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陈敏清.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6264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陈敏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陈敏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陈敏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陈敏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陈敏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陈敏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陈敏清.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学案】 班别 姓名 学号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第一部分:自主学习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 概念:生态系统中的 、 、 、 、 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来源:可以是_、也可以是_(2)化学信息 概念: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 物质,诸如植物的_等代谢产物,动物的_等。 来源:生物代谢活动(3)行为信息 概念:动物体产生的可以在_生物间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_ _特征。 来源:多为动物

2、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调控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_的繁衍。调节生物的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_。对_进行控制。第二部分:课堂教学一、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_、_、_。2、生态系统的结构(_和_)+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结果)二、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1、信息的分类:见自主学习,区别不同的信息类别并举出例子。2、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 )A花香引蝶 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 C候鸟南飞 D警犬嗅寻毒品3、金龟子遇敌害后装死,从植株上滚落地下,属于哪种信息( ) A物理

3、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其他信息4、课本P108,基础题为什么昆虫要释放信息素?为什么孔雀要开屏?这对其生存有何重要意义?三、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阅读课本的P106-1071、蝙蝠若无“回声定位”, _(能/不能)等对周围环境识别、取食与飞行。若无光照,有些植物的种子_(能/不能)萌发生长。说明: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或日照时间少于一定时间)时,植物才能开花,如万寿菊 200余种昆虫信息素,大部分是用来传递_(作用:雌雄个体相互识别、交尾,保证种群的繁衍)。说明: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烟草、蛾和蛾幼虫的天敌之间是什么关系?狼和兔子如何实现

4、共同进化的?(划线)说明:信息能够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_。4、信息传递的范围(如图所示):注: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举例:个体:种群:群落:(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 ( ) A细胞与细胞之间 B.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C种群与种群之间 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2)下列哪项不属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A生命活动的维持者 B作用于生物种群的繁衍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比较项目特点范围联系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间共同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5、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信息传递双向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环境之间(1)判断: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2)如下图所示为物种A与物种B为_(填写)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向是(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 B. 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C.A、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D. A、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四、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1)利用电子仪器产生的与蜜蜂跳舞相同频率的声音。当蜜蜂感受到这一信息后,就会飞到花园采蜜,这是利用什么信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营养信息 D、行为信息注:模拟动物信息吸引

6、大量的传粉动物,可以提高果树的_和_。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1)_防止、生物防治(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_防治。(2)利用昆虫的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联系课本P63,原理:破坏害虫种群的正常的_,从而使害虫种群的_率下降,降低对作物的危害)(3)使用微量的昆虫A性引诱剂去防治害虫。能降低昆虫B的种群密度吗?这说明性引诱剂具有_性和_性。第三部分:课堂检测1、下列现象中,信息传递不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A.谈虎色变 B.杯弓蛇影 C.红杏出墙 D.抓耳挠腮2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来源于( )无机环境 同种生物 异种生物 信息素 A B C D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

7、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4、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既有报警作用又有防御功能。这种气体信息与下列哪种情况传递的信息是同一类型 ( )A蒲公英即使在很弱的磁场下,开花也要晚很多B鳗鱼、鲑鱼等能按照洋流形成的地电流来选择方向和路线C胡桃树能分泌大量胡桃醌,对苹果起毒害作用D地行鸟 发现敌情时,雄鸟就会急速起飞,扇动两翼,给在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信号第四部分:课后巩固提高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8、经其呼吸作用消耗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ABCD2、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如下图所示。请回答:烟草释放的化学物质属于_信息,这体现了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什么作用。 烟草释放的化学物质,在白天与夜间是否都能使它本身受益_。利用烟草的这种特性,我们可以人工合成类似的物质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这种

9、方法属于_其优点是_。甲种蛾幼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是_。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_。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_。 3、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手段,昆虫之间也存在着可用于交流的“信息”,使昆虫表现出复杂的行为。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某种信息长距离传递实现的,如灯蛾的雌虫能吸引11公里外面的雄蛾,天蚕蛾的雌虫腹部或停息过新羽化的雌虫的物体,都能吸引雄虫。为了探索昆虫交配求偶的秘密,进行如下实验:实验1:将某昆虫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官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实验2:将未交配的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

10、虫。实验3:将未交配的雌虫腹部用小刀割下,再放在诱捕器官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虫。实验4:将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官中,在诱捕器的周围浇一桶汽油,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1)实验1中,放在诱捕器中的雌虫能够吸引雄虫,这是由于昆虫具有 性。(2)实验1与实验2比较说明 。(3)实验2实验3比较说明 。(4)实验4汽油的作用是 ,但仍能捕捉到雄性昆虫,这说明 。(5)这个实验使人们受到启发,可能通过这种方法,来控制和诱杀害虫,请指出一种可能的做法: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第一部分:自主学习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光、声、温度、湿

11、度、磁力 无机环境 生物(2)化学 生物碱、有机酸 性外激素(3)同种或异种 行为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物种群 种间关系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产量 有害动物第二部分:课堂教学一、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二、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2、C 3、C三、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不能 不能 生命活动 2、性信号 生物种群的繁衍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稳定4、信息传递的范围: 个体:如蝙蝠的“回声定位” 种群:植物开花、昆虫交尾 群落: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关系。 (1)A (2)A5、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比较 (1)X (2)捕食 C四、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A 传粉效率 结实率 2、(1)化学 机械(2)性别比例 出生率(3)高效性 专一性第三部分:课堂检测1-4、DADC第四部分:课后巩固提高1、B 2、(1)化学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是 (3)生物防治 不污染环境 (4)捕食 (5)竞争3、(1)趋性(2)昆虫间进行交流的信息是一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3)这种物质是由昆虫的腹部分泌的(4)干扰雌雄虫之间信息素的交流 这种信息素具有较强的专一性(5)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诱芯,置于诱捕器中,用于诱杀昆虫。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