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企业公司安全标准化制度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企业公司安全标准化制度汇编.doc(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冶金公司安全标准化制度汇编下载修改即可(2018年1月)法律、法规识别与管理制度1 目的为确定公司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中适用的安全标准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建立识别、获取这些法律法规及要求的渠道,确保所使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为最新版本,提高员工和相关方的法律意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控制。3 职责与分工主管部门:安全科。负责安全标准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确认、培训、传达和监督执行。相关部门:各部门、车间。负责及时宣贯、遵守与本部门、车间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将有关要求传达给员工
2、和相关方。4 内容与要求4.1 与公司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1.1 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规范;4.1.2 河北省、邯郸市的地方法规和国务院主管部门规章、规程;国家、行业、河北省、邯郸市有关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程、规则、标准及其他要求等;4.1.3 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4.1.4 上级机关、执法机关的通知、公报等其他要求;4.1.5 国家公约等。4.2 获取方法4.2.1 上级发文、转文;4.2.2 报刊、杂志登载;4.2.3 会议获取;4.2.4 从法律、法规、标准、其他要求发行处获取;4.2.5 通过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等获取;4.2.6 上网查询;4.2.7 其他
3、渠道。4.3 识别和确认4.3.1 安全科根据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及相关部门、单位收集的信息,编制公司通用的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作为各部门、单位进行识别和执行的基本依据。4.3.2 各部门、车间结合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进行识别,确认适用本部门、车间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目录、内容(部分适用的法律法规应识别到适用的相关部分),编制本部门、车间的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4.4 贯彻执行4.4.1 安全环保部将确认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向各相关部门、车间进行培训、传达、分解。4.4.2 各部门、车间将本部门、车间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采取会议、宣贯、培训等形式,落实到相应层次
4、或岗位,并传达到相关方。4.4.3 各部门、车间要按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组织进行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各项活动,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4.4.4 公司通过管理评审、内审或日常监督检查等形式对相关部门、单位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认。4.5 公司安全环保部至少每半年一次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最新的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文件管理制度1. 目的对企业范围内与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有关的文件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2. 适用范围2.1 受控文件:受控文件的重要特征是受组织控制并能对其进行更改;有追溯要求;2.2 外来文件: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运行有关的国家
5、、地方、行业以及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办法、规定等文件。2.3 本企业发布的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文件中所列出的支持性文件、引用文件及记录,可不注明编号和日期,其所引用文件和记录均视为最新版本。3. 职责3.1 总经理负责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的审批;3.2 总经理负责程序文件的审批; 3.3 安全科负责组织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制和管理;3.4 安全科负责组织质量管理、技术规程方面作业文件的编制和管理;负责与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外来文件的识别、收集和管理;3.4 安全科负责组织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的作业文件的编制和管理;负责与冶金企业安全标
6、准化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文件的识别、收集和管理;3.5 办公室负责组织技术标准类文件的编制和管理;负责大宗原材料、主要材料、中间产品、出厂产品标准、分析检验等相关技术标准的收集和管理;3.6 设备科负责组织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和管理;负责信息系统管理、测量设备控制的外来文件的识别、收集和管理;负责冶金企业信息系统所需软件的确认,并确保系统安全。3.7 设备科负责组织设备维护检修方面文件的编制和管理;负责设备管理、能源控制方面的外来文件的识别、收集和管理;3.8 办公室负责企业红头文件的行文审核、发布和管理;负责上级文件的收文、登记、传阅归档和管理;负责冶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识别、收集和管理;
7、负责冶金行业文件的归档管理; 3.9各相关部门负责该部门职能范围内专业文件的编制和管理。负责本部门管理职能所需的外来文件的识别、收集和管理;3.10 各生产单位负责本单位作业文件的编制和管理;负责本单位生产过程所需的外文件的识别、收集和管理。4. 工作程序4.1 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文件包括:4.1.1 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4.1.2 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程序文件;4.1.3 第三层次文件即作业文件(包括管理类文件、技术标准类文件、岗位操作(作业)类文件);4.1.4 各类记录;4 .2 文件的审批、评审与更新4.2.1 管理手册由总经理审核、批准;程序文件由编写部门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
8、。4.2.2 工艺技术规程由编写单位的负责人审核,生产技术科审批。岗位操作规程由编写单位的专业职能科室负责人审核,编写单位负责人批准。4.2.3 其它管理类、作业类文件:企业级的由各归口部门负责审核,主管负责人批准;单位/部门级文件由文件起草单位/部门领导审批。4.2.4 文件的评审与更新: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在每年管理评审时进行评审。其他文件,由各文件管理部门根据适宜情况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更新(当法律法规、产品标准、工艺过程、组织结构及外部环境等发生变化时),更新时,需由原来审批责任部门负责再次审批。 4.3 文件的发放4.3.1 文件的发放:由办公室填写发放记录,按发放范
9、围发放文件。4.3.2 当需使用文件的人员未领到文件时,不得随意借用他人的文件复印,应到办公室办理手续领用。4.3.3 当文件破损严重影响使用时,应到办公室办理更换手续,交回破损文件,补发新文件,办公室将破损文件销毁。 4.4 文件的更改4.4.1 文件的更改,应由文件更改提出部门/人说明更改原因,对重要的更改内容(如技术参数)还应有充分的依据。更改的审批应由原审批责任人负责。4.4.2 文件更改分为:划改、换页、插页、章节更改或堪误表。4.4.3 文件更改经批准后,办公室应按文件更改提出部门/人的要求进行更改,并填写修订记录,应注明更改状态和更改生效时间等。4.5 作废文件的处理 4.5.1
10、 新版文件发布时,旧版文件同时作废,作废的文件由办公室按发放记录收回经批准后统一销毁。4.5.2 销毁方式:纸质文件采用碎纸机方式进行销毁。4.5.3 需作资料保留的作废文件应按档案管理相关规定进行保存,在记录中予以说明。4.5.4 时限性受控文件,如:年、季、月计划,月生产调整通知等,使用期过后需作资料保留的,由各单位自定保存期限。4.6 外来文件的控制4.6.1 各单位/部门负责识别、收集的各类外来文件,应由各单位/部门对其适宜性、有效性确认后统一管理;使用中应进行定期评审和更新;4.6.2 纸质外来文件经确认后应按分发号进行登记发放、更新和管理;电子版外来文件可不做标识,由责任部门负责登
11、记、更新和管理。 4.7 文件的归档与借阅4.7.1 凡以企业名义行文的文件由办公室负责保管,下年度初移交给档案室归档;4.7.2 凡以单位/部门名义下文的文件,需归档的,由行文单位/部门移交给档案室归档。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一、安全工作指导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更好地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不断深化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增强企业信誉,增加企业竞争活力,开创新思路,适应新挑战,为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而努力奋斗。二、安全生产工作目标2.1、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为零;2.2、重大交通责任事故为
12、零;2.3、重大设备责任事故为零;2.4、重大火灾责任事故为零;2.5、重大人身伤害事故为零;2.6、年千人负伤率为3以内;2.7、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持证率达100%;2.8、三级安全教育率100%;2.9、严格执行新扩建项目“三同时”制度;2.10、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三、具体工作和责任3.1、成立领导管理体系,做到三个发挥,即:发挥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和决策作用;发挥广大工人的监督作用;发挥上下齐抓共管的作用。3.2、切实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3.3、完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发挥职能作用,明确责任,做到安全生产
13、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并把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警钟长鸣,保一方平安。3.4、落实安全教育制度,大力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积极开展“五反”活动,即:反违章指挥、反冒险作业、反违犯劳动纪律、反事故隐患整改拖拉、反重复事故发生,控制习惯性违章。3.5、加强安全责任、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采取培训、学习、考试等办法,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周、月”宣传教育活动。3.6、结合企业特点和实际情况,针对工作作业现状,及时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以及新规范、新标准的学习和执行。严格负责人、专职安全员持有效证件上岗,按规定做好对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
14、员做到持证上岗。3.7、为了安全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对班组长和安全员进行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等法律法规的教育和培训,同时对全员进行法律法规、操作规程及安全常识等知识的考试。3.8、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绩效考核,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完善安全机构,严格检查考核。做到自查与检查相结合,检查结果纳入经济责任考核兑现。3.9、完善安全目标管理和挂牌考核办法,坚持安全检查考核和评分标准,积极开展“保效果、创达标”竞赛活动。各生产单位之间开展竞赛评比活动。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公司对各部门、各类管理人员至每个职工所规定的他们各自职责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应负责任的制度。公司根据各个部门、各类人员的不
15、同职责范围,制订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现已成为完整的制度体系。为全面贯彻执行安全责任,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管理,保证安全生产,特制订本制度。1、本制度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及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制定。2、本制度使用于各部门,各类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3、各部门、各类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落实到位,并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实行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4、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实行分级考核的办法。5、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采用日常考核与安全检查同时进行。公司每季、工程项目每月、班组每周进行。考核结果实行逐级审查、逐
16、级上报。6、考核共分三个等级,即: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90分以上为称职;80-89分为基本称职;79分以下为不称职)对于部门考核,部门内每次考核全部人员称职、该部门为称职;部门内每次考核有30%的人基本称职、70%的人称职,则该部门为基本称职;部门考核有50%的人不称职,该部门为不称职。每次考核均应该填写考核统计表。7、奖罚(1)年度内每次考核都称职的部门、个人都可以入围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比,职务晋升,奖金等级评定。(2)第一次考核不称职的部门和个人,公司除对此进行批评教育外,并要求限期达到称职。到期考核仍不称职的部门和个人,公司将对其罚款并提出警告处分。(3)第三次考核应不称职的领导
17、、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撤职、调换岗位、降级使用、扣发全年奖金或加倍罚款。8、车间或部门因管理不到位或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原因发生直接经济损失一万元以上火灾、爆炸或重大伤害事故,除按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处罚外,扣除车间负责人及事故责任人当月安全补助金,并取消车间及车间负责人和事故责任人当年评优资格。9、年度内车间或部门发生轻伤事故、火情、一般设备事故(责任事故),扣除按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处罚外,扣除车间负责人及事故责任人当月安全补助金。10、年终部门和全体员工进行年度安全总结,结合安全生产责任目标书进行年度考核,按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执行、兑现。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为了认真
18、贯彻上级有关规定,决定由公司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改善公司安全生产条件。一、使用要求1、安全投入资金每年根据实际情况支出,不得挪作他用。2、安全投入资金使用必须经有关部门提出申请,报公司安委会批准方可使用。3、安全投入资金如当年未能使用完,应当转入下一年度的投入计划内,不得挪作他用。4、若当年投入资金不够,应由生产技术部门写出申请计划报公司安委会讨论确定增加批复。二、安全经费使用范围1、针对特定危险以及职业危害而进行的工程项目的费用。如:危险源整改资金、职业卫生工程基金、具有潜在的危险的工艺、设施的改造基金。范围应包括:(1)安全技术:以防止火灾、爆炸、工伤为目的的一切措施,如:防护装置、保险及
19、信号装置、回收处理、通风降温等。(2)辅助房屋及设施:有关保证生产必须的房屋及一切措施。如:淋浴室、更衣室等。(3)隐患整改项目。(4)安全工程项目维护保养基金。2、劳动防护与保健投入,为了保障生产过程中职工的安全与健康而投入的防护用品以及职工保健的费用。3、应急救援投入为了有效控制突发事故而预先计划的应急救援系统的费用。(1)应急救援设施(如防火墙、安全通道、消防用具、抢险救灾的工程设施及器具、警示标志、检测报警仪器、通信联络器材、抢险救灾车辆等)、设备、用具或用品等费用。(2)应急救援组织办公费用。(3)应急救援培训及演练费用。4、安全宣传教育投入。(1)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包括三级教育、
20、特种作业上岗培训、安全知识讲座等)的费用(教材费、讲课费等。)(2)安全生产例会、安全活动经费。(3)安全专题板报(或报纸)、宣传栏、安全宣传稿件、传单等费用。5、日常安全管理投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正常开展工作所需的投入。6、各项安全保险投入。7、事故投入。在突发事故发生后,企业为了控制事态扩散、减少损失、处理事故而不得不进行的花费。主要包括:(1)事故处理活动费用;(2)对伤亡事故的救治与赔偿费用;8、安全奖励基金投入,对在生产过程中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的资金投入。9、劳保费用:包括工作服、劳保手套、毛巾、肥皂等劳保用品。10、绿化费用:是指用于公司生产场所绿化、维护等环节发生的费用,不包
21、括开始生产前所必须具备达到环境要求而发生的场所绿化建设费用。11、防暑防寒费用:用于高温季节或极端低温季节防暑防寒用品费用。12、排污费:是指按照规定交纳的排污费用。13、煤气报警器费用:是指公司配置各种煤气报警装置等费用。14、安全标志费用:包括公司各种安全定置牌制作、维护费用。15、不能列入上述内容的,如作为安全试验、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等投入。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一、企业必须建立较完善的安全生产档案,并由专人管理安全生产档案。二、安全生产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及变动记录;2、安全机构设置情况及专职、兼职安全员名单;3、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件
22、及人员名单;4、特种设备清单及有关档案资料;5、危险源(点)资料及三级危险源(点)管理清单;6、作业环境(边坡监测、噪声测定等)监测资料;7、职工健康档案及健康监护资料;8、职业病人档案及监护资料;9、安全生产检查记录及整改情况;10、安全例会及安全日、月活动记录;11、职工代表大会关于安全生产的提案及整改落实情况;12、安全生产事故记录和统计资料;13、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等有关伤亡事故管理的档案资料;1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岗位技术操作规程及作业安全规程,并汇编成册;15、安全措施费用的提取和使用情况;16、安全教育培训记录;17、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及实施记录;18其他有关安全生产情况记
23、录;三、安全生产档案要编写详细的目录并分档存放,以便于查阅。四、安全生产档案管理人员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该上报有关部门的上报有关部门,该定期向职工公布的向职工公布。五、有关领导和安全生产机构负责人要经常检查安全生产档案的建档和档案管理工作,使安全生产档案逐步完善做到科学管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二、范围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
24、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三、评价方法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1、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
25、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四、评价时机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五、评价准则采用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的评价法,具体评价准则规定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
26、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财产损失/万元停工公司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50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重
27、大国际国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力25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3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0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地区影响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0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5-16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
28、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4-8可接受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4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六、评价组织1、公司成立风险评价领导小组2、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岗位员工要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七、其它要求1、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重大风险,并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2、评价出的重大隐患项目,应建立档案和整改计划。3、风险评价的结果由各单位组织从业人员学习,掌握岗位和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和控制措施。4、按照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风险评价的内容。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为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安全素质,防范伤亡事故,减轻职业危害
29、,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1、安全培训人员:应当进行安全培训的人员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厂长、或企业主要决策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2、各级管理人员和所有员工应当接受安全培训,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经培训合格后,取得上级管理部门或本厂颁发的上岗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3、厂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督监察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
30、书后,方可任职。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学习和掌握下列内容: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2)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3)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4)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学习和掌握下列内容;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2)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3)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4)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31、;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4、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从事危险化学品管理的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5、对从事危险化学品等高危岗位作业的新上岗的岗位工(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轮换工、协议工等)必须经安全部门进行强制性三级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能安排上岗作业。6、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从事危险化学品等作业的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
32、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7、厂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1)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3)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4)有关事故案例等;从事危险化学品等作业厂级安全培训除包括上述内容外,应当增加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及防范措施等内容。8、车间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1)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2)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3)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4)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5)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6)车间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7)预防
33、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8)有关事故案例;9、班组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1)岗位安全操作规程;2)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3)有关事故案例;10、职工厂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11、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12、安全培训的组织实施。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由安全科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联
34、系,集中培训考核。2)其他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由公司安全科统一组织实施。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应当以自主培训为主;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13、企业应当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年初制定安全培训计划,并保证安全培训工作所需资金。14、建立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考核情况。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2、制定专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3、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监督特种作业人员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作业。4、对作业现场及时协调、发现事故隐患、立即采取措施,及时排除险情。5、现场管理人员不得擅自离
35、岗、脱岗、必须按照规定人数上岗。6、特种作业人员在工作中要相互监护,互相协助、提醒、确保人身安全。设备管理制度(一)设备点检管理制度1. 点检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遵行公司各项安全规程和制度。2. 点检人员要按“四定”(定日期、定路线、定设备、定项目)和对所辖区域设备进行巡检,并如实、认真、准确、完整地填写设备档案、检修记录和润滑记录。3. 点检人员要按规定上报各种计划。4. 设备事故必须查明原因并及时上报。5. 点检人员要主动做好设备改造与更新和技术进步工作。6. 点检人员负责备品备件的管理和质量检验工作。7. 每周五、每月底每人提交一份设备缺陷整改项目。8. 点检人员要求参加每天的早调会和早例
36、会以及点检工作汇报会。9. 点检人员工作时间内必须随身携带手机、对讲机、手电等。10. 点检人员负责对检修项目的复查验收。具体问题与检修方面协商解决,必要时给予技术指导。11. 对于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点检人员应及时上报车间和设备部区管员,请求技术支援。12. 点检人员按照设备分级定期分批分点进行巡检。13. 本制度未涉及内容,参照各车间已颁布制度执行。如与已颁布制度冲突,则以本制度为准。(二)设备检修管理制度1.目的作用 为了使设备的检修管理科学化、高效率,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达到公司对设备管理的目标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设备的检修工作分为公司和车间二级管理。年
37、度大修、中修由公司统一安排,具体由设备科做出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日常使用过程的检修由各车间负责组织实施。 3.设备修理的原则 3.1 先维修后生产的原则 生产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能力的基础,设备修理必须坚持先维修、后生产的原则,以预防为主、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并重的方针,实行专群结合、群管群修的方法,有计划地组织好设备的检修工作,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产品的产量、质量不断提高和增长,为生产的发展提供必须的物质基础。 3.2 修用结合的原则 企业领导在下达生产计划的同时,必须下达设备的检修计划,检查生产计划的同时,检查检修计划。在生产与设备维修时
38、间上发生矛盾时,应根据“先维修,后生产”的原则合理安排。在设备检修中,操作工人要紧密配合维修工人,坚持“修用结合”的方法。 3.3 修理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要对职工进行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设备的思想教育、技术教育,培养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及自觉爱护设备的习惯,在搞好群众性维护保养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修理质量和修理工修理效率,缩短停歇时间,降低修理成本,使设备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4.设备在中修、大修前的检查 4.1 设备预检 设备在中修、大修前必须进行一次检查,一般称预检,在修前三个月左右进行。修前检查要列入月份检修计划内,可以结合日常保养工作进行,不列入周期计划中,以尽量简化周期计划,减少计划人员的繁琐
39、工作。修后检查要查明下次计划修理时需要修复的缺陷,确定修理内容,为下次修理做好准备。 4.2 设备的清洗和油箱的换油 设备的清洗和油箱换油是根据设备的使用条件和环境及油箱换油的周期进行的。清洗和换油工作可结合一、二级保养同时进行,不单独安排计划。 4.3 精度检验 精度检验一般是在精密机床和精加工设备中进行,应按照技术标准定量进行精度检验,在检验时如发现精度超差,能调整消除的应由修理工及时调整消除,如工作量较大,可以在最近一次计划修理时消除。 4.4 设备的预防性试验 设备的预防性试验是对受压设备(包括动力管道)、电气设备(包括电力网路)及超重设备进行的。一般在计划检修时或定期地、季节性地进行
40、预防试验,以防止事故发生。 5.检修计划的编制及修理工作的统计 5.1 检修计划的分类及内容 5.1.1 按完成时间、进度的安排分: a.年度检修计划安排全年的检修任务。b.季度检修计划按年计划,安排季度检修任务。 c.月份检修计划按季度计划,安排每月的检修任务。 5.1.2 按修理的程度和内容分:a.年度大修计划(包括年度贵重关键设备的局部大修计划)。b.年度中修计划。 5.2 设备年度技术状况的普查鉴定 设备技术状况的普查鉴定,是编制年度检修计划的重要依据,设备技术状况普查工作的组织和进行如下: 5.2.1 每年第三季度由设备科提出全厂设备普查工作的计划安排及要求,报设备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41、)同意后,在全厂安排进行设备普查工作,具体工作由设备科组织。 5.2.2 各车间的普查工作,由各车间设备副主任负责组织有设备技术员、工段长、班组长、维修工人参加的 车间普查小组查清设备存在的问题和使用情况。由设备技术员填写“设备技术状况普查表”,提出下年度需要修理的设备申请项目,同普查表一起报设备科。 5.2.3 设备科由主管科长负责组织成立设备普查鉴定小组,由预修计划员、设备管理员、技术人员及修理工,会同各车间设备技术人员和维修工人对设备普查提出大中修的设备逐台进行技术鉴定。初步确定大、中修项目,并由设备科普查鉴定小组技术人员填写普查表内的有关部分5.3 计划的编制 5.3.1 为了保证修前
42、生产技术准备工作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年度检修计划最迟应于年前两个月编制完成。 5.3.2 年度检修计划应包括:年度大修计划(包括精、大、稀设备的局部大修)、中修计划等部分。 5.3.3 设备科计划预修组、设备普查鉴定小组根据全厂设备的普查资料对各车间提出申请大、中修设备技术鉴定意见,以上述各项编制为依据,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提出下一年度的设备大、中修计划草案。日常保养计划草案由车间自行编制,报设备科归档。 5.3.4 年度大、中修计划草案编订后,分发各车间征求意见。各车间应根据下年度的生产任务以及各方面情况对草案提出修改意见。 5.3.5 设备科根据各车间的意见和要求、机修车间生产能力、各车间自
43、己维修能力以及技术准备情况,进行综合平衡,编制正式的年度设备大修、中修计划,并分车间、分季度编制计划明细项目和各季度的检修台数和修理复杂系数的考核指标。 5.4 检修计划的审批及下达 5.4.1 年度设备大、中修计划编制后,中修报设备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审批,大修需转报总经理批准。计划批准后,由设备科发送各有关部门(生产、计划、财务等)和设备各职能组以及各有关车间和单位执行。 5.4.2 车间维修有能力承担中修的,则计划下达到车间;如车间维修只能承担日常保养而无能力承担中修的,则中修任务由机修车间承担;生产车间和机修车间合作完成的中修项目,计划分别下达到生产车间和机修车间。 5.4.3 预防性
44、试验计划由设备科下达到动力车间执行。 5.5 建立设备检修文件资料 设备检修必须建立修理卡片,修理卡片是编制修理工作和编制修理计划的主要资料,由设备科计划员填写(承担车间存一份)。其内容包括设备修理周期、周期结构、历次修理时间、实耗工时、停歇天数及设备每次的开动台数。 6.设备检修前生产技术准备 6.1 修理图册来源 6.1.1 设备大、中修所需图纸由设备科主管技术员提供。 6.1.2 设备日常保养一般由车间设备技术员提供,如有特殊情况无法提供图纸,经设备科同意后,可由设备科提供。 6.2 对修理图册图纸的要求 6.2.1 图纸要有统一的编号。 6.2.2 图纸的大小、绘制方法及符号、标记等要
45、符合国家标准。 6.2.3 图纸要清晰,一律标注公称尺寸。 6.2.4 图纸上的公差、热处理等技术条件要标注齐全。 6.2.5 型号相同的设备,因制造厂和出厂年份不同,零件尺寸可能不同,应与实物校对。 6.2.6 设备改进或改装后,图册应及时修改。 6.3 修理图册的管理 6.3.1 设备修理图册和未成册的图纸(包括底图),由厂资料室保管,生产车间和设备科可保存一份复制的图纸和图册。 6.3.2 图纸如有变更或修改应在底图上同时修改或注明。 6.3.3 凡设备制造厂的图纸,一律用原制造厂的图号。 6.3.4 自制设备、老旧设备和无制造厂图纸的设备应按厂里统一编号。 6.3.5 严禁将图册中的图
46、纸拆下作为加工、外协等用。 6.4 设备修理的技术准备 6.4.1 预检:在大修前三个月左右进行,也可结合大修前一次的二级保养同时进行,由设备科编入计划。主修技术员、大修人员及车间设备技术员预检,内容有: a.设备主要精度及性能的检查。 b.查清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确定修理项目。 c电气部分检查。 d.根据设备磨损情况和资料分析,拆卸分解必要的部件,了解内部情况,确定更换或修复零件,以便编制缺损明细表。e.测绘必要的图纸,核对已有修理图册和有关资料。 f.研究关键零件部件的修理方案和制造工艺。 6.4.2 复检:在大修拆机时进行,由主修技术员、修理车间工艺员、维修人员及使用车间设备技术员参加,对预检作核对和补充。 6.4.3 编制修理技术准备书 在预检测绘后,由主修技术人员编制“修理技术准备书”,其主要依据是设备的历史情况(指历次大、中修、事故损坏和改装情况等)、修前的设备技术状况和送修车间提出的意见和要求、预检记录等,主要内容是: a.编制缺损件明细表,绘制修换零件图纸。 b编制修理方案,包括改装方案和重要零部件修复方案。 c编订修理后验收精度标准和技术要求。