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药理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84797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药理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神药理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神药理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神药理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神药理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药理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药理学》PPT课件.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4章 精神药理学第一节 精神药理学原理1 药代学 2 药物效应 3 重复给药效应 4 安慰剂效应第二节 药物作用点1 对神经递质生成的影响2 对神经递质贮存和释放的影响3 对受体的影响4 对神经递质重摄取或降解的影响第三节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质 1 胆碱类 2 胺类 3 氨基酸类 4 肽类 5 脂类 6 核苷类 7 可溶性气体类:,精神药理学:研究药物对神经系统及行为的效应的科学意义:精神及行为疾病的药物治疗研究神经细胞功能和控制特定行为,第一节 精神药理学原理,药物效应:药物导致机体生理和行为的改变。药代学:机体对药物的影响。药代学药物 机体,药效学,药代学,吸收给药途径口服:动物实验少用舌下

2、含服直肠给药:动物实验少用吸入:可卡因局部给药:皮肤粘膜:可卡因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腹腔注射 大脑给药代谢:肝脏最主要器官,毒性可增强或减弱分布:排泄:肾脏、消化道、乳汁、皮肤,药物效应治疗指数:毒性效应剂量预期药效剂量重复给药效应敏感化:重复给导致药物效应升高耐受:重复给药导致药物效应降低戒断症状:突然停药出现药物效应相反的症状耐受与戒断症状的产生原因:1 降低受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或亲和力2 影响离子通道或第二信使生成 镇定 耐受同一药物某些效应会耐受,某些不会耐受:巴比妥 抑制 不耐受 欣快感 耐受同一药物某些效应会耐受,某些会敏感化。可卡因 运动障碍 敏感化安慰剂效应,第2

3、节 药物作用点,药物作用点:药物与机体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交互作用点,影响细胞的生化过程。激动剂:能与receptor发生特异性结合(亲和力)并 产生生物学效应的化学物质(内在活性)。AGO拮抗剂:可与receptor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占据受体或改变受体的空间构型使递质不能产生生物学效应的化学物质(一般指药物制剂)。ANT,药物对突触的效应,一对神经递质生成的影响:前体物质:使酶失活,抑制神经递质合成二对神经递质贮存和释放的影响:阻止神经递质贮存在小泡:促进神经递质在终扣释放:阻止神经递质在终扣释放三对受体的影响直接激动剂:受体激动剂:直接拮抗剂:受体拮抗剂:非竞争性结合:药物与受体的某一点结合

4、,但不影响首要配体结合点。间接激动剂、间接拮抗剂直接激动剂拮抗剂与间接激动剂拮抗剂的效应是一样的激活自受体:阻断自受体:四对神经递质重摄取或降解的影响阻断重摄取阻断降解,第三节神 经 递 质与神 经 调 质,神经递质:指由突触前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特异受体,引致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神经调质:虽由神经元产生,也作用于特定受体,但不在神经元间起信息传递作用,而是调节信息传递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的一类化学物质。,外周递质:由传出神经末梢所释放的神经递质。,中枢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参与突触传递的递质。,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内存在许多化学物质,但不一定

5、都是神经递质,只有符合或基本符合以下条件的化学物质才能认为它是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合成递质的前体物质和合成酶系,能够合成这一递质;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以防止被胞浆内其它酶系所破坏,当兴奋冲动抵达神经末梢时,小泡内递质能释放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有起兴奋作用的,有起抑制作用的,也有兼备多方面功能的。存在使这一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环节(摄取、降解);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用某种物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看其发生的生理效应是否与神经递质的生理功能完全相同,神经递质的共存,戴尔原则(Dale principle):一个神经元内只存在一种递质,其全部末梢只释放同

6、一种递质。近年来递质共存现象的发现突破了这一原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到,一个神经元内可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递质。在无脊椎动物的神经元中,观察到多巴胺和5-羟色胺递质可以共存。在高等动物的交感神经节神经节发育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可以共存。在大鼠延髓的神经元中观察到5-羟色胺和P物质共存。递质调质共存现象:在同一神经元内共存的递质和肽类,在细胞内可有不同的合成机制,在突触后膜存在各自的受体,但又互相关联。递质:作用快而短促,起信号传递作用。肽类:作用慢而持久,对递质传递效应起增强或抑制的调节作用。共存的意义:协调某些生理过程:如:支配猫唾液腺的副交感神经ACh 和VIP共存:ACh引

7、起唾液腺分泌唾液,不增加唾液腺血液供应;VIP不引起唾液腺分泌,但增加唾液腺血液供应和腺体上ACh受体的亲和力,从而增强ACh分泌唾液的作用;可能与信息的化学编码有关。,递质的释放 神经冲动抵达末梢时,末梢的去极化使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轴浆内Ca2+浓度升高,使小泡与突触前膜紧贴融合起来,粘合处出现破裂口,小泡内递质和其他内容物就释放到突触间隙内。此过程称为出胞或胞裂外排。Ca2+的转移很重要。如果减少细胞外Ca2+浓度,递质释放就受到抑制;增加细胞外Ca2+的浓度则递质释放增加。即:Ca2+由膜外进入膜内的数量多少,直接关系到递质的释放量递质的失活包括: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降解、再摄取和再合成等步骤。消除的主要方式:酶促降解、被突触前末梢重摄取。,乙酰胆碱失活:被突触前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胆碱酯酶分解,大部分被突触前膜摄取,小部分被效应器内的酶破坏,小部分随血液循环在肝脏被破坏,去甲肾上腺素失活,递质和调质的分类,胆碱类:乙酰胆碱Ach胺类: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氨基酸类:谷氨酸、氨基丁酸、甘氨酸肽类:脑啡肽(天然配体)脂类:大麻酯核苷类:腺苷可溶性气体类:一氧化氮、一氧化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