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教学基本信息课名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语文学段第三学段年级六授课日期2016.9教材书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6年11 月北京市中小学“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宣驰龙泉小学13811425710实施者宣驰龙泉小学13811425710指导者杨立华门头沟教师进修学校13693223067其他参与者无无无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思维。”第三学段阅读领域
2、中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叶圣陶说:“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基于此,本课学习定位学语言、悟表达。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本课时教学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下,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教材六班级下
3、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纵观整个单元,是以科学精神为主题编排课文的,所选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阐述科学精神。作为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我们不能仅仅关注这一人文内涵,更要关注文体、关注语言、关注布局谋篇。从单篇课文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三个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这样的议论文,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为初中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课时教学要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特点,感受作者在选择三个典型事例的基础上是怎样围绕观点具体论证的,即语言的简洁、结构的严谨以及严密的逻
4、辑关系,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情况: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议论文,学生对此比较生疏,课文写法上用具体事例阐述观点,论证过程语言简洁、结构严谨,学生更是没有接触过,但教材放在了小学升中学的过度阶段,学生就要对此类的议论文文体有初步的了解,这是教材的任务,更是学生的所需。本篇课文对于学生来讲,学生能够从外部感知到大概是三个事例阐述观点,但是究其内部严谨的论证过程以及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生却不得而知,但是学生在小学五年的学习过程中具备了自读自悟的能力,习惯了交流分享的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是可以感受到议论文的特点的。这也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
5、。教学方式: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提取隐性信息,搭建学生互动交流的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设计学以致用的环节,渗透联系、比较的思想。学的方式: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流方式,“悟法得法用法”,在扎实的语言实践中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进而形成阅读能力。教学手段:浅入深出,引导以议论文特点为基点,适时引导学生横向联系比较,纵向勾连,引入课外资料,学以致用,深入理解,层层剥茧,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对关键内容理解,方法建构。技术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
6、含义。2.能够通过自主发现、理解作者论证过程语言、结构上的严密性,学习作者写作时的行文思路。3.能将自己搜集到的科学家的故事,通过加工、处理来论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重点:能够通过自主发现、探究、理解作者论证过程语言、结构上的严密性。教学难点:1.能够通过自主发现、探究、理解作者论证过程语言、结构上的严密性。2.能仿照课文将自己搜集到的科学家的故事,通过加工、处理来论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问题框架(可选项)1作者运用了哪几个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2. 这三个事例在内容、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3. 这三个事例从内容上、顺序以及详略上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有没有什么依据?4. 文
7、中举了三个事例来说明观点,举一个、两个行不行,为什么偏偏用三个?5. 同学们也找了一些有关科学家发现的故事,那你们也来举个事例来说明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吗?6.发现真理难不难?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整体回顾睡觉眼珠转动紫罗兰变色洗澡水的漩涡寻找共同点布局谋篇顺序内容提炼写作方法运用方法写作表达总结全文 提升认识拓展阅读图示说明: 课堂教学的环节 学生课堂活动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一、回顾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什么文章?3.还记得文章向我们阐述了一个什么观点吗?4.议论文都会用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
8、篇文章作者用了哪几个事例来证明呢?(课件出示三个事例)1.齐读课题2.集体回忆(议论文)3.回忆课文所阐述的观点,指名回答4.回忆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指名回答复习导入,回忆课文内容 课件出示三个事例2二、探究发现(一) 三 个 事 例 之 间 的 联 系(二) 三 三 个 事 例 与 论 点 之 间 的 联 系(三) 数 数 字“三” 的 运 用 规 律过渡:作者是怎样运用三个事例具体论证这个观点的呢?1.出示阅读提示:(1)默读这三个事例,思考这三个事例在内容、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一边默读一边批注(2)自学完成后组内进行交流。2.全班交流: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找到了三个事例在内容上的相同点,除了
9、内容上的相同,还有什么相同?(顺序)3.预设:在学生困难处搭建台阶,引导学生发现。利用表格引导发现:在每个内容的篇幅上你有什么发现?教师适时总结提升1.这三个事例从内容、顺序以及详略上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有没有什么依据?联系上下文寻找答案。2.顺着学生的交流追问:第二自然段中哪些内容与黑板上的内容是一致的?小结:作者选择了3个事实作为事例,三个事例结构一致,语言精练,并且与第二自然段有着严密的逻辑性。3.第二自然段中你还发现什么地方很特别? 4.这个?和!分别指什么? 5.作者为什么不用文字表述而用标点代替呢?小结:由问号变成叹号,这两个看似简单的符号变换,却被作者用它来形象地向我们阐述了一个
10、观点,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文中举了三个事例来说明观点,举一个、两个行不行,为什么偏偏用三个? 小结:一为单 二为双 三为众”三”是大数,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例如: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作者用了三个事例来证明,让文章更加有说服力,也是想告诉我们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1.学生默读自学,进行圈画批注2.小组内进行交流3.结合事例进行全班交流总结(1)每个事例在内容上都包含了(生活中的小事,偶然发现,不断追问、反复试验、得出结论)(2) 表达上:三个事例都是表达的顺序相同,都是偶然发现,不断追问,反复研究,找到真理,这就是真理诞生的过程。(3)布局谋篇上:(偶然发现发现和找到真理是详写,
11、不断追问和反复研究是略写)真理的诞生重在偶然发现后提出疑问。1.学生联系上下文探究,找到第二自然段并进行全班交流2. 通过阅读思考,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1) 看出问题对应偶然发现不断发问对应不断追问不断解决对应反复研究找到了真理对应找到真理(2详略安排是要重点突出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到真理(围绕观点,突出重点)3.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文中运用两个标点符号?和!来代替文字进行表述4.通过思考并发现?(发现问题 不断追问)!(通过探索 解决问题 发现真理)5.学生根据自身理解说明理由(更加直观形象)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 联系生活经验、课外阅读说一说自
12、己的理解2.根据所学过的内容补充相应的事例引导学生在对比阅读中,自主探究三个事例之间的在论证过程之中的一致性,感受作者论证的过程。感受作者安排材料的一致性原因,感受事例与观点之间的联系,体验三个事例具体论证的过程逻辑性,语言的简练。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使学生在发散思维中感受“三”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义。今儿感受言语规律利用课件按照学生的回答顺序依次出示,尊重学生的发现规律利用课件进行圈画批注1572三、运用语言规律中感受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1.同学们你们也找了一些有关科学家发现的故事,那你们也来举个事例来说明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 出示要求:(1)读一读自己的小故事。 (2)仿照文中事例的写
13、法进行口头改编,证明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明确要求:还记得你们刚才发现的写法吗?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1.回忆所学内容(内容、顺序保持一致,详略得当)2.根据本节课所学习的写作方法口头改变自己的事例,使其能够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让学生把学到的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利用课件出示要求10 四、 总 结 升 华1.读一读7、8两个自然段思考:发现真理难不难?。2.课件出示: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3.同学们,找到真理需要我们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
14、可是这些能力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出示课件: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4.也正是这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告诉我们: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2. 朗读课文,了解发现真理所应具备的条件,感受科学精神3.整体回顾体会科学家发现、发明过程的艰辛,感受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利用课件出示课文内容3 五、 拓 展 延 伸利用道尔顿袜子的启示引出科学家故事100个拓展阅读
15、科学家故事一百个扩大阅读量,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弘扬科学精神。1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发现、探究的方式,感受体验作者运用具体事例论证观点的过程,通过班级内的交流,生生互动构建对议论文的结构、语言的深刻认识,但是有多少学生真正理解,有多少学生可以运用,为了检查学生学的怎么样,特安排仿说环节,加以评价。评价量规学生评价:仿照文中事例的写法进行口头改编,证明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评价目的:让学生把学到的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检验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情况,能否将所学习到的写法灵活运用。)教师评价:可根据生生互评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本
16、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以往教学设计关注的教材的人文内涵较多,言语形式关注的少,多数情况下考虑老师如何设计较多,考虑学生如何学较少。本次设计和以往不同:1.关注到了课文的文体议论文,议论文我们要交给孩子什么,孩子要学什么,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老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到什么程度等做到了深入思考。2.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发现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语言材料自主建构知识,进而形成能力。3.学以致用,先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议论文的论证过程,然后通过仿说加以运用,学用结合中深入领略议论文的结构、语言等特点。4.工具性和人文性处理的相得益彰,恰到好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