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短信的家庭智能电子开关.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7388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7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短信的家庭智能电子开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短信的家庭智能电子开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短信的家庭智能电子开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短信的家庭智能电子开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短信的家庭智能电子开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短信的家庭智能电子开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基于短信的家庭智能电子开关.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泉 州 师 范 学 院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基于短信的家庭智能电子开关物理与信息工程学 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专 业 07级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副教授 完成日期 2011年4月 教务处 制基于短信的家庭智能电子开关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指导老师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厂家和商家推出很多智能化的家用电器,例如:自能电饭煲,自能电冰箱,空调等。然而这些大部分都是居于定时的智能控制,很多已经没办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基于此,提出了一套基于短信平台的家庭智能开关的方案来实现对家用电器的控制。该方案借助于庞大的GSM网络优势,实现开关自

2、动控制,通过GSM用户可随时随地控制家用开关。让用户真正感受到了“智能化”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舒适和安全。【关键词】家庭智能开关;STC89C52;继电器;TC35引言41 GSM技术51.1 GSM系统的特点51.2 GSM系统的基本构成51.3 GSM网络信令与协议62 总体设计方案62.1 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62.2 系统设计的思路63 硬件设计73.1 单片机73.2继电器83.3 TC35模块93.3稳压电源103.4整体设计114 软件与调试114.1 硬件调试114.1.1 继电器部分的调试124.1.2 单片机最小系统及下载部分的调试124.1.3 GSM模块的调试124.2 软

3、件部分的编写134.2.1 单片机控制GSM模块程序部分的编写144.2.2 主程序的编写175 设计总结及感受17致谢18参考文献:19附件21引言近年来,随着电子产业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需求、竞争、科技三大动力的推动,通信业正在经历一场巨变,以数据、话音、视频为基础的新型电信业务层出不穷且发展迅猛。相应的各种自动控制系统也迅速发展起来,层出不穷的智能电子产品也已经深入平常百姓家,从生活到工作大大小小皆可使用智能产品。例如:家用电饭煲,可定时自动煮饭,为在外工作人员节省做饭的时间;智能路灯,可定时可光控等。但是,这些智能很多已经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社会。GSM(Global system

4、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系统是目前基于时分多址技术的移动通信体制中最成熟完善、覆盖面最广、功能最强、用户最多的移动通信系统,基于现有GSM短信息功能(SMS,Short Message Service)的家庭开关自动控制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无需单独组网,运行安全稳定,具有运行灵活结构简单、经济,非常适合家用1。在这移动通信网络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确立了“基于短信的家庭智能电子开关”该课题。课题中采用了STC89C52为控制核心,配以继电器控制,对家庭普遍使用的排插进行改装;采用西门子TC35及其外围电路构成无线监控通讯终端,利用GSM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对家用排插

5、进行远程控制。对于本次课题,具有以下优点: 可以实现无线远程传输与控制 :GSM的功能完善、覆盖面广,使得远程控制得以实现。 实时性、实地性:利用GSM组成的监控系统,可以进行对家用排插的实时控制,及时做出相应反应,借此来实时控制家用电器以及其他设备,例如:家用电饭煲,家用空调,家用电扇等等,让用户可远程控制,人在外却如同坐在家里。当然也可以用在其他可用的地方,省时又方便。 安全、经济:利用现有网络,无需单独组网,运行安全又经济。1 GSM技术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系统是欧洲在20世纪80年代设计、1992年开通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

6、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就是众所周知的GSM,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移动电话标准。1.1 GSM系统的特点GSM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开放式结构,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通信系统,他具有下列主要特点:1) GSM系统抗干扰能力较强,系统的通信质量较高。2) GSM系统具有较强的鉴权和加密功能,能确保用户和网络的安全需求。3) GSM系统采用FDMA/TDMA及调频技术,频率重复利用率较高,同时它具有灵活方便的组网结构,可满足用户的不同容量需求。4) GSM系统除了可以开放基本的话音业务外还可以开放各种承载业务、补充业务以及与ISDN相关的各种业务。5) GSM系统由几个分系统

7、组成,各分系统之间都有定义明确且详细的标准化接口方案,保证任何厂商提供的GSM系统设备可以互连。同时,GSM系统与各种公用通信网之间也都详细的定义了标准接口的规范,使GSM系统可以与各种公用通信网实现互联互通2。1.2 GSM系统的基本构成GSM系统由一系列功能单元组成,基本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图1 GSM系统组成(1)网络子系统NSS(交换子系统SS )网络与交换子系统包括实现GSM的主要交换功能的交换中心以及管理用户数据和移动性所需的数据库,有时也称之为交换子系统。NSS可分为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HLR、访问用户位置寄存器VLR、鉴权中心AUC、设备识别寄存器EIR。

8、(2)基站子系统BSS基站子系统包括基站控制器BSC、基站收发信机BTS。BBS是在一定的无线覆盖区中由MSC控制,与MS进行通信的系统设备,他主要负责完成无线发送接收与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3)操作维护子系统OSS操作维护中心OMC主要对整个GSM网络进行管理和监控。通过它实现对GSM网络内部各种部件功能的监视。系统的自检、报警与备用设备的激活、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处理、话务量的统计和计费数据的记录与传递,以及各种资料的收集、分析与显示灯功能3。(4)移动台子系统MSMS是整个系统中直接由用户使用的设备。在GSM系统中,物理设备与移动用户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用户所有信息都存储在SIM卡上,系

9、统中的任何一个移动台都可以利用SIM卡来识别移动用户。移动台有自己的识别码IMEI,称为国际移动台设备识别号,每个都是唯一的。1.3 GSM网络信令与协议根据电信网开放系统互连模式OSI的概念,把协议按其功能分成不同的层面:OSI第一层是物理层:物理层有两种作用:一是传送客户的业务信息,包括话音和业务;二是在系统的各实体之间传送信令信息。OSI第二层是链路层: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信令单元的定界和定位、差错检验和纠错、信令链路差错率监视和流量控制。 OSI第三层是网络层: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负责系统的控制和管理,把客户和系统控制过程的特定信息按一定的协议分组安排到指定的逻辑信道上来。 OSI第三层

10、以上是应用层:其协议与涉及的功能实体有关。2 总体设计方案2.1 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1)可以进行GSM通信:该设计要求可使用TC35模块与手机或者PC机之间进行相应的通讯。2)与单片机连接进行控制继电器:单片机可以通过与TC35连接,对GSM模块所接收的信息进行识别,并且实行相应的操作,分别对各个继电器进行通信。3)要求对本设计进行安全装备:基于本设计是通过通信来控制排插以此控制家电的使用,因此本设计需对该装置进行安全的措施。2.2 系统设计的思路继电器驱动电路 89C51单片机系统TC35模块排插 漏电 保护 器插头5V供电图2 总体设计框图如图2所示系统将电源接头通过漏电保护器将零线火线分

11、别接与继电器与排插的相应接口连接。通信控制端有TC35模块通过GSM网络与单片机连接,并由单片机的控制IO口来控制继电器。用户可通过手机发送相应的指令控制相应的继电器,以此控制相应排插口上电器的工作状态。3 硬件设计3.1 单片机系统控制部分采用STC89C52作为控制芯片,如图3-7所示。STC89C52是一种带8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檫除只读存储器的低电压,高性能COMOS8的微处理器,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4】。设计选用STC89C52可靠性高,性价比高,选用40脚的单片机确保了I/O不会过少,而导致系统扩展出现困难;

12、看门狗对系统提供保护功能,当系统发生故障而超过设置时间时,电路中看门狗将通过RESET 信号向CPU 做出反应,保密性能佳;只需使用MAX232进行电平转化,通过串口与PC机连接,通过调试助手清楚地观察一些数据的变化。52类型的单片机的内存也相对较大,足以应付日常编程程序的大小。图3为单片机与PC机的串口及下载部分。图4为STC89C52外部框图与总控制电路。单片机通过P3.0与3.1口与MAX232的Rlin与Rlout连接,PC机通过rs232及MAX232与单片机连接实现数据的写入。STC89C52的主要特性如表1所示:兼容MCS51指令系统8K可反复擦写Flash ROM32个双向I/

13、O口256x8bit内部RAM3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中断时钟频率0-24MHz2个串行中断可编程UART串行通道2个外部中断源共6个中断源2个读写中断口线3级加密位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软件设置睡眠和唤醒功能表1 STC89C52主要特性 图3 下载部分及串口图4 STC89C52的外部电路3.2 继电器继电器是当输入量(或激励量)满足某些规定条件时,能在一个或多个电器输出电路中产生预定跃变的一种器件。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

14、、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5。继电器主要产品技术参数如

15、下:1、额定工作电压是指继电器正常工作时线圈所需要的电压。根据继电器的型号不同,可以是交流电压,也可以是直流电压。2、直流电阻是指继电器中线圈的直流电阻,可以通过万能表测量。3、吸合电流是指继电器能够产生吸合动作的最小电流。在正常使用时,给定的电流必须略大于吸合电流,这样继电器才能稳定地工作。而对于线圈所加的工作电压,一般不要超过额定工作电压的1.5倍,否则会产生较大的电流而把线圈烧毁。4、释放电流 是指继电器产生释放动作的最大电流。当继电器吸合状态的电流减小到一定程度时,继电器就会恢复到未通电的释放状态。这时的电流远远小于吸合电流。 5、触点切换电压和电流 是指继电器允许加载的电压和电流。它

16、决定了继电器能控制电压和电流的大小,使用时不能超过此值,否则很容易损坏继电器的触点。选择继电器时首先要了解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能提供的最大电流,其次是被控制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最后是被控电路需要几组、什么形式的触点。选用继电器时,一般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可作为选用的依据。控制电路应能给继电器提供足够的工作电流,否则继电器吸合是不稳定的。图5 继电器驱动电路本次设计选择控制电压为5V,被控制电压为250V 10A。由于单片机的IO口的输出电流很小只有4-20mA,驱动不了继电器使其工作,所以需要用三极管放大来驱动。具体驱动电路图5所示。当三极管由导通变为截止时,继电器绕组感生出一个比较大的自感电压它

17、与电源电压叠加后加到控制继电器线圈的三极管的e、c两级上,使其发射结有可能被击穿。为了消除这个感生电动势的有害影响,在继电器线圈两端反向并联抑制二极管,以吸收该电动势。自感生电压与电源电压之和对二极管来说确实正向偏压,使其二极管导通形成环流。感应的高电压就会通过回路释放掉,保证了三极管的安全。同时因为IO口的电流极小,以此在IO口的输出端加一个上拉电阻。当IO口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加在继电器的两端达到5V左右,足以达到继电器的驱动电压,同时通过三极管放大的IO口电流亦可达到驱动要求。3.3 TC35模块TC35是Siemens公司推出的新一代无线通信GSM模块,可以快速安全可靠地

18、实现系统方案中的数据、语音传输、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e Service)和传真。模块的工作电压为3.3 5.5V,可以工作在900MHz和1800MHz两个频段,所在频段功耗分别为2W(900M)和1W(1800M)。模块有AT命令集接口,支持文本和PDU模式的短消息、第三组的二类传真、以及2.4k,4.8k,9.6k的非透明模式。此外,该模块还具有电话簿功能、多方通话,漫游检测功能,常用工作模式有省电模式、IDLE、TALK等模式。通过独特的40引脚的ZIF连接器,实现电源连接、指令、数据、语音信号、及控制信号的双向传输。通过ZIF连接器及50天线连接器,可分别连接SIM卡支

19、架和天线6。如图6所示,TC35自带RS232通讯接口,可以方便的与PC机、单片机连机通讯。可以快速、安全、可靠地实现系统方案中的数据、语音传输、短消息服务和传真。TC35模块主要由GSM基带处理器、GSM射频模块、供电模块、闪存、ZIF连接器、天线接口六部分组成。作为TC35的核心,几代处理器主要处理GSM终端的语音。数据信号,并涵盖了蜂窝射频设备中的所有的模拟与数字功能,在不需要额外硬件电路的前提下,可支持FR、HR和EFR语音信道编码。TC35的电流消耗指标:1通话模式的峰值电流(TALKmodeofpeak),1.8A2通话模式的典型电流(TALKmode),300mA900MHz/2

20、70mA1800MHz3空闲模式(IDLEmode)的消耗电流,10mA4休眠模式(SLEEPmode)的消耗电流,3mA5关机模式(PowerDownmode)的消耗电流,50A图6 TC35模块TC35模块的SYNC引脚可以用来输出一个同步信号,也可以在应用使来控制一个LED灯的输出状态。SYNC端通过一个三极管或门电路来控制LED。一个简单的电路接法是:SYNC端通过一电阻接到NPN三极管(如9013)的基极,射极直接接地,集电极通过一个接限流电阻接到LED的负端,LED的正端接VCC。LED的工作模式完全类同于同步信号,显示的是TC35的工作状态:1LED灯灭,表示TC35电源关闭,处

21、于休眠、报警或单纯的充电模式2600ms亮/600ms灭,表示未插入SIM卡,或者个人身份未登记/已注销,或者网络正在搜寻中,或者正在进行用户身份鉴定,或者网络注册正在进行中375ms亮/3s灭,表示网络注册成功(控制通道和用户交换信息完成),无来电4LED灯亮,依据不同的呼叫类型:声音呼叫,数据呼叫,在建立或者完毕时的状态7。3.3 稳压电源图7 稳压电源电路系统所需电源由市电220v转化为5V,再经由图7电路进行稳压为电路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3.4 整体设计图8所示为本次设计的整体电路。当手机发送短信时,单片机在GSM模块接到信后读取短信,并且判断执行相应的指令,并驱动相应的继电器控制对应

22、端口的通电。同时在GSM模块收到短信后会回复如图9所示的信息到手机端。图8 本设计整体电路图9 GSM模块发送短信4 软件与调试4.1 硬件调试硬件部分共包括继电器、单片机最小系统、GSM模块三个部分,在画完原理图及PCB,做完硬件部分(即包括各个部分都焊接完),必须先进行硬件各个模块的调试,即保证各模块部分都能正常运行和工作。4.1.1 继电器部分的调试1.对于继电器用万能表的电阻档,测量常闭触点与动点电阻,其阻值应为0;而常开触点与动点的阻值就为无穷大。由此可以区别出哪个是常闭触点,哪个是常开触点。2.用万用表检测一下整个硬件模块是否有短路、虚焊、断路等各方面问题,如果存在问题,查看一下原

23、理图和PCB,在保证焊接及电路方面都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可以接上电源进行检测。3.在前面的工作做完以后,接上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将单片机的电源接上,并将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使单片机IO口出现0和1的变换。然后选出三个IO口接到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以此来判断继电器是否有依据原理来释放与吸合。看指示灯是否会亮,当继电器吸合时,指示灯会亮,当继电器释放时,指示灯会灭。4.在上一步的情况下说明,继电器驱动电路基本上是可以正常工作,为了确实保证继电器驱动电路能正常驱动继电器,可以用万用表进行检测,用万用表蜂鸣档测试,看继电器驱动电路是否有存在电路连接问题。通过测试发现原先设计的驱动电路智能被IO口得P

24、0口可以驱动,而其他的I/O口却驱动不了。经过查找资料及书本,才发现自己忽略了单片机的I/O口输出电流只有420MA,而继电器的驱动电流需50MA,其放大后的电流仍没法驱动继电器,需要在I/O口的输出端外加上拉电阻才能满足继电器的需求。4.1.2 单片机最小系统及下载部分的调试画好原理图后,先确认要与GSM模块连接的RS232与MAX232是否连接正确,然后制版。如上模块检测所述,先检测件模块是否有短路、虚焊、断路等各方面问题,特别是芯片引脚之间的连接是否正确,如果存在问题,查看一下原理图和PCB,在保证焊接及电路方面都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可以接上电源进行检测。如果上述检测没有问题,可以接上电

25、源,检查芯片STC89c52及MAX232是否有异样,如果没有其他问题,则可以拿一段编译好的程序进行下载,如果下载成功,则下载部分没有问题。而检测单片机则可以写一个简单的小程序,用万用表进行检查。例如,写一段检测芯片引脚的程序,置某个引脚为低电平或者可以在某段时间内发生变化,然后用万用表检测该引脚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则检查芯片的各方面是否有连接好,也有可能是芯片出问题;如果有,则可以说明该最小系统基本上可以用。因为芯片的各个功能并不能全部通过万用表检测出来,需在具体的应用场合才能确定。由于原先没有注意的RS232与MAX232的连接电路用于下载与用于与TC35模块连接的线路不一样,导致在做

26、板时将电路做错,没法与TC35联机。经过改正后,电路一切正常。4.1.3 GSM模块的调试GSM模块用的是西门子TC35,调试时需要借助PC机及串口调试助手。如图10所示。 先连接上TC35模块的电源线和串口线,将TC35模块与PC机连接触发TC35模块上的IGT按键,打开TC35调试助手,波特率设为9600BPS,选择端口。发送“AT AT 回车改变波特率“AT+IPR=XXXX TC35的默认波特率是19.2k,实际使用时,可以改成9600或38.4K,方法如下: AT+IPR=9600 回车短信模式的设置 GSM模块的短信模式有2种。第1种是:TEXT模式;第2种是:PDU模式。PDU模

27、式可以采用unicode编码发送英文、汉字。但合成PDU码比较复杂,而TEXT模式只能发送英文,但无须编码。实际使用可以采用TEXT模式。设置如下: AT+CMGF=1 回车(该设计中用的是TEXT模式)短信模式简介: SMS是由Etsi所制定的一个规范(GSM 03.40和GSM 03.38)。当使用7-bits编码的时候它可以发送最多160个字符;8-bit编码(最多140个字符)。通常无法直接通过手机显示;通常被用来作为数据消息,例如:smart messaging中的图片和铃声和OTA WAP设置。16-bit信息(最多70个字符)被用来显示Unicode(UCS2)文本信息,可以被大

28、多数的手机所显示。一个以class 0开头的16-bit的文本信息将在某些手机上作为Flash SMS显示(闪烁的SMS和警告SMS)。 有两种方式来发送和接收SMS信息:使用文本模式或者使用PDU(protocol description unit)模式。文本模式(可能某些手机不支持)实际上也是一种PDU编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显示SMS信息,可能使用不同的字符集和不同的编码方式。如图10 TC35调试助手短信的删除方法 AT+CMGD=1回车短信的发送方法短信息的发送分成两步:发送接收的手机号码,等待应答:“ AT+CMGS=13559027057回车(目的地址) TC35回应: AT+CM

29、GS=13559027057 输入短信息的内容(只能是英文):Test 回车通过测试得出TC35模块正常课使用。4.2 软件部分的编写设计中所用的单片机是STC89C52,因此为了使程序简单明了,采用的是C语言编程,用WAVE软件进行编译,STCISP软件进行下载。程序编写流程图如图11所示。开始串口初始化TC35初始化判断是否短信消息否判断指令继电器1开/关继电器2开/关继电器3开/关是图11流程图4.2.1 单片机控制GSM模块程序部分的编写该部分程序是整个程序的主要部分,主要在于串口数据之间的传送,包括串口初始化、串口中断、串口数据发送、短信发送。4.2.1.1 串口初始化void ua

30、rt_init()SCON=0x50; /允许接收 PCON=0x00; /波特率不加倍 TMOD|=0x21; /定时器1方式2、定时器0方式1 TH1=0xfd; / 波特率设置为9600 TL1=0xfd; TR1=1; ES=1; EA=1;该段程序主要在于串行控制寄存器SCON的设置,选用的是串行通信方式1,SCON的设置如下所述。SCON是MCS-51单片机的一个可位寻址的专用寄存器,用于串行数据通信的控制。单元地址为98H,位地址为98H9FH。寄存器的内容及位地址表示如下表2所示。 位地址 9FH 9EH 9DH 9CH 9BH 9AH 99H 98H 位符号 SM0 SM1

31、SM2 REN TB8 RB8 TI RI 表2位地址位符号说明各个位的说明如下:SM0 、SM1串行口工作方式选择位其状态组合和对应工作方式为: SM0 SM1 工作方式00 方式001 方式110 方式21 1 方式3 SM2允许方式2、3的多机通信控制位在方式2和3中,若SM21且接收到的第九位数据(RB8)为1,才将接收到的前8位数据送入接收SBUF中,并置位RI产生中断请求;否则丢弃前8位数据。若SM20,则不论第九位数据(RB8)为1还是为0,都将前8位送入接收SBUF中,并产生中断请求。方式0时,SM2必须置0。 REN允许接收位REN0 禁止接收数据REN1 允许接收数据TB8

32、发送数据位8在方式2、3时,TB8的内容是要发送的第9位数据,其值由用户通过软件来设置。RB8接收数据位8在方式2、3时,RB8是接收的第9位数据。在方式1时,RB8是接收的停止位在方式0时,不使用RB8TI发送中断标志位在方式0时,发送完第8位数据后,该位由硬件置位。在其它方式下,于发送停止位之前,由硬件置位。因此,TI1表示帧发送结束,其状态既可供软件查询使用,也可请求中断,TI由软件清“0”。RI接收中断标志位在方式0时,接收完第8位数据后,该位由硬件置位。在其它方式下,于接收到停止位之前,该位由硬件置位。因此,RI1表示帧接收结束,其状态既可供软件查询使用,也可请求中断,RI由软件清“

33、0”。4.2.1.2 串口中断程序void serial() interrupt 4 ES=0; if (RI)/判断是否可以接受 RI = 0 ; i_receive=SBUF; TC35_REi_TC35_RECE+=i_receive; if(i_TC35_RECETC35_MAX) TC35_MAX=i_TC35_RECE; if(TC35_MAX10) flag0=1; ES=1;在写该段程序时,主要是串口中断入口interrupt 4 4.2.1.3 串口数据接收程序void RE_SMS() char k; if(flag0=1) delay(100); k=find_str(T

34、C35_RE,cn); flag0=0; if(k=1) ClrT35_re(); k=0; flag1=1; P0_1=0; if(flag1=1) flag1=0; send(cmgr); delay(1500); if(TC35_RE74=o&TC35_RE75=1)|(TC35_RE72=o&TC35_RE73=1 P0_4=0; flag=1; send(cmgd); TC35_ok();elseif(TC35_RE74=s&TC35_RE75=1)|(TC35_RE72=s&TC35_RE73=s) P0_4=1; flag=1; send(cmgd); TC35_ok();els

35、e if(TC35_RE74=o&TC35_RE75=2)|(TC35_RE72=o&TC35_RE73=2) P0_5=0; flag=1; send(cmgd); TC35_ok();else if(TC35_RE74=s&TC35_RE75=2)|(TC35_RE72=s&TC35_RE73=2) P0_5=1; flag=1; send(cmgd); TC35_ok(); else if(TC35_RE74=o&TC35_RE75=3)|(TC35_RE72=o&TC35_RE73=3) P0_6=0; flag=1; send(cmgd); TC35_ok();else if(TC3

36、5_RE74=s&TC35_RE75=3)|(TC35_RE72=s&TC35_RE73=3) P0_6=1; flag=1; send(cmgd); TC35_ok();else send(cmgd); TC35_ok(); if(flag=1) P0_2=0; flag=0; delay(500); TX_SMS(cn,cn); delay(100); 该程序主要难点在于如何读取数据寄存器中的数据以及如何根据所接收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当分别发送o1,o2,o3指令时,其相对应的继电器会相应吸合,而发送s1,s2,s3指令时,相应的继电器会释放。4.2.1.4 短信的发送程序void TX

37、_SMS(uchar *cc,uchar *dd )send(at); TC35_ok(); send(cmgf); TC35_ok(); send(csca); TC35_ok(); send(cmgs); delay(100); /100ms send(cc); delay(100); send(dd); delay(100); send_uart(0x1A); send_uart(0x0D); /回车键 send_uart(0x0A); TC35_ok();该段程序主要在于延时的问题上,如果延时太长或太短,短信会产生乱码。在写这个程序前可以先用PC机与GSM模块进行调试,调试成功后再写入

38、程序。4.2.2 主程序的编写void main()uart_init(); delay(1); TC35_init(); while(1) RE_SMS(); 整个系统的调试结果在整个系统在硬件和软件部分都调试完成后,整个系统的功能都能实现,主要的一点问题在于GSM模块部分,因为电源较为不稳定,在实现功能过程中,偶尔会出现短信发送不过去或目的方收到的短信有乱码这一问题。5 设计总结及感受通过本次的设计,我发觉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真的很少,虽然之前学过很多课程,包括单片机和C语言编程,但是平时很少用这些东西,懂的只是一些基础的知识,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点,深一点的并没有去太多的涉及。因此为了做好本次的

39、设计,我重新复习了一遍四年所学的知识,尤其是C语言与单片机。在调试时,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刚开始怎么想也没想出问题出现在哪,后来跟同学请教并且查阅一些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最后把整个设计的基本功能都能实现了。虽然程序部分对我来说是最难的部分,编写得也不是很好,但我从中学到很多的知识。由于个人的专业能力不充足,使得整个系统的设计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程序设计就不是很简练、各功能之间衔接不是很好等。每样设计都是源于生活,付之于生活,结合实际,还有待于去改善。 致谢 在经历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毕业设计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在此对我的导师柯跃前老师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选题、设计过程中我遇到

40、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是柯老师在旁边辛勤的指导和大力的支持,让我最终完成设计。同时要感谢柯老师为我提供资源,实验设备以及实验器件,感谢我的同学在我遇见问题时给我宝贵的意见。参考文献1侯海霞.基于GSM网络的温室大棚控制系统设计J.青岛农业大学.2韩斌杰,新颜,建斌等.GSM原理及其网络优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1.3张威.GAM网络优化原理与工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20-24.45 6 闫俊,夏志忠.SM模块TC35及其外围电路设计J.大连:大连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7 8孙育才.MCS-51系列单片机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6

41、.9谭浩强.C程序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10江思敏,陈明.Protel电路设计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SMS-based intelligent electronic switch familyCollege of Phys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070303024 Ningning HuangTutor:Yue-qian KE associate professor【Abstract】Along with

42、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demanding, and many manufacturers and businesses offer many intelligent household appliances,For example: self-energy cookers, self-energy refrigerators, air conditioners and so on. However, these are mostly living in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of time, many have no way to meet peoples needs. Based on this, a set of intelligent home-based messaging platform, the program switches to achieve control of household appliances. With this program a huge GSM network advantages, to achieve automatic control switch, anytime, any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