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7章复合材料成形.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87927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件】第7章复合材料成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学课件】第7章复合材料成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学课件】第7章复合材料成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学课件】第7章复合材料成形.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学课件】第7章复合材料成形.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课件】第7章复合材料成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7章复合材料成形.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7章 复合材料成形,复合材料: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物质组合在一起的新材料,7.1 复合材料成形基础 复合是一种包括物理、化学、力学,甚至生物学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7.1.1 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因素 基体材料性能、增强体特征、组成物比例、界面性质、成形方法和工艺参数,基体材料性能:强度、弹性模量、化学稳定性,增强体特征:类型、粗细、强度和弹性模量 增强纤维越细,复合材料的强度越高,刚 度越大;增强体颗粒细些,增强效果就会 好些,颗粒直径0.010.1mm效果最好。,组成物比例及分布等:增强体的含量、排列方式和方向 以及和基体间的界面粘结状况,应进行适当控制。,成形方法和工艺参数:不同的复

2、合材料应选择合适 的成形方法和工艺参数(压力、固化温度),7.1.2 复合材料的复合原则 为获得最佳的强度、刚度和韧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生产应遵循下述原则:,1纤维的性能:高强度和高刚度。有时还要求纤维 的密度小,耐热性好。应用较多的纤维有玻璃纤 维、碳纤维、硼纤维、陶瓷纤维等,(2)对纤维应有一定的粘结性能,并能保护纤维表面不 受损伤。,2基体的性能(1)一定的塑性和韧性,以防纤维断裂时裂纹扩展。,聚合物和金属能较好地满足上述要求,3纤维与基体间应有合适的结合强度,以利于载荷由基体向纤维传递,充分发挥纤维的增强作用,4纤维必须有合理的含量、尺寸和分布(1)含量:纤维的体积容量越大,增强效果

3、越好。(2)尺寸:纤维的直径越小、越长,增强效果越好。(3)分布:纤维的排列可采用不同方向交叉层叠方式,以达到多方向的增强效果。,1材料制备与制品成形同时完成 形状复杂的大型制品能一次整体成形,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减少甚至取消了接头,应力集中小、制品质量轻、刚度和耐疲劳性高。,2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 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及其合适的比例 合理的排列方向和层数 合适的复合工艺和参数制品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经济性好,7.1.3 复合材料成形的工艺特点,成形过程:原材料制取、生产准备、制品成形、固化、脱模和修整、检验,7.2 复合材料成形方法,7.2.1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形方法树脂基复合材料是

4、以树脂为基体、纤维为增强体复合而成的。,1手糊法 脱模剂表面胶增强材料刷树脂至所需层数固化脱模修整和检验,特点:设备简单,不受制品尺寸限制,劳动条件差,制品质量不稳定、强度较低。适用于大型制品的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应用:船体、浴盆、波纹瓦、汽车壳体、风机叶片 最早、目前仍广泛应用,1-模具 2-脱模剂 3-胶层 4-玻璃纤维5-手动压辊 6-树脂,2喷射法 将手糊法成形操作中的糊制工序改由喷枪完成,将纤维和树脂液同时喷到模具上,再经压实、固化得到制品。通常喷射速率为210kg/min。,优点:喷射法成形为半机械化操作,生产率高;制品的飞边少,无搭缝;整体性好。缺点:树脂含量高;制品强度低;且

5、操作现场粉尘大;工作环境差。,1模具 2、5喷嘴 3纤维4切割器 6手动压辊 7制品,3袋压法 将手糊法成形的制品或预浸料(预浸树脂的纤维或织物)放到模具内,并在制品上覆盖橡胶袋或塑料袋,将气体压力施加到尚未固化的制品表面使其成形的工艺方法。,制品两面都比较平滑,质量好;成形周期短、适应的树脂类型广且制品的形状可较复杂。成本较高,制品尺寸受设备的限制。,4缠绕法 将连续纤维或布带浸渍树脂后,按照一定规律缠绕到芯模上,通过固化、脱模而得到制品的方法。,用于:缠绕圆柱体、球体等回转体制品,如压力罐、筒、贮罐和火箭发动机壳体,特点:制品比强度大、精度高、质量好且易实现自动化生产。但制品轴向难以增强,

6、设备投资较大。,1-芯模 2-树脂 3-辊轮 4-纤维,5模压法 将已干燥的浸胶纤维或织物等放入金属模具内,通过加热、加压使树脂塑化和熔融流动成形,经固化获得制品。,7.2.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成形方法 以金属为基体,用纤维、颗粒等作为增强体,特点:模压法制品尺寸精确、表面光滑、力学性能高。应用:模压法工艺简便、应用广泛,常用于制造船体、罩壳 和汽车车身等制品。,1等离子喷涂法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由等离子弧向排列整齐的纤维喷射熔融金属,待其冷却凝固后形成复合材料的方法。,特点:界面结合紧密,成形过程中纤维不受损伤,但基体组织不够致密。,2液态渗透法 以金属液渗入增强体制成复合材料的方法,可以通

7、过多种铸造方法来实现,用于制造长、短纤维增强以及混杂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并能制造形状复杂的制品。设备比较复杂,周期较长,制造大尺寸制品困难。,真空压力铸造法原理1加热元件 2铸模 3纤维预制件 4冷却块 5熔融金属,3热压扩散结合法 高温下,对排布好的纤维和金属基体施加静压力,使纤维和金属产生原子扩散和少量塑性变形以完成粘接,加热温度低、纤维不易损伤,金属对纤维的润湿性和纤维的取向性好,但生产周期长。是钛基、镍基等熔点较高的金属最主要的复合方法 用于制造板材、型材及形状复杂的壁板、叶片等。,a)纤维与金属箔复合 b)有金属镀层的纤维复合1、3纤维 2金属箔 4金属镀层,7.2.3 陶瓷基复合

8、材料的成形方法 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以陶瓷为基体,采用纤维、颗粒等作为增强体经复合而成的。,1粉浆浸渗法 将纤维增强体编织成所需形状,用陶瓷浆料浸渗,干燥后进行烧结。不损伤增强体,无需模具且工艺简单,但制品的密度和力学性能不够高。,2热压烧结法 将纤维或织物增强体用陶瓷浆料浸渍后组成一定结构的坯体,经干燥后在高温、高压下烧结成制品。制品的密度和力学性能均较高。,3反应烧结法 使已与增强材料混合的熔融金属直接氧化或氮化制成复合材料。反应产物最初在金属与气相界面形成,然后不断向金属内部扩展,直至形成相互贯通的呈三维网络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成本较低、工艺简单;制品收缩很小、形状和尺寸不限;常温性能好。但

9、制品的高温强度不高。,7.3 复合材料制品的结构工艺性,1纤维的分布应满足承载要求 采用短切纤维或采用连续长纤维在几个方向上交叉铺设,以使制品近似获得各向同性。为提高板、壳面内的抗剪能力,通常纤维的纵向应与板、壳的框、肋成45角。,2构件弯折处应采用圆角过渡 避免弯折处应力集中和弯折处树脂聚积或缺胶使 强度降低现象,3尽量采用整体结构 利于简化制品结构、减少连接件数量和简化生产工艺,有利于减轻制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制品的使用性能。,4采用刚性较好的结构 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尺寸稳定性。,7.4 复合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的发展趋势,7.4.1 复合材料的智能化生产技术 在同一过程中进行材料设计和

10、制造出零部件或器件。对材料的组织性能和制品的形状尺寸等进行实时控制,大大提高了制品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缩短了生产或研制周期,7.4.2 创新与继承相结合 继承和吸取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成形技术的精华,并加以发展。复合材料各种成形技术之间相互结合,7.4.3 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本章小结,复合材料由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组成。,金属基复合材料以金属为基体,采用纤维、颗粒等作为增强体经 复合而成的。金属基复合材料成形方法:等离子喷涂法、液态渗透法、热压扩 散结合法,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以树脂为基体、纤维为增强体复合而成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形方法:手糊法、喷射法、袋压法、缠绕 法、模压法,复合材料成形的工艺特点:材料制备与制品成形同时完成、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因素:基体材料性能、增强体特征、组成物比例、界面性质、成形方法和工艺参数,原材料到形成制品一般都要经过:原材料制取、生产准备、制品成形、固化、脱模和修整、检验等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