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教案及说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的意义教案及说课.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比的意义 授课教师:周晓东教学内容:教材4647页内容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经历从现实生活抽象出简单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2、能正确第读、写比,并回正确地求比值。3、掌握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4、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探究意识,体验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的乐趣。5、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快乐,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并会正确地求比值。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情感铺垫师:同学们,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你感受到快乐了吗?师:那就开始我们的快乐之旅吧!二、 创
2、设问题情境1、 师:2008年是奥运年,在29届奥运会上,中国健儿表现相当的出色,最终我国以51枚金牌数高居金牌榜,下表就是在本届奥运会上金牌位居前五位的国家。对于中国和美国的金牌数,同学们可以怎样表示两国的金牌数呢?名次国家及地区金牌银牌铜牌总计1中国5121281002美国3638361103俄罗斯232128724英国191315475德国16101541学生自由发言:生A:51-36表示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生B:5136表示中国金牌数是美国金牌数的多少倍。生C:3651表示美国金牌数是中国金牌数的几分之几。2、 师:其实两国之间的这种金牌数关系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概念来描述,你们想
3、知道吗?师: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比的意义。(板书课题)三、 新知探究1、 教学比的意义(1)、教学同类量的比师:其实中国的金牌数是美国金牌数的一又三十六分之十五倍,也可以说中国金牌数与美国金牌数的比是51:36。 同样 可以说美国金牌数与中国金牌数的比是36:51。师:生活中这种同类量的比还有很多,例如我班有23名男生,21名女士,就可以说男生与女生的比是23:21,还可以说女生和男生的比是21:23。师:那我班女生与全班学生人数的比又是多少呢?(生回答)师:生活中这样的同类量的比还有很多,谁能列举一下。(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课件出示:小汽车行驶示意图师:这里小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除
4、了用速度表示他们的相除关系,还可以用比来描述,可以说小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比为100:2,还可以说时间与路程的比是2:100。师: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不同类量的比。(总价与数量、总产量与单产量等等)(3)、归纳比的意义师:通过刚才的例子,说说什么是比,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小组交流汇报:(板书:两个数像除又叫两个数的比。)2、 教学比的写法、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1)、认识“:”师:其实两个数的比有更为简单的写法,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比号,(板书:“:”)你认识吗?在数学中这就是比号,51比36可以记作51:36。完成其他比的记作。(2)、明确比的各部分名称。师:比号前面的数叫
5、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根据黑板上的比说说各部分的名称。课件出示一组比,说说各部分的名称(指名说)师:你能说出它的比值吗?你是怎么求的?师:如何求比值?(有前项除以后项)师:比值通常是什么数?(分数、小数、整数)(4)、求比值。0.7:0.35 2/3:1/63、教学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师:其实100:2也可以写出100/2的形式,但仍读100比2,在表示比的时候不能读做二分之一百。(1)、引导学生思考,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完成表格)(2)、汇报。强调“相当于”(3)、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除数、分数的分子都不能为零)四、挑战学习目标师:我
6、们今天学习的比跟下面讲的比一样吗?出示:1、第47届世乒赛,王励勤以4:3战胜对手,夺得冠军。 2、篮球比赛甲队3:0打败乙队。讨论、汇报。(这里的比只表示哪一队对哪一队的比赛,各得多少分,不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比关系,它只是借用了比的形式,是比较两队得分多少,不表示相除关系。)五、 达标怜惜1、火眼金睛(1)、45可以说成4比5,比值是0.8。( )(2)、星期二,我们六年一班实到人数43人,缺勤1人,缺勤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1:43。( )2、写出比值是1/3的比。3、填空(1)、如果甲数是乙数的5倍,可以说成( )与( )的比是( )。(2)、1克盐溶于20克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 )。
7、4、拓展提高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说他与爸爸的身高比是1:173对吗?六、 课堂总结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七、 布置作业教材49页2、3题。板书设计: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51比36 记作 51:36=5136=136比51 记作 36:51=3651=100比3 记作 100:2=1002=50 前项 后项 比值比的意义说课材料一、教材分析: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意义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
8、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比的意义是由除法发展而来的,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因为如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让学生在经历从现实生活抽象出简单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2、能正确第读、写比,并回正确地求比值。3、掌握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4、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探究意识,体验到自
9、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的乐趣。5、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快乐,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并会正确地求比值。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运用知识之间的联系,在除法的基础上教学比的意义,目的使学生对比有整体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理解比的意义。三、说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激趣引入利用刚刚结束的29届奥运会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
10、中学习、探究。体验学数学的快乐。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究1、教学比的意义第一步先让学生根据中国和美国金牌数探求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列的出发算式,明确两个量 的比,启发学生思维,展开“比的意义”的教学活动。知道了比的意义后,让学生运用新知识说说生活中存在的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放手让学生思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举例。加深对同类量的不和不同类量的比的理解,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2、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求比值的方法及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对于比的各部分名称没有什么悬念直接告诉学生,然后引导学生介
11、绍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后,并引导学生应用方法,计算比值,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对于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则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服务者,避免老师扶得过多,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汇报时,用“相当于”一词来说明比、除法、分数的联系,促使了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3、巧解比赛中的比分,加深学生对比的认识。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分清数学中的比与比赛中的比的不同,提高学生对比的意义的认识。激发学生认知的冲突,加深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三),巩固所学,交流比在交流比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练习,目的在与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12、。以便因材施教。同时把疑问留给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课下的探究欲望。把学生学习乐趣拓展到课外。(四)、课堂总结,感受成功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总结,相互补充,及时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对他们的回答给与表扬和鼓励;收获真不少!一节课收获这么多,真是件快乐的事情!倡导我学习我快乐的学习理念,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只要自己认真主动学习,每节课都有新收获。可谓是;收获多多,快乐多多!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五)、作业布置,体现分层作用布置注意层次性,可适当增加选做题,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对极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适当放宽要求,降低难度。增加其学习的信心,促使其不断进步。四、教学反思本节
13、课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本节课我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入手,通过复习同类量相除,不同类量相除的内容,引出“比”的概念,培养了知识迁移能力。在理解比的意义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比的意义,使学生不仅获取了新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课后练习,重在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时反馈了学生掌握概念的情况。 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教学中的教与学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由于“比的意义”内容繁杂,在一开始,根据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比,初步感知比,使学生对比感兴趣,非常乐意探究知识,巧妙地导入新课。在出示例题后,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去研究、探索、讨论、概括、总结,实现了自主学习,这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 总之,一节课我本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放手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