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西北练习题.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6776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南西北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东南西北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东南西北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东南西北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东南西北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南西北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南西北练习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专题作业要求:提交某单元某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第十单元中毽子里的铜钱一文教学设计(两课时)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孙本江海口中心校18055619091教学基本信息课文题目毽子里的铜钱学科语文学段中段年级四年级相关领域(按照课标五大领域划分)教材书名: 出版社: 北师大 出版日期:1.设计思路 设计意图与设计思路分析:教学中,力求体现“谈话导入初读感知细读品味创境表达”的设计思路。第一步,谈话导入选择文中学生感兴趣的“铜钱”作为谈话主题,布置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导入新课时,首先出示铜钱图片,激发学生交流自己所知的积极性,然后小组交流资料,加深学生对铜钱这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货币

2、的了解。在学生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教师也参与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铜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价值,为后面的细读中,理解“毽子的铜钱”所蕴涵的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做好铺垫。第二步,初读感悟本文篇幅较长,需要有一个初读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的环节。同时,让学生想一想文章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讲了一件什么事,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在学生初读后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在概括时要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事件,渗透方法的指导。第三步,细读品味(一)初步感受老人的形象 对一个人的印象来源于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描写老人语言、动作、神态的那些语句,说说老人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二)

3、深入理解老人的言行在学生概括老人给自己留下印象的时候,如果提到老人的外貌特点,就引导学生读一读文中相关的语句,感受老人的“栉风沐雨”,为后面的深入理解做铺垫。如果提到老人的性格特点,就随机质疑:“这位卖烤山薯的老人是不是有一点小气?”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细致地读书、深入地思考。进而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老人的“小气”主要体现在对待“二婶”的态度上,通过分析“小气”的原因,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和老人小贩的身份,体会到老人做的是小本生意,这样“少一个铜板也不行”是生活所迫。老人的不小气,则体现在对待小作者“我”的态度上。细读描写老人两次送给“我”烤山薯的语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

4、会老人对“我”的关爱和“我”带给老人的感动。尤其是老人的神态描写,是品读的重点。“一声不响”、“笑呵呵”,体现出老人对“我”这个小孩子的喜爱;“马上”“摸摸我的头”“永远不会忘记”,体现出老人的善良。在品词酌句的同时进行创境朗读,感受老人的那份善良。“老人说:永远不会忘记,小作者究竟做了什么,让老人永远不会忘记呢?”引导学生关注小姑娘的言行,感受她对于老人的同情和体谅。(三)联系背景深刻体会再读描写老人第二次给小姑娘山薯的语句。老人没有想到“我”会把喜欢的毽子拆了付给他两个铜钱,他被“我”的做法所感动,感受到了我给他的体谅。“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这一举动既表示了他对“我”的感谢,

5、也又一次体现了他善良。联系老人当时的生活处境,这么大年纪风里来雨里去地在街头卖烤山薯,勉强养家糊口,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能拿出两个烤山薯来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进而深刻体会他拥有一颗多么善良的心。此时,学生对“铜钱”的价值又会有一个从新的认识。第四步,创境表达本课通过对语句的品味,让学生感受到了陌生的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温暖而又感人,加上课堂上情境的创设,老人和小作者真诚善良的人物形象在学生们的心中树立起来。尤其是老人,“栉风沐雨”的艰辛,无私赠予的慈祥都让人久久难忘。此时,为学生创造一个表达的空间,让学生以“老人,我想对你说”为主题,说心中所想,抒心中所感。让情感得到升华,让每一个孩子的

6、心得到洗礼。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的语言质朴,在品读时要抓住一些看似普通实则蕴涵深意的词句,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2.学情与内容分析(含重、难点)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表现欲强,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比较乐于学习。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地将句子读的通顺、流畅、能踊跃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少数同学能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资料和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和善良、纯朴的美好心灵。教材分析:毽子里的铜钱讲述了一个孩子和一位卖烤山薯老人之间发生的普通而又感人的小故事;体会卖山薯老人和小作者同样拥有的一颗善良的

7、心和他们彼此的关爱。 3.教学目标1.认读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并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理解描写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体会卖山薯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4.教学过程与方法(可附教学流程图)教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知道毽子什么样子吗? 读课题,围绕毽子里的铜钱.,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二、初读课文。读课文依据课后生字表,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将课文读通顺。找同学认读生字。请同学领读,开火车读。小组内分段读课文。集体读课文,读自己喜欢的段。小组推荐同学分段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如“亮晶晶”一类的词语,体会他们的意思。理解词语栉风

8、沐雨:用风梳头,以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历经艰辛。栉:梳头,梳理谦卑:谦虚而恭顺。引导学生比较同义词,体会表达含义的不同。谦虚:有自知之明,不骄傲。谦恭:谦虚而恭敬。谦逊:谦虚恭谨,多指态度谦让、有礼貌。佝偻:脊背弯曲组内分叫色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小组推荐读课文三、作业课后写字表中的生字每个一编组三个词,任选两个组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作者的写作能力。体会卖山薯的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教学重难点:体会卖山薯的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开火车读生字分叫色朗读课文。二、整体感

9、知,畅谈所得。过渡: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生自由读。过渡: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三、分节细读,体会作者情感。读第一、二小节,文中用了黑漆漆,亮晶晶,香喷喷,笑呵呵等词语,通过这些词语你说明了什么.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分角色读第三、四、五小节理解为什么愣愣的,老人在想什么,我在想什么。根据理解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推荐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默读六、七、八小节。小组讨论为什么我的心理不安?老人为什么不要作者的钱?体现了什么?为什么我的心理空落落的?读剩下的几个小节。讨论理解热烘烘、栉风沐雨再问中所表达的情感

10、。请同学分角色朗读师生间的对话,体会作者的心情。小组讨论对我和卖山薯的老人来说尖子里的铜钱珍贵吗?为什么?作者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什么?老人从作者那里得到了什么?四、作业:课堂练习:完成配套练习作业安排:1、齐读课文。2、生自由剖读课文。3、复述课文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本文是风格隽永的散文,文章结构较为复杂,作者的写作风格唯美、富于个性,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所表达的情感是一种富于人性光辉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体谅,由于蕴涵在质朴的文字中,学生悟情也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课文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之前,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旨在抓住教学重点,突破理解难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起到

11、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初读环节,扎实有效在一些教学中,课文的初读环节只是走走过场,而本课的教学需要学生真正地把课文读通,并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初读环节我给了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让每一个孩子都把课文读完,自己试着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进行了概括方法的指导,较为扎实。因为初读环节的扎实,后面学生在细读重点词句时就没有障碍,为深入地感悟品味奠定了基础。(二)抓住暗线,做足文章本文以“毽子里的铜钱” 为题,文中也多次提到这两枚铜钱,因为这铜钱里包含了“卖山薯老人”和“我”之间的关爱和体谅,这种情谊是珍贵的。在教学中,我设计以“铜钱”导入,单纯从金钱的角度考虑,它是那样的微不足道。经过深

12、入地理解课文之后,学生们意识到这铜钱所蕴涵的可贵之后,与前面的“价值不大”相对比,对于情谊的“珍贵” 有了深刻的体会。(三)品词酌句,重点深入语文姓“语”,只有细细地品味语言文字,才能真正地悟出其中的情,从而自己也受到情感熏陶。在教学中,我抓住了几处描写老人言行的语句,引导学生感受、思考、诠释、表达。一个“笑呵呵”,老人的慈祥如在眼前;一句“永远不能忘记”,既让我们看到了老人的感激,更让学生赞叹于人与人之间的细腻的情感,进而启发他们怎样真诚地对待身边的人与事。通过品词酌句很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总结了几点得意之处,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关注了老人的言行,对于小作者就有所忽略,其中一些细腻的心

13、理描写对于学生也会有不少的启示,怎样兼顾,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个别学生参与程度不高,不能主动发言,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让每一个学生在交流中得到锻炼,这也是需要继续研究的。小精灵儿童网站撰写说明:(1)设计思路本节(单元)课教学依据课标、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确定教学的着眼点和路径等。 (2)学情与内容分析(含重、难点) 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等。 (3)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等。 (4)教学过程与方法本部分是把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活动、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指导策略表达清楚,可附教学流程图。(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或方法。评价方式应尽可能做到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强,灵活多样。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