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论文基于小型燃煤锅炉氨法脱硫(FGD)技术研究.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6974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9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设计论文基于小型燃煤锅炉氨法脱硫(FGD)技术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课程设计论文基于小型燃煤锅炉氨法脱硫(FGD)技术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课程设计论文基于小型燃煤锅炉氨法脱硫(FGD)技术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课程设计论文基于小型燃煤锅炉氨法脱硫(FGD)技术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课程设计论文基于小型燃煤锅炉氨法脱硫(FGD)技术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论文基于小型燃煤锅炉氨法脱硫(FGD)技术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论文基于小型燃煤锅炉氨法脱硫(FGD)技术研究.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小型燃煤锅炉氨法脱硫(FGD)技术研究 摘要 本论文从国家环境安全的角度出发,以治理二氧化硫大气污染为主旨,着重研究了小型燃煤锅炉氨法脱硫(FGD)技术。通过对小型燃煤锅炉实际烟气参数进行理论计算,建立小型燃煤锅炉氨法脱硫系统理论模型。采用FLUENT流体力学分析软件对所建立的理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进一步校正理论模型的不足之处,进而建立实际的小型燃煤锅炉脱硫系统。以此脱硫系统为基础,运用实验的手段,结合相关统计分析软件,最终确定了适用与小型燃煤锅炉氨法脱硫系统的最优运行参数。 首先,氨法脱硫技术以其脱硫效率高、设备占地小、系统易十维护和操作等优势,适用与小型燃煤锅炉烟气脱硫; 其次,将脱硫

2、过程归纳为多种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使用FLUENT流体学软件对脱硫系统中的除尘器理论模型和脱硫塔塔体理论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依据理论计算所建立的旋风除尘器模型能够满足实际烟气参数运行下的除尘要求;所建立的脱硫塔塔体模型,在脱硫效果上能够满足实际需要但是在空塔烟气运动的分布上存在不均匀的现象,需要修改校正; 最后,以实际建立的脱硫体系为基础,运用实验的手段对脱硫体系运行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验证了烟气流速、液气比、吸收液初始浓度这二个因素对系统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流速对脱硫效率存在最适值是脱硫效率最大。液气比对脱硫效率的影响是随着液气比的增大脱硫效率逐渐增大,但

3、最终脱硫效率趋十稳定。吸收初始浓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亦是吸收液初始浓度越大脱硫效率越高,但最终脱硫效率趋十稳定。在正交旋转实验中,考察了复合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使用SAS数据统计学软件对复合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适用与该脱硫体系的脱硫效率(Y)与烟气流速为(X1)、液气比(X2)、吸收液初始浓度(X)二个因素之间的二次曲面方程。 进而使用Design-Expert软件进一步分析复合实验结果,得出模型方程预测值和!实际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又得出了液气比和吸收液初始浓度共同作用下的响应面曲面图,进一步验证了二次曲面响应模型方程的合理性。通过实验数据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该脱硫体系最优运行参数为:吸

4、收液初始浓度为14%一17%之间,液气比为1. 5一2. OL/m3之间,烟气流速亦在1.5一2.Om/s之间。关键词:小型燃煤锅炉,氨法脱硫(FGD)技术,理论模型,数值模拟,参数优化 The Ammonia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FGD) Technology for Small一scale Coal-fired Boiler Abstract The view of this paper from the state environmental safety point.The theme is tocontrol sulfur-dioxide air pol

5、lution,and focused on the ammonia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technology for small-scale coal-fired boiler.Established a theory model of the ammonia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technology for small-scale coal-fired boiler by the calculation ofthe actual small coal-fired boiler flue gas parameters. Use the F

6、LUENT(a fluid dynamicsanalysis software) to simulate the established theoretical model,and further to correct theshortcomings,and then build the desulfurization system for the actual small-scalecoal-fired boiler.Eventually,obtain the optimal operating parameters for themmoniadesulfurization system o

7、f the small-scale coal-fired boiler,by means of experiment andcombined with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First,the ammonia desulfuriz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ed the small coal-fired boiler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by its high efficiency,small footprint device,the system easy tomaintain and operate.

8、 Second,divided the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into a variety of interactions betweenfluids,then analysing the of filter systems and the desulfurization tower body use theFLUENT softwar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the of filter ondesulfurization can meet the required of the filt

9、er system in the actual flue gasparameters.For the desulfurization tower model,that the desulfurization effect able tomeet the practical needs but there is a phenomenon that the smoke movement in theempty tower uneven distribution ,so the modify need to correct; Finally,optimized the desulfurization

10、 system operating parameters by means ofexperiments on the atually desulfurization system.The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 of thesystem by the flue gas flow rate,gas liquid ratio,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absorptionsolution verified use th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 effici

11、encyof flue gas flow rate there existed an optimal value make the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maximum.Liquid gas ratio on the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 is the ratio increases as theliquid gas desulphurization efficiency increases,but eventually stabilize desulfurizationefficiency.Absorption of the in

12、itial concentration on the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 ishigher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absorbent higher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buteventually stabilize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Then useThe orthogonal-rotation experiment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complex factors on thedesulfurization.Ana

13、lyzing the complex experimental results use the SAS software ,andobtaining the secondary surface equation between the factors of the desulfurizationefficiency(Y) and flue gas flow rate(X1),liquid to gas ratio(X2),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of absorption solution(X3)and the desulfurization system. And

14、then analysed the complex experimental results use the Design-Expertsoftware that obt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tualy measured values and the modelequation predicted,but also come to the response surface maps under the action of liquidto gas ratio and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absorption soluti

15、on,further verifing thereasonable of the response surface quadratic model equation. Abtaining thedesulfurization system optimal operating parameters by analyed the experimental data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were: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absorption solutionbetween of 14%一17%,and liquid to gas

16、 ratio between 1.5-2.OL/m3,the flue gas flow ratealso between in the 1 .5-2. Om/s.Key words:small coal-fired boilers,ammonia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FGD)technology,theoretical model,numerical simulation,parameter optimizati. 绪论 环境安全是指避免由十人类不当活动和自然因素等造成环境破坏,威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因此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y。国家环境安全出

17、现危机是指水、空气、土地、生物等环境要素遭到严重破坏或受到严重污染,维持生命系统的生态功能严重衰退,造成自然灾害频发,资源支撑能力大为削弱,人民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民族存亡和国家安全,有可能激化国际冲突,酿成更大范围的安全问题。 当前影响我国环境安全的问题较多,其中大气环境安全问题尤其较为突出,SOZ的污染又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燃煤锅炉是排放SOZ的第一大污染源,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不断增加,燃煤锅炉给我们提供大量热能动力的同时也给我国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其中以二氧化硫和烟尘污染最为严重,直接导致了我国部分地区环境安全问题的产生,对人民健康、生态环境和I经

18、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可见,控制燃煤锅炉SOZ污染,对控制我国大气环境污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是我国当前发展经济、解决大气环境安全问题的重大任务f2l。由此可知,发展经济合理、技术可靠、环境达标、资源可回收利用的烟气脱硫工艺是目前函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1我国燃煤锅炉现状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均在逐步取消高耗能燃煤锅炉的使用,但广泛存在的燃煤锅炉作为支撑我国经济持续迅速发展、量大面广的热能动力设备,它虽然严重污染我国大气环境、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大量的SOZ污染,然而在一段时间完全取缔是不现实的。众所周之,在我国除了大规模火力发电厂及广大北方地区的取暖设备是燃煤

19、锅炉以外,在广大的金属冶炼行业、装备制造行业和国防军工行业都依然大量的使用着燃煤锅炉。我国燃煤锅炉的特点: 锅炉容量小,70%以上的锅炉为容量小十4T/h的低压小锅炉,平均单台容量不到2.ST/h, 而美国和口本的平均单台容量为5-14T/h,最大的高中压锅炉可达400T/h。 锅炉以燃煤为主,约占锅炉总容量的90%左右,燃油、燃气锅炉很少。国外燃油、燃气的工业锅炉及商业锅炉占85-95%以上,锅炉容量越小,燃油燃气的比例越高。例如,美国工业锅炉和商业锅炉共有130多万台,燃煤的仅占5%左右,其他燃柴油和天然气等。 锅炉用煤炭的品质低劣,灰分及硫分含量高。灰分通常高十22%,有时能达到40%以

20、上;硫分一般高十1%,平均为1.7%,有时高达3-5%或更高。国外工业锅炉及商业锅炉燃用煤炭通常为工业固硫型煤和低灰低硫优质煤。 锅炉燃烧方式落后,多为层燃式,燃烧效率低,污染物排放强度高。我国锅炉烟尘排放浓度一般为2000mg/m3, 国外为50-100mg/m3 0 锅炉热效率低,一般为50-55%, 国外工业锅炉和商业的热效率为80-85%,相差30%。 锅炉烟囱低矮,一般低于30m,含硫烟气多为低空排放,对大气污染贡献率高,通常为45-65% o 锅炉布局相当分散,遍及全国各地。 锅炉烟气量大、烟气温度高、压力低、含有腐蚀性气体,净化操作难度大,费用高。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总局要

21、求,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将实现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10%的目标fl。按照这个要求全国范围内开展整治燃煤锅炉的活动,根据“以大压小,上大下小”的指导方针,在大中城市中取缔、改造了一大批不达标中小锅炉,并实施了并网运行,集中供热的冬季供暖方式。但是在广大小城镇,以及广大的农村地区和部分重工企业、国防军工企业还是存在着数量巨大的小型锅炉,这些锅炉容量小,锅炉的热效率低,生成的烟尘量较大,基本上没有安装除尘脱硫设施,大气污染严重。当然,锅炉容量越小,锅炉的自动化、机械化、仪表化也越差,煤炭燃烧愈不完全,锅炉工作也愈不稳定。1982年全国小十2T/h的锅炉有12.6万台,共10. 5 X 10T/h

22、,分别占工业锅炉(包括采暖锅炉)总数和总蒸气量的53.0%和28.4,热效率仅40%左右。要对这些锅炉进行改造,其困难程度和成本投入是不可估量的,又由十其分散性无法进行集中并网处理,将其取缔更是不可能。所以如何减少小锅炉的二氧化硫排放已成为目前治理燃煤锅炉二氧化硫污染的重点之一,对燃煤锅炉烟气进行脱硫处理无疑是目前治理小型燃煤锅炉二氧化硫污染最有效的方法。1.2二氧化硫的危害及其防治1.21二氧化硫的危害 SO: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腐蚀性气体。其对人体健康,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生态环境都存在严重危害,它是目前污染数量最大,影响程度最深的大气环境污染物质。它具有腐蚀刺激性,空气中只要

23、含量达0.1 X 10-6g/m3,就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由十气体本身的毒性作用,能刺激呼吸道,引起支气管痉挛,可能造成呕吐、呼吸困难和意识障碍,当浓度较高时即可造成支气管炎、哮喘病等,继引发酸中毒现象,破坏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抑制肝、脾、)J) L肉的工作过程,降低维生素B和C的含量,并能刺激造血器官,引起内分泌器官及骨组织的改变,甚至破坏生殖系统功能,当环境浓度大十0.3mg/L的时候,就可能会引起死亡。 二氧化硫在危害人类健康的同时它还给人类带来另一个严重的环境安全问题酸雨。大气中的SOZ受到空气中氧气的氧化,继与降水混合形成酸雨。酸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破坏主要表现在使土壤酸化和贫痔

24、化,农作物及森林生长减缓,湖水酸化,鱼类生长受到抑制,对建筑物和材料有腐蚀作用,加速风化过程等。此外,许多用十建筑结构、桥梁、水坝、工业装备、供水管网、地下贮罐、水轮发电机组、电力和通讯设备等材料也均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酸雨的腐蚀。 我国每年因酸雨直接或者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兀以上。近年来酸雨污染状况在部分地区呈现加重趋势,对森林、古迹、水生生物等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土壤酸化和贫痔化不断加速。 按照我国目前污染控制方式和经济发展速度,预计到2020年全国SOZ排放量将达2800万吨左右,远远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600万吨,这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采取有效脱硫方式来控制SOZ

25、的排放和制定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成为解决当前我国环境安全问题的首要任务。1.2. 2二氧化硫的来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的煤炭消费,同时导致了SOZ排放的不断增长。1983至1991年间,全国以年均增长3.84%的速度来排放SO2 1990至1995年间,我国SOZ排放总量年均增长速度达4.81%,从1495万吨增至1891万吨,年均增长量为79.2万吨,口本1990年全国SOZ排放量为110万吨,之以后其总的SOZ排放量与1990年比基本持平目_有微降,也就是说我们一年的SOZ增长量等十口本一年的SOZ排放量。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SOZ排放国,SOZ排放量己经超过

26、了世界其他各国。表1.1为1999年一2006年我国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根据中国2007年环境状况公报, 2007年全国废气中SOZ排放量为2668.1万吨。其中生活SOZ排放量犯328.1万吨,占SOZ排放总量的12.3%;工业SOZ排放量2340万吨,占SOZ排放总量的87.7%。工业生产SOZ达标率和燃料燃烧SOZ排放达标率分别为81.8%和87.4%。由此可知,在我国治理SOZ污染依然困难重重,SOZ控制水平仍需继续提高。 表1.1 1999-2006年我国一氧化硫年排放量(万吨)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SO2排放量185719951947.8

27、1926.62458.72254.92549.32588.8 锅炉燃煤烟气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我国发电主要依靠火力发电,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中76%以上为火电装机,火电机组又以燃煤机组为主,存在大量燃煤锅炉。据统计,2006年全国燃煤电厂SOZ排放量为1300万吨,全国SOZ排放总量为2588.8万吨,燃煤电厂排放的占排放总量的50.2% 。 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格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发生变化。预测到2010年,我国煤炭产量将达到23亿吨,到 2020年,我国SOZ排放量将达到每年3400万吨。根据有关的研究结果,每排放1吨SOZ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0兀,推算到2

28、010年我国经济损失的累计数字将达到2万多亿兀,其中每年因燃煤锅炉所排放的SOZ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我国GDP的7%8%,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酸雨,因酸雨污染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1100亿兀,目_近年来我国的酸雨污染区正在口益扩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04年下发了关十燃煤电站项目规划和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15(发改能源(2004)864号)。通知中规定:除燃用特低硫煤的发电项目要预留脱硫场地外,其他新建、扩建燃煤电厂项目均应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设施。要求凡是新建火力发电厂必须配套脱硫设施;扩建电厂的同时,应对该电厂中未加装脱硫设施的已投运燃煤机

29、组同步建设脱硫设施。 因此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不断削减燃煤锅炉二氧化硫的污染是我国能源和环境保护部门面临的严峻挑战。1.2. 3二氧化硫的防控政策 近年来随着二氧化硫的污染不断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带同时又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治理二氧化硫污染迫在眉睫。世界许多国家在继口本和美国等率先实施控制SOZ排放战略之后也相继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和中长期抓制战略,大大促进了有关控制技术的发展,在短短的十多年间使二氧化硫的排放得到了大幅度的削减。从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首先在工业城市发现了酸雨,到1972年德国施瓦兹瓦鲁特等地发生松树枯损,尤里希一提出酸雨学说;从1968年瑞典欧登指

30、出北欧酸雨的原因是来自英国等国的SOZ越境污染,到1979年欧美等国缔结远程越界空气污染公约(1983年生效)从1984年加拿大一欧洲部长会议发表硫氧化物30%削减宣言,到1988年欧共体环境部长会议和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缔结的“索非业议定书”承诺到2003年欧共体12个国家的SOX的排放量比1980年减少60,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为抑制口益严重的二氧化硫污染进行了长期不解的努力。 在国际公约方面,欧盟与30多个国家在1979年签署了长距离跨越国界大气污染物公约,该公约十1983年生效,公约中做如下规定:1985年21个国家承诺从1980一1993年期间,至少消减30%的二氧化硫。此后,经2

31、6个国家在1994年达成并签署了第二次硫化物议定书,设定了每个国家的最高限值,到2000年,欧洲在1980年的水平上,可消减45%的SOZ,到2010年,消减51%。 为遏制二氧化硫污染的继续恶化,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了二氧化硫污染的监测,80年代中期开展了典型区域酸雨攻关研究,90年代初开展了全国酸雨沉降研究并着手进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年8月)、2000重新修订后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规定了数项重大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和措施。为了进一步削减燃煤锅炉造成的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防治空气污染,遏制酸雨污染恶化趋势,国家环

32、境保护部、科学技术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部门先后颁布了200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规划、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一系列关十二氧化硫治理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其中新的火电厂排放标准规定,排放浓度限值是400mg/ml。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出台,要求新建、扩建、改建的燃煤电厂一律采取烟气脱硫措施。同时为保证我国污染物的治理,根据“国务院关十SOZ排污收费扩大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624-19, 1998年颁发了关十在酸雨控制区和SOZ污染控制区开展征收SOZ排污费扩大试点的通知(环发 1998年6月20日)。 2000年颁布了新的大气污染防治

33、法,国家开始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标准要求,特别是从2003年7月1口起,正式实行了新的二氧化硫排放收费标准,由过去的0.20兀/kg增加到0.63兀/kg,主要功能是为刺激污染者削减污染,筹集资金安装脱硫设施。1.3烟气脱硫技术及其发展现状1.3. 1烟气脱硫(FGD) 烟气脱硫(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FGD)技术是世界上唯一人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脱硫方法,是控制和削减二氧化硫污染和酸雨危害的主要的技术手段也是最为有效的技术手段。烟气脱硫(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FGD)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为适应现有电厂发展的需要,降低现有的烟气脱

34、硫技术较高的烟气脱硫费用,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烟气脱硫技术按运行环境可以分为湿法、干法和半干法二类。目前,烟气脱硫技术以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近年来行之有效的脱硫技术已开发了数十种之多,但是,无论哪种脱硫技术都是以一种碱性物质作为吸收剂,与二氧化硫发生传质吸收反应进达到脱硫的目的。按吸收剂的种类划分,烟气脱硫技术可分为如下几种: 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技术 湿法脱硫技术是发达国家对发电厂烟气脱硫主要方式,其中的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是目前世界上技术应用最多、最为成熟的脱硫工艺,特别在德国、美国和口本,应用的单机容量很大。这种技术主要是使用石灰(Ca0)、石灰石(CaC03)或碳酸钠(Na2C0)等浆

35、液作为洗涤剂,在反应塔中对烟气进行洗涤,与烟气中的SOZ反应,经历吸收和氧化两个主要步骤,生成副产品石膏。脱硫产物的石膏由十品位低,达不到商用价值,一般作抛弃处理。 喷雾干燥法脱硫技术 喷雾干燥法脱硫技术是将石灰浆液雾化后在喷雾干燥塔中与烟气进行接触,石灰浆液与烟气中的SOZ反应后生成业硫酸盐和硫酸盐,最后连同飞灰一起被除尘器捕集。脱硫灰渣利用价值不高,多抛弃至灰场或废旧矿坑。该工艺在美国及西欧一些国家有一定应用范围,我国的山东黄岛电厂和四川白马电厂均应用此技术进行烟气脱硫处理。 海水脱硫技术 海水脱硫技术是临近海边的发电厂常采用的脱硫方法。发电厂利用海水作为吸收剂脱除烟气中SOZ的一种湿法脱

36、硫方法,由十海水中含有的酸碱缓冲物质能够吸收SOZ,进而使SOZ转化成业硫酸盐,使用鼓风机向含有业硫酸盐的废水中鼓入大量的空气,使其氧化成硫酸盐,海水中的碳酸盐发生又与生成的H十反应生成COZ o废水的pH值达到排放标准后直接排入海域。 电子束脱硫技术 电子束烟气脱硫技术是一项高新的脱硫技术,它采用了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其原理是脱硫塔内的烟气由十受到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等离子体辐照,经过激化、分解和电离等一系列过程产生氧化力很强的活性自由基O, OH和HOZ等,并在有氨存在条件下,将烟气中SOZ和NOx转化为硫酸钱和硝酸钱,达到烟气脱硫的目的a 氨法烟气脱硫技术 氨法烟气脱硫技术是采用氨水

37、做吸收剂除去烟气中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烟气净化技术。氨气与二氧化硫在有水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产业硫酸钱。对业硫酸钱进行氧化结晶干燥后最终得到优质肥料硫酸钱。1.3. 2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现状 (1)国内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SOZ年排放量均在20X1叭以上,居全球首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酸雨区,仅次十欧洲和北美等地,因此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已成为我国环境安全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国务院在1998年1月12口就以国函【19985号文件的形式对国家环保局关十呈报审批酸雨控制区和SOZ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的请示(环【1997634号文件)作出批复m,2o。批复文件中明确规定:新建、改造燃煤含硫量大十1%的电厂

38、,必须建设脱硫设施。现有燃煤含硫量大十1%的电厂,要在2000年前采取减排SOZ的措施,在2010年前分期分批建成脱硫设施或采取其他相应的减排SOZ措施。 由十在对二氧化硫的治理方面我国起步较晚,至今还处十摸索阶段的,目经济发展状况还不允许像发达国家那样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目前国内一些电厂的烟气脱硫技术和装置绝大部分还是从欧洲、美国、口本引进的,一些自主研发的新技术还都处十试验阶段,目大多是处理量较小的烟气脱硫技术。不过由十近几年脱硫工程是所有新建电厂必须的建设的,国家环保要求相对较为严格,因此我国开始逐步以国外的技术为基础研制适合自己国家的脱硫技术。 (2)国外发展现状 烟气脱硫(CFGD

39、)技术始十本世纪80年代,据国际能源机构煤炭研究所组织的调查,1992年末全世界17个国家的燃煤电厂安装了各种烟气脱硫设备,其中德国208套、美国308套、口本51套,其他国际79套,全世界总计646套,总装机容量达167GW。湿式脱硫工艺占世界安装FGD机组总容量的81.8%。德国的DBA、美国的ABB,B&W, Noell-KRS及Biscoff的脱硫系统和湿法脱硫工艺原理总体构成基本相同,但各有特点。目前全世界已经或正在通过立法限制SOZ排放的国家有20多个,德国在1983年制订的联邦SOZ排放标准;美国在1970年提出了只对新建机组具有要求的SOZ排放标准,此后,美国国会在1990年通

40、过了“清洁空气修正法案(CAAA) ,使标准适用范围扩大,要求更加趋十严格;口本是目前世界上严格控制SOZ的国家之一,在燃煤锅炉上安装了许多脱硫设备,其中烟气脱硫设备约有2700套(1990年前)。欧洲其它国家也已陆续开始这方面的工作。1.4氨法脱硫技术 氨法烟气脱硫技术是采用氨水做吸收剂除去烟气中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烟气净化技术。70年代初口本与美国等国开始研究氨法脱硫工艺,并相继获得成功。但因为氨的价格相对十低廉的石灰石等吸收剂来说较高,高昂的运行成本是影响氨法脱硫工艺得到广泛应用的最大因素,因此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氨法烟气脱硫技术在世界上应用较少。同时腐蚀塔体、净化后尾气中的气溶胶问题

41、等等也成为氨法脱硫工艺在开发初期遇到的较大的问题。进入90年代后,随着合成氨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厂家对氨法脱硫工艺自身的不断完善和改进,以及技术的进步和对氨法脱硫观念的转变,氨法脱硫技术的应用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脱硫塔不易结垢 由十硫酸钱具有极易溶解的化学特性,目_氨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因此氨法脱硫系统不易产生结垢现象。 氨法对煤中硫含量适应性广 氨法脱硫对煤中硫含量的适应性广,低、中、高硫含量的煤种脱硫均能适应,特别适合十中高硫煤的脱硫。采用氨法时,特别是采用废氨水作为脱硫吸收剂时,由十脱硫副产物的价值较高,煤中含硫量越高,脱硫副产品硫酸钱的产量越大,也就越经济,采用石灰石一石膏法时,煤的含硫

42、量高,石灰石用量就越大,脱硫费用也就越高。 无二次污染 氨是生产化肥的原料。以氨为原料,实现烟气脱硫,生产化肥,不消耗新的自然资源,不产生新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为绿色生产技术,将产生明显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氨法与钙法具有明显的区别。氨法属十回收法,钙法属十抛弃法。抛弃法的缺点是消耗新的自然资源、产生新的废弃物和污染污,具有明显的二次环境问题。 系统简单、设备体积小、能耗低 氨是一种良好的碱性吸收剂,从吸收化学机理上分析,SOZ的吸收是酸碱中和反应,吸收剂碱性越强,越利十吸收,氨的碱性强十钙基吸收剂。从吸收剂物理机理上分析,钙基吸收剂吸收SOZ是一种气一固反应,反应速

43、率慢、反应不完全、吸收剂利用率低,需要大量的设备和能耗进行磨细、雾化、循环等以提高吸收剂利用率,往往设备庞大、系统复杂能耗高。氨吸收烟气的SOZ是气一液反应,反应速度快、反应完全,吸收剂利用率高;可以做到很高的脱硫效率,同时相对钙基脱硫工艺来说系统简单、设备体积小、能耗低。 综上所述,基十我国基本国情由十,使用氨法脱硫技术,可充分利用我国广泛的氨源来生产硫钱肥,既治理了SOZ污染,又满足长期大量的化肥需求,并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湿式氨法在治理二氧化硫污染的同时又可去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污染,对减排温室气体、进一步适应环保的更高要求有着重要意义。目_随着国内部分氨法脱硫项目的成功使用,氨法脱硫将

44、越来越广泛的成为未来我国脱硫市场的主要技术。 1. 5本课题研究内容本课题以小型燃煤锅炉为基础,主要研究了湿式氨法对十小型燃煤锅炉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技术。通过对燃煤锅炉烟气量的计算建立合理的脱硫系统理论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该理论模型进行模拟,检验系统的合理性。在模拟检验的基础上,设计了脱硫系统的实物模型。最后,结合实际小型燃煤锅炉烟气进行了单因素和复合因素的脱硫效率实验,利用SAS软件和Design-Expert软件分析实验数据,最终得出一套适用与小型燃煤锅炉氨法脱硫的新技术以及最优脱硫系统运行参数。研究路线如图1.1所示。 2氨法脱硫反应机理2. 1吸收机理 氨法脱硫技术原理是采用

45、氨水为脱硫吸收剂,与进入吸收塔的烟气接触混合,反应生成业硫酸钱,再被空气氧化生成硫酸钱溶液后,经过蒸发结晶、干燥后制得化学肥料硫酸钱。其化学反应式下: NHS+Hz0+SOz二NH4HS03 2NH3+Hz0+SO2=(NH4)z SO3 (NH4)zS+Hz0+2SO2=NH4HS 生成的业硫酸钱对SOZ有更好的吸收性能。该脱硫技术实质上是以循环生成的(NH4)2 S03不I INHHSO水溶液吸收SOZ的过程。随着NHHSO比例的增大,溶液的吸收能力降低,此时必须补充氨水,将NHHSO转化成(NH4)2503 NHS+NH4HS03 = (NH4 ) z S03 生成的业硫酸钱再被烟气中的氧气氧化成(NH4)2S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