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喻山水》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86955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诸子喻山水》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诸子喻山水》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诸子喻山水》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诸子喻山水》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诸子喻山水》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诸子喻山水》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诸子喻山水》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诸 子 喻 山 水,中国春秋战国时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和著作,设喻说理,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 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圣人”,“至圣”代表作品: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亚圣”代表作品:孟子,思想主张:尚仁重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主张积极入世报效祖国。,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思想家代表作品: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螳臂当车、东施效颦、庖丁解牛),思想主张:道家将世界

2、万物自身的规律总结为“道”,提出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以柔克刚。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韩非,战国末期韩国贵族,荀子的学生(法家集大成者)代表作品:韩非子,思想主张:重视法律,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字长卿,战国代表作品:孙子兵法(兵学圣典、世界第一兵家名书),思想主张:兵家虽着力于战争的探索,但其中心是要求以智取胜,而非以力取胜,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兵家以严肃而慎重的态度面对战争。,管子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齐桓

3、公尊称他为“仲父”。,管仲学派,诸子喻山水,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1、论语子罕: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为:堆积篑:装土用的竹筐虽:即使往:前进,止,吾止也:判断句进,吾往也:判断句,哲理:以堆土为喻,从反、正两个方面,说明事情的成败在于人的作为。做事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努力进取,终将获得成功。关键不在力量大小,而在意志是否锲而不舍,是否持之以恒。,2、论语雍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通“智”乐水:爱好知者乐:名作动,感到快乐寿:名作动,延年益寿,哲理:以山、水喻仁者、智者。要掌握动和静的辩证关系。

4、,3、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这,指河水夫:句末语气词舍:停留,止息。昼夜:名作状,从早到晚,哲理:以河水为喻,发出时光易逝,一去不返的感叹,启示人们要惜时进取。,4、韩非子大体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必:通“毕”,尽,完全富:浩瀚大人:君主历心:尽心,寄形于天地:介词结构后置正确语序:(于天地)寄形,4、韩非子大体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上:君主毒:残害下:臣民伏:潜伏交:同舍

5、:归宿名:名望垂:流传名成于前,德垂于后:介词结构后置正确语序:名(于前)成,德(于后)垂,4、韩非子大体,哲理:作者以“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高”为喻,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君王要有包容的意识,恢宏的气魄,宽广的心胸。,5、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辞:推辞,拒绝厌:同“餍”,满足。圣:名词,圣人,哲理:作者以“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为喻,说明治国、治学上也应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度,这样,明主才能聚集更多的百姓,士人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6、孟子离娄下 徐子曰:“仲尼亟

6、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亟:屡次,一再称:称赞混混:同“滚滚”昼夜:名作状,从早到晚盈:形作使动,使注满科:坎,坑而:表承接,就 放:到达本:本源是:这样尔:罢了,苟:如果为:是七、八月:名作状,在七、八月浍:大沟立而待:形容时间很短声闻:名声情:实际耻:以为耻,6、孟子离娄下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

7、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称于水:介词结构后置何取于水: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是之取尔:宾语前置沟浍皆盈:被动句,6、孟子离娄下,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用水喻人品学识,强调务本求实,反对名不副实。,哲理:,7、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8、;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小:以为小为:被术:方法明:形作名,光辉容光:小缝隙焉:代词,它之:助词,主谓间取独成章:事物达到一定阶段,7、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哲理:孟子以“登山”、“观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表达为人、治学要立志高远。,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容光必照焉:被动句,8、老子第八章(节选)中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

9、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善:形作名,好的行为典范 利:形作动,帮助 而:表转折,却 所恶:所字结构,所恶的地方几:接近与:交往,结友正:通“政”,为政,8、老子第八章(节选)中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事:做事动:行动时:名作动,把握时机夫:发语词,表示下文是议论唯:正尤:过失几于道:介词结构后置哲理:由歌颂水的处下、不争、善利万物等品质引申出“上善之人的七种美德,告诉我们做人不争、谦下,所以能做到没有过失。,9、老子第六十六章(节选)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

10、王。所以:的原因为:成为以:因为下:名作动,处下游哲理:从江海善于处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成为百川之王的角度,申述“谦下不争”的主张。,10、老子第七十八章(节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莫:没有什么而:表转折,然而 易:交换莫:没有谁莫柔弱于水:介词结构后置莫之能胜:宾语前置无以:固定句式,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哲理:从水性“柔弱”与“威猛”并存的角度,揭示了水性的两重性,并从“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角度,表达了老子为政“贵柔”的主张。,11、孙子 虚实篇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

11、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兵形:作战方式高:形作名,高处下:低处虚:形作名,弱点因:根据常:固定的哲理:以水形喻兵形,从而强调了用兵“变”的原则,即顺应随机应变。,写作特点:善于设喻说理。以山水的种种物象来比喻人生体验和感悟,从而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深奥的哲理浅显化,深入浅出,给人以鲜明清晰的认知和生动形象的美感。,山水风光中蕴藏着许多哲学命题,孕育着无限的诗情画意。人们通过读山水,可以领悟到世事的兴衰变迁,人生的喜怒哀乐,故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倘徉于名山大川以寻求灵感。山水对人类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我们从中寻找什么或验证什么,而在于它对我们的提供,希腊神话的安泰每接近

12、一次大地,便从大地中吸取一回力量,我们也应该是每深入一次山水,便获得一份精神与灵智。若没有时间亲临大自然体味人生,那就让我们在描摹山水的文字中体味一番吧。,归纳梳理,根据课文内容列出一张表,成败在于人的作为,“太山不立好恶”,积土成山,君王要有宏大的气魄,“海不辞水”“山不辞土石”,治国治学应兼容并包,水好动、山稳重,亲近山水为智为仁,永无止息地流淌,珍惜时间,不断进取,“不盈科不行”,强调务本求实,“不盈科不行”,为人治学立志要高远、循序渐进,善利万物而不争,要具有“不争”的美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谦下不争,为人之道要包容、善处万物之下,柔弱与威猛并存,为政“贵柔”,避高而趋下因地而制流,

13、强调用兵之“变”,希腊神话的安泰每接近一次大地,便从大地中吸取一回力量,让我们每深入一次山水,便获得一份精神与灵智。,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心不地则物不必载明主不厌人知者乐水源泉混混是取之尔正善治,通“毕”,尽,完全,通“餍”,满足,通“智”,同“滚滚”,通“耳”,罢了,通“政”,为政,词类活用,盈科而后进(使动,使满)君子耻之(意动,以为耻,)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意动,以为小)日月有明(形作名,光辉)上善若水(形作名,善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名作动,帮助)弱之胜强(形作名,弱者、强者)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形作名,高处)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形作名,坚实之处、虚弱之处),特殊句

14、式,是之取尔。故观于海者难为水。寄形于天地。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宾语前置,1、孔子,名_,字_,_时期鲁国人。_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_家,_家。论语是记录 言行的 体散文集。是一部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2、孟子,名_,字 _,_时期人,伟大的_家,_家的主要代表之一。,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记录 孔子及其弟子 言行的 语录 体散文集。是一部 儒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2、孟子,名轲,字 子舆,战国时期人,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3、老子,即,一说姓,名。时期思想家,家学派创始人。著作,又名。4、孙子又称,作者,字,末期齐国人,先秦 家的代表人物。5、管仲,名,字仲,颖上人,曾使齐国成为“”之首,齐桓公尊称他为“仲父”。6、韩非子是 时期 家思想的集大成者。,2、老子,即 老聃,一说姓 李,名 耳。春秋 时期思想家,道 家学派创始人。著作 老子,又名 道德经。3、孙子又称 孙子兵法,作者 孙子,字 长卿,春秋 末期齐国人,先秦 兵 家的代表人物。4、管仲,名夷吾,字仲,颖上人,曾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尊称他为“仲父”。5、韩非子是战国时期 法 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