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上海中考真题(近五年).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87713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上海中考真题(近五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历年上海中考真题(近五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历年上海中考真题(近五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历年上海中考真题(近五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历年上海中考真题(近五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年上海中考真题(近五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上海中考真题(近五年).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0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第一部分 阅读(87分)一、文言文(共38分)考生注意:1请从下列A、B、C三组中选择一组,完成16题。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B组供使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请将选定的组号填入答卷指定处。2710题为考生共做试题。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一)默写(共15分)1.(1)江山代有才人出,(2),清泉石上流。(3)童孙未解供耕织,。(4)尝贻余核舟一,(5)岳阳楼记中表明洞庭湖天气早晚变化的语句

2、是(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2.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捕蛇者说(节选)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4.选文作者是(人名)。写出教材中该作者另一篇文章的标题:。(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言之,貌若甚戚者。6.选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

3、征。(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一)默写(共15分)1(1)海内存知己,(2),万条垂下绿丝绦。(3)若言声在指头上,?(4)博闻强记,智。(5)醉翁亭记中描写花草芬芳的语句是(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2求石兽于水中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捕蛇者说(节选)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

4、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4选文作者是(人名)。写出教材中该作者另一篇文章的标题:。(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言之,貌若甚戚者。6选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一)默写(共15分)1 (1)向来枉费推移力,(2),壮心不已。(3)满面尘灰烟火色,(4)然后叹,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5)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清晨之景的语句是(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2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3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捕蛇者说(节选)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

5、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4选文作者是(人名)。写出教材中该作者另一篇文章的标题:。(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言之,貌若甚戚者。6选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鲍君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

6、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问其故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9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3分)1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3分)二、现代文(共41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22分)中国瓷器 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

7、是华中各省都有此上,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番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锻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

8、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传统细瓷早巳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 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口口口口”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

9、经烧制一组花卉瓷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浓”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中国瓷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1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在第段的横线上。(2分)A光彩夺目 B流光溢彩 C巧夺天工 D栩栩如生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12第段介绍纹饰时采用了顺序。纹饰的特征经历了从到、从到的变化过程。(4分)13阅读第段,完成下列两题。用四个字概括上图“青花瓷盘”图案的内容,填入方格中,并简述该图案所蕴涵的寓意。(3分)画线句“在有限的空间中令

10、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有限的空间”是指,“无限的韵味”是指(4分)14从全文看,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是,(9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26分)老海棠树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

11、,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

12、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

13、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15从第段中找出与第段画线句“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相照应的句子:(2分)16第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

14、,在文中的作用是(5分)17品读第段画线部分“奶奶。奶奶!奶奶”,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6分)18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好处是(5分)19选择文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8分)20.题目:在学海中游泳要求 :(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200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答题要点第一部分阅读(87分)一、文言文(共38分)A组:(一)(15分,每题3分,错一字扣1分)1(1)各领风骚数百年 (2)明月松问照 (3)也傍桑阴学种瓜 (4)盖大苏泛赤壁云 (5)朝晖夕阴 (二)(4分,每空2分)

15、 2侵犯 3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三)(7分)4(2分) 柳宗元 小石潭记或钻母潭西小丘记 5(2分)说这些活(时),神情好像很悲伤。 6(3分)外形 毒性 药用B组:(一)(15分,每题3分,错一宇扣1分) 1(1)天涯若比邻 (2)碧玉妆成一树高 (3)何不了君指上听 (4)守之以浅者 (5)野芳发而幽香 (二)(4分,每空2分) ! 寻找 3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三)(7分)4(2分) 柳宗元 小石潭记或童区寄传 5(2分)说这些话(时),神情好像很悲伤。 6(3分)外形 毒性 药性C组:(一)(15分,每题3分,错一宇扣1分)1(1)此日中流自在行 (2)烈士暮年 (3)两鬓苍苍十指黑

16、(4)借者之用心专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二)(4分,每空2分) 2剩下 3与世隔绝的地方 (三)(7分)4(!分) 柳宗元 小石潭记或黔之驴 5(2分)说这些活(时),神情好像很悲伤。 6(3分)外形 毒性 药性 (四)(12分) 7(4分) (1)离开 (2)原因 8(2分) 这是我的鲍龟,哪里有什么神啊, 9(3分) 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 10(3分) 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二、现代文(共49分) (一)(23分)11(2分)C 12(5分。每空1分)时间 简单 精细 自然 刻意 13,(7分)(1)(3分)岁寒三友(1分) 瓷盘以松、竹、梅为主体图案,寓意要追求高洁

17、、坚韧的品质(2分) (2)(4分,每空2分)花卉瓷酒盅形体小 酒盅因它的“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是无穷的 14(9分,每空3分) 科学技术含量高 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 承载的文化积淀丰厚 (二)(26分)15(2分) 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 16(5分)内容上,表现“我”在老海棠树亡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结构上,为下文进步写“我”和奶奶的亲情作铺垫: 17(6分)第一声陈述的语气写出“我”有点不安,知道伤了奶奶的心;第二声感叹的语气写出“我”急于想得到奶奶的原谅;第三声无奈的语气写出“我”的哀求, 18(5分)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

18、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19 (8分)感点明确,围绕中心,理由充分,语言流畅,8分;感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通顺,7-6分;有感点,有理由,40字以上,5-4分;有感点,40字以下。31分。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1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第一部分 阅读(86分)一、文言文(共38分)考生注意: 1第13题为选做题,请从下列A、B、C三组中选择一组,并将选定的组号填入答题纸的指定处。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

19、本)的考生完成。2第410题为必做题。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一)默写(15分)1(1)峰峦如聚, ,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 (2)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3)斯是陋室, 。(陋室铭) (4)由是感激, 。(出师表) (5)桃花源记中交代源中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2使人索扁鹊( )3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一)默写(15分)1(1)会当凌绝顶, 。(望岳) (2),空见蒲萄人汉家。(古从军行) (3)千门万户瞳瞳日, 。(元日) (4)屠乃奔倚其下, 。(狼) (5)桃花源记中交代源

20、中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2桓侯故使人问之( )3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 )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一)默写(15分)1(1)老骥伏枥, 。(步出夏门行)(2) ,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3)可怜身上衣正单, 。(卖炭翁)(4)敏而好学, ,是以谓之文也。(孔孟论学)(5)桃花源记中交代源中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2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3及其日中如探汤(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46题(7分)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

21、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4上文出自课文 ,其作者是明朝魏学洢。第一自然段中“东坡”指的是北宋文学家 (人名)。(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6上文具体描写了“船头”和“舟尾”人物各异的情态,其目的是

22、 。(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710题(12分)误认卓茂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注 卓茂:人名。 公:对人的尊称。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幸至丞相府归我( )(2)乃诣丞相府归马( )8对画线句“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就连忙跟他解释。B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就连忙跟他解释。C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但还是解下马给他。D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下马给他。9

23、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 。(2分)10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 的品质,表现了“马主” 的品质。(4分) 二、现代文(共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22分)深层海水的利用众所周知,海洋中有着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殊不知海水本身也是海洋宝藏之一。海洋学家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深层海水是海洋的精华。若能充分利用深层海水,将会使人类受益无穷。所谓深层海水,是指海洋深处的海水。深层海水大量存在于距陆地5000米以外、水深200米以下的地方。在这样的深处,光合作用无法进行,有机物分解的速度远远高于其合成速度,使作为“肥料”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大都被保存下来,因此它的营养十分丰富,这就为

24、深层海水的利用提供了条件。 同时,深层海水受海底地形及气象条件的影响,会自然涌升到海面上来。在茫茫大海上,这种被称为“涌升海面”的地方仅占全球海洋面积的0.1,但却集中了海洋鱼类资源的60,甚至更多。其奥秘就隐藏在深层海水里:当含有丰富微量元素的深层海水涌上海面后,浮游生物和藻类得以更快生长,为鱼类提供了丰饶的“肥料”。研究表明,涌升海域和一般海域在鱼类产量上的差距极为惊人,单位面积涌升海域的鱼类生产量是沿岸海域的上百倍,是外洋海域的数万倍。如果人类能制造“涌升海面”,将使深层海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很可能给海洋渔业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深层海水还是一种几乎没有被污染的水,病菌极少。深层海水营养

25、盐浓度是表层海水的5倍,而细菌含量却只有表层海水的1/10甚至1/100。深层海水在医学领域开始有了用武之地,它已成为一种奇妙的“绿色药品”。医生们用深层海水治疗先天过敏性皮炎,只要在患处涂上深层海水,患者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据统计,使用深层海水进行治疗的患者,约有60%收到了良好的疗效。不过,医生们尚不清楚究竟是深层海水中的什么成分在治疗中发挥了作用。洁净的深层海水还引起了食品和化妆品生产厂家的极大兴趣。利用深层海水来生产豆腐;酱油、咸菜等,不仅发酵过程加快,而且口感更好。这类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十分畅销。有些化妆品生产厂家也跃跃欲试,计划利用深层海水开发新一代化妆用品。深层海水

26、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蔚为壮观的大循环,这种大循环使海洋充满了活力。生生不息的深层海水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了新的机遇。11第段中与加点词“丰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加点词“肥料”在文中的意思是 。(4分)12第段的画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1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海洋宝藏包括丰富的生物、矿产及深层海水等资源。B人工制造“涌升海面”是为了充分利用深层海水资源。C深层海水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微量元素都被保存下来。D单位面积涌升海域的鱼类生产量是外洋海域的数万倍。14从全文看,深层海水具有 、 和 的特点,它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的新机遇是(1) (2) (3) 。

27、(12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26分)年轻的国旗这是由陈九注先生讲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小镇只有一所大学,不大,但哪个国家的学生都有。中国来的一共五名,巧了,全是女生,名付其实五朵金花。珍妮是她们的头儿。五朵金花同吃住同进出,像一家子出来的。其实本来就是一家子。学校每年春天搞一次隆重的国际街坊节。在小镇主要街道、广场上,让各国来的师生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当街展示自己国家的食品和工艺品。到那天,各界名流与方圆多少里的男女老幼都会来凑热闹,在此欢歌笑语,尽情玩乐。五朵金花耐不住好奇,头天就跑上街看街坊节的准备情况。她们要挑选有利地形,来个穿旗袍炸春卷,外加毛笔字,够中国的吧?几

28、个姑娘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嘻嘻哈哈,踌躇满志。突然,一个姑娘说,好像,我好像没看到中国国旗。广场上空飘满各色国旗,赤橙黄绿青蓝紫,她们一面面数过,就没中国的,咋回事?姑娘们一下懵了,她们此刻感到国旗对自己竟如此重要。珍妮的脸涨得通红,跟国旗那么红。现在只有一个办法,找校长当面问清楚。找校长?对。珍妮拔腿要走,等等,咱们一块儿去。姑娘们捆成一捆儿,碧草蓝天,斜阳映着她们匆匆的背影。白发苍苍的校长先生面对为何别国的国旗都有,却偏没中国国旗的提问,很显窘迫。是吗?让我了解一下,保证尽快答复你们。好,珍妮说,明天是街坊节,我们就在这儿等。五朵金花走出办公室,在门前的草坪上坐下来。天角渐渐泛红。春日黄昏那

29、么短暂,像脸盆里的水,洒洒就没了。当校长走出办公室,夕阳已在天边闪烁。校长对姑娘们说,校董们大都同意悬挂中国国旗,并为这个疏忽向中国同学道歉。明天一早,你们会在广场上看到中国国旗的。真的吗?真的。那本该是个安详的夜晚,人在心愿满足后睡得最甜。万万没想到,珍妮她们突然接到校长秘书的电话。秘书说,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一面中国国旗我只是说,我找不到中国国旗。如果我借你一面你会挂吗?珍妮问。你有?对,我有。当然,当然挂。好,一言为定,明天一早广场上等我。你有国旗?姑娘们把珍妮围起来。咋不早说?害我们紧张半天,死多少细胞!珍妮红着脸低下头,憋了好一会儿才说,对不起,我没有。可我不信就找不到一面国旗!姑娘

30、们立刻打电话到北京,到纽约,到所有可能有国旗的地方,最后终于联系上位于波士顿郊外的哈佛大学中国同学会。怎么给你们?电话里的人问珍妮。麻烦你把国旗放在你家门前的信箱里,我这就去取。珍妮,你疯了?珍妮笑笑,开车单程五小时,争取九小时赶回来。你们明儿一早直接在广场上等我,别忘帮我带好旗袍和化妆盒儿,咱广场见。不知那一夜姑娘们是如何度过的。特别是珍妮,迷过路吗,吃没吃罚单,饿不饿,打盹儿了没有?可以确定的是,太阳升起时,广场上的中国姑娘是五名,一个也不少。珍妮把鲜红的中国国旗交到校长手里。就在校长秘书升旗的瞬间,姑娘们一字排开,请校长为她们在国旗下合影。一,二,校长喊着。等等!珍妮挽起身旁两位姑娘的手

31、臂,接着,她们每个人都相互挽起手臂。现在可以了,校长先生。清晨很美,像一支奏鸣曲,随风飘荡。注陈九:华裔作家,现为纽约市政府资深雇员。15第段加点词“名付其实”中的错别字是 ,正确的写法是 。(2分)16请具体说明第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1) (2) 17第段的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3分)18珍妮两次“脸红”的原因各不相同:第段中“珍妮的脸涨得通红”,原因是 ;第段中“珍妮红着脸低下头”,原因是 。(4分)19从全文看,对标题“年轻的国旗”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年轻的姑娘们让国旗在异国的小镇上第一次升起 B年轻姑娘们的行动表明她们就像那面飘扬的国旗 C国旗在小镇的

32、清晨升起,为小镇增添了勃勃生机 D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寓示着伟大祖国的勃勃生机20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80字左右)(8分)第二部分 写作(64分)21题目:我眼中的色彩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第一部分 阅读(86分)一、文言文(共38分)A组:(15分。每小题3分,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波涛如怒 山重水复疑无路 惟吾德馨 遂许先帝以驱驰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4分)(2分)命令,派遣 (2分)冒着B组:(15分。每小题3

33、分,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一览众山小 年年战骨埋荒外 总把新桃换旧符 弛担持刀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4分)(2分)命令,派遣 (2分)诚信,信用C组:(15分。每小题3分,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志在千里 出师未捷身先死 心忧炭贱愿天寒 不耻下问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4分)(2分)命令,派遣 (2分)热水 (7分)(2分)核舟记(1分)苏轼(1分)(2分)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手卷下的衣褶里。(关键词:比)(3分)说明核舟工艺的精巧(或:说明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12分)(4分)还,归还(2分)往,到去(2分)(2分)D(2分)想确认马是谁的 (4分)仁厚(宽厚、宽容)(2分)诚实(2

34、分)二、现代文(共48分)(22分)11.(4分)丰富(2分) 营养丰富的食物(2分)12.(3分)列数字(1分)说明深层海水是一种奇妙的“绿色药品”(或:说明用深层海水治疗先天过敏性皮炎疗效良好)(2分)13.(3分)C14.(12分)营养丰富 能形成“涌升海面” 洁净少菌 循环运动(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即可)发展海洋渔业(或:增加鱼类产量)开发“绿色药品”生产美味食品开发新一代化妆用品(答对一点给3分,答对三点即可)(26分)15.(2分)付(1分) 副(符)(1分)16.(6分)渲染国际街坊节的气氛,突出其意义不同寻常。(3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升国旗的故事。(3分)17.

35、(3分)比喻(1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日黄昏的短暂(2分)18.(4分)因发现广场上没有中国国旗而气愤(2分) 因自己没有国旗而焦急(2分)19.(3分)B(3分) A(1分)20.(8分)感点(2分) 启示(4分) 语言(2分)第二部分 写 作(64分)21作文分项评分标准(60分)等第综合评分中心与材料(25分)语 言(25分)思路与结构(10分)A60 53分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选材恰当,有新意;对生活的认识正确,且有自己的见解;感情真挚,想象力丰富。 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流畅,有一定的表力。 思路通畅;层次分明,且结构安排有特色。分项得分2522分2522分109

36、分B5243分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选材恰当;对生活的认识正确;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想象力。 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句通顺,用语得当。 思路连贯;条理清楚;结构合理。分项得分2118分2118分87分C4233分 题意理解基本正确;选材基本能为中心服务;对生活的认识基本正确。 思想表达基本清楚;语句基本通顺;用语基本正确。 思路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合理;分项得分1714分1714分65分D32分以下 题意理解偏颇,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选材不合理;缺乏真情实感。(四项中符合一项,皆为D) 思想表达不清楚;语句不通顺;用语不恰当,或病句较多(三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D) 思路不清楚;结构不

37、完整。(两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D)分项得分13分以下13分以下4分以下说明:A等基准分为56分;B等基准分为47分;C等基准分为36分;D等基准分为25分。其中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达到B,可考虑A;其中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在A、B之间,可考虑满分。严重偏离题意,或语病严重,或不足规定字数300字,得分不超过16分。思想内容不健康,最多评C等。未写题目扣2分。标点不正确(标点不逗或一逗到底)总扣1分。作文书写分要求(4分)书写3分:字迹清楚,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书写2分:字迹较清楚,书写较规范,卷面整洁。书写1分:字迹基本清楚,书写基本规范,卷面基本整洁。书写0分:字迹不清楚,书写不规范,卷面

38、不整洁,(符合任意2项,即为0分)。错别字总扣1分(满2个即扣)。 200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 1.柴门闻犬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 _ _,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3.黄鹤一去不复返,_ _。(黄鹤楼) 4.醉里挑灯看剑, 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吾视其辙乱, ,故逐之。(曹刿论战) 6. ,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78题(4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

39、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诗中的“王孙”指的是 _。(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 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 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40、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 。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文章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的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福安居盛家园,蓄二母鸡,黄白各一,桑麻掩映,分棚而

41、栖,各养数雏。晨夕带雏出入,二雏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一日,黄者被人窃去,失母之雏,悲鸣不已。白者频来顾视之,偌代为悯恻。然自后得食相呼,归栖逐队,盖亡形于黄白,而皆视为己子矣。 鸡虽微禽,而于五德之外,竟复具一德。盛君之友因呼之为“慈鸡”。 注:五德:指仁,义,礼,智,信。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而皆视为己子矣( ) (2)竟复具一德(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白者频来顾视之 14.表现“二母鸡”和睦相处的句子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文中的“一德”指的是 。(3分)二、 .现代文(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4分) 城市景观花卉装饰(1)随着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