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指导:我喜欢的游戏教学设计房山区河北中心校兰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作指导:我喜欢的游戏教学设计房山区河北中心校兰汇.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基本信息课名我喜欢的游戏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语文学段中年级三授课日期2016.7教材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5册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公司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 年 6 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兰汇北京市房山区河北中心校15901298974实施者兰汇北京市房山区河北中心校15901298974指导者赵成会门辉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院13691107576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观察周围的世界,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的有趣
2、的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孕育着各种真情实感,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 从认识事物的规律来说,每个人只有全身心地投入生活、亲身体验,才能产生个人的独特感受,才能写出有情义的文字。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习作教学的重点是围绕中心句,写一段内容比较具体的话。本次习作的设计我以“掰手腕”游戏为依托,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习多角度观察,学会有序表达并乐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与他人分享。 学生情况:学生从小就在游戏的陪伴下长大,游戏带给孩子们无穷的乐趣。但提起写游戏、写比赛,学生就比
3、较畏难,无话可写。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观察游戏的方法,只看热闹,不看门道。针对这一问题,设计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走出“无米可炊”的困境。本节课我将孩子们喜爱的游戏活动和习作指导结合起来,用游戏活动激活课堂,让孩子们用独特的童眼去观察游戏。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鲜活的素材,从而使孩子们感受习作的快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观察法、引导发现法、体验法技术准备:制作ppt课件、手机现场录制视频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通过体验游戏的过程,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感受习作的快乐,树立习作的自信心。2能够按一定的顺序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3. 初步养成边写边修改的习惯。教学重点: 指导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
4、的习惯。教学难点:能够按顺序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问题框架(可选项)游戏前激趣导入游戏中学习观察游戏后快乐习作借助习作二次指导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游戏前激趣导入 游戏中学习观察 体验游戏,初次观察 回看视频,再次观察 游戏后快乐习作 快乐习作 回读自评 分享交流 借助习作 二次指导教学过程(文字描述)一、游戏前激趣导入1.说一说喜欢玩什么游戏?并出喜欢的理由。过渡:游戏不仅能开发智力,锻炼身体,还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今天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掰手腕。【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学生喜欢的游戏,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二、游戏中学习观察(一)游戏规则同学们说一说游戏的规则。(两人相对而
5、坐,两手相握,肘部不能离开桌子,把对方手腕掰倒为获胜。) (二)做游戏,体验快乐1.全体参与 体验游戏明确要求:第一,选择你周围一名同学进行掰手腕比赛。第二,一定要注意安全。第三,听到老师的拍手声立刻回到座位上。2.选手展示 引导观察(1)赛前采访采访选手:想和你的对手说些什么?采访观众:你觉得谁会赢?为什么? 过渡:你支持谁就是谁的拉拉队员了。请为他加油鼓劲吧! 创设情境:到底谁会赢呢?我们赛场上见分晓!选手请入座,为了看的清楚,后三排的同学可以站起来为他们加油。 生比赛,师录像。(2)师:同学们,从选手上台到比赛结束这个过程,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A.同桌之间说说比赛的经过,师传视
6、频 B.学生汇报:口头表达引导学生有顺序,用心记录比赛选手的动作、表情和语言。预设一:学生只关注了比赛的结果策略:引导关注比赛的过程师:你能把比赛的结果向大家清晰的表达出来。那么回忆一下,在比赛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预设二:只关注了一名选手策略:引导全面观察师:比赛只有一名选手吗?(不是,两名选手。)挑战又来了,谁能把两名选手的动作和表情一口气都说出来。预设三:只关注动作或表情策略:引导多角度观察 生:我看见刘明宇很卖力气。 师:你从哪些表情看出他很卖力气啦? 生:他的眉头皱在了一起,脸都涨红了。 师:你的眼睛真会录像,你记录下了比赛选手的表情。除了表情的变化,他们有没有动作呀?
7、除了看到的,你还听到什么了? 生:我听到了张雷对李锐说,我一定会赢你的! 评价:你不仅用小眼睛录下了选手的动作、表情,还用耳朵录下了他们的语言。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预设四:没有观察到策略:通过老师询问,指导如何观察 师:比赛的过程中,你看到选手有没有什么动作?有怎样的表情?看来我们的小眼睛、小耳朵记录得还不是很清楚,没关系,把它记在心里。相信你下一次不但会观察了,而且还会观察的更仔细!(3) 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先做的先说,后做的后说,按照这个顺序把游戏的经过说出来,这就是有顺序。板书:按顺序(三)回看视频 多角度观察启发引导:如果赛场上只有选手没有观众,你觉得有意思吗?(没意思)那观众的
8、反应的也很重要。回看视频:这一次,你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预设:学生关注到了观众的呐喊声、动作和表情对策:引导用有的有的连成一句话。提升:把观众的反映写出来,就更能突出比赛的精彩和激烈。 小结:孩子们,我们用眼睛记录影像,用耳朵记录声音,不仅要关注选手,还要关注观众的反映,这样就能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了。如果你能用心记录下你感受到的和想到的,你的文章会更加精彩。(板书:写清楚)【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使学生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激发写作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和有顺序地表达。】三、游戏后记录快乐(一)习作提示: 孩子们,快乐的感觉转瞬即逝,多想让它再多停留一会儿啊!你也想珍藏这份快乐吗?
9、让这份快乐顺着笔杆流淌在纸上,把它作为美好的回忆珍藏起来。快拿起笔来,把它记录下来吧!出示课件:记录快乐小提示:1.按照顺序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加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成一段话。2.写完要多读几遍,并试着修改。(二)学生完成习作 师巡视指导,传递“小锦囊”。他们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对方,目光像一把利剑,生怕一不留神就输掉了。比赛达到了顶点,只见韩晨洋憋得脸通红,咬着牙,歪着头使出全身的力气。同学们有的瞪大眼睛,有的探着身子喊:“加油!加油!”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挥舞着手为他们鼓劲。“大力士”和“铁臂阿童木”互相对视着,好像两股电流相撞时蹿出的火花,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原来眼神也有如此的杀伤力。【
10、设计意图:尊重个体差异,传递“小锦囊”给较困难的学生,使不同水平学生的表达得到发展。】四、借助作品,二次指导(一)生生互评 1.作者大声朗读习作 2.学生评价: 评价建议:A.是否有顺序 B.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C.字是否工整 指导之一:是否做到有顺序、写清楚 预设生1:从“这些词”可以看出有顺序 。(注:从学生作品中找依据) 预设生2:从“”可以看出他把比赛的过程写清楚了。(注:从学生作品中找依据) 评价:教师评价:是啊,这里是语言描写,这里是动作描写。善于观察的星星送给你。评价的这位同学,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所以善于发现的星星送给你。 步骤: 指导之二:是否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预设一:学
11、生发现 师小结:有了这些真实的感受,你的文章就会更加吸引人。 预设二:学生不能发现 师利用学生现有的表达真情实感的词语,如“高兴”、“紧张”、“兴奋”,引导学生体会这就叫做表达真情实感。 (二)学生自评师:根据这几位同学得星的地方,看一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句子,如果有,也把它画下来,奖励自己一颗星星。师:你画了哪句,给大家读一读。生展示。 (三)自己改一改,同桌之间改一改师:谁来读一读,你修改了哪?或者你帮助别人修改了哪?小结:孩子们,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利用课下的时间继续修改吧!【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培养修改习作的习惯。】五、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写掰手
12、腕的游戏。我们想一想只有掰手腕的游戏要这么写吗?只有游戏要这样写吗?只有记事的文章要这样写吗?(不是的)是啊,只要你在生活中能够用心去看,用心去听,用心去想,甚至调动各种感官去观察,用心去感受生活,你的文章就再也不发愁没的可写了。六、板书设计:看 掰手腕想听 按顺序触、尝 写清楚 有感情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1.本课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指导(1)学生自评:能够按顺序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有对比赛选手细节的描写( ),有对观众的描写( ),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生生互评:学生互相评价优缺点,是否能够按照顺序、是否能够写清楚、是否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3)教师指导
13、:口头点评、实物投影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指导,评价是否做到按照顺序、写清楚、加入自己的感受。2.本课教学对教师的评价:教师自主评价(1)能否引导学生按照顺序把游戏的过程表达清楚。(2)能否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3)能否依托游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注重积累习惯、观察习惯和修改习惯的养成。评价量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评价要素评价要求优秀良好达标口头表达:在游戏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1.能够有序表达。2.能够按照顺序把观察到的说清楚。3.表达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落落大方。符合三项标准( )人符合两项要求。( )人符合第三项要求( )人书面表达:按照顺序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1.能按照顺序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2
14、.能够加入自己的感受。3.书写工整、语句通顺。符合三项标准( )人符合后两项要求。( )人符合第三项要求( )人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及反思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突显以下几点: 一、把握一个理念:引导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二、落实一种做法:将孩子们喜爱的游戏活动和习作指导相结合,在游戏活动中多角度地观察,有感情地表达,有思考地修改,从而感到习作的快乐。 三、追求一种境界: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表达之间无痕的融合。 这三点是我本节课设计的特色,也是我追求的方向。 回顾整个课堂教学,我感觉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巧用
15、游戏,激发习作兴趣 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强调:“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发现三年级的学生初学习作,最困难的莫过于无话可说。原因有二:一是低年级看图写话,内容的来源主要是以图画、事物为主要观察对象,针对其进行说话写话训练。二是三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了一定的词句积累,但是不知道怎样用这些词句表达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如何让学生爱上习作呢?本节课以趣味游戏为手段,让学生在尽情地玩耍中学习观察,体验情感,并把心中的快乐顺着笔杆流淌在纸上。在“亲历”了以后,学生有了快乐而真实的体验,写起来便得心应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16、激起了写作热情,习作也就不难了。 二、巧借多媒体,指导观察方法初上本课时,两名选手进行掰手腕演示后,学生的关注点在于比赛的输与赢。再引导学生回味选手的动作表情,观众的动作表情,学生一片茫然。经过多次试讲,仔细反思,在最后的执教过程中,学生观察的同时我用手机记录了比赛的场景,再交流时,通过场景的回放,学生们即能找到选手的而动作表情,又能找到观众的动作神态表情。然后在经过教师引导孩子有序的观察、有序的表达,掰手腕的场景便深深的印在孩子们脑海里了。 三、巧用评价,进行二次指导叶圣陶老先生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习作教学亦是如此。本节课学生多角度观察后,口头表达游戏,
17、旨在指导表达有顺序,说清楚。以往教学时,我会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动笔之前,将知识“一股脑”的全部教给学生,可是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反复琢磨,我想习作教学不能终止与此。于是我借助学生的作品将习作方法进行二次指导,首先对照标准,集体评价。第二对照范例,自评自改。第三,改后集体赏析。这样教师的几次修改将“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的修改思想带给学生。 四、承认差异,关注不同层次学生表达的需求 学生个体差异客观存在。语文教学要承认并尊重差异,为差异营造广阔的空间。在本课中,学生先是将游戏的过程进行口头表达,然后落实到书面表达。但我发现表达有困难的学生还是久久不能下笔。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了小锦囊。在学生习作时,将小锦囊悄悄递给需要的同学,使其克服畏难心里,增加习作自信心。 我在执教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一、由于参与游戏的过程是一样的,所以学生的习作难免拘泥于一种形式,缺乏有个性的指导。二、处理课上生成不好。教师过于关注按顺序、写清楚,忽略了学生对于斟词酌句的指导,导致部分学生语句表达缺乏生动性。 由于自己在教学的路上还刚刚起步,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在我成长的路上还需要您的指导与帮助,肯请您提出宝贵意见。学生习作: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