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6683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9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研究.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饶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研究学生姓名: 学 号: 学 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专 业: 教育技术学 班 级: 07 物(3) 指导老师: 二一一年五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研究摘 要日趋网络化的社会形势,让网络学习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学习方式。网络学习的不确定性和自主性,使学习者面临种种学习障碍,激发网络学习者学习动机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先阐述学习动机相关理论,再分析网络学习特点,结合网络环境下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对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进行归类,再通过问卷调查法统计影响网络学习者学习动机因素的相应程度,进而提出八种激发网络环

2、境下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即设计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 、设置结构清晰的内容导航、提供实用有趣的学习内容、借助生动新颖的问题情境、整合虚拟游戏的学习方式、建立便捷适用的交互平台、安装及时反馈的测试系统、使用积极鼓励的评价体系。关键词学习动机;网络环境;影响因素;激发策略Abstract Increasingly networked social situation, let the network study become an important study method day by day. The uncertainty and independence of network study,

3、 make the learner face various learning disabilities, stimulate the network learners motivation seems to b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irst elaborates the theory of motivation, then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learning, combined with the importan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learni

4、ng motivate in network environment, categorize to the factor progress that effects university students learning motive, again pass a corresponding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statistics impact network learner learning motive factor degree, then propose eight kinds of strategy to Stir up the universi

5、ty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in network environment. Is to design a clear workable teaching objectives, setting clear content structure, navigation, content to provide practical learning fun, with lively new problem situation, integration of the virtual game learning, interactive platform for est

6、ablished and convenient to install and timely feedback of test system actively encouraged to use the evaluation system. Keywordsmotivation; network environment; factors; stimulation strategy目 录摘 要关 键 词 绪 论1 1. 网络环境下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概述1 1.1学习动机的概念11.2网络学习的特点21.3网络环境下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意义31.4网络环境下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4 2. 网络环

7、境下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52.1问卷调查52.2调查数据62.3数据分析7 3. 网络环境下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83.1设计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满足选择学习的需要83.2设置结构清晰的内容导航克服网络学习的迷航93.3提供实用有趣的学习内容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93.4借助生动新颖的学习情境引导独立学习的注意103.5整合虚拟游戏的学习方式体验竞争学习的氛围113.6建立便捷适用的交互平台增进合作学习的交流113.7安装及时反馈的测试系统考察阶段学习的成效123.8使用积极鼓励的评价体系强化感受学习的成就12 结 论14 致 谢15 参考文献16 附 录 一 问卷调查表1718绪 论 我国高

8、等教育的远程教育发展非常迅猛。1998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2000年,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的数量猛增至31所;2001年,教育部批准的开展远程教育的院校已达67所。目前试点高校已建成2000多个校外学习中心,地域分布基本覆盖全国各地;已开设的学历教育包括研究生、专科起点攻读本科和普通专科等各个层次,专业数量达到上百个;目前通过远程教育形式学习的学员已超过130万人。可见,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我国高等远程教育从起步到繁荣,发展速度惊人,已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因特网的普及,网络学习成为远程教育中一种

9、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然而在网络学习中,由于教师与学生在时空上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教师不能通过言语、形态、眼神等激励手段或直接而有效地交流、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习者学习动机、兴趣日益衰减,其学习主动性不能得到合理的指导与监督。而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成效。故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就有了它的研究必要性和意义所在。本课题是探究性研究,研究目标是探索网络环境下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方法是以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与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 1. 网络环境下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概述 1.1 学习动机的概念动机是指直接

10、引起、推动并维持个体活动以达到某一特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动力,为个体提供方向和能量,被视为人类行为动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点燃火焰”的重要作用。学习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其动机是学生个体内部促使其从事学习活动的驱力,它推动、引导、维持、调节和强化着学生的学习行为1。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前进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是整个学习过程的“触发器”和“催化剂”, 在学习活动中有着启动、导向、维持与激励功能;起着确定方向、提供动力、控制进程和促进成功的作用。不仅决定着学习行为的唤起,而且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绩效2。研究表明,引发动机需要两个必备

11、条件:一是内在条件,即需要或称内驱力,是个体对某种东西缺乏时产生的失衡感和紧张感。二是外在条件,即诱因,是存在于个体之外的各种外部刺激。在学习动机中表现为学习需要和学习诱因两个条件:学习需要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并把学习活动指向某一具体的目标,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因;学习诱因是学习动机形成的外在动因,表现为通过外界的刺激作用产生的激发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同时也是信息技术融入学习过程最直接的切入点。从本质上讲,学习动机是一种外在于学习过程的控制力量,它对学习的影响不是以实体的方式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之中,而是通过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唤起情绪和促进强化来对学习过程施加作用的。学习者在外在条件的激发下(出

12、现外部动机),对学习逐渐产生了兴趣和热情(转化为内部动机),学习更加认真,从而取得了进步,受到了表扬或奖励,于是又在表扬和奖励(出现新的外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更加积极努力(转化为更高水平的内部动机)。通过二者交替作用,使学习活动不断获得成功3。 1.2 网络学习的特点网络学习不同于传统的课堂学习,具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师生关系是一种在地域上相分离、非直接谋面的教学关系,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教学活动,而是通过网络演绎着各自教与学的行为。原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由于网络学习的虚拟性、开放性、自主性,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也具有不同于传统课堂学习中所测量到的特点:(1

13、)不确定性:课堂环境中由于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表、学习环境和人际环境,即使学习者缺乏必要的内部诱因,也能从外部获得相对稳定的学习动机。而网络学习缺乏课堂学习中的固定因素,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主要依赖学习者的个性特征来维持,由于不同的学习者存在不同的个性特征,使其学习动机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2)个性化:网络学习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对学习动机的激发要基于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并针对不同的学习者选择不同的动机激发策略。(3)动态性:学习动机随着学习过程的进行有着很大的变动,对学习动机的动态信息以及相关因素进行翔实记录,便于教师和学习者根据学习过程来观察学习动机的强弱,以便进一步反思和干预学习动机,使其达到最

14、佳状态3。其次,网络教学环境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它不但能实现全球教育资源的共享,而且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通过网络都可以在一起学习,任何人只要遵守一定的协议,随时随地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意愿自由、平等地参与网上学习。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任务要求以及认知方式,选取各种形式的信息组织学习材料,并从中生成知识。这种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发现、探索和建构知识。所以,网络学习是一种按需学习、适时学习、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网络教学环境的变化势必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因素的变化,认识和了解这些动机因素的变化,有助于在网络教学设计中依据网络学习特点采取支持性的教学策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

15、动机。 1.3 网络环境下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意义大学生作为有独立思想与自主意识的群体,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不同于小学、初中甚至高中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方式,拥有了足够的自我分配时间和自主选择机会,从而大大减少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大学生学不学、学得多不多、学得好不好主要取决于其自身学习动机的有无,学习动机的强弱。网络学习的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面对网络学习环境中大量的信息和无人监督看管的情况下,学习者能主动地、积极地、独立地选择、接受和理解信息的动力来源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通过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力、做好学习准备和调控学习努力程度影响学习信息的加工过程,进而影响学习

16、者的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对网络学习的关键作用效果表现在: (1)驱动功能 网络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相对分离的状态,学习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习者自觉性和积极性。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驱力,它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高涨的学习热情,驱使学生积极采取一系列学习行为去接受信息,并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 (2)导向功能 网络学习要求学生对各种学习资料、媒体和手段作出自主选择,相对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面对丰富的教学信息,学生容易迷茫困惑、无所适从。而学习动机犹如指南针,能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选择有意义的、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避免无关信息,采取有意义的学

17、习行为,直到实现学习目标。 (3)维持和监督功能 良好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是网络学习必须具备的条件,但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学习动机就如“加油站”,不断地给学生打气加油4。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主要是利用网络课程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在一定的动机激发下,于学习目标达到之前运用并调控自己的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维持学习活动的强度,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最后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者学习的动机强弱直接影响学习进程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正如一个有着强烈学习动机的人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更为坚强的意志和认真的学习态度。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只有通过各种方法极

18、大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才能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网络学习的学习质量。网络课程中融汇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激励方法,网络课程在激励作用方面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进而影响学习效果。而网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发展到现在其有效性还受到怀疑,需要寻找有效的途径和切入点来增强其有效性,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加强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1.4 网络环境下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影响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因素是非常广泛的,笔者将其概括为两个层面: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1) 个体因素针对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个体而言,影响其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的因素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9、:内部学习需要、外部学习诱导和自我效能感5。 内部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教育发展的根源,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和学习意向,这种愿望和意向是驱动主体学习的根本动力,也称内部驱动力。内部学习需要是最根本的驱动力。如求职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理解的需要、情感的需要等都是使学生投入学习的动力。有了这种学习的动力,便形成了学习者初步的学习动机。 外部学习诱导外部学习诱导是指外界环境施予学习者的诱导和因之而产生的压力。人是一个“社会人”,必然受到外界环境的诱惑和影响。比如社会对某类人才的需求会促使人们学习这方

20、面的知识;再如很多中国学生本来不喜欢学习英语,但为了出国,不得不学习英语;还有一些外在的奖惩制度或者害怕考试不及格促使学生不得不加倍努力学习;甚至为了获得和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与认可而表现出提高学习成绩的欲望。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影响学业成绩所持有的有效或无效的主观体验。是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激发网络学习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加对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一般来说,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待。不断的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定的

21、自我效能感,该效能感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降低,反而会泛化到类似的情境中去6。Schunk(1984)发现自我效能感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动机层面,维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耐力,而且能将学习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求知过程。(2) 环境因素外界条件、课堂氛围、学习内容、学习反馈等诸多外在环境因素都会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首先,网络学习环境对学习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若学生未掌握相应的网络使用技术或者日常学习较缺乏完善的软硬件设施支持,都将导致学习动机的减弱。 其次,学习者缺乏集体学习的气氛,由于网络学习环境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绝大多数学习者处于独立学习的状态,难以获得集体学习激励、竞争、约束和启发

22、功能,心灵沟通难以得到满足,易导致集体归属感缺失等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习的动机。最后,虽然网络教学信息浩如烟海,但目前切合网络学习特点编写的课程资源非常少,能否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是否适合不同学习者的风格,都将会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动机7。学习动机是学生个体内部促使其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力因素,同时又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学习动机的动力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学习主体追求学业成就而表现出的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要求,有学习主体对外界环境的诱导而产生的吸引作用,也有家庭、学校、社会现实对学习主体产生的压力因素。 2. 网络环境下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 2.1 问卷调查 在研究了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网络学

23、习的特点、网络环境下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及网络环境下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之后,针对各影响因素,笔者设计了一份研究相应影响程度的问卷调查表(见附录一),该问卷设置了20道单项选择题,每道题的答案均为A 完全赞同; B 比较赞同; C 一般; D 比较不赞同; E 完全不赞同,从五种程度来调查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况,为进一步通过问卷结果的数据统计来分析结论,从而设计出网络环境下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设计好问卷之后便是将问卷发放给拟确定的调查对象,由于本文是研究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策略,所以调查对象顺理成章就确定为大学生。为避免单一学校调查结果的局限性,或单一专业学生情况的偏向性,故

24、此决定问卷发放对象为多所学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笔者通过纸质版或电子版两种方式将问卷发给拟定的调查对象,被调查者有上饶师范学院、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学校的在校大学生,除本校外,其他学校的学生是通过笔者高中同学在现就读的大学里发放问卷,并将填写好的问卷发还给笔者,笔者再将问卷统一回收,以达到问卷调查的目的。 2.2 调查数据通过对回收的200份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把每一道问卷题目的答案选项数目统计如表2.2-1所示:表2.2-1 各题选项情况统计表选项题号数目 完全赞同比较赞同一般比较不赞同完全不赞同1191076842271354411339978107644065829451

25、10835206186121107134509528786921149191540010123666411117721200128938410513729625431410774143215126692121698493140175276412291854952515111913254104020106692311合计1759141864012855 2.3 数据分析根据表2.2-1中的数据,将五个选项中每种选项的答案个数占200份问卷该选项总数的比重,用Excel统计工具制作饼图如图2.3-1所示:图2.3-1: 各个选项所占比例饼图由上图可见:在200位被调查对象中,选择完全赞同与比较赞同

26、的同学占绝大多数,从而可以得知问卷设置的内容大部分都比较符合被调查对象的想法,则由此分析得出的数据就有益于研究目的实现,再结合问卷表中20道题目内容及各题相应选项的数目,可以得出以下能促进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表2.3-2 促进激发学习动机的因素表题号内容题号内容1,6,16学习内容9 12测试反馈2,3学习目标13 15学习评价4,5内容导航17,18交互平台7,8问题情境19,20游戏学习 3. 网络环境下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根据调查数据的统计及所设问卷内容的分析,结合如表2.3-2 所列的促进激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表笔者总结并设计出以下八种激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动

27、机的策略。 3.1 设计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满足选择学习的需要洛克认为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可以提高个体的动机。因为人都有希望了解自己行为目的和结果的认知倾向。心理学家也认为,认得许多行动都可以用目标指向来解释,目标对人有激励作用,表现在:(1)目标能指导人的注意,使之集中精力去完成当前任务。(2)目标能激发人的努力,鼓足干劲,力争上游。(3)目标能增加人的持久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7。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之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同样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要激发学习者的认知内驱力,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必须让学习者了解预期的学习

28、成果,这样,他们才能明确成就的性质,进而进行目标清晰的成就活动。 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目标要有明确性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是指要让学习者看到教学目标就能清楚地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将掌握什么样的知识,会达到什么程度等,其目标应包含具体的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及情感目标。(2)教学目标要有可行性笔者设计的调查问卷的第(3)题的调查结果显示,88.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经常达不到既定的学习目标,会让人更轻易放弃。因此,教学目标在设计时要注意它的可行性,要考虑到网络学习自身的特点,把长期的、困难的目标分解成具体的、近期的、简单的目标,使学习者看到从事复杂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

29、的每一点进步,认识到自己还有潜力可挖。如教学目标可包括课程教学目标,章教学目标,节教学目标以及知识点教学目标等4个层次。但它们有着层次区分和领域划分的体系,并逐层体现细化。(3)教学目标要有灵活性由于不同的学习者存在一定的个性差异,带着不同的需要来学习的,因此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贴切性,允许学习者对学习目标有所选择。为了提高课程目标的贴切性,也可以让学习者参与制定学习目标。 3.2 设置结构清晰的内容导航克服网络学习的迷航 桑新民教授认为:“知识之内在逻辑的魅力以及知识对学习者当前和今后发展之价值的吸引力是激发学习者学习主动性的最重要的法宝”。综观目前多种优秀的网络课程

30、,在结构编排中侧重于线形结构,知识点的安排是按书本的目录结构构造的。知识点前后的编排顺序不符合学生的联想思维习惯,不利于学习者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笔者认为可依据课程知识点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构造课程所有知识点的网络拓扑图,并在拓扑图中给出每个知识点的简介、相关联系,及到达每个相关知识点的导航,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从整体角度把握整个课程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且明确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为学习者的学习和运用提供一个整体的脉络。 网络是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很容易迷航其中。迷航,即学习者不知道自己在网络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知道怎么来到这里,更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回到原先的位置8。为

31、了解决这一问题,网络课程可采用网站结构导航、内容浮动导航、课程辅助导航三层主导航,并辅以图标导航、文字导航,为学习者提供必备的学习方向。(1)网站结构导航:主要提供课程网站的主要功能模块导航,有助于学习者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和从事的主要活动,并可随机进入其他功能模块,该导航存在于课程的每一页面。(2)课程辅导导航:是课程学习辅助部分的结构导航,包含的内容有学习目标、电子教案、在线测试、在线空间等,旨在满足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辅助需要。(3)内容浮动导航:主要为课程学习提供学习内容体系导航,是以浮动面板的形式展示课程的内容体系,可为学习者提供随机进入学习的机会。(4)图标导航:主要为针对学习者在

32、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单个知识节点或关键词、图片,而给出的补充性的解释与说明。(5)文字导航:主要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定位,以文字形式及时提示学习者在单元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位置及下一步学习的方向,防止迷航。 3.3 提供实用有趣的学习内容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将网络课程所表现的知识内容按照网络教学环境的需要和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重组,并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特点,选择各种不同的资源类型,使教学面容以更适宜于网络教学形式和手段表现出来。为了使学习者对网络课程的内容产生兴趣,并吸引他们的注意。在内容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应用多种表达方式。通过采用文字、图象、动画、视频等多种

33、媒体呈现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学习材料浓厚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注意力的维持不仅与材料的性质有关,还与材料的变化有关,因此在进行媒体表现形式设计时,应注重目标导向下内容的多种表现形式。在呈现学习材料时,利用颜色、字体的变化以及图片和视频信息,尽可能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不同层次的媒体选择,力求多种媒体的一体化安排,利用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以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2)设置直观知识链接对学习内容的需求随着知识的积累在不断变化着,对于满足学习者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内容能激起学习的欲望,设置直观的知识链接能顺应学习者的学习思维,有助于其学习动机的维持。(3)动态更新学习资源一成不

34、变的内容会使学习者产生厌倦,经常性地更新学习资源不但能丰富学习平台的内容、提高学习资源的质量,还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能吸引学习者的学习欲望与关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3.4 借助生动新颖的学习情境引导独立学习的注意 学习动机由学习的外部诱因触发,内在需要维持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之间的认知规律,将学习动机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是保证有效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与基础。信息技术视野中的媒体不仅是一种物态的工具,而且还是当代文化中最具表现能力的手段之一,它能向学生提供多种信息处理能力和多重刺激信息,有着强烈的视听冲击力和感染力。这种多维感官的新颖刺激、非

35、线性跳转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只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认知、情景与激励工具,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情境的设计,使教学充满兴趣、富有意义和具有适当的挑战性,以造成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心理之间的“冒险”与“冲突”矛盾,来有效地激起学习兴趣,唤醒学习动机。在网络课程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网络课程活动设计中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问题情境在网络课程教学环境下是虚拟的,但创设问题要注重其实际背景,并可以与工作实践紧密联系, 与学习者的职业和以后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学习者学习中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关注学

36、习者的参与性,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促使学习者的学习发生横向迁移,从而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3.5 整合虚拟游戏的学习方式体验竞争学习的氛围实践表明,学习过程中适度竞争与协作方法的结合,可以使学生精力高度集中,好胜心倍增,克服困难的能力和意志大大增强,同时可以利用活动过程中个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以达到共同提高,调动学习动机的目的。在虚拟现实中学生不仅把多媒体和网络手段作为表演的道具,还将其当做认知、设计和激励的工具,促使学生不断发现令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动机2。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游戏以技艺的完美融合和视听的强档组合,以

37、及参与者“亲身”的角色扮演等特征备受青睐,游戏化学习也成为商家探讨和投资的热点。学习型游戏以教育为目的,以游戏为手段,其教学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两方面的设计:一是游戏中学习情景的创设,吸引视听;二是知识与游戏模式的契合,形成学习。在这种深度卷入的虚拟情境中,学生可以结合学习的任务与目标,利用各种工具展开竞争和协作的学习活动,同时系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强化,以使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不断调整任务进度和实施方法,当学生意识到任务的进展和所做事情的价值时,成功体验就会随之产生,学习动机也会得到加强。 3.6 建立便捷适用的交互平台 增进合作学习的交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对话,

38、也就是网络学习中的“交互”。根据穆尔的交互分类理论,网络教育中存在三种交互类型,学生与内容的交互,师生间的交互,生生间的交互。提供一个简单易用的交互,能确保交互的有效进行,能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网络学习的单向性。如:在师生和生生的交互设计中,可以通过NetMeeting,聊天室,BBS,E-mail等形式来实现。在设计学生与内容的交互时,交互不应该只是单向进行的,内容作用于学习者。学习者也应该作用于内容,允许学习者对资源进行相关的操作、添加注释、发表感想,提供笔记本、小字典、书签等等。同时,网络课程应当及时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做出相应的反馈。网络学

39、习环境下师生由于时空分离,教师和学生情感交互几乎不存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互不了解,焦虑和孤独是影响网络学员情绪的主要障碍。为了使学习符合人与人之间影响力的需要, 应提供机会让学习者有选择权、责任心及人际影响力;为了满足人类合群倾向的需要,应建立真诚气氛及提供无威胁性、合作性互动机会。网络学习与传统学习比较起来,尤其是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时,学习者极容易产生孤独感,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在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对远程学习者予以人文主义的关怀,交互活动的设计有助于解决网络课程学习者所存在的因缺乏人际互动与心理认同而产生学习障碍的问题。为了有利于交互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公布自己的联系方式,如电子邮件、

40、QQ 和电话号码等,并收集学习者的个人资料,建立网络学习者档案,使得学习者可以根据联系方式寻找学习伙伴,消除学习者自主学习产生的孤独感。另外,在网络课程设计和开发时,要设立在线空间、问题讨论区、学习答疑区、短信息、论坛等交互空间,学习者之间可以跨越地理位置进行实时的交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习者参与定期的讨论并进行实时答疑和辅导等活动, 对学习者的意见、建议和求助等信息及时地予以响应,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论坛引导问题的讨论,关注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些措施的采取,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以便让学习者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3.7 安装及时

41、反馈的测试系统考察阶段学习的成效在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后,学习者总希望了解自己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想知道自己对这一部分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测试的结果可以让测试者知道自己的强项与薄弱环节,并根据反馈加深对错误部分的印象,引起特别的注意,有助于减少或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同时良好的测试结果能使学习者更有信心进行下一阶段知识的学习,对增强学习主动性、增进学习动机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业和测试在维持学习者积极性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在作业测试的设计时要注意几下几点:(1)给予学生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或对他们来说更富有意义的题目的机会。即提供全方位的习题,并将习题进行合理的归类,让学习者有足够的选题空间。

42、(2)评分要公平,且评分机制要公布。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可知,学习者的得分的公平性对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影响。 (3)采用累计积分的方式。将每次作业或测试的成绩进行累计积分,有利于学习者保持继续学习与测试的动力。(4)提供及时反馈和归因反馈。W。汉尼(Wslt Haney)(1991)的研究发现,及时反馈是学习本身固有的成分且能激发学习兴趣。并指出,立即给予反馈都比测验完成一天后给予反馈更有效,同时还指出指导学生怎样确定正确答案的反馈比仅仅指出对错的反馈更能促进学习。 3.8 使用积极鼓励的评价体系强化感受学习的成就教育实践证明,满足学生情感上对于成功的渴望及自尊的要求,是

43、消除厌学情绪,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网络学习中可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网络评价体系和恰当的归因理念来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动机。反馈评价是对学习的评估,是保持网络自我调节功能运转不可缺乏的一环,对动机的整个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影响。有效的持续的反馈能够促使学习者复查和反思其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和处理,帮助学习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学习内容,提高对任务和问题的关注和努力程度,促使学习者感受到自己的需求受到关注,从而提高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同时,Schunk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如果对自己的能力和进步进行经常的自我评价,定能提高其学习成绩。学习评价具有激发学习者行为动机,调动学习者积极性的作用。具有激励作用的

44、评价必须具备下列性质:(1)尽可能提供肯定性评价。肯定性评价能使学习者受到鼓舞,产生成功感、自尊感和自信感。从而不断地提高成就动机,焕发积极的热情,做出更大的努力。(2)实行激励性、多元化的评价制度。对学习者的评价,尤其是一些差生以及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在其取得相对较小的成功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倡导多元化的评价制度,尽可能挖掘学习者的长处,给他们充分展现自己长处的机会。评价要努力着眼于指导和帮助被评对象改进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3)提供对学习和进步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当学生学会反思他们的

45、个人成就时,他们就学会了在他们的能力限度内进行学习。个人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实现了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向知识的管理者与评价者的角色转换,这种转变是十分重要的,能使学生在这种转变中自我水平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是促进学生动机产生有效手段。在学习与评价的综合经历中同样能产生较强的成功体验,也能起到巩固与强化学习动机的作用。网络自主学习的评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二是有利于学习者自我监控,三是有利于学习者努力程度的增加。总之,网络自主学习的评价可以提高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学习者内部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关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研究,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重要

46、而艰巨的任务,这个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学习成效就得不到根本的改观。另外,学习动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和不稳定性,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存在着差异,究竟是哪一种学习动机起主导作用,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关键是要抓住主导性的动机因素,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动机。结 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结合学习动机相关理论,总结并设计出八种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分别为:设计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 、设置结构清晰的内容导航、提供实用有趣的学习内容、借助生动新颖的问题情境、整合虚拟游戏的学习方式、建立便捷适用的交互平台、安装及时反馈的测试系统、使用积极鼓励的评价体系。鉴于网络学习的特征,本研究意在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克服网络学习的不足,设计出网络环境下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创新地结合影响网络学习动机的各因素,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内容导航、问题情境、交互平台、游戏学习、测试反馈、学习评价于一体,全方位地为设计出适用该策略的网络课程提供充实的理论依据与参考标准。然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证实本研究的实用性与有效性,还尚待创设一个依据研究出的各种策略所对应的网络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