement of the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activities,it can help enterprise reduce taxes, realize the maximization of enterprise economic benefits and survive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Key words: Enterprise,T

8、ax rebates, Tax planning目 录1绪论.11.1研究背景11.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21.3研究目的与意义31.4研究方法31.5研究内容32我国出口退税制度.42.1我国现行出口退税制度简介.42.2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的理论.52.2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和制度的主要特点和问题62.3我国现行出口退税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83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103.1生产企业原材料采购方式的税收筹划.103.11国内购料方式下,从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具有优势103.12国内采购与进料加工方式进口相比,应采用进料加工方式103.13国外进口时,对一般贸易项下进口、进料加工、来料加工的选择113.

9、2不同贸易方式下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税收筹划.113.3生产企业出口方式选择的税收筹划.133.4改变收购方式,变非自产产品出口为自产产品出口.143.5出口企业应利用好90日的期限进行税收筹划144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164.1不同经营方式的筹划.164.11改变货物收购经营方式164.12改变贸易经营方式164.13改变货物出口方式174.14与国外公司签定并执行成套工程项目合同时184.2调整出口货物的经营品种.184.3外贸出口企业应对退税改革的措施.184.31出口产品结构进行适当调整184.32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重新对出口价格进行审定核算194.33改变贸易经营方式, 降低经营

10、成本204.34加快技术开发力度, 提高产品附加值205提高出口企业税收筹划水平的对策和建议215.1保持税收筹划方案适度的灵活性.215.2推动企业深入改革,加强管理,降低成本.215.3依法进行税收筹划.225.4及时掌握税收政策.22结论.24参考文献.25致谢.271绪论1.1研究背景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商品购进成本中所含的税会进行退还的政策。我们国家所公认的出口退税,也称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指国家为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在货物报关出口销售后,将其国内所缴纳的税收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种制度,从而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2010年6月22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

11、合下发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1】,明确从7月15日开始,取消包括部分钢材、有色金属建材等在内的406个税号的产品出口退税。根据通知,此次取消出口退税的产品主要分成六大类,包括部分钢材,部分有色金属加工材,银粉,酒精、玉米淀粉,部分农药、医药、化工产品,以及部分塑料及制品、橡胶及制品、玻璃及制品。随通知下发的清单显示,此次被取消的产品之前享受5%到17%不等的出口退税率。这是2009年6月份第七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后,财税部门首度改变出口退税率政策。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从7月15日起,取消国内主要钢材出口品种(包括热轧、中厚板、厚度3mm的冷轧

12、卷材、冷热窄带以及型钢产品)所有退税,大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从调整前的9%调整直接下调到0。而2010年的情势是,6月份国内钢铁企业全行业的亏损已是确定性事件。进入5月下旬以来,除冷轧外的各种钢材品种毛利均进入了负值区域,其中螺纹钢的亏损水平已经超过了200元/吨。螺纹钢产量比例较高的钢厂已经出现了亏损。 国内钢企都要使用新的高成本的铁矿石。而热轧之类板卷的出口价格,在4月份创下700美元/吨的高价后,也已回落到成本警戒线附近。2009年上半年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对钢铁企业的实际出口影响相对较大,受全球经济形势转暖大局势带动,2009年下半年钢铁企业开始逐渐恢复出口增长的形势。取消部分出

13、口退税政策后,将对钢铁企业今后的出口态势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出口形势不容乐观。鞍山地区另4家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将全部取消出口退税,因此退税政策调整对这家企业来说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此前这四家企业分别享受5%到9%不等的退税率,取消退税率后将直接影响企业免、抵、退税额。此次取消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将减少全市退税额1200万元人民币,其中外贸企业300万元人民币,生产企业900万元人民币;预计减少鞍山地区国税税收收入3.2亿元人民币。根据此文件,企业出口的该种产品就不能享受退税的优惠了,这也暗示了企业虚算的利润已经荡然无存了,而且,企业还要对增值部分缴纳增值税。企业的生产规划必须进行重新调整,出口企业

14、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出口退税税收筹划。企业要早日跟踪国家的政策,了解国家的税收动向,及早进行出口退税的税收筹划,减少损失。1.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有关税收筹划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经开展得很早,受到纳税人和政府的普遍重视。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税收筹划的专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有关税收筹划的理论研究文章、刊物书籍也应运而生。印度税务专家NJ雅萨思威认为,税收筹划是纳税人通过财务活动的安排,以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从而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近年来,税收筹划成为我国理论界、实务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对于税收筹划的概念、税收筹划与避税节税的差别及税收筹划的基本方

15、法等问题依然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在会计学中提出“人们合理而又合法地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使之缴纳可能最低的税收,他们使用的方法称之为税收筹划。少缴税和递延缴纳税收是纳税筹划的目标所在”,“在纳税发生之前,有系统的对企业经营或投资行为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尽量少缴税,这个过程就是税收筹划”。【8】但近年来我们所看到和了解到我国现行的一些对于出口退税的筹划,并不及时和全面。如张晓亮、唐纯谈到可以通过改变货物出口方式、变非生产型企业为生产型企业、变小规模纳税人为一般纳税人、合理利用退税申报期限等来进行出口退税税收筹划;但随着国家政策地不断变化,许多企业不理解税收筹划的真正意义,认为税收筹划就是偷税、漏税。

16、除此之外,理论界对税收筹划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制约我国税收筹划广泛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国税发20041 13号、国税发2006102号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使前面所提到的一些税收筹划已经不可能实施了,这也使本课题的研究成为必然。1.3研究目的与意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有所发展,不仅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也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减少原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在经济资源有限、生产力水平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收入的增长、生产成本的降低都有一定的限度。故通过税收筹划,降低税收成本成为纳税人的必然选择

17、。本文所研究的课题就是针对以上情况,通过对国家税收政策的分析理解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现状,对出口退税进行税收筹划,强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使企业明确:涉税筹划,是企业的一项理财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无法回避也不可能绕开的重要职责,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税收筹划,不能有效地安排税务事宜,就谈不上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就无法达到有效地理财目标,就无法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1.4研究方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研究分析方法,由于本文的目的是归纳总结出一种合适的出口退税税收筹划方法,所以,整篇文章运用了经验总结法。同时,个案分析法和举例分析法贯穿了全文。1.5研究内容本文在对出口退税制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18、,分别从不同性质的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出发,利用现行出口退税制度的不完善之处以及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企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出口退税方式。归纳总结出适合各自情况的出口退税税收筹划方案,为企业加快资金流的运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形象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持。广大纳税人因为对政策的不了解,导致没有及时掌握这些政策。所以广泛宣传税收政策,合理进行税收筹划,才是我们的主要研究内容。这就要求纳税人针对自身的经营特点,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找到能够为自己所利用的途径,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减轻税收负担。在国家出口退税政策下,总结出适合不同性质企业的不同出口退税税收筹划方案,实现企业经

19、济利益的最大化,在利润挤压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使企业通过对国家税收政策的分析了解,合理调整经营方式,对出口退税进行税收侧策划,强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2我国出口退税制度2.1我国现行出口退税制度简介根据我国税法规定,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指对报关出口货物退还在国内各生产环节和流转环节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或免征应纳税额。具体来说,我国的出口退税主要是对于我国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或免征其在国内各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除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以外,适用零税率。根据WTO规则要求,各成员国可以对本国出口产品实行退税,但退税的最大限度不能超过出口产品在国内已征的税款;在此范围内

20、,各成员国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确定恰当的出口退税水平。我国税法关于出口退税的规定符合WTO规则的要求。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84年。这一时期出口退税制度受国内外社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国家缺乏相应的政策与法律体系。如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对外贸易成交量非常小,对出口产品未作退税免税的规定,而是按照一般国内产品照章纳税。而后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我国对外贸易往来增多。为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国家又另行出台了一些关于出口产品退(免)税的政策。但在文革期间,因简化税制,出口退税政策被取消。第二阶段:从1984年到1993年。以198

21、5年税制改革为标志。1985年国务院批准了关于进出口产品税或增值税的报告,规定从1985年4月1日起实行对进口产品征税、对出口产品退税的政策措施。第三阶段:从1994年到2009年。以1994年的税制改革为标志。主要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新的增值税制,形成新的出口退税制度,正式引进了出口零税率。根据2008年国务院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管理条例从2009年4月1日,我国决定提高部分纺织品和服装、轻工、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和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此后近一年内,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上调的历程。第四阶段:2010年至今。2010年6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取消

22、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财税201057号):“经国务院批准,自2010年7月15日起取消下列商品的出口退税:1.部分钢材;2.部分有色金属加工材;3.银粉;4.酒精、玉米淀粉;5.部分农药、医药、化工产品;6.部分塑料及制品、橡胶及制品、玻璃及制品。” 明确从7月15日开始,取消包括部分钢材、有色金属建材等在内的406个税号的产品出口退税。根据通知,此次取消出口退税的产品主要分成六大类,包括部分钢材,部分有色金属加工材,银粉,酒精、玉米淀粉,部分农药、医药、化工产品,以及部分塑料及制品、橡胶及制品、玻璃及制品。随通知下发的清单显示,此次被取消的产品之前享受5%到17%不等的出口退税率。2.2

23、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的理论1税收筹划就是节约企业纳税成本的筹划。一个企业的存在,不可避免地有多种纳税反感可供选择,通过在经济活动中的事先安排和策划,可以达到以最小的税务负担,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并以此目的进行筹划。2出口退税的条件1)必须是增值税、消费税征收范围内的货物。增值税、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包括除直接向农业生产者收购的免税农产品以外的所有增值税应税货物,以及烟、酒、化妆品等11类列举征收消费税的消费品。之所以必须具备这一条件,是因为出口货物退(免)税只能对已经征收过增值税、消费税的货物退还或免征其已纳税额和应纳税额:未征收增值税、消费税的货物(包括国家规定免税的货物)不能退税,以充分体现”未

24、征不退”的原则。2)必须是报关离境出口的货物。所谓出口,即输出关口,它包括自营出口和委托代理出口两种形式。区别货物是否报关离境出口,是确定货物是否属于退(免)税范围的主要标准之一。凡在国内销售、不报关离境的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不论出口企业是以外汇还是以人民币结算,也不论出口企业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视为出口货物予以退税。3)必须是在财务上作出口销售处理的货物。出口货物只有在财务上作销售处理后,才能办理退(免)税。也就是说,出口退(免)税的规定只适用于贸易性的出口货物,而对非贸易性的出口货物,如捐赠的礼品、在国内个人购买并自带出境的货物(另有规定者除外)、样品、展品、邮寄品等等,因其一般在财

25、务上不作销售处理,故按照现行规定不能退(免)税。4)必须是已收汇并经核销的货物。按照现行规定,出口企业申请办理退(免)税的出口货物,必须是己收外汇并经外汇管理部门核销的货物。一般情况下,出口企业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退(免)税的货物,必须同时具备以上4个条件。但是,生产企业(包括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下同)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时必须增中一个条件,即申请退(免)税的货物必须是生产企业的自产货物(外商投资企业经省级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收购出口的货物除外)。2.3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和制度的主要特点和问题自1985年我国全面实行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以来

26、,出口退税政策对促进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出口退税政策由于受到财政尤其是中央财力的约束、进出口税收征管水平跟不上进出口贸易增长等因素的制约,存在着出口退税率不稳定、出口退税拖欠时间长等诸多问题。中央财政难以承受出口退税的增长,外贸企业难以承受退税拖欠带来的财务负担,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已经积累了较长时间。随着我国入世后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上述问题及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根据我们的典型调查,尽管目前采取的用出口退税银行账户托管贷款的办法暂时缓解了出口退税拖欠所带来的政府财政与外贸企业的矛盾,但是长此下去可能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引起政府财政、银行和企业三方的矛盾,国家信用

27、风险开始向银行信用风险转移,现行出口退税政策和制度所引发的矛盾已经到了非进行全面解决不可的地步。【13】1、出口退税政策变化过于频繁1994年,国家税务总局制订颁发了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对新税制下的出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的退、免税做了规定,但这一政策仅仅实行了一年多,1995年和1996年由于国家经济紧缩、财政负担和出口骗税猖獗,我国两次大幅度降低出口退税率。后来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和打击出口骗税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鼓励外贸出口,我国又于1997年、1998年和1999年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到2010年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诚然出口退税政策的不断变化是有一定原因和经济背景的,但是短时

28、间内大量的修改和变动也会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首先不利于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长期规划,特别是不利于企业的出口规划,出口退税的频繁变动会使企业感到无所适从。其次,对税务部门的出口退税工作产生不利影响,给税务部门组织工作带来很多不便。2、没有真正实现出口“零税率”至2001年按国家税务总局测算的计算口径,我国出口商品的平均退税率为15%左右,而平均征税率按增值税计算为17%。除四大类机电产品的服装外,其他大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未达到法定征税率。这意味这我国大部分出口商品不能以真正的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无疑不利于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的增强。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企业出口商品

29、不能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样会挫伤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从长期来看也不利于我国的外贸出口。3、出口退税运用范围比较狭窄目前,我国的出口退税仅限于增值税和消费税,并没有涵盖所有的间接税,由于我国是实行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间接税除了增值税和消费税以外还有营业税、印花税、特许经营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税等。为了鼓励出口,可以考虑把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税也列入出口退税范围。这样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出口积极性。4、出口退税管理制度上存在的问题首先,出口退税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存在问题。出口退税涉及外经外贸、海关、税务、工商等多个

30、政府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体系,而部门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协作配合不到位,电子信息化手段不衔接,容易产生管理上的灰色地带,给骗税分子以可乘之机。尽管税务执法部门为了防止出口骗税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总的看来,出口退税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并不尽人意。其次,出口退税管理办法上存在问题。我国目前针对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的出口退税管理办法,从而导致不同企业退税收益上的差别。在加工贸易出口上,对来料加工两头在外的企业采取免税,导致企业放弃使用国内原材料,而大量从国外进口原材料,这对我国经济长远发展是不利的,不仅损失了外汇,而且从客观上限制了国内原材料市场的发展。5、出口退税的法制化管理滞后从出口退税

31、政策实施开始至今已有近20年,但是目前我国仍没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出口退税专门的法律规定。出口退税的规定散见于增值税暂行条例、税收征管法、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及相关的行政通知。在出口退税的权利和义务上,退税管理机构和纳税人之间不对等,前者的权利大、义务小,后者的权利小、义务大,典型地体现为征纳税的时限规定上。2.4我国现行出口退税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出口退税制度是我国海关税收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是指在出口环节中退还或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各项有关规定。其基本内容是:对出口货物免征或退还在国内已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从而避免了国际间的双重征税,体现了公平税负,且增强了本国商品的竞争力,巩

32、固和扩大国际销售市场,还可扩大出口,增加外汇。因此,退税制度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能否有效地快捷地进行增值税与消费税的出口退税,对每一家有出口业务的公司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对其影响有:1、加快了退税进度,有利于规范进出口行业环境 新的出口退税制度中,最大的受益方为出口企业。国家此前对企业连年拖欠的出口退税款,从2004年起全部由中央财政偿还。企业拿到实实在在的退税资金,从而减少了向银行的贷款,资金周转更加灵活。中央地方共担机制不仅减轻了中央财政负担,同时也调动地方退税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打击出口骗税和规范行业环境。 2、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我国由于长期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形

33、成了产业过于集中,产品过于雷同,竞争过于激烈的局面。调低传统产业产品的退税率后,将迫使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的企业退出部分行业。有利于在企业中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促使企业积极主动地进行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走品牌经营的路子,从低价竟争转向产品差别化竞争。 3、造成部分出口企业成本上升,影响企业出口的积极性 出口退税率下降后,会造成企业出口成本增加,产品价格上升,产品竞争力、出口额则相对下降,影响企业出口的积极性。据测算,出口退税率每下调1个百分点,我国出口就会下降4.9个百分点。照此计算,这次平均出口退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左右,则出口约下降巧个百分点左右。 4、导致行业竞争加剧

34、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后,企业若提高产品价格,其产品出口竞争力将下降,企业面临失去客户的风险,从而会有相当一部分产品由原来的外销改为内销。在国内市场竞争已很激烈的情况下,外销的产品大量返回涌人国内市场,必将加剧国内市场竞争。尤其对自营出口业务、产品附加值较低的传统商品及产品销往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影响更大。甚至有些企业规模小、利润低,主要依靠出口退税来维持经营,退税率下调后会直接导致部分企业转产或倒闭,从而将造成新的人员失业问题。另外还会给企业带来政策性亏损:企业事先签的合同,本来可以有利润,因退税率的下调变成亏损生意。5、目前我国出口退税主要是退消费税和增值税。企业可以通过充分筹划,充分利用出口退税

35、的政策,达到减轻纳税负担的目的。3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税收筹划从2002年开始,我国对生产企业自营和委托出口货物全部实行“免、抵、退”税的管理办法。这一政策的实行对支持外贸出口起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从2007年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退税率不断下降,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遇到了较大的困难,一些地区外贸出口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从2008年的情况看,由于美、日经济持续低迷,特别是近期美元的大幅贬值,我国外贸出口要有根本性的好转,困难较大。因此,如何大力促进对外贸易,确保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前经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生产企业的出口货物全面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对减少企业资金占用,减

36、轻企业负担,提高生产企业自营出口的积极性,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扩大出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人民币升值和欧美市场需求的锐减,退税率不断调整、贸易经营方式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相关的企业要想在利润挤压中生存下来,更应该积极运筹,采用不同的退税筹划方法,把出口成本降到最低的程度。【5】3.1生产企业原材料采购方式的税收筹划 生产企业从事加工贸易出口,在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途径上有国内采购和国外进口两种方式。而国外采购有三种方式:按一般贸易报关进口,按进料加工贸易报关进口,按来料加工贸易报关进口。下面根据国家的退税政策来分析生产企业在不同情况下采取何种方式购料有利。 3.11国内购料方式下,从小规模纳税人处采

37、购具有优势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进特准退税的货物,由于征税率为6%,退税率也为6%,不产生自负税款。而从一般纳税人处进货,大部分商品的退税率都小于征税率,从而产生自负税款,增加成本。因此,企业如果可以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得同质产品,且不含税价格相等或高出的金额小于从一般纳税人处采购金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的情况下,应从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对企业更有利。 3.12国内采购与进料加工方式进口相比,宜采用进料加工方式国内购进 从国内购进, 出口产品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出口产品离岸价格*(征税率一退税率);进料加工方式进口, 出口产品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出口产品离岸价格一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价格)*(征税率

38、一退税率)很显然, 在考虑进口料件虚拟进项税额时由于不予抵扣税额的减少而降低了企业的流转税税负。因此, 在原材料、零部件质量相同的情况下, 只要进口料件的采购成本与国内价格相等, 或高出的金额小于进口料件金额乘征退税率之差, 企业应采取进料加工。3.13国外进口时,对一般贸易项下进口、进料加工、来料加工的选择 一般贸易项下进口,国外料件正常报关进口,缴纳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加工复出口以后再申请退还已缴纳的增值税及消费税。这种方式手续繁琐,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不仅增加资金使用成本,而且会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因此应舍弃这种方式。 3.2不同贸易方式下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税收筹划 我国享受

39、出口退(免)税的货物贸易方式中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占有约95%的绝对比重,是我国出口贸易方式的主要类型,下面仅就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两种主要类型的出口退税来进行分析筹划。 (一)一般贸易方式与出口贸易方式选择的税收筹划 1.一般贸易货物主要是从境内采购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等料件,是来自本国的要素资源;而加工贸易的货物主要是从境外进口料件,是来自国外的要素资源,只是在我国进行了加工和装配。 从采购方式的筹划来看,国内采购与进料加工方式相比,宜采用进料加工方式,而一般贸易主要的原材料是来自于国内;并且在国外采购的三种方式中加工贸易的方式也较为合理,所以随着国内材料比重的减少,进口材料的增加,进出口

40、差额在缩小,所以总税负反而在减少。因此,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企业承担的总税负要低于一般贸易方式,企业选择进料加工方式为佳。 2.根据财税200525号的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经国家税务局正式审核批准的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应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征范围,分别按规定的税(费)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由于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税负较轻,也就是说一般贸易方式下要承担比进料加工方式下多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企业选择进料加工方式为佳。 (二)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方式的选择的税收筹划 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是加工贸易最基本的两种方式,企业可以通过加工贸易方式的选择,达到降低税收负担

41、的效果。下面就两种贸易方式的出口税收进行比较。(不考虑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主要考虑一下三个因素: 1征税率与退税率的大小 我国的一般情况是,增值税的征税率比退税率高,征退税差额要计入出口货物成本。在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征、退两个比率差异越大,不予免征的税额就越大,也就是要算入成本的数额就越大。 例:某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出口企业为国外加工一批货物,进口保税料件价格为2000万元,加工后出口价格为3500万元,为加工产品所耗用的国内原材料等费用的进项税为70万元,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出口退税率为13。(假设货物全部出口)以上为企业加工的基本情况,根据以上数据: (1)企业采用来料加工贸易方式:因来

42、料加工贸易方式下,企业进口和出口货物都是免税的,企业不用交纳增值税税款。 (2)企业采用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计算税额如下: 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3500-2000)(17-13)60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60-70-10万元 也就是说,在上面的假设条件下,如果采用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企业能得到10万的增值税退税。 但是,如果将出口退税率改为11。那么: 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3500-2000)(17-11)90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90-7020万元 可以看出,征税率与退税率的差越大,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就越大,也就是出口货物进成本的数额就越大。 2耗用国产料件的多少 因

43、来料加工方式下,国产料件的进项税额可以进行抵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能否退税,从而左右加工贸易方式的选择。仍采用前面例子,如果将国内原材料等费用的进项税改为50万元,则情况又有所改变: 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3500-2000)(17-13)60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60-5010万元 当国内采购料件少,也就是进项税额低时,若采用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可抵减的进项根本不足以抵减销项税,因此要交纳税额。相反,如果进项税额大,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抵减额可以办理出口退税,其业务成本就会等于或者小于来料加工贸易方式的成本。因为在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下,进项税额越大,因为不能办理退税,就会存在出口成本随着

44、国产料件的增加而增大的现象。 3企业利润水平的高低 企业利润的高低也会对交税有影响。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利润越大,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就会更大,那么,当期应退税额就会变少,甚至要交纳税额。如果利润少的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也会小,退的税就多一点。 根据上面的原始数据,如果出口价格改为4000万元,应纳税额又改变了: 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40002000)(1713)80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806020万元 也就是说,在上面的假设条件下,如果采用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企业要交纳20万的增值税,而采用来料加工则可以省下20万增值税。 企业应根据实际业务的需要,综合考

45、虑上面的三种因素,找出一个最佳的经营方式,使税收负担减到最低。 (三)进料加工方式下可以通过调整货物的内外销比例和出口货物国产化率减轻企业税负 改变货物的内外销比例对生产企业当期应纳税额和计入成本中的增值税额都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生产企业根据材料采购、生产、货物销售(出口和内销)等具体情况,合理调整内外销比例,将有助于生产企业减轻增值税负或节省出口货物成本。 3.3生产企业出口方式选择的税收筹划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执行“免抵退”增值税计算方法,外贸企业出口货物执行先征后退的计算方法,退税的计算公式与计税依据不同,且退税率往往低于征税率。生产企业可直接出口或设立关联外贸公司间接出口,两种出口方式的税负往往不相等,应通过纳税筹划选择更为有利的出口方式。【14】生产企业直接出口应纳增值税=不得退税额进项税额=出口价格(征税率退税率)进项税额。通过关联外贸公司间接出口,公司集团应纳增值税=(关联外贸公司购进价格征税率进项税额)+关联外贸公司购进价格退税率=关联外贸公司购进价格(征税率退税率)进项税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