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化.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89844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化.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空间结构,什么是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的三大基本功能区,中心商务区,中心商务区,区位、特点、组成和成因,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化区,行政中心区,郊区,混合功能区,是目前大多数城市所具有的功能区。区内工厂(多为中小型)、机关、商店、学校、医院、住宅混合在一起,具有有限的综合能力。,交通线,1号地,2号地,3号地,面积比:,:,:,:,1:2:3,三块土地的起拍价有何不同?,投资商获得土地可能从事什么活动?,城市土地相对有限,城市经济活动需占用土地,各地块交通可达性地价等不同,城市经济活动发生空间竞争,同类经济活动空间上高度密聚,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城市功

2、能分区的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城市本身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区城实体,由于不同城市的功能活动特点不同,城市内的地域表现也不同。城市空间结构实质上是城市内部各种功能活动在城市内的空间组合,是各种功能组织的地域分布,这种分布是由城市上的分化带动形态上的分异造成的。换句话说,就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同种功能的地区结合,不同功能地区分异,使城市内部地域上形成不同的职能小区。,影响因素,历史原因,历史因素,城市形成初期,一些早期的功能区延续下来,往往自然地发展成现代城市某种功能区。,经济因素,由于不同功能土地利用的效率不同,在城市地租差别这一杠杆的作用下,不同功能地域之间相互竞争,各种功能活动对其区位不

3、断选择,推动了城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动态发展。如下表:,经济因素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形成、发展、变化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地域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城市内部地租差别,A,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B,小,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由于各种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的而形成不同的居住区和活动区。如下表:,行政因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自由发展,通过合理引导,明确划定不同职能区,如住宅区、商业区、文化区、工业区、行政区等。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城建设,行政干预有可能促成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分化。,上述因素对城市地域

4、结构形成的影响也可归为集聚力和离散力两方面。,集聚力就是向心力,促使居民和某些部门向城市中心集聚;(如:经济效益、市中心的繁华、交通的通达性、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等)离散力则是向相反方向发展,促使其转向郊区。(如市区交通拥挤、高地价、环境恶化等排斥力或郊区地价低廉、环境优美等吸引力),什么是集聚力?什么是离散力?,形成基础,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成因,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影响住宅区分化,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促进功能区分化,思考: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与城市规模的变化有关吗?,城市规模,用地规模,人口规模,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以上),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

5、(我国),地域结构:,城市规模越大,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服务功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怎样?,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如何联系?,城市规模的大小与服务功能的关系?,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就越强,内部功能分化越明显,城市作用范围增大,吸引人口迁入,但有些城市虽然规模不大,却在某一方面的功能很强,服务范围远远超出了所在城市,如浙江义乌小商品城。,城市化,1.概念:,2.标志,_的比重不断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城市_不断增加,城市_不断扩大,城市,拉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受自然

6、灾害影响大,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3、城市化的动力,农村,推力,4、城市化的意义,带动_ 发展;带来_的变化;带来_、_、_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_发展的必然结果,是_的表现。,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经济,社会进步,区域经济,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城市化的进程,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出现问题,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或停滞,环境质量下降,地价上涨。,出现逆城市化,发达国家,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起步早,工业化早,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出现逆城市

7、化现象,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起步晚,发展快,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逆城市化的原因?,城市化加速,再城市化,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再城市化:针对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各种问题,西方各国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的衰退,促使其中心区的复兴。,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城市化,工业化,条件和动力,促进,“过城市化”,“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

8、协调”,“超前城市化”,工业化,城市化,城市化,工业化,?,?,又称过度城市化、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远远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种模式。这是由于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增长过快出现过剩,导致大量农业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造成严重的“城市病”。相当数量的发展中国家是这种城市化模式。如墨西哥的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如发达国家,但1993年其城市化水平已达74,明显高于同期瑞士的60、奥地利的55、芬兰的62和意大利的67。拉美国家“虚假城市化”的状况最为突出。,资料1 发展中国家的“虚假

9、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种模式。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对立和“城市病”的发生,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城市化的发展,结果不仅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诸如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栖化”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村病”现象。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化就是这种城市化的突出代表。198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422,发达国家为702,发展中国家为29.2,而中国城市化水平仅为194。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1996年我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之比仅为069,远低于该比值1425的合理范围。这种现象在亚洲较为典型

10、。,资料2 发展中国家的“滞后城市化”,2000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十个城市,3.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迅速,3.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迅速,4.世界出现了巨大的城市群和城市带,世界上著名的城市带,北美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北美五大湖城市带,东亚城市带,日本东海岸城市带中国大陆长三角城市带,欧洲城市带,英国南部城市带欧洲西部城市带,4.出现巨大城市群或城市带,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一)城市问题主要有:1.环境质量下降 2.交通拥挤 3.住房困难 4.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污染),(二)上海市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11、。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1)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农村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依然突出、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农村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1985年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1,1994年为2.9:1,2002年为3.1:1,2004年为3.2:1。(2)片面追求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忽视质量。以行政手段推动城市化,提出过高的发展目标,盲目扩大人口和用地规模,重城市形象工程建设而不重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忽视历史遗产保护,城镇面貌千篇一律等。(3)大都市区域的国际竞争力不强。我国大都市总体上仍处于集聚发展阶段,区域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区域的其它城市之间竞争大于合作,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不强。,中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1.数量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2.城市水平与城市密度,东部沿海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 3.中等城市人口增加绝对量比大、小城市大,体现了我国城市发展坚持实行 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市的基本方针。4.城市群、城市带逐步形成和扩大。,中国的城市化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