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设计浅析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5457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设计浅析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设计浅析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设计浅析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设计浅析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设计浅析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设计浅析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设计浅析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 计)论文题目:浅析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学生姓名: 所在系别: 经济与管理系所学专业:市 场 营 销导师姓名: 完成时间:2011年5月15日III浅析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摘要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近70%,农村消费市场是我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开拓农村市场,刺激农民消费需求是我国近年来采取的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近几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对我国对外贸易甚至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不小的压力,促进农村消费、增加内需、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是当下经济发展的重要

2、任务。本篇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农民消费需求的现状。第二部分分析了农民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三部分分析了促进农民消费的政策措施。关键词:农村消费市场,原因分析,对策Analyses of the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in ChinaAbstractSince the ancient times our country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nation, rural population nearly 70 percent of the countrys population, rural consumer mark

3、et is the market system in our country, but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ural market, stimulate farmers develop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consumer demand is to expand demand,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olicy.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the spread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

4、s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even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brings a lot of pressure, promotes the rural consumption, increase domestic demand, ensure sustained economic stability and growth,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overall planning for urban-rural development is

5、an important task of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consumption demand.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ural consumption and its reason.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promote farmer consump

6、tion policy measures.Keywords: The rural consumer market, cause analysis, measures目录摘要IAbstractII引言1一、农村居民消费现状概述2(一)从消费总量来看,农村居民消费量占全国消费总量低于城镇居民2(二)从消费层次来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缓慢恩格尔系数过高2(三)从消费的结构看,农村居民消费主要集中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2二、农村居民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3(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收入增长缓慢3(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消费环境较差4(三)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4(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5(五

7、)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不科学6三、刺激农民消费的政策措施7(一)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7(二)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制8(三)加强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9(四)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9(五)加强农村居民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0结 论11参考文献:12致 谢13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拉动,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足,消费需求成为明显的跛脚“瘦马” 有这么几组对比数字,更能清晰地说明问题:贸易大国外贸依存度的平均值为17,我国为80;发达国家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 2我国为18;发达国家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 ,我国为49 ;发达国家消费对

8、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80 ,我国为33 。李明贤,文春辉 ,农村消费不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分析 消费经济,J. 2006,(6)35说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更多的是依赖于出口需求和投资需求,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很小,因此,刺激消费需求应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然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重较大,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增加内需、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就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农村消费市场拥有很大的潜力,但存在许多问题,农民用于消费的资金偏少,农村消费市场还不够成熟和完善,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政策的缺失都严重制约着我

9、国农村消费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消费市场,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教育、医疗保障体系,加大各金融组织对农村事业的支持力度以及树立农村居民正确的消费观等措施机制来加快挖掘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潜力。一、农村居民消费现状概述 (一)从消费总量来看,农村居民消费量占全国消费总量低于城镇居民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总体来说,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偏低。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只有3265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1904元,消费绝对值是农村居民的3倍左右;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是3756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是13526元,也是

10、农村居民的3倍左右,而在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城市居民为 13786 元;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城镇居民是15781元;城市居民的收入也大致是农村居民的3倍左右,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 朱诗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对比分析 消费经济,J.2007(4):46-49.(二)从消费层次来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缓慢恩格尔系数过高就消费层次来看,从2004年城乡居民的支出结构对比看,农村居民只有食品支出和住房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例大于城镇居民分别为4723和14 ,与国外的农民恩格尔系数相比,情况更是严重

11、2003年美国农民恩格尔系数为147新加坡为171加拿大为157法国为183我国为43.67%,因而我国农村消费市场需要得到调整,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刻不容缓。 王文松,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分析 合作经济与科技,J.2009(5):4.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近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居民的消费是中国消费市场最重要的部分,只有在农民消费永平提高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才能摆脱出口依赖型增长,由于农民收入低下且增长缓慢,消费升级速度不快,导致生产技术优化受阻,生产效率难以快速提高,农村经济增长注定要陷入贫困化增长陷阱。(三)从消费的结构看,农村居民消费主要集中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仍主要集

12、中在食品、衣着、居住等基本生活消费品,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幅度偏小。对于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等较高层次的消费刚刚起步。交通通讯的支出在2007年只有10.19%,2008年只有9.84%;2007 年文教娱乐只有9.48%;2008年是8.59%;医疗服务和其他商品服务只占8.8% 左右,2008年是8.81%左右;而食品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达到43.67%。 闻潜,关于健康文明消费模式的理论探讨 经济经纬,J.2006(2):21-24.可见,农村居民的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发展性、享受性以及服务的消费比重还很低,这既不利于农村家庭生活水平的改善,也无法带动当地工业和服务业的发

13、展。二、农村居民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农村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剖析制约我国农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和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收入增长缓慢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农产品价格偏低,增产不增收。近年来,我国农业连年丰收,但是,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致使农产品产量增加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不足。据统计分析,近年来农民收入对农产品产量的平均弹性明显下降,也就是说目前农产品产量每增加1%,所能带动的农民收入增长远小于1%。二是经营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目前我国农民人均只有1亩耕地,一户只有三、五亩地,这

14、种经营规模明显低于经济适度水平。农业的小生产和小规模经营造成农业生产经营的低技术和低劳动生产率,目前中国农业人均产值比世界人均产值低50%以上。劳动生产率低使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相对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脆弱。三是生产条件落后,影响农村经济发展。这些年来,全国不少地方农业生产条件基本没有多大改变,有的地方甚至进一步恶化,如有的地方水利设施不仅多年没有改善,相反把过去的水利设施也破坏了,以至旱不能浇、涝不能排,造成农业生产不稳定。四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制约农民收入增加。在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农民的教育投资、人力资本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

15、。严重影响农民对先进农业技术的接受,使科学技术在农业和农村中的普及推广难度增大,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不高,最终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同时,大量技能不高的农民工到城市打工也多从事低端工作,收入较低又容易失业。收入水平不高,增长缓慢导致农村居民购买力低,消费需求不足,限制了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消费环境较差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消费环境较差,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现有的基础设施无论在数量,质量,规模,档次方面都远远满足不了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要求。一些农村地区甚至连供水、供电、道路、电视信号等问题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村的输变

16、电设备陈旧 线路老化,供电能力不足,电压不稳,电价偏高,抑制了农民的电力消费,不利于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进入农村市场。农村的交通、通讯、商业等设施落后, 市场流通网络残缺不全,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很不完善,农民购物极不方便,不能满足农民对现代生产、生活商品的需求。多数大型工商企业的目光只盯住城镇市场忽略了农村这一广阔的大市场,个别地方坑农、害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伤害了农民的感情,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制约了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三)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农村流通渠道不畅,“买卖”之间经常出现脱节。“重城市、轻农村”使农村

17、市场建设缺乏应有的力度。在传统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下,使农村市场的建设长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导致农村市场同城市市场形成巨大的反差,另一方面农村市场严重发育不足,很多地方长期仍停留在原始的集市贸易阶段。农村市场建设的迟缓及滞后,势必影响城市工业产品的最终销售,长此以往,不但农村市场不能发展起来,而且严重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由于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导致农村流通渠道不畅。目前农村市场主要依靠一些规模较小的个体经营户发挥城乡之间的媒介作用,买和卖之间由于物流、信息流、人流的局限而经常出现脱节。一方面,许多商品在城市处于过剩状态,而在农村却难以买到;另一方面,农民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农

18、副产品的“卖难”问题时常发生;加之农村离中心城市相对较远,交易成本大,农产品不能转化为农民的货币收入,这就削弱了农村的购买力,制约了市场的开拓。内需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有效需求不足。我国拥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最具开发潜力的市场,占我国人口70%左右的农民则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然而,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消费水平太低,农村市场并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农民消费环境的改善,与农民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水、电等农民生活必需的基础设施缺乏;绝大多数农户冬季没有取暖设施;很多农村没有自来水;部分用上了自来水的农村因水源不足

19、或管理不善,也往往保证不了正常供水。此外,农村的生活服务性基础设施普遍不足。农村地区的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普遍不足,尤其是与农民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医疗服务设施更是极度缺乏。这些条件如不及时改善,农村消费需求将难以刺激。(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采用的是集体保障为主,家庭保障作补充的形式。对于一些没有劳动能力,且无依无靠的老人、残疾人和孤儿,由集体实行“五保”,即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儿童保教)。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实行分田到户,农村家庭成为基本单位,以土地为基础,以家庭保障为核心的保障制度取代集体保障

20、成为农村社会的主体保障形式。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滞后,农民的养老、医疗等负担较重,制约了农民的消费需求。我国的广大农村医疗条件差,保障制定自2003年试点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政府正在努力为没有保险的近八亿人口提供医疗保障,并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增加政府投入的责任。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建立对于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突出问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截至2008年3月底,全国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数达到2679个,占应开展(有农业人口)县(市、区)数的98.17 %,占全国总县(市、区)数的93.57%,参加合作医疗人口8.04亿,参合率为91.05%;截至6月底,新农合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

21、(自治区、直辖市),提前实现了2008年全覆盖的目标。1陈国平,全国31省区市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J.农村百事通,2008(19):46-49.但由于历时较短,并且一直都是在摸索中前进,所以在制度推进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政策宣传不到位影响农民参保积极性;城乡医疗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制约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大病补偿模式”导致受益面狭窄,影响政府“可信度”;“低保费,高共付率”导致“劫贫济富”现象;部分群体仍处于新型合作医疗的“真空地带”等。正是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完善,致使农民的养老、医疗等问题有效解决尚需时日,成为制约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一大问题。

22、(五)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不科学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农民的消费观念更传统,更保守,其消费行为呈现出以下特点:(1)平时节俭,在婚丧大事、盖房时却大操大办。多数农民在平时是节俭的,但平时的节俭和储蓄是为了未来某一时刻的奢侈消费。农民在盖房时有强烈的攀比心理,住房面积指标(乃至房屋高度)严重超前。婚丧嫁娶也是农民大摆筵席的时机,一次筵席可耗尽数年的积蓄,甚至借款以撑门面。(2)保守思想严重,在消费上往往是缩头缩尾。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民的消费行为更实际、更保守。一个新产品出来,也许城市居民用一个月便接受并认可了,农民就得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原因之一是农村的生产环境及生活环境使农民适应一种平静淡泊的生活

23、方式,而不习惯尝试创新或者冒险。原因之二是农业生产的特点也使农民在消费一些生产资料、农业技术产品时犹豫不定。农业的生产周期长,操作上稍有疏忽,如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的使用,就会损失一年的收成,甚至危害期更长。也就是说,农民使用新产品的风险成本很大。为了减少自己的风险成本,农民往往用更长时间去观察、了解、接受新事物、新产品,这也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难的主要原因。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差,农村主要基础设施差,消费环境严重滞后,影响了农民的购买积极性。阻碍了农村市场的发展。大多数农村从业人口缺乏商品市场意识,不了解市场情况,缺少经营能力,这就限制了农村市场的进一步拓展。长期形成的城乡隔离,农村基础设

24、施滞后,消费环境严重滞后,加上很多工业产品在农村市场的售后服务也严重欠缺,造成农民因此放弃消费,从而影响了农村一部分购买力的实现。 三、刺激农民消费的政策措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要通过不断努力,逐步改变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状况”,应在合理控制投资规模,有保有压的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消费政策,将启动农村消费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并重,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相结合,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消费结构的升级,挖掘扩大农村消费的潜力,增强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5、一) 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是城镇居民的40%,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M.2009.收入是决定需求的重要因素,因而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增加农民的预期收入是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基础。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途径有:一是切实有效地增加社会各界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主要是要切实保证农业粮食收购资金的全额到位和封闭运行。二是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农村的经济结构,根据市场需要以及各地区域优势,发展名牌特色产品,进一步完善市场价格机制,缩小工业品与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等。三是要坚持落实科教兴农的方针,依靠科技把农村经济转到以优质和高效为

26、中心的轨道上来,使农民真正依靠科技致富。开辟多种渠道,不断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采用重点突破的原则,有目的的实施农业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内重大科技成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四是改善农业经营的整体环境,在全社会真正造成重视农业,愿意投资农业的良好氛围,使农业的行业收益水平至少要和整个社会的平均收益水平持平。五是对外出务工人员加强技能培训,使其有一技之长。(二)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制加快农村市场建设,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当前,农村市场流通网络不健全,销售和服务网络很不完善,消费环境欠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民购买力的实现。对此,要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优化配置农村流通资源,建立起高效、畅通的现代

27、化流通渠道。要合理布局农村商业网点,合理规划建设农村批发市场、专业市场,构筑适应农村市场特点的流通网络。可采用工商联手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军农村市场,以城市和中心城镇为重点,积极培育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符合现代流通要求的方式,大力发展连锁超市、仓储、专卖等新型流通业态,逐步搞好农村市场建设,疏通产销渠道,同时加强产品的宣传和信息反馈,搞好售后服务,让农民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实惠,有效保护和激发农民的消费热情。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农村消费市场。要根据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的产品,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用于衣、食、住、行、娱的消费品将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发生较大变化,将呈现多样化、

28、层次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因而必须加强市场预测,研究和了解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新需求,并且及时生产新的产品投放市场。同时,还应看到,现时农民的收入水平还较低,从而决定了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还很弱,不可能去大量购买价值很高的商品。因此,工业企业应从农民的这一实际情况出发,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拓展农村市场。目前,在农村家用电器、电话和文化教育等渐渐成为消费热点,这也要求政府和企业一方面要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文化教育消费,反对、抑制愚昧消费、腐朽性消费;另一方面要生产适合农村特点的产品,针对农民消费需求进行产品设计,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村。另外,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

29、,尽快推出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措施,只有通过政府、企业的不断努力,农村消费市场由淡转旺才会成为可能。 (三)加强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将降低农村居民的消费成本,基础设施对于农村来说是农村发展的大动脉,城乡一体化,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差距,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与城镇来比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居民消费条件和消费环境仍然较差,在许多地方供电,供水,交通,通讯等基本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加大农村电网,电视,广播,网络,商业,体育,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力度,是促进农村居民产生更多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招商引资,鼓励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以及其他途径聚集资本投入,建立健全农村地区基

30、础设施,组织各个厂商做好后续售后服务,技术服务向农村延伸,开拓农民对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四)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1.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是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那些因为疾病、灾害或缺乏劳动能力而造成生活困难的贫困人口提供帮助,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在确定最低保障标准时,应根据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及政府和社会的承受能力制定制度化的标准;二是建立适应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三是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制度安排上应考虑在自我保障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社会统筹的比例,实行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的结合。未来农村养老保险在不放弃家庭养老的前提下应多渠道筹措农村社会保障资金,以

31、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消除农村居民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下因社会转轨需要而引起的不确定感,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2.建立符合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多层次、多标准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农村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及其不平衡,并且这种不平衡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存在,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显然是缺乏现实的经济基础的。目前,我国农民的收入普遍不搞,缺乏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经济基础,因此,应该在健全机制的基础上,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按照地区的不同分别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在富裕地区,可以仿效城市社会保障的方法和经验,全面展开养老、医疗、工商、生育和失业保险;而在贫困的地区,又要针对

32、不同的保障群体,实施不同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性的社会保障。在老年人多的地方,重点推行养老保险;在疾病多发的地方,重点推行医疗保险或农民医疗合作制度;在贫困地区,重点推行优抚优教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综合运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等途径增强农民的保障,增强广大农民消费的信心。(五)加强农村居民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首先,提高农民消费意识,更新农民消费观念。更新农民的消费观念和习惯,要和引导农民提高生活质量结合起来。要使广大农民懂得,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收入增加了,生活质量也应随之提高。提高生活质量,不仅要提高吃、穿、用、行、娱的质量,还要提高文

33、化和精神生活的质量,这个道理一旦被农民接受,他们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过去的消费观念,抛弃一些不科学的生活习惯,在收入增加后舍得花钱去购买那些提高生活质量的商品。这样,农民的消费档次自然就会提高,农村的消费领域自然就会拓宽,农村市场自然就会扩大。其次,要加强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第一要加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确保农村基本教育水平,第二加强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对职业技术的教育,提高劳动者专业技术知识,加强从业人员技术知识与职业技能培训,拓宽教育和培训渠道,鼓励和支持企业,行业大会以及大专院校开展专业的技术培训工作。第三加强政府有关机构的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知识。使之消费更加科学。同时,更新农民的消费观

34、念和习惯,要和建立农村市场,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作为一定的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在观念上的一种反映,农民的传统消费观念和习惯,是在长期的自然经济环境下形成的,而现代消费观念和习惯,又是市场经济要求的。因此,要更新农民的消费观念和习惯,根本的途径是要加快农村经济体制的转换,把农民推向市场。只有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风雨、见世面,农民才会逐渐抛弃狭隘、保守的意识,思想逐渐变得开放,眼界逐渐变得宽阔,才会乐于接受新事物,才会树立起新的消费观念。 结 论农民消费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立足长远,把它当做一项重要的中长期任务来抓紧抓好。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的更多投入,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多方增加农民收入

35、和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一方面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开发,如生产和供应适合农民胃口的商品以及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等,以刺激并扩大我国农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对国民经济应起的推动作用。只有农民的消费水平提高了才能释放巨大的消费需求,拉动内需刺激经济持续增长,所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应成为目前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参考文献:1李明贤,文春辉.农村消费不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分析J,消费经济,2006(6):35-36.2周发明,张潜.我国农村消费市场难以发展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5) :69-703成思危.中国农村消费市场的分析与开拓M.北京:民主

36、与建设出版社,2001:122-128.4朱诗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对比分析J.消费经济,2007(4):46-49.5闻潜.关于健康文明消费模式的理论探讨J.经济经纬,2006(2):21-24.6曹水群.分析农民消费心理 开拓农村消费市场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68-697刘玉玲.我国农民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2(6)54-558李玉举.扩大农民消费需求的着力点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消费经济,20109王文松,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5):410朱信凯.中国农户费函数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37、社,2003.219-23611张雪荣.我国现阶段农民消费行为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7(6)12卢东宁,侯军岐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启而不动的经济学分析J农村经济,2005(06)13刘伯雅.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的思考J.理论导刊,2007(11)14王涛,刘庚伍,张怡梅.农村社会保障对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影响J,农村经济,2006(04)15张新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演变趋势分析J.中国物价,2007(4)16高觉民.城乡消费二元结构及其加剧的原因分析J.消费经济,2002(2):3-7.17李群,欧阳涛开拓我国农村市场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 致 谢转眼之间,大学四年的学习

38、生活就要结束了,这次毕业论文多亏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尤其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蒋红哲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显得格外重要。当我遇到难题我向蒋老师寻求帮助时,蒋老师不厌其烦的来和我面谈,然后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论文提纲的确定,中期论文的修改,后期调整等各个环节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几个月以来,蒋老师那和蔼可亲的表情以及对我毕业论文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深深的印在我脑海里,在此谨向蒋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当然,本篇毕业论文的写作也得到了其他同学的热情帮助。在真诚地向帮助过我的同学们表示感谢!感谢我的母校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给了我在大学四年深造的机会,让我能继续学习和提高;感谢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四年来的关心和鼓励。老师们课堂上的激情洋溢,课堂下的谆谆教诲;同学们在学习中的认真热情,生活上的热心主动,所有这些都让我的四年充满了感动。在即将离开我的母校之时,请让我对所有说句,谢谢!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