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分析.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6496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85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毕业设计论文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毕业设计论文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毕业设计论文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毕业设计论文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分析.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_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分析学生姓名:_ _ 学 号:专 业:地理科学 方 向:人文地理指导教师: 2009年 5月 25日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违反本声明所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将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

2、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 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目录摘 要:1关键词:11 前言12 研究区概况221 自然概况222 经济社会概况23 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分析33.1 湖北农业产业结构现状33.2 湖北农业结构的时间变化特征43.3 湖北农业结构的空间变化特征63.4 湖北农业发展

3、存在的问题64 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的相似性分析74.1 研究方法74.2 农业各产业产值结构相似性分析74.3 种植业播种面积结构相似性分析85 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分析85.1 食物消费结构变化与农业内部结构变化的关系85.2 农业内部比较效益差异96 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策106.1 调整的思路106.2 保障措施117 结 论12参考文献12致 谢14咸宁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分析湖北省农业结构调整分析XXX咸宁学院 资环学院 湖北 咸宁指导老师 汤进华摘 要: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对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村社会经

4、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是农业大省,在全国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利用湖北统计年鉴(2008)相关数据,采用相似性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湖北省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湖北近三十年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但存在种植业比重偏高、调整速度缓慢、空间分布不合理等问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建议。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农民收入;产业结构调整;湖北省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Hubei ProvinceDun lin QinSchool of Resourc

5、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Xianning College, Hubei Xianning 437100Instructor: Jin hua TangAbstract: A reasonabl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could realize optimal allocation of various resources,promote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increase farmersincome and ensure the socioecono

6、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As a significant agricultrure provence,Hu bei provence make a important rol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country.This article using methods such as similarity coefficient analysis of the Hubei Provinc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changes in the agr

7、icultural structure. Hubei has been nearly three decade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y leaps and bounds,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growing,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then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adjusring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promoting a

8、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and increasing farmersincomeKey words:agricultural structure;farmersincome;industrial restructure Hubei province1 前言农业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内部各部门以及各部门内各生产门类的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1】。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决定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调整农业结构使其趋于合理化、高级化是生产力发展规律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在全国整体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湖北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仍比

9、较缓慢,湖北省是农业大省,目前对湖北省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很少。因此,有必要对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在保证粮食有效供给的前提下,为湖北省省政府实施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2 研究区概况21 自然概况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介于北纬2905-3320,东经1082111607。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6位,耕地面积3226.62千公顷。境内山川秀丽、土地肥沃,气候湿润,物产丰富。以长江、汉水为干流的

10、水系,纵横交错,大小湖泊星罗棋布,素以“鱼米之乡”和“千湖之省”闻名。图1.湖北省行政区划图22 经济社会概况湖北省是中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全省农轻重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约略相等,比例关系趋于协调。2007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9150.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是1979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2007年全省农业总产值为2296.84亿元,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7%。粮食种植面积398.1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92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1.42万公顷,增加1.78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17.17万公顷,减少7.32万公顷。粮食总产量21

11、85.44万吨,比上年增产85.85万吨,增长4.1%;棉花总产量55.73万吨,增产0.53万吨,增长1.0%;油料产量254.75万吨,增产0.30万吨,增长0.1%(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1)。全省当年造林面积14.17万公顷,零星植树达到18892.12万株,木材采伐量160.47万立方米,增长15.5%。畜牧、水产业稳步增长。生猪出栏3131.60万头,比上年增长1.0%;水产品产量达到298.04万吨,增长5.5%,。农村用电量87.7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7%;化肥施用量299.9万吨,增长2.5%。表1 2007年湖北省主要农产品产量表产品名称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粮 食棉

12、 花油 料花 生油菜籽麻 类烟 叶茶 叶水 果(不含果用瓜)蔬 菜2185.4455.73254.7548.60193.305.325.9010.5333.222655.354.11.00.10.40.8-0.1-13.513.610.20.2数据来源:湖北统计年鉴(2008)。3 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分析3.1 湖北农业产业结构现状湖北省是农业大省,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湖广熟,天下足”中的“湖广”就指湖北和湖南,这都说明了湖北省在全国农业中的重要性。表2是近年来,湖北省与全国粮食产量的对比,湖北的粮食产量在全国占有较大的比重,在全国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一直都位居前十位。表2 湖北的粮食产量在

13、全国地位(单位:万吨)粮食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全国45264457064307046974484024980450160湖北2138.4920471921.022100.122177.382099.102185.44湖北/全国4.7%4.5%4.5%4.5%4.5%4.2%4.4%表3 2007年湖北与全国农业产值结构(单位:%)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全国52.34.034.29.5湖北52.61.931.314.2注:数据来源于湖北统计年鉴(2008)和中国统计年鉴(2008),农业产值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从图2中可以看出,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高于全国水平

14、,而林业和牧业低于全国水平,渔业高于全国水平。种植业所占比率偏大,林业和牧业发展滞后,渔业发展势头良好,这也刚好印证了“鱼米之乡”的特点。湖北省内的江汉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而且省内湖泊众多,又素有“千湖之省”之称,这为种植业和渔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2 湖北农业结构的时间变化特征3.2.1 湖北农业各产业产值结构变化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内部各产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地提高,本文采用2008年湖北省统计年鉴数据说明,由于1978年和1979年数据缺失,所以从1980年起分析,从1980年至2007年,湖北省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各项产值分别从64.70亿元

15、、7.28亿元、17.92亿元、1.46亿元增长到1152.09亿元、41.86亿元、686.19亿元、310.83亿元,分别增长了16.8倍、4.8倍、37.3倍、211.9倍。其增长趋势图如下(图3): 从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变化图来看,总的调整趋势是种植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牧业和渔业的比重稳定增长,林业发展较为平慢,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如图4)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从农、林、牧、渔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看,种植业比重不断减少,林业、畜牧业、渔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湖北省农业经济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大幅度增长,经济效益也相应增加。从农林牧渔各

16、产业来看,都有长足的发展。各种农产品产量都有较大的增加,由短缺转为基本平衡。3.2.2 湖北种植业播种面积结构变化特征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湖北省总播种面积从7931.05千公顷下降到7130.01千公顷,降幅10.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自改革开放以来,呈波动式下降趋势,由1978年的5544.78千公顷下降到2007年的3981.43千公顷,降幅达28.2%,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呈波动式上升趋势,由1978年的971.53千公顷增长到2007年的1787.79千公顷,增幅达84%。其他作物的播种面积变化较小。80年代后,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主要是提高效益,主

17、要是发展多种经营,在稳定或压缩粮食面积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经济作物;进一步提高效益,要求农业生产面向市场,适应市场变化,其主要内容是优质,结构调整从重数量转向重质量。湖北省种植业由粮食作物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多种作物经营的局面。种植业结构变化如图5。图5 种植业结构1978与2007对比图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总播种面积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作物单位:千公顷19782007其具体的变动过程图6。图6 1978-2007年湖北省种植业播种面积结构变化过程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97819851993

18、1998200220042006年份总播种面积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作物3.3 湖北农业结构空间变化特征表4是湖北省各市州的农业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业各项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率)。由于没有计算农林牧渔服务业,所以各项比重之和不等于100%。表4.2007年湖北各市州农业产业结构(单位:%) 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全省50.161.8229.8813.53武汉56.170.6325.9916.66黄石44.042.5925.2126.09十堰58.064.3231.884.86荆州50.520.9721.7025.43宜昌54.341.3037.046.85襄樊53.031.5638.114.

19、94鄂州37.320.8924.6736.82荆门48.291.4832.8115.12孝感44.541.9635.7915.97黄冈51.252.5530.3714.13咸宁53.684.9025.3414.93随州58.512.8031.276.06恩施59.072.6437.120.39仙桃39.090.8025.4432.82天门45.620.2330.2822.11潜江43.970.6630.6122.82神龙架57.074.7136.650.52从上表可以看出,种植业所占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武汉、十堰(58.06%)、宜昌、襄樊、黄冈、咸宁、随州(58.51%)、恩施(59.

20、07%)、神龙架等市州;林业所占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黄石、十堰(4.32%)、黄冈、咸宁(4.90%)、随州、恩施、神龙架(4.71%)等市州;牧业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十堰、宜昌(37.04%)、襄樊(38.11%)、荆门、孝感、黄冈、随州、恩施(37.12%)、天门、潜江、神龙架(36.65%)等市州;渔业所占比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武汉、黄石(26.09%)、荆州、鄂州(36.82%)、仙桃(32.82%)、天门、潜江等市。经分析可知,各市州农业结构在分布上主要是受自然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影响。种植业高于全省水平的市州除武汉外,均位于我省西部及边缘地区且耕地面积分布较广的市州;林业主

21、要分布在山区,如:十堰(武当山)、咸宁(九宫山)、神龙架等;牧业主要分布在城市较为发达的地区,因为牧产品主要是满足城市人民生活的需求;而渔业受水域条件的影响,主要分布在湖泊广布的江汉平原和鄂东地区。3.4 湖北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综合省内农业发展状况,经过资料调查和上述分析,我们可得出我省农业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总结如下:1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过去的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我省农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不论是与全国还是从省内农业各产业结构比较可知,我省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所占的比重较大,既高于全国水平(由图2可知)也远高于省内的林业、牧业、渔业(

22、由图4可知);而林业和牧业发展则较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千湖之省”,我省的渔业并没有显示出地域优势,农业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2各个地区农业生产结构重复,产品雷同,区域分布不合理,地方特色不明显 由表4可以看出,在十堰(武当山)、咸宁(九宫山)、神龙架等山区,其林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还不到5%!(这也可能是由于林业主要是用作环境保护等作用,而未转化为经济优势。)而种植业的比重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牧业比重较高的神农架、宜昌、襄樊等地区其牧业也没有明显优势,其比重还远低于种植业所占比重;在河湖广布、水域面积广阔的江汉平原和鄂东地区的渔业相对种植业所占比重

23、仍然较低。省内许多地方为了满足当地需求,不得已也在发展自身不适宜的农业项目,都以种植业为主,地方特色不明显。各个地方应该根据本地区地理、气候、土壤、水源、技术等各种条件发展适宜的农产品。此外,生产经营户大多规模小,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 农户生产观念落后,市场意识不强;农业信息闭塞,供求信息传递不及时;农产品加工落后,缺乏大型的企业,农产品加工尚未形成规模经济等因素也制约我省农业发展【2】. 4 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的相似性分析4.1 研究方法本文用结构相似系数来动态地反映湖北农作物生产结构的相似性。结构相似系数反映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产业结构同构化的状况。用公式表示为: 【3】式中,和分别表示

24、地区和地区产业结构中第产业所占比重;表示i地区相对于J地区的结构相似系数,其取值介于0与1之间。系数值越大表明两个地区产业结构相似程度越高;系数值越小,表明两个地区产业结构差异越大。4.2 农业各产业产值结构相似性分析表5和表6是根据2008年湖北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利用上述公式计算所得,其中和分别表示年和年产业结构中第产业所占比重。这样一来,R就表示湖北省不同年份农业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表5 农业各产业产值结构逐次比较时期 83/8086/8390/8694/9098/9402/9804/0205/0406/0507/06R0.9980.9950.9970.9970.9970.9990.9995

25、0.99950.9950.996从表5中可以看出,湖北农业结构的相似性系数很高,尤其是从1998年到2005年间相似性系数接近1,说明农业产业结构非常相似,期间几乎没有调整农业结构。从1983年到1990年及2005年以后的调整幅度稍大一些。但纵观1990年至2007年,R都接近于1,显示出在过去的近三十年间,湖北的农业产业结构很相近,变化很小。 表6 农业各产业结构2007年与其他年份比较时期07/8007/8307/8607/9007/9407/9807/0207/0407/0507/06R0.93950.92610.95790.97620.98430.99330.99520.99740.

26、99840.9963由表6 可以看出2007年的农业产业结构与1980年以来的历年农业产业结构都很相似相似性系数都大于0.92,说明过去的三十年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总的变化也不大。2007年与1980年、1983年的差异最大,与2005年的差异最小,相似性系数逐渐增大,说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总的趋势没变,波动很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划缓慢而又稳定。4.3 种植业播种面积结构相似性分析表7 1980-2007年湖北农作物种植结构相似系数时期85/8089/8593/8997/9301/9704/0105/0406/0507/06R0.9940.9990.9970.9960.9550.9550.99

27、90.9890.999注:农作物种类包括:小麦、稻谷、玉米、棉花、油料、薯类及其他作物。由表7可知一直在农业中占据最大比重的种植业内部结构在过去的近三十年变化也很小,1980年至1997年及2004年至2007年间的相似性系数都接近于1,说明这期间几乎没有调整,1993年至2004年间相似性系数相对较小,但也都大于0.95,种植业播种面积结构略有调整。综上分析,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在近三十年调整幅度较小。总的趋势是种植业的比重持续下降,渔业增长幅度最大,牧业增长较快;种植业内部也日趋多样化,经济作物的比重不断上升,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5 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分析5.1 食物消费结构与农

28、业内部结构的关系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以追求营养价值为目的的食品革命深入人心,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发生变化【4】。表9和表10是l9902007年l8年间湖北省城乡居民人均消费粮食、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数量。在19902007年,湖北省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年增长率为-3.6 ,人均肉禽及其制品消费量年增长率为2.06。水产品消费量波动较大,20世纪90年代初一度达到每人每年l0 kg,l992年下降到5.34 ,随后又逐年上升,从l992开始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1.68 从表9中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日常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快速变化,人均消费的粮食、肉禽

29、及其制品、水产品数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2 、2.86 、7.44 。综合表8和表9得出湖北省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显著下降;肉禽及其制品的消费量有波动,但是总体上仍呈现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以较快的速度稳定上升。 表8 湖北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的主要食品数量(单位:kg)年份1990199319961999200220052007粮食128.294.190289.3879.70275.8670.7668.91肉禽及其制品25.488228.460225.6525.50433.0532.4635.63水产品10.4854.97835.446.03ll3.3514.2117

30、.33注:数据来源湖北省统计年鉴(1991-2008年)下同表9 湖北省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的主要食品数量(单位:kg)年份1990199319961999200220052007粮食307.87308.77289.26258.69273.74212.05210.18肉禽及其制品l7.0815.41l6.9520.8720.7924.7928.42水产品2.943.865.445.827.318.1111.26综合表8和表9绘制出图7如下,从表和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粮食在居民的日常消费中的比重逐年下降,而肉禽及其制品和水产品稳定增长,这也反映出湖北居民的生活水品在逐年提高,而在20

31、04年湖北居民农产品消费整体下降可能由于2003年爆发的非典型肺炎的影响而导致的。在人们的食物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农业内部结构也在变化着。图8 是l990年至2007年湖北省各年种植业产值、林业产值、畜牧业产值、渔业产值分别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对比图。从图8和图7的对比中可以分析得出:居民农产品消费结构与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动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换言之,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动将带动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变动。图8.农业各产业的比重0.0%10.0%20.0%30.0%40.0%50.0%60.0%70.0%1990199319961999200220052007年份比重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5.2 农业内部

32、比较效益差异所谓农业内部比较效益即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进行某种生产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产值)。表10是2005年湖北土地利用各类型的经济效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单位土地面积牧草地和养殖水域的产值较耕地要高,林地经济效益较耕地要低,这可能是由于林地主要适用于环境方面的用途而未转化为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在单位土地面积上经营牧业和渔业所得到的经济效益要高,而种植业的经济效益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经营牧业和渔业的积极性就相对要高些,这与农业产业结变化的趋势相符合,说明农业内部比较效益差异也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表10. 2005年湖北土地利用及其经济效益用地类型耕地林地

33、牧草养殖水域面积(万公顷)467.52793.894.4566.672产值(亿元)932.1537.30545.40236.49产值/面积(万元/公顷)1.99380.0470122.56183.54716 湖北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策6.1 调整的思路基于上面对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湖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思路如下:(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种植业结构多样化,提升林业、牧业、渔业的比重。种植业 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围绕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生产,积极培育观光休闲、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等高效产业,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粮食作物内部要扩大优质专用粮的

34、生产,适度压缩普通粮食生产。改进品种、提高质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重要的是由调整目前作物间种植面积转移到调整各个作物品种的结构和档次上来,把调整农产品的品种、数量转移到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因此,要大力改进品种,提高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林业,应提倡植树种草,开展荒山荒滩治理与经济沟建设,搞好山区综合开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业。建立优势果品生产基地,稳定鲜果生产,积极发展干果生产;稳定大宗果品面积,采取组装配套技术措施,大力抓好果品提质增效,重点提高柑桔等传统大宗果品的质量,搞好果品采后处理和贮藏加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5】。畜牧业的新一

35、轮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健全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推进畜产品品种改良;大力发展猪肉的生产,发展肉禽蛋加工业,突出发展规模养殖,深化加工业,充分发挥农副产品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以培养骨干企业和打响企业品牌;加大畜牧业的资金投入和管理力度,注重集约化、工农联合一体化,大力发展相关的加工业建立自己的品牌,扩大出口量,把畜牧业逐步培育成湖北省农业中的一大产业。湖北省应在湖泊及江河沿线根据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大力在渔业上做文章,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保护和合理开发滩涂等宜渔资源。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养殖,不仅要达到一定规模,更重要的是保证质量,利用有利的交通环境向周边的大城市市场进军。积极鼓励和

36、引导发展城郊型休闲渔业,拓宽渔业内涵,满足群众需求,既增加了城市的休闲去处,又开发了旅游资源。政府部门应按照全省不同的水源条件和地理位置,以小水库养殖为突破口,江河沿线推广应用的模式进行集约化、无公害化养殖,健全水产品养殖技术及其检疫体系,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及水产品养殖的标准化,创造良好消费环境,引导消费,发挥湖北省水资源优势,重视其规划布局、资金技术、特色宣传方面的支持力度,作出品牌效应。(2)因地制宜,凸显地方特色 湖北省各地区应根据各自的地理条件发展相适应的产业,提升湖北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在十堰(武当山)、咸宁(九宫山)、神龙架等山区加大发展林业的力度,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化资源优势

37、为经济优势;在十堰、宜昌、襄樊、荆门、孝感、黄冈、随州、恩施、天门、潜江、神龙架等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应进一步发挥优势条件,面向市场,发展规模养殖,深化加工业,充分发挥农副产品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以培养骨干企业和打响企业品牌形成地域优势;在湖泊广布的江汉平原和鄂东地区重视渔业的发展,鼓励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渔民专心搞好渔业,引进高科技,发展绿色渔业。6.2 保障措施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及政府政策督导,两手一起抓,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障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6.2.1 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业健康发展从湖北居民农产品消费结构变化的角度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建议:(1)根据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调

38、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中,消费是需求,农业作为食物的基本来源就是供给者。一方面,供给者为了获得利润、不被市场淘汰就需要把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动规律,调节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各地区可以在把握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发挥当地优势,获得比较利益,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引导消费。(2)食物消费结构与农业生产结构要协调发展,以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在保证农业生产结构适应食物消费结构变动的同时。必要的时候也要控制食物消费结构的过快转变。消费结构过快的转变会使得短期内供给小于需求。生产者往往在看到商机的同时没有看清其中蕴含的危机盲目扩大规模,一旦市场稳定下来,就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农民利益受

39、到损害。因此,政府应该在必要的时候控制食物消费结构的过快转变,保证食物消费结构与农业生产结构的协调发展。 (3)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是粮食消费量逐渐减少,动物性食品在食物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农业产业结构中出现了种植业产值比重下降,而畜牧业和渔业产值比重逐年上升。结合我国人口众多和饮食习惯等实际情况,国家和各级政府可以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之上,鼓励饲料粮的生产,促进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适应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在动物性食品市场还没有满足的情况下优先占领市场,为农民增收。(4)我国食品消费结构调整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从政策和农民教育两方面人手才能确保两者协调发展。根据国内外

40、经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是一条必经之路普遍存在的规律是国家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关注营养并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农业中种植业比重下降、畜牧业与渔业比重逐年上升,农业 内部结构达到稳定水平。我国经济水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动必将持续进行,为了确保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一要从政策上人手,总体上指导结构优化;二要改变农民观念,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产经营理念。6.2.2 加大政府的财税政策支持【6】(1)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耍加大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二是要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投资力度;三是要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41、与支持。(2)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鼓励科普知识下乡及大学生村官计划,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引导农民转变生产观念,宣传市场经济知识,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使他们摆脱落后的生产思想,开阔他们的眼界。促进农业产业化,支持农业结构优化调整,一是国家财政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积极调整种值业、畜牧业、水产业的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及农业科技培训的财政支持;三是耍继续扶持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促进农业产业化。(3)加大对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与支持。耍增加对气象、灾害的预测及农业病虫害的监管投入,增加对农业产品信息网络和营销组

42、织建设投入,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运销的信息服务建设,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服务。农业政策是引导农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力量,政府根据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制定适宜的农业政策加强科普知识下乡助推农业快速发展。 7 结 论(1)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和渔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林业和牧业低于全国水平。种植业所占比率偏大,林业和牧业发展滞后,渔业发展势头良好。(2)湖北农业产业结构随着时间变化从产值比重上看,种植业的比重不断下降,林业、牧业和渔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从种植业播种面积上看,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不断下降,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不断上升,种植结构日趋多样化。(3)湖北农业产业

43、结构空间分布特征:各地都以种植业为主;林业主要分布在山区;牧业主要分布在较为发达城市地区;渔业则主要分布在河湖广布的江汉平原和鄂东地区。(4)从相似性分析结果看,我省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划较慢,尤其是1998年到2005间几乎没有调整,2005年后调整的速度有所加快。(5)湖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为: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即市场需求变化;农业内部比较效益差异。 参考文献1 刘慧娟,汪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分析一以安徽省凤阳县为例J特区经济,2008,4:2032052 刘会 王权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2008,(11)33-343 康菊花,朱美玲.新疆农业结构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J.石河子

44、大学学报2008,(06): 26304 王薇薇,王雅鹏.湖北省农业生产结构与食品消费结构的关系探讨J.统计观察.2008,(08):88895 赵连武,谢永生,王继军,刘涛,等.陕西省汉台区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调整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5):1041096 张娜. 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J.特区经济.2008,(04):197-198.7 路建忠,赵慧峰.张北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8,(02):74768 杨丹.突出特色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J.江西政报-2008,(18):168-169.9 刘守义毕树广,马利元,等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3):5560.10 熊忠炯.安庆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08,(23):15-1711l 袁本华,刘华琳.鄂西北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与发展态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2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