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液晶显示的数字钟的设计与实现.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6091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8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液晶显示的数字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液晶显示的数字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液晶显示的数字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液晶显示的数字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液晶显示的数字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液晶显示的数字钟的设计与实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液晶显示的数字钟的设计与实现.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目 录 摘 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1. 引言2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42.1 系统可实现的功能42.2 数字时钟的硬件系统框图52.3各元器件的选用62.3.1 单片机AT89C5262.3.2 时钟芯片DS130292.3.3 显示器的结103. 系统硬件设计113.1单片机复位电路的设计113.1.1 设计原理113.1.2 方案的比较与选择113.1.3 复位电路与单片机的连接113.2单片机时钟电路的设计123.2.1振荡器电路原理123.2.2 DS1302时钟电路133.3 显示器和单片机的接口电路143.3.1

2、显示电路143.3.2 显示器的接入154. 系统软件设计164.1软件系统中的主模块设计164.1.1 主模块的C语言实现165. 系统的实现185.1 电路的仿真186. 总结18参考文献19致 谢:2020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液晶显示的数字钟的设计与实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湖南 娄底)摘 要: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本文介绍了一款基于AT89C52单片机数字钟的设计,通过多功能数字钟的设计思路,详细叙述了系统硬件、软件的具体实现过程。软件采用简单流通性

3、强的C语言编写实现。本设计实现了年、月、日和时、分、秒的显示功能。并且运用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通过对比实际的时钟,查找出了误差的来源,确定了调整误差的方法,尽可能的减少误差,使得系统可以达到实际数字钟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关键词:AT89C52单片机 数字钟 Proteu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CD Digital ClockFang He(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Loudi,Hunan)Abstract: A digital clock is a kind

4、of device which is used by digital circuit technology to achieve the timing . It is higher than the mechanical clock in accuracy and intuitive . And it has no machinery and has more longer service life, so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 The design of LCD digital clock based on SCM of AT89C52 was introduc

5、ed in the paper , the specific process of how the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achieved were detailed description through the design of multifunction digital clock. Software design used the C language to achieve because of its simple and strong negotiability. In this design, the functions of the yea

6、r, month, day , hour, minute and seconds display have been achieved.,andthe Proteus software has been used to simulate. By comparing the actual clock, we can find out the source of the error and determine the method of adjusting error, reduce errors as much as possibly, so this system can achieve a

7、practical digital clock with error within the permissible range. Key words :AT89C52 microcontroller; Digital clock; Proteus .1引言现今数字钟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广泛用于个人家庭以及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由于数字集成技术的发展和采用先进的石英技术,使数字钟具有走时准确、性能稳定、携带方便等特点,它还应用于计时、自动报时及自动控制等各个领域,尽管目前的市场上已经有现成的数字钟集成电路芯片出售,价钱便宜、使用方便,但

8、鉴于数字钟集成电路的基本电路包含了数字电路的主要部分,因此进行数字的设计是必要的,研究数字钟及扩大其应用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目前,高精度、多功能、小体积、低功耗,成为了现代时钟发展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时钟的数字化、多功能化已经成为现代时钟生产研究的主导设计方向。而在单片机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单片机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通过运用单片机的可编程控制的功效特点,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断增加产品的内在功能,使硬件电路实现的功能逐渐被单片机内部的程序取代,减少了因元器件的故障给产品带来的困扰,同时使得产品的集成度也有新的提高。如今,单片机逐渐向智能化、微型化、低功耗化等有利方向转型,其应用几乎涵

9、盖了各个领域,在一些高性能和要求体积小的环境控制中,它的作用是任何产品无法取代的。基于现今数字钟的主导设计方向和单片机技术优越性,本课题将以单片机技术为控制核心,设计制作一个符合指标要求的液晶显示的数字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用到定时控制,如扩印过程中的曝光定时等。早期常用的一些时间控制单元都使用模拟电路设计制作的,其定时准确性和重复精度都不是很理想,现在基本上都是基于数字技术的新一代产品,随着单片机性能价格比的不断提高,新一代产品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大可构成复杂的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完成复杂的控制功能。小则可以用于家电控制,甚至可以用于儿童电子玩具。它功能强大,体积小,质量轻,灵活好用

10、,配以适当的接口芯片,可以构造各种各样、功能各异的微电子产品。数字电子钟具有走时准确,一钟多用等特点,在生活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现在市场上已有现成的电子钟集成电路芯片,价格便宜、使用也方便,但是人们对电子产品的应用要求越来越高,数字钟不但可以显示当前的时间,而且可以显示日期、农历 、以及星期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另外数字钟还具备秒表和闹钟的功能,且闹钟铃声可自选,使一款电子钟具备了多媒体的色彩。 数字电子时钟实际上是一个对标准频率(1HZ)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由于计数的起始时间不可能与标准时间(如北京时间)一致,故需要在电路上加一个校时电路,同时标准的1HZ时间信号必须做到准确稳定

11、。通常使用石英晶体振荡器电路构成数字电子时钟。数字电子时钟的设计方法有多种,例如,可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电子钟;也可以利用专用的电子钟芯片配以显示电路及其所需要的外围电路组成电子钟;还可以利用单片机来实现电子钟等等。这些方法都各有特点,其中,利用单片机实现的电子钟具有编程灵活,便于电子钟功能的扩充,即可用该电子钟发出各种控制信号,精确度高等特点。数字电子时钟既可以通过纯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硬件结合实现,根据电子时钟中核心部件秒信号的产生原理,通常有以下三种形式:1.采用NE555时基电路或其他振荡电路产生秒脉冲信号,作为秒加法电路的时钟信号或微处理器的外部中断输入信号,可构成数字电子时钟。

12、由555构成的秒脉冲发生器电路见图1-1。输出的脉冲信号V的频率F1.443(RA2RB)C,可通过调节这3个参数,使输出V的频率为精确的1z。图1-1基于555的秒脉冲发生器2.采用石英钟专用计时芯片实现的数字电子时钟,具有实现简单、计时精度高的特点。石英计时芯片(简称“机芯”)比较多,常见型号的有STP5512F、SM5546A和D60400等。现结合康巴丝石英钟常用的5512F型为例作一简单介绍。利用5512F的2秒输出信号作为秒加法电路的计数脉冲,可实现电子时钟。5512F的引脚图如图1-2所示:图1-25512F的引脚图其中,引脚7、8为外接晶振及振荡电路,引脚接电源正极,电源为1.

13、5,引脚3、4原为指针用步进电机线圈的输出驱动,这里可用脚作为脉冲输出,频率决定于外接晶振的频率。3.利用微处理器的智能性,可方便实现具有智能的数字电子时钟。由于微处理器均具有时钟振荡系统,利用系统时钟借助微处理器的定时计数器可实现数字电子时钟功能。虽然,系统时钟的误差较大,数字电子时钟的累积误差也可能较大,但可以通过误差修正软件加以修正。本章讨论的数字电子时钟就是采用这种形式。本文主要介绍用单片机内部的定时/计数器来实现电子时钟的方法,本设计由单片机AT89C52芯片和LCD显示器为核心,辅以必要的电路,构成了一个单片机电子时钟。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2.1系统可实现的功能本系统通过LCD显示

14、器,实现日期和时间的显示,日期显示为:年-月-日;时间显示为:时-分-秒。图2-1系统硬件电路图2.2 数字时钟的硬件系统框图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单片机AT89C52振荡电路LCD显示 图2-2硬件系统框图2.3各元器件的选用2.3.1 单片机AT89C52AT89C521为40 脚双列直插封装的8 位通用微处理器,采用工业标准的C51内核,在内部功能及管脚排布上与通用的8xc52 相同,其主要用于会聚调整时的功能控制。功能包括对会聚主IC 内部寄存器、数据RAM及外部接口等功能部件的初始化,会聚调整控制,会聚测试图控制,红外遥控信号IR的接收解码及与主板CPU通信等。主要管脚有:XTAL1(19

15、 脚)和XTAL2(18 脚)为振荡器输入输出端口,外接12MHz 晶振。RST/Vpd(9 脚)为复位输入端口,外接电阻电容组成的复位电路。VCC(40 脚)和VSS(20 脚)为供电端口,分别接+5V电源的正负端。P0P3 为可编程通用I/O 脚。(1) AT89C52的引脚排列如图2-3所示:图2-3AT89C52引脚图VCC:电源 GND:地P0 口:P0 口是一组8 位漏极开路型双向I/O 口, 也即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口。作为输出口用时,每位能吸收电流的方式驱动8 个TTL逻辑门电路,对端口P0 写“1”时,可作为高阻抗输入端用。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或程序存储器时,这组口线分时转换地

16、址(低8 位)和数据总线复用,在访问期间激活内部上拉电阻。在Flash 编程时,P0 口接收指令字节,而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校验时,要求外接上拉电阻。P1 口:P1 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 P1 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 个TTL 逻辑门电路。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IIL)。与AT89C51 不同之处是,P1.0 和P1.1 还可分别作为定时/计数器2 的外部计数输入(P1.0/T2)和输入(P1.1/T2EX),参见表1。Fl

17、ash 编程和程序校验期间,P1 接收低8 位地址。表1 P1.0和P1.1的第二功能2引脚号功能特性P1.0T2(定时/计数器2外部计数脉冲输入),时钟输出P1.1T2EX(定时/计数2捕获/重装载触发和方向控制)P2 口:P2 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2 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 个TTL 逻辑门电路。对端口P2 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IIL)。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 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例如执行MOVX DPTR 指令)时,P

18、2 口送出高8 位地址数据。在访问8 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如执行MOVX RI 指令)时,P2 口输出P2 锁存器的内容。Flash 编程或校验时,P2亦接收高位地址和一些控制信号。P3 口:P3 口是一组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3 口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 个TTL 逻辑门电路。对P3 口写入“1”时,它们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并可作为输入端口。此时,被外部拉低的P3 口将用上拉电阻输出电流(IIL)。P3 口除了作为一般的I/O 口线外,更重要的用途是它的第二功能。P3 口还接收一些用于Flash 闪速存储器编程和程序校验的控制信号。表2 AT89C52的P

19、3口的特殊功能3端口引脚第二功能P3.0RXD(串行输入口)P3.1TXD(串行输出口)P3.2INT0(外中断0)P3.3INT1(外中断1)P3.4T0(定时/ 计数器0)P3.5T1(定时/ 计数器1)P3.6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P3.7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RST:复位输入。RST引脚一旦保持两个机器以上的高电平,所有的I/O口都将复位到“1”(高电平)状态,当振荡器正在工作时,持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便可完成复位,每个机器周期为12个时钟振荡周期。XTAL1: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及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XTAL2: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2)主要性能参数4

20、:与MCS51 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8k 字节可重擦写Flash 闪速存储器1000 次擦写周期全静态操作:0Hz24MHz三级加密程序存储器2568 字节内部RAM32 个可编程I/O 口线3 个16 位定时/计数器8 个中断源可编程串行UART 通道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3)功能特性概述:AT89C52 提供以下标准功能:8k字节Flash 闪速存储器,256字节内部RAM,32 个I/O 口线,3 个16 位定时/计数器,一个6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同时,AT89C52 可降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空闲方式停止C

21、PU 的工作,但允许RAM,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掉电方式保存RAM 中的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它所有部件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2.3.2 时钟芯片DS1302DS1302 5是DALLAS 公司推出的涓流充电时钟芯片。内含有一个实时时钟/日历和31 字节静态RAM, 通过简单的串行接口与单片机进行通信,实时时钟/日历电路提供秒分时日期月年的信息,每月的天数和闰年的天数可自动调整,时钟操作可通过AM/PM 指示决定采用24 或12 小时格式。DS1302 与单片机之间能简单地采用同步串行的方式进行通信,仅需用到三个口线: RES 复位、 I/O 数据线、 SCL

22、K串行时钟。时钟/RAM 的读/写数据以一个字节或多达31 个字节的字符组方式通信,DS1302 工作时功耗很低保持数据和时钟信息时功率小于1mW。下面将主要的性能指标6作以下综合: 实时时钟具有能计算2100 年之前的秒分时日日期星期月年和闰年调整的能力; 8 位暂存数据存储RAM; 串行 I/O 口方式使得管脚数量最少; 宽范围工作电压2.0 5.5V; 工作电流 2.0V 时,小于300nA; 读/写时钟或RAM 数据时有两种传送方式单字节传送和多字节传送字符组方式; 8 脚DIP 封装或可选的8 脚SOIC 封装根据表面装配; 简单 3 线接口; 与 TTL 兼容Vcc=5V; 可选工

23、业级温度范围-40 +85; 与 DS1202 兼容; 在 DS1202 基础上增加的特性:对Vcc1 有可选的涓流充电能力,双电源管用于主电源和备份电源供应,备份电源管脚可由电池或大容量电容输入附加的7 字节暂存存储器。2.3.3 显示器的结图2-4显示器的引脚图显示器是最常用的输出设备,其种类繁多,但在单片机系统设计中常用的是发光二极管显示器(LED)和液晶显示(LCD)两种,由于这两种显示器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接口容易实现,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LM016L7是双行显示的液晶显示器。在时间显示方面观察较方便,相对于LED数码管的其连接电路简单且观察方便。3 系统硬件设计3.1单片机复位电路

24、的设计3.1.1 设计原理单片机复位是使CPU和系统中的其他功能部件都处立个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例如复位后PC0000H,使单片机从第个单元取指令。无论是在单片机刚开的接广电源时,还是断电后或者发生故障后都要复位,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楚MGS51型单片机复位的条件、复体电路和复位后状态。单片机复位的条件8是:必须使RSW阳或RST引脚(9)加上持续两个机器周期(即24个振荡周期)的高电平。例如,若时钟频率为12MHz,每机器周期为1s,则只需2s以上时间的高电平,在RST引脚出现高电平后的第二个机器周期执行复位。3.1.2 方案的比较与选择考虑到系统调试时的方便,本系统采用了按键

25、复位方式。当调试不成功时,经过调整后,只需单片机复位即可进行下一次的调试。这也降低了其他硬件由于电源供电问题,而导致的调试不成功。所以,最终选定按键复位电路为单片机部分的复位电路。3.1.3 复位电路与单片机的连接图3-1复位电路任何单片机在工作之前都要有个复位的过程。复位对单片机来说,是使程序还没有开始执行,让其在做准备工作。如图3-2,复位电路由10K的电阻及1UF的电容组成。这种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是:通电时电容两端相当于是短路,于是RST引脚上为高电平,然后电源通过电阻对电容充电,RST端电压慢慢下降,降到一定程序,即为低电平,单片机开始正常工作。3.2单片机时钟电路的设计时钟电路用于产

26、生单片机工作所需要的时钟信号。时序所研究的是指令执行中各信号之间的相互关系。单片机本身就如同一个复杂的同步时序电路,为了保证同步工作,电路应在惟一指定的时钟信号控制下,严格地按规定时序工作。3.2.1振荡器电路原理当使用晶体谐振器9时,C1,C2=(3010)PF;当使用陶瓷谐振器时,C1,C2=(410)PF。C1和C2虽没有严格的要求,但电容的大小影响振荡器电路的稳定性和快速性,通常选在2030PF。在设计电路板,晶振和电容等应尽可能靠芯片,以减少分布电容,保证振荡器震荡的稳定性。本次设计的时钟电路,在XTAL1和XTAL2之间接两个22pf的电容C1,C2和一个石英晶体X1。振荡频率主要

27、由石英晶振的频率确定。电路中的两个电容C1、C2的作用有两个11:帮助振荡器起振(C1、C2值大,起振速度慢;C1、C2值小,起振速度快);对振荡器的频率起微调作用(C1、C2值大,频率有降低,C1、C2值小,频率有有提高)。单片机内含振荡器电路,但晶体振荡器和电容在片外,由引脚XTAL1和XTAL2接入片内。XTAL1为振荡器反相放大器和时钟发生电路的输入,XTAL2为反相放大器的输出。振荡器电路工作原理如图3-3所示。图3-2振荡器电路片内时钟发生器实质上是个2分频的触发器,其输入来自振荡器(fosc),输出为2相时钟信号,既状态时钟信号,其频率为fosc/2;状态时钟3分频后为ALE信号

28、,其频率为fosc/6;状态时钟6分频后为机器周期信号,其频率为fosc/12。振荡器的工作可以由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中的PD位控制。当PD=1时,振荡器停止工作,系统进入低功耗工作状态。3.2.2 DS1302时钟电路图3-3时钟电路DS1302 时钟芯片包含一个RTC/日历和31 字节的静态RAM。它通过简单的串行接口和微处理器进行通讯。RTC/日历提供秒,分,小时,天,日期,月和年。如果当月天数小于31 天将自动进行调整,包含闰年校正。时钟可以工作在24 小时制和12 小时制,12 小时制下用AM/PM 来指示。只需要三线就可以通讯,分别为:1)RST(reset),2)I/O(数据线

29、),3)SCLK(串行时钟)。数据可以通过一次一字节或可达31 字节的触发模式下传入或移出时钟/RAM。DS1302 设计成可以在很低电压下工作,并可以在小于1 毫瓦的功耗下保持数据和时钟信息。Vcc1Vcc2 为双电源供应配置中的主电源供应。在主电源供应失效时,Vcc1 连接至备份电源以保持时间和数据。DS1302 会从Vcc1 和Vcc2 中的较大者中取电操作。当Vcc2 比Vcc1 大0.2V 时,Vcc2 对DS1302 供电。当Vcc2 小于Vcc1 时,Vcc1 对DS1302 供电。SCLK(串行时钟输入)SCLK 用于在串行接口上同步传送数据。该脚包含一个40K 欧的内部下拉电

30、阻。I/O(数据输入/输出)I/O 脚为双向数据脚。该脚内部有40K 欧下拉电阻。RST(reset)复位信号在读写期间应拉高。该脚内部有40K 欧下拉电阻。X1,X2用于连接一个32.768KHZ的晶振。内部的振荡器设计成在指定负载能力为6pF的晶振下工作。3.3 显示器和单片机的接口电路3.3.1 显示电路89系列单片机的应用中,通常要进行信息显示,而显示器件大多是采用LED或LCD。对LED和LCD器件来说。它们的接口方法是不同的。因为LED一般所需的电流较大,而显示器件很多是7段数字显示器,所以,在显示时要求给出和显示数字对应的显示码。对于LCD器件来说,现在已经配置了专门的驱动电器,

31、在进行信息显示时,往往把信息写入驱动电路的存储器中。由于存储器和LCD显示屏是一种映射关系,故只要写入其存储器的信息适当,则可以在LCD中显示出对应的正确信息。3.3.2 显示器的接入图3-4显示电路设计中AT89C52单片机引脚P0.0P0.7引脚接上上拉电阻串接到LCD上D0D7,然后AT89C52单片机引脚P2.0、P2.1、P2.2分别接上LCD中的RS、RW、E三个接口。上拉电阻的作用10:1、当TTL电路驱动COMS电路时,如果TTL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OM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2、OC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

32、阻,以提高输出的高电平值。3、为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4、在CMO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5、芯片的管脚加上拉电阻来提高输出电平,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6、提高总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7、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4 系统软件设计软件设计的重点在于秒脉冲信号的产生、显示的实现等。这里主要讨论秒脉冲的产生原理。基于软件的秒脉冲信号通常有延时法和定时中断法。延时法11一般

33、采用查询方式,在延时子程序前后必然需要查询和处理的程序,导致误差的产生,因此其秒脉冲的精度不高;中断法的原理是,利用单片机内部的定时器溢出中断来实现。例如,设定某定时器每100ms中断1次,则10次的周期为1s。这种实现法的特点是精度高,秒脉冲的发生和其他处理可以并行进行。本系统采用这种方式,实现的关键是定时器工作方式的选择和定时参数的计算设定。具体内容参见源程序中的相关说明。4.1软件系统中的主模块设计C语言是一种编译型程序设计语言,它兼顾了多种高级语言的特点,并具备汇编语言的功能。此外,C语言程序具有完善的模块程序结构,从而为软件开发中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使用C语

34、言进行程序设计已成为软件开发的一个主流。C语言来编写目标系统软件,会大大缩短开发周期,且明显地增加软件的可靠性,便于改进和扩展,从而研制出规模更大、性能更完备的系统。因此,用C语言进行单片机程序设计是单片机开发与应用的必然趋势,所以本程序采用C语言编写。4.1.1 主模块的C语言实现以下代码为上述主模块的C语言12实现,实现time 和date的显示功能。#include #include LCD1602.h#include DS1302.hvoid Delay1ms(unsigned int count)unsigned int i,j;for(i=0;icount;i+)for(j=0;j

35、120;j+);main()SYSTEMTIME CurrentTime;LCD_Initial();Initial_DS1302();GotoXY(0,0);Print(Date: );GotoXY(0,1);Print(Time: );while(1)DS1302_GetTime(&CurrentTime);DateToStr(&CurrentTime);TimeToStr(&CurrentTime);GotoXY(6,0);Print(CurrentTime.DateString);GotoXY(6,1);Print(CurrentTime.TimeString);Delay1ms(30

36、0);相关的程序将在附录中指明。5.系统的实现5.1 电路的仿真图5-1系统硬件仿真图仿真的步骤:1 在PROTEUS13中按设计原理及设计框架搭图;2 利用KEIL软件进行程序调试,生成.HEX文件;3 在PROTEUS图中加载.HEX文件;4 观察现象。从图5-1可以看出,系统实现了年-月-日及时-分-秒的显示,与设计方案基本相符合。6 小结与讨论本文利用单片机来实现电子钟的功能,通过LCD显示器来实现日期和时间的显示。数字时钟的硬件系统主要由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单片机、振荡电路、LCD显示器组成。在本文中我详细的介绍分析了各部分电路的功能。对于各元器件的选用,单片机采用AT89C52型号

37、,时钟芯片采用DS1302型号。另外,在软件系统主模块的设计中,我采用C语言来进行编写。由于单片机实现的电子时钟具有编程灵活,便于电子功能的扩充,本文数字电子时钟的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提高电子钟的精确度和扩充电子钟的功能还值得我们对它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参考文献:1 王恩荣. MCS-51单片机应用技术实训指导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72 王为青,邱文勋.51单片机应用开发案例精选M.第一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8 1-1293 彭介华主编.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Analog Device Corp .Data-Acquis

38、ition Data book , 19915 John M.Yarbrough. Digital Logic: Applications and Design. Pws Publishing Company , 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 , 1997 6 汪道辉 .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实践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57 杨志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68 楼然苗.单片机C程序设计实例指导M.第一版.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9. 1-269 楼然苗,李光飞.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M. 第一版.北京:北京航空航

39、天大学出版10 林军,谢晓斌.用单片机控制的数字钟,半导体技术J.2002.2. 40-4411 M .Morris Mano. Digital Design. 3 rd Ed. Prentice Hall USA,200212 戴仙金.51单片机及其C语言程序开发实例M.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 6-10413 周润景.Proteus在MCS-51&ARM7系统中的应用百例M.第一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 致 谢: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首先我要感谢贺娟指导老师对我论文工作的大力支持,包括学术论文的阅读方法、创造作思维的启发与引导。另外,在程序的编写过程中贺娟老师给我提了许多很好的建议,这对我程序的顺利完成起了莫大的帮助。其次要感谢康帅博士和李绍华老师,从论文的选稿到最终的定稿,他们都给了我最无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要感谢大学四年以来所有的老师们,是你们的无私教诲,给我们的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我才能顺利的完成论文。最后要感谢各位同学与朋友对我的支持和鼓励。谢谢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