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麦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5591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袋麦子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得分评卷人一、积累、运用 (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惩罚(chng) 堤岸(d) 称心如意(chng) B 涨红(zhng) 脑髓(su) 扣人心弦(xun) C 胆怯(qi) 教诲(hu) 随声附和(h) D 憎恶() 忏悔(qin) 一碧万顷(q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吵作 忙碌 娇嫩 再接再厉 B游弋 陪伴 琐屑 历历在目 C急燥 安祥 阴晦 声色俱厉 D联袂 掺扶 犀利 变本加厉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曹刿论战左丘明战国策 B使至塞上王维唐朝 C范进中举吴敬

2、梓儒林外史 D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4下列句子不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3分) A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5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某一地区特定时间内游客数量超过其接待能力,是造成该地区旅游业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接待能力若不提高,再美的湖光山色也会黯淡无光, ,再好的微笑服务也会丧失魅力。 A再好的投入和开发也无济于事 B再浓厚的浏览兴趣也会逐渐消失

3、C再迷为的青山绿水也会索然无味 D再多的人文景观也会失去风采。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 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B. 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趾高气昂。C. 他们也无法向他解释,于是上帝勃然大怒。D. 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7.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等都在不停地后退。B.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C.“你说什么?”她惊讶地问。D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二、阅读、探究

4、 (60分) 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12-16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猬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8.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躬耕子南阳。躬:亲自 B. 深入不毛

5、。不毛:不长草C.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无耻、下流 D. 夙夜忧叹。夙:早9下面的语句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 先帝/不以臣卑鄙,猬自/枉屈。C.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D.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10.下列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本次出师的战略措施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B.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自己受先帝的器重而十分感激之情。C.诸葛亮五月渡泸是为了平定北方,解除后顾之忧。D.选文第二段写了白帝城托孤之事。11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

6、求闻达于诸侯。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2.近几年,铜仁市委、市政府正积极营造“梦幻锦江,桃源铜仁”的旅游环境。(1)某中学就“我喜欢的铜仁旅游品牌形象”进行投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投票结果,统计表中的主要信息。(3分)类别风景名胜饮食文化历史名人名称梵净山九龙洞锦江铜仁社饭江口腐干周逸群严寅亮票数(张)21216312635327648合计(张)50167124(2)、请你为旅发大会在铜仁召开拟一条宝宣传标语(3分) 13古诗文默写(每小句分) (6分) (1)足蒸暑土气, 。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3) ,一览众山小。 (4)先天下之忧而忧, 。 (5

7、) ,人迹板桥霜。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得分评卷人(一)古诗文阅读(20分)阅读张养浩的山坡羊完成9-11题。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亡。14用简洁的语言赏析画线句子。(4分) 15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是: 。曲中“山”“河”分别指: , 。 (3分)得分评卷人(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中国石拱桥选段,完成1619题。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

8、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

9、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族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16.请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3分) 17 第二段的说明顺序是 说明结构是 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 (6分)18.作者说“赵州桥非常雄伟”张嘉贞说赵州桥“制造奇特”,张鷟说赵州桥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其中作者是从 方面说的,张嘉贞的话是从 方面说的;张 鷟的话是从 方面说的。(

10、5分)19、你认为赵州桥的四个特点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3分) 阅读老水车旁的风景短文,完成20-23题。(23分) 老水车旁的风景其实,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它是一处旅游地最显眼的标志。旅游地原本是一个村子,两年前,这地方被房地产开发商发现并相中。于是在盖别墅和豪宅的同时,捎带着将这里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使之成了小型的周庄。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城里人络绎不绝地驾车来到这里,吃喝玩乐,纵情欢娱。村里人终日里耳濡目染,思想迅速地商业化着。城里人成群结队地来到的时候,必会看到,在那水车旁有一老妪和一少女。老妪七十有几,少女才十六七岁,都穿着清朝的衣裳。老妪形容枯瘦憔悴;少女人面桃花、目如秋水,顾盼之

11、际,道是无晴却有晴。老妪纺线,少女刺绣,成为水车的陪衬,景观中的风景。她们是景区雇来在那儿给观光客们看的,若有观光客与她们照相,或可得些小费。老妪是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在村里有一间半祖宅。村子受益于旅游业,有了些公款,每月亦给她50元。少女是从外地流落到这儿的。她的家在哪里,家境如何,身世怎样,没人知道。只有老妪觉得她是个好女孩儿。她们成为“同事”几天以后,老妪曾问过少女住在哪儿,少女说住在一家饭店的危房里,每天五元钱,晚上还得帮着干两个多小时的活。饭店里面有老鼠,她最怕老鼠。“就是每月150元,也花去了我半个月的工资,还得看主人两口子的眼色”少女说得泪汪汪的。“闺女,住我家吧。我那儿就我一个

12、人,我也喜欢有你这么个伴儿,不会给你气受。”于是,少女作为老妪所希望的一个伴儿,住到了老妪家里。少女脸上的笑容多了,老妪脸上的皱纹少了。熟悉她那张老面孔的人,发现她脸上几条最深的褶子变浅了,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了。她脑后的抓髻也好看了,不像以前那么歪歪扭扭的了。她的指甲不再长而不剪。指甲缝也不再黑黢黢的了。她那身“行头”显然洗得勤了。她的好心情让她的小费也多起来了。有好心人提醒她:“你让那小人精住你那儿去了?千万防着点儿,万一你那点钱被她偷了,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老妪不爱听那样的话,她爱听少女的话。少女常对她说:“奶奶,尽量想高兴的事儿,那样您准能活一百多岁。”经历了许多年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

13、孤寡生活以后,忽然有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女伴儿,老妪返老还童了似的。然而有一天老妪忽然失明,接着咯血了。村里不得不派人把她送到县医院,一诊断是癌症,早扩散了。那么老的人了,也只有回家挨着。村里的负责人就对少女说:“她都这样了,你搬走吧,爱住哪儿往哪儿去吧。”少女哭着说:“我不搬走。奶奶对我好,我也要服侍服侍她”非亲非故,来历不明,还口口声声“奶奶,奶奶”叫得挺亲,就是不搬走,图什么呢?村里的负责人想到了老妪的一间半祖屋。于是,在老妪精神状态稍好的某日,村里的负责人带着一男一女来到了老妪家里,他介绍那男的是县公证处的,女的是位律师。他开门见山地对老妪说,她应该在临死前作出决定,将一间半的祖屋留给村里

14、。那屋子是可以改装成门面房的,稍加改装以后,或卖或租,钱数都很可观。老妪说:“行啊!”村里的负责人又说:“那你就在这张纸上按个手印吧!” 老妪不高兴了:“我觉得,我一时死不了。”村里的负责人急了:“所以趁你还明白,才让你按手印嘛!”老妪就不理他们三个男女,把身子一转,背朝他们了村里的负责人没主意了,找来另外几个有主意的人商议,他们都认为老妪完全有可能被那个外省的小人精蛊惑了,把一间半祖屋“赠送”给那小妖精了于是全村男女老少同仇敌忾起来。没人愿意去照顾那糊涂的老妪了,少女就连她那份儿工作也不能干了十几天后,老妪走了。老妪攒下的钱不够发送自己,少女为她买了一件寿衣又没了几天,那少女也消失了,没跟村

15、里任何人告别,也没留下封信20.下面对标题中“风景”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 ) (3分)A.显示乡村旅游业的独有的韵味。 B.预示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C.展现江南农村古朴的风土人情。 D.彰显心灵的纯净和人性的光辉。21.文中有关少女的称呼有两个,先是“小人精”,后为“小妖精”,一字之差,耐人寻味。请联系上下文简析称呼变化的妙处。 (5分) 。22.少女最后为老妪做了什么事?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5分) 。23.文章的标题是“老水车旁的风景”,但开头却说“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这“老”与“不老”该怎么理解?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5分) 得分评卷人三、作文。(60分)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读现代的书,可以与同时代人作精神上的交谈;读古代的书,可以承传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书,可以享受和吸取人类文化的成果。法国作家都德说:“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近十年的学习生活几乎天天与书籍打交道。拿起你的笔,写你读书的故事,让别人分享你的快乐,分享你的忧愁;或者发表你对读书的独特感悟、体验和见解。要求: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