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陈光明.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6597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陈光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陈光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陈光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陈光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陈光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陈光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陈光明.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得民心者 得天下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云南省富源县第一中学 陈光明教学目标1、知识教育目标了解并掌握孟子其人及其施政观点。自主阅读,疏通文意,梳理、积累课文中的文言知识及语法现象。学习本文的行文思路及孟子的论辩艺术。2、能力训练目标促进文言知识积累,提升文言阅读能力。合作探究,梳理文章内容,提高筛选、概括、分析、表达能力。3、德育渗透目标分析理解孟子主张施行仁政,重视民心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对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了解孟子“王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设计思想与学情分析教案设计思想:1文字、文学、文化三维目标的达成是一切文言文教学的共性追求。寻找突破口,挖掘个性文本的独特语文价值,有

2、助于课堂教学的准确定位。寡人之于国也文辞质朴,但思想深邃,故此以“治国”为主线,以“范伟治国”“学生治国”“孟子治国”“梁惠王治国”为教学流程,以“提出何种策略、因何提出策略、如何提出策略”为具体探究对象,感悟孟子其人其风及其治国思想,最终达成文言教学的多维目标,应是可行的思路。2学生披文入情,因声求气,为真切体会孟子雄辩的特色,理解设喻巧辩,引人入彀的巧妙,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诵读可表现人物性格,加深对人心理的把握,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当书声琅琅。3“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学者事半而功倍,不善学者事倍而功半”。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就可以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3、在教学过程中总结文言规律和方法是文言教学由篇及类、实现迁移是每一节课的追求。4“文以载道”、“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化。很难设想一个不善于思考的学生,会写出内涵丰富、生动活泼的文章。“教会学生思考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这一名言可作为本节课学生主体活动的最佳阐述。学生分析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教学引导以及练习巩固,学生的文言积累和阅读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学习的原则,鼓励学生自己解决浅近的文言现象;引导学生对主要文言现象作一些归纳,对规律性的知识作适当小结;因此本课安排学生预习自学、疏通文意,积累课文中的文言知识,通过练习加以落实,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

4、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让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和内容。关于治理国家的文章,学生们平时接触不多,怎样将国家的情况和我们自身有力地结合起来,就成为这节课的重点。所以选取私人定制中范伟当官一段,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己提出策略之后,根据文章内容总结出“什么样的治国措施才是有效的,惠民的”,又可以扩展开来,理解孟子的治国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提升文言阅读理解能力。2、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背诵课文。教学难点1、理解“以五十步笑百步”这一比喻的内涵。2、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多媒体准备:拷贝课

5、件及调试。2、学生准备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自学并借助书下注释翻译课文(将疑难字词句圈划出来)、完成课文后面的练习题。借助预学案,完成文言知识梳理,并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惑。【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既可以让学生在清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又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为新课做准备,在对作者及“仁政”理论了解的基础上品读新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小组合作完成预学案 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完成预学案。小组成员内部借助工具书、网络来解决疑问。【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有的放矢。学生在梳理知识点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观察、发现阶段,体现了语文探索并发现问题的魅力,学生学习的是

6、身边的语文,可将梳理及积累的习惯带到生活中去,并为新课做准备。教学活动一、【导入】范伟治国多媒体活动:播放私人订制部分视频。师生活动:生:欣赏视频。师:这段视频中哪一句令你印象深刻?生:“为官一任,不贪腐,但也无作为,这也是一种腐败呀!同志!”【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热情,对范伟所演绎的形象有一个初步认知,为下一步教学做铺垫。二、【探究】学生治国师生活动:师:假如你就是范伟所演绎的人物,作为一省之长、一国之君,你会有哪些作为,请将你的治国良策写在本子上,一分钟后找同学来分享。生:1、写自己的治国策略(1分钟)2、学生分享自己的治国策略,例:改善环境、开发旅游;投资科技,建立高科技产业,

7、设置高薪就业岗位,提升国民平均收入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治国良方和经世之略,可我想问一下,你们的政令真的有效果吗,你们想不想知道答案?生:想。师:那好,让我们与古人的治国良训相印证,一起走进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看一看孟子又是如何治国的呢?我们来听音频朗读。【设计意图】设置情境,体悟治国的不易。三、【学习】孟子治国 展示三个问题:提出何种措施;因何提出措施;如何提出措施。师生活动:师:我们来听音频朗诵,同学们在听朗诵的同时思索三个问题:孟子提出何种措施、孟子因何提出以及孟子是如何提出的?并简要用笔勾画出来。生:听朗诵,勾画答案。多媒体活动:播放寡人之于国也音频。展示三个问题:提出何种措施;因何提出

8、措施;如何提出措施。【设计意图】听音频朗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尝试梳理文章内容,锤炼文言文阅读能力。 师生活动:师:听过朗诵之后,同学们对于刚才提出的问题有了自己初步的想法,现在再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把自己的思想带到小组中去讨论、分析、探究,将本小组的答案明确,并与大家分享。生:小组合作探究4分钟。【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分工意识。解决第一个问题:提出何种措施;师生活动:师:时间到,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都集中在哪两个自然段?生:第4、5自然段。师:我们来齐读一遍,齐读之后请同学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孟子治国提出了何种措施,并达到了何种效果。要求:每位同学仅

9、可回答一点,并引用原文阐述。给其他同学一个机会。(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相应点拨重点字词)生1:第一条从“农”业入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shng)食也。达到的效果是不可胜食。师:“不可胜食”中“不可胜”是什么意思?生:我认为是“不尽”的意思,就是说粮食吃不完。师:哇!这真是一个让吃货们感到幸福的政策,可不可以再压缩一下,概括成两个字?其他同学也可以借鉴一下。生:就用“饱食”二字吧!(教师板书)生2:第二条我认为是“渔”业政策,数(c)罟(g)不入洿(w)池,鱼鳖不可胜(shng)食也。就是说捕鱼不要用细网,那么产生的效果还是“饱食”。师:为什么不用细网?生:为了有源源不断的鱼可以吃,这是一条

10、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师板书)生3: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shng)用也。这句话是从“林”业入手,达到的效果是“足用”。生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帛矣。从“宅”入手,在宅院的周围种植桑树,可以达到五十岁的人“衣帛”的效果。师:“衣”字的读音是?生:“(y)”作动词,作名词时读“(y)”。师:类似于这种现象的还有?生:“食”“骑”“畜”等。生5:鸡豚狗彘(zh)之畜(x),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从“畜牧”业入手,可以达到的效果是“食肉”。生6: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从“田地”入手,可以达到“无饥”的效果。生7:谨庠(xi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

11、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从“教育”出发,可以达到老年人安享晚年的效果。师:两个字。生:那就“安老”吧。【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梳理、概括文章内容,理解文中句子含义的能力,并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师:孟子的这七条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否一致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寻找,能不能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分类,两分钟时间,开始。生:前三条是让百姓养生丧(sng)死无憾,这样就会王道之始了,后四条是在此基础上又进了一步,可以说是王道之成。(教师板书)师:这些措施的最终受益者是百姓呢,还是君王?请大家自由辩论。生1:我认为是百姓,因为所有的措施都是让百姓过得好一些,从衣食住行教育方方面面入手,最终过上幸福生活。生2:

12、我反对,我认为是君王,是百姓有钱了,过得好了,可百姓富强的直接结果就是国家强大,国家强大了君王的好处就多了。生3:我认为是百姓,是国家富强了,可是钱还在百姓手中呀,只要百姓的幸福指数提升了,百姓就是受益者。生4:我认为是君王,就像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老百姓有钱了,君王就可以征收赋税了,只要不是“苛政猛于虎”就行,这样国王的小钱包就鼓起来了。师:百姓是直接受益者,不管怎样,百姓生活富足、幸福安康。百姓是真正地得到了实惠,最终君王也就成了间接受益者。看来孟子七条真乃良策也!【设计意图】通过辩论,进一步理解文章,同时锤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四、【探究】梁惠王治国 解决第二个问题:因何提出措施;师:我们来

13、看第二个问题,孟子因何提出这个问题?生1:因为梁惠王向他询问。师:询问什么?生: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师:梁惠王要那么多的百姓做什么?生:因为“王好(ho)战”,打仗需要百姓。生:因为百姓是第一生产力,百姓越多,国家就会越强大。师:原来全是“民”惹的祸。同学们看一个会意字“國”字,“或”翻译成有的人,有人,只有有人的城池才能称作國(教师板书“國”),多媒体活动:播放写作背景:师:还有别的原因吗?生2:我认为就算梁惠王不问,孟子也会找机会说的。师:为什么?生:因为孟子被称为“千秋亚圣”,有着一颗“仁慈”的心,当他看见“河内凶”的时候,出于对百姓的关爱,也会提出自己的主张。师:所以

14、孟子的策略不仅仅关乎民生,也关乎“仁政”,(教师板书:仁)那同学们应该很自豪,因为我们生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黑板上有“仁”“民”“國”三个字)师:当河内凶的时候,梁惠王无动于衷吗,他有没有具体的治国策略呢?生3: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可见还是有一些作为的,只是这些都是小恩小惠,不可能真正的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与孟子相比就差得更多了。师:那好,全体男同学,诵读一遍文章的第一段,来感受一下孟子的仁爱之心。梁惠王曰,开始。生: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诵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师:还有别的原因吗?注意到文章

15、中去寻找。生4:有,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孟子不得不提出,文中最后一段“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pio)而不知发;可以看出百姓生活困苦。(教师板书)生5:还有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可以看出梁惠王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执政的失误,还把责任推咎给年岁。(教师板书)师:如此治国,难怪“民不加多”呀,全体女同学,一起诵读最后一段,体会当时百姓的生活状态,狗彘食人食开始。【设计意图】:分析梁惠王执政的弊端,理解“民不加多”的原因,为进一步分析探讨文章主旨做铺垫。五、【探究】治国对比展示三个问题:如何提出措施。师生活动:师: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孟子是如何提出措施的,也许有的同学会问,就这样去提不就可

16、以了吗,事实真的如此吗?请同学们自由辩论?生1:可以,初中我们所学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可以推知,当时的君王还是很愿意听取谋臣的建议的,不仅愿意听民间疾苦,还愿意查得失,除弊政,所以可以直接进谏。生2:不可,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君不见子胥惨死、文仲遭戮,屈原被逐、苏轼远贬,哪一个铁骨铮铮的贤臣有一个好的结局了?还是不说的好。生3:更不可,难道因吝惜自己的生命就放任天下百姓于荼毒之中而不顾吗?文死谏武死战,死,也要死得其所。生4:一定要死吗?我们为什么不能聪明一些,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方法不就可取吗?我们要学会智慧地劝解,不但可以被君王接纳,而且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设计意图】:在调动学生已学知识的同时

17、,锤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师:那孟子又是如何提出的呢?生:投其所好。生:恰当的比喻。师:那好,帮助老师完成表格。多媒体活动:播放幻灯片: 王好战,请以战喻兵刃既接 奋力死战 走五十步 走百步 诸位王侯 治国策略 现代官员 (梁惠王、孟轲、诸侯王、移民移粟、不用心、七条措施、范伟、贪官、贤官)学生完成表格,并说明原因:王好战,请以战喻兵刃既接 奋力死战 走五十步 走百步 诸位王侯 孟轲 梁惠王 诸侯王 治国策略 七条措施 移民移粟 不用心 现代官员 贤官 范伟 贪官 【设计意图】:难点突破,梳理文章结构,并理解五十步笑百步的深刻含义。六、【练习】再次治国教师总结:所以,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8、。现在我们不仅知道了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也明确了判断一条治国策略是否有效果,是否强国富民的依据是否以百姓利益为先导。“民道”就是“王道”。同学们可以以此为依据,看一看课前我们自己所写的治国策略,是否是强民之道呢?学生回看自己所写的策略,进行评判深思。师:纵观古今,凡施仁政者,皆成王称帝、建千秋伟业,如生:康乾盛世、贞观之治师:凡施暴政、严苛赋者,皆国破家亡、身死人手,如生:商纣王师:回顾今天,召开的两会,以“民生”为主,以“百姓”为重,同学们理解它的深刻含义吗?如果有一天,你坐在两会的会议室里,你会怎样做呢?我对未来,充满希望。【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联系现实,达成德育目标,给孩子以梦想

19、,还教师以希望。七、【训练】治国演练师:当堂检测:请利用本文的句式或格式,仿写一篇文言文,字数100字左右。生:学生迅速仿写、修改。(本题为课前预习时须完成的内容,此处为成果展示阶段)生1:同桌曰:“寡人之于学也,尽心焉耳矣。数学差,则移时间于数学,减时间于化学;化学差亦然。察同桌之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同桌之分不加少,寡人之分不加多,何也?”对曰:“子好玩,请以玩喻。篮球场上,定点罚篮,投一百而算分,或百投而三十进,或百投而五十进。以三十笑五十,则何如?”曰:“不可!直不三十耳,是亦不及格也。”生2:略生3:略【设计意图】:熟练掌握本文文言字词及特殊句式。八、【作业】课后作业师:完成寡人之于国也的固学案,下课。九【板书设计】 农:饱食“仁” 移民移粟 渔:饱食 之始 王“民” 王好战 林:足用 道 狗食人食 宅:衣帛 之成 涂有饿殍 田:无饥 國 畜:食肉 教:安老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