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庆红小小竹排画中游导学案.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5679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庆红小小竹排画中游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易庆红小小竹排画中游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易庆红小小竹排画中游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易庆红小小竹排画中游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易庆红小小竹排画中游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易庆红小小竹排画中游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庆红小小竹排画中游导学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小竹排画中游导学案课题3、小小竹排画中游授课教师易庆红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真看图,理解图意。通过看图学习短文,让学生知道祖国江南十分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认识“排、中、游、流、唱、两、岸、树、苗、绿、江、南”12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认识“纟、木、氵、艹”4个偏旁。3、会写“中”字。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学习重点:学会新偏旁,识字,写字。学习难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中”字。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提问:你最想去什么地方旅游?你想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抽学生回答2、(出

2、示课件:游客坐竹排),教师指着竹排,问:你知道这是什么交通工具吗?讲解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筏子,是江南水乡的一种水上交通工具。3、出示课题:3、小小竹排画中游。学生读课题。4、指导书写“中”字。先观察,把握关键笔画,说笔顺,再师范写,学生书空,并在书上描红。给它组词。5、认识 “排”字。二、看图,整体感知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在干什么?2练读短文。(1)划出生字拼读。(2)借助拼音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字音。(3)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短文,逐步做到一目双行。(4)指名分句读,齐读短文。注意“绿油油”,“油”读一声,不要读成二声。三、合作探究:(一)识记生字和词语:1、第一关“我会

3、读”出示带调拼音,“唱、两、江”后鼻音指导,“岸、南”前鼻音指导。小老师带读、齐读、同桌互相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字卡去拼音。再组词,如“唱”, “唱歌”的“唱”。2、第二关“我会认”(1)小组合作识记。(2)出示:游、流、江 绿、树、苗认读第一组,观察特点:都是三点水旁;哪个字最难记游?编故事识记“游”:一位姓方的人的儿子戴着帽子在水里游泳。认读第二组,学习新的偏旁绞丝旁、木字旁、草字头、三点水。猜字谜:田里种着禾苗。(苗)3、第三关:我会摘 词语认读:江南、禾苗、树叶、竹排、两岸、绿色、中午、江水、唱歌(二)、合作讨论:小小竹排怎么会在画中游?1、指名读第1句,学词、学句。(1)教师指图问:

4、小竹排上坐着谁?什么叫顺水流?(顺着水流的方向往前行)想象他在竹排上会听见什么?会看见什么?(2)读第1句,注意句号的停顿,要读出一个小朋友乘小竹排顺流而下、头上小鸟鸣叫、水中鱼儿成群这种美景。 2指名读第2句。(1)看图,读第3行,问:什么叫两岸?指导看图。河的两岸有些什么?(引导学生先看竹排的左岸)(岸上有许多树和古式建筑)师述:岸上有这样多的种类不同的树,我们总的叫它们“树木”。(板书:树木)这些树木长得怎样?读短文第3行。(2)看图,读短文第4行。(3)看图,读短文第4行。指图上竹排的右岸,问:河岸上还有什么?什么是禾苗?(禾苗)师述:稻子、麦子、玉米、谷子等等粮食作物的刚长出来的幼苗

5、都叫禾苗。(板书:禾苗)。看看图,读读短文第4行,说说禾苗长得怎么样?(“绿油油”讲禾苗很绿,长得好)(4)指导读第2句。 两岸树木密, 禾苗绿油油。3指名读短文第3句,读懂句子,理解词语。(1)看图,师述:在这里河中小鱼儿成群,河岸上树木茂密,禾苗绿油油,小燕子在空中鸣叫着,疾飞着,风景这般美,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江南”是指什么地方?(教师板书:江南)师述:江南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气候温暖,河流、湖泊多,鱼多,虾也多;江南适合稻子生长,每年成熟季节收获多,所以说江南是鱼米乡。(板书:鱼米乡)(3)看图,读短文最后一行,问:为什么说“画中游”? 师述:这是用打比方的方法,告诉我

6、们江南风景美如画。人们坐在竹排上顺水前行,一路观赏着两岸如画的美景。真好像在画中游览一样。(4)指导朗读第3句。 江南鱼米乡, 小竹排在画中游。四、小结:你们觉得江南的景色怎样?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五、指导背诵课文。六、书写指导:小朋友们,现在要回去了,老师要考考你们的写字能力。先观察,把握关键笔画,说笔顺,再师范写,生写,后反馈,再写。七、课外积累出示江南的古诗忆江南,学生自由认读,记忆。八、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和古诗忆江南。2、熟读课后生字和词语。九、自我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 。懂得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还需要加强。十、板书设计: 3、小小竹排画中游小竹排 流

7、鸟儿 唱鱼儿 游树木 密 禾苗 绿油油教学反思 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是一首简短的诗歌,可其中蕴涵的内容却很丰富,有些词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是比较难理解的,比如“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句。在备课过程中我想了一些法子去解决这个难点;另外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当然识字依然是一年级语文课的重点。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主要从以上几方面来考虑。因此在教学中,以下几点还是比较可取的: 1、课件辅助,突破难点。在讲课时,我给学生介绍了江南,接着给学生欣赏了江南的风光图,让学生发现江南这边什么多?学生观察的很仔细,一个学生说:“水多。”另外一个马上接着说:“桥多。”把江南

8、“小桥流水”的特点说出来了;当又有同学联想到“鱼多”、“船多”,这可都是孩子们自己的发现啊,我的图中并没有出现这些场景。因为孩子们说得比较全面,所以我就告诉孩子们江南又被称为“江南水乡”、“鱼米之乡”。这样的知识还是要通过老师的传授的。这个时候我觉得孩子们也特别专注。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又适当用了一些图片,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受江南的美,得这地方美,我觉得利用课件对于帮助孩子理解“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还是很有帮助的,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家乡的美。 2、关注学生,鼓励为主。这节课上我觉得比较关注平时识字、读文比较差的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像张峰国这个男孩,他的识字能力比较弱,但是

9、在我的鼓励下,他整堂课都能积极参与,相信他收获肯定不少;而另一位男孩平翘舌音不分,但我还是请他读,因为他信心十足地举着手,同时也给了他表现的机会。另外在朗读比赛中,虽然同学们明显觉得一位同学好,但我还是不忘给落后的同学鼓励,因为他的勇敢。的确,课堂上多给孩子一些表扬与鼓励,学生的学习信心会更足。 3、重视朗读,读中感悟。其实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课文,别看这么短的儿歌,有些孩子要读上好几遍才能读通顺,所以要读得有感情就更难了。因此在今天的课上我给了学生充分拼读的时间,先做到读正确、流利。在理解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景物?这样的提问是第一次尝试,孩子们还是能很快领会到我的意思,说的也不错,

10、这是让我欣喜的。在逐句朗读时采用了指名读、比赛读、同桌读等多种形式,有些学生的朗读还是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我想孩子的朗读能力就是这样点点滴滴培养起来的。 这堂课上也有一些不足: 1、关注了后进的孩子,但是对中间型的学生似乎表扬、鼓励用得少了些,导致后半节课学生积极性不够高。要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是我应该努力做到的。 2、识字环节趣味性不够。如果在中间安排一个识字游戏,相信孩子们会更加投入,毕竟他们还是一群6、7岁的孩子。 评课:易老师上的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合儿童诵读的诗歌,讲的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小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观赏两岸美丽的风光,如同

11、在画中游。全诗图文并茂,向读者展示了江南美丽、富饶的的风光。易老师带给我们的是一堂轻松、快乐、童趣的语文课。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以下几点: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易老师采用课件展示江南美景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情境对话,了解江南、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自己就是生活在江南的小鸟,小鱼。与文本进行对话,拉近了学生与教师、文本之间的距离。学生在一个轻松、自然、有趣的情境中感受江南美景。从而认读生字、感知图画、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生字卡片利用得好。易老师充分利用卡片,让学生在小组内认读,充分发挥学生教学生,使学生主动认字、识记字,同时,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教读,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

12、让学生说出自己的 识记方法进行交流,让不会认读的学生也会认读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3、在教学中,教师注意了营造开放的语文教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本文以识记生字为线索,串以第一关“我会读”、 第二关“我会认”、 第三关:我会摘”、合作讨论和 “生字书写”几个活动版块,巧妙地将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享受审美乐趣等贯穿其中。4、教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注重在各个教学细节上去充分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能力。如,在写字教学上,把握关键笔画的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将读与说有机结合,在说中来读,在读后用上诗句再说,使学生学习兴趣很浓。5、朗读指导,富有层次 本堂课,老师本着“以

13、读为本,以境促读”的理念,紧扣文本,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欣赏江南美景的同时,感悟语言,激发情感。老师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朗读指导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带领学生学习“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时,渗透了“看图想象美读”的学习方法。先让学生自由读两遍,想象你仿佛听到、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听鸟声,看图画,让学生扮演小鸟,小鱼,说说为什么这么开心?这其实已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当学生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心中自然会产生快感。师趁机引导,“生活在这么美的环境里,能不开心吗?让我们开开心心地读好这句话。”(指名读,范读,评价,模仿读,齐读,男女赛读)在这朗读过程中,老师没有进行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根据学生的评价,感悟层层引导,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如指名读后师问:“他把哪两个字读得响一点?”,师范读后问:“你感受到了什么?我的脸部表情是怎样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朗读的指导,由停顿到重音再到表情,也学会了倾听。最后汇报朗读时,学生已做到声情并茂,不仅 “唱、游”两个重音读得特别强调,而且学生的脸上也洋溢着笑容。 存在不足的地方:1、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语言应该要更精练些。 2、多关注后进学生,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