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刘先红.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6707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刘先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刘先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刘先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刘先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刘先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刘先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刘先红.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娄底四中 刘先红教材: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册第三章数列的第五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正确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有关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问题能建立等比数列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通过公式的多法推导与变式应用,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化归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建模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智能多元化。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各种故事情境、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等比数列在生活中应用的便利。通过一题多解及学生自己编题解题,帮助他们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前n

2、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初步应用2、教学难点用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3、易错点:当等比数列公比q不确定时,没有分q=1与q1两种情况讨论三、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教学法四、教学手段计算机与投影仪相结合辅助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看谁想得妙:有一根1米长的绳子,第1次剪下它的一半,第2次剪下剩余部分的一半,第3次再剪下剩余部分的一半,依次类推你能求出前8次剪下的绳子的长度之和吗?2、建立模型求和:3、探究问题合作交流:和式有何特征?如何求和?方法一: 由 得 两边同除以 得:方法二: 由 两边同乘以 得: 得4、推导公式分组讨论:已知等比数列a1,a2,a3, , a

3、n,的公比为q,推导其前n项和Sn=a1+a2+a3+an=?(1)利用错位相减解: 由 得 得: (2)利用等比性质解: 得: (3)利用和式的代数特征解: 即 (4)巧用乘法公式 得 又 把代入得: 5、归纳总结你能完整地表述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吗?等比数列an的五个量a1、an、n、q、Sn中可知三求二。6、练习巩固(1)基础练习 解决本章引言里提到的问题解:由, 得求等比数列1,2,4,从第5项到第10项的和解法一:由a1=1,q=2得a5=24=16, a10=29=512又a5,a6,a10是以a5为首项,a10为末项,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解法二: 由a1=1,q=2得a5=24

4、=16 又从a5到a10共有6项解法三:由a1=1,q=2得(2)提高练习一个热气球在第一分钟时间里上升了25米高度,在以后的每一分钟里,它上升的高度都是它在前一分钟里上升高度的80%,那么从第一分钟起,约几分钟内热气球能上升到84米的高度?(结果保留到个位)解:根据题意,每分钟上升的高度都是它在前一分钟里上升高度的80%,所以从第1分钟起,每分钟上升的高度组成一个等比数列an其中 a1=25 Sn=84 整理得 两边取对数得 nlg0.8=lg0.3277 答:约5分钟内热气球能上升到84米的高度。编拟一道能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的问题,考考你的同桌或老师,再交换批改,比比谁的更有创意

5、。7、小结释疑对照下列网络图谈谈本课学习的感受8、布置作业 必做题写一篇数学日记,记下你的收获、设想、疑惑等,并完成教材第129页习题第1题、第2题。 拓展题求和:1,2x , 3x2 , , nxn-1(x0)六、设计说明1、关于教学方法采用了启发探究式教学法,先由故事情境,建立数列模型,进而沿着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探求得出公式,之后,再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地设置了“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三个层次的问题,逐步加深学生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与掌握。其中,教师的引导启发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共分为12个学习小组,每组45人,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各组均有上中

6、下三种程度不同的学生,他们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去实现“让每一位同学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目标。2、关于评价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与众不同的想法与做法,当然也可能犯知识性错误。但教师绝不能以习题定终身的单一方式来评价学生。而应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体验、变化与发展,尤其要积极肯定并提倡学生发扬“不定势、不从众、不迷信权威”的创新风格,使评价的内容综合化;同时可通过口头评价、表情评价、甚至是书面评价,使评价的形式多样化;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使评价的主体多元化,以充分体现现代教育评价的激励作用、诊断作用和导向作用。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