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131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红岛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7231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18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72131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红岛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472131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红岛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472131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红岛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472131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红岛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472131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红岛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72131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红岛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72131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红岛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472131-2008年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红岛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红岛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红岛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八年九月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红岛校区建设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三、项目建设地点青岛市北高新区(胶州湾新产业基地),青岛市红岛北部四、项目法定代表人及联系人项目法定代表人:王佐凯联系人:牟峰:0532-82629366 13963986741五、项目主管部门青岛市海洋渔业公司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

2、主要依据包括:1.中发(1999)9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 3.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高级技工学校标准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27号)4.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关于委托山东省工程咨询院编制该校红岛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5. 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发展规划6.国家和山东省有关政策、法规、规划7.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规定8.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基础资料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本报告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一、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二、在校生规模及专业设置三

3、、校址选择及建设条件四、工程技术方案五、环境保护及节能六、项目实施进度七、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第四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表11序号指标单位数量备注一学校规模1在校生人2000为红岛校区在校生人数2占地面积亩89已征地二专业设置专业个6三教职工人数人150其中专任教师人110四校舍建筑面积60000五绿化1绿地率%2绿地面积亩六建设投资万元11317.941工程费用万元6856.12其他费用万元3665.823预备费万元631.32七建设期年2第五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以培养航海运输、远洋渔业和港口服务等行业所需中、高级技

4、能人才为主的综合性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建校50年来,办学成绩显著,为机械制造、远洋航海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位于青岛市市南区菏泽二路,小港湾畔,现有在校生3900人。由于省内外市场对机械制造、航海运输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学校发展前景广阔,为满足社会的需求,该校招生人数逐年递增。但现有校区占地面积仅有167.8亩,建筑面积不足8万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均达不到有关标准要求;校区周围为密集居民住宅区,给教学和学生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校区面积狭小,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因此,扩建校区另外,为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学校竞争力,学校经反复研究决定建设红岛校

5、区。红岛校区位于青岛市北高新区北部,占地面积89亩(已征地),按在校生规模2000人进行规划设计,校舍总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建设暂定为2年。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为11317.94万元,其中工程费用6856.1万元,其他 费用3665.82万元,预备费631.32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164.7万元。资金来源:全部资金由青岛市海洋渔业公司自有资金解决。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第一节 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发展概况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始建于1958年,由山东省水产局批准成立,原名“国营山东省青岛水产公司技工学校”。1962年,因国民经济调整,学校停办;1978年,山东省计委批准恢复办学,

6、时名为“青岛海洋渔业公司技工学校”;1999年,经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更名为“青岛海洋技术学校”;2001年学校被评为省级重点技工学校;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2008年被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认为高级技工学校。学校行政主管部门为青岛海洋渔业公司,隶属于山东省水产企业集团总公司,是全国唯一一所以培养航海运输、远洋渔业和港口服务等行业所需中、高级技能人才为主的综合性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学校主校区位于青岛小港湾畔,临海而立,校园环境优美整洁。总占地面积7.9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在团岛及菏泽二路设有两处分校区,并在青岛市海洋科技开发工业园(红岛)规划建设在校生规模达2

7、000人的新校区。学校有完整的教学及生活配套设施,建有航海、动力操作、焊接、数控、制冷、机加工、钳工、电气智能等15处综合性实习车间和实训室;配备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8处,大型微机室6处、语音室3处,有实习船舶6艘。学校现有教职工近230人,还长期聘请20多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专业课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目前,全日制学历在校生3900余人,在全国多处有合作办学单位,注册学生5000余人。多年来,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铸优质教育品牌”的办学思想,努力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

8、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增强学校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多次被授予省、市级职业技术培训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同时还被确定为市促进就业培训基地、市劳动预备制培训基地、市“金蓝领”技师培训基地及市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及山东省技能扶贫定点学校和山东省职业院校“双证互通”试点学校。按照“面向市场、突出特色、提高层次、保证质量、优质就业”的办学方针,学校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技工教育品牌,建立起了适应社会和市场发展的新型办学模式,具备了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和高职高专三个层次的办学能力。目前,中职部学历教育设航海类、船舶工程类、机电工程类、商贸类共14个中、高级工专业;高职部设船舶工程技术、船舶安全技

9、术管理等6个专业。其中,远洋驾驶、远洋轮机被认定为名牌专业和重点专业。此外,学校还承担青岛市技工学校体育中心教研组和焊接中心教研组教研工作。学校于2004年开始与西部合作办学,近年来先后与新疆、内蒙古、河北、甘肃、黑龙江、吉林等五省区部分欠发达市县签订联合办学协义,为这些地区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近千人。同时2005年开始承担山东省技能扶贫任务,每年为临沂、德州两地贫困地区定向培养学生140人。学校与青岛市知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资及合资企业建立了就业安置渠道。多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学生所掌握的技能,能够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岗位需要,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保持在98%

10、以上。许多优秀的毕业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已成为这些企业的船长、轮机长、项目负责人或中坚力量。今后,学校将继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把学校建成海洋特色鲜明、专业结构合理、人才质量过硬、办学水平突出的品牌名校。项目法人简介:王佐凯,男,中共党员,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1965年生,1988年自烟台师范学院毕业分配至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工作,2005年获西安交通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历任教师、团委书记、教务处副主任、办公室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第二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是全国唯一的一所海洋专业高级技工学校,担负着

11、向全国航海运输、远洋渔业企业培养和输送海洋、航海专业高级技能人才的重任,建校50年来,为我省培养了近万名专业技术人才,为我省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几年该校在省劳动厅、省渔业厅及青岛市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各方面有了较大发展,毕业生供不应求,但在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等诸方面难以满足省委、省府以及市场发展对学校的要求,也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规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占地面积过少,无发展空间。目前,学校仅占地 亩,生均占地只有0.028亩(按在校生3000人计),离国家规定的标准相差甚远;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不含教工宿舍),生平均约8平方米,离国家规定的标准也有很大差距。学校担负

12、着海洋专业高级技能人才的重任,而现有的办学条件尤其是办学场地的狭小使该校难以满足海洋行业急需高级技工的需求,因此建设新校区成为当务之急。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红岛校区建设工作得到了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青岛市于今年2月14日专门主持召开了青岛市国土局、规划局等有关部门参加的新校建设用地协调会,决定采取政府划拨的方式在青岛市东部新区做为学校红岛校区建设地点,并纳入青岛市建设总体规划。该校主管部门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对学校红岛校区建设工作也非常重视,厅领导多次专题听取学校汇报,并以鲁劳社函(2004)51号文对该校红岛校区建设征用土地问题做了批复。目前,红岛校区建设前期各项工作进展顺

13、利,已完成新校校址的定位、现状图的测绘,学校建设资金问题已得到落实。为切实搞好红岛校区建设工作,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专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筹建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并已就征地问题与土地部门、规划部门进行了多次协商,主要问题基本达成一致。为较快新校区的建设步伐,因此委托山东省工程咨询院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符合国家关于加快发展高技能人才教育和培养的要求。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我国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14、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将愈加凸显。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对于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经济建设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出发,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我国必须在提高亿万劳动者整体素质的同时,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职业培训事业发展,多渠道、多形式地培养大批适应现代化生产和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十一五”时期,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

15、设主要目标是: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快培养一大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到“十一五”期末,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1亿人,高级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格局。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在全国继续组织实施国家高技

16、能人才培养工程。按照国家五大经济带分布,与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发展战略,以及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相结合,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特点,有重点地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实施 “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重点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精湛技艺的技师、高级技师。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具体体现,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二、是学校与时俱进、参与社会竞争的需要要把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建成一流学校,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除

17、了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强有力的管理外,还要有较大规模的校舍,高水准的教学设施及先进的教学设备。学校要发展,扩大办学规模,参与社会竞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强。校园面积是体现学校综合实力的最重要标志之一。目前该校校区位于小港湾畔,校园面积狭小,四周为密集居民区,已没有扩建空间,很难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及影响力,学校的发展前景将受到很大限制,因此,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决定在青岛市北高新区建设红岛新校区,有利于学校提高教学和实训水平,培养更多高级技术人才,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参与社会竞争的需要。第三章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第一节 生源情况及市场预测到2010年,青岛、烟台、威海三市制造业增

18、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94%,胶东半岛建成世界级制造中心,山东成为现代制业强省。相对于这个重要的战略规划,目前我省每年需要技工40万人,而缺口每年在30万人以上。从全省各地劳动力市场调查情况看,制造业技术工人供不应求,严重短缺。济南市劳动力市场统计,去年第四季度制造业登记需求人数为5631人,数量居16个行业之首。潍坊市劳动力市场调查,供不应求的职业中,车工、钳工居第二位,从工种来看,全省仅数控机床操作工缺口就达五六万人。据有关消息,青岛一家企业以年薪16万元聘请一位高级模具工。从技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可看出技术工人的短缺。连续几年来,全省各类技校毕业生十分抢手,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

19、高达98%以上。不仅总量短缺,结构也很不合理,技能水平偏低。统计显示,目前全省企业职工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技术工人的比重仅为6%,低于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与发达国家30%至40%的水平相比差距更大。另外,我们对技术工人的技能鉴定标准和手段都低于国际水平。省人事、劳动部门曾做过推算,按近几年我省第二产业产值增长幅度,以及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的增加幅度,全省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年均净增50万人左右,加上因自然减员,下岗失业等需要补充的人员,全省每年需补充职工80多万人,其中制造技术工人至少需要补充40万人。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原则学校发展规划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

20、建议及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学校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宏观要求,制定了“十一五”期间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竞争力和办学规模。学校的在校生达5000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3000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500人,短期培训年均2000人(折合当量500人)。以高职培训为骨干,以技校高级工培训为主体,以短期培训为重要补充,保持学历班规模基本稳定,重点扩大培训项目与范围,提高培训层次与水平。继续围绕海洋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层次。专业建设以“远洋运输、船舶修造、港口服务、机械制造”等行业为依托,调整专业层次和内涵,突出海洋特色,围绕社会和市场需

21、求设置专业。专业建设纳入海事局系统的职务船员评估认证范围,培养目标提升到以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为主、中级技能人才为辅、高职与中职并举、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重的职业技术教育层次。 第三节 在校生规模目前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现有在校生3900人,其中机械制造业等陆上专业在校生1600人。近几年,每年新生入学人数都稳定在900人以上,其中2007年招生940人,2008年招生1000人。从近三年的形势看,生源充足,毕业生供不应求。劳动部印发的高级技工学校设置标准(修订版)(劳部发200727号)要求:学校办学规模应与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在校生规模达2000人以上,其中,高级工班在校生3年内达到8

22、00人以上。开展各类职业培训每年不少于1000人次,其中企业在职职工高级工及以上培训规模每年不少于500人次。根据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从我省制造行业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建校资金筹措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综合考虑,拟定红岛校区建成后学校在校生总体规模为2000人。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一、规划建筑面积的计算根据拟定的办学任务和目标,该项目建成后,红岛校区在校生规模将达2000人。由于国家对高级技工学校没有统一的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因此参照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标准计算。计算普通高等学校校舍规划建筑面积的主要依据文件是国家建设部、国家计委和国家教委联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

23、)245号文),文件中详细规定了对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风雨操场、校行政用房、系行政用房、会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工食堂、生活福利及其它附属用房等十一项指标的计算方法。下面根据文件规定的计算方法(专科、工业类)对学院的校舍规划建筑面积进行估算:1.教室:规划建筑面积=3.532000=7060(平方米)2.图书馆:规划建筑面积=1.892000=3780(平方米)3.实验中心:规划建筑面积=9.592000=19180(平方米)4.校、系行政用房:规划建筑面积=2.262000=4520(平方米)5.学生宿舍:规划建筑面积=6.52000=13000(平方米)6.会堂:规

24、划建筑面积=0.642000=1280(平方米)7.学生及教工食堂:规划建筑面积=1.542000=3080(平方米)8.生活福利设施:规划建筑面积=3.642000=7280(平方米)9.风雨操场:规划建筑面积=0.602000=1200(平方米)以上校舍规划建筑面积合计为60380平方米, 劳动部印发的高级技工学校设置标准(修订版)(劳部发200727号)要求:“建筑面积一般不少于5万平方米(不含教职工宿舍等非教学用房),其中实习、实验场所建筑面积不少于1.5万平方米。” 学校根据发展规划的要求,并结合实际需要,确定本项目实际建筑面积为60000平方米,其具体建设内容如下表:第四章 校址选

25、择与建设条件校址选择一、校址选择的基本原则1.适宜的周边环境,有利于学校社区社会的互利互补;2.少占或者不占农田,尽量利用丘陵山坡;3.为学校扩建留有空间;4.少投入、早建成。二、校址选择的具体要求1.尽量依山傍水,有适宜的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2.有良好的自然技术条件(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3.充足的土地面积与适宜的形状。4.方便的基础设施:对外交通、运输、通讯、水源、电源、三废处理等。三、校址选择根据校址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对青岛市周边地区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在青岛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反复比较和筛选,现已确定在位于红岛

26、的青岛市北高新区(胶州湾新产业基地)北部。该地点的具体情况分析如下:(一)有利条件:1.自然环境好。新校所处的位置是青岛市总体规划中文教区内,自然环境优良,周围没有任何污染源,空气显润格外新鲜,同时也没有任保燥声,而且校址的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十分优越。2.符合城区发展规划。根据青岛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市区东部将规划为文教区,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的新校址就在此规划范围之内,符合国家用地政策及青岛市城发展总体规划。3.交通便利。4.当地政府支持,群众拥护。学校入驻将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热情欢迎,积极性很高。学校的入驻对双方发展都有利,必定会达到双赢的效果

27、。青岛市政府专门召开协调会,要求各方面大力支持,并以优惠价格向学校出让土地。(二)不利条件:场地占地面积89亩,总面积狭小,学校未来发展空间受限制。场地低洼,北部有大片水塘,土地平整工程量很大。地形呈长方形,纵深度不够,不利总平面布局拟选校址离原校址较远,短期内部分教职工上下班需乘班车,交通费用开支增大。第二节 建设条件一、地理条件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全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含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

28、城阳、黄岛七区)1102平方公里,所辖胶州、胶南、即墨、平度、莱西五市9552平方公里。二、自然条件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陷,其中,山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5.5,丘陵占25.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全市海岸分为岬湾相间的山基岩岸、山地港湾泥质粉砂岸及基岩砂砾质海岸等种基本类型。 浅海海底则有水下浅滩、现代沁下三角州及海冲蚀平原等。山脉:全市大体有3个山系。东南是崂山山脉,山势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从崂顶向北绵延至青岛市区。北部为大泽山(海拔736.7米,平度境内诸山及莱西部分山峰均属之)。南部为大珠山(海拔486.4米)、小珠山(海拔724.

29、9米)、铁橛山(595.1米)等组成的胶南山群。市区的山岭有浮山(海拔384米)、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岛山(海拔128.5米)、信号山(海拔99米)、伏龙山(海拔86米)、贮水山128.5米等。河流:市共有大小河流224条,均为季风区雨源型,多为独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33条。按照水系分为大沽河、北胶莱河及沿海诸河三大水系。海域:全市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为862.64公里,其中大陆岸线730.64公里,占山东省岸线的1/4强。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主要是崂山湾、王哥庄湾、青山湾、太清湾、流青河湾、崂山口、沙子口湾、麦岛湾、浮山湾、太平湾、汇泉湾、前海湾、(

30、又称栈桥湾)、胶州湾、唐岛湾、灵山湾等32个海湾。海岛:全市有海岛69个。其中,小青岛、小麦岛、团岛、团岛鼻岛、黄岛的吉岛是人工陆连岛,只有63个岛四面环海。69个海岛绝大多数距离大陆不超过20公里,最远的千里岩岛,距陆约64公里。在这69个海岛中,只有10个海岛有固定居民。气候: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市区年平均气温12.2。全年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1;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2。降水量年平均为775.6mm,春、夏、求三级雨量较

31、多。年平均气压1008.0mm,年平均风速5.3m/s,以南东风为主导风向,年平均相对湿度73%,7月份最高,为89%;12月份最低,为68%。青岛海雾多频,年平均浓雾51.3天,轻雾108.2天。三、青岛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07年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786.52亿元,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3.59亿元,下降2.6%,第二产业增加值1953.55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1629.38亿元,增长18.8%。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5.7:52.3:42.0调整为5.4:51.6:43.0。宏观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7年全市

32、财政总收入实现1070.5亿元,增长38.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2.58亿元,增长29.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21.18亿元,增长35.6 %。税收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国税系统组织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577.09亿元,增长16.7%;地税税收收入182.27亿元,增长27.7 %。宏观经济景气保持高位运行,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年末达到154.01,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60.18。三、配套条件1.供电建校期间的临时施工用电附近变电站35KV供电线路引线解决,学校建成后,校内将建专用变配电室,供学校各部门用电。2.供水学校建设

33、时可利用校区内原农用井供水。建成后,以市政供水为主,校园内自备井做为备用。3.供暖由青岛市开源热力公司提供。4.交通青岛市对外交通联系较为便捷。校区位于红岛峤栋路东侧,四周道路畅通,连接环胶州湾高速公路,距青岛市中心有40分钟路程,交通便利。第五章 设计方案第一节 校园占地面积的确定校园占地面积是确定学校建设规模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规划,并经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及青岛市政府同意,红岛校区建成后,容纳在校生2000人,设置机电、机械制造和加工等工程技术类专业。红岛校区将按照在校生2000人的规模对用地进行规划、设计。目前,国家对高级技工学校校区的用地标准,主要是参照劳动部印

34、发的高级技工学校设置标准(修订版)(劳部发200727号)要求:“占地面积(不含教职工宿舍等非教学用房区域)不少于6.6万平方米(约100亩),建筑面积一般不少于5万平方米(不含教职工宿舍等非教学用房),其中实习、实验场所建筑面积不少于1.5万平方米。经学校与青岛市有关部门协商,将城阳第十一中学现有校区改为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红岛校区,总占地面积89亩(59363万平方米)。用地不足部分,将在以后进一步解决。第二节 总平面布局一、平面布局原则1.学校总体规划要符合国家和教育部有关规定、指标、规范和标准,实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2.平面布置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3.应合理控

35、制校园占地面积。校园内师生课间交往以步行为主,一般课间活动时间不超过10分钟,故教学区应尽量位于校园中心。4.应充分利用地形,避免大量挖填土方,解决好满足各类建筑总体设计的功能要求与节约用地和投资的矛盾;同时也要考虑日照、通风、防火及道路、绿化、环境等技术要求。因此,要结合本项目地形特点,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布置方式和处理手法,有效地组织建筑空间和丰富建筑造型,创造出一个高低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与山势起伏、绿树掩映相配合的新时期学校建筑风貌。5.校园内不允许有架空高压线通过。二、功能分区根据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办学任务及目标,按功能将校园做如下划分:(1) 教学中心区。包括校行政办公楼

36、、礼堂、图书馆、教学楼等。(2)实习区。包括实习车间及实验楼等。(3) 生产后勤区。主要包括后勤供应管理机构,水、热、电等供应,三废处理、各类仓库及露天场地等。(4) 文体区。包括文体活动中心、小型运动场等。(5)学生生活区。包括学生宿舍、食堂、集中绿地、福利与服务设施。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及地形特点,红岛校区具体功能分区如下:1.主入口设在北部, 寓意“人才辈出”,设入口草坪广场,也是城市空间与校园空间的过渡,满足观景、停留、休闲等功能,具有接纳、形象、关爱等意象。2.教学区:教学主楼、办公楼、图书馆三个建筑物围合,形成中国传统的建筑布置模式。3.办公区:设在入口广场侧,对内对外联系比较方便,避

37、免外来公务人员车辆对教学区的干扰。周围设立大面积的绿化,环境优美,并起到与其它功能分区避免相互干扰的作用。4.生活区:学生公寓设立在学校中部偏西,与教学区现绿化相隔,公寓东部设食堂,以满足学生就餐需要。设立次入口,便于后勤人员以及教工宿舍人员的出入,避免对教学区的干扰。5.实践区:在基地的西北设活动区,与各区以绿化带隔离。可为学生提供思考、静读、实习的场所,大面积的植物种植是学校的“绿肺”,为校园提供新鲜空气。三、教学中心区布局方案:1.教学中心区是学校的核心,主要包括教学楼、图书馆、礼堂、校行政用房等。中心区布局应力求紧凑,并留有扩展余地,凡与教学中心区无关的设施,均不宜设于该区。2.本项目

38、可将教学楼或行政用房作为学校的主楼,两侧为图书馆或礼堂,以衬托学校主楼。3.一般情况下,建议该区建筑密度为2025%,建筑面积密度为80120%,故该区建筑以多层为宜,以利于师生换课时疏散便捷。4.主楼应沿门前道路南侧红线后退100150米,并正对学校主大门,以形成视觉上的纵深感。主楼前为广场、绿地和喷水池,作为全校庆典集合用。5.教学中心区交通组织步行为主。区内应留有方便的消防车道以及适量客车停车场,服务性机动车道应设于该区之外。6.教学中心区室内外应设置各种类型、大中小相结合的交往与活动空间。为美化洁净环境,应有良好的户外环境设计,如绿地、水池、座椅以及雕塑小品等。四、交通组织学校道路系统根据功能分区以及周围的用地布局、环境,划分为三级。1.一级道路一级道路主要是校园内各功能分区与外界联系以及互相联系的载体,主要考虑各机动车、非机动车与人的出行需要。道路宽20米,其中车行道宽14米,两侧人行道各宽3米,路质为沥青或水泥。2.二级道路二级道路主要是各功能分区内相互联系、搬运物品、防火救助的需要。路宽7米,不设人行道,路质为水泥。3.三级道路一般为23米宽,主要是学生学习、散步、休息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